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们为何还在服用50年前的药物治疗痛风?

我们相信,大多数痛风的朋友对目前临床上治疗痛风的药物都能如数家珍。确实,治疗痛风的药真的不算太多,无非是那几种止痛的、降酸的,和碱化尿液的。这些药物不能根治痛风有副作用也就罢了,有些上市甚至超过了50年......

痛风治疗的历史和发展

秋水仙碱是第一个用于治疗痛风的药物,从公元前1500年就有番红花属秋水仙类的草药作为痛风治疗的药物。公元550年左右的时候,有医家在其医书中提到:病人使用秋水仙碱后,疼痛马上可以解除,因为此药能够使得毒物随粪便排出,病人随之便能走路。尽管使用秋水仙碱治疗痛风的历史久远,但直到13世纪它才被正式用于急性痛风的治疗,到1820年,秋水仙碱才被准确定量。

第二个用于治疗痛风的药物丙磺舒(国内较少使用)于1950年开始用于临床,是第一个降酸药物,也是第一个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1960年,原来设想用于抗癌的药物别嘌醇被发现有够抑制尿酸的合成,1966年,在完成相关的实验后,别嘌醇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1970年,第二个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苯溴马隆问世。

从以上资料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当今生物科技的发展已经日新月异,但大多数的风友还是在服用50年前的药物降酸。虽然最近有非布等药物上市,但其功效及机制和上面提到的几种药物基本类似且价格高昂,并没有突破性的进展。我们认为,痛风治疗药物研究上的滞后,主要还是与痛风的基础研究有关。

痛风的基础研究路线图

1797年,英国化学家(同时也是一位痛风患者)在自己耳朵的痛风石中观察到了尿酸;

1848年,另一位英国医生第一次提出并推论尿酸是形成痛风的原因;

1908年,西方医学家在显微镜下观察痛风病人的关节液,发现了尿酸结晶;

1972年,Webster发现了尿酸盐晶体和痛风炎症发作之间的机制;

2002年,Enomoto确立了尿酸盐重吸收转运子的存在及功能,在尿酸的肾排泄减少的机制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2003年,Shi和他的团队提出了免疫机制痛风炎症发作中的作用。

从这份路线图我们可以看出:很可惜,最近的10年,全世界都没有在痛风的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什么突破性的进展。而中国的科学家和医学家也似乎一直缺席了痛风的基础研究。

我们坚信,随着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发病率的日趋上升,痛风的基础研究将会得到更多的重视,也有越来越多的资源投入。在此基础上,不论是中医还是西医,在痛风的治疗方面,都将在不久的将来取得关键性的突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图学习降尿酸药
滑石治疗痛风
百合粥---可治痛风
养生保健︱痛风发作期:先止痛还是先降尿酸?
各国痛风的治疗指南对比
【综述与讲座】治疗痛风和高尿酸血症药物研究进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