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面瘫怎么办?用针灸呀!针灸疗效好,痛感少!
userphoto

2022.11.19 河南

关注

一个上高中的小伙子,居然也得了面瘫?!

在这个暑假里,我见到了许多面瘫的病人,而且年轻人居多,大多是在上学的小伙子。但引发面瘫的原因基本一致:

贪凉!!!

目前西医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主要以抗病毒、激素等药物治疗为主。但是小伙子一般都特别怕疼和留后遗症,毕竟年纪轻轻,还得娶老婆捏,于是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中医院,结果发现了个好东西——针灸。

一般的面瘫,扎针的话几周就能很明显看到疗效,再多扎几周一般来说能完全康复,而且基本不疼痛,基本无副作用,可谓是“面瘫治疗的首选”。

下面详细说一下针灸是如何治疗面瘫的:

周围性面瘫是一种急性发作的以单侧面颊筋肉弛缓不收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极少数患者可因长期不愈造成顽固性面瘫,常出现“鳄鱼泪”“面肌联动”及“倒错”症状,本病在古代医籍中也称之为“卒口僻”“口僻”“吊线风”等。

面瘫的中医解释

《灵枢·经筋》载:“足阳明之筋……上挟口,合于,下结于鼻,上合于太阳,太阳为目上网,阳明为目下网。……其病……引缺盆及颊,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口僻”的病因为风寒、风热之邪侵袭足阳明经筋。足阳明经筋循行于口角、颧部、下眼睑,若足阳明筋病,筋气失调,则会出现口角歪斜、下睑外翻、闭合无力等面瘫主症,所以面瘫的发生与足阳明经筋关系最为密切。手三阳经筋循行于颧部、颞部、下颌部、目外眦等,若经筋功能失调或不用,可致面部麻木、板滞不舒等。足太阳经筋循行于额部、颧部,足太阳筋病则额纹不起、闭目不全。经筋为十二经脉所属,经脉失充,经筋失其濡养,功能失调,筋病始生。十二经筋与十二经脉相伴循行,十二经筋为十二经脉“着床”提供载体,十二经脉为十二经筋的“活动”提供气血,两者生理上相互依存,病理上相互影响。

周围性面瘫病因病机为机体正气不足,经脉空虚,经筋失养,风邪侵袭经筋,致其功能失调或不用。足阳明、足太阳、手三阳经筋失调为标,经脉失养为本。经筋损伤,导致营卫循行失常,累及经脉;正气不足,经气失养,筋气失濡,亦会导致经筋易受病邪。诊断时需根据患者的症状,明确病变之经筋、经脉。调筋的同时勿忘通经养经,经通则气血调和,经筋得以濡养。故急性期、恢复期多配以温针灸,后遗症期则采用麦粒灸扶正养经,通经调筋,缩短恢复时间,避免顽固性面瘫的发生。

面瘫的分期论治

周围性面瘫临床常可分为3期,发病1~10 d为急性期,10 d~3个月为恢复期,3个月以后为后遗症期。周围性面瘫的发生与发展,是邪正相争过程。本病总责足阳明及手三阳经脉、经筋失养,外感风寒,邪正相攻,荣卫失和,治疗时应细审邪正态势,详辨邪正盛衰,攻补有序,针刺有度。急性期邪气占主导地位,应以祛邪为主,扶正为辅;恢复期邪气渐入筋,正气已衰,应扶正祛邪并重;后遗症期邪气已去八九,以正气不足为主,治疗当以扶正固本,以平为期。

 急性期,祛邪辅扶正

有研究认为周围性面瘫急性期面神经处于炎性水肿阶段,针灸会加重炎性水肿,故急性期不宜针灸。但也有人认为急性期应切中病机尽早施治,但宜浅刺、轻刺,寒重者宜灸。在此,通过这段时间的跟诊,我更偏向于后者。周围性面瘫急性期中约52%患者伴有耳廓部疼痛,此时邪气尚未入里,风邪袭卫,卫气失充,腠理失密,故耳廓处疼痛。经筋之间亦有络脉结聚与联络,急性期风邪从卫入络,正邪相持于结络,风寒之邪凝滞筋周络脉,致气血不畅,瘀留络脉,面部经筋失用,故口角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灵枢·官针》载:“浮刺者,傍入而浮之,以治肌急而寒者也。”浅而轻刺治疗风寒侵犯经筋而导致的肌痹等浮浅之病,尽早施以浅刺祛邪,引邪外出,舒筋通络,促进气血的恢复。针对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常浅刺风池、翳风、地仓、颊车、牵正等穴。风池、翳风为手足少阳经穴,皆为祛风要穴,浅刺能祛邪外出。研究发现翳风穴邻近面神经干,浅刺一能祛风散邪,以免引邪入筋;二可避免损伤面神经加重病情,临床报道也证实了翳风穴在周围性面瘫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颊车和地仓为治疗口僻常用腧穴。牵正为治疗面瘫的经验穴,《灵枢·官能》云:“结络坚紧,火所治之”,温针灸牵正可祛面部经筋结络之风寒邪气,调和气血,疏通面部经筋,且针刺该穴可刺激面神经的各分支,有助于面部表情肌的恢复。

 恢复期,善用透刺、扶正祛邪并重

周围性面瘫恢复期风邪已不伏于卫表,患者耳廓处疼痛消失为恢复期标志,邪气渐深入筋,致经筋功能失调,面部肌肉弛纵不用,出现面瘫典型症状。针对额纹不起及上眼睑闭合无力患者,多采用阳白穴透刺攒竹、鱼腰、丝竹空等穴,充分调理额部筋气,舒筋通络。口角歪斜、面部板滞采用四白、颊车、颧髎穴透地仓穴,足阳明、足太阳、手三阳经筋结聚于面部“”和“颔”处,即颧部和下颌部,筋结点多出现在面部经筋所结之处,3穴透刺地仓,可充分疏通下面部的筋气、气血,加强针感,增强针刺疗效。从解剖与功能可知,周围性面瘫患者蹙额、皱眉消失或变浅,上眼睑闭合无力等症状与枕额肌、皱眉肌、降眉间肌、眼轮匝肌功能失调有关,口角歪斜及面部麻木、板滞多与颧大肌、颧小肌、笑肌、颊肌、提上唇肌、口角提肌、降口角肌、降下唇肌等口周肌肉运动异常有关。秦玉革认为经筋的实质是神经,有研究也表明针刺面部经筋可有效促进面部微循环、受损面神经的细胞代谢,调节肌肉电生理。上述穴位透刺可充分疏通面部筋肉,激发面部筋气,祛邪外出,改善面神经各分支的营养状况,加速其功能恢复。

祛邪勿忘扶正,《普济方·针灸》载:“水沟一穴,督脉手阳明之会。”督脉为“阳脉之海”,阳明经多气多血,针刺水沟穴可激发阳气、益气养血;合谷穴又为手阳明经原穴,针刺可濡养手阳明经气;《灵枢·四时气》载:“著痹不去,久寒不已,卒取其三里骨。”现代研究表明,针刺“足三里”穴可引起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受体、内分泌及免疫调节网络的变化,能纠正神经-内分泌-免疫失调,且足三里穴为足阳明经合穴,温针灸此穴,可益气生血,助正气御邪,濡筋强筋。

 后遗症期,巧用麦粒灸

多数患者早期经过正规治疗面瘫能恢复,若失治、误治,或面神经损伤严重,可遗留痉挛、萎缩、倒错、鳄鱼泪和联带运动。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期,邪气大势已去,久病耗伤正气,经脉空虚,气血失和,经筋失其濡养,功能失调,筋肉弛纵或转筋,上实下虚,造成面瘫迁延不愈,应以扶正为主。除针刺面部及四肢远端腧穴外,可采用麦粒灸中渚、养老、曲池等穴。研究显示麦粒灸能够借助C类神经纤维的传导对人体产生非特异性的整体调节作用。手三阳经“本”部为经气集中的上肢关节周围,“标”部为经气扩散的颜面。又因手足三阳经同气相求,麦粒灸手三阳经的“本”部腧穴可达濡养六阳经之效。中渚、养老、曲池3穴为手三阳经气集中的“本”源部位,皆位于关节处,关节部位多为经气的深聚之所,经气失养,脉道不通,不能上达于面部,面部筋肉失于滋养,易致面瘫后遗症的发生。麦粒灸3穴能养经调筋,通经温筋,使气血上达于面部,面部经筋功能恢复。且经脉与经筋之间亦存在反馈调节关系,筋舒则脉通,脉充则筋强,共达标本兼治之效。

临床中施麦粒灸时发现,其循经感传较温和灸更直接、更迅速,施灸初期灸感的感传可达腕、肘、肩关节,随着施灸次数的增加,灸感逐渐循经上传。当灸感传至面部时,面瘫后期遗留的流泪、联动、面肌痉挛症状明显改善。灸的感传具有“靶向”作用,病位所在,灸感所传,主治所及,温通之力所达,病焉能愈。故张庆萍教授多利用麦粒灸“燃时短、刺激强、小面积、直接灸”的特点,在不烫伤的基础下,注重久灸,施灸法时强调“以至为数”,力求达到循经感传。

总结

一般来说,治疗周围性面瘫强调辨经分筋,治疗中应明确面瘫患者邪正盛衰情况,急性期邪气尚未入里,以浅刺、轻刺为主;恢复期邪气渐深入筋,注重透刺;后遗症期邪去正气不足,巧用麦粒灸疏经通筋、养经调筋、益气生血,使实者得散,寒者得温,虚者得之有助。

参考文献:张庆萍教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经验撷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新明针灸治疗面麻、面痛、面凉
顽固性面瘫
面瘫,您怎么不治我的脸呢
针灸如何治疗面瘫?小编来告诉你
『针灸』针灸治疗面瘫 越早越好
面部中风(面瘫)古月中医探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