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丁小川说道德经 | 07 天长地久

07章     天长地久

【道德经说】

⊙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不能自己产生自己,所以才能长生不老。)

丁小川说

 空无的道不能自己产生自己,却产生了天地。天地具有道的天性,也不能自己产生自己,却产生了万物。当万物繁衍生息不绝的同时,天地也获得了长久的存在。

天地产生了万物,当然以万物作为自己生存的主体。同样,圣人也以万民作为自己生存的本体。如果抛弃了自己存在的基本所在,就好比「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天地不能自生,所以能长生。万物都能自生,所以能自灭。天地没有思想意识,不知道自己处于生的状态,当然也就无所谓死的到来,所以长生不老也是情理中的事情。

人不仅要为自己活着,还要为他人活着,多替他人着想。过分强调自我,就会变成诅咒。生命在为别人服务的基础上得以延伸,不仅不会伤害自己,反而能成全自己。

【道德经说】

⊙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yé)?故能成其私。

所以圣人不与百姓争名夺利,反而赢得了百姓的爱戴;把自己的名利置之度外,反而得到了百姓的传颂。这不正是由于他的无私,结果反而身受其益吗

丁小川说

圣人摒弃人性自私自利的弱点,效法天地之道,不与百姓争名夺利,处处谦虚退让,不计较利害得失、舍己为人,结果反而赢得了百姓的爱戴和传颂。

西汉初期的文景之治,皇帝以身作则,生活简朴,税收极低,各级官员自然不敢贪污奢华,反而国库里因为闲钱太多,长久不用,穿钱的绳子都断了。

如果蝇营狗苟为自己一家谋利益,为自己的集团谋利益,不管他口头上说得多好都没用,他想要留名千古更是不可能。等到身死,甚至还不曾身死,就已经腐朽了。

 圣人并非没有私心,只是因为圣人彻悟了大道,遵道而行,反而成全了他的私心。这就说明了利他往往能转化为利己,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

所以说,无私才合乎天道,才能长久。只要有自我、有自私,做也错,不做也错;如果能够来到无我无私,做也对、不做也对。说明只有无私才能成其私。

圣人无私成其私,不是以退为进的权术和阴谋,而是自然而然的结果。所以,老子的无私不是假无私。什么叫无私?就是不要专门为自己打算,自然就会为他人打算。

古人借天地来打比喻,说当政者要同天地一样,藏富于民,财富都藏在百姓身上,而不是放在国库里。百姓贫穷,国家的基础就薄;百姓富足,国家的基础就厚。

 没有百姓怎么能够组成国家?所以最重要的是百姓,然后才是作为整体的国家,最后才是国家的统治者。所以,要让百姓生活无忧,身心健康,国家就能长治久安。

人的身体和心灵就像天和地一样,是相互依存的。心灵依赖身体的养育而存活,身体需要心灵的协调而生长。一般人注重保养身体而忽视了心灵,这是人生痛苦的根源。

 圣人治身则是先育心灵,把身体置之度外,始终关注着心灵,反而延长了寿命。只注重外因而忽视了内因是不符合道的。依道治国修心治身,则国安民昌,延年益寿。

「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正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原形。这就是所谓的「利他在前,利己在后;无私在前,成私在后,无私而成其私」。

既然人人争先,何不闪过一边,看潮涨潮落,静观万物而自得;既然众人谋一己之私,何不舍我之私,先成他人之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何乐而不为?

生活中的很多事例告诉我们,带着自私的心,越想得到就越是得不到。当你真正看开了,能以更高一层的角度忘私地去处理事情时,反而不知不觉就达到了最初的目的。

道本无自私和无私的概念,大公到极点,即是大私;大私的极点,也是大公。不要老是计算功利目的,有能力为别人服务就是福份,将自己置之度外反而能很好地生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宋龙渊《道德经讲义》——无私章第七
《道德经》导读(七)——道经 · 第7章
《道德经》第07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
《道德经与心理咨询》:老子之“道”
道拓,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浅谈《道德经》:圣人无私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