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顾派杨氏太极拳

渔舟唱晚 来自少侯系顾派杨氏太极拳 06:42

杨氏祖师震寰宇,西南顾氏承其风。

脚踏阴阳拳走意,续写太极之正宗。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太,大也;甚也。极者,中也,至也;又穷也;枢纽根柢之谓。阴阳生于太极,为万物之根本;而太极拳则为各拳之领袖也。此拳重在锻炼精神。运劲作势,纯任自然,不偏不倚,不拘形式。以虚实为本,而包罗万象。故曰无极。太极本无极,处处分阴阳虚实;故名之曰太极。

太极拳,早期曾称为“长拳”、“棉圈”、“十三势”、“软手”。清朝乾隆年间,山西人王宗岳著《太极拳论》,才确定了太极拳的名称。“太极”一词 源出《周易。系词》:“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含有至高、至极、绝对、唯 一之意。关于太极拳的起源与创始人,众说纷纭,大致有唐朝许宣平,宋朝张三峰,明朝张三丰
,清朝
陈王廷和王宗岳等几种不同的说法。虽张三丰和王宗岳各著有 《太极拳论》,但现在多数拳家亦以现传各式太极拳均源出陈式太极拳,而持陈王廷创拳之说。总的来说,太极拳的来源是综合吸收了明代名家拳法,特别是吸取了戚继光的三十二势长拳,并结合了古代导引、吐纳气功之术和中医经络学说,以及古代朴素辩证唯物主义的阴阳五行学说,以道教、太极八卦等理 论为太极拳的哲学基础,使太极拳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哲学思想 。首先表现在太极拳始终处于运动之中,动作衔接紧密,劲断意不断,势断意相连,拳势如春蚕吐丝绵绵不断,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同时,太极拳运动也是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在太极拳中存在着刚柔、虚实、动静、快慢、开合、 曲伸等诸对既对立统一,又可相互转化的矛盾。太极拳以“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等为基本方法在运动中,要求静心用意,以意识引导动作,动作与呼吸紧密配合,呼吸要平稳,深匀自然,动作要中正安舒,柔和缓慢,身体保持疏松自然,不偏不倚,动作绵绵不断,轻柔自然,动作弧形,园活不滞,同时以腰为轴,上下相随,周身组成一个整体。动作连贯协调,虚实分明。动作之间衔接和顺,处处分清虚实,重心保持稳定。轻灵沉着,刚柔相济。动作不浮不僵,外柔内刚劲完整。在推手中,要求以静制动,以柔克刚,避实击虚,借力发力, 主张一切从客观出发,随人则活,由己则滞。尤其讲究“听劲”,通过身体触 觉,来判断对方力量的大小、方向、部位,并及时做出反应,如对方刚力来打, 我则以柔化之,“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随人而动,随机应变。太极拳经过长期的流传,演变出了许多的流派,有陈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等五大派系,誉称为“五式太极拳”。

杨氏太极拳,由祖师河北永年人杨露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其孙杨少侯、杨澄甫等人发展创编,于今已有180余年历史,乃太极拳种之中流砥柱也。杨氏祖师其拳承于陈氏拳而别于陈氏拳,后经杨家三代人的不断努力和修正下,终形成自己独具魅力之风格,为太极拳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杨露禅三下陈家沟习拳,历经十八载,于不惑之年拳成,遂进京,先于张氏富贾之家为武师,因身形较为之瘦小而未被重视,其地位在众武师之尾,为张氏轻,奈何杨氏心宽性淡,未曾计较。一日,张氏宴客,欲羞杨氏,杨氏遂击众武师,大胜,拂袖而去。不日,其名便扬于京城,京城武师相继战杨氏,皆败,京城武师称其“无敌”。杨氏名起,八卦掌祖师董海川与之相较高低,平。后,于武氏荐,入端王府授业,后任旗营教头,授太极一拳。

当杨露禅将太极拳在京城发扬时,陈氏拳依旧只在其内部教传。于是武术诗人杨季子便写到“谁料豫北陈家拳,却赖冀南杨家传”。光绪帝师翁龢和大学士看到杨露禅精妙的武艺后大加赞赏:“杨进退神速、虚实莫测、身似猿猴、手如运球,犹太极浑圆一体也。”并书赠对联“手捧太极震寰宇,胸怀绝技压群英”相祝贺。自此,杨露禅所创之杨氏太极拳名满天下,使太极拳从民间武术登上了华夏武术的大雅殿堂,成为国粹。

杨露禅传技于其子杨班侯,杨健侯,后其技由杨班侯、杨健侯传杨少侯、杨澄甫。杨少侯精擅散手,有乃伯遗风,功属杨门上乘。拳架小而刚,动作快而沉,处处求紧凑。其教人者亦然。因好出手即攻,学者多不能受,故从学甚少。对于借劲、化劲、冷劲、截劲等,确有深功。杨澄甫以大架为本,最后定型为当今流行的“杨家太极大架”。杨家内部仍然有大、中、小和长拳的传授,但是拳架招式是以杨澄甫定型的大架为主。而且这四个架势并不是四套拳,只是一套拳的四种打法。

顾丽生,号履平,安徽省怀宁县人,生于清光绪三十年(1903年),卒于1976年4月。顾丽生5岁时,随舅父在南京行医谋生,拜在当地拳师高材祥门下学习少林拳。20世纪20年代初,于在南京邮政官员王某家当勤务员,恰逢杨露禅的孙子,时任南京中央国术馆教师的杨少侯教授王某太极拳。几经周折,被杨少侯收为徒弟,经杨的悉心教导,加上自己勤学苦练,于是学有所成,后又经杨少侯推荐随杨澄浦学拳,最终掌握了杨式太极拳的真谛。 
   
民国19年(1930年),杨少侯去世。民国26年(1937年),顾丽生随邮政局撤退,定居贵州省省会贵阳。时杨森任贵州省省长,杨森对体育运动非常重视,经常支持组织各种体育活动。1944年,贵阳组织资助难民的捐款武术义演,顾因表演太极剑而名声鹊起。1947年,杨森在贵阳市民众教育馆球场举办武术擂台赛。顾丽生在擂台赛上与汪石海表演了太极推手。新奇的技艺引起贵阳市民的极大兴趣。此后,应聘任基督教青年会体育培训班义务武术教师,主教杨式太极拳。由此,顾丽生先生成为贵州省以办班方式,免费传授杨氏太极拳的第一人,对贵州省的太极拳运动起到积极的发起和推广作用。 
   1950
年元旦节,顾丽生先生响应人民政府号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个新年的庆祝活动,在活动中,他带领部分太极拳培训班的学员,表演了杨式太极拳。 
   1957
年8月,他作为贵州省体育代表队成员,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首届全国武术观摩表演大会。他表演的太极拳获得第一名。1958年,顾丽生受聘任贵阳体育专科学校(大专)武术客座教授。由此,使杨氏太极拳成为贵阳地区传播最广的太极拳拳种。其所传授的“太极长拳”,套路组合严谨,手法刚猛,运动风格独树一帜,为当代贵阳地区杨氏太极的品牌套路,但其源流尚不清楚。 
  
其成名弟子及学生主要有:张卓星(已故)、石锦润(已故)、常义(已故)、陈砚田(已故)、李克俊、刘德荣、赵子鉴(即赵祥麟)、卢光勋、池庆升等。自1975年以来,顾丽生的弟子们所培养的学员,在贵阳形成了6000余人的庞大阵容,在省内各地、州、县也有众多的学人,使省内杨氏太极拳法不断发扬光大。 
   
杨少候与杨澄浦传顾丽生的架子分为大架和小架一路。有两种打法。杨氏长拳一、二路。刀、枪、剑、粘杆等。

池庆升。池庆升于1948年出生,九岁时拜在顾丽生门下,遂成为杨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因其为顾丽生的关门弟子,故能较为全面的传承杨氏太极拳。现如今正致力于发扬我顾派杨氏太极拳,且均为义务为学生服务。多年来,池庆升在相当长的教学之中,将顾丽生所授的太极拳、器械套路的精髓做了系统的归纳和总结,其内容为:传统老架十三势太极拳一百零八式,杨氏太极长拳一路、二路,杨氏小架太极拳,杨氏活步太极拳,五十一式杨氏太极拳杨氏太极剑、刀、枪、粘杆和推手。并且以通俗易懂的语音归纳总结了杨式太极内功修炼八法,将太极吐纳、导气、行经过络的练功方法。且其所著《谈太极拳的“八字心法”》更是获得了国际太极拳交流大会高峰论坛的三等奖。其学生亦是多大才,多获国家、国际大赛奖项。面对荣誉,池庆升却无喜无悲,不假于物,以一平常心对之。

当朝阳初现,池老先生早已练完功在一旁指导弟子。气定神闲的他没有一般武林高手那样的白眉长须,戴着一副眼镜反显一副文人相。可就是这样一位看似文弱的老人,不仅身怀绝技,更有一腔热血,誓要把中华传统武术传承和发扬下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杨氏太极【全集】
杨氏府内派太极拳起源及拳法介绍
杨式太极拳大架、小架、长拳简介
谈谈杨派太极拳预架、练架、用架
金石杨天南先生: 林炳尧大师忆跟随陈微明学杨氏太极 跟随微明先生学拳 林炳尧 一、学拳生涯的开始...
太极合老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