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水草养殖中的“木桶效应”(2017年2月5日再次更新)
本帖最后由 菠萝兔 于 2017-2-6 15:22 编辑

水草养殖中的“木桶效应”

  首先解释一下什么叫“木桶效应”,所谓的“木桶效应”是指一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最高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其中最短的那块木板。所以它又被称为“短板效应


  由此可见,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短板”的长度决定其整体发展程度。正如,一件产品质量的高低,往往取决于那个质量最次的零部件,而不是取决于那个质量最好的零部件;一个组织的整体素质高低,不是取决于这个组织的最优秀分子的素质,而是取决于这个组织中最一般分子的素质一样。此种现象在管理学中通常被称为“木桶效应”。

  在水草养殖中,同样存在类似的木桶效应,首先,让我们认识一下水草养殖这个木桶是由哪几块木板组成的。

  众所周知,想把水草养好,硬件投入不能少,硬件里最重要的是照明系统、过滤系统、二氧化碳系统这三大系统,次重要的是营养支持系统和温度控制系统,这五个系统就相当于五块木板。而日常管理维护,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相当于木桶上的铁箍,五块木板必须由铁箍紧紧扎在一起,木桶才能不漏水。五大系统也必须互相配合,统一管理,妥善维护,才能发挥最大作用。

  这五大系统哪个比较容易出现短板呢?按顺序排列的话,个人认为首先应该是二氧化碳系统,其次是过滤系统,第三是照明系统,第四是营养支持系统,最后是温控系统。不管哪一个系统出现问题,必然都会影响水草的正常生长。

  以下详细介绍一下各系统出现短板的原因及对策:

一:二氧化碳系统


  为什么说二氧化碳系统最容易出现短板呢?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部分玩家对二氧化碳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使用二氧化碳系统。

  很多人认为二氧化碳是可有可无的,是水草的“兴奋剂”,属于“锦上添花”的东西,其实不然,二氧化碳不是兴奋剂,是水草的日常主食!水草的主要固体成分是碳水化合物,缺了碳元素的补充,碳水化合物合成受限,水草生长必然受到影响,最典型的表现是叶片瘦小、扭曲、破洞。这里有个小插曲,当初天野尚发明二氧化碳添加系统之后,因为大家对它不大了解,加上造价较高,所以一个月下来只卖出去几套,而ADA公司为此已经投入了大笔的科研资金,甚至已经没钱来打广告了,公司上下都很焦急,天野尚于是马上拍了一些精美的水草照片,给欧洲的各大水族杂志寄了过去,这些照片一经发表,欧洲人都震惊了,他们从来没看过这么完美的水草图片,与荷兰人培育的水草相比,日本人养的水草个头几乎大了一倍,叶子表面光滑平整,色泽鲜亮,株型挺拔,而且疯狂冒泡。他们一打听才知道日本人用了最新发明的二氧化碳添加装置,于是纷纷向ADA下订单,那一个月就卖出了1000多套二氧化碳系统,公司一下子扭亏为盈。这个故事也从侧面证明了二氧化碳添加系统在水草养殖界确实是划时代的发明。现在连最顽固的荷兰式水草造景专家也都人手至少一套二氧化碳系统了,就是认识到了二氧化碳对水草养殖的重要性。另外,二氧化碳也是最经济有效的水质调节剂。水草大多来自热带地区的泥炭沼泽及雨林湖泊,适应当地的弱酸性水质,而大陆尤其北方地区的自来水多为弱碱性,不适合水草生长,必须用人为添加酸性物质的方法让弱碱性的水质变为弱酸性才能养好水草。常用的能降低PH值的调水药剂有黑水、榄仁叶、醋酸等,但是这些东西都不如二氧化碳方便实用,而且都有一定副作用,用量也不好掌握。用二氧化碳只要控制好输入的速度就能把水的PH值调降到需要的水平,实在是降酸补碳一举两得, 其重要性再怎么强调也不过分。(蓝色部分为新增补的内容)所以还没有添置二氧化碳系统的鱼友应该抓紧时间购买钢瓶了,没条件上钢瓶的至少也要每天添加适量戊二醛来为水草补碳。

2:部分玩家对二氧化碳设备缺乏足够的了解,选择了溶解效率低的设备。

  在二氧化碳设备方面,如果使用的是优质扩散桶,那溶解效率是很高的,而且又便于维护,使用雾化器也能做到充分溶解,而且水草最喜欢这种密集且微小的气泡,它能营造出一种类似水上的环境,让局部二氧化碳及氧气浓度均达到高于自然界的水平,使水草生长得更好,但雾蒙蒙的景象不利于观赏,而且雾化器维护很麻烦,对配套设备的要求也很高。相比之下廉价细化器的溶解效率是最低的,很多二氧化碳来不及充分溶解就在水面流失了。很多人刚开始养草都会买便宜的细化器,包括我自己也先后买过三个,只有第三个比较好用,另外两个一个有质量问题一个设计不合理,都没办法正常使用。后来因为细化器维护比较麻烦,打算换成扩散桶,刚开始买过两款小型的内置扩散桶,效果不大理想,而且同样需要经常维护,后来又买了雅柏的大号内置扩散桶,因为不想用潜水泵带动,想直接接在滤桶的出水口,没想到滤桶功率不够又带不动(7瓦),后来专门做了一个功率稍微大点的滤桶(9瓦),但还是带不动,里面的生化球时转时不转,二氧化碳溶解效率很差。最后DIY了大功率滤桶(18瓦)加外置扩散桶,总算把这个问题解决了。我想很多人可能就像我以前一样,还在使用溶解效率较低的二氧化碳设备,只是自己没意识到这个问题而已。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外置的大号二氧化碳扩散桶是草缸最具性价比的选择,其次是优质的细化器如ADA的花粉玻璃细化器,当然其价格也是相当高的。如果不介意微小气泡影响观赏的,可以选择雾化器。

3:很多玩家误以为自己的二氧化碳给得足够多,没注意到二氧化碳的流失。

  二氧化碳有自己的特性,它比较容易溶解在水里,也比较容易从水里跑出去。很多人只看到自己的记泡器显示每秒冒两个或三个泡,却没意识到缸里的二氧化碳每时每刻都在流失。流失最严重的是使用上滤、滴流过滤、底缸过滤这些不适合草缸的过滤类型时,其次是错误地放置雨淋管,包括将雨淋管置于水面之上或让其强劲的出水向着水面喷。长时间使用降温风扇让水面不停波动也会造成二氧化碳大量流失,这是很多人没有想到的。还有人喜欢在晚上关灯后用气泵向草缸打氧,这样做也会造成二氧化碳不少的损失。关灯后打氧是ADA的“秘技”,但他们是有PH自动控制器做后盾的,普通玩家没有这个装备切勿模仿ADA的做法,虽然这样做对鱼虾和硝化系统有好处,也能间接净水及除油膜,但与PH值波动及二氧化碳大量流失比起来,这些好处又显得微不足道了。如果二氧化碳溶解得不好流失又多,那效果可想而知。我自己就曾用了两年多的上滤加廉价细化器,虽然上滤改造过无数次,细化器也换了好几个,但水草始终不爱冒泡,后来用废旧净水机和一个小潜水泵DIY了外置过滤桶,情况就好多了,至少水草能够大量冒泡了。

  考虑了二氧化碳的溶解与流失后,选择适当的设备,根据二氧化碳长期监测器的结果,调整二氧化碳的供应量,宁可给得多一点点浪费一些也别少了,这样才能基本保证水草的日常需求。当然如果能用上PH自动控制器就更好了,河砂或陶粒底床的水草缸将水的pH值稳定在6.5-6.8之间,KH稳定在5到6,是最理想的指标,用水草泥的话,PH值可以更低一些,比如6.0-6.5。有关本人在二氧化碳系统上走过的弯路,可以参考下面这个帖子:(不感兴趣的可以略过)
二:过滤系统


  过滤系统出现短板的概率也不低,其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四点:

1:使用了错误的过滤类型。

  很多水草玩家最早是养热带鱼的,对上滤、滴流过滤、侧滤、底缸过滤情有独钟,确实这些过滤养鱼是不错的选择,但养草的话却不合适,主要原因就是这几种过滤类型滤材与外界空气接触面积过大,二氧化碳流失严重,综合比较起来,外置过滤桶是最佳的选择。

2:滤桶的功率没有选择好。

  因为养草是个很烧钱的爱好,很多人总想尽量节约资金,还美其名曰“低碳环保”,过滤总是“够用就好”,殊不知草缸其实是一个很脏的环境,尤其是当底床用了水草泥或仙土时。种草、拔草、改换造景,这些操作轻易就会造成缸里尘土飞扬。如果过滤桶再不够强劲的话,水草就会经常处在沙尘暴的包围中,极易患上褐藻、绿斑点藻、丝藻等多种疾病,轻则影响生长,重则暴病身亡。我用ADA泥时就错误地使用了很长时间的小功率滤桶,尽管当时每周都要清洗前置过滤桶,但每次都是洗出一大桶像墨汁一样的黑水来。虽然水草也能生长也冒很多泡,但各种藻类总是层出不穷,缸里的水也不够清澈,感觉总是雾蒙蒙的。后来有一次暴绿水,买了一个5瓦的紫外线灯,自带7瓦内滤,使用两天之后绿水根除,水比暴藻前清澈很多,于是我开始琢磨是不是过滤不够,加上这个7瓦内滤就刚刚好了呢?我把紫外线灯管拆出来,把生化棉塞进去,让这个内滤不停地运行了几天,发现使用滤桶加内滤的效果确实远远超过单独使用滤桶,几乎达到了无水状态,但是水草冒泡明显减少了,请教了论坛上的几位前辈,他们都说其实水草冒泡并没有少,只是水流变强以后把很多气泡吹跑了,并不影响水草生长。但是这个内滤体积不小,放在缸里确实有碍观赏,于是我又制作了一个9瓦的外置过滤桶,把它换了下来。但是双滤桶运行后出了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最终还是撤掉了新滤桶,把原滤桶的7瓦潜水泵换成了现在用的18瓦的大家伙。滤桶功率增大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水比以前清澈了,一个滤桶就能带动除油膜器、前置过滤桶、内置二氧化碳扩散桶这三个设备了(后来又换成了外置扩散桶)。经历了这么多弯路,终于回到了正道上。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确实缺乏常识,草缸比较理想的过滤是每小时把整缸水过滤10次,我的缸是60*30*40,大约60升水(没装满),每小时过滤10次就是要求滤桶最低要有600升每小时的流量,而那个7瓦的潜水泵是根本不达标的。当然也不是滤桶功率越大越好,水草要是被吹得东倒西歪,肯定无法正常生长。如果滤桶标称流量超过缸容积10倍以上,就是功率过大了。

3:滤材选择错误或放置不当。

  草缸的滤材其实没必要太多样,有生化棉和过滤棉就够了。很多人还保留着养鱼时的习惯,对陶瓷环、细菌屋、生化球、石英球这些生化滤材分外看重,其实草缸需要的主要是物理过滤,生化过滤倒不是特别重要。如果用了太多陶瓷环的话,不但会让谁的PH值上升,还会提高水的硬度,得不偿失。像石英球这样的滤材,价格并不便宜,但物理过滤效果甚至还比不上细白棉,所以最好别用。向滤材盒里放置生化棉时也要特别注意,生化棉要剪成十分合体的形状,边缘稍微大一点没关系,千万别剪小了,因为滤棉与滤材盒之间如果存在空隙的话,水会优先从这个空隙流过,而不是通过附近的滤材,这样的话,这一层滤材基本上就等于白放了。这就是常说的“水短路”,很多人抱怨滤桶不够力,实际上是自己没有把滤材装好,浪费了宝贵的空间和电力。当然,滤材装的太多也不行,盒子撑得变了形,互相之间不能紧密接触的话,也会影响过滤效果,甚至还可能影响滤桶的密闭性,造成漏水。

4:滤桶串联了太多设备严重降低了流量。

  正常情况下,滤桶同时串联一个前置过滤桶和一个外置二氧化碳扩散桶对流量影响不会很大,除非前置塞得太满,或是扩散桶管径太细。但是也有人把紫外线杀菌灯串联到了扩散桶的后面,这样的话就大大延长了出水管路并增加了出水阻力,使得滤桶流量大减,过滤效果大打折扣。正确的做法是单用一个小泵为紫外线杀菌灯供水,水流慢,紫外线的杀菌效果才好,而且不会影响滤桶的过滤效果。

  综合来说,草缸最好是用全棉的外置过滤桶,功率流量要合适,宁可大一点点也别小了。也不要串联太多设备,管路越短越顺越好,尽量不要有死弯,就是90度的直角弯也要尽量避免。推荐使用一个无动力前置,感兴趣的可以参考本人写的这个帖子:详解前置过滤桶(不感兴趣的可以略过)
  三:营养支持系统


  所谓的营养支持系统是指包括底床、基肥、根肥、液肥在内的一整套系统。这是一个十分重要却经常被忽视的环节,很多人养草失败都与不了解底床及肥料有关。此系统出现短板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营养供应不足。

  如果是用河砂或新陶粒做底床,又没有使用同程式底滤的话,必须在开缸时埋入适量的基肥,对于根系特别发达或者对肥料要求特别高的水草如青荷根、红蝴蝶等,还要在水草根部附近埋入根肥。当水草泥的肥力快耗尽时,必须及时埋入基肥和根肥或者干脆翻缸换新泥,水草泥使用的时间长短差异极大,不能一概而论,有的人能用上几年,而有的人只能用几个月。

2:营养供应过剩。

  有些人唯恐水草营养不良,开缸用了ADA泥还加了能源砂,另外还经常向底床注射液肥,还有人一天之内把综合液肥、铁肥、微量元素、磷肥都加到缸里,其实这些都属于过度施肥,新泥的肥力很足,根本没必要添加其它肥料,液肥一天加一种就可以了,最多加两种,再多就容易暴藻。有的人虽然定时添加液肥,但是换水不勤,十天半月不换一次,甚至从不换水,只补充蒸发的水,这样时间一长必然导致有害物质的堆积,造成肥害。最简单的预防肥料过剩的方法就是每周固定一天进行大换水,可以一次性换掉50%-80%的水,当然用这种方法有个前提就是你的自来水水质必须有保证,如果自来水水质不佳的话,一次性换水不宜太多。

3:营养供应不稳定。

  这个主要是指液肥的添加不定时定量,忙起来好几天不加一滴液肥,闲下来一次性加了很多液肥进去,这些错误操作其实就像养宠物狗一样,平时饿它好几天,周末突然又给它一大堆食物,暴饮暴食的结果往往是灾难性的,水草也一样,平时一直缺肥一下子来了太多液肥又用不了,结果都给藻用上了。所以一定要养成定时定量施肥的习惯,尤其是每次换水之后,必须添加液肥,至于每次加多少,就要靠自己摸索了,因为每一种液肥的用量都不同,一般都从小剂量开始尝试。如果一种液肥,每次添加很少都会暴绿斑点藻的话,说明其配比不合理,硝酸盐含量太多而磷酸盐含量太少,这种液肥最好别用,一定要用的话也要搭配足量的磷酸二氢钾一同使用才行。

  综合来说,营养支持系统要有一个理想的底床(透气透水养分充足),液肥添加要定时定量,能基本满足水草要求就行,甚至稍微有点缺肥也不要紧,总比肥太多暴藻强。关于水草缸的施肥,感兴趣的可以参考下面这个帖子:(不感兴趣的可以略过)
  四:照明系统


  照明系统出现短板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选择了错误的灯具导致照明强度严重不足。

  有些人用养龙鱼的缸来养草,这不是绝对不行,而是对灯有很高的要求。一般来说,超过60厘米深的水就必须要用金卤灯,否则底床部位光的强度不够,养不活前景草,即便能养活状态也是很差。还有人用了非专业的LED灯或者是聚光性能很差的普通灯具,这些都会导致单位面积上的光合作用有效能量(PAR)过低,光太弱的话养阳性草会很吃力,典型症状就是水草茎节拉得很长,长高速度较快但整体瘦弱单薄。常说的水草“追光”就是指这个现象。(下图左侧就是严重追光的印度小圆叶,右侧是正常的印度小圆叶,可以看出来左侧水草的茎节拉得很长,几乎是右侧的两倍到三倍长度)


2:灯具功率过大导致照明强度过强。

  玩家通常都是按缸的容积来估算灯具所需要的瓦数,最简单的算法就是一升水对应一瓦的灯。举例来说,一个60*40*40的标准草缸,水的容积最大96升,就需要96瓦左右的灯具,如果选择T5HO灯管的话,刚好是4根24瓦的灯管。但是假如草缸是60*30*36的,最多60升水,也用96瓦的灯,就显得过强了。灯光过强容易导致水草枯黄,也就是常说的“烧草”了,另外也容易导致藻类大量繁殖,就是常说的“暴藻”。而且,功率太大灯具散热也大,夏天时有可能会导致水温明显上升,影响水草正常生长。如果只是养阴性草的话,可以降低这个标准到两升水对应一瓦灯,水草照样能正常生长。这种估算方法对一般的草缸都适用,但是用在太大或太小的草缸上就会出现较大的误差。还有一种非常简单的估算方法,就是每10厘米深的水需要1根T8灯管(长度与缸相同)。举例来说,一个60*40*40的草缸,就需要4根20瓦的T8灯管,一个120*50*50的草缸,就需要5根40瓦的T8灯管。但是这种方法没有考虑缸的宽度,60*40*40的缸与60*30*40的缸都是用同样的4根20瓦T8灯管,这对30厘米宽的窄缸来说,就有可能出现照明过强的情况。

3:照明时间设定错误。

  水草和人一样,都有固定的生物钟,这是在亿万年的演化中形成的,很难一下子改变过来。很多上班族平时都是早出晚归,所以有人就把开灯时间设定在晚上,每天只在下班以后开灯几个小时,以为这样就够了,但是按多数水草的生物钟来说,在晚上八点,它们已经进入睡眠时间了,这时候开灯,水草虽然也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比起中午来效率低了很多。就像一个小学生,本来应该在晚上八点睡觉,你硬要让他多学习两个小时再睡觉,虽然也能学进点东西,但在昏昏欲睡的情况下,学习效率是很低的,远不如白天同样时间学到的东西多。当然假如白天家里光线很弱或是能坚持每天用黑布给草缸遮光的话,也许能将水草的生物钟调整成昼夜颠倒的情况,这时就可以半夜开灯了。还有人相信中午关灯几个小时的“间断开灯法”可以有效预防藻类爆发且能配合自己的作息时间,事实上这种开灯方法对水草是有害无益的,也没有任何科学证据能证明其在防治藻类方面的有效性。用这种方法很容易导致水草追光,即使用了很强的灯具,中午不开灯的话,急需光照的水草也会拼命去追室内的散射光。时间一长,就会形成水草茎节拉长的典型追光表现。

  综合来说,照明系统要想不出现短板,必须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灯具类型。灯具功率的大小要恰到好处,除此之外,还要选择科学的开关灯时间,才能做到合理有效的照明。

  五:温控系统


  温控系统出现短板的原因只有两个:

1:低估了高温对水草的影响,没有使用有效的降温设备。

  目前常见的水草大多来自热带水域,所以对高温都有一定的耐受性,但是也有一些水草不能耐受较高的温度,最典型的就是莫斯,一般来说水温一超过26度大部分莫斯就会变黄,超过28度莫斯会部分变黑并停止生长,超过30度就有可能死亡。温度如果长期超过30度就必须用散热风扇或冷水机来降温,风扇可以随灯开也可以24小时开,视降温效果而定,每天一定要补充因蒸发而散失的水分,每周最少要进行一次大换水。如果空气湿度过大,用风扇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就必须用冷水机才行,最好不要买半导体制冷片做的冷水机,因其功率较低,只能为小缸降温。

2:忽视了低温对生物的影响,没有使用恒温器或者设定温度过低。

  低温对水草和虾的直接伤害并不大,主要受影响的是草缸里的鱼类和螺类。一般热带鱼都能忍受20度左右的低温,个别品种如叉尾斗鱼甚至能在14度的低温下很好生长,但温度过低会严重降低热带鱼的抵抗力,鱼会很容易染上白点病。有些鱼友因为没耐心捞鱼,直接往草缸里下药加盐或升温,这些错误的操作往往会导致水草大批量死亡。正确的做法是把病鱼捞出来在裸缸里另养并加温加氧加盐用药,绝对不应该在草缸里直接用药。

  温控系统虽然没有其他四个系统那么重要,但是也不能忽视,尤其是在热带地区或是寒带地区的。用适当的设备,将水温维持在20度到25度之间是比较适宜水草生长的。要注意的是在最热或最冷的天气里,千万不要出现温控设备插头脱落或松动、接触不良等情况,设备出故障要及时维修或更换。

以上是五大系统出现短板的原因和处理方法,下面再讲一下日常管理维护出现问题的情况。


  有些人对水草缸投入了大量资金,各种设备都是顶级配置,但是养出来的水草却状态不佳,这时候就要考虑是不是日常管理维护方面出了问题。具体涉及到以下这些内容:换水、施肥、除藻、检测水质、饲喂鱼虾、改换造景、清洗过滤、更换灯管、擦拭灯具等等。

  日常管理维护出现问题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1:工作太忙或自己太懒,对草缸疏于管理。

  比如长期没清洗过滤导致水流明显减弱,不仅不能及时把脏东西滤掉,也不能把二氧化碳充分散布到全缸,导致水体浑浊并暴藻,此时不仅要花大量时间来除藻,还要彻底清洗过滤及鱼缸四壁,某些水草还可能会因藻害太严重而死亡。水草的修剪也很重要,我前一段时间一直没顾得上修剪矮珍珠,导致草坪越长越厚浮力过大,最后一大片草坪都漂了起来,只能重新种草,这些都是惨痛的教训。(下图左侧的矮珍珠草坪已经漂浮了起来,用手摸上去会有波动感,到了这种程度只能重新种草,因为浮力很大,没有办法再将草皮重新固定在底床上)


2:管理维护过勤,生物难以适应变化的环境。

  凡事物极必反,对草缸过度勤快地维护也不好,比如频繁地清洗过滤只会导致硝化细菌大量流失,反而影响了过滤效果。每天添加各种各样的液肥水草不一定就疯长,却为暴藻创造了条件。对水草的修剪尤其不宜过多,尽量一次到位。因为每次修剪都会不同程度地牵动到水草的根部,轻则让水草生长迟缓,重则会把水草拔出底床。频繁地种草、拔草,搅动底床不仅会影响水草正常生长,也容易暴藻或让除藻生物意外死亡,所以西方水草养殖界有一句谚语:“每次把手伸进缸里,(对里面的生物)都是一场灾难”。

3:管理混乱,没有处理好各系统之间的关系。

  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或没有专人管理都容易造成混乱的局面。有人外出时,没有跟家人讲清楚,整瓶鱼粮都被倒进缸里,几天后回来发现水都臭了,鱼虾和草的状况可想而知。还有人长期不添加液肥,想起来就一次性加了很多液肥进去,导致水草被过量的肥烧伤。有人长时间不换灯管,照明强度大幅度衰减以后发现水草追光了,就一次性更换了所有的灯管,但没有同时增加二氧化碳的供应,导致水草一时不能适应强光而被灼伤。这就是典型的没有处理好照明与二氧化碳之间的关系,应该每周换一根灯管,同时稍微增加二氧化碳的供应,让水草有个适应的过程。夏天水温明显升高时,植物新陈代谢率加快,对二氧化碳及液肥的消耗也明显增加,尤其是散热风扇会加剧二氧化碳的流失,此时如果不增加二氧化碳及液肥的供应水草很快就会出现营养不良的状况。但是假如水温已经非常高导致水草生长停滞了,再多加液肥已经没有意义,反而会造成水体营养过剩引发暴藻,此时最需要的是降温而不是加肥,如果没及时处理好温控和营养供应的关系,后果将是很严重的。

  管理维护方面可以说是包罗万象,想一点不犯错误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想要最大限度地降低犯错误的几率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水草缸必须由专人管理(最好是一个人管,多人管理容易出现过度维护,也可能产生“三个和尚没水吃”的局面)、水族用具最好专物专用(尤其是插线板、电源开关这些事关重大的东西尽量不要让别人用)、换水施肥要定时定量、器材维护要做好记录、对专业知识要勤学好问。有关水草缸日常管理维护的内容,收录到下面这个合辑里面,感兴趣的鱼友可以看看:(不感兴趣的可以略过)
  其实木桶毕竟只是个简单的比喻,实际在水草养殖中情况要复杂得多。比如说,组成木桶的其中一块木板过高,虽然不会使整个桶的盛水量提升但也不会导致盛水减少,只是看上去不协调而已。但是,在水草养殖中,某个系统过于强势却有可能导致整体水平的下降。最常见的就是过强的灯光没有充足的二氧化碳及肥料配合导致烧草,在这一点上可以说是“过犹不及”。(以下内容几乎全部为新增补部分)


  另外,五大系统中任意两个系统之间的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根据排列组合,五大系统之间一共有十种关系(A与B之间的关系和B与A之间的关系算是同一种关系,之前误认为有20种关系,所以只讲了几种,现在全部讲一下),它们分别是:

NO1:照明系统和过滤系统之间的关系。
NO2:照明系统和二氧化碳系统之间的关系。
NO3:照明系统和温控系统之间的关系。
NO4:照明系统和营养支持系统之间的关系。
NO5:过滤系统和二氧化碳系统之间的关系。
NO6:过滤系统和温控系统之间的关系。
NO7:过滤系统和营养支持系统之间的关系。
NO8:二氧化碳系统和温控系统之间的关系。
NO9:二氧化碳系统和营养支持系统之间的关系。
NO10:温控系统和和营养支持系统之间的关系。

  这十大关系如果没有处理好的话,即便五大系统都是顶级配置也不可能实现整体的运作良好,就像组成木桶桶身的五块木板虽然长度一致,但是相互之间不能实现无缝连接,有一个小缝隙就会导致漏水,有可能会使桶内水位下降到很低的水平。而且和木桶模型不同的是,木桶只有在相邻的两块木板之间存在是否有缝隙的问题,而水草缸的五大系统彼此之间都会发生关系,所以实际情况会比木桶模型更复杂。下面再简单讲一下这十大关系。

NO1:照明系统与过滤系统之间的关系。如果过滤不佳水很浑浊的话,到达底床部位的光线会衰减很多,很可能不够用,所以前者对后者存在很强的依赖关系;

NO2:照明系统与二氧化碳系统之间的关系。照明强度与二氧化碳供应量之间存在着正相关性,强光就需要高浓度的二氧化碳来保护(光碳平衡),这是照明系统和二氧化碳系统之间最主要的关系;

NO3:照明系统和温控系统之间的关系。照明系统与温控系统的关系也很密切,灯具如果离水面太近或者本身发热量太高的话,都会使水明显升温,这在夏天尤其明显,需要降温风扇或冷水机;

NO4:照明系统和营养支持系统之间的关系。光线越充足,水草生长越旺盛,对肥料的要求也就随之越多,这是照明系统与营养支持系统之间的主要关系,另外照明的强弱与底床的厚度也存在相关性,底床越厚,水草距离光源的位置就越近,接受的照明强度也就越强;

NO5:过滤系统和二氧化碳系统之间的关系。过滤系统和二氧化碳系统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只有强劲的过滤才能保证二氧化碳在扩散桶里充分溶解并输送到缸内各个角落,即便是用细化器,也需要足够强的水流推动微小气泡分布到全缸。

NO6:过滤系统和温控系统之间的关系。过滤系统与温控系统的关系主要是夏天使用冷水机时需要强力的滤桶与冷水机串联,如果同时也串联了前置过滤桶和二氧化碳扩散桶的话,一定要保证主滤桶的功率足够同时带动这三个设备,尤其是当停电后再次来电时,能自动顺利启动;

NO7:过滤系统和营养支持系统之间的关系。过滤系统和营养支持系统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一般来说用水草泥的话,水会比较脏,需要更强大的过滤,但是又不能让滤桶出水直接冲击底床。用同程式底滤的话,不能用水草泥,要用陶粒或河砂,也不能埋基肥根肥,否则非常容易暴藻;

NO8:二氧化碳系统和温控系统之间的关系。二氧化碳系统与温控系统的关系主要是夏天使用强力散热风扇会造成二氧化碳大量流失,必须加大二氧化碳的供应;

NO9:二氧化碳系统和营养支持系统之间的关系。二氧化碳系统和营养支持系统之间的关系可以参考天然水草缸的原理,富含有机物的底床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可以减少甚至不用额外添加二氧化碳。如果是砂质底床就必须添加足够的二氧化碳;

NO10:温控系统和和营养支持系统之间的关系。温控系统与营养支持系统之间的关系比较微妙,很久以前,细心的德国人就发现,温泉附近的水草长势明显好于其他地区,于是他们在冬天安装底床加热管来对抗底床低温对水草生长的限制,底床加温的另一个意想不到的好处就是通过水的对流起到了活化底床的作用,使水草得到更多养分供应,同时排掉有害物质。这项发明也很可能就是同程式底滤的前身。另外高温下控制施肥量的多少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除了这十大关系以外,最后一个有可能导致木桶漏水的因素就是桶底,桶底这块木板和周围任何一块木板接触不好的话都可能导致整桶水漏光,所以桶底的重要性也是不容忽视的。那么水草养殖设备里什么是木桶的桶底呢?就是水草缸和专用底柜(以下将二者简称为基础设备)。一般来说缸和底柜在使用的时候是很少更换的,五大系统(照明、过滤、二氧化碳、温控、底床)可以随时更改,而基础设备除非损坏或升级,否则很少会有变动,所以不建议把基础设备单独列为一个系统。但是作为一套完整设备,它和另外的设备之间或多或少都要发生些关系,那么基础设备到底与五大系统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什么情况下会出现问题?下面这个帖子的11楼有详细的讲解,这里就不多说了:

  总结一下,整个水草缸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五大系统加上基础设备,需要注意的有十大关系(五大系统之间的关系)和五小关系(五大系统与基础设备之间的关系),各系统都没有短板,各种关系都处理好的话,那肯定会把水草养好的。

  从表面看,这五大系统之间的关系有点类似于中国古典哲学里的五行生克制化,但又有很大的不同。总之,水草养殖是一门非常复杂的学问,需要不断地学习实践,以上是本人多年养草的经验积累,因为时间仓促,里面可能有不少错误的地方,望广大鱼友批评指正。文章如需转载,请与本人联系,并注明出自《观赏鱼之家》网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草缸预算
水草的栽种
水草全书
水草养殖常见问题……日常维护
原来苔藓可以玩的这么开
水草栽植概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