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是宫保鸡丁的发明者,为何敢斩杀慈禧的大太监?

(图)宫保鸡丁


丁宝桢(1820—1886),字稚璜,贵州平远(今毕节市织金县牛场镇)人。清朝名臣。咸丰三年(1853)中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自此步入仕途,先后任翰林院编修、湖南岳州知府、长沙知府、山东按察使、布政使等。1867年任山东巡抚。1876年任四川总督。一生为官清廉,颇有政绩。据说川菜“宫保鸡丁”亦与其有关(宫保是丁的荣誉官衔),而不是曾经有人说的袁世凯。


“宫保鸡丁”的四种由来


丁宝桢小时不慎落水,巧被桥边一户人家救起。他为官后记起此事,遂前去感谢,那户人家就做了这道菜招待。他吃后觉得味道很好,就加以推广,这就是这道菜的真实来历(织金县志有相关的记载)。


丁宝桢一向很喜欢吃辣椒与猪肉、鸡肉爆炒的菜肴。据说他在山东任职时,就命家厨制作“酱爆鸡丁”及类似菜肴,很合胃口,但那时此菜还未出名。调任四川总督后,每遇宴客,他都让家厨用花生米、干辣椒和嫩鸡肉炒制鸡丁,肉嫩味美,很受客人欢迎。后来由于他戍边御敌有功被朝廷封为“太子少保”,人称“丁宫保”,其家厨烹制的炒鸡丁也被称为“宫保鸡丁”。





丁宝桢来到四川,大兴水利,百姓感其德,献其喜食的炒鸡丁。后因丁宝桢官封太子少保,一般称为宫保,故名曰““宫保鸡丁”。


丁宝桢在四川时,常微服私访。一次在一小肆用餐,吃到用花生米炒的辣子鸡丁,叫家厨仿制,家厨以“宫保鸡丁”名之。


丁宝桢巧诛“小安子”


清朝后期,慈禧太后身边的红人、太监安德海,“老佛爷”亲昵地称他为“小安子”,仰仗着慈禧的欢心,贪赃索贿,无恶不作。他在宫里闹够了,就想到外面去转悠转悠。慈禧也有意要派个心腹出去探听消息,接纳外臣,加强自己的势力,并采办龙衣。当时慈禧、慈安两宫垂帘听政,明争暗斗。慈禧嘱咐安得海要悄悄出去,暗暗回来。


那知这安德海骄横惯了,出京才收敛没没几天,他就命在自己的专船上升起大旗,大肆张扬,让沿途官员纷纷接驾、送贿。所到之处,弄得鸡犬不宁。


船入山东德州境内,德州知府前去拜接,送上银子200两。安德海还嫌少,竟当场重重打了知府几个耳光,并限他3天之内交足5000两白银,否则休想活命。



德州知府捂着被打疼的脸,一时没了主意。他忽然想到自己的顶头上司——山东巡抚丁宝桢,知道此人为官清廉,颇有胆识,便连夜赴省城济南向丁大人哭诉。


丁宝桢问知府见到圣旨没有?知府说没看到。“好!”


丁宝桢一拍巴掌,命德州知府立即回去,将安德海一行捉来。


知府一听,吓了一跳:“大人,这不是太岁头上动土吗?”


丁宝桢呵呵大笑:“一切后果由老夫承担。”


原来,清宫历来有条祖训:“内监不许私离京城40里,违者由地方官就地正法。”丁宝桢正是抓住了这一条,要治一治这个不可一世的大太监。他想,这安德海虽然没奉明旨,但一定是得了其主子西太后的暗许,要不他没有这个豹子胆。西太后不降明旨,说明东、西两太后有矛盾。安德海是西太后的人,我何不向东宫请旨发落?主意打定,当即派亲信飞马入京送奏章。


德州知府果然将安德海一伙押来了济南,并报告说走漏了一人,可能是赶回京报信去了。丁宝桢正为此事紧张,东太后的懿旨降下来了:着令丁宝桢将安德海就地正法。


丁宝桢正准备将安德海推出大堂斩首,忽听一声:“西太后懿旨到!”


这可把行将绝望、恐惧委顿的安德海高兴死了。他从地上蹦起来,恶狠狠地骂道:“姓丁的,这回看你小子怎么收场?怎么处置本大爷?哈哈哈哈!”


不料,丁宝桢却大声吩咐:“前门接旨,后门斩首!”


果然,西太后叫丁宝桢火速将安德海押解回京。可丁宝桢接旨后,回答说:“下官已经遵从东太后的旨意,将安德海就地正法啦!”


既然生米做成熟饭,慈禧最后也奈何不得。


丁宝桢廉洁刚烈,气度冲天,尤是其智杀权阉安德海,这件敢在“太岁”头上动土的惊人之举,更是为朝野震惊,至今仍被老济南人广为传说。曾国藩赞叹丁宝桢为“豪杰士”。


*作者:李子迟,鱼羊秘史签约作者。湖南人,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毕业,曾在大学任教,现居北京,自由撰稿人,兼职教授,网络名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宫保鸡丁之丁宝桢 | 智斩慈禧太后的安德海
传奇贵州人丁宝桢
“宫保鸡丁”晚清名臣丁宝桢(下)
话说“宫保鸡丁”
唯一敢在慈禧太后头上动土的大臣,被人称为青天,发明的宫保鸡丁
一代名臣—丁宝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