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们学中文的,以后肯定不好找工作吧?”

文 / 柚子

01

前两天,在微博上收到了星空发来的私信。我记得她是典型的一个文青妹纸,喜欢日料、喜欢汉服,还和我一样喜欢五月天。

好久没有联系了,收到消息真是意外又惊喜。

“柚子,我马上就要上大学了。"

"那太好了,准备去哪里、学什么专业?"

"我要学中文!以后要像阿信一样做个写会写词的诗人。"

”很好呀。这不是你一直以来的梦想吗?“

“是呀。可是,我爸妈都极力反对说学中文以后肯定不好找工作!”

“额……”

“我记得你好像就是学中文的吧。感觉怎么样,真的会找不到工作吗?”

“额……”

作为一个曾经不被理解甚至被鄙视的中文狗,以前就不止有一个人问过我:

“你怎么会选汉语言专业?这都学些什么啊?学了有什么用?出来了能干嘛啊?”

每每被问及于此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以前我不回答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大部分没有系统学过中文的人,都不了解中文专业。以至于有很多人认为中文就等同于我们初中、高中学过的语文。

大概这就是所谓的大众认(偏)知(见)吧!

另外,有些问这个问题的人,并非真的是想了解,只是希望通过比较来获取一定的优越感罢了。所以更懒得回答了。



02

不过,没想毕业后,又再一次被人问起这个问题,而且是很认真的在问我。所以,今天才想要再次谈论一下。

首先,中文这个说法本身是比较模糊的,每个学校的叫法不一样,专业课都不一样。

我的专业是汉语言。广义上来说是属于中文系,但研究方向实际上更偏向语言学一点。

专业课程主要分文学和语言学两个大的方向。

文学又可以分为: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几个主要的大块,每个板块下面还涉及到了文学作品、文学史以及文学评论的研究等。

语言学下又有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史、语言学概论、应用语言学以及语法学和修辞学等分支学科。

这仅仅是我根据以前学过的专业课程总结的,可能并不全部正确,但也足以说明:中文不等于语文(才没有那么浅薄呢!)

其次,中文是一个很传统的专业,在很多学校都不是重点的学科。毕业后,可以选择的对口的岗位也比较少。

在很多人眼里选择了”中文“,就是选择了”冷门“,就意味着”没钱景“!

从功利的角度来说,学中文确实没那么“有用”。

所以每次被问到那你学这个专业有什么用的时候。我只能笑着说:

“装逼呗。”

当问起大学毕业之后打算干什么的时候,我也只能说:“随意啊,大不了回家种地,呵呵。”

还有朋友之间谈起大学所学的专业有什么用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我都会说:“大学四年,就当陶冶情操了吧。”

虽然这么说,但是我并不是看轻我所学的专业,只是那时现实让我变得焦虑、迷茫、不安!

有太多的人渴望通过质疑和打击他人来获取存在感与安全感。这种质疑,有时候无须理会。

换个角度想想,当很多人在大学就忙着为“功利”而奋斗的时候,那么我们这些整天谈论“诗词歌赋”的人,是不是也是一种奢侈呢?



03

以前看到过一位学者的文章, 原文标题是:《学好中文须多阅读 忌功利主义》,感觉和今天星空问我的情况很像。

今天也引用一下文章内容:

去济南开会,顺便看望了一下女儿,她告诉我,他们班里有一个同学转系了。

这位同学的父母认为学习中文没什么用,将来也不好就业,所以把自己的孩子转到考古专业去了。

而女儿刚上大一,她的同学们就喋喋不休地开始讨论将来的就业问题了……

我作为一个毕业二十多年的老中文系学生,作为一个大学生的家长,我觉得我很有责任给女儿谈谈这个问题,为我深深地喜欢的中文专业辩解一下,也和当代的大学生们以及所有学中文的家长们交流一下。

学中文有什么用?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以我个人的学识和经验恐怕无力承担,但我还是想谈谈学中文有什么用的问题。

我觉得当人们发出这个疑问的时候,我感到很痛苦、很愤怒,但又很无奈。何故?

因为我一直觉得国人在读书方面功利主义的思想非常严重。一切都以实用为目的。

这不仅表现在读书上,也表现在国人为人处世的准则上。

可以说,我们很多人在人际关系的交往上,一直是以实用论作为交际的指导思想的。说白了,这是读书无用论陈词滥调的再度泛滥而已。

在二十多年前,我大学毕业的时候,国家开始不包分配了。

我是第一届不包分配的大学生。我回到村里的时候,村里的乡亲们就用很同情的目光看我。很多大人都用很粗俗的话很关切地说:

“念个啥啊,上大学没有用了,国家不管分配了,你们白花了那么多钱。”

村支书的儿子和我是同一年上大学的,他学的是物理系,我学的是中文系。

这位支书很不以为然地说:“怕个怂呀,不分配就不分配呗。我让孩子回来种地,那也是有文化的农民。”

他的话很震撼,二十多年过去了,依然铿锵有力地在我的记忆里回响。

我的同学们也说:“老大,毕业了做什么?”我笑笑说:“大不了我重操旧业,煮麻花去。怀里揣着张名牌大学的毕业证,再煮麻花,不是很自豪吗?”

这当然不是什么豪言壮语,但它和当下大学生对就业的迷茫以及他们所面临的社会环境何其相似。

对于我们这些从乡村奋斗上了大学的大学生们来说,这种焦虑更甚一些。

因为我们无所依傍,只能靠自己。如果我们找不到工作,我们连养活自己都困难,报效父母的养育之恩更是无从谈起。

这些很现实的问题让我们忧虑,但我们的态度更重要。也就是说,感伤、忧虑、焦虑、迷茫,能解决什么问题吗?

这样只能让我们的心境雪上加霜。我们都知道乐观是个好东西,像阳光一样,但当我们一面对具体的问题,为什么就无法乐观了呢?

可见,我们从本质上来说是脆弱的,不堪一击的,我们的心灵和精神都不够强大。

学中文,都不能让自己心灵和精神变得强大,那么学什么专业能做到这一点呢?

中文,是唯一一个需要大量阅读才能学好的专业。

我们的知识素养,储备得够了吗?心灵强大所需要的元素,我们储备够了吗?

中文就是一台车子,当我们在人生路上飞驰的时候,这个方向盘和变速器很重要。

我们所学的知识不能够让我们知道自己的方向,那么我们要向什么方向奔驰呢?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我们能掌握好自己的速度和节奏吗?

其实,大学,是一个自主学习的场所,对中文系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

一个中文系的学生,在大学里如果没有一点自主学习的经历,那么是不合格的大学生。

一个影响力很大的报社的社长对我说:“现在大学生都不读书。我们招聘编辑的时候,一个中文系的研究生来应聘,我问她你读过什么书,这个女研究生支支吾吾,最后说读过金庸的小说,社长说他笑了,说这个也算。”

如果我来招编辑,我会说:“请写下你读过的三十本书的名字,再写个百余字的简介以及评价。课本上学过的除外。”我不知道有多少学生可以应聘上?

中文号称是万金油,学的是语言和文学知识。这个语言包括了读和写的基本能力,我以为学中文的最起码的在读和写的能力上,要比别的专业毕业的学生强。这是学这个专业的基本要求。

而文学,几乎包括了所有的人文科学知识,毫无疑问,它也是传播自然科学知识最重要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我们不要单纯地孤立地看待文学、美学、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哲学、人类学……哪一种人文科学知识不包括在文学里面呢?

如果,你觉得学中文没有用,就等于说学一切的人文科学知识都没有用。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文学科的研究都喜欢以文学为蓝本进行研究的原因,文学反映的是个人和社会行为的总和。包括精神、思想、情感、心理、伦理……

解决人的孤独问题、忧郁问题、寂寞问题、彷徨和苦闷问题,解决心理以及精神健康问题,恐怕文学还是最重要的药物。

在人生很漫长的阶段里面,支撑人的主要东西并不是什么专业知识专业技术。

强大的心理健康、坚强的个人意志和精神,恐怕不是什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能够提供帮助的。

我听说博士毕业找不到工作而自杀的消息感到很震惊,也嗤之以鼻,一个人对生命本身都不重视,学到的专业知识有什么用?

我不明白,他们在读什么书?

其实,学中文,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不断地完善自己和丰富自己,学会调整自己和审视自己的能力。你应该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生命永远是第一位的。什么是可以割舍的?

这些道理,都在书中。正如我喜欢阅读中外文学艺术家的传记一样,我的幸福感差不多都是从阅读中得来的。

我常常安慰自己,即便没有大的文学成就,也应该得到满足和快乐,因为那些伟大的作家所经历的肉体和精神上的痛楚要大得多得多。

所有成功的人士,都是从逆境和挫折中摸爬滚打过来的。倒下的,是失败者,走过沼泽地的,是成功者。我们都羡慕那些成功者的辉煌,但有多少人能看到他们的泪水和苦难呢?

我以为,学中文的人,应该有一双慧眼,应该有一双灵敏的耳朵,有一颗强大的心。这是大量阅读才能完成的一个使命。

学中文有什么用,这是每一个上中文系的学生都应该答好的考卷。而读书无用论,我们都懒得再去批了。

国人太务实了,急功近利。当我们明白这一切的时候,我们还在意这些聒噪的干扰么?



04

这篇文章的作者并没有署名,我想他肯定是一个具有丰富的阅历和完整的知识体系的人。

他的观点我极为赞同。看过之后我又去百度了一下“功利论”。

功利主义以人性自私为出发点,但它并不意味着在道德生活中应为自身的利益去损害他人和集体的利益。

原来,教育界对于这个问题的讨论以及上升到了另一个高度。

伦理学的知识我不懂,但我只知道,一个人如果皮肉受伤了就要去看外科医生;骨头受伤了就要去看骨科医生;脑袋或者神经受伤了就要去看脑部或者神经科的医生。

那么一个社会如果生病了,是不是也需要社会科的医生呢?

而中文是一切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基础!

难道我们只有等到这个社会病入膏肓了,才来说需要中文、需要社会学科、需要人文关怀?

就像当环境已经遭到了严重破坏之后,我们才来高举着旗帜来说“保护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吗?

大学四年,我没有学会如何适应社会、如何面对现实、如何快速赚钱,没有学会改变自己或者适应社会。但那又怎样呢?

我坚持了自己喜欢的(大多数认为无用的),结果也没那么糟糕啊!



05

相反,

因为学习中文,我对于社会,对于人性我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

因为学习中文,我从现在穿越到过去,领略了中国5000年的文化底蕴,对这个民族有了更深的眷念。

因为学习中文,因为阅读,我邂逅了很多有趣的灵魂。

看沈从文,看林徽因,看顾城,看王小波,看张爱玲,看三毛,看王安忆,看玛格丽特,看村上春树,看东野圭吾......

他们的世界、他们的情感、他们的逻辑,都一点一点影响着我,塑造着我,我的生活,因此也变得有趣!

对于,学习中文有没有用这个问题,现在在我看来,这个问题似乎也有点儿可笑。

难道上大学就是为了找工作?

找了工作就能娶到媳妇儿?

娶了媳妇儿就能生个胖娃?

......

所以,说到底学不学中文和能不能找到好工作根本就没有必然联系好吧。

大学不仅仅是一个教会我们赚钱谋生的速成训练营、一个流水线式的加工厂,而是一个让我们经历、让我们感悟、成长的庇护所。

这些所有的经历都会塑造我们,让我们更加成为更完整、真正的自己!

最后,感谢中文,让我还能够表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文系为何缺少“文气”?
名家谈中文学科:传统深厚 路向开阔-教育要闻-教育频道-中工网
再谈中文系的失宠
高校教授眼中,中文系考研是什么样的?
犀利点评北大、南大中文系报考难度
专业篇丨中国语言文学类:古今贯通、中外融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