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体缺少什么会造成糖尿病?

当今糖尿病高发,目前国内已经确诊的糖尿病病人达到1.144亿,居世界首位。这么高的发病率引发我们思考,究竟是缺少什么会导致糖尿病呢?是胰岛素吗?很多晚期糖尿病人需要注射胰岛素治疗,可是糖尿病病人早期胰岛素并不缺少,显然不能把元凶归结在胰岛素身上。但从糖尿病整个病情的发展看,胰岛素确实是一个中心环节。

糖尿病是一组因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或者胰岛素利用障碍,或者两个原因同时存在引起的代谢紊乱性疾病,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引发多系统损害,严重可导致失明、截肢、肾衰、心脑血管疾病等。

胰岛素的作用是降低血糖,把来自食物的葡萄糖分解利用。胰岛素由胰腺的胰岛β细胞分泌,如猪为例,胰腺就是北方老百姓所说的“猪胰子”,南方所说的“猪横脷”。

那么,问题来了,又是什么原因引起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利用障碍呢?

1.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导致起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利用障碍。

虽然目前对糖尿病的研究很多,投入资源很大,但对糖尿病的发病原因还没有完全弄清楚,总体来说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 遗传因素是内因。是与生俱来,爹妈给的。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遗传因素是主要原因,在2型糖尿病中,遗传因素也起到重要影响作用。以我自己为例,我父母是糖尿病人,那我自己是高危人群,患糖尿病风险很高,这算是内因。补充一下,临床上大多数糖尿病是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患者95%以上,大家说的糖尿病也往往约定俗成指2型糖尿病,我在下文讨论的也是指2型糖尿病,我就不再注明了

  • 环境因素指外在原因,目前流行病学和临床医学研究已经非常明确,导致糖尿病发生的是不良生活方式。

遗传因素和不良生活方式共同作用下,在糖尿病的早期,机体组织,主要是肝脏和肌肉组织等对起胰岛素不敏感,需要胰岛β细胞分泌更多胰岛素才能满足机体需要,这在医学上叫起胰岛素抵抗,在早期或肥胖型糖尿病病人血清胰岛素正常或增高,这个时期属胰岛素相对分泌不足。

随着病情的发展,胰岛β细胞长期超负荷工作,不堪重负,胰岛功能逐渐减退,胰岛素分泌能力下降,血清胰岛素下降,这时期就是胰岛素绝对分泌不足,到胰岛功能衰竭时需要注射胰岛素替代治疗。

2.哪些不良生活方式诱发糖尿病?

  • 高糖饮食。高糖食品血糖升高很快,导致胰岛素分泌过多,胰岛细胞负担过重,诱发糖尿病。高糖食品包括饮食中粥粉面饭馒头等“白色”精细主食摄入过多,膳食纤维不足;精制糖摄入过多,如各种添加糖过多的甜品、饮料、糕点、零食等;过量摄入水果。

  • 高脂饮食。饮食中脂肪过多增加胰岛素抵抗,诱发糖尿病。高脂饮食除了大家通常认为肥肉和油炸、烧烤食品外,奶茶、蛋糕、冰激淋、巧克力、饼干等食品含较多反式脂肪,反式脂肪对人体伤害更大。

  • 高盐饮食。高盐饮食是我国高血压高发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与糖尿病之间关系密切,互为影响,诱发或加重糖尿病。

  • 久坐少动。生命在于运动,久坐少运动的生活方式不利于身体健康,不利于身体新陈代谢。

  • 吸烟酗酒。烟和酒直接伤害胰腺细胞,还会引发高血脂等与糖尿病密切相关的疾病。

3.得了糖尿病怎么办?

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这就是面对糖尿病应有的态度。目前,除了早期的糖尿病有逆转的机会以外,其他阶段是不能治愈糖尿病,只能控制病情。如果血糖控制得好,可以获得正常人一样的寿命。

糖尿病综合管理有5个要点,也就是所谓”五驾马车“,包括糖尿病健康教育、医学营养治疗、运动疗法、药物治疗和血糖监测。

  • 糖尿病健康教育。糖尿病是伴随终生的慢性病,学会自我管理很重要,病人和家属要掌握糖尿病的基础知识,认识并发症,掌握饮食和血糖监测的技能。

  • 医学营养治疗。是糖尿病基础管理措施,推荐病人接受由营养师制订的个体化医学营养治疗,特别是新诊断的糖尿病朋友,最好由营养指导配餐,掌握了原则后就可以在家自己配餐。配餐原则包括合理控制总热量、适当减少主食和脂肪摄入,增加蛋白质和蔬菜摄入。主食尤其要重视,以粗细搭配为主,薯类食物要占到三分之一,每天总量不超过250-400克,如果肥胖要控制在200-250克。

  • 运动疗法。运动可以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有利于控制体重和血糖。根据病情和年龄、以及身体状况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最好每周运动4~6次,每次持续30分钟以上。如快步走,慢跑、游泳,器械煅炼,做家务,做体力劳动等。但不要在空腹时运动,以免发生低血糖,对于餐后高血糖的糖友们,最好在餐后半小时后开始运动,有利于降低餐后高血糖。

  • 药物治疗。根据血糖、体重、并发症、胰岛素分泌水平等不同情况选用不同的药物治疗,遵守医嘱,不可擅自停药和减量。

  • 血糖监测。血糖监测的基本项目有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可以在家中使用血糖仪自己测量,根据医生要求监测次数进行监测。糖化血红蛋白用于评价长期血糖控制情况,也是医生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糖友们在开始治疗后,每3个月到医院抽血检测一次,血糖达标后每年至少监测一次。

小结:糖尿病发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并没有与缺少什么有关系,一定要归结于”缺什么“上,那么缺乏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主要原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全面认识糖尿病,这一篇文章就够了
「宣教」爱招惹高血糖的不良习惯您有吗?应该怎么做? 许丽蓉 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二科
血糖胰岛素--- 糖尿病你知道多少
有哪些因素使人发生低血糖
悟空问答
有糖尿病的人,有人餐后血糖比餐前高有人反而低,后果有啥不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