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内科龙凤诀讲解黄疸

第二节 黄疸

一、定义:

黄疸是以身黄、目黄、小便黄为主证的病证。其中以目睛黄染为确定诊断的重要依据。

二、源流:

1、《内经》首创病名,奠定理论基础。

⑴病名:‘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者曰黄疸’。《素问·平人气象论》

⑵主证:身黄,目黄,尿黄,爪甲上黄。

2、张仲景论黄,确定分类和治法。

⑴病因病机:“黄家所得,从湿得之”,湿邪,寒湿,瘀热。

⑵分类:黄疸,谷疸,女劳疸,酒疸,黑疸。

⑶治疗:“黄家所得,从湿得之”,利尿,发汗,泻下。

⑷预后:“黄疸之病,当以十八日为期”

3、隋唐时期,黄疸分类有发展。

《诸病源候论》将黄疸分为二十八候,并首次提出了“阴黄”、“急黄”的名称。

《千金要方》重提五疸:将黄汗易黑疸。

4、元代罗天益在《卫生宝鉴》中将黄疸按阴黄、阳黄进行分类。

5、《景岳全书》首提“胆黄”一名。

6、《沈氏尊生书》对黄疸的传染性、严重性有认识。

7、叶天士提出了“阳主明,治在胃;阴主晦,治在脾”的著名观点。

8、程钟龄《医学心悟》创制茵陈术附汤,至今仍为治疗阴黄代表方。

三、病因病机:

1、病位在肝胆,涉及脾胃:“脾胃不病则无湿,肝胆不病则不黄”。

2、病理因素有湿邪、热邪、寒邪、疫毒、气滞、瘀血六种,但其中以湿邪为主。仲景曰“黄家所得,从湿得之”。后世有“无湿不成疸”之说。

3、病理性质有阴阳之分:

4、病理转化与感邪及体质有关:

5、预后:

四、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辨阳黄阴黄,辨阳黄之湿热轻重。

(二)治疗原则:化湿邪,利小便

(三)分型论治:

(一)阳黄

1、热重于湿证:茵陈蒿汤;因砂石阻滞胆道,宜用大柴胡汤加茵陈、金钱草,郁金

2、湿重于热证: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麻黄连翘赤豆汤(初期见表证者)

3、胆腑郁热证:大柴胡汤

4、疫毒炽盛证(急黄):《千金》犀角散;安宫牛黄丸(神昏谵语)。

(二)阴黄

1、寒湿阻遏证:茵陈术附汤

2、脾虚湿滞证:黄芪建中汤

(三)黄疸消退后的调治

1、湿热留恋证:茵陈四苓散

2、肝脾不调证:柴胡疏肝散或归芍六君子汤

3、气滞血瘀证:逍遥散合鳖甲丸

中医内科龙凤诀

获取更多考研信息,关注全国中医考研微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医师资格考试:中医内科病方剂歌诀——第17、18节黄疸&头痛
古真中医论坛
成人黄疸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金匮要略方论》
中医里阴黄与阳黄的鉴别
内科龙凤诀之喘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