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问明心见性是不是要所有执着破处之后才能实现?
问:明心见性,见性是不是要所有的执著破除之后才能实现?见性跟证道的概念有什么不同?答:明心见性——明心是明白真心,见性是见到空性。明心见性只是修行的正式入门。在明心见性之前的修行,其目的就是为了达到明心见性,明心见性之后,则需要训练自己安住在明白的真心中、空性智慧的觉照里,一直到不需要安住而能自然地安住,不需要觉照而能自然地觉照,生命中所有的一切唯是真心和空性智慧的显现,本来如是,再也不会动摇,就是所谓的证道。注意,在很多书中,为什么不把明心和见性当做一件事去说呢?这是因为每个人的修行存在很多细微状况的不同。严格地说,就是你明心的时候,一定要见性才叫真正的明心。如果你见到了真心,但是你又不明白空性,那么严格地来说这不叫明心。因为真心本身就是空性的。既然你明白地见到了你的心,但是你却见不到空性,不明白真心是空性的,那么这种明心就不够透彻,还不是真正的明心。但是,你确实见到了自己的心,它也是真心的本体。比如说,在阳明心学中,有一个“致良知”,当见到良知之心的时候,他也见到了本体。对于阳明心学来说,这时候就叫明心了。但是它有没有达到佛教中的见性呢?这就不一定。因为在儒家中,它不讲空性。在儒家的教义中,没有空性这个东西。空性是佛教中独有的智慧,是佛教跟其他所有的文化都不同的东西。那么,站在佛教文化的角度来讲明心见性的时候,你所明的这个心,一定是空性的心,一定是空性的真心。如果缺少了对空性的体悟,那么你所明白的这个心,你所见到的这个心虽然也是心的本体,但是你只看到了其中的某个面,你还没有透彻地看到它更深层的面——空性的面。所以从佛教文化的角度来讲,没有了悟空性,就没有达到真正的明心。但是,为了让一些人有信心,那么当你见到心的本体的时候,也可以勉强地说,你已见到了心,明白了心。这种情况下,明心和见性之间就会有一个距离。你可以说自己明心了,但是还没有见性。这时,你就需要在明心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地去体悟你所明白的、你所见到的这个心——它的体性究竟如何,它的本性究竟如何。然后要用佛教空性的智慧去观照它,彻底看清、看透——它确实没有任何的实体性的东西,也没有任何可以去定义的东西,它超越一切现象,超越一切名相,超越一切定义,超越一切语言、概念。要深入体悟其空性的本质、本性。其实,不同的文化对于同一个心的本体,正是由于不同的视角,造成了不同角度的认知,导致了根本教义上的不同。比如在佛教中,就不承认有一个独立而永恒不变的实体性、实质性、实在性的东西。空性,就是从这样的角度确立的。而这种空性的智慧,它具有一种非常特殊的涵义——因为心是空性的,所有一切现象又是呈现在心之中的,是心的作用的呈现。这个时候就变成了,所有的现象都是空性的。都跟心的本体一样,同样归于空性。这时你就没有什么可执著的了。注意,空性智慧的价值对于人的觉醒,对于人类实现终极超越的巨大意义就在这里——就在于佛陀以殊胜的眼光、殊胜的智慧看到了这种空性智慧对于生命超越的巨大意义。所以,佛陀在传法的过程中始终将空性智慧作为佛教智慧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此。但是对于同样见到了这个心的本体的人,比如说在阳明心学中,在西方的基督教文化中,在另外其他的文化中,很多人都会见到这个心的本体。比如说印度教文化,印度教的修行者也会见到这个心,但是他会从另一个角度进行定义——把见到心的本体称为一种“实在”。注意,其实印度教文化并不是说它像一种实体性一样的存在,不是这样的。它同样能够清楚地明白,心的本体是没有任何形体的,但是它却说心这个东西是实在的——它具有“实在性”,因为它是的的确确、真真实实地存在的,而不是一种虚无。它从存在的角度确立了心的终极属性——实在性。注意,当心是实在的时候,所有一切现象,所有呈现在心中的现象,就变成了跟心同样的性质——心是实在的,所以所有一切现象也都是实在的。这时,你想要去超越这些东西的时候,你就遇到了一个障碍——既然它不是虚幻的,你怎么去超越它呢?你根本就超越不了。这就是佛教的空性智慧为什么能够实现终极超越的核心秘密——只有当心以及呈现在心中的一切皆是空性的时候,你才无可执著。你不需要去执著,因为你根本就执著不了。但是其它的文化没有这个东西。所以说,只有把空性智慧在你的心中悟得非常透彻的时候,才叫见性——见到了空性。这个时候你会发现,空性不是其它的东西,空性就是你自己。你清清楚楚地看到,你自己当下就是空性的,你自己的心当下就是空性的,你自己的生命当下就是空性的,你自己的生活当下就是空性的,你自己的世界当下就是空性的,整个宇宙对于你来说当下就是空性的。所有的一切都是呈现在这个空性中的变化的风景,然后你的心就可以静下来,就可以解除一切执著,解脱一切束缚,获得终极的超越、自由与解脱。问:见性后在事上有怎样的状态?真正的见性跟理上的明白和体悟是不同的吧。答:注意,我们现在这场读书会,当下就是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当下就是空性的,你可以当下去体悟这些。所有对于空性智慧的体悟不要离开你当下的生命情境,当然这需要一个训练的过程。就像您说的,明心见性它是一个阶段性的目标,还没有达到最终的目的地,没有达到证果、证道的境界。那怎么样才能达到呢?就是您说的,要在一件一件的事情上去训练自己,用空性的智慧,用空性的眼睛,用空性的慧眼去观察,去观照,去应对,去处理。然后让这种新的生命存在的方式,慢慢地替代你原来的那种陈旧的模式,一直到这种新的方式在你的生命中稳定下来,再也不会被改变。这就是所谓的证果。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真相从来就没有改变过,你的真心也从来就没有改变过。不管你在修行过程中吃过多少苦,受过多少磨难,做了多少功课,你真心的本体从来都没有变过。但是我们对于真心本体智慧的起用能力和程度,却正是在这种训练的过程中不断地增长的,一直到它变成你生命里的太阳。同时,你不需要去猜想别人在一种空性的境界里,他会看到什么,他会体悟到什么。因为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你只需要去调自己的心,以你自己的生命情境为修行的道场,在每一个当下去调自己的心,使其回到真心之中就可以了,其它的随缘就好,该呈现的东西因缘到了就会在你的生命里呈现,因为一切都是因缘的聚合。即使有的时候的确会有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这种感觉也只是一种感觉而已。感觉是会变化,在不同的阶段,感觉也是不同的。所以,感觉是靠不住的,真正能够靠得住的,只有本自光明、本自圆满、本自空性、本自超越的真心。其他的,都是虚幻无常的梦境。真正的见性与理上的明白和体悟的确不同。理上的明白仅仅是一种知识,无法改变心灵对人事物的执著,对世界的执著,对自我的执著。真正的见性,则可以当下照见一切人事物以及世界和自我的空性,在这种智慧的观照下,会发现一切无可执著,连执著的主体——自我,都是梦幻泡影,更何况其他。所以,真正的见性,可以彻底破除所有一切执著,使心灵回归本自清净、本自自解脱、本无执著的状态。虽然对于见性时间还不长的人,还需要时时训练自己安住于真心、安住于空性,但已经有了真实的空性智慧的根据地,而不是仅凭一种思维、知识、道理上的理解,否则就不能称之为真正的见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真妄皆不可得
人生顿悟的终极秘法。
​明心见性见的是什么?
明心见性后 将会怎样?
见“实相光明”之前
认知真心是一切修行的起点,而非终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