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韦庄的夕阳
文:霜见

陶渊明诗中篇篇有酒,而韦庄的诗中篇篇有夕阳。陶渊明借酒浇灌对易代的不满,韦庄则借夕阳来暗示大唐的末日。

韦庄的家世与陶渊明很像。陶渊明虽然一生被贫穷包裹着,但在他的作品里,却总是提到祖上陶侃的辉煌;韦庄亦是如此,他生于大唐显赫一时的京兆韦氏,四世祖是著名诗人韦应物。但祖上的虚名并未给二人带来什么实际的好处,他们依旧穷困潦倒。

韦庄的父母早亡,加之韦氏在晚唐时期已经衰落,这使得韦庄的少年时期十分贫穷。然逆境之中往往更能激发他的斗志,因此韦庄苦读六经,以进士及第为目标。

但是理想很美好,现实却不愿让这位落魄贵族如此顺遂。是以韦庄屡试不第,直到唐懿宗咸通四年(863),他才勉强在昭义节度使刘潼麾下谋得了一官半职。然而及第就像横亘在韦庄心里的一个执念,他仍然坚持着要走科举之路。于是唐僖宗广明元年(880),韦庄再次赴长安科举,仍然以落第告终。

或许此时,他自己都数不清自己一共参加了多少次科举,每一次的失败都像泼在韦庄身上的冷水一样,将他浑身浇了个透。而这年似乎对韦庄格外苛刻,就在同年冬,晚唐的靡乱终于引发了祸患,黄巢起义军势如破竹攻入了长安。在这场战乱里,韦庄和弟妹失散,独自流离到了洛阳。

在这段流离中,韦庄创作了堪称晚唐诗史的名作《秦妇吟》,其中描述的人间惨剧可堪比杜甫的“三吏三别”:

南邻走入北邻藏,东邻走向西邻避。
北邻诸妇咸相凑,户外崩腾如走兽。
轰轰昆昆乾坤动,万马雷声从地涌。
火迸金星上九天,十二官街烟烘烔。
日轮西下寒光白,上帝无言空脉脉。
阴云晕气若重围,宦者流星如血色。

《秦妇吟》中就带着鲜明的“夕阳情结”,他言道:“日轮西下寒光白,上帝无言空脉脉。”此时的夕阳,似乎戴着冷冰冰的面具,漠然地看着人间的灾难。然而冰冷的岂是夕阳,而是从骨子里开始倾颓的大唐。

自安史之乱后,唐朝虽短暂恢复了安定,但内里已然成为了一个空架子。宦官掌权,帝王开始沉迷长生药,懿宗、武宗朝更是被宦官搅得乌烟瘴气,有识之士少能立足朝堂。帝王尚且如此,民间更是一片萧条。百姓们被这暗无天日的统治压得喘不过气来,而这些压迫最终换来了一个黄巢。

韦庄从这场战乱里,看到了唐朝的末日。他写道:“紫气潜随帝座移,妖光暗射台星拆。”如同刘禹锡评价的“金陵王气黯然收”一样,此时的大唐早已失去了支撑它的天子气,即将落入黑暗之中。

他虽然明白大唐已无力回天,但作为接受数十年儒家教育的士子来说,韦庄不忍置之度外。中和三年(833),韦庄入镇海军节度使周宝府中任职,渴望在此贡献自己的力量。但他选错了阵营,这位周宝麾下频频内斗,最终因府中将领叛乱,自己也出逃去了常州。韦庄得知周宝已不能依附,只好自己出发,就此开始向北游历。这段时间,他的足迹遍布河南、河北、山西等地,最终落脚在了江西。

在韦庄流离的时日里,黄巢起义最终因缺乏经济保障和群众基础而失败,而在平定起义后不久,唐僖宗就因病去世,立其弟李晔为帝,是为唐昭宗。

唐昭宗算是晚唐的一股清流,他即位后励精图治,改革统治方略,力图挽救大厦将倾的唐朝帝国。韦庄也看到了这一机遇,因此在景福元年(892),他再度背上行囊,入长安应试。然而这次他仍然没能享受进士及第的快乐。直到两年后,乾宁元年(894),年近六十的韦庄终于进士及第,被任命为校书郎。

纵观韦庄的一生,可以发现他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备考、应试。只是他的运气太差了,生在这样一个混乱的年代,无论是朝堂还是民间都没能给他提供一个安定的环境来让他一展宏图。于是他只能不断的等待,等待着有那么一位伯乐,能够看到自己这匹千里马。但唐昭宗也并非他的伯乐。

就在韦庄入朝两年后,乾宁三年(896),他被唐昭宗派去蜀地调解西川节度使王建与东川节度使顾彦晖的矛盾。但韦庄没能完成使命,王建对唐昭宗的诏书置之不理,仍然坚持着打败顾彦晖,自己占据了两川。

虽然王建不听指挥,但他对皇帝派来的调解官韦庄很是欣赏。王建向韦庄抛来了橄榄枝,希望他能入自己麾下。韦庄当时并没有答应。

然光化三年(900),朝堂又一次被宦官搅得乌烟瘴气。宦官发动宫廷政变,囚禁昭宗,意图控制朝政。此时韦庄对大唐已没了期待,于是他写下一首《赠云阳裴明府》,彻底倒向了王建的阵营:

南北三年一解携,海为深谷岸为蹊。
已闻陈胜心降汉,谁为田横国号齐。
暴客至今犹战鹤,故人何处尚驱鸡。
归来能作烟波伴,我有鱼舟在五溪。

田横是秦朝末年起义军的首领,不肯称臣于汉朝。韦庄如此写,就是在向王建表达他投靠的决心。王建十分高兴,当即任命他为掌书记。

这一次,韦庄终于找到了他的伯乐。

入蜀后,韦庄真正开始了他的仕途之路。在他任掌书记期间,韦庄上书劝王建善待百姓、停止内战,一定程度上维护了蜀地的安定。而作为文人,他开始致力于文化事业的发展,他为杜甫修建草堂,因而吸引了一大批名士入蜀。之后,韦庄看清了唐朝末日的态势,于是拥戴王建即位,辅佐王建来保护蜀地百姓。王建也没有辜负韦庄的付出,任命他为宰相,并接纳他的建议来发展蜀地文化,维持了蜀地一段时间的和平。

韦庄的一生清醒又糊涂。他一边看到了唐朝的落日,一边又执拗地渴望通过科举走到落日的中心;他一边固守着儒家的君臣礼义,一边又决绝地离开中央,走进王建的阵营。他的一生都逃不开一个落日,这落日不仅是自己的,也是整个王朝的。

当年韦庄在漫游途中,曾经行六朝旧都台城,写下一首《上元县》来借古讽今:

南朝三十六英雄,角逐兴亡尽此中。
有国有家皆是梦,为龙为虎亦成空。
残花旧宅悲江令,落日青山吊谢公。
止竟霸图何物在,石麟无主卧秋风。

他比谁都清醒地明白落日不可挽救,却仍然坚定不移地走进了落日之中。这便是他少时所学的儒家思想对韦庄的影响,韦庄的志向是“匡尧舜”、“筑太平”,与杜甫的“致君尧舜上”几乎如出一辙。正是怀着这样的心,让韦庄明知不可为,却还是坚持为之。也正是这样的心,让他在蜀地的那些年里,以自己之力,庇佑了百姓多年的安定。

武成三年(910),韦庄看到了自己的落日。这年,他病逝于成都花林坊,享年七十五岁。

遇见是缘,点亮在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五代十国人物志:前蜀开国皇帝王建,从小做到大,开创前蜀基业
韦庄
韦庄:如果不能少年成名,那就大器晚成吧
【唐诗成语94】韦庄之“光阴似箭”:李唐成过去,西蜀我来也
晚年韦庄:故乡难回,哀怨难消
唐朝最后一位诗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