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习日记

2021-08-10


2021年乡村执业助理医师考前重点预测

提示:请结合《★★★考前重点复习建议★★★》(按照推荐顺序学习)


     医学人文,,,,,,,,,,,,     考点1:精神卫生法:一、概述:(1)方针:预防为主;原则:预防、治疗、康复相结合。(2)精神病患者的合法权益必须保护,人格尊严不受侵犯。(3)精神病人的治疗采取:自愿原则。(4)精神病人的病例资料要至少保存30年。(5)《精神卫生法》规定承担精神障碍患者再次诊断的精神科执业医师人数是2人。(6)精神病人有自伤或伤人行为需住院治疗的,必须经监护人同意;监护人不同意,不能强行住院。二、探访: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尊重住院精神障碍患者的通讯和会见探访者等权利。除了在急性发病期或者为了避免妨碍治疗可以暂时性限制外,不得限制患者的通讯和会见探访者等权利。

2考点:乡村医疗服务中的医学心理学-心理治疗:(一)心理治疗的三大特性:自主性、学习性、时效性。(二)心理治疗的方法:类型:1.精神分析法,分型:(1)自由联想(重点),特点:要让患者打消一切顾虑,想到什么就讲什么,医生对谈话内容保密,鼓励患者按原始的想法讲出来。(2)梦的分析,特点:梦乃是做梦者潜意识冲突欲望的象征。2.行为主义,分型:(1)系统脱敏(重点),特点:将怕水的孩子逐渐推入到水中,让孩子对水不再害怕。(2)冲击疗法,特点:将怕水的孩子推入水中。(3)厌恶疗法,特点:酒中加入戒酒药,使酗酒者饮用后痛苦地恶心呕吐。(4)放松训练,特点:学习有意识地控制或调节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以达到降低机体唤醒水平,调整因紧张刺激而紊乱了的功能。3.以人为中心疗法,特点:以来访者为中心;把心理治疗看成一个转变过程;非指令性治疗的技巧。(三)心理治疗的原则:1.真诚原则,特点:医生对患者要真诚。在此基础上,患者才能不断接受医生提供的各种信息,逐步建立治疗动机,并能无保留地吐露个人心理问题的细节。2.保密原则,特点:心理治疗往往涉及患者的各种隐私,要保密。3.“中立”原则,特点:不能替患者做任何选择,而应保持某种程度的“中立”。4.回避原则,特点:不宜在熟人之间做此项工作;亲人与熟人均应在治疗中回避。(四)心理咨询:(1)心理咨询的方式:门诊心理咨询、信函心理咨询、电话心理咨询、专题心理咨询、互联网心理咨询。(2)心理咨询的主要手段:宣泄、领悟强化自我控制、增强自信心。(3)心理咨询的常用技巧:倾听技术、同感技术、真诚技术、询问技术。(五)医患沟通:1.言语沟通。(1)注意倾听:在医患交流中,“听”往往比说更重要。(2)体会患者的感受:能够同感、共情,设身处地从患者角度去理解体会他所谈的问题。(3)善用问句引导话题:运用提问引导话题有利于抓住核心问题;患者谈话的间隙,礼貌地提出问题,转移话题。(4)及时和恰当的反应:医务人员可用点头、微笑、沉默、重复患者谈话,并使用“是”“好”“是吗”等语言来应答患者的谈话。(5)抓住主要问题:交谈中应思考患者讲了什么内容,这些内容说明什么问题,并理解患者谈话中的感情色彩、心理倾向等弦外之音。2.非言语沟通。(1)面部表情:面部表情的变化是医生观察患者获得患者病情的一个重要信息来源。(2)身段表情:例如沉痛时肃立低头,惧怕时手足无措。此外挥手、耸肩、点头等方式都表达一定的意思。(3)目光接触:通过目光接触判断对方的心理状态和信息接收的程度。(4)人际距离:两人沟通的距离取决于彼此间会见亲密的程度。(5)语调表情:除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眼神以外,言语中语音的高低、强弱、抑扬顿挫也是表达情绪、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六)医患沟通的障碍和处理:1.医患关系中存在的问题。(1)信息缺乏或不足:医生若只重视仪器的检测与观察,而忽视体验层面的叙述,医患之间信息严重隔离交流不畅。(2)沟通障碍:患者对医务人员经常使用的“行话(专业术语)”难以理解。(3)记不住医嘱:医生在给患者医嘱时应考虑恰当的方法,以便能帮助患者记忆。(4)同情心不够:同情、关怀患者。(5)依从性差:指患者对医嘱的执行率低。2.改善医患关系的措施应当主要着眼于要求医务人员树立新的医学模式下的医学观(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具备广博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技术;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

考点.3    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一)疫苗的分类:1.一类疫苗:国家规定的免费接种的疫苗。2.二类疫苗:公民自愿接种、需要收费的疫苗。(二)疫苗接种的异常反应:合格疫苗、规范操作的前提下出现了机体损害,应当立即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三)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鉴定和赔偿:1.一类疫苗:需给受种者一定补偿,补偿费用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赔偿。2.二类疫苗:补偿费用来自疫苗生产企业。

考点4: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1.尊重原则:①患者的人格;②患者的隐私权;③患者的自主决定权。2.不伤害原则:①指在诊治、护理过程中不使患者的心身等受到损害;②不造成躯体伤害、精神伤害和经济损失三个方面。3.有利原则:①医务人员的行为要与解除患者的痛苦有关;②医务人员的行为可能减轻或解除患者的痛苦;③对患者利害共存时要使行为给患者带来最大利益和最小危害;④医务人员的行为使患者受益而不会给他人带来太大的伤害等。4.公正原则:①公正地分配卫生资源(形式上:平等;实质上:根据贡献大小分配);②态度上能够公正地对待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残疾患者等;③在医患纠纷、医护差错事故的处理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站在公正角度。

考点5:医学心理学的模式及代表人物:1.心理学创始人:德国人,冯特。2.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1977年,恩格尔.

考点6:医疗卫生机构对医疗废物的管理:(1)及时收集本单位产生的医疗废物,医疗废物应当有明显的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2)建立医疗废物暂时贮存设施、设备:不得存的时间不得超过2天。(3)使用专用运送工具。(4)及时交由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置。(5)污水的排放:按照国家规定严格消毒;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6)自行处置医疗废物的基本要求:《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不具备集中处置医疗废物条件的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自行就地处置其产生的医疗废物。

考点7: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一、乡村医生执业规则:1.乡村医生在执业活动中享有的权利:①进行一般医学处置,出具相应的医学证明;②参与医学经验交流,参加专业学术团体;③参加业务培训和教育;④在执业活动中,人格尊严、人身安全不受侵犯;⑤获取报酬;⑥对当地的预防、保健、医疗工作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2.乡村医生在执业活动中履行的义务:①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护理技术规范、常规;②树立敬业精神,遵守职业道德,履行乡村医生职责,为村民健康服务;③关心、爱护、尊重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④努力钻研业务,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⑤向村民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二、乡村医生执业要求:(1)乡村医生应当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初级卫生保健服务工作;按照规定及时报告传染病疫情和中毒事件,如实填写并上报有关卫生统计报表,妥善保管有关资料。(2)乡村医生在执业活动中,不得重复使用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卫生材料。对使用过的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卫生材料,应当按照规定处置。(3)乡村医生应当如实向患者或者其家属介绍病情,对超出一般医疗服务范围或者限于医疗条件和技术水平不能诊治的病人,应当及时转诊;情况紧急不能转诊的,应当先行抢救并及时向有抢救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求助。(4)乡村医生不得出具与执业范围无关或者与执业范围不相符的医学证明,不得进行实验性临床医疗活动。(5)乡村医生应当在乡村医生基本用药目录规定的范围内用药。

考点8: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一、抗菌药用药原则:抗菌药用药原则:安全、有效、经济。二、抗菌药的分类管理:1.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耐药性小、价格低,普通执业医师都可以开。2.限制使用级抗菌药:耐药性大、价格高,必须中级以上医师才可以开。3.特殊使用级抗菌药:明显不良反应、极易耐药、价格昂贵,必须有高级职称才可以开。三、细菌药物的预警机制(通报→经验→实验→停用)1.如果细菌的药性超过30%:就应该预警通报本机构医务人员。2.如果细菌的耐药性超过40%:就应该慎重根据经验用药。3.如果细菌的耐药性超过50%:就应该根据药敏实验用药。4.如果细菌的耐药性超过75%:就必须暂停使用、追踪监测。四、监督管理:1.只要开超常规处方违规3次以上,提出警告限制其特殊使用抗生素的处方权。2.为挽救生命或出现紧急情况,可以越级使用抗菌药1天,并于24小时内补办全部手续,且要说明情况。3.下列情形,取消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①抗菌药物考核不严格;②限制处方权后,仍出现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③未按照规定开具抗菌药物处方,造成严重后果的;④未按照规定使用抗菌药物,造成严重后果的;⑤开具抗菌药物处方谋取不正当利益的。

考点9: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1)医疗机构必须申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2)《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诊疗科目、诊疗时间收费标准,一定要悬挂上墙。(3)必须按照核准登记诊疗科目开展诊疗活动,不得擅自扩大业务范围。(4)不得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5)医务人员必须佩戴标牌上岗:姓名、职务或职称。(6)验证:床位不满100张,每年校验1次;大于100张,则每三年校验1次。(7)医疗机构对危重患者必须立即抢救,如果条件不行,则先积极抢救并立即转院。二、医疗机构执业规则和法律责任:(1)医疗机构对危重病患者应立即抢救。(2)医疗机构在实施手术、特殊检查或者特殊治疗时,必须征得患者同意,并应当取得其家属或者关系人的同意并签字。患者不行,家属或者关系人签字;患者及家属或关系人都不在场,经治医师应当提出医疗处置方案,在取得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被授权负责人员的批准后实施。(3)医疗机构发生医疗事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4)医疗机构对传染病、精神病、职业病等患者的特殊诊治和处理,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5)医疗机构必须按照有关药品管理的法律、法规,加强药品管理。(6)医疗机构必须承担相应的预防保健工作,承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支援农村、指导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等任务。

考点10:中医药法:一、中药保护品种等级的划分和审批:1.中药保护品种等级的划分:(1)一级保护:①对特定疾病有特殊疗效的;②相当于国家一级保护野生药材物种的人工制成品;③用于预防和治疗特殊疾病的。(2)二级保护:①符合可以申请一级保护的中药品种或者已经解除一级保护的品种;②对特定疾病有显著疗效的;③从天然药物中提取的有效物质及特殊制剂。2.中药品种保护的审批:(1)中药品种保护的申请:申请中药品种保护的企业,应将《中药品种保护指导原则》中规定的申报资料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行政受理服务中心报送1份完整资料,并将2份相同的完整资料报送申请企业所在地省(区、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受理中心在收到企业的申报资料后,应在5日内完成形式审查,对同意受理的品种出具中药品种保护申请受理通知书,同时抄送申请企业所在地省(区、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并将申报资料转送国家中药品种保护审评委员会。(2)中药品种保护的审评:各省(区、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在收到企业的申报资料及局受理中心受理通知书后,应在20日内完成申报资料的真实性核查和初审工作,并将核查报告、初审意见和企业申报资料(1份)一并寄至国家中药品种保护审评委员会。国家中药品种保护审评委员会在收到上述资料后,开始进行审评工作。(3)中药品种保护证书的发放:根据国家中药品种保护审评委员会的审评结论,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发给《中药保护品种证书》。(4)中药品种保护的公告:对批准保护的品种,国家药监局将在政府网站和《中国医药报》上予以公告。二、中药保护品种的保护:1.中药保护品种的保护期限:(1)《中药品种保护条例》规定,中药一级保护品种分别为30年、20年、10年。中药二级保护品种为7年。(2)中药一级保护品种因特殊情况需要延长保护期限的,保护期满前6个月,依照规定的程序申报。(3)中药二级保护品种在保护期满后可以延长7年。申请延长保护期的中药二级保护品种,应当在保护期满前6个月,由生产企业依照规定的程序申报。2.中药保护品种的保密:一级保护品种的处方组成、工艺制法,在保护期限内由获得《中药保护品种证书》的生产企业、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有关单位和个人负责保密,不得公开。3.被批准保护的中药品种的生产:批准保护的中药品种如果在批准前是由多家企业生产的,其中未申请《中药保护品种证书》的企业应自保护公告发布之日起6个月内向国家药监局行政受理中心提出同品种保护申请并提交完整资料;对逾期提出申请的,将不予受理。三、罚则:(1)违反《中药品种保护条例》有关规定,造成泄密的责任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2)违反(中药品种保护条例)有关规定,擅自仿制中药保护品种的,由县级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以生产假药依法论处。(3)伪造《中药品种保护证书》及有关证明文件进行生产、销售的,由县级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其全部有关药品及违法所得,并可以处以有关药品正品价格3倍以下罚款。

考点11:中医药条例:(一)中医医疗机构与从业人员:(1)中医医疗机构:开办中医医疗机构,应当符合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中医医疗机构设置标准和当地区域卫生规划,并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后,方可从事中医医疗活动。(2)中医从业人员:中医从业人员,应当依照有关卫生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的规定通过资格考试,并经注册取得执业证书后,方可从事中医服务活动。(3)以师承方式学习中医学的人员以及确有专长的人员,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通过执业医师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核考试,并经注册取得医师执业证书后,方可从事中医医疗活动。(4)中医从业人员应当遵守相应的中医诊断治疗原则、医疗技术标准和技术操作规范。(5)全科医师和乡村医生应当具备中医药基本知识以及运用中医诊疗知识、技术,处理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基本技能。(二)保障措施:(1)扶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的投入措施《中医药条例》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需要以及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逐步增加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扶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2)定点中医医疗机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确定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应当包括符合条件的中医医疗机构。(3)文献的收集、整理、研究和保护《中医药条例》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对中医药文献的收集、整理、研究和保护工作。(4)保护野生中药材资源《中医药条例》规定,国家保护野生中药材资源,扶持濒危动植物中药材人工代用品的研究和开发利用。(5)与中医药有关的评审或者鉴定《中医药条例》规定,与中医药有关的评审或者鉴定活动,应当体现中医药特色,遵循中医药自身的发展规律。(三)法律责任:中医医疗机构违反规定,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中医药管理的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业整顿,直至由原审批机关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取消其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资格。

考点12:医学伦理学的本质:(1)医学伦理学是研究医德的一种规范伦理学。(2)我国医学伦理学是主要研究医学实践道德的学科。

考点13:医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1.心身统一的观点:对外界环境的刺激,心身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反应的。2.社会影响的观点:人是社会的人,生活在特定环境、在不同层次的人际关系网中,各层次之间不可避免地有纵横交错的相互作用和影响。3.认知评价的观点:心理社会因素能否影响健康或导致疾病,不完全取决于该因素的性质和意义,还取决于个体对外界刺激怎样认知和评价。4.主动调节的观点:人在成长中逐渐对外界事物形成特定的反应模式和个性特点。5.情绪作用的观点:情绪与健康,特别是与人的心身疾病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6.个性特征的观点:面对同样的社会应激,有的人得病,难以适应;有的人则“游刃有余”很快度过“难关”。

考点14:中医学的道德传统:情景:1.对待患者,传统道德:至亲之想。2.治学态度,传统道德:至精至微。3.服务态度,传统道德:一心赴救。4.医疗作风,传统道德:端正纯良。5.对待同道,传统道德:谦和谨慎。

考点1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1.公共卫生事件上报制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机构必须在2个小时内上报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县级卫生行政部门2小时内上报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市级卫生行政部门2小时内上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省级卫生行政部门1小时内上报国务院。2.公共卫生处理原则:(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医疗机构应采取积极开展病人救治、及时转运,对疑似病人及时排除确诊等应急反应。3.相应的法律责任:(1)对隐瞒、谎报的卫生部门负责人:降级撤职。(2)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刑事责任;对不配合调查的有关人员给予:行政纪律处分。

考点16:处方管理办法:一、一般的处方要求:1.处方权:助理医师在乡镇卫生院以下可有处方权。2.助理医师:助理医师在乡镇卫生院以上医院开处方,必须要有执业医师的签名盖章。3.处方要求:①中药和西药要分开,但是中成药和西药可以一起开;(中药和中成药不同)②处方开具当日有效,特殊情况延期不能超过3天;③每张处方最多开5个药品;门诊7日用量;急诊处方不超过3日量;④门诊如果要开具麻醉药、第一类精神药品,每张处方1天量;缓释剂不超过7天量;⑤门诊为癌症、中重度疼痛病人开具麻醉药,每张处方不能超过3天量;缓释剂不超过15天量。二、处方的保存:1.普通处方:(1)处方颜色:白色;(2)时限:1年。2.第二类精神药:(1)处方颜色:绿色;(2)时限:2年。3.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1)处方颜色:红色;(2)时限:3年

考点17:侵权责任法:一、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的情形:(1)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2)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未尽到与当时的医疗水平相应的医疗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比如本来医疗机构可以进行骨颅手的,因为大夫及时地行开颅手导致患者死亡了,此而医疗机构失职(3)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泄露患者隐私或者未经患者同意公开其病历资料,对患者造成损害的。(尊重患者隐私权)二、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权益保护: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干扰医疗秩序,妨碍医务人员工作、生活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考点18:乡村医疗服务中的医学心理学-心身疾病:1.心身疾病:是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2.心身疾病包括: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神经性厌食症、支气管哮喘、偏头痛、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痛经、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癌症、肥胖症等。(注意: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抑郁症等及转染病、急性感染性疾病、发育障碍不是心身疾病)

考点19: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一、医疗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定,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和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针对育龄人群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基础知识宣传教育,对已婚育龄妇女开展孕情检查、随访服务工作,承担计划生育、生殖保健的咨询、指导和技术服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应当指导实行计划生育的公民选择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措施。二、严禁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定,严禁利用超声技术和其他技术手段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严禁非医学需要的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

考点20:母婴保健法一、婚前医学检查:传病、精神病、传暴病进行婚前检查,但是不孕症等是绝对不查的。1.遗传性疾病:严重遗传性疾病,此为最主要检查的疾病。2.指定传染病艾滋病、麻风病、梅毒、淋病。3.有关精神病: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抑郁症。二、产前检查时,发现胎儿异常,必须做产前诊断:1.标准制定:产前诊断的标准必须是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标准。2.许可单位:①医疗机构开展产前检查,必须经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许可;②从事产前诊断的医疗机构的审核单位:省级卫生行政部门;③从事人流结扎的医疗机构的审核单位:县级卫生行政部门。3.有缺陷的:产前检查中,发现胎儿有严重遗传病、严重缺陷的,要依法终止妊娠;提供结扎、人流等免费服务。三、处罚:(1)没有取得母婴保健法相关资格证书,从事相关活动的处罚:制止、警告、罚。(2)违法做胎儿性别鉴定2次以上(含2次)或以盈利为目的的性别鉴定1次,立即直接吊销执业证书。(3)对于不宜生育的严重遗传疾病,也可以结婚,但不能生育

考点21:乡村医疗服务中医学心理学-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的标准是:智力正常、情绪良好、人际和谐、适应环境、人格完整。

考点22: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一、医疗事故的前提、核心、主体:1.医疗事故的前提:必须是在医院内、诊疗活动中发生的。2.医疗事故的责任主体: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二、医疗事故的预防与处置:(3个时间重点掌握:1.病上报时间,是2小时;2.病历抢的时候,常要赶紧抢然后6小时完成病历;3.如果违法了,被吊销执照了,重新业,必须自处罚之日起满2年。)1.汇报:①因抢救病人未及时书写病历的,应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补完病历;②发生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应当在12小时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2.时间限制:个人发现医疗事故或有可能发生医疗事故的,必须向科主任报告。三、医疗事故的分级:医疗事故:死亡、重度残疾的(植物人)。二级医疗事故中度残疾、严重功能障碍。医疗事故轻度残疾、一般功能障碍。医疗事故有伤害、无残疾。四、尸检:1.尸检时间:①尸检必须在48小时内进行;②具备尸体冻存条件的,可以延长至7日,最长不超过14天。2.鉴定部门:市一级医学会。3.原则:合议制原则、回避原则、独立鉴定。4.鉴定流程:①死者家属提出申请:5天内医学会通知尸检方准备相关材料;死者家属10天内上交材料;医学会调查取证,45天内出具鉴定书;②死者家属不认可的,必须在15天内中请复议;③已火化或已超过尸检时间,死者家属提出异议的,院方必须拿出充分证据,表明自己无过失。五、医疗事故赔偿:1.残疾生活补助费:最长赔30年,最高赔到75岁。2.误工费:①有工作的按当地上一年平均工资的3倍来赔;②无工作的按当地上一年平均工资的1倍来赔。3.被抚养人生活费:抚养到16周岁:年满16周岁,无劳动能力的抚养20年。4.精神损害抚慰金:死亡不超过6年、残疾不超过3年。六、病历复印:客观材料可以复印,主观材料一般不复印。1.可以复印的材料:客观资料如化验报告、检查单报告、体温单等。2.不可复印的材料:主观资料如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会诊意见、病程记录

考点23:医患关系的伦理学要求:(一)医患关系:医患关系的本质是:契约模式。(二)医患关系模式:1.主动—被动:(1)医护人员的作用:对患者做某事;(2)患者的作用:接受(不能反应或无作用);(3)临床应用:麻醉、严重外伤、昏迷、谵妄等;(4)模式的原型:父母—婴儿。2.指导—合作:(1)医护人员的作用:告诉患者做什么;(2)患者的作用:合作者(服从);(3)临床应用:急性感染过程等;(4)模式的原型:父母—儿童。3.共同参与:(1)医护人员的作用:帮助患者自助;(2)患者的作用:合作关系的参加者;(3)临床应用:大多数慢性疾患;(4)模式的原型:成人—成人。(三)执业医师应该享有的权利和义务:1.医师在执业活动中的权利:①执业权(履行职责和获取相应条件);②报酬权;③学习、科研权;④尊严和人身安全权;⑤参与权、建议权。2.医师在执业活动中履行的义务:①遵守法律、法规,技术操作规范;②敬业尽责,遵守职业道德;③关爱、尊重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④钻研业务,提高专业技术水平;⑤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伦理要求:医患双方应密切地沟通与交流、自觉维护对方的权利、自觉履行各自的义务、加强道德自律并遵守共同的医学道德规范。

考点24:传染病防治法:1.防治原则:我国对传染病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的防治原则。2.传染病分类:①传染病分为甲、乙、丙类传染病;②其中H1N1属于丙类、H7N9属于乙类;③乙类传染病采取甲类管理:非典、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3.疫情报告时间:①甲类、乙类甲管传染病2小时上报;②剩下的所有的病情需要在24小时上报。4.疫情控制:①病人:隔离治疗;疑似患者:单独隔离;②疑似病人接触者:指定场所医学观察;③拒绝隔离治疗者:公安机关强制隔离。

考点25:执业医师法一、医师的执业要求:(1)医师实施医疗、预防、保健措施,签署有关医学证明文件,必须亲自诊查、调查,并按照规定及时填写医学文书,不得隐匿、伪造或者销毁医学文书及有关资料;不得出具与自己执业范围无关或者执业类别不相符的医学证明文件。(2)对急危患者,医师应当采取紧急措施进行诊治;不得拒绝急救处置。(者→家属→疗机构的负责人,者,最后找机构负责)(3)医师应当使用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使用的药品、消毒药剂和医疗器械。除正当诊断治疗外,不得使用麻醉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精神药品和放射性药品。(4)医师应当如实向患者或家属介绍病情,但应注意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医师进实验性临床医疗,应当经医院批准并征得患者本人或者家属同意。(5)医师不得利用职务之便,索取、非法收受患者财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6)发生重大灾害事故、疾病流行或者其他意外情况时,医疗机构及其卫生技术人员必须服从县级以上的人民行政部门的调遣。(7)医师发生医疗事故或者发现传染病疫情时,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所在机构或者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医师发现患者涉嫌伤害事件或者非正常死亡时,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向有关部门报告。二、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范畴和要求:(1)《执业医师法》规定,执业助理医师应当在执业医师的指导下,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按照其注册的执业类别、执业范围执业。(不要范围行医)(2)在乡、民族乡、镇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工作的执业助理医师,可以根据医疗诊治的情况和需要,按照其注册的执业类别、执业范围独立从事一般的执业活动。

考点26:乡村医疗服务中的伦理问题:(一)疾病防控的伦理要求:1.传染病防控的伦理要求:(1)要具有对自己所签约居民健康负责的意识,积极开展传染病防控。(2)要认真做好传染病的监测和报告,履行法定的传染病防控责任。(3)尊重科学,掌握传染病防控的知识,具有职业奉献精神。2.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的伦理要求:(1)对健康或处于亚健康的居民,要积极开展健康教育,促进人们健康行为、生活方式的转变。乡村全科医生要了解签约居民的生活习惯,引导其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及时纠正不良的健康习惯,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促进居民转变旧的、不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2)对处于健康风险中的人群,要加强慢病的监测、筛查和普查工作,履行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的职业责任。(二)健康教育的伦理要求:(1)要认识到健康教育是一项法律义务,乡村全科医生要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和场合积极主动地开展健康教育。(2)乡村全科医生在农村健康教育的第一线,要积极参与有利于健康促进的公共政策的制定、支持性环境的创建和卫生保健体系的建立。(3)深入农村居民中间,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在初级卫生保健等日常的工作中。(4)不断完善自我,提高个人的健康观念和健康知识水平,并以科学态度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工作。(三)疾病诊治中的伦理要求:1.病史采集:举止端庄,态度热情;全神贯注,语言得当;耐心倾听,正确引导。2.体格检查:全面系统,认真细致;关心体贴,减少痛苦;尊重患者,心正无私。3.药物治疗:对症下药,剂量安全;合理配伍,细致观察;节约费用,公正分配;严格用药,避免滥用。(四)患者转诊的伦理要求:(1)患者健康利益为重,果断、及时转诊。(2)积极配合患者家属转诊患者,准确提供安全指导。(3)改变服务模式,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与能力。

考点27: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一、严格执行医疗器械、器具的消毒工作技术规范:(1)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2)接触皮肤、黏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3)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用一灭菌。(4)医疗机构使用的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二、控制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具体措施,保证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诊疗环境条件、无菌操作技术和职业卫生防护工作符合规定要求,对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控制。

考点28:药品管理法:一、相关规定:(1)从事药剂工作必须有资格认定,必须取得《药师资格证书》。(2)医疗机构需要自行配制药剂的,需经省级以上药品管理部门批准,并且不得在市场销售。二、假药和劣药:1.假药:假药是指药品所含成分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成分不符,以及以非药品冒充药品或者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药品,按假药论处:①规定禁止使用的;②未经批准生产、进口的;③变质的;④被污染的;⑤未取得批准文号的;⑥所标明的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的。2.劣药:劣药:①未标明有效期或者更改有效期的;②不注明或者更改生产批号的;③超过有效期的;④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未经批准的;⑤擅自添加着色剂、防腐剂、香料、矫味剂及辅料的;⑥其他不符合药品标准规定的。三、法律责任:1.药品购销中违法暗中给予、收受回扣:药品的生产企业、经营企业或者其代理人:罚款1~20万元、吊销营业执照。2.医师收取回扣的:①卫生局可对医师:轻者处分、没收违法所得;②情节严重的吊销医师执业证书;③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考点29:医学伦理学医师行为规范:1.尊重科学:要求医师遵循医学科学规律,不断更新医学理念和知识,保证医疗技术应用的科学性、合理性。2.规范行医:要求医师严格遵循临床诊疗和技术规范,使用适宜的诊疗技术和药物,因病施治,合理诊疗,不隐瞒、误导或夸大病情,不实施过度医疗。3.重视人文:要求医师学习掌握医学人文知识,提高人文素养,对患者实行人文关怀,真诚、耐心地与患者沟通,具备医学人文执业能力。4.规范文书:要求医师认真执行医疗文书书写与管理制度,规范书写、妥善保存病历材料,不隐匿、伪造或违规涂改、销毁医学书及有关资料,不违规签署医学证明文件。5.严格报告:要求医师依法履行医疗质量安全事件、传染病疫情、药品不良反应、食源性疾病和涉嫌伤害事件或非正常死亡等法定报告职责。3.救死扶伤:要求医师认真履行医师职责,积极救治,尽职尽责为患者服务,增强责任安全意识,努力防范和控制医疗责任差错事件。7.严格权限:要求医师严格按照执业类别、执业范围进行执业。8.规范试验:要求医师严格遵守药物和医疗技术临床试验有关规定,进行试验性临床医疗,应充分保障患者本人或其家属的知情同意权。

公共卫生

考点1:儿童健康管理-体格生长:1.体重:(1)常考数值:出生时~3.25kg。(2)计算公式:①3~12个月龄:(月龄+9)/2;②1~6岁:月龄×2+8;③7~12岁:(年龄×7-5)/2。(3)意义:体重反映儿童近期营养状况的指标(反映远期营养状况的指标是身高)。(4)概念:生理性体重下降:生后第3~4天体重下降范围3%~9%,至出生后7~10天可恢复至出生体重,故无需处理。2.身高:①出生时:50cm;②3~12个月龄婴:75cm;③2~6岁:年龄×7+75;④7~10岁:年龄×6+80。3.头围和胸围:(1)头围:①经眉弓上方、枕后结节左右对称绕头一周的长度为头围;②正常值:出生时34cm,1岁时46cm,2岁时48cm,5岁时50cm。(2)胸围:①平乳头下缘、肩胛角下缘,绕胸一周为胸围;②(重点)小儿出生时头比胸大,胸围比头围小1~2cm,约为32cm;1岁时胸围等于头围,均为46cm;2~12岁时,胸围=头围+年龄-1cm。4.骨骼发育:(1)颅骨发育:特点:①前卤:呈菱形,1~2岁闭合,最迟2岁闭合;②后卤:特点:呈三角形,出生后6~8周闭合。(2)脊柱发育:特点:3个月→颈椎生理弯曲,6个月→胸椎生理弯曲,1岁左右→腰椎生理弯曲。(3)骨化中心:特点:①共10个,10岁出齐;②婴儿早期拍摄膝关节年长儿拍摄左手及腕部X光片;③2~9岁腕部骨化中心数目=年龄+1。5.牙齿的发育:(1)乳牙:①一共20颗;②正常乳牙4~10个月开始萌出,3岁出齐;萌出时间>13个月称为出牙延迟。(2)恒牙:①一共28(或32)颗;②恒牙骨化从新生儿开始,第一恒牙6岁开始萌出,12岁出齐。6.运动和语言发育:时间:(1)3个月:①动作发育:仰卧位变侧卧位;②语言发育:咿呀发音。(2)6个月:①动作发育:能坐一会,用手玩具;②语言发育:能发单音。(3)7个月:①动作发育:会翻身,能独坐很久,双手交换玩具;②语言发育:能叫爸爸,妈妈。(4)1岁:①动作发育:独走,弯腰拾东西;②语言发育:能叫出物品的名字。(5)2岁:①动作发育:能双脚跳,会用勺子吃饭;②语言发育:会说2~3个字构成的句子。(6)3岁:①动作发育:能跑,会洗手、洗脸、穿衣;②语言发育:能说短歌谣,能数几个数。

考点2:卫生监督协管内容:(1)服务对象:辖区内居民。(2)服务内容:食品安全信息报告、职业卫生咨询指导、饮用水卫生安全巡查、学校卫生服务、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信息报告。

考点:预防接种1.预防的病种:预防乙型肝炎、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甲型肝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出血热、炭疽和钩端螺旋体病15种传染病。2.疫苗分类:①一类疫苗:国家规定的免费接种的疫苗;②二类疫苗:公民自愿接种、需要收费的疫苗。3.常见接种反应及相关信息报告: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应当在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后48小时内填写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个案报告卡,向受种者所在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考点3:常用人口统计指标:(1)人口总数: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特定时间的人口数;(2)人口构成: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总数中,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等人口学基本特征的分布情况;(3)人口生育:是反映人口生育状况的统计指标;(4)人口死亡:是反映社会卫生状况和居民健康水平的重要基础指标;(5)人口寿命:指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所经历的时间;

考点4:算术平均数:1.频数与频数分布表:(1)频数,即相同变量值的个数,常用f表示;(2)频数分布有两个重要特征,即集中趋势与离散趋势;其还有两种类型,即对称分布与非对称分布。2.算数平均数概念及计算:(1)均数是描述一个变量的所有观察值的平均水平。(2)适用于数值资料呈对称分布或呈正态分布、近似正态分布的资料。3.医学参考值范围:医学参考值是指正常人(特指排除了影响所研究指标的有关疾病和有关因素的同质人群)的各种解剖、生理、生化指标及组织代谢产物成分含量正常与否的参考值。

考点5: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一)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功能,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新形势下更好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途径。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实现从“以治病为中心”到“以健康为中心”转变的重要抓手;是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重要基础;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途径;是应对健康新挑战的重要举措;是密切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纽带。为加快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落实,国务院医改办等七部委2016年5月25日印发《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医改办发[2016]1号),明确了总体要求、签约服务主体、优化签约服务内涵、强化签约服务技术支撑等内容。(二)主要目标与签约对象:要求到2017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到2020年,力争将签约服务扩大到全人群,形成长期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全覆盖。其中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人群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等慢性疾病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为重点签约人群,力争实现全部建档立卡的农村贫困人口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三)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内容:家庭医生团队为签约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约定的健康管理服务。基本医疗服务涵盖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中西医诊治、合理用药、就医路径指导和转诊预约等。公共卫生服务要涵盖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规定的其他公共卫生服务,包括:建立电子健康档案、优先预约就诊、转诊绿色通道、慢性病长处方、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预防接种、重点疾病健康管理,以及儿童、老年人、孕产妇重点人群健康管理等服务。约定的健康管理服务包括健康评估、康复指导、家庭病床服务、家庭护理、远程健康监测以及特定人群和特殊疾病健康管理等服务,满足居民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四)签约服务主体:家庭医生为签约服务第一责任人,现阶段家庭医生主要包括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注册全科生(含助理全科医生和中医类别全科医生),以及具备能力的乡镇卫生院医师和乡村医生等以及公立医院医师和中级以上职称的退休临床医师。签约服务原则上应当采取团队服务形式,家庭医生团队主要由家庭医生社区护士、公共卫生医师(含助理公共卫生医师)等组成,二级以上医院选派医师(含中医类别医师),有条件的地区可吸收药师、健康管理师、心理咨询、社(义)工等加入团队。

考点6:儿童健康管理-生长发育的规律:(1)特点:①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有阶段性的过程;②淋巴系统(神经系统)的发育先快后慢生殖系统发育较晚,特点先慢后快。(2)一般规律: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考点7:儿童健康管理-新生儿家庭访视:1.访视次数:(1)正常足月新生儿:不少于2次;(2)首次:在出院7日内;(3)再次:满月后;(4)高危新生儿:①早产儿(<17周)或低体重儿(<2500g);②宫内、产时或产后窒息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及颅内出血者;③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肺炎、败血症等严重感染;④出生缺陷、遗传代谢性疾病;⑤母亲有异常分娩及分娩史、高龄产妇(≥35岁)、残疾(视听智力、精神等)。2.访视内容:(1)询问:①孕期及出生情况;②一般情况;③喂养情况。(2)测量:①体温;②体重(新生儿取卧位)。(3)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头、颈部、耳、躯干、四肢、神经等全身体格检查。(4)指导:①居住环境;②母乳喂养,③护理、疾病预防、伤害预防。(5)转诊:立即转诊(病情危重的)或建议转诊(病情稍重的)。

考点8:儿童健康管理中常见儿童健康问题处理:①营养不良;②营养性缺铁性贫血;③龋齿;④视力低常。

考点9:儿童健康管理中常见儿童伤害预防:①溺水;②中毒;③热烫伤;④电击伤;⑤意外窒息。

考点10:儿童健康管理-婴幼儿健康管理:(1)满月后婴幼儿健康管理均应在乡镇卫生院进行,偏远地区可在村卫生室进行,时间分别在3、6、8、12、18、24、30、36月龄时,共8次。(2)血常规检查:婴幼儿分别在6~8、18、30月龄检查1次。(3)听力筛查:在儿童6、12、24和36月龄时使用行为测听法分别进行1次听力筛查。(4)儿童喂养:①6个月内:纯母乳,6个月后添加辅食至两岁;②1~3月:鱼肝油(汁);③4~6月:菜泥(泥);④7~9月:肉沫(沫);⑤10~12月:碎装食物(碎)。

考点11: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辖区内常住居民,包括居住半年以上的户籍及非户籍居民。以0~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等人群为重点。

考点12:儿童健康管理-小儿各期年龄分布及各期特点:分期:(1)围生期:①时间:孕28周~生后7天;②意义:衡量国家医疗卫生水平的指标,发病率、死亡率最高的阶段。(2)新生儿期:①时间:脐带结扎~生后28天;②意义:发病率和死亡率仅次于围生期。(3)婴儿期:①时间:出生~1周岁;②意义:a.小儿生长发育第一个高峰;b.容易发生消化系统紊乱及营养障碍性疾病。(4)幼儿期:①时间:1岁~3岁;②意义:易发生意外伤害。(5)学龄前期:①时间:3岁~7岁;②意义:智力发育的关键阶段,发育速度快。(6)学龄期:①时间:7岁~青春期前;②意义:除生殖系统外其各器官外形已接近成人。(7)青春期:①时间:女孩12~18岁,男孩14~20岁;②意义:体格发育第二个高峰,出现第二性征。

考点13:卫生处理操作:1.消毒的操作:1.含氯消毒剂的消毒和过氧乙酸:(1)含氯消毒剂的消毒:①特点:具有广谱、高效低毒、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②适用范围:餐具、环境、水、疫源地。(2)过氧乙酸:①特点:具有广谱、高效、低毒、对金属及织物有腐蚀性受有机物影响大,稳定性差。②适用范围:耐腐蚀物品、环境及皮肤。2.手动压缩喷雾器:手动压缩喷雾器的特点和作用是重量轻,容量较大,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喷头可调成线状或雾状,可根据喷洒部位的需要,增加喷杆长度。2.医疗器械的消毒:乙醇和戊二醛:(1)乙醇:①特点:中效、速效、无毒、对皮肤黏膜有刺激性、对金属无腐蚀性,受有机物影响很大,易挥发、不稳定。②适用范围:皮肤、环境表面及医疗器械等。(2)戊二醛:①特点:具有广谱、高效杀菌作用,对金属腐蚀性小,受有机物影响小等。②适用范围:不耐热的医疗器械和精密仪器等。

考点14: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基本概念1.健康教育的定义: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2.健康的决定因素:(1)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是指给个人、群体乃至社会的健康带来直接或间接危害的,人们自身的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它对机体具有潜袭性、累积性和广泛影响性的特点。(2)环境因素是指以人为主体的外部世界,或说围绕人们的客观事物的总和。(3)生物学因素包括病原微生物、遗传、生长发育、衰老、个人生物学特征。(4)卫生服务因素指卫生机构和卫生专业人员为了防治疾病、增进健康,运用卫生资源和各种手段,有计划、有目的地向个人、群体和社会提供必要服务的活动过程。3.健康相关行为: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改变人们不利于健康的行为,培养、建立和巩固有益于键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危害健康的行为可以分为以下四类:(1)不良生活方式与习惯,如吸烟、酗酒等。(2)致病行为模式,较多见的是A型行为模式和C型行为模式:①A型行为模式:凡事争强好胜,易患心脑血管疾病;②B型行为模式:与A型相反,能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③C型行为模式:过度压抑、遭受多次打击,容易长肿瘤。(3)不良疾病行为。(4)违反社会法律、道德的危害健康的行为。

考点15:疾病的分布于影响因素:1.疾病的分布:疾病的分布是指疾病在地区、时间、人群的存在方式及其发生、发展规律。2.疾病分布的测量指标:(1)病率的定义:发生(老病人不算)的病例;(2)病率的定义:目前所有(新病人+老病人)的得病人数;(3)死亡率的定义:一年内死亡的总人数;(4)病死率的定义:因为某种疾病而死亡的人数。3.疾病的流行强度:(1)散发:发病率与历年水平相似;(2)流行:发病率超过散发水平3~10倍;(3)大流行:疾病迅速发展,短时间跨省、跨国;(4)暴发短时间、小范围、突发、大量病例

考点16:疾病预防策略:(1)一级预防的特点:①病因预防;②主要预防职业病、地方病、传染病;(2)二级预防的特点:①“三早”,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②主要预防肿瘤;(3)三级预防的特点:①积极治疗并发症,防止伤残,促进康复;②主要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考点17:公共卫生监测:1.定义:收集整理、分析解释、反馈利用是公卫生监测的三个阶段。2.种类和内容:(1)疾病监测:传染病监测、慢性非传染病监测、死因监测;(2)症状监测:临床症状或症候群监测;(3)行为及行为危险因素监测:行为监测有利于探讨病因;(4)其他公共卫生监测:包括环境监测、食品卫生监测、学校卫生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等方面。

考点18: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内容1.特殊人群的健康教育:(1)妇女健康教育基本内容:合理膳食,科学育儿,妇女常见病的教育,美容保健知识教育。(2)0~6岁儿童健康教育内容:0~18个月的健康教育重点是先天缺陷的筛查、母乳喂养、辅食添加、预防接种、智力开发等;19个月~6岁的健康教育重点是传染病和意外伤害的预防,同时对贫血、营养缺乏、佝偻病、发育迟缓、智力落后、语言障碍等防治进行教育。(3)老年人健康教育内容:行为指导,心理卫生教育,生活卫生,常见病防治,体能活动。2.重点疾病的健康教育:(1)高血压病健康教育,控制体重、合理膳食、控制饮酒、戒烟、适量锻炼、提高依从性。(2)糖尿病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3)艾滋病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①危害的严重性:普遍的易感性、威胁的长期性、控制与治疗的困难性、资源的消耗性;②传播途径:性传播、血液途径传播、母婴传播、关爱和不歧视、自愿性艾滋病病毒咨询和检测。3.重点公共卫生问题的健康教育:控制吸烟的健康教育:没有戒烟意愿→犹豫不决阶段→准备戒烟阶段→正式戒烟阶段

考点19:老年人健康管理:1.服务对象:老年人健康管理的服务对象是辖区内6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2.生活方式的评估: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是很多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子。3.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评估: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影响很大,通过生活自理能力评估,可了解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为针对性健康管理提供相关信息,为老年人生活照料和支持提供依据。4.健康状况的评估:居民健康档案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健康体检、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和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

考点20: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肺部感染,多呈慢性过程,属慢性呼吸道传染病。根据传染病疫情网络报告,我国肺结核患者中约3/4发病集中于青壮年,且农村患者较多,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1.服务对象:辖区内确诊的肺结核患者。2.筛查及推介转诊:对辖区内前来就诊的居民或患者,如发现有慢性咳嗽、咳痰>2周,咯血、血痰,或发热、盗汗、胸痛或不明原因消瘦等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在鉴别诊断的基础上,填写“双向转诊单”。3.第一次入户随访: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接到上级专业机构管理肺结核患者的通知单后,要在72小时内第一次入户访视患者。

考点21:个人防护操作:1.消化道传染病个人防护:已经诊断为或怀疑肠道致病微生物传播的疾病,或直接、间接接触感染性的大便而传播的疾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的工作人员只需佩戴工作帽和乳胶手套,穿工作服。2.呼吸道传染病个人防护:在诊断为呼吸道传染病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的工作人员在现场要按呼吸道隔离要求进行防护,应佩戴符合医用防护口罩标准的口罩、防护帽、乳胶手套,穿连体式防护服和防护鞋。

考点22:卫生监督协管的基本概念:1.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的概念:(1)食源性疾病是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包括食物中毒。(2)食物中毒是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的急性、亚急性疾病。(3)按病原物质不同分为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及其毒素食物中毒、动物性食物中毒、植物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2.食物中毒的发病特点及预防措施:(1)发病特点:①发病潜伏期短,发病急剧,短时间内可能有多数人发病;②发病与食物有关;③中毒病人临床表现基本相似;④一般情况下,人与人之间无直接传染。(2)预防措施:①不要购买或进食病死的家畜、家禽;②食物在食用前应充分清洗和浸泡;③烹调时食物要煮透烧熟;④不吃有怪味的食品或色泽与该食物不符的食物;⑤饭后感觉身体不适时,应及时就医。3.食品的常见卫生问题:(1)粮谷类:霉菌与霉菌毒素的污染、农药残留、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仓储害虫。(2)果蔬类:生物和寄生虫卵污染、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污染、农药残留、腐败变质与亚硝酸盐含量。(3)豆类及豆类制品:豆类中有害物质微生物、添加剂和化肥的残留。(4)油脂类:油脂酸败、微生物污染和天然存在的有害物质。(5)肉类及其制品:肉类的腐败变质、易受人兽共患传染病污染、药物残留。(6)蛋类:微生物污染、化学性污染。(7)水产品类:腐败变质、寄生虫病、工业废水污染。(8)乳类:微生物、致病菌、有毒有害物质残留、掺假、杂质。(9)酒类:酒中的有害物质,常见的有甲醇、醛类、氰化物、铅、锰。4.水源选择与卫生防护、饮用水常用消毒方法:(1)水源选择与卫生防护。(2)农村饮用水常用消毒方法,如煮沸消、氯化消毒。5.室内空气污染:(1)来源:主要有建筑及室内装饰材料、室外污染物、燃烧产物和人的活动。(2)对健康的危害:主要有SO2和NO2,对呼吸道有损伤;CO除引起急性中毒外,其慢性影响为损伤心肌和中枢神经;颗粒物中含有大量的多环芳烃(PAH),其中有很多是致癌原。6.土壤污染:1.土壤污染的来源:有污水灌溉、固体废弃物污染、大气沉降污染、农药化肥污染、交通污染。2.土壤污染的危害:传播伤寒、副伤寒、痢疾、病毒性肝炎等传染病;土壤被有毒化学物污染后,通过农作物、地面水或地下水对人体产生影响,可引起中毒;土壤被放射性物质污染后,可引起人体内、外照射的损伤,甚至发生癌变。

考点23: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健康管理:(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所指的严重精神障碍,是指临床表现有幻觉、妄想、严重思维障碍、行为紊乱等精神病性症状,且患者社会生活能力严重受损的一组精神疾病。(2)严重精神障碍具体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障碍、癲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6种精神疾病。

考点24:常用流行病学方法:1.描述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描述性研究最常用的方法有个案调查与病例报告、现况调查、生态学研究等。2.个案调查的内容及方法:(1)个案调查的内容包括一般的人口资料(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职业等)、发病情况(发病时间、病情阶段)、临床表现(首发症状、全身症状)、实验室检查(确诊和辅助检查等)、流行病学调查(行为、接触史)、调查小结等;(2)常用的调查方法包括询问、现场观察、必要的检验。具体而言包括面访、信访、电话访问、自填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

考点25:统计表:1.统计表的结构:统计表一般由标题、标目、线条、数字和备注五个部分构成。2.统计表的种类:(1)简单表:研究对象只按一种标志或特征分组的统计表;(2)复合表:将研究对象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标志或特征分组的统计表。

考点26: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服务形式和要求1.材料的种类和使用及健康教育的常用方式:①材料的种类和使用:健康教育处方、折页、传单、小册子、黑板报/宣传栏、招贴画/海报、标语/横幅、DVD光碟/录像带、电子显示屏;②健康教育的常用方式:讲座、小组讨论、同伴教育、演示/示范、门诊个体健康教育、入户健康教育、电话和网络咨询。2.健康教育的服务形式及要求:(1)发放印刷资料→播放音像资料。(2)每个乡镇卫生院每年至少开展9次公众健康咨询活动。(3)每个乡镇卫生院每月至少举办1次健康知识讲座,村卫生室每两个月至少举办1次健康知识讲座。3.中医养生保健的理念和方法:(1)介绍中医学的顺应自然、阴阳平衡理念和思想;介绍中医养生保健的基本原则。(2)介绍中医学常用的养生方法,如时令养生、情志养生、饮食养生、运动养生、经穴养生等。

考点27:孕产妇健康管理:1.孕产期保健是指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为准备妊娠至产后42天的妇女及胎婴儿提供的全程系列的医疗保健服务,包括孕前、孕期、分娩期及产褥期各阶段的系统保健。在整个妊娠期间至少提供5次产前检查,孕早期至少进行1次,孕中期至少2次,孕晚期至少2次(其中至少1次在36周后进行),发现异常者应当酌情增加检查次数。2.围生医学的概念:围生医学又称围产医学,是研究在围生期内对围生儿及孕产妇卫生保健的一门科学,对降低围生期母儿死亡率和病残儿发生率、保障母儿健康具有重要意义。3.孕早期健康管理:孕早期是指孕13周之前的妊娠。孕早期保健至少1次。4.孕中期健康管理:(1)孕中期是指孕14周~27+6周的妊娠。孕中期保健至少2次,可分别在孕16~20周、孕21~24周各检查1次。(2)孕中期保健的目的主要是监测胎儿生长发育进行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的筛查,并进行保健指导。5.孕晚期健康管理:孕晚期是指孕28周以后至临产前的妊娠。孕晚期至少进行2次产前检查,其中至少1次在36周后进行,重点孕妇应在有助产资质的医疗保健机构进行,并酌情增加次数。

考点28: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1.实施项目的目的和意义:基本公卫项目和重大公卫项目是促进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内容,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工作。基本公卫项目是针对当前城乡居民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以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为重点人群,面向全体居民免费提供的最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2.项目的主要内容:(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内容: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和干预措施效果,确定国家基本公卫项目(2)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内容:针对主要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职业病等重大疾病和严重威胁妇女、儿童等重点人群的健康问题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和处置需要,制定和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并适时充实调整。

考点29: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人群易感性

考点30:儿童健康管理-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4~6岁儿童每年提供一次健康管理服务):(1)询问:饮食、过敏、患病、体格生长和心理行为发育、生活习惯等情况。(2)体格检查:1)体格测量:身高和体重;2)一般检查:观察儿童精神状态、面容、表情和步态;3)眼:检查结膜是否充血,有无分泌物、畏光、流泪等;4)视力:①4岁、5岁、6岁儿童;②方法: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或对数视力表检查儿童视力视力;③结果判定和处理:对4岁视力≤0.65岁和6岁视力≤0.8的视力低常儿童,或两眼视力相差两行及以上儿童,都应当在2周~1个月复查一次;5)耳:检查耳道有无异常分泌物;6)口腔:①检查牙齿数目;②检查龋齿数目;7)胸部:确定心率是否在正常范围、心律是否规则、有无心音异常及心脏杂音,肺部呼吸音有无异常;8)腹部:检查有无肝脾肿大等。(3)心理发育评估。(4)血常规检查:每年检查1次。记录血红蛋白值,判定是否为贫血及贫血的程度。(5)指导:①合理膳食;②生长发育;③预防伤害;④口腔保健;⑤疾病预防。

考点31:卫生统计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步骤:1.卫生统计学的基本概念:(1)同质与变异:①同质:指观察单位间被研究指标的影响因素相同;②变异:同质基础上的个体差异;(2)总体与样本:①总体: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观察单位某种观察值(变量值)的集合;②样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一部分有代表性的观察单位的测量值的集合。2.统计资料的类型:(1)计量资料:①描述:指对每个观察单位的某个变量用测量的方法准确获得的定量结果;②特点:表现为数值大小,一般有度量衡单位;(2)计数资料:①描述: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进行分组计数的定性观察结果;②特点:互不相容的类别或属性,且各组之间无程度和顺序的差别;(3)等级资料:①描述: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的不同程度或次序分成等级后分组计数的观察结果;②特点:将某种疾病的疗效资料按无效、好转、显效、治愈分组后对各组进行计数。3.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统计设计→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

考点32:传染病及病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1.预防与控制策略:(1)我国传染病预防策略可以概括为:预防为主,群策群力,因地制宜,发展三级保健网,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2)加强传染病监测与管理传染病监测是疾病监测的一种。(3)传染病的全球化控制、传染病的传播与流行是不分国界的。2.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医疗机构执行首诊负责制,依法依规及时报告法定传染病,负责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要求的落实。(1)法定传染病:分类:①类传染病:疾病:鼠疫、霍乱;②类传染病:疾病:乙肝、SARS、禽流感、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疟疾、钩体病等;③类传染病:疾病:疹、流感、手足口病、麻病、流行性腮腺炎、热病等。(2)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员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或疑似病人,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及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信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定义、分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已经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的、对公众健康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损失的传染病疫情,不明原因的群体性传染病,还有重大的食物中毒事件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危害公共健康的突发公共事件。4.风险排查、风险信息收集与提供: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其他专业机构指导下,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要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制度和工作流程,制定应急预案/技术方案等应急准备工作,开展卫生应急相关宣传工作,协助开展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排查、收集和提供风险信息。

考点33:中医药健康管理:体质是在遗传变异的基础上,人体所表现出来的形态和功能方面相对稳定的特征。

考点34:中医预防与养生保健:1.基本原则:定期体检,见微知著;重视先兆,截断逆转;安其未病,防其所传;掌握规律,先时而治;三因制宜,各司法度。2.主要内容:(1)针对当地的情况,制定适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中医预防与养生保健方案;(2)针对季节性易感疾病和传染性疾病的易感人群,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并采取中医药干预措施;(3)针对孕产妇,运用中医药知识开展孕期、产褥期、哺乳期保健服务等;(4)通过健康教育,向中年人群、妇女、儿童、老年人等社区居民宣传相应中医药预防保健等;(5)社区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6)在社区开展中医药养生保健科普活动,传授养生保健和健康生活方式。

全科医疗

考点1:问汗的临床意义(重点)(1)有汗无汗:①无汗:表证无汗,多属风寒表证;里证无汗,多因津血不足,或阳气亏虚;②有汗:表证有汗,多见于风邪犯表证和风热表证;里证有汗,多见于里热证,或阳气亏虚,或阴虚内热。(2)特殊汗出:①自汗:指醒时经常汗出,活动尤甚的症状。多见于气虚证和阳虚证;②盗汗:指睡则汗出,醒则汗止的症状。多见于阴虚证;③绝汗:指在病情危重的情况下,出现大汗不止的症状。常是亡阴或亡阳的表现;④战汗:指患者先恶寒战栗而后汗出的症状。因邪盛正馁,邪伏不去,一旦正气来复,正邪剧争所致。常见于温病或伤寒邪正剧烈斗争的阶段,是病变发展的转折点。若汗出热退,脉静身凉,提示邪去正复,疾病向愈;若汗出而身热不退,烦躁不安,脉来急疾,提示邪盛正衰,病情恶化。(3)局部汗出:①头汗:又称但头汗出。指汗出仅见于头部,或头颈部汗出量多的症状。可因上焦热盛;中焦湿热蕴结;气将脱,虚阳上越;进食辛辣、热汤、饮酒,热蒸于头等导致。②半身汗:指患者仅一侧身体汗出的症状。汗出常见于健侧,无汗的半身常是病变的部位,多见于痿病、中风及截瘫患者。③手足心汗:指手足心汗出的症状。手足心汗出量多,可因阴经郁热熏蒸;阳明燥热内结,热蒸迫津外泄;脾虚运化失常,津液旁达四肢而引起。

考点2:问耳目的临床意义:1.问耳:(1)耳鸣:指患者自觉耳内鸣响的症状。有虚实之分,耳鸣声大,按之更甚属实证,多因肝胆火盛所致;耳鸣声小,按之可减属虚证,多因肝肾阴亏所致;(2)耳聋:指患者听力减退,甚至听觉完全丧失的症状。一般暴病耳聋多属实证,与肝胆火盛有关;久病耳聋、老年耳聋多属虚证,为肾精亏虚所致;(3)重听:指患者听力减退,听音不清,声音重复的症状。日久渐发之重听为虚证,与肾精亏虚有关;骤发之重听为实证,多是痰浊上蒙,或风邪上扰所致。2.问目:(1)目昏:指视物昏暗,模糊不清的症状。多为肝肾亏虚,精血不足,目失所养而致。常见于年老、体弱或久病之人;(2)目眩:指自觉视物旋转动荡,如在舟车之上,或眼前如有蚊蝇飞动的症状。由肝阳上亢、肝火上炎、肝阳化风及痰湿上蒙清窍所致者,多为实证,或本虚标实证。由气虚、血亏、阴精不足,目失所养引起者,多为虚证;(3)目痒:指自觉眼睑、眦内或目珠瘙痒的症状,轻者揉拭则止,重者极痒难忍。两目痒甚如虫行,伴有畏光流泪灼热者,多属实证,因肝火上炎或风热上袭等所致。目微痒而势缓,多属虚证,因血虚,目失濡养所致,亦可见于实性目痒初起或剧痒渐愈,邪退正复之时;(4)目痛:指患者自觉单目或双目疼痛的症状。一般痛剧者,多属实证;痛微者,多属虚证。目剧痛难忍,面红目赤者,多因肝火上炎所致;目赤肿痛,羞明多眵者,多因风热上袭所致;目微痛微赤,时痛时止而干涩者,多因阴虚火旺所致;(5)雀盲:指白昼视力正常,每至黄昏以后视力减退,视物不清的症状。

考点3:问睡眠的临床意义:(1)失眠:1)又称不寐或不得眠。指患者经常不易入睡,或睡而易醒,难以复睡,或时时惊醒,睡不安宁,甚至彻夜不眠的症状;2)营血亏虚,或阴虚火旺,心神失养,或心胆气虚,心神不安所致者,为虚证;火邪、痰热内扰心神,心神不安,或食积胃脘所致者,为实证。(2)嗜睡:亦称多寐、多眠睡。指患者精神疲倦,睡意很浓,经常不自主地入睡的症状。1)困倦嗜睡,头目昏沉,胸闷脘痞,肢体困重者,多是痰湿困脾,清阳不升所致。饭后困倦嗜睡,纳呆腹胀,少气懒言者,多因脾失健运,清阳不升所致。精神极度疲惫,神识朦胧,困倦嗜睡,肢冷脉微者,多因心肾阳虚,神失温养所致。大病之后,神疲嗜睡,乃正气未复的表现;2)嗜睡伴轻度意识障碍,叫醒后不能正确回答问题者,多因邪闭心神所致。其病邪以热邪、湿浊为多见。此种嗜睡常是昏睡、昏迷的前期表现。邪闭心神的嗜睡,伴有轻度意识障碍,而上述各种嗜睡尽管睡意很浓,但神志正常;3)嗜睡与昏睡、昏迷不同,后者难以唤醒,强行唤醒而仍神志模糊,甚至呼之不醒。

考点4:问口渴与饮水的临床意义:(1)定义:口渴即口中干渴的感觉。饮水是指实际饮水量的多少。(2)口不渴饮:指口不渴,亦不欲饮。提示津液未伤,多见于寒证、湿证。(3)口渴欲饮:指口干,欲饮水,饮水则舒的症状。1)口渴咽干,鼻干唇燥,发于秋季者,多因燥邪伤津所致。口干微渴,发热,脉浮数者,多见于温热病初期,邪热伤津不甚;2)大渴喜冷饮,壮热,大汗出者,为里热炽盛,津液大伤的表现。严重腹泻,或汗、吐、下及利尿太过,耗伤津液,均可导致大渴引饮;3)口渴咽干,夜间尤甚,颧赤盗汗,五心烦热者,是阴虚津亏,虚火内炽的表现;4)口渴而多饮,小便量多,形体消瘦者,属消渴病。小儿夏季见之,且无汗或少汗、发热者,为夏季热;5)渴不多饮,兼身热不扬,心中烦闷,苔黄腻者,属湿热证;因邪热伤津则口渴,体内有湿故不多饮;6)渴不多饮,兼身热夜甚,心烦不寐,舌红绛者,属温病营分证。因邪热耗伤阴津,故口渴,但热邪又能蒸腾营阴上潮于口,故不多饮;7)渴喜热饮而量不多,或水人即吐者,多由痰饮内停所致。因痰饮内阻,津液不能气化上承于口,故口渴,但体内有饮邪,故不多饮,或水入即吐;8)口干,但欲漱水不欲咽,兼面色黧黑,或肌肤甲错者,为有瘀血的表现。

考点5:肝风内动证:1.肝阳化风证:(1)肝阳化风证指肝阳上亢,亢则化风,肝风内动,以眩晕、肢麻震颤、头胀痛、面赤,甚至突然昏仆、口眼㖞斜、半身不遂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2)临床表现:眩晕欲仆,步履不稳,头胀头痛,急躁易怒,耳鸣,项强,头摇,肢体震颤,手足麻木,语言謇涩,面赤,舌红,或有苔腻,脉弦细有力,甚至突然昏仆,口眼㖞斜,半身不遂,舌强语謇。本证以眩晕、肢麻震颤、头胀痛、面赤,甚至突然昏仆、口眼㖞斜、半身不遂等为辨证主要依据。2.热极生风证:(1)热极生风证指邪热炽盛,热极动风,以高热、神昏、抽搐为主要表现的证候。本证在卫气营血辨证中归属血分证。(2)临床表现:高热口渴,烦躁谵语或神昏,颈项强直,两目上视,手足抽搐,角弓反张,牙关紧闭,舌质红绛,苔黄燥,脉弦数。本证以高热、神昏、抽搐为辨证的主要依据。3.阴虚动风证:(1)阴虚动风证指肝阴亏虚,虚风内动,以眩晕,手足震颤、蠕动,或肢体抽搐等及阴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候。(2)临床表现:手足震颤、蠕动,或肢体抽搐,眩晕耳鸣,口燥咽干,形体消瘦,五心烦热,潮热颧红,舌红少津,脉弦细数。本证以眩晕,手足震颤、蠕动与阴虚内热症状共见为辨证的主要依据。4.血虚生风证:(1)血虚生风证指肝血亏虚,虚风内动,以眩晕、肢体震颤、麻木、拘急、瞤动、瘙痒等及血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候。(2)临床表现:眩晕,肢体震颤、麻木,手足拘急,肌肉瞤动,皮肤瘙痒,爪甲不荣,面白无华,舌质淡白,脉细或弱。本证以眩晕、肢麻、震颤、瘙痒、拘急、瞤动等与血虚症状共见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考点6:痰火扰神证:(1)痰火扰神证:指火热痰浊交结,扰闭心神,以狂躁、神昏及痰热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又名痰火扰心(闭窍证)。(2)临床表现:发热,口渴,胸闷,气粗,咯吐黄痰,喉间痰鸣,心烦,失眠,甚则神昏谵语,或狂躁妄动,打人毁物,不避亲疏,胡言乱语,哭笑无常,面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本证以神志狂躁、神昏谵语与痰热症状共见为辨证的主要依据。(3)痰蒙心神与痰火扰神证的鉴别要点:痰蒙心神与痰火扰神证均有神志异常的表现,均可或见神昏,但痰蒙心神证为痰浊,其症以抑郁、痴呆、错乱为主,有痰无火,无热证表现;痰火扰神证则为痰热,其症以神志狂躁、神昏谵语为主,为既有痰,又有火。

考点7:痰蒙心神证:(1)痰蒙心神证:指痰浊蒙蔽心神,以神志抑郁、错乱、痴呆、昏迷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又名痰迷心窍证。(2)临床表现:神情痴呆,意识模糊,甚则昏不知人,或神情抑郁,表情淡漠,喃喃独语,举止失常。或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吐涎沫,喉有痰声。并见面色晦暗,胸闷,呕恶,舌苔白腻,脉滑等症。本证以神志抑郁、错乱、痴呆、昏迷与痰浊症状共见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考点8:肺阴虚证:1.肺阴虚证:指肺阴亏虚,虚热内扰,以干咳少痰、潮热、盗汗等为主要表现的虚热证候。又名肺虚热证。2.临床表现: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咯出,或痰中带血,声音嘶哑,口燥咽干,形体消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两颧潮红,舌红少苔乏津,脉细数。本证以干咳、痰少难咯、潮热、盗汗等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考点9:肺气虚证:1.肺气虚证:指肺气虚弱,呼吸无力,卫外不固,以咳嗽无力、气短而喘、自汗等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2.临床表:咳嗽无力,气短而喘,动则尤甚,咯痰清稀,声低懒言,或有自汗、畏风,易于感冒,神疲体倦,面色淡白,舌淡苔白,脉弱。本证以咳嗽无力、气短而喘、自汗与气虚症状共见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考点10:肺气虚、肺阴虚证的鉴别要点:1.肺气虚证:(1)相同:咳嗽;(2)不同症状:有气虚表现——咳嗽无力,气短而喘伴有气虚症状。2.肺阴虚证:(1)相同:咳嗽;(2)不同症状:有阴虚表现——千咳少痰,伴有虚热内扰、潮热盗汗等阴虚症状。

考点11:燥邪犯肺证:1.燥邪犯肺证:指外感燥邪,肺失宣降,以干咳痰少、鼻咽口舌干燥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简称肺燥证。燥邪有偏寒、偏热的不同,而有温燥袭肺证和凉燥袭肺证之分。2.临床表现: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咯出,甚则胸痛,痰中带血,或见鼻衄,口、唇、鼻咽、皮肤干燥,尿少,大便干结,舌苔薄而干燥少津。或微有发热恶风寒,无汗或少汗,脉浮数或浮紧。本证与气候干燥有关,以干咳痰少、鼻咽口舌干燥等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考点12:肠燥津亏证:1.肠燥津亏证:指津液亏损,肠失濡润,传导失职,以大便燥结、排便困难及津亏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候。2.临床表现:大便干燥如羊屎,艰涩难下,数日一行,腹胀作痛,或可于左少腹触及包块,口千,或口臭,或头晕,舌红少津,苔黄燥,脉细涩。本证多属病久而势缓,以大便燥结、排便困难与津亏症状共见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考点13:肠道湿热证:1.肠道湿热证:指湿热内蕴,阻滞肠道,以腹痛、暴泻如水、下痢脓血、大便黄稠秽臭及湿热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又名大肠湿热证。2.临床表现:身热口渴,腹痛腹胀,下痢脓血,里急后重,或暴泻如水,或腹泻不爽、粪质黄稠秽臭,肛门灼热,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本证以腹痛、暴泻如水、下痢脓血、大便黄稠秽臭等与湿热症状共见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考点14:肠热腑实证:1.肠热腑实证:指里热炽盛,腑气不通,以发热、大便秘结、腹满硬痛为主要表现的实热证候。又名大肠热结证、大肠实热证。六经辨证中称为阳明腑证,卫气营血辨证中属气分证,三焦辨证中属中焦证。2.临床表现:高热,或日哺潮热,汗多,口渴,脐腹胀满硬痛、拒按,大便秘结,或热结旁流,大便恶臭,小便短黄,甚则神昏谵语、狂乱,舌质红,苔黄厚而燥,或焦黑起刺,脉沉数或迟有力本证以发热、大便秘结、腹满硬痛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考点15:肠道湿热、肠热腑实、肠燥津亏证的鉴别要点:1.肠道湿热证:①病机:湿热内蕴,阻滞肠道;②辨证要点:腹痛,暴泻如水,下痢脓血,大便黄稠秽臭;③临床表现:身热口渴,下痢脓血,里急后重,或暴泻如水,或腹泻不爽、粪质黄稠秽臭,肛门灼热,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2.肠热腑实证:①病机:里热炽盛,腑气不通;②辨证要点:发热,大便秘结,腹满硬痛;③临床表现:高热,或日晡潮热,汗多,口渴,脐腹胀满硬痛、拒按,大便秘结,或热结旁流,大便恶臭,小便短黄,甚则神昏谵语、狂乱,舌质红,苔黄厚而燥,或焦黑起刺,脉沉数或迟有力。3.肠燥津亏证:①病机:津液亏损,肠失濡润;②辨证要点:大便燥结、排便困难与津亏症状;③临床表现:大便干燥如羊屎,艰涩难下,数日一行,腹胀作痛,或可于左少腹触及包块,口干,或口臭,或头晕,舌红少津,苔黄燥,脉细涩。

考点16:心脉痹阻证:(1)心脉痹阻证:指瘀血、痰浊、阴寒、气滞等因素阻痹心脉,以心悸怔仲、胸网、心痛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又名心血(脉)瘀阻证。由于诱因的不同,临床又有瘀阻心脉证、痰阻心脉证、寒凝心脉证、气滞心脉证等之分。(2)临床表现:心悸怔忡,心胸憋闷疼痛,痛引肩背内臂,时作时止。或以刺痛为主,舌质晦暗或有青紫班点,脉细、涩、结、代;或以心胸憋闷为主,体胖痰多,身重困倦,舌苔白腻,脉沉滑或沉涩;或以遇寒痛剧为主,得温痛减,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迟或沉紧;或以胀痛为主,与情志变化有关,喜太息,舌淡红,脉弦。本证以心悸怔忡、心胸憋闷疼痛与瘀血症状共见为辨证的主要依据。1)瘀阻心脉以刺痛为特点,伴见舌暗,或有青紫色斑点,脉细涩或结或代等瘀血内阻的症状。2)痰阻心脉以闷痛为特点,多伴体胖痰多,身重困倦,苔白腻,脉沉滑或沉涩等痰浊内盛的症状。3)寒凝心脉以痛势剧烈、突然发作、遇寒加剧、得温痛减为特点,伴见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迟或沉紧等寒邪内盛的症状。4)气滞心脉以胀痛为特点,其发作往往与精神因素有关,常伴见胁胀,善太息,脉弦等气机郁滞的症状。(3)瘀阻心脉、痰阻心脉、寒凝心脉、气滞心脉四证的鉴别要点:1)主症:心悸怔忡,心胸憋闷作痛,痛引肩背内臂,时作时止;2)辩证求因:①瘀阻心脉:心胸刺痛,舌暗或有青紫斑点,脉细涩或结代;②痰阻心脉:心胸闷痛,体胖痰多,身重困倦,苔白腻,脉沉滑或沉涩;③寒凝心脉:心胸剧痛,遇寒加重得温痛减,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迟或沉紧心胸;④气滞心脉:胀痛胁胀善太息,舌淡红,脉弦;(3)心脉痹阻只是病理结果,导致心脉不通的原因主要有瘀血、痰浊、阴寒、气滞几个方面。心脉痹阻证以心悸怔忡、心胸憋闷疼痛、痛引肩背内臂、时作时止为主症。但由于导致心脉痹阻的原因不同,临床必须辨证求因。

考点17:瘀阻脑络证:1.瘀阻脑络证:指瘀血犯头,阻滞脑络,以头痛、头晕及瘀血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候。2.临床表现:头晕、头痛经久不愈,痛如锥刺痛处固定,或健忘、失眠、心悸,或头部外伤后昏不知人,面色晦暗,舌质紫暗或有斑点,脉细涩。本证以头痛、头晕与瘀血症状共见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考点18:里辨证1.定义:(1)表证:指六淫、疫疠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的初期阶段,正(卫)气抗邪于肤表浅层,以新起恶寒发热为主要表现的轻浅证候;(2)里证:指病变部位在内,脏腑、气血、骨髓等受病所反映的证候;(3)半表半里证:指病变既非完全在表,又未完全入里,病位处于表里进退变化之中,以寒热往来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2.临床表现:(1)表证:①临床表现:新起恶风寒,或恶寒发热,头身疼痛,喷嚏,鼻塞,流涕,咽喉痒痛,微有咳嗽、气喘,舌淡红,苔薄,脉浮;②表证见于外感病初期,具有起病急、病位浅、病程短的特点。表证是正气抗邪于外的表现,故不能简单地将表证理解为就是皮肤等浅表部位的病变,也不能机械地以为皮毛的病变就一定是表证;(2)里证:①临床表现:里证的范围极为广泛,其表现多种多样,概而言之,凡非表证(半表半里证)的特定证候,一般都属里证的范畴,即所谓“非表即里”。其证候特征是无新起恶寒发热并见,以脏腑症状为主要表现;②里证可见于外感疾病的中、后期阶段,或为内伤疾病。不同的里证,可表现为不同的证候,故很难用几个症状全面概括,但其基本特征是一般病情较重,病位较深,病程较长;(3)半表半里证:临床表现: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脉弦;3.鉴别要点:①外感病中,发热恶寒同时并见者属表证;但热不寒或但寒不热者属里证;寒热往来者属半表半里证;②表证以头身疼痛、鼻塞或喷嚏等为常见症状,内脏证候不明显;里证以内脏证候,如咳喘、心悸、腹痛、呕泻之类表现为主症,鼻塞、头身痛等非其常见症状;半表半里证则有胸胁苦满等特有表现;③表证及半表半里证舌苔变化不明显,里证舌苔多有变化;表证多见浮脉,里证多见沉脉或其他多种脉象。此外,辨表里证尚应参考起病的缓急、病情的轻重、病程的长短等。

考点19:胸痹(一)概述:胸痹是指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二)辨证论治:常见证型:1.气滞胸痹(1)主要症状:心胸满闷,隐痛阵发,痛无定处,时欲太息,或兼有胃脘胀闷。苔薄或薄腻,脉细弦。(2)治法:疏肝理气活血通络(3)常用中成药:柴胡疏肝丸复方丹参滴丸2.血瘀胸痹(1)主要症状:胸痛部位固定不移,入夜尤甚,伴胸闷心悸、面色晦暗。舌紫暗,或有瘀斑,舌下络脉青紫,脉沉涩结代。(2)治法:活血化瘀,通脉止痛(3)常用中成药:通心络胶囊冠脉宁片3.痰浊胸痹(1)主要症状:心胸窒闷,气短喘促,多形体肥胖,肢体沉重,脘痞,痰多口黏。苔浊腻,脉滑。(2)治法:通阳泄浊豁痰宣痹(3)常用中成药:丹蒌片心通口服液(三)简易治疗技术:按压法:按压膻中、内关、足三里,每穴按压3~5分钟。(四)急性发作时处理:含服:麝香保心丸,每次1-2粒。或速效救心丸,每次10-15粒。

考点20:带下病:(一)概念:1.带下病是指带下量明显增多或减少,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有全身或局部症状者。带下明显增多者称为带下过多;带下明显减少者称为带下过少。在某些生理性情况下也可出现;2.带下量增多或减少,如妇女在月经期前后排卵期、妊娠期其带下量增多而无其他不适者,为生理性带下;绝经前后白带减少而无明显不适者,也为生理现象,均不作病论;3.带下病分带下过多、带下过少两种。本节所论仅为带下过多。(二)辨证论治:1.湿热下注证:(1)主要症状:带下量多,色黄或呈脓性,质黏稠,有臭气,或带下色白质黏,呈豆渣样,外阴瘙痒;小腹作痛,口苦口腻,胸闷纳呆,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2)治法:清利湿热,佐以解毒杀虫。(3)常用中成药:抗妇炎胶囊(止带方)。2.肾阳虚证:(1)主要症状:带下量多,绵绵不断,质清稀如水;腰酸如折,畏寒肢冷,小腹冷感,面色晦暗,小便清长,或夜尿多,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润,脉沉迟。(2)治法:温肾培元,固涩止带。(3)常用中成药:艾附暖宫丸(内补丸)。(三)适宜治疗技术:1.针刺:(1)取穴:主穴:气海、三阴交、肝俞、脾俞、肾俞。(2)配穴:肾阴虚者,加太溪、照海;肾阳虚者,加关元、命门。(3)操作:主穴用毫针补法或平补平泻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2.耳针:(1)取穴:内生殖器、内分泌、肝、肾、脾、皮质下、交感、神门。(2)操作:每次选一侧耳穴3~4个,毫针用轻刺激。可用埋针或埋丸法。

考点21:面瘫:(一)针灸治疗:1.基本治疗:(1)治法:祛风通络,疏调经筋。治疗以局部穴和手足阳明经穴为主。(2)主穴:阳白、颧髎、颊车、地仓、翳风、合谷。(3)配穴:风寒证加风池、列缺;风热证加外关、曲池;气血不足加足三里、气海;人中沟歪斜加水沟;鼻唇沟浅加迎香。(4)操作:在急性期,面部穴位手法不宜过重,针刺宜浅,取穴宜少,肢体远端的腧穴手法宜重;在恢复期,可加灸法。2.其他治疗:(1)皮肤针法:用梅花针叩刺阳白、颧髎、地仓、颊车,以局部潮红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适用于恢复期。(2)刺络拔罐法:用三棱针点刺阳白、颧髎、地仓、颊车,拔罐,每周2次,适用于恢复期。(3)电针法:选太阳、阳白、地仓、颊车,接通电针仪,通电10~20分钟,强度以患者面部肌肉微见跳动而能耐受为度。如通电后,见牙齿咬嚼者,为针刺过深,刺中咬肌所致,应调整针刺的深度。适应于恢复期。(二)其他外治法:(1)穴位贴敷法:选太阳、阳白、颧髎、地仓、颊车,将马钱子锉成粉末约1~2分,撒于胶布上,然后贴于穴位处,5~7日换药1次。或用蓖麻仁捣烂加少许麝香,取绿豆粒大一团,贴敷穴位上,每隔3~5日更换1次。或用白附子研细末,加少许冰片做面饼,贴敷穴位,每日1次。(2)中药外洗:采取牵正散加减,或配合口服中药汤剂之药渣,趁热外敷患侧面部及耳后、颈项等部位,可以达到通经活络,祛风活血之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考点22:感冒(一)概述: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邪犯卫表而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其特征。(二)辨证论治:常见证型:1.风寒感冒:(1)主要症状: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舌淡,苔薄白,脉浮紧。(2)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3)常用中成药:正柴胡饮颗粒午时茶颗粒(荆防达表汤)。2.风热感冒:(1)主要症状:发热,恶风,头胀痛,鼻塞流浊涕,咽红肿痛,咳嗽。舌边尖红,苔白或微黄,脉浮数。(2)治法:辛凉解表,宣肺清热。(3)常用中成药:银翘解毒片/丸疏风解毒胶囊。3.暑湿感冒:(1)主要症状:发热,汗出不解,鼻塞流浊涕,头昏胀痛,身重倦怠,心烦口渴,胸闷欲呕。苔黄腻,脉濡数。(2)治法:清暑祛湿解表。(3)常用中成药:藿香正气片/软胶囊/水暑湿感冒颗粒(新加香薷饮)。(三)适宜治疗技术:1.拔火罐法:在颈椎、胸椎附近选择大椎、大抒、肺俞拔罐,拔罐后留罐10~15分钟起罐,或用闪罐法。适用于风寒感冒;2.刮痧法:沿颈椎、胸椎两侧(即风池、大椎、风门、肺俞部位)及肩胛部、中府及前胸、足三里各1~2分钟。适用于风热感冒。

考点23:呕吐:(一)概述:呕吐是指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迫使胃中之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病证。一般以有物有声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无物有声谓之干呕,临床呕与吐常同时发生,故合称为呕吐。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呕吐可以出现于西医学的多种疾病之中,如神经性呕吐、急性胃炎、胃黏膜脱垂、幽门痉挛、幽门梗阻、贲门痉挛、十二指肠壅积症等。其他如肠梗阻、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尿毒症、心源性呕吐、颅脑疾病,表现以呕吐为主症时,亦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同时结合辨病处理。(二)辨证论治:(1)外邪犯胃:①主要症状:突然呕吐,起病较急,常伴有发热恶寒,头身疼痛,胸脘满闷,不思饮食。舌苔白,脉濡缓;②治法:疏邪解表,化浊和中;③常用中成药:藿香正气丸/软胶囊/水;(2)肝气犯胃:①主要症状:呕吐吞酸,嗳气频作,胸胁胀满,烦闷不舒,每因情志不遂而呕吐吞酸加重。舌边红,苔薄腻,脉弦;②治法:疏肝理气,和胃降逆;③常用中成药:香砂养胃丸左金丸;(3)食滞胃脘:①主要症状:呕吐酸腐,脘腹胀满,嗳气厌食,得食愈甚,吐后反快,大便或溏或结,气味臭秽。苔厚腻,脉滑实;②治法:消食化滞,和胃降逆;③常用中成药:保和丸。(三)适宜治疗技术:①针灸治疗:主穴:中脘、胃俞、内关、足三里。配穴:寒吐者加上脘、公孙;热吐者加商阳、内庭,并可用金津、玉液点刺出血;食滞加梁门、天枢;肝气犯胃加肝俞、太冲。②操作:足三里平补平泻法,内关、中脘用泻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呕吐发作时,可在内关穴行强刺激并持续运针1~3分钟。

考点24:痹证:1.痹症的概述: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轻者病四肢关节肌肉,重者可内舍于脏。西医学中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肌纤维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增生性骨关节炎等出现搏证的临床表现时,均可参考本节内容辨证论治。2.痹症的辨证论治:常见证型:1)行痹:①主要症状: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酸楚,屈伸不利,可涉及肢体多个关节,疼痛呈游走性,初起可见有恶风、发热等表证。苔薄白,脉浮或浮缓;②治法:祛风通络,散寒除湿;③常用中成药:九味羌活丸,祖师麻片(防风汤)。2)痛痹:①主要症状:肢体关节疼痛,痛势较剧,部位固定,遇寒则痛甚,得热则痛缓,关节屈伸不利,局部皮肤或有寒冷感。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紧。②治法:散寒通络,祛风除湿;③常用中成药:小活络丸(乌头汤)。3)着痹:①主要症状:肢体关节、肌肉酸楚、重着、疼痛,肿胀散漫,关节活动不利,肌肤麻木不仁。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缓。②治法:除湿通络,祛风散寒;③常用中成药:木瓜丸正清风痛宁片(薏苡仁汤)。3.痹症的适宜治疗技术:(1)按摩法:1)局部㨰法5分钟;2)局部按揉法5分钟;3)局部弹拨或拿法3分钟(背部用弹拨法,膝部用拿法);4)局部用叩打法或散法2分钟(背部用叩打法,膝部用散法)。(2)外敷法:食盐500g,小茴香120g,研末,共炒热,用布包熨痛处。(3)刮痧法:头颈部取风池、大椎、大抒;背部取膈俞、脾俞、肾俞;上肢取合谷、外关、曲池、臂臑;下肢取血海、梁丘、足三里、阴陵泉、照海、昆仑、解溪;肩部取肩龋、肩膠、臑俞。每穴1~2分钟。

考点25:中风(一)概述: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为主症的病证。病轻者可无昏仆而仅见半身不遂及口眼歪斜等症状。中风的基本病机为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虚(阴虚、气虚)、火(肝火、心火)、风(肝风、外风)、痰(风痰、湿痰)、气(气逆)、血(血瘀)为其病机六端。(二)辨证论治:常见证型:1.气虚血瘀(1)主要症状:肢体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面色萎黄。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2)治法:益气养血,化瘀通络。(3)常用中成药:华佗再造丸、脑安胶囊。2.阴虚瘀阻:(1)主要症状:半身不遂,患肢僵硬,拘挛变形,舌强不语,或偏瘫,肢体肌肉萎缩。舌红脉细,或舌淡红,脉沉细。(2)治法:滋养肝肾,化瘀通络。(3)常用中成药:通塞脉片、杞菊地黄丸合、血府逐瘀胶囊。(三)适宜治疗技术:1.推拿法。治疗中风后半身不遂常用手法有推、按、捻、搓、拿、擦等。以患侧颜面部、背部、肢体为重点,常用穴有上肢的风池、肩井、天宗、肩髑、曲池、手三里、合谷等;下肢的环跳、阳陵泉、委中、承山等。2.拔罐法。治疗中风恢复期常用穴位:肩髑、曲池、合谷、环跳、伏兔、阳陵泉、足三里。口眼歪斜加地仓、颊车。病程日久上肢加肩髎、肩外俞;下肢配腰阳关、白环俞。肘部拘挛配曲泽;腕部拘挛配大陵;膝部拘挛加曲泉;踝部拘挛加太溪;语言謇涩加廉泉。患者取适当体位,选用口径适合的玻璃火罐,将罐吸附于相应穴位上,留罐15分钟,每日1次。

考点26:肺炎喘嗽(小儿咳嗽):(一)概述:1.咳嗽是小儿常见的一种肺系病证。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有声有痰谓之咳嗽。小儿咳嗽有外感和内伤之分,临床上小儿外感咳嗽多于内伤咳嗽;2.本节所论是以咳嗽为主症的病证,相当于西医学所称的气管炎、支气管炎。其他各种疾病引起的咳嗽症状皆可参考本节内容进行辨证论治。(二)辨证论治:1.风寒闭肺:(1)主要症状:咳嗽频作,咽痒声重,痰白清稀,鼻流清涕,或恶寒无汗,发热头痛。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或指纹浮红。(2)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3)常用中成药:通宣理肺丸或华盖散。2.风热闭肺:(1)主要症状:咳嗽不爽,痰黄黏稠,不易咯出,咽痛,鼻流浊涕,伴有发热恶风,头痛。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指纹浮紫。(2)治法:疏风解表,宣肺止咳。(3)常用中成药:小儿咳喘灵口服液/颗粒、清宣止咳颗粒。3.痰热闭肺:(1)主要症状:咳嗽痰多,色黄黏稠,难以咯出,甚则喉间痰鸣,或伴发热口渴,烦躁不安,小便黄少,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指纹青紫。(2)治法:清热化痰,宣肺止咳。(3)常用中成药:清金化痰丸(麻杏石甘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三)适宜治疗技术:拔罐疗法:选择双侧肺俞穴拔罐,拔罐后留罐10分钟起罐,或用闪罐法,适用于外感咳嗽。

考点27:针刺注意事项(重点):(1)患者在过于饥饿疲劳,精神过度紧张时,不宜立即进行针刺。对身体瘦弱,气虚血亏的患者,进行针刺时手法不宜过强,并应尽量选用卧位。(2)妇女怀孕三个月者,不宜针刺小腹部的腧穴。若怀孕三个月以上者,腹部、腰骶部腧穴也不宜针刺。至于三阴交、合谷、昆仑、至阴等一些通经活血的腧穴,在怀孕期亦应予禁刺。如妇女行经时,若非为了调经,亦慎用针刺。(3)小儿囟门未合时,头项部的腧穴不宜针刺。(4)常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针刺。(5)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的部位,不宜针刺。(6)对胸、胁、腰、背脏腑所居之处的腧穴,不宜直刺、深刺。肝、脾肿大、心脏扩大、肺气肿患者更应注意。(7)针刺眼区和项部的风府、哑门等穴以及脊椎部的腧穴,要注意掌握一定的角度,不宜大幅度的提插、捻转和长时间的留针。以免伤及重要组织器官,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8)对尿潴留等患者在针刺小腹部的腧穴时,也应掌握适当的针刺方向、角度、深度等,以免误伤膀胱等器官而出现意外的事故。

考点28:肺系病证常用中成药--防风通圣丸:1.药物组成:防风、薄荷、大黄、栀子、桔梗、川芎、白芍、连翘、白术(炒)、荆芥穗、麻黄、芒硝、滑石、石膏、当归、黄芩、甘草。2.方义分析:方中麻黄、防风、荆芥、薄荷疏风解表,使外感风邪从汗而解;大黄、芒硝泻热通便,使里热积滞从大便而去;栀子、滑石清热利湿,使里热从小便而出;石膏、黄芩、连翘、桔梗清肺胃之热;更以当归川弯、白芍养血活血白术健脾燥湿;甘草和中缓急;梧梗利咽。如此则上下分消,表里并治。汗不伤表,下不伤里,名曰通圣,以奏疏风解表,泻热通便之功。3.功能:解表通里,清热解毒4.主治:用于外寒内热,表里俱实,恶寒壮热,头痛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瘰疬初起,风疹湿疮。5.用法用量:口服。水丸:一次6g,一日2次。颗粒剂:口服。一次1袋。6.注意事项:(1)本品解表通里,清热解毒,虚寒证者不;(2)孕妇慎用;(3)不宜久服;(4)服药期间宜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忌油腻、鱼虾海鲜类食物。7.规格:1.水丸每20丸重1g。2.颗粒剂每袋装3g。

考点29:肺系病证常用中成药--急支糖浆:1.药物组成:鱼腥草、金荞麦、四季青、麻黄、紫菀、前胡、枳壳、甘草。2.方义分析:方中鱼腥草味辛性寒,清热解毒,为君药。金荞麦味甘涩微苦性寒清解毒热,活血散瘀;紫菀化痰止嗽;前胡降气化痰止咳,共为臣药。四季青清热凉血;枳壳行气宽中,为佐药。麻黄宣肺止咳平喘;甘草止咳祛痰,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共用,共奏清热化痰,宣肺止咳之效。3.功能:清热化痰,宣肺止咳。4.主治: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咳嗽,症见发热、恶寒胸膈满闷、咳嗽咽痛;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见上述证候者。5.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0~30ml,一日3~4次;儿童1岁以内一次5ml,1岁至3岁一次7ml,3岁至7岁一次10ml,7岁以上一次15ml,一日3~4次。6.注意事项:(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7.规格:(1)每瓶100ml;(2)每瓶200ml。

考点30:肺系病证常用中成药--藿香正气水(丸、胶囊):1.药物组成:苍术、陈皮、厚朴(姜制)、白芷、茯苓、大腹皮、生半夏、甘草、浸膏、藿香、紫苏叶油。2.方义分析:方中藿香味辛,性微温,既可解表散风寒,又芳香湿浊,且辟秽和中,升清降浊,故为君药。辅以紫苏、白芷辛温发散,助藿香外散风寒,芳化湿浊,为臣药。厚朴、大腹皮行气燥湿、除满消胀,半夏、陈皮燥湿和胃、降逆止呕,苍术、茯苓燥湿健脾、和中止泻,共为佐药。使以甘草调和脾胃,并调和药性。诸药相合,表里双解,内外兼治,风寒得解,湿滞得化,清升浊降,气机通畅,共奏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之效。3.功能:解表化湿,理气和中。4.主治: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症见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胃肠型感冒见上述证候者。5.用法用量:藿香正气水:口服。一次5-l0ml,一日2次,用时摇匀。胶囊剂:口服。一次2~4粒,一日2次。滴丸:口服。一次2袋,一日2次。6.注意事项:(1)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不宜用;(2)阴虚火旺者不宜用;(3)饮食宜清淡;(4)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7.规格:(1)藿香正气水每支装10ml;(2)藿香正气软胶囊每粒装0.45g;(3)藿香正气滴丸每袋装2.6g。

考点31:肺系病证常用中成药--养阴清肺丸:1.药物组成:地黄、麦冬、玄参、川贝母、白芍、牡丹皮、薄荷、甘草。2.方义分析:方中地黄养阴清热,为君药。玄参、麦冬滋肺肾之阴,凉血解毒;白芍敛阴泄热,共为臣药。牡丹皮凉血而消肿痛,川贝母润肺化痰,薄荷脑祛风利咽,共为佐药。甘草祛痰止咳,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养阴润燥,清肺利咽之功。3.功能:养阴润燥,清肺利咽。4.主治:用于阴虚肺燥,咽喉干痛,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5.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6.注意事项:1.孕妇慎用;2.过敏体质者慎用;3.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性的食物。7.规格:1.水蜜丸每100粒重10g。2.大蜜丸母丸重9g。

考点32:心脑系病证常用中成药--川芎茶调丸(重点):1.药物组成:川芎、白芷、羌活、细辛、防风、荆芥、薄荷、甘草。2.方义分析:方中川芎辛温走散、行气活血、祛风止痛,为诸经头痛之要药,尤擅治少阳、厥阴经头痛,为君药。羌活辛苦温、散风邪、除寒湿,治太阳经头项强痛;白芷辛香上行、祛风止痛、芳香通窍,主治阳明经头痛,二者共为臣药。荆芥味辛微温,祛风止痛;防风辛甘微温、能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薄荷辛散上行,疏散上部风邪;细辛辛散力强,祛风散寒、通窍止痛,四药川芎、羌活、白芷配伍,可治各个部位之头痛。以清茶调服,既可清疏于上,又可防以上各药之温燥、升散,顺气降火于下,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本方之使药。全方配合,共收疏风止痛之效。3.功效主治及用法用量疏风止痛。用于外感风邪所致的头痛,或有恶寒、发热、鼻塞。[用法用量]饭后清茶送服。一次3~6g,一日2次。[规格]浓缩丸:每8丸相当于原药材3g。4.使用注意:(1)久病气虚、血虚,或因肝肾不足,肝阳上亢之头痛不宜用;(2)方中含有辛香走窜之品,有碍胎气,孕妇慎服;(3)本品药性发散,易伤正气,中病即止,不可多服、久服;(4)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忌辛辣、油腻之物。

考点33:心脑系病证常用中成药--清开灵口服液(重点):1.药物组成:胆酸、珍珠母、猪去氧胆酸、栀子、水牛角、板蓝根、黄芩苷、金银花。2.方义分析:方中胆酸、猪去氧胆酸清热解毒、化痰开窍、凉肝息风,为君药。黄芩苷、水牛角金银花、板蓝根、栀子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共为臣药。珍珠母平肝潜阳、镇惊安神,为佐使药。诸药相配共奏清热解毒、镇静安神之功。3.功效主治及用法用量清热解毒,镇静安神。用于外感风热时毒、火毒内盛所致高热不退、烦躁不安、咽喉肿痛、舌质红绛、苔黄、脉数者;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感冒、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急性气管炎、局热等病症属上述证候者。[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0~30ml,一日2次;儿童酌减。[规格]每支装10ml。4.使用注意:久病体虚患者如出现腹泻时慎用。

考点34:心脑系病证常用中成药--血府逐瘀丸(胶囊、口服液)(重点):1.药物组成:柴胡、地黄、红花、麸炒枳壳、川芎桔梗、当归、赤芍、桃仁、甘草、牛膝。2.方义分析:方中桃仁破血行滞而润燥,红花活血祛瘀以止痛,共为君药。赤芍、川芎助君药活血祛瘀;牛膝活血通经、祛瘀止痛、引血下行,共为臣药。生地、当归养血益阴清热活血;桔梗、枳壳,一升一降,宽胸行气;柴胡疏肝解郁、升达清阳,与桔梗、枳壳同用,尤善理气行滞,使气行则血行,以上均为佐药。桔梗并能载药上行,兼有使药之用;甘草调和诸药,亦为使药。合而用之,使血活瘀化气行,则诸症可愈,为活血祛风,行气止痛之良方。3.功效主治及用法用量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胸痛、头痛日久、痛如针刺而有定处、内热烦闷、心悸失眠、急躁易怒。(1)丸剂空腹,用红糖水送服。一日2次。一次1~2丸。(2)胶囊剂口服。一次6粒,一日2次,1个月为一疗程。胶囊剂每粒装0.4g。(3)口服液空腹服。一次20ml,日3次。(4)[规格]:1)丸剂大蜜丸每丸重9g。2)口服液每支装10ml。4.使用注意:(1)忌食辛冷食物;(2)孕妇禁用。

考点35:心脑系病证常用中成药--天王补心丸(重点):1.药物组成:丹参、当归、石菖蒲、党参、茯苓、五味子、麦冬、天冬、地黄、玄参、制远志、炒酸枣仁、柏子仁、桔梗、甘草、朱砂。2.方义分析:本方重用地黄滋阴养血,为君药。天冬、麦冬滋阴清热,酸枣仁、柏子仁养心安神;当归补血润燥,共为臣药。党参补气,五味子益气养阴安神;茯苓、远志、石菖蒲宁心安神,交通心肾;玄参滋阴降火,以制虚火上炎;丹参活血祛瘀、凉血安神、补而不滞;朱砂镇心安神,兼治其标,以上共为佐药。桔梗载药上行,甘草调和诸药,共为使药。诸药用,共奏滋阴养血、补心安神之功。3.功效主治及用法用量滋阴养血,补心安神。用于心阴不足,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大便干燥。[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4.使用注意:(1)脾胃虚寒者不宜用;(2)本品含朱砂,不宜长期服用,不可与溴化物、碘化物药物同用;(3)睡前不宜饮用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4)严重心律失常者,冠心病发病严重者,心肌炎发作急性期者,当及时做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或采取妥善的救治措施。

考点36:止带类病证常用中成药(重点:功能及主治)1.妇科千金片:(1)组成:千斤拔、金樱根、穿心莲、功劳木、单面针、当归、鸡血藤、党参。(2)方义分析:方中千斤拔、功劳木清热解毒,燥湿止带,共为君药。单面针、穿心莲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燥湿止带,为臣药。党参益气健脾,促进水湿运化而止带;鸡血藤、当归养血活血,祛风胜湿;金樱根固精止带,共为佐药诸药相合,共奏清热除湿,益气化瘀,止带之功。(3)功效及主治:清热除湿,益气化瘀。和用于湿热瘀阻所致的带下病、腹痛。症见带下量多、色黄质稠、臭秽,小腹疼痛,腰骶酸痛,神疲乏力;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炎、慢性宫颈炎见上述证候者。【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片,一日3次。【规格】每片0.32g。(4)使用注意:1)气滞血瘀证、寒凝血瘀证者不宜用;2)糖尿病患者慎用;3)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厚味之品;4)青春期少女、哺乳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5)过敏体质者慎用。2.花红颗粒(片):(1)组成:一点红、白花蛇舌草、鸡血藤、桃金娘根、白背叶根、地桃花、菥蓂。(2)方义分析:方中一点红、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鸡血藤苦、甘,温,活血补血,调经止痛,舒筋活络。桃金娘根活血通络,补虚止血。白背叶根有祛湿、收涩、活血之功效。以地桃花、菥蓂祛风活血,清热利湿,解毒消肿。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燥湿止带,祛瘀止痛之功。(3)功效及主治:清热解毒,燥湿止带,祛瘀止痛。用于湿热瘀滞所致带下病、月经不调,症见带下量多、色黄质稠、小腹隐痛、腰骶酸痛、经行腹痛;慢性盆腔炎、附件炎、子宫内膜炎见上述证候者。【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袋,一日3次,7天为一疗程,必要时可连服2~3个疗程,每疗程之间停药3天。【规格】①每袋装10g;②每袋装2.5g(无蔗糖)。(4)使用注意:1)忌食辛辣、生冷、油腻食物;2)妇女经期、哺乳期慎用。月经过多者慎用。

考点37:小儿肺系病证常用中成药(重点:功能及主治)小儿肺咳颗粒:(1)组成:人参、茯苓、白术、陈皮、鸡内金、大黄(酒炙)、鳖甲、地骨皮、北沙参、炙甘草、青蒿、麦冬、桂枝、干姜、附子(制)、瓜蒌、桑白皮、款冬花、紫菀、黄芪、胆南星、枸杞子。(2)方义分析:方中以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黄芪益气健脾,陈皮、鸡内金理气消食,鳖甲、麦冬、北沙参、枸杞子滋阴生津,桑白皮、地骨皮、青蒿、瓜蒌、胆南星清肺化痰,大黄(酒炙)泻火通便,款冬花、紫菀化痰止咳,反佐桂枝、干姜、附子通阳温中。(3)功效及主治:健脾益肺,止咳平喘。用于肺脾不足,痰湿内壅所致咳嗽或痰多稠黄,咳吐不爽,气短,喘促,动辄汗出,食少纳呆,周身乏力,舌红苔厚;小儿支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4)使用注意:开水冲服,1岁以下1次2g;1~4岁1次3g,5~8岁1次6g;一日3次。注意:高热咳嗽慎用。

考点38:调经类病证常用中成药(重点:功能及主治)1.乌鸡白凤丸:(1)组成:乌鸡、(去毛爪肠)、醋鳖甲、桑螵蛸、黄芪、白芍等。(2)方义分析:方中重用乌鸡,补阴血,滋肝肾,清虚热,为君药。人参、黄芪、山药补气健脾;熟地黄、当归、白芍、川弯、丹参养血调经;鹿角霜、鹿角胶补肝肾,益精血;鳖甲、地黄、天冬滋补阴液,清虚热,以上为臣药;香附疏肝理气,调经止痛;银柴胡清退虚热;芡实、桑螵蛸、牡蛎收敛固涩止带,合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配伍,共奏补气养血,调经止带之效;(3)功效及主治:补气养血,调经止带。用于气血两虚,身体瘦弱,腰膝酸软,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日2次。【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4)使用注意:1)孕妇禁用;2)气滞血瘀或血热实证引起的月经不调或崩漏不宜用;3)经行有块伴腹痛拒按或胸胁胀痛者不宜用;4)感冒时不宜用;5)服本品时不宜同时服用藜芦、五灵脂、皂荚及其制剂;6)用药期间忌食辛辣、生冷食物;7)过敏体质者慎用。2.艾附暖宫丸:(1)组成:艾叶、醋、香附、制吴茱萸、肉桂、当归、川芎、白芍(酒炒)、地黄、炙黄芪、续断;(2)方义分析:方中当归养血活血,调经止痛,为妇科调经之要药,为君药。地黄、白芍、川芎滋阴养血,和营调经,增强君药养血调经之力;炙黄芪补脾益气,可助有形之血化生,四药为臣药。艾叶炭、吴茱萸、肉桂、续断温暖胞宫,补肾固冲,散寒止痛;另人香附理气解郁,调经止痛,合为佐药。诸药配伍,共奏理气养血,暖宫调经之功;(3)功效及主治:理气养血,暖宫调经。用于血虚气滞、下焦虚寒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症见行经后错、经量少、有血块、小腹疼痛、经行小腹冷痛喜热、腰膝酸痨。【用法用量】口服。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3次。【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4)使用注意:1)热证、实证者不宜用;2)经行有块伴腹痛拒按或胸胁胀痛者不宜用;3)治疗痛经,宜在经前3~5天开始服药,连服1周。如有生育要求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4)感冒时不宜用;5)服药期间忌食寒凉之品;6)过敏体质者慎用。3.益母草膏(颗粒):(1)组成:益母草;(2)方义分析:益母草苦辛微寒,主入血分,活血祛瘀,调理月经,为妇科经产要药。《本草蒙筌》载益母草:“总调胎产诸证。”《卫生易简方》云:“治一切血病及产妇一切损伤。”本品单药为用,力专效宏;总以活血调经为要。(3)功效及主治:活血调经。用于血瘀所致的月经不调、产后恶露不绝,症见月经量少、淋漓不净、产后出血时间过长;产后子宫复旧不全见上述证候者。【用法用量】①膏剂、口服。一次10g,一日1~2次;②颗粒剂开水冲服。一次1袋,一日2次。【规格】①膏剂:1)每瓶装125g;2)每瓶装250g。②颗粒剂:1)每袋装15g;2)每袋装5g(无蔗糖)。(4)使用注意:1)孕妇禁用;2)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忌生冷、油腻食物;3)青春期少女及更年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服药;4)过敏体质者慎用;5)气血两虚引起的月经量少,色淡质稀,头晕心悸,疲乏无力不宜用。4.更年安片:(1)组成:地黄、泽泻、麦冬、熟地黄、玄参、茯苓等。(2)方义分析:方中地黄、熟地黄、制何首乌、玄参、麦冬滋养肝肾,补益阴血,清热除烦,为君药。茯苓、泽泻、牡丹皮健脾利水、泻火降浊,为臣药。珍珠母、磁石重镇潜阳安神,钩藤平肝息风而止眩晕,首乌藤养血安神除烦,五味子、浮小麦滋阴敛汗,养心安神,共为佐药。仙茅壮阳益肾旨在阳中求阴,阳生阴长,为佐使药。诸药配伍,共奏滋阴清热、除烦安神之效。(3)功效及主治:滋阴清热,除烦安神。用于肾阴虚所致的绝经前后诸证,症见烦热出汗、眩晕耳鸣、手足心热、烦躁不安;围绝经期综合征见上述证候者。【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片,一日2~3次。【规格】薄膜衣片:每片重0.31g。(4)使用注意:1)脾肾阳虚者不宜用;2)感冒时不宜用;3)服药期间忌辛辣、油腻食物;4)过敏体质者慎用。5.桂枝茯苓丸:(1)组成:桂枝、茯苓、牡丹皮、赤芍、桃仁。(2)方义分析:方中桂枝味辛甘而性温,能温通经脉而行瘀滞,是为君药。桃仁味苦甘平,为化瘀消癥之要药;丹皮味辛苦性微寒,既能散血行瘀,又能清退瘀久所化之热;芍药味苦酸性微寒,能和血养血,与诸祛瘀药合用,有活血养血之功,共为臣药。水为血之侣,用茯苓之甘淡性平,消痰利水,渗湿健脾,以助消癥之力,为佐药。以白蜜为丸,取其缓和诸药破泄之力,为使药。诸药相合,共奏活血化瘀,缓消癥块之效。(3)功效及主治:活血,化瘀,消癥。用于妇人宿有癥块,或血瘀经闭,行经腹痛,产后恶露不尽。【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1~2次。【规格】每丸重6g。(4)使用注意:1)孕妇忌用,或遵医嘱;2)经期停服。

考点39:小儿脾胃系病证常用中成药(重点:功能及主治)1.小儿化食丸:(1)组成:六神曲(炒焦)、焦山楂、焦麦芽、槟榔、醋、莪术、三棱(制)、牵牛子(炒焦)、大黄。(2)方义分析:方中山楂、神曲、麦芽、三棱、莪术消食化滞;牵牛子、大黄泻火通便;槟榔行气除胀。全方共奏消食化滞泻火通便之效。(3)功效及主治:消食化滞,泻火通便。用于食滞化热所致的积滞。症见厌食、烦躁、恶心呕吐、口渴、脘腹胀满、大便干燥。【用法用量】口服。周岁以内一次1丸,周岁以上一次2丸。一日2次。(4)使用注意:1)忌食辛辣油腻;2)服用前应除去蜡皮、塑料球壳;本品可嚼服,也可分份吞服。2.健儿消食口服液:(1)组成:黄芪、炒白术、陈皮、麦冬、黄芩、炒山楂、炒莱菔子。(2)方义分析:方中黄芪甘温补脾升阳,益气固表,以助后天之源,故为君药。白术补脾益气,固表止汗,为臣药。二药合用,补脾胃,助运化,除湿浊,和胃气。陈皮性温辛香,理气运脾;莱菔子下气消食,长于消谷面之积;山楂酸甘,功能助脾健胃,尤擅消肉食油腻之积;脾虚食积易于化热,故以苫寒之黄芩、甘寒之麦冬清湿热,益胃阴,共为佐药。诸药配伍,共奏健脾益胃、理气消食之功。(3)功效及主治:健脾益胃,理气消食。用于小儿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引起的纳呆食少,脘胀腹满,手足心热,自汗乏力,大便不调,以至厌食、恶食。【用法用量】口服,3岁以内一次5~10ml,3岁以上一次10~20ml,一日2次,用时摇匀。(4)使用注意:1)患儿平时应少吃巧克力及带颜色的饮料和油腻厚味等不易消化的食品;2)过敏体质者慎用;3)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3.小儿泻速停颗粒:(1)组成:地锦草、儿茶、乌梅、山楂(炒焦)、茯苓、白芍、甘草。(2)方义分析:方中地锦草苦辛,大剂为用,善清热利湿而止泻,为君药。茯苓甘淡,健脾渗湿,为臣药。儿茶、乌梅酸涩止泻,为君药相合,收涩而不敛邪;以山楂消食导滞;取白芍、甘草缓急止痛,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兼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利湿,健脾止泻,缓急止痛之功。(3)功效及主治:清热利湿,健脾止泻,缓急止痛。治疗小儿泄泻、腹痛、纳差(尤适用秋季腹泻及迁延性、慢性腹泻)。【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日3~4次;一岁以内,1次1.5~3g;一岁至二岁,一次3~6g;三岁至七岁,一次6~9g。(4)使用注意:1)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及不易消化食品;2)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3)按照用法用量服用,用药1~2天症状无改善或用药期间症状加重者,应及时就医。

考点40:中成药应用禁忌:合理使用包括正确的辨证选药、用法用量、使用疗程、禁忌证、合并用药等多方面,是中成药应用安全的重要保证。(一)中成药与西药的配伍禁忌:一般应尽量避免配伍使用,若必须合用,建议间隔使用,同时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发生不良反应。中成药与西药的联合使用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有:1.降低药物的疗效含麻黄碱的中成药:如麻杏止咳露、止咳定喘丸、防风通圣丸等与降压药不宜合用,因为麻黄碱可使血管收缩,可能会降低降压药的作用。含酸性药物的中成药,如六味地黄丸与西药氢氧化铝凝胶、氨茶碱、碳酸氢钠、复方氢氧化铝片(胃舒平)不宜同时服用,因后四种西药为碱性药物,同时服用则会发生酸碱中和,使中药、西药均失去治疗作用。含多种金属元素,如钙、镁、铁等矿物质成分的中药(石膏、石决明、瓦愣子、龙骨、牡蛎等)及中成药(止咳定喘丸、龙牡壮骨冲剂等)不宜与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异烟肼、利福平等配伍,因为多价金属离子能与上述药物分子内的酰胺基和酚羟基结合,生成难溶性的化合物或络合物而影响吸收,降低药效含有鞣质的中药(如五倍子、石榴皮、山茱萸、虎杖、大黄等)以及中成药(黄连上清丸、牛黄解毒片、七厘散等)不宜与四环素类、红霉素、克林霉素等同服,因这些中药中所含的鞣质可与这些抗生素在胃肠道结合产生沉淀,降低生物利用度。2.影响体内酶代谢或破坏酶的作用:含雄黄的中成药(如牛黄解毒丸、六神丸等)不宜与酶制剂合用,因为雄黄的主要成分为硫化砷,砷可与酶蛋白、氨基酸分子结构上的酸性基团形成不溶性沉淀,从而抑制酶的活性,降低疗效。以大黄为主要成分的中成药(如牛黄解毒片、麻仁丸、解暑片等)不能与胰酶、胃蛋白酶等合用,因为大黄的主要成分大黄酚可抑制酶类的消化作用。含黄连成分的中成药不宜与乳酶生合用,因为前者能使乳酶菌活力丧失,导致乳酶生失去助消化的功能。3.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使用麻黄时,忌与氨茶碱同服,否则二者的药效不仅减低,且能使毒性增加1~3倍,引起恶心、呕吐、心动过速、头痛、头晕、心律失常、震颤等。含莨菪烷类生物碱的中药及制剂(如华山参、洋金花、颠茄合剂等)也不宜与强心苷类药物配伍。因其具有松弛平滑肌、减慢胃肠蠕动的作用,使肌体对强心苷类药物的吸收和蓄积增加,易引起中毒反应。小活络丹、香莲丸、贝母枇杷糖浆中分别含有乌头碱、黄连碱、贝母碱,与西药阿托品、咖啡因、氨荼碱同服,很容易增加毒性,出现药物中毒。4.加重或诱发并发症:中药桃仁、白果、杏仁等不能与催眠镇静药(如氯氮平、地西泮等)合用,因为它们会抑制呼吸中枢,损害肝功能。六神丸、麝香保心丸、益心丹等中成药与普罗帕酮(心律平)、奎尼丁同服,可导致心搏骤停而出现危险。富含钾的中药(如夏枯草、白茅根)不宜与保钾利尿药合用,否则可产生高血钾,引起血压升高。银杏叶制剂与阿司匹林合用可增加血小板功能的抑制,造成出血现象;与对乙酰氨基酚、麦角胺或咖啡因等成分的药物同服会引起膜下血肿。与噻嗪类利尿剂同服会引起血压升高。5.药物作用相互拮抗药效拮抗会使药物作用降低或丧失:如麻黄碱具有中枢兴奋作用,如与镇静催眠药氯丙嗪、苯巴比妥等同用则会产生药效的拮抗枳实抗休克的有效成分N、甲基酰胺对羟福林主要作用于α受体,当与α受体阻断药酚妥拉明同用,会使药效降低。中药鹿茸中含糖皮质激素,使血糖升高,故不宜与降糖药同用含糖皮质激素样物质的中药(如鹿茸、何首乌、甘草、人参等)不能与降糖药(如甲苯磺丁脲、苯乙双胍、胰岛素等)同服。因前者能使氨基酸、蛋白质从骨骼肌中转移到肝脏,在相关酶的作用下使葡萄糖和糖原的产生增加,引起血糖升高,若与降糖药物合用会产生药理拮抗作用。6.引起沉淀或过敏反应:复方丹参注射液不宜与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混合静脉滴注,因低分子右旋糖酐本身是一种抗原,易与丹参等形成络合物,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可导致过敏性休克或严重的过敏症。对于高敏体质的患者,庆大霉素应避免与柴胡注射液混合使用,因有引起过敏性休克的报道。7.影响药物排泄:尿液的酸碱度会影响肾脏对弱酸性或弱碱性药物的排泄。如山楂、乌梅等能酸化尿液,使利福平、阿司匹林等酸性药物吸收增加,加重肾脏的毒性反应;而与碱性药物四环素、红霉素同用,使其排泄增加,疗效降低;与磺胺类药物同用,使乙酰化后磺胺溶解度降低,易在肾小管析出结晶,引起血尿、尿闭等症状。(二)中成药的用药禁忌:1.证候禁忌:中医强调辨证论治,只有对证治疗才能达到最佳疗效。每种中成药都有其特定的功效和适用范围,对于临床证候都有所禁忌,称为证候禁忌。如安宫牛黄丸,功能清热解毒,豁痰开窍,属于凉开宣窍、醒神救急之品,主治中风、热厥、小儿急惊风等证,用于心肝有热、风痰阻窍所致高热烦躁,面赤气粗,舌绛脉数,两拳固握,牙关紧闭的热闭神昏证。若见面青身凉,苔白脉迟,寒闭神昏者,则当禁用本药,应选用温开宣窍之苏合香丸。因此,临床医生要充分了解药物的组成、功能主治,审因论治,辨证用药。2.配伍禁忌:①中成药之间的配伍中成药使用时也要注意其配伍禁忌。如两个具有相似功效的中成药合并使用,可能出现某种成分重复使用,若是毒性药材或药性猛烈之品,则易发生毒副作用,如附子理中丸与金匮肾气丸均含有附子,二者配合应用,相当于增加了附子的用量,可能引起毒副作用。两个含有“十八反”“十九畏”药对的中成药同用;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在没有充分科学依据的情况下,应持审慎态度,遵从古训,药典至今还明确规定避免含相畏、相反成分的中成药合用,仍把十八反、十九畏作为配伍禁忌。②中成药与西药配伍前文已述,参见“(一)中成药与西药的配伍禁忌”。3.妊娠禁忌:①某些中药具有损害母体及胎元,以致引起堕胎的副作用,所以应该作为妊娠禁忌使用的药物。根据药物对母体及胎元损害的程度不同,可分为禁用药与慎用药两类。凡禁用药妊娠期间绝对不能使用,慎用药可根据孕妇体质及病情需要审慎使用。②禁用药多是大毒的药物、引产堕胎药、破血消癥药、峻下逐水药,如砒霜、雄黄、轻粉、斑瞀、蟾酥、麝香、马钱子、鸟头、附子、土鳖虫、水蛭、虻虫、三棱、莪术、商陆、甘遂、大戟、芫花、牵牛子、巴豆等。慎用药包括有通经祛瘀类的桃仁、红花、牛膝、蒲黄、五灵脂、穿山甲、王不留行、凌霄花、虎杖、卷柏、三七等;行气破滞类的枳实、大黄、芒硝、番泻叶、郁李仁等;辛热燥烈类的干姜、肉桂等;滑利通窍类的冬葵子、瞿麦、木通、漏芦等。含有上述成分的中成药,也就相应被视为妊娠禁用药和妊娠慎用药。4.饮食禁忌:在服药期间对某些饮食要有所禁忌,简称食忌,又叫忌口。在古代文献中曾记载有“甘草忌猪肉、菘菜、海菜;薄荷忌鳖肉;麦冬忌鲫鱼;常山忌生葱、生菜;鳖甲忌苋菜;牡丹忌蒜、胡荽;丹参、茯苓、茯神忌醋及一切酸威灵仙、土茯苓忌面汤茶”等。这说明在服用某些药物时,要忌食某些食物,以免降低、破坏药效,或发生不良反应。另外,在服药期间,一般忌食生冷、油腻等不易消化及有刺激性食物,如热证忌食辛辣、油腻,寒证忌食生冷,水肿不宜吃盐,胃病泛酸不宜食醋,失眠不宜饮浓茶,某些皮肤疾患,如疮忌食鱼、肝、羊肉等。5.特殊人群禁忌:中成药的使用注意事项还包括除孕妇外的一些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运动员等用药时的注意事项。其中儿童应根据体重或年龄计算用药剂量和给药途径;避免滥用滋补类药物和注射液;尽量避免使用含有毒性较大成分的中成药;尽量缩短儿童用药疗程,及时减量或停药老人因机体器官组织衰老,对药物的吸收、代谢速度减慢,避免使用对心脏、肝脏、肾脏、血管等组织有损害的药物运动员因其职业特殊性,应避免使用含有兴奋性成分的药物。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9年公布了“含兴奋剂目录所列物质的中药品种名单”,含有相应物质的中成药品种的说明书中均已标明“运动员慎用”的警示语,对这些中成药品种应避免使用。(三)影响中成药的安全因素及控制措施:1.与药品相关的安全性风险因素:(1)中成药本身存在毒性:中成药是根据中医药理论,针对某些特定病证而制成的单方或复方制剂。当组成中成药的处方含有带毒性的中药材时(如牛黄解毒片中含有毒性的雄黄),尽管经过配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低其毒性,但如果缺乏相关中医理论的指导,长期大量服用也会损害身体健康。(2)中药饮片质量存在差异:饮片优劣是保证中成药质量的前提,如果中药饮片质量差异很大,就难以保证所制成的中成药质量不受影响。中药饮片质量的差异,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中成药的用药风险。(3)中成药制备工艺存在差异:中成药大多是复方制剂,合理、稳定、规范的生产流程和制作工艺是中成药质量安全的重要保证。如随意修改制作工艺和生产流程,会导致中成药质量不稳定,给临床用药带来较大风险。(4)中成药说明书安全信息缺乏:药品说明书是药品临床安全有效、合理使用的重要保证。某些药品说明书内容简单,不仅药动学、药效学、毒理学内容空缺,甚至连用药疗程、不良反应、用药禁忌、注意事项、特殊人群用药等重要安全性信息也只标注“尚不明确”或“没有参考文献”。缺少用药风险提示的药品,客观上造成临床不良反应事件多发的后果,也使一些本应规避使用该药品的患者得不到应有的用药提示,增加了临床应用中成药的风险。2.与临床应用相关的风险因素:中成药使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有多种类型,临床可见以消化系统症状、皮肤黏膜系统症状、泌尿系统症状、神经系统症状、循环系统症状、呼吸系统症状、血液系统症状、精神症状或过敏性休克等为主要表现的不良反应,可表现为其中一种或几种症状。中成药使用中出现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①中药自身的药理作用或所含毒性成分引起的不良反应。②特异性体质对某些药物的不耐受、过敏等。③方药证候不符,如辨证不当或适应证把握不准确。④长期或超剂量用药,特别是含有毒性中药材的中成药,如朱砂、雄黄、蟾酥、附子、川乌、草乌、北豆根等,过量服用即可中毒。⑤不适当的中药或中西药的联合应用

考点41:呕血和便血:(一)呕血:胃内储血量达250~300ml时可出现呕血。颜色:1.鲜红、暗红色或混有凝血块:出血部位:出血量多、在胃内停留时间短、出血位于食管。2.咖啡渣样的棕褐色呕血:出血部位:当出血量较少或在胃内停留时间长时,则因血红蛋白与胃酸作用形成酸化亚铁血红蛋白,进而呕吐物为咖啡样。(二)便血:便血颜色可因出血部位不同、出血量的多少以及血液在肠腔内停留时间的长短而异。1.颜色:(1)柏油样便:上消化道或小肠出血并在肠内停留时间较长,粪便呈黑色。(2)血色鲜红:血色鲜红不与粪便相混,仅于排便后有鲜血滴出或喷射出或黏附于粪便表面者,提示为肛管疾病或肛门出血,如痔、肛裂或直肠肿瘤引起的出血。2.常见疾病与血便:疾病:(1)急性细菌性痢疾:大便:黏液脓血便。(2)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大便:洗肉水样血便,特殊的腥臭味。(3)阿米巴痢疾:大便:暗红色果酱样的脓血便。(三)失血量与临床表现:失血量:1.出血量占循环血容量的10%以下:临床表现:病人一般无明显临床表现。2.出血量占循环血容量的10%~20%:临床表现:可有头晕、无力等症状,多无血压、脉搏等变化。3.出血量达循环血容量的20%以上:临床表现:冷汗、四肢厥冷、心慌、脉搏增快等急性失血症状。4.出血量达循环血容量的30%以上:临床表现:常有神志不清、面色苍白心率加快、脉搏细弱等。

考点42:水肿:1.心源性水肿:①右心功能衰竭;②见于渗出性或缩窄性心包炎等。2.肾源性水肿:各类肾脏疾病。3.肝源性水肿:见于肝硬化失代偿期。4.营养不良性水肿: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长期营养缺乏、严重烧伤及维'素K缺乏等。

考点43:心律失常:1.房性期前收缩:(1)诊断:房性期前收缩=P波提前发生(窦性P波形态不同);(2)治疗:观察治疗,不做特殊处理。2.心房颤动:(1)病因房颤最常见的心内疾病:二尖瓣狭窄;房颤最常见的心外疾病:甲亢。(2)心电图P波消失,代之f波;f波频率:350~600次/分;心室率100~160次/分。(3)诊断房颤=第一心音强弱等+心律绝对规则+脉绌。(4)治疗:①控制心室率:首选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目标<110次/分;②抗凝治疗:首选华法林,使INR在2.0~3.0;③转复窦律:首选碘酮。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病因:最常见的原因是应激综合征最主要的发生机制是折返机制。(2)心电图逆行P波;QRS波一般形态正常;心率150~250次/分。(3)诊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青年人+突发突止+第一心音强度恒定及心律绝对规则与房颤最主要的区别点,房颤是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心绝对不齐。(4)治疗:①一般情况:按摩颈动脉窦及Valsalva吞咽动作,刺激迷走神经;②首选药物:首选药物是腺苷,腺苷过敏,选用:维拉帕米(延缓房室结传导);③休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直流电复律;④根治方法:射频消融术。4.室性期前收缩:(1)诊断:室性期前收缩=提前出现宽大畸形的QRS波,其前无P波;(2)治疗:药物宜选用β受体拮抗剂。5.转诊指征:室性的心律失常致命,一般都要转;(1)心律失常发作时出现意识丧失或低血压、晕厥心绞痛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表现者。(2)既往有严重基础性心脏病(包括心肌炎、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等),新出现严重心律失常。(3)室性心动过速。(4)室上性心动过速、初发心房颤动初步处理后未能转复者以及转复后需明确病因者。(5)在心动过缓基础上发生的心房颤动;房颤发作时心室率超过150次/分,需除外预激伴发心房颤动者。(6)新发生的室性早搏,需要治疗的房性早搏。

考点44:原发性高血压转诊:1.初诊患者转诊条件:①合并严重的临床情况或靶器官损害;②患者年轻且血压水平高达3级;③怀疑继发性高血压;④妊娠和哺乳期妇女;⑤怀疑白大衣高血压的可能,需明确诊断;⑥为诊断分级、危险分层需要到上级医院进一步检查。2.随诊高血压转诊条件:①按治疗方案用药2~3个月血压不达标;②血压控制平稳的患者,再度血压升高并难以控制;③血压波动较大,基层医生处理困难;④出现新的临床疾病;⑤出现不能解释或难以处理的药物不良反应;⑥高血压伴发多重危险因素或靶器官损害而处理困难。

考点45:慢性心力衰竭:1.病因:(1)心衰最常见的病因是冠心病。(2)心力衰竭患者症状加重最常见的诱因是感染,最为常见是呼吸道感染2.诊断:(1)慢性心衰:慢性心衰=劳力性呼吸困难+肺底出现湿啰音+心界向左下方扩大;(2)慢性心衰:慢性右心衰=下肢对称性水肿+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心界向扩大;(3)心衰:全心衰=呼吸困难症状好转+心界向两侧扩大。(可以出现心界向两侧扩大的见于三个疾病,另外两个是:扩张性心肌病及心包织液,这个全心衰有特色的是呼吸困难减轻(病情在加重),别的病都没有这个特点)。3.分级:(1)NYHA分级:①I级:有心脏病,体力活动受限;②Ⅱ级:有心脏病,体力活动轻度受限;③Ⅲ级:有心脏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④Ⅳ级:有心脏病,休息时就有症状。(2)临床分级:①A期心力衰竭阶段(高发危险人群,心脏结构改变,症状);②B期前临床心力衰竭阶段(心脏结构改变,症状);③C期临床心力衰竭阶段(心脏结构改变,症状);④D期难治性终末期心力衰竭阶段。4.治疗:(1)改善症状:①利尿剂:有呼吸困难和水钠潴留的心力衰竭患者;②地高辛:最佳适应症心力衰竭+快速心室率的房颤患者。(2)改善预后: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所有心力衰竭和LVEF<40%患者;②β受体阻断剂:临床情况相对稳定、无明显水钠潴留的心力衰竭患者。5.转诊:(1)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均有转诊指征。(2)规律药物治疗的情况下病情岀现进行性恶化、药物疗效不佳的情况需转诊上级医院就诊。(3)出现严重药物副作用,如肾功能恶化、高钾血症、洋地黄中毒等情况需要转诊。

考点46:循环系统冠心病疾病的药物:一.心绞痛:1.具体分类:(1)稳定型心绞痛(胸痛3~5min+可自行缓解+ST段压低≥0.1mV)首选和紧急药物:①首选:硝酸甘油;②改善预后:阿司匹林。(2)变异型心绞痛(ST段一过性抬高)首选和紧急药物:①首选:硝苯地平;②禁用:β受体阻滞剂.二.心肌梗死:1.具体分类:(1)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胸痛≥30min+不缓解+ST段弓背向抬高)首选药物:①首选:溶栓治疗;②右心室心梗禁用:硝酸甘油。(2)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胸痛≥30min+不缓解+ST段不抬高)首选药物:①首选阿司匹林;②禁忌:溶栓治疗。

考点47: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一)概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为外鼻孔至环状软骨下缘包括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二)临床表现:1.普通感冒:多为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引起。2.急性病毒性咽炎和喉炎:由病毒引起,临床表现为咽痒、咽干和灼热感,咽痛不明显。3.急性疱疹性咽峡炎:①致病菌:柯萨奇病毒A;②诊断:急性疱疹性咽峽炎=咽峡部有疱疹+发热等。4.急性咽结膜炎:①主要由腺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引起;②表现为发热、咽痛、畏光、流泪、咽及结膜明显充血。5.急性咽扁桃体炎:①多为溶血性链球菌引起;②咽部明显充血,扁桃体肿大充血,表面有黄色脓性分泌物。(三)治疗:由于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以对症处理为主,同时戒烟、注意休息、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防治继发细菌感染。(四)转诊指征:1.明显气促表现(呼吸大于30次/分,发绀、三凹征等),或血气分析提示氧合指数小于300,或指尖血氧饱和度小于90%。2.有脱水征,间歇性呼吸暂停。3.持续高热2~3天不退,有长期卧床、糖尿病、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因器官移植而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基础疾病者。4.并发肺炎、喉头水肿、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脑膜炎、中耳炎等。5.如在上呼吸道感染1周内,呼吸道症状减轻但出现新的症状,疑有急性传染病者,须转送到上级医院诊治,以免误诊。

考点48:肺结核:1.临床表现:(1)呼吸系统症状:①咳嗽咳痰;②咯血;③胸痛,随呼吸运动咳嗽加重:④呼吸困难。(2)全身症状:①发热为最常见症状,多为长期午后潮热,即下午或傍晚体温开始升高;②部分患者有倦怠乏力、盗汗、食欲减退和体重减轻等。2.诊断:肺结核=低热、盗汗、乏力、纳差+咳嗽、咳痰或痰中有血丝+抗生素治疗无效。3.分类标准和诊断要点:(1)I型:原发性肺结核:①多见于儿童;②上叶的下部和下叶的上部,哑铃状;③肺门淋巴结肿大。(2)Ⅱ型:血型播散型肺结核:①婴幼儿和青少年;②全身粟粒性肺结核,粟粒结节状;③易发脑膜炎。(3)Ⅲ型:继发性肺结核:成人最常见的肺结核,继发性肺结核最常见浸润性肺结核。(4)Ⅳ型:结核性胸膜炎:到达胸膜(5)Ⅳ型:其他肺外结核:按部位来分,如骨关节结核、肾结核、肠结核等。(6)V型:菌阴性肺结核:三次涂片及一次培养阴性。4.治疗原则与预防:(1)化学药物治疗原则: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主要用药有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2)对症治疗:咯血时应患侧卧位。(3)肺结核外科手术治疗:适用于经合理化学治疗后无效、多重耐药的厚壁空洞、大块干酪灶、结核性脓胸、支气管胸膜瘘和大咯血保守治疗无效者。5.转诊:(1)具有咳嗽、咳痰2周及咯血或血痰等症状的疑似肺结核病例。(2)严重合并症或急重症肺结核患者。(3)确诊为结核的患者应转至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不得开抗肺结核药处方。

考点49:糖尿病的检查:(1)血糖:随机血糖≥11.1mmol/L,或FPG≥7.0mmol/L,只反映瞬间血糖水平;(2)尿糖:尿糖不是诊断糖尿病的指标。

考点50:糖尿病的转诊指征:(1)糖尿病患者在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后,又经过药物治疗,血糖控制不满意时。(2)糖尿病患者出现尿酮体(+)或血糖增高达300mg/dl以上;(3)已注射胰岛素,血糖持续超过300mg/dl以上。(4)出现急性并发症者;(5)患者已伴有慢性并发症,难以确诊,需转院进一步诊治。(6)患者合并其他疾病需进一步诊治者。

考点51:糖尿病的分型:(1)1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青少年+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血糖>11.1mmol/L+容易并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2)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中老年+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血糖>11.1mmol/L+较少并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考点52:糖尿病的表现:1.表现: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三多一少”),常伴有软弱、乏力,许多患者有皮肤瘙痒,易生疖、痈,肢体出现麻木、疼痛,女患者有外阴癌痒等。2.1型糖尿病起病较急,病情较重,症状明显;2型糖尿病起病隐匿缓慢,症状不明显,甚至无任何症状,多经体检发现。3.急性并发症:(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疾病:1型糖尿病;2)概述:酰乙酸、酮和β-羟酸;3)表现:深大呼吸、呼气烂苹果味;4)血糖:血糖16.7~33.3mmol/L;5)尿酮体:尿酮体强阳性(+++~++++;6)治疗:①补液+小剂量胰岛素治疗;②重症者如血pH<7.1,血碳酸根<5mmol/L可少量补充等渗碳酸氢钠;(2)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1)疾病:2型糖尿病;2)概述:高血糖;3)表现:精神症状如昏迷、嗜睡等,血浆渗透压达到或超过320mOsm/L;4)血糖:血糖33.3~66.6mmol/L;5)尿酮体:尿酮体弱阳性;6)治疗:①补液+小剂量胰岛素治疗;②重症者如血pH<7.1,血碳酸根<5mmol/L可少量补充等渗碳酸氢钠。4.慢性并发症:①微血管病变;(1)糖尿病肾病:1)特点:1型糖尿病主要死因;(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特点:病程超过10年的糖尿病常合并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病变;②大血管病变。主要侵犯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等,心脑血管疾病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注意跟1型糖尿病鉴别,1型糖尿病的主要死因:糖尿病肾病。这两种疾病的鉴别点有类似的,如急性肾功能衰竭死亡的主要原因是高钾血症;慢性肾功能衰竭主要死亡原因是心脑血管意外;③神经系统并发症。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是最常见类型,以手足远端感觉运动神经受累最多见,通常呈对称性,典型者呈手套或袜套样分布。

考点53:糖尿病的治疗:1.药物治疗:(1)双类:促进外周组织利用;(2)α葡萄糖苷抑制剂:抑制肠道吸收;(3)磺类:促进胰腺的B细胞分泌胰岛素,速度;(4)格列类:促进胰腺的B细胞分泌胰岛素,速度;(5)噻唑烷二类:增加敏感性。2.胰岛素治疗:所有1型糖尿病;各种严重的糖尿病急性或慢性并发症;手术、妊娠和分娩。注意手术的、妊娠的、并发症的统统胰岛素。

考点54:梅毒1.流行病学:致病菌是:毒螺旋体(苍密螺旋体);传播方式:性传播为主。2.表现:分期1期梅毒,表现:硬下疳。2期梅毒,表现:梅毒疹。3期梅毒,表现:树胶样肿。3.诊断:梅毒=不洁性交史+硬下疳+特异性IgM抗体(+)4.治疗:首选药物是:青霉素

考点55:蛲虫病:一、病因:(1)人因吞入蛲虫虫卵或虫卵在肛门周围孵化,幼虫从肛门逆行入肠内而感染。(2)患者和感染人群以儿童常见。二、表现:(1)约有1/3的蛲虫感染者可完全无症状,或有极轻微的症状。(2)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肛周和会阴部瘙痒,以夜间为甚。雌虫在夜间移行至宿主肛门周围及其附近皮肤上产卵,引起肛门和会阴部皮肤瘙痒,以及继发性炎症。三、诊断:周围有蛲虫病患者或家庭内成员有蛲虫感染史,或生活居住地卫生状况较差及个人卫生习惯不良,出现下述表现者。大便中排出蛲虫或入睡后1~3小时检查肛门周围检出成虫或虫卵可以确诊。

考点56:前列腺增生:1.表现:早期症状:尿频晚期症状(最重要症状):进行性排尿困难。2.检查:(1)直肠指检的特点:首选检查;(2)经直肠B超的特点:最准确影像学检查;(3)B超引导下穿刺+活检确诊检查。3.治疗:(1)药物治疗:①具体措施:①α受体阻滞剂—特拉嗪;②5α-还原酶抑制剂:列治;(2)手术方式:①具体措施: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手术适应证:最大尿流率<10ml/s,有明显梗阻者及残尿量>50ml的患者。

考点57:尿路感染:一、感染途径:(1)行感染:病原菌经过尿道上行至肾盂引起的感染,约占尿路感染的95%。(2)行感染:病原菌通过血行引起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液转移的就是金葡菌,如血源性肺脓肿,急性化脓性血源性骨髓炎,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等)。二、常见致病菌:(1)大肠埃希菌:无症状性细菌尿、非复杂性尿路感染或首次发生的尿路感染,占85%;(2)变形杆菌:伴尿路结石者;(3)铜绿假单胞菌:尿路器械检查后;(4)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源性尿路感染。三、上、下尿路感染的鉴别:(1)急性膀胱炎:①尿路刺激征:尿频、尿急、尿痛;②全身症状:无;③腰痛:无;④肾区叩击痛:无;⑤白细胞管型:无;⑥检查:1)菌菌数≥105/ml为真性菌尿,2)球菌菌数≥103/ml;⑦治疗:3天疗法,首选喹诺酮。(2)急性肾盂肾炎:①尿路刺激征:尿频、尿急、尿痛;②全身症状:有,寒战、高热;③腰痛:有;④肾区叩击痛:有;⑤白细胞管型:;⑥检查:1)菌菌数≥105/ml为真性菌尿,2)球菌菌数≥103/ml;⑦治疗:2周疗法,首选喹诺酮。四、慢性肾盂肾炎:(1)诊断:慢性肾盂肾炎=反复尿频、尿急尿痛(时间≥6个月)+肾盂变形。(2)最有价值的影像学检查:肾盂静脉造影,肾盂变形。(3)治疗:去除易感因素,抗生素轮流应用,如三代头孢、氨苄青霉素等,注意:庆大霉素慎用,有肾毒性;疗程多为24周,反复发作者可能需要1~3个月。五、转诊:(1)经规范治疗仍反复发作的下尿路感染,建议转上级医院进一步筛查易感因素及做尿细菌学检查。(2)急性肾盂肾炎全身中毒症状明显者或怀疑有尿路复杂因素者。(3)临床不除外慢性肾盂肾炎的患者,建议转上级医院进一步评估。

考点58:尖锐湿疣1.流行病学:(1)致病菌最常见的是人乳头瘤病毒(HPV)。(2)传播方式:以性传播为主,通过致病菌污染衣物、浴缸等。2.主要表现和诊断:(1)男性冠状沟,女性小阴唇等部位可见菜花状样肿物。(2)诊断:尖锐湿疣=不洁性交史+大阴唇或小阴唇的疣状突起物+挖空细胞。3.治疗:化学治疗、冷冻治疗、激光治疗。

考点59:蛔虫病:一、病因:人因吞入感染期卵而受到感染。二、表现:(1)多数轻度感染者无症状。(2)少数患者可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以及间歇性脐周疼痛等表现。长期感染者可引起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障碍,导致体重下降、贫血等营养不良表现。三、诊断:如粪便排出或吐出蛔虫,或检査粪便发现蛔虫卵均可明确诊断。

考点60:颈椎病:一、分型、表现和治疗:1.神经根型:1)特点:①最常见的分型,表现为颈肩痛,向上肢放射;②牵拉试验(Eaton征)及压头试验(Spurling征)阳性。2)治疗:非手术治疗:牵引、按摩等。2.交感神经型:1)特点:①交感神经兴奋表现,如头痛、头晕、心跳加速;②交感神经抑制表现,如眼花,流泪、鼻塞等。2)治疗:非手术治疗:牵引、按摩等。3.椎动脉型:1)特点:眩晕、猝倒、头痛、视觉障碍、神经检查阴性。2)治疗:非手术治疗:牵引、按摩等。4.脊髓型:1)特点:四肢乏力,行走、持物不稳,脊髓受压表现。病理征阳性。2)治疗:手术治疗,禁忌按摩、牵引。二、转诊:(1)神经根型颈椎病:经非手术治疗3个月以上无效、临床表现和X线影像定位一致、有进行性肌肉萎缩及剧烈疼痛或频繁发作应及时转诊。(2)脊髓型颈椎病:急性脊髓受压症状明显、临床和MRI检查证实宜尽早手术;病程较长、症状持续加重、诊断明确者;经非手术治疗无改善者。(3)椎动脉型颈椎病:非手术治疗无效应及时转诊。

考点61:阴道炎:1.细菌性阴道病:(1)诊断:细菌性阴道=匀质、稀薄、灰白色阴道分泌物有臭味或鱼味;(2)检查:胺味试验阳性、线索细胞阳性、阴道pH值>4.5;(3)治疗:首选药物:甲硝唑。2.外阴阴道念珠菌病:(1)病因:属于内源性感染,多有糖尿病;(2)诊断: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白色豆渣样或凝乳样+外阴痒,外阴阴道烧灼感;(3)治疗:首选药物:咪康唑;复发性需治疗6个月。3.滴虫性阴道炎:(1)病因:最常见的为性传播,需要夫妇同治;(2)诊断:滴虫性阴道炎=泡沫状白带;(3)治疗:首选药物:甲硝唑。4.萎缩性阴道炎:(1)诊断:萎缩性阴道炎=老年女性+雌激素缺乏+阴道灼热感;(2)治疗:首选:雌激素栓剂

考点62:胃食管反流病:一、病因:最主要的发病机制包括抗反流屏障结构和功能异常(一过性下食管括约肌松弛),食管酸廓清功能减低,以及食管黏膜屏障功能受损等。二、表现和诊断:胃食管反流病=胸骨后反酸烧心、烧灼感+抗酸治疗有效;胃食管反流病是抗酸有效,如果抗酸无效,就是碱性反流病即毕II氏手术后的碱性反流病:胸骨后烧灼感、胆汁性呕吐及体重降低。三、检查:(1)胃镜:确诊胃食管反流的最有价值、最有意义及最可靠的检查;所有的上消化道疾病的确诊都靠胃镜检查。(2)24值小时食管pH值检测:确诊有无酸反流。确诊酸反流是食管24小时PH值,确诊酸反流病是未经。四、治疗:(1)抑酸治疗:①首选药物,也是抑酸效果最好的药物: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②H2受体抑制剂:西咪替丁等。(2)促胃肠道动力药:加速胃排空:多潘立酮(吗丁啉)、莫沙比利。

考点63:胆囊结石:一、解剖和特点:1.胆固醇类结石:(1)胆固醇结石:①部位:胆囊内;②颜色:黄白、灰黄;③部面:放射条纹状;④X线:显影。(2)合性结石:①部位:胆囊内;②颜色:黄白、灰黄;③部面:层状;④X线:显影。2.胆色素类结石:(1)胆色素钙结石:①部位:肝内外各级胆管;②颜色:棕色(又称:棕色结石);③部面:层状;④X线:部分显影,部分不显影。(2)黑色素石:①部位:胆囊内;②X线:部分显影,部分不显影。二、表现、体征和诊断:(1)表现:右上腹腹痛,向右肩部放射;体征:Murphy征(+)。(2)诊断:胆囊结石=右上腹腹痛+向右肩部放射+Murphy征(+)+B超胆囊强回声团(注意:与肝外胆管结石最主要的区别是没有黄疸,肝外胆管结石有黄疸)。三、检查:胆囊结石首选检查:B超。四、治疗:(1)手术方式:有症状的胆囊结石患者首选的检查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适应症:①伴有胆囊息肉>1cm;结石数量多及结石直径≥2~3cm;胆囊壁增厚≥3mm即伴有慢性胆囊炎。②胆囊壁钙化瓷性胆囊;③儿童胆囊结石:无症状者,原则上不手术。五、转诊:(1)有明确胆囊结石病史,反复出现右上腹疼痛等症状,即胆囊炎反复发作者。(2)胆囊结石伴有胆囊息肉者。(3)出现梗阻性黄疸的患者,特别是黄疽伴有腹痛、高热的患者。(4)有胆囊结石病史,油腻饮食或饮酒后出现右上腹部疼痛,不能除外胆囊炎急性发作者(5)既往无明确胆囊结石病史,但右上腹疼痛,Murphy征阳性者。(6)突发右上腹疼痛,在有条件的基层医疗机构经超声检查提示胆囊结石者,如发现胆总管扩张或内有结石者更应及时转诊。

考点64:头癣1.概述:头癣是由皮肤癣菌引起的头皮和头发感染。黄癣由许兰毛癣菌所致。2.临床表现:(1)黄癣:圆形蹀状黄癣痂,中央微凹,界限明显,伴有难闻的鼠臭味。(2)白癣:常在幼儿园、学校引起流行,皮疹为白色鳞屑斑,病发四周形成白鞘,长出头皮2~4mm折断。(3)黑点癣:早期为点状鳞屑斑,逐渐扩大,病发刚长出头皮即折断,残根留在毛孔内,外观呈黑点状是本病的特点。(4)脓癣:由白癣或黑点癣发展而来,皮炎症明显,呈群集性毛囊丘疹、毛囊性脓疱。3.治疗:综合治疗,坚持服药、搽药(如5%~10%硫黄软膏)洗头、剪发、消毒5种措施同时进行。脓癣不宜切开。

考点65:鼻炎和鼻窦炎1.概述:(1)鼻炎、鼻窦炎是指鼻腔、鼻窦黏膜的炎症。(2)鼻炎分为急性鼻炎、慢性鼻炎、萎缩性鼻炎及变应性鼻炎等。2.临床表现:(1)鼻炎:①急性鼻炎:潜伏期1-3天;鼻痒、喷嚏、鼻塞、水样涕、嗅觉减退和闭塞性鼻音。②慢性鼻炎:表现为鼻塞、多涕,或伴有闭塞性鼻音、嗔觉减退。③变应性鼻炎:发作时以鼻痒、阵发性喷嚏、大量清水样涕、鼻塞为主要特征。(2)鼻窦炎:①急性鼻窦炎:多继发于急性鼻炎,可有发热、鼻塞、脓涕、头痛或鼻局部疼痛。②慢性鼻窦炎:鼻窦炎症状持续超过12周以上即为慢性鼻窦炎。3.治疗:(1)鼻炎:急性鼻炎以对症和支持治疗为主,同时预防并发症。(2)鼻窦炎:1)急性鼻窦炎:根除病因、解除鼻腔鼻窦引流和通气障碍、控制感染和预防并发症。2)慢性鼻窦炎:不伴鼻息肉的慢性鼻窦炎首选药物治疗。

考点66:结膜炎1.概述:(1)结膜炎的致病原因主要分为微生物性和非微生物性两大类,最常见的是微生物感染(2)根据结膜炎的发病快慢可分为急性和慢性结膜炎,一般病程<3周者为急性结膜炎,而>3周者为慢性结膜炎。2.临床表现:(1)表现:患眼出现异物感、烧灼感、痒感、畏光、流泪等症状。(2)体征:结膜充血、乳头增生结膜炎、滤泡形成滤泡、球结膜水肿,耳前淋巴结肿大。3.诊断:(1)临床检查:注意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特点,有助于结膜炎诊断的鉴别诊断。(2)病原学检查:是为了病因诊断和正确治疗,有时必须进行病原学检查。(3)细胞学检查:不同病原体引起的结膜炎,其细胞反应也不相同。4.治疗:(1)针对病因治疗,一般以局部给药为主,必要时全身用药;急性期禁忌包扎患眼。(2)滴眼液滴眼是治疗结膜炎最基本的给药途径。

考点67:腹股沟疝1.分型:①复性疝:概念:疝内容物易回纳入腹腔,最常见的内容物是肠。②难复性疝:概念:疝内容物不能回纳或不能完全回纳入腹腔,但不引起严重症状者,内容物多为大网膜。③滑动性疝:概念:a.指腹腔的后位脏器连同被覆盖的部分腹膜自管脱出,构成部分疝囊壁的疝;b.左侧为膀胱、乙状结肠,右侧多为膀胱、盲肠和阑尾等。④嵌顿性疝:概念:疝环狭小而腹压突然增高时,疝内容物可强行扩张疝囊颈而进入疝囊,随后因疝囊颈弹性收缩,将内容物卡住,使其不能回纳。⑤较窄性疝:概念:疝内容物被嵌顿过久,发生动脉性血液循环障碍,失去活力,甚至坏死。2.诊断:①斜疝:诊断公式:斜疝=青少年或儿童+按住深环后肿物不再突出。②直疝:诊断公式:直疝=老年人+半球形肿物+按住深环后肿物再突出。3.直疝和斜疝的区别:(1)斜疝:①发病年龄: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②突出途径:经腹股沟管突出,可进阴囊;③疝块外形:椭圆或梨形,上部呈蒂柄状;④回纳疝块后压住深环:疝块再突出;⑤精索和疝囊的关系:精索在疝囊后方;⑥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位于腹壁下动脉的侧;⑦嵌顿机会:较多。(2)直疝:①发病年龄:多见于老年;②突出途径:由直疝三角突出,不进阴囊;③疝块外形:半球形,基底较宽;④回纳疝块后压住深环:疝块仍可突出;⑤精索和疝囊的关系:精索在疝囊前外方;⑥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位于腹壁下动脉的侧;⑦嵌顿机会:无或极少。4.治疗:不同疗法:①1岁以内的婴儿:保守治疗;②1~3岁患儿及绞窄性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绞窄性疝做修补术容易因感染导致修补失败);③老年人的一般疝气:疝修补术。5.转诊:(1)需手术治疗的病例。(2)非手术治疗期间出现特殊情况者: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休克等;局部症状加重者如疼痛加重、嵌顿、绞窄等表现;出现腹股沟以外部位的症状,如腹痛、肠梗阻症状、腹膜炎表现等

考点68:湿疹1.概述:(1)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反应。(2)湿疹病因复杂,常见病因包括内在因素如体内慢性病灶、神经精神因素、遗传因素等及外部因素如食物、吸入物、日常生活用品、环境因素等。2.临床表现:(1)急性湿疹:皮疹呈多形性,红斑基础上出现丘疹、丘疱疹、小水疱、糜烂,以丘疱疹为主,境界不清,有明显渗出倾向。(2)亚急性湿疹:有急性湿疹病史,以暗红色斑块、结痂、鳞屑为主,自觉瘙痒。(3)慢性湿疹:多由急性及亚急性湿疹迁延而成,病程长,时轻时重。(4)特殊类型的湿疹:如钱币状湿疹、干燥性湿疹等。3.治疗原则:1.一般治疗:尽可能寻找病因。2.全身治疗:(1)抗组胺药:①第1代:受体拮抗剂如苯海拉明、氯苯那敏等;②第2代:受体拮抗剂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3)非特异性抗过敏治疗:10%葡萄糖酸钙、维生素C、硫代硫酸钠、钙剂等。(4)糖皮质激素:一般不宜使用,仅在皮疹泛发,渗出显著者可考虑短期使用。

考点69:特殊人群用药原则与禁忌:(1)哺乳期用药:药物通过乳汁转运到婴儿体内,故通常不会给哺乳儿带来明显危害。(2)儿童用药:婴幼儿疾病发病急,变化快,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和用药反应。(3)老年用药:主要存在四大问题,即多重用药、不适当用药、用药不足或防护不足、顺应性差

考点70:胃癌1.病因:胃癌最常见的病因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2.表现和诊断:(1)剑突下不适,晚期伴有恶性肿瘤的消耗性表现,即贫血、黑粪等。(2)诊断:胃癌=中老年人+上腹不规律腹痛+剑突下肿物+消瘦贫血貌。3.检查:(1)最有意义的检查:胃镜+活检。(2)胃液细胞学分析、消化道钡餐检查、胃镜检查是提高胃癌诊断率的三大法宝。4.治疗和筛查:(1)治疗:①首选治疗:胃癌根治术;②由于胃癌导致的梗阻、穿孔、出血等并发症而做的手术:姑息性手术。(2)筛查:①普查筛选是提高早期胃癌诊断率的主要手段;②以下情况是普查筛选(定期检查)的重点人群:有胃癌家族史或原有胃病史的人群;40岁以上有上消化道症状而无胆道疾病者;原因不明的消化道慢性消化道出血者;短期内体重明显减轻、食欲减退者。

考点71:肺癌1.病因:(1)吸烟:目前认为吸烟是本病的最重要的高危因素。(2)其他病因:感染等。2.表现:(1)压迫症状:①喉返神经——声音嘶哑;②压迫食管——吞咽困难;③压迫上腔静脉——头面部和上半身淤血水肿,颈部肿胀,颈静脉扩张;④压迫颈交感神经——Horner综合征: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同侧额部与胸壁无汗(注意混淆概念题)。(2)非压迫症状:①肥大性肺性骨关节病:多侵犯上、下肢长骨远端;②异位促性腺激素:大部分是大细胞肺癌;异位ACTH综合征:由小细胞肺癌引起。3.诊断和检查:(1)诊断:肺癌=中老年、消瘦、贫血貌+刺激性咳嗽、痰中带血丝+X线占位性改变。(2)检查:①首选检查:胸部X线检查;②中央型和周围型肺癌的鉴别:首选胸部CT;③确诊:中央型肺癌→支气管镜+活检;周围型肺癌→经皮穿刺+活检。4.治疗:①非小细胞型肺癌:首选:手术切除。②小细胞肺癌:首选:化疗。5.预防与筛查:对40岁以上成人,定期进行胸部Ⅹ线普查,是肺癌早期诊断的重要方法。

考点72:喉异物:1.初步判断:(1)喉异物吸入史:喉异物种类繁多,常见的尖锐异物包括果核、鱼骨、瓜子等;较大异物包括果冻、花生米等。多发生在5岁以下的幼儿。(2)临床表现:异物进入喉腔立即引起剧烈咳嗽,伴有呼吸困难、发绀等症状。(3)喉镜检查可发现喉部异物:声门下异物常呈前后位,与食管内异物呈冠状位不同。(4)喉前后位和侧位X线摄片,喉部CT扫描可见异物。2.现场急救:(1)婴幼儿喉异物伴呼吸困难,又没有必要的抢救设备时,可试行站在患儿背后,双手有规律挤压患儿腹部或胸部,利用增强腹压或胸压排出异物。(2)间接喉镜下异物取出术适用于声门上区异物,成人或较大儿童能配合者。(3)直接喉镜下异物取出术适用于儿童及成人的各类异物。(4)纤维喉镜下异物取出术适用于小的喉异物。(5)异物较大、气道阻塞严重、有呼吸困难的病例,估计难以迅速在直接喉镜下取出时,可先行气管切开术。3.转诊指征:(1)喉刺激症状明显,引发呼吸困难、发绀等现象。(2)异物较大,可能在数分钟内窒息死亡。(3)尖锐异物刺伤出现发热、吞咽或呼吸困难等症状。(4)医护人员不具备异物取出术的经验。

考点73:休克:(一)初步判断:1.休克病因:(1)失血与失液性休克:失血性休克主要指急性大量失血引起的休克,一般15分钟内失血超过总血量的20%。(2)创伤性休克:由严重创伤(多发性骨折、挤压伤、大面积烧伤、大手术)引起的失血或合并剧痛引起的休克。(3)感染性休克:由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病毒、立克次体及其毒素等产物引起休克。(4)心源性休克:心肌损害、严重心律失常、机械性梗阻。(5)过敏性休克:特异性过敏原等作用于过敏体质者。(6)烧伤性休克:大面积烧伤伴有大量血浆丢失,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而引起的休克。(7)神经源性休克:因外伤、剧痛、突然意外惊恐、脑脊髓损伤、麻醉意外等损伤或药物阻滞交感神经导致血管扩张。(8)溶血性休克:临床常见于输血时,分血型不合导致的血管内溶血和血液成分改变导致的血管外溶血两种。(9)放射性休克:人体受到放射线损伤后导致的休克,常见于核爆炸、核泄漏事故等。2.临床表现:头晕、乏力、神情淡漠或烦躁不安、低血压、心动过速、呼吸急促、脉细弱、皮肤湿冷、苍白或发绀、尿量减少、昏迷等。晚期常表现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器官功能衰竭(脑、肾、心、呼吸、消化、血液等)。(二)现场急救:(1)基础治疗:保持安静,平卧,头部、躯干抬高20°~30°,双下肢抬高15°~20°。(2)病因治疗:尽快去除休克的原始动因。(3)对症治疗:1)液体复苏:①原则要“先快后慢,先晶体后胶体,按需补液”;②液体的首选:平衡盐溶液。2)收缩血管药物:①去甲肾上腺素:神经源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以及感染性休克均可使用;②肾上腺素:临床上常用于心搏骤停与过敏性休克的抢救;③多巴酚丁胺:常用于急性心肌梗死伴有泵衰竭的心源性休克患者。3)扩张血管药:用于低排高阻型休克(肢体冷、凉、冰,皮肤白、瘀斑),如:硝酸酯类、酚妥拉明、莨菪类。4)正性肌力药物:对急性心肌梗死引起的心源性休克。5)糖皮质激素:用药原则为早期、大剂量、短疗程使用。(三)转诊及注意事项:患者一旦诊断休克,应尽快转诊到上一级医院。转运之前及途中予以吸氧、快速补液扩容、纠正酸中毒、维持血压等对症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物窒息,尽量稳定患者生命体征。

考点74:心脏骤停:(一)初步诊断(1)心脏骤停绝大多数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如冠心病。(2)意识判断→呼吸的判断→大动脉搏动(单手放在体表大动脉搏动位置(如颈动脉、股动脉)判断是否有大动脉搏动)。(3)如果患者没有呼吸动作或仅有濒死样喘息,则符合心源性猝死的表现。(二)现场急救:现场及时并且高质量的心肺复苏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基本生命支持的顺序为胸外按压→打开气道→人工呼吸,如果存在室颤或无脉性室速,应尽早进行电除颤。(1)胸外按压患者去枕平卧,按压部位:胸骨下段1/2。(2)按压速率为100~120次/分,按压幅度为5~6cm,按压与呼气比例为30:2。(3)如果存在室颤,应尽早进行电除颤。患者充分暴露前胸,将两个电极板均匀涂抹导电糊。打开除颤仪,选择“非同步”状态。单相除颤仪选择除颤能量为360J,如果为双相除颤仪则选择200J。注意事项:单次除颤后立即开始心肺复苏术,5个循环的心肺复苏术后再判断心律是否需要再次电除颤。(4)药物治疗:①胺碘酮:电除颤后仍为室颤,可予胺碘酮。②肾上腺素:心室骤停的首选药物。(三)转诊:所有心脏骤停的患者均需立即就地进行心肺复苏术。待患者恢复自主循环,病情较稳定后均需向上级医院转诊。转诊期间注意开放静脉、开放气道、心电监护,配备必要的急救药品和急救人员,随时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

考点75:电击伤(一)初步判断:1.触电部位:人体不同组织的电阻是不一致的,因而电击后损伤的程度也不一。电流由手进入,另一手或另一足通出,电流通过心脏,则可立即引起心室颤动。2.电击伤伤情的判断:(1)轻症:出现头晕、心悸,皮肤、脸色苍白,口唇发绀。(2)重症:出现持续抽搐与休克症状或昏迷不省人事。(3)继发性损伤:接触高压电后被弹出,可有肢体骨折和内脏损伤等表现。3.局部表现:高压电引起的电灼伤常表现为有一个进口和多个出口,组织烧伤可深及肌肉、神经、血管甚至骨骼等,可在1周后由于血栓形成而造成局部组织坏死、出血,但一般不伤及内脏。(二)现场急救:1.立即切断电源,或用不导电物体如干燥的木棍竹棒或干布等物使伤员尽快脱离电源。2.当伤员脱离电源后,应立即检查伤员全身情况,特别是呼吸和心跳,发现呼吸、心跳停止时,应立即就地抢救,进行心肺复苏术。(三)转诊:1.要尽快转往上级医院进行进一步救治,不要随意移动伤员,若确需移动时,抢救中断时间不应超过30秒。2.移动伤员或将其送医院时,除应使伤员平躺在担架上并在背部垫以平硬阔木板外,应继续抢救,心跳呼吸停止者要继续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在医院医务人员未接替前救治不能中止。

考点76:淹溺(一)初步判断:1.淹溺患者多出现神志丧失、呼吸停止或大动脉搏动消失,处于临床死亡状态。2.近乎淹溺患者可有头痛或视觉障碍、剧烈咳嗽、胸痛、呼吸困难和咯粉红色泡沫样痰。(二)现场急救:1.迅速进行患者评估:意识检查→呼吸脉搏检查→外伤检查。2.对意识清醒患者的救援:保暖措施。3.对意识丧失但有呼吸心跳患者的现场急救:除保暖外,主要是供氧,最好使用呼吸机通过面罩高流量供氧。4.有心跳无呼吸患者的现场急救:最佳的方法是气管插管。5.无心搏患者的现场急救:应立即行心肺复苏术。(三)转诊:凡是淹溺患者在被现场急救后,均应尽快转上级医院进行住院进一步观察治疗。

考点77:镇静催眠药中毒(一)初步判断1.急性中毒:(1)巴比妥类中毒:常用药物包括苯巴比妥、戊巴比妥及硫喷妥等。1)轻度中毒:嗜睡、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2)重度中毒: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由嗜睡到深昏迷。(2)苯二氮草类中毒:常见药物包括地西泮(安定)、氟西泮(氟安定)等,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较轻,主要症状是嗜睡、头晕、言语含糊不清、意识模糊和共济失调。(3)非巴比妥非苯二氮草类中毒:其症状虽与巴比妥类中毒相似,但各有其特点。1)水合氯醛中毒:心律失常和肝肾功能损害。2)格鲁米特中毒:意识障碍有周期性波动。3)甲喹酮中毒:可有明显的呼吸抑制,出现锥体束征。4)甲丙氨酯中毒:常有血压下降。(4)吩噻嗪类中毒:常见药物有氯丙嗪、奋乃静等,最常见的为锥体外系反应。2.慢性中毒:长期滥用大量催眠药的患者可发生慢性中毒,除有轻度中毒症状外,常伴有精神症状。3.戒断综合征:长期服用大剂量镇静催眠药患者,突然停药或迅速减少药量时,可发生戒断综合征。(二)现场急救:1.急性中毒的急救:(1)维持昏迷患者重要器官功能:保持气道通畅,深昏迷患者应予气管插管。(2)促进意识恢复:给予葡萄糖、维生素和纳洛酮。(3)清除毒物:洗胃、药用炭等均可采用。(4)特效解毒:氟马西尼是苯二氮草类拮抗剂。2.慢性中毒的治疗原则:逐步缓慢减少药量,最终停用;请精神科医师会诊,进行心理治疗。3.戒断综合征:采用足量镇静催眠药控制戒断症状,稳定后,逐渐减少药量以至停药。(三)转诊:诊断为急性镇静催眠药中毒的患者,建议常规转诊至有条件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医疗机构进一步处理。

考点78:灭鼠药中毒(一)初步判断:1.有杀鼠药接触史。2.临床表现:(1)抗凝血杀鼠药中毒:早期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头晕、乏力等症状。(2)磷化锌中毒:有恶心、呕吐、呕血、呼吸困难等。(3)毒鼠强中毒:表现阵挛性惊癫痫大发作。(4)氟乙酰胺:导致昏迷、抽搐、心脏损害、呼吸和循环衰竭。3.实验室检查:胃内容物检出杀鼠药,或者血和尿液检测到杀鼠药及其代谢产物。(二)现场急救:1.彻底清除毒物:立即予以催吐、彻底清水洗胃。大量补液、维生素C,加速毒物的排出。2.特效拮抗剂:有机氟杀鼠药中毒特效解毒剂为乙酰胺。(三)转诊:1.对急慢性中毒患者经过治疗,生命体征稳定,仍有中毒表现者。2.社区无诊治条件,在紧急对症治疗的同时,立即联系转诊上级医院。3.诊断不明确,需要明确毒物性质。4.中或重度中毒并有呼吸衰竭、循环衰竭、脑水肿、肾衰竭者。

考点79:问头、身的临床意义:(1)头晕:1)头晕胀痛,口苦,易怒,脉弦数者,多因肝火上炎、肝阳上亢,脑神被扰所致;2)头晕面白,神疲乏力,舌淡脉弱者,多因气血亏虚,脑失充养所致;3)头晕而重,如物缠裹,痰多苔腻者,多因痰湿内阻,清阳不升所致;4)头晕耳鸣,腰酸遗精者,多因肾虚精亏,髓海失养所致;5)外伤后头晕刺痛者,多因瘀血阻滞脑络所致(2)身重:1)身重,脘闷苔腻者,多因湿困脾阳,阻滞经络所致;2)身重,浮肿,系水湿泛溢肌肤所致;3)身重,嗜卧,疲乏者,多因脾气虚,不能运化精微布达四肢肌肉所致;4)热病后期见身重乏力,多系邪热耗伤气阴,形体失养所致。(3)麻木:1)麻木指患者自觉皮肤发麻,或肌肤感觉减退,甚至消失的症状。亦称不仁;2)麻木可因气血亏虚风寒入络、肝风内动、风痰阻络痰湿或瘀血阻络,肌肤筋脉失养所致。

考点80:问饮食与口味的临床意义:1.饮食:饮食主要指食欲与食量。食欲即对进食的要求和进食的欣快感觉。食量是指进食的实际数量。(1)食欲减退:指患者进食的欲望减退,甚至不想进食的症状。又称不欲食、食欲不振纳呆。新病食欲减退,一般是邪气影响脾胃功能,正气抗邪的保护性反应;久病食欲减退,兼面色萎黄,食后腹胀,疲倦者,多为脾胃虚弱,腐熟运化无力所致;纳呆少食,胺闷腹胀,头身困重,苔腻脉濡者,多因湿邪困脾,运化机能障碍所致;纳呆少食,脘腹胀闷,嗳腐食臭者,多为食滞胃脘,腐熟不及引起。(2)厌食:指厌恶食物,甚至恶闻食臭的症状。厌食,兼脘腹胀痛,嗳腐食臭,舌苔厚腻者,为食滞胃脘。厌食油腻,脘闷呕恶,便溏不爽,肢体困重者,为湿热蕴脾。厌食油腻,胁肋灼热胀痛,口苦泛恶者,为肝胆湿热。孕妇厌食,伴有严重恶心呕吐者,谓之妊娠恶阻。(3)消谷善饥:指患者食欲过于旺盛,进食量多,但食后不久即感饥饿的症状。亦称多食易饥。消谷善饥,兼多饮多尿,形体消瘦者,多见于消渴病。消谷善饥,兼大便溏泄者,属胃强脾弱(4)饥不欲食:指患者虽有饥饿感,但不想进食,勉强进食,量亦很少的症状。饥不欲食,兼脘痞,干呕呃逆者,多属胃阴虚证。(5)偏嗜食物或异物:指嗜食生米、泥土等的症状。多为虫积。孕妇偏食酸辣等食物,为生理现象。2.口味:(1)口淡:指患者味觉渐退,口中乏味,甚至无味的症状。多见于脾胃虚弱、寒湿中阻及寒邪犯胃。(2)门甜:指患者自觉口中有甜味的症状。多因湿热蕴结于脾。口甜而少食、神疲乏力者,多属脾气亏虚。(3)口黏腻:指患者自觉口中黏腻不爽的症状。常见于痰热内盛、湿热中阻及寒湿困脾。(4)口酸:指患者自觉口中有酸味,或泛酸,甚至闻之有酸腐气味的症状。多见于伤食、肝胃郁热等。(5)口苦:指患者自觉口中有苦味的症状。多见于心火上炎或肝胆火热之证。(6)口涩:指患者自觉口有涩味,如食生柿子的症状。多与舌燥同时出现。为燥热伤津,或脏腑热盛,气火上逆所致。(7)口咸:指患者自觉口中有咸味的症状。多认为是肾病及寒水上泛之故。

考点81:切诊:(1)浮脉:①特征: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举之有余,按之不足;②临床意义:一般见于表证。(2)沉脉:①特征: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举之不足,按之有余;②临床意义:多见于里证。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亦可见于正常人。(3)迟脉:①特征:脉来迟慢,一息不足四至(相当于每分钟脉搏在60次以下);②临床意义:多见于寒证。有力为实寒,无力为虚寒。亦见于邪热结聚之实热证。(4)数脉:①特征:脉来急促,一息五至以上而不满七至(每分钟脉搏在90~120次之间);②临床意义:多见于热证,亦见于里虚证。(5)滑脉:①特征:往来流利,应指圆滑,如盘走珠;②临床意义:多见于痰湿、食积和实热等病证。亦是青壮年的常脉,妇女的孕脉。(6)弦脉:①特征:端直以长,如按琴弦;②临床意义:多见于肝胆病、疼痛、痰饮等,或为胃气衰败者。亦见于老年健康者。(7)细脉:①特征:脉细如线,但应指明显;②临床意义:多见于气血两虚、湿邪为病。(8)虚脉:①特征:三部脉举之无力,按之空豁,应指松软。亦是无力脉象的总称;②临床意义:见于虚证,多为气血两虚。(9)实脉:①特征:三部脉充实有力,其势来去皆盛,应指明显。亦为有力脉象的总称;②临床意义:见于实证。亦见于常人。

考点82:闻诊:一.听声音:1.咳嗽:①咳声重浊沉闷,多属实证,是寒痰湿浊停聚于肺,肺失肃降所致;②咳声轻清低微,多属虚证,多因久病肺气虚损,失于宣降所致;③咳声不扬,痰稠色黄,不易咯出,多属热证,因热邪犯肺,肺津被灼所致;④咳有痰声,痰多易咯,多属痰湿阻肺所致;⑤干咳无痰或少痰,多属燥邪犯肺,或阴虚肺燥所致;⑥咳声短促,呈阵发性、痉挛性,连续不断,咳后有鸡鸣样回声,并反复发作者,称为顿咳(百日咳),多因风邪与痰热搏结所致,常见于小儿;⑦咳声如犬吠,伴有声音嘶哑,吸气困难,是肺肾阴虚,疫毒攻喉所致,多见于白喉。2.喘:即气喘。指呼吸困难、急迫,张口抬肩,甚至鼻翼扇动,难以平卧。喘有虚实之分。发作急骤,呼吸深长,息粗声高,唯以呼出为快者,为实喘。多为风寒袭肺或痰热壅肺、痰饮停肺,肺失宣肃,或水气凌心所致。病势徐缓,呼吸短浅,急促难续,息微声低,唯以深吸为快,动则喘甚者,为虚喘。是肺肾亏虚,气失摄纳,或心阳气虚所致。3.哮:①指呼吸急促似喘,喉间有哮鸣音的症状。多因痰饮内伏,复感外邪诱发,或因久居寒湿之地,或过食酸咸生冷所诱发;②喘不兼哮,但哮必兼喘。喘以气息急迫、呼吸困难为主,哮以喉间哮鸣音为特征。临床上哮与喘常同时出现,所以常并称哮喘。4.呕吐:①吐势徐缓,声音微弱,呕吐物清稀者,属虚寒证,多为脾胃阳虚,胃气上逆所致;②吐势较猛,声音壮厉,呕吐出黏稠黄水,或酸或苦者,属实热证,常因热伤胃津,胃失濡养所致;③呕吐呈喷射状者,多为热扰神明,或因头烦外伤,颅内有疲血,或有肿瘤等;④呕吐酸腐味的食糜,多因暴饮暴食,或过食肥甘厚味,以致食滞胃脘,胃气上逆所致;⑤朝食暮吐、暮食朝吐者,为胃反,多属脾胃阳虚;⑥口干欲饮,饮后则吐者,称为水逆,因饮邪停胃,胃气上逆所致。5.嗳气:①嗳气酸腐,兼脘腹胀满者,多因宿食内停,属于实证;②嗳气频作而响亮,嗳气后脘腹胀减,嗳气发作因情志变化而增减者,多为肝气犯胃,属于实证;③嗳气频作,兼脘腹冷痛,得温症减者,多为寒邪犯胃,或为胃阳亏虚;④嗳声低沉断续,无酸腐气味,兼见纳呆食少者,为胃虚气逆,属虚证。多见于老年人或体虚之人。二.嗅气味:1.口气:①口气是指从口中散发的异常气味。正常人呼吸或说话时,口中无异常气味散出;②口中散发出臭气,称为口臭,多与口腔不洁、龋齿、便秘或消化不良有关;③口气酸臭,并伴食欲不振,脘腹胀满者,多属食积胃肠;④口气臭秽者,多属胃热;⑤口气腐臭,或兼咳吐脓血者,多是内有溃腐脓疡;⑥口气臭秽难闻,牙龈腐烂者,为牙疳。2.二便:①大便酸臭难闻者,多为肠中郁热。大便溏泄而腥者,多为脾胃虚寒。大便泄泻臭如败卵,或夹未消化食物,矢气酸臭者,多为伤食;②小便臊臭,黄赤混浊者,多属膀胱湿热。尿甜并散发烂苹果气味者,为消渴病。3.经带:①月经臭秽者,多为热证;月经气腥者,多为寒证;②带下臭秽而黄稠者,多属湿热;带下腥而清稀者,多属寒湿;带下奇臭,并见异常颜色,常见于癌病。4.病室气味:①病室臭气熏人,多为瘟疫类疾病;②病室有血腥味,病者多患失血;③病室散有腐臭气,病者多患溃腐疮疡;④病室尸臭,多为脏腑衰败,病情重笃;⑤病室尿臊气(氨气味),见于肾衰;⑥病室有烂苹果样气味(酮体气味),多为消渴并发症患者,属危重病症;⑦病室有蒜臭气味,多见于有机磷中毒。

考点83:中医学事物的阴阳属性: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弥散的、温热的、明亮的、兴奋的都属于阳;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凝聚的、寒冷的、晦暗的、抑制的都属于阴。

考点84:中医学阴阳的特性:(1)相关性:指阴阳所分析的事物或现象,必须是在同范畴、同一层次或同一交点,即相互关联的基础上。(2)普遍性:凡相关事物的相对属性,皆可划分阴阳。《内经》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3)相对性:阴阳中复有阴阳(可分性);在一定的条件下,二者可相互转化;阴阳的属性是通过与自己的对立面比较而确定的。(4)无限可分性:是阴阳中复有阴阳,即阴阳无限可分。(5)昼夜阴阳属性的一般说法是:上午属阳中之阳,下午属阳中之阴,前半夜属阴中之阴,后半夜属阴中之阳。(6)四季阴阳属性的一般说法是:夏天属太阳(阳中之阳),秋天属少阴(阳中之阴),冬天属太阴(阴中之阴),春天属少阳(阴中之阳)

考点85:中医学整体观念:1.整体观念是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的认识;2.整体就是完整性和统一性。3.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以心为主宰、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五脏一体观;形神一体观)。4.人体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1)人和自然环境的统一性;(2)人和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考点86:中医学阴阳的含义:(1)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它既可以代表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也可以代表同一事物内部所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2)阴阳最初的含义是非常朴素的,是指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

考点87:脾虚气陷证:1.脾虚气陷证:指脾气虚弱,中气下陷,以脘腹重坠、内脏下垂及气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又名脾(中)气下陷证。2.临床表现:脘腹重坠作胀,食后益甚,或便意频数,肛门重坠,或久泻不止,甚或脱肛,或小便浑浊如米泔,或内脏、子宫下垂,气短懒言,神疲乏力,头晕目眩,面白无华,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缓或弱。本证以脘腹重坠,内脏下垂与气虚症状共见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考点88:脾气虚、脾阳虚、脾虚气陷、脾不统血证的鉴别要点:(1)脾气虚证:①病机:脾气亏虚,运化失职;②不同症状:舌质淡胖或边有齿痕,苔白润;③舌象:舌红,苔白或腻;④脉象:脉缓弱或沉细弱或虚大。(2)脾阳虚证:①病机:脾阳虚衰,失于温运,阴寒内生;②不同症状:舌质淡胖或边有齿痕,苔白滑;③舌象:舌质红绛;④脉象:脉沉迟无力。(3)中气下陷证:①病机:脾气亏虚,升举无力而反下陷;②不同症状:脘腹坠胀,或便意频数,肛门坠重,甚则脱肛,或子宫下垂等脏器脱垂表现;③舌象:舌质淡,苔薄白;④脉象:脉缓弱。(4)脾不统血证:①病机:脾气虚弱,不能统摄血液;②不同症状:便血,尿血,鼻衄,或妇女月经过多、崩漏等各种出血证;③舌象:舌淡苔白;④脉象:脉细弱。脾气虚、脾阳虚、脾虚气陷、脾不统血证的相同症状:纳呆腹胀,食后尤甚,便溏肢倦,食少懒言,神疲乏力,面色萎黄。四证均以牌气虚为病理基础,但因各证的病机不尽相同,放临床表现各有特点。脾气虚证以脾气亏虚,失于健运为主要病机,以食少、腹胀、便溏,兼神乏力等气虚表现为特征。脾阳虚证是在脾气虚基础上,阳虚生寒所致,以腹部冷痛绵绵、喜温喜按、形寒肢冷等虚寒见症与脾气虚证并见为特征。脾虚气陷证是因脾气亏虚,升举无力而清阳下陷所致,以脘腹坠胀,或内脏下垂等下陷证候与脾气虚证并见为特征。脾不统血证因脾气亏虚,统血无权而致,以各种慢性出血(便血、尿血、吐血、肌衄,或月经过多、崩漏)与脾气虚证并见为特征。

考点89:寒湿困脾证:1.寒湿困脾证:指寒湿内盛,困阻脾阳,脾失温运,以纳呆、腹胀、便溏、身重等为主要表现的寒湿证候。又名湿困脾阳证、寒湿中阻证、太阴寒湿证。2.临床表现:脘腹胀闷,口腻纳呆,泛恶欲呕,口淡不渴,腹痛便溏,头身困重,或小便短少,肢体肿胀,或身目发黄,面色晦暗不泽,或妇女白带量多,舌体淡胖,舌苔白滑或白腻,脉濡缓或沉细。本证以纳呆腹胀、便糖、身重、苔白腻等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考点90:肾虚水泛证:1.肾虚水泛证:证指肾的阳气亏虚,气化无权,水液泛溢,以水肿下肢为甚、尿少、畏冷肢凉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2.临床表现:腰膝酸软,耳鸣,身体浮肿,腰以下尤甚,按之没指,小便短少,畏冷肢凉,腹部胀满,或见心悸,气短,咳喘痰鸣,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本证以水肿下肢为甚、尿少、畏冷肢凉等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考点91:肾气不固证:1.肾气不固证:指肾气亏虚,失于封藏、固摄,以腰膝酸软,小便、精液、经带、胎气不固等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2.临床表现: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耳鸣失聪;小便频数而清,或尿后余沥不尽,或遗尿,或夜尿频多,或小便失禁;男子滑精、早泄;女子月经淋漓不尽,或带下清稀量多,或胎动易滑。舌淡,苔白,脉弱。本证以腰膝酸软,小便、精液经带、胎气不固与气虚症状共见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考点92:肾阳虚与肾虚水泛证的鉴别要点:1.肾阳虚证:①病机:命门火衰,温煦失职,火不暖土,气化不行;②辨证要点:腰膝酸冷,性欲减退、夜尿频多等与虚寒症状共见;③临床表现:头晕目眩,面色皖白或黧黑,腰膝酸冷疼痛,畏寒肢冷,下肢尤甚,精神萎靡,性欲减退,男子阳痿早泄、滑精精冷,女子宫寒不孕,或久泻不止,完谷不化,五更泄泻,或小便频数清长,夜尿频多;④舌象:舌淡苔白;⑤脉象:沉细无力,尺部尤甚。2.肾虚水泛证:①病机:命门火衰,温煦失职,火不暖土,气化不行;②辨证要点:水肿下肢为甚、尿少与畏凉肢冷共见;③临床表现:腰膝酸软,耳鸣,身体浮肿、腰以下为甚、按之没指,小便短少;④舌象:舌质淡胖苔白滑;⑤脉象:沉迟无力。两者均以肾阳亏虚为病理基础,都有畏寒肢冷、腰膝酸冷、面白神疲等虚寒之象。但前者以温煦失职、生殖机能减退为主;后者以气化无权、水湿泛滥之水肿尿少为主要表现。

考点93:肾精不足证:1.肾精不足证:指肾精亏损,脑与骨、髓失充,以生长发育迟缓、早衰、生育机能低下等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2.临床表现:小儿生长发育迟缓,身体矮小,卤门迟闭,智力低下,骨骼痿软;男子精少不育女子经闭不孕,性欲减退;成人早衰,腰膝酸软,耳鸣耳聋,发脱齿松,健忘恍惚,神情呆钝,两足痿软,动作迟缓,舌淡,脉弱。本证多与先天不足有关,以生长发育迟缓、早衰、生育机能低下等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考点94:胃热炽盛证:1.胃热炽:指火热壅滞于胃,胃失和降,以胃脘灼痛、消谷善饥等为主要表现的实热证候。又名胃(实)热(火)证。2.临床表现:胃脘灼痛、拒按,渴喜冷饮,或消谷善饥,或口臭,牙龈肿痛溃烂,齿衄,小便短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滑数。本证以胃脘灼痛、消谷善饥等与实火症状共见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考点95:胃热炽盛、寒饮停胃证的鉴别要点:(1)胃热炽:①病机:胃气亏虚,胃失和降;②相同症状:胃痛痞胀;③不同症状:火热壅滞于胃,胃失和降;④舌象:舌红苔黄;⑤脉象:脉滑数。(2)寒饮停胃证:①病机:胃阳不足,胃失温煦;②相同症状:胃痛痞胀;③不同症状:寒饮停积于胃,胃失和降;④舌象:舌苔白滑;⑤脉象:脉沉弦。

考点96:心阴虚证:(1)心阴虚证:指阴液亏损,心与心神失养,虚热内扰,以心烦、心悸、失眠及阴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虚热证候。(2)临床表现:心烦,心悸,失眠,多梦,口燥咽干,形体消瘦,或见手足心热,潮热盗汗,两颧潮红,舌红少苔乏津,脉细数。本证以心烦、心悸、失眠与阴虚症状共见为辨证的主要依据。(3)心血虚与心阴虚的鉴别要点:1)心血虚证:①相同:心失所养;②不同症状:有血虚表现—面色淡白或萎黄,唇舌色淡,脉细无力;2)心阴虚证:①相同:心神不安,心悸失眠多梦;②不同症状:有阴虚表现—口燥咽干,形体消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两颧潮红,舌红少苔乏津脉细数。3)心血虚与心阴虚虽均可见心悸、失眠、多梦等症,但血虚以“色白”为特征而无热象,阴虚以“色赤”为特征而有明显热象。

考点97:心阳虚证:(1)心阳虚证:指心阳虚衰,温运失司,鼓动无力,虚寒内生,以心悸证忡、心胸憋闷及阳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虚寒证候。(2)临床表现:心悸证忡,心胸憋闷或痛,气短,自汗,畏冷肢凉,神疲乏力,面色㿠白,或面唇青紫,舌质淡胖或紫暗,苔白滑,脉弱或结或代。本证以心悸怔仲、心胸憋闷与阳虚症状共见为辨证的主要依据。(3)心气虚与心阳虚的鉴别要点:心气虚证与心阳虚证均可见心悸、胸闷、气短等症,但心阳虚证有畏冷肢凉等表现,心气虚证无寒象、疲乏等症表现明显。

考点98:阴阳辨证:(1)定义:①阴证:凡见抑制、沉静、衰退、晦暗等表现的里证、寒证、虚证,以及症状表现于内的、向下的不易发现的,或病邪性质为阴邪致病、病情变化较慢等,均属阴证范畴;②阳证:凡见兴奋、躁动、充进、明亮等表现的表证、热证、实证,以及症状表现于外的、向上的、容易发现的,或病邪性质为阳邪致病、病情变化较快等,均属阳证范畴;(2)临床表现:①阴证:不同的疾病,表现出的阴证证候不尽相同,各有侧重。其特征性表现主要有:面色㿠白或暗淡,精神萎靡,身重蜷卧,畏冷肢凉,倦怠无力,语声低怯,纳差,口淡不渴,小便清长或短少,大便稀溏,舌淡胖嫩,脉沉迟、微弱、细;②阳证:不同的疾病,表现出的阳证证候不尽相同,各有侧重。其特征性表现主要有:面色赤,恶寒发热,肌肤灼热,烦躁不安,语声高亢,呼吸气粗,喘促痰鸣,口干渴饮,小便短赤涩痛,大便秘结奇臭,舌红绛,苔黄黑生芒刺,脉浮数、洪大、滑实

考点99:头痛(一)概述:头痛是临床常见的自觉症状,可单独出现,亦见于多种疾病的过程中。本节所讨论的头痛,是指因外感六淫、内伤杂病而引起的,以头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证(二)辨证论治:常见证型:1.风寒头痛(1)主要症状:头痛连及项背,常有拘急收紧感,或伴恶风畏寒,遇风尤甚。舌淡红,苔薄,脉浮紧。(2)治法:疏风散寒止痛。(3)常用中成药:川芎茶调散头风痛胶囊2.肝阳头痛(1)主要症状:头昏胀痛,两侧为重,心烦易怒,夜寐不宁,口苦面红,或兼胁痛。舌红苔黄,脉弦数。(2)治法:平肝潜阳息风。(3)常用中成药:天麻钩藤颗粒。(三)适宜治疗技术:1.按摩法:在脚全息穴头区找压痛点,按揉3-5分钟。按揉合谷、太阳穴各2分钟。前头痛加揉印堂穴2分钟。后头痛加揉双侧风池穴2分钟。头顶痛加揉百会穴1分钟。2.刮痧法:刮痧部位:头部(风池、风府、百会、太阳)、上肢肘外侧(曲池)、手腕外侧(列缺)、背部脊柱两侧(大椎、脾俞、膈俞、肾俞、肝俞)各1~2分钟;3.耳针法:治疗常用穴:额、枕、神门、皮质下、枕小神经。方法:以胶布固定王不留行籽贴压于上述穴位,每次保留5天。

考点100:胁痛(一)概述:胁痛是指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是临床上比较多见的一种自觉症状胁,指侧胸部,为腋以下至第十二肋骨部的总称。(二)辨证论治:常见证型:1.肝郁气滞(1)主要症状:胁肋胀痛,走窜不定,疼痛每因情志变化而增减。苔薄白,脉弦。(2)治法:疏肝理气(3)常用中成药:逍遥丸2.瘀血阻络(1)主要症状:胁肋刺痛,痛有定处,痛处拒按,入夜尤甚,胁肋下或见有癥块。舌紫暗,脉沉涩。(2)治法:祛瘀通络(3)常用中成药:血府逐瘀胶囊3.肝络失养(1)主要症状:胁肋隐痛,悠悠不休,遇劳加重,口干咽燥,心中烦热,头晕目眩。舌红少苔,脉细弦数。(2)治法:养阴柔肝(3)常用中成药:六味地黄丸或一贯煎(三)适宜治疗技术:1.穴位按摩法:(1)治疗慢性胆囊炎引起的胁痛,在耳全息穴胆区找压痛点,按揉3分钟。按揉肝俞、胆俞各2分钟,摩揉右上腹2分钟,按揉三阴交、胆囊穴各1分钟;(2)治疗胆石病引起的胁痛,在脚全息穴肝、胆区找压痛点,按揉3~5分钟。按揉胆俞、中脘、阳陵泉穴各2分钟。在耳全息穴胰、胆区找压痛点,用王不留行籽贴压。2.刮痧法:刮痧部位:胁部(期门)、前臂(支沟)、下肢外侧(阳陵泉、足三里)足部(太冲)。每个部位1~2分钟。

考点101:内伤发热:1.内伤发热的概述:内伤发热是指以内伤为病因,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失衡为基本病机,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一般起病较缓,病程较长,热势轻重不一,但以低热为多,或自觉发热而体温并不升高。凡是不因感受外邪所导致的发热,均属内伤发热的范畴。西医学所称的功能性低热、肿瘤、血液病、结缔组织疾病、内分泌疾病及部分慢性感染性疾病所引起的发热,和某些原因不明的发热,具有内伤发热的临床表现时,均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2.内伤发热的辨证论治:常见证型:1)血虚发热:①主要症状:发热,热势多为低热,头晕眼花,身倦乏力,心悸不宁,面白少华,唇甲色淡。舌质淡,脉细弱;②治法:益气养血;③常用中成药:归脾丸。2)阴虚发热:①主要症状:午后潮热,或夜间发热,不欲近衣,手足心热,烦躁,少寐多梦,盗汗,口干咽燥。舌质红,或有裂纹,苔少甚至无苔,脉细数;②治法:滋阴清热;③常用中成药:知柏地黄丸(清骨散)。3)气虚发热:①主要症状:发热,热势或低或高,常在劳累后发作或加剧,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自汗,易于感冒,食少便溏。舌质淡,苔白薄,脉细弱;②治法:益气健脾,甘温除热;③常用中成药:补中益气丸。4)阳虚发热:①主要症状:发热而欲近衣,形寒怯冷,四肢不温,少气懒言,头晕嗜卧,腰膝酸软,纳少便溏,面色㿠白。舌质淡胖,或有齿痕,苔白润,脉沉细无力;②治法:温补阳气,引火归原;③常用中成药:金匮肾气片。5)气郁发热:①主要症状:发热多为低热或潮热,热势常随情绪波动而起伏,精神抑郁,胁肋胀满,烦躁易怒,口干而苦,纳食减少。舌红,苔黄,脉弦数;②治法:疏肝理气,解郁泻热;③常用中成药:丹栀逍遥丸。6)血瘀发热:①主要症状:午后或夜晚发热,或自觉身体某些部位发热,口燥咽干,但不多饮,肢体或躯干有固定痛处或肿块,面色萎黄或晦暗。舌质青紫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或涩;②治法:活血化瘀;③常用中成药:血府逐瘀胶囊/口服液。3.内伤发热的适宜治疗技术:针灸治疗:1)针刺大椎、内关、间使等穴,或灸气海关元、百会、神阙、足三里等穴。用于治疗气虚发热;2)针刺期门、行间、三阴交等穴,适用于气郁发热的治疗。

考点102:胃痛:一、概述: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现代西医学中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黏膜脱垂等病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要症状者,属于中医学胃痛范畴,均可参考本节进行辨证论治。(治疗原则:理气和胃止痛)二、辨证论治:(一)寒邪客胃:1.主要症状:胃痛暴作,恶寒喜暖,得温痛减,遇寒加剧,口淡不渴。苔薄白,脉弦紧。2.治法:温胃散寒,行气止痛。3.常用中成药:良附丸、温胃舒颗粒。(二)肝气犯胃:1.主要症状:胃脘胀痛,攻撑作痛,脘痛连胁,胸闷嗳气,喜叹息,大便不畅,得嗳气、矢气则舒,遇烦恼则痛作或痛甚。苔薄白,脉弦。2.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3.常用中成药:胃苏颗粒、气滞胃痛颗粒。(三)食滞胃脘:1.主要症状:胃脘疼痛,胀满拒按,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其味腐臭,吐后痛减,不思饮食,大便不爽。苔厚腻,脉滑。2.治法:消食导滞,和胃止痛。3.常用中成药:保和丸。三、适宜治疗技术:1.按摩法:(1)按内关穴、外关穴:将中指和拇指分别放在患者的外关穴和内关穴上,二指对合用力按压0.5~1分钟;(2)掐压足三里穴:将双手拇指指尖放在足三里穴上,其余4指附在小腿后侧,适当用力掐按0.5~1分钟;(3)对急性胃疼可在背部的脾俞、胃俞周围寻找压痛点,每个压痛点用力按揉2~3分钟。2.外敷法:食盐(原粗盐为好)500g,大葱白(切段)200g。共炒至食盐呈黄色时,倒入布袋内,敷患处,上盖棉被保温,一般15~30分钟即可止痛。3.灸法:急性期用艾灸灸两侧足三里或梁丘,每穴15分钟,共30分钟;慢性期用艾灸灸中晓20~30分钟。

考点103:不寐(一)概述: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常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学习和健康不寐的病位主要在心,与肝、脾、肾密切相关;病机为阳盛阴衰,阴阳失交)。(二)辨证论治:常见证型:1.肝火扰心(1)主要症状:不寐多梦,甚则彻夜不眠,急躁易怒,伴头晕头胀,目赤耳鸣,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2)治法:疏肝泻火,镇心安神(3)常用中成药:龙胆泻肝丸2.心脾两虚(1)主要症状:多梦易醒,心悸健忘,头晕目眩,神疲体倦,纳食不馨,面色少华。舌淡红,苔薄白,脉细。(2)治法:补益心脾,养血安神(3)常用中成药:归脾丸参芪五味子片3.心肾不交(1)主要症状:心烦不寐,头晕目眩,耳鸣,腰酸梦遗,五心烦热。舌红,脉细数。(2)治法:滋阴降火交通心肾(3)常用中成药:天王补心丹乌灵胶囊。4.心胆气虚:(1)主要症状:虚烦不寐,触事易惊,胆怯心悸,伴气短自汗,倦怠乏力。舌淡,脉弦细。(2)治法:益气镇惊,安神定志。(3)常用中成药:复方枣仁胶囊。(三)适宜治疗技术:1.按摩法:嘱患者睡前可用一手掌放在后脑枕部,另一手用手指揉按双眉中间印堂穴,帮助入睡;2.药枕法:川芎300g、当归300g,丹皮300g、白芷150g、菊花300g,用布缝制一枕袋,装入上药,睡眠时做枕头用。

考点104:疖:1.疖的概述:疖是指发生在肌肤浅表部位、范围较小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其特点是肿势局限,范围多小于3cm,突起根浅,色红、灼热、疼痛,易脓、易溃、易敛。发于暑天的又称“暑疖”或“热疖”。初起分有头疖和无头疖两种,有头疖又称石疖,相当于西医的毛囊炎;无头疖又称软疖,相当于西医的汗腺炎。患疖后若处理不当,疮口过小引起脓毒潴留,或搔抓染毒,致脓毒旁窜,在头顶皮肉较薄处易蔓延、窜空而成蝼蛄疖,相当于西医的头皮穿凿性脓肿。疖病则指多个疖在一定部位或身体各处反复发作,此愈彼起,缠绵不愈。疖病好发于项后发际、背部、臀部,患消渴病、习惯性便秘或营养不良者易患。2.疖的辨证论治:常见证型:1)热毒蕴结证:①主要症状:常见于气实火盛患者。好发于项后发际、背部、臀部。轻者疖肿只有一两个,多则可散发全身,或簇集一处,或此愈彼起。伴发热,口渴,溲赤,便秘。苔黄,脉数。②治法:清热解毒;③常用中成药:连翘败毒丸肿节风片。2)暑热浸淫证:①主要症状:发于夏秋季节,以小儿及产妇多见。局部皮肤红肿结块,灼热疼痛,根脚很浅,范围局限。可伴发热,口干,便秘,溲赤等。舌苔薄腻,脉滑数;②治法:清暑化湿解毒;③常用中成药:六神丸。3)体虚毒恋,阴虚内热证:①主要症状:疖肿常此愈彼起,不断发生。或散发全身各处,或固定一处,疖肿较大,易转变成有头疽。常伴口干唇燥。舌质红苔薄,脉细数;②治法:养阴清热解毒;③常用中成药:防风通圣丸。4)体虚毒恋,脾胃虚弱证:①主要症状:疖肿泛发全身各处,成脓、收口时间均较长,脓水稀薄。常伴面色萎黄,神疲乏力,纳少便溏。舌质淡或边有齿痕,苔薄,脉濡;②治法:健脾和胃,清化湿热;③常用中成药:参苓白术丸。3.疖的外治法:①初起小者用千捶膏盖贴或三黄洗剂外搽;大者用金黄散或玉露散,以金银花露或菊花露调成糊状敷于患处,或紫金锭水调外敷;也可用鲜野菊花叶、蒲公英、芙蓉叶、龙葵、败酱草、丝瓜叶取其一种,洗净捣烂敷于患处,每天1~2次,或煎后每日外洗2次;②脓成宜切开排脓,掺九一丹、太乙膏盖贴;深者可用药线引流。脓尽用生肌散掺白玉膏收口;③蝼蛄疖宜做十字形剪开,如遇出血,可用棉垫加多头带缚扎以压迫止血。若有死骨,待松动时用镊子钳出。可配合垫棉法,使皮肉粘连而愈合。

考点105:小儿泄泻:(一)概述:泄泻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特征。本病相当于西医的小儿腹泻病。(治疗原则:运脾化湿)。(二)辨证论治:1.风寒泄泻:(1)主要症状:大便清稀,夹有泡沫,臭气不甚,肠鸣腹痛,或伴恶寒发热,鼻流清涕、咳嗽咽痒。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或指纹淡红。(2)治法:疏风散寒,燥湿止泻。(3)常用中成药:藿香正气液。2.湿热泄泻:(1)主要症状:大便泻下急迫,量多次频,呈黄褐稀水或蛋花汤样,或夹少许黏液,气味臭秽,腹痛阵作,发热烦躁,口渴,肢倦乏力,小便短黄,肛门红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指纹紫。(2)治法:清肠解毒,利湿止泻。(3)常用中成药:葛根芩连微丸。3.伤食泄泻:(1)主要症状:脘腹胀满,腹痛即泻,泻后痛减,粪便酸臭,或如败卵,嗳气腐浊,不思饮食,夜卧不安。舌苔厚腻或微黄。(2)治法:消食化滞,运脾和胃。(3)常用中成药:小儿化食丸。4.脾虚泄泻:(1)主要症状:大便稀溏,多于食后作泻,色淡不臭,时轻时重,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缓弱或指纹淡。(2)治法:健脾益气,升提止泻。(3)常用中成药:健脾八珍糕。(三)适宜治疗技术:1.推拿疗法:(1)湿热泻:清补脾土,清大肠,清小肠,退六腑。(2)风寒泻:揉外劳宫,推三关,摩腹,揉龟尾。(3)伤食泻:推板门,清大肠,补脾土,摩腹,逆运外八卦。(4)脾虚泻:推三关,补脾土,补大肠,摩腹,推上七节骨,捏脊。2.穴位贴敷:吴茱萸30g,丁香2g,胡椒30粒,共研细末,每次1~3g,黄酒调成糊状,敷贴脐部,每日1次,用于风寒泻、脾虚泻。

考点106:肺系病证常用中成药--玉屏风颗粒:1.药物组成:防风、黄芪、白术。2.方义分析:黄芪重用益气固表,实卫而止汗,为君药。白术健脾益气,助黄芪益气固表,为臣药。防风走表而御风邪,为佐药。黄芪得防风,固表不留邪;防风得黄芪,祛邪不伤正。诸药合用,补中有散,散中有补,共建益气、固表、止汗之功。3.功能:益气,固表,止汗。4.主治:用于表虚不固,自汗恶风,面色㿠白,或体虚易感风邪者。5.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袋,一日3次。6.注意事项:(1)宜饭前服用;(2)热病汗出不宜服用;(3)阴虚盗汗慎用;(4)服药期间饮食宜选清淡之品,忌油腻食物。7.规格:每袋装5g。

考点107:肺系病证常用中成药--板蓝根颗粒:1.药物组成:板蓝根。2.方义分析:方中板蓝根性味苦寒,苦能泄降,寒能清热,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之功。3.功能:清热解毒,凉血利咽。4.主治: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口咽干燥、腮部肿胀;急性扁桃体炎、腮腺炎见上述证候者。5.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5-10g(规格1.2),或一次1~2袋(规格3.4),一日3~4次。6.注意事项:(1)风寒感冒者不宜用;(2)阴虚火旺之喉痹、乳蛾者不宜用;(3)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7.规格:(1)每袋装5g(相当于饮片7g);(2)每袋装10g(相当于饮片14g);(3)每袋装3g(无蔗糖,相当于饮片7g);(4)每袋装1g(无蔗糖,相当于饮片7g)。

考点108:肺系病证常用中成药--银翘解毒丸:1.药物组成:金银花、薄荷、淡豆豉、桔梗、甘草、连翘、荆芥、牛蒡子、(炒)淡竹叶。(荷梗连根叶似伞,豆花芥穗甘如牛)2.方义分析:方中重用金银花、连翘为君药,既有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之功,又具有芳香辟秽之效,既可透解卫分表邪的同时,又兼顾了温热病邪多夹秽浊之气的特点。薄荷、牛蒡子味辛而性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且可解毒利咽;荆芥穗、淡豆豉辛而微温,助君药发散表邪,透热外出,此二者虽属辛温,但辛而不烈,温而不燥,与辛凉药配伍,可增辛散透表之力,为臣药。竹叶清上焦热,桔梗宣肺止咳,同为佐药。甘草既可调和诸药,护胃安中,又可和桔梗清利咽喉,为佐使药。诸药并用,共奏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之功。3.功能疏风解表,清热解毒。4.主治:用于风热感冒,症见发热头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5.用法用量:用芦根汤或温开水送服。一次1丸,一日3次。6.注意事项:(1)风寒感冒者不宜用;(2)孕妇慎用;(3)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4)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7.规格:每丸重3g。

考点109:心脑系病证常用中成药--速效救心丸(重点):1.药物组成:川芎、冰片。2.方义分析:芎活血化瘀、活血行气、通络止痛、为君药。冰片辛香走窜、宣通诸窍、醒神开窍、辟秽化浊,为臣药。两药合用、有行气活血、祛瘀止痛之效。3.功效主治及用法用量行气活血,祛风止痛,增加冠脉血流量,缓解心绞痛。用于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用法用量]含服。一次4~6丸,一日3次;急性发作时,一次10~15丸。[规格]每丸重40mg。4.使用注意:(1)孕妇禁用;(2)寒凝血瘀、阴虚血瘀胸痹心痛不宜单用;(3)有过敏史者慎用;(4)伴有中重度心力衰竭的心肌缺血者慎用。

考点110:心脑系病证常用中成药--麝香保心丸(重点):1.药物组成:人工麝香、人参提取物、人工牛黄、肉桂、苏合香、蟾酥冰片。2.方义分析:方选芳香温通的人工麝香、冰片、苏合香,配以具有明显强心作用的人参,以及清心的人工牛黄,温通的肉桂和强心止痛的蟾酥,共同起到芳香温通、益气强心的作用。3.功效主治及用法用量芳香温通,益气强心。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胸痹,症见心前区疼痛、固定不移;心肌缺血所致的心绞痛、心肌梗死见上述证候者。[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2丸,一日3次;或症状发作时服用。[规格]每丸重22.5mg。4.使用注意:孕妇禁用。

考点111:心脑系病证常用中成药--复方丹参滴丸(片)(重点):1.药物组成:丹参、三七、冰片。2.方义分析:丹参活血化瘀、清心安神、通脉止痛,为君药。三七活血化瘀、通经止痛,为臣药。冰片辛香走窜,能通窍止痛、醒神化浊、引药入经,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之功。3.功效主治及用法用量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胸痹,症见胸闷、心前区刺痛;冠心病心绞痛见上述证候者。[用法用量]吞服或舌下含服。一次10丸,一日3次。28天为个疗程;或遵医嘱。[规格]每丸重25mg;薄膜衣滴丸每丸重27mg。4.使用注意:孕妇慎用

考点112:心脑系病证常用中成药--华佗再造丸(重点):1.药物组成:川芎、吴茱萸、冰片等。2.功效主治及用法用量活血化瘀,化痰通络,行气止痛。用于痰瘀阻络之中风恢复期和后遗症,症见半身不遂、拘挛麻木、口眼歪斜、言语不清。3.使用注意:(1)中风痰热壅盛证,表现为面红目赤,大便秘结者不宜用;(2)平素大便干燥者慎服;(3)服药期间,忌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考点113:心脑系病证常用中成药--丹参注射液(重点):1.药物组成:丹参。2.方义分析:方中丹参苦,微寒。归心、肝经。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之效。3.功效主治及用法用量活血化瘀,通脉养心。用于冠心病胸闷、心绞痛。[用法用量]①肌内注射一次2-4ml,一日1~2次;②静脉注射一次4ml(用50%葡萄糖注射液20ml稀释后使用),一日1~2次;③静脉滴注一次10~20ml(用5%葡萄糖注射液100-500ml稀释后使用),一日1次。或遵医嘱。[规格]每支装10ml。4.使用注意:(1)本品不宜在同一容器中与其他药物混用;(2)本品是纯中药制剂,保存不当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所以使用前必须对光检查,发现药液出现混浊沉淀、变色、漏气等现象时不能使用。

考点114:心脑系病证常用中成药--安宫牛黄丸(重点):1.药物组成:牛黄、麝香或人工麝香、朱砂、黄连等。2.方义分析:方中牛黄清心凉肝、豁痰开窍、息风止痉,水牛角清营凉血、解毒定惊,麝香芳香开窍、通络醒神,共为君药。黄连、黄芩、栀子清热泻火解毒,雄黄解毒豁痰,共为臣药。冰片、郁金通窍醒神、化浊开郁;朱砂、珍珠镇心安神、定惊止搐,共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镇惊开窍之功。3.功效主治及用法用量清热解毒,镇惊开窍。用于热病,邪入心包,高热惊厥,神昏谵语;中风昏迷及脑炎、脑膜炎、中毒性脑病、脑出血、败血症见上述证候者。4.使用注意:(1)孕妇慎用。(2)本品含朱砂、雄黄,不宜过量久服,神志清醒后当停用。(3)本品含有雄黄,不宜与硝酸盐、硫酸盐类同服。(4)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5)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油腻之品。(6)在治疗过程中如出现肢寒畏冷,面色苍白,冷汗不止,脉微欲绝,由闭证变为脱证时,应立即停药。(7)高热神昏,中风昏迷等口服本品困难者,当鼻饲给药。(8)中风脱证神昏,舌苔白腻,寒痰阻窍者不宜用。

考点115:心脑系病证常用中成药--地奧心血康胶囊(重点):1.药物组成:薯蓣科植物黄山药或穿龙薯蓣的根茎提取物。2.方义分析:本品由单味薯蓣科植物黄山药或穿龙薯蓣的根茎提取物--留体总皂苷组成。黄山药或穿龙薯蓣,味苦,性平;功能活血行气,祛风除湿,通络镇痛。其提取物总苷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效。3.功效主治及用法用量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扩张冠脉血管,改善心肌缺血。用于预防和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以及瘀血内阻之胸痹、眩晕、气短、心悸、胸闷或痛。4.使用注意:(1)月经期妇女及出血倾向者慎用。(2)在治疗期间,心绞痛持续发作,宜加用硝酸酯类药。若出现剧烈心绞痛、心肌梗死,应及时急诊救治。

考点116:骨伤科病证常用中成药(重点:功能及主治)1.七厘散:(1)组成:血竭、乳香(制)、没药(制)、红花儿茶、冰片、人工麝香、朱砂。(2)方义分析:本方血竭、红花功效长于活血祛瘀,乳香、没药祛瘀行气,消肿止痈。麝香善能行气活血,也能内透瘀邪,并可助活血药通达经络,散瘀止痛。儿茶清热止血。以上药物配合应用可共奏化瘀消肿、止痛、止血之效。(3)功效及主治:化瘀消肿,止痛止血。用于跌仆损伤,血瘀疼痛,外伤出血。【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1.5g,一日1~3次;外用,调敷患处。【规格】①每瓶装1.5g。②每瓶装3g。(4)使用注意:孕妇禁用。2.跌打丸:(1)组成:三七、当归、白芍、赤芍、桃仁、红花等。(2)方义分析:方中用续断、三七乳香、没药、骨碎补、血竭活血通络,接筋续骨;土鳖虫、自然铜、三棱、桃仁、苏木、赤芍活血化瘀,接骨消肿;当归、刘寄奴丹皮、甜瓜子、姜黄红花活血消肿,散结化瘀;桔梗、甘草、白芍、木通防风、枳实理气通络,清热祛湿。全方具有活血散瘀消肿止痛之功。(3)功效及主治: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用于跌打损伤,筋断骨折,瘀血肿痛,闪腰岔气。【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规格】大蜜丸,每丸重3g。(4)使用注意:孕妇禁用。3.云南白药:(1)组成:云南白药;(2)方义分析:【用法用量】刀、枪跌打诸伤,无论轻重,出血者用温开水送服;瘀血肿痛与未流血者用酒送服;妇科各症,用酒送服;但月经过多、红崩,用温水送服。毒疮初起,服0.25g,另取药粉,用酒调匀,敷患处,如已化脓,只需内服。其他内出血各症均可内服。口服,一次0.25~0.5g,一日4次(二至五岁按1/4剂量服用;六至十二岁按1/2剂量服用)。凡遇较重的跌打损伤可先服保险子一粒,轻伤及其他病症不必服。【规格】瓶装4g,保险子1粒。(3)功效及主治:化瘀止血,活血止痛,解毒消肿。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吐血咳血、便血、痔血、崩漏下血,手术出血,疮疡肿毒及软组织挫伤,闭合性骨折,支气管扩张及肺结核咳血,溃疡病出血,以及皮肤感染性疾病。【用法用量】刀、枪跌打诸伤,无论轻重,出血者用温开水送服;瘀血肿痛与未流血者用酒送服;妇科各症,用酒送服;但月经过多、红崩,用温水送服。毒疮初起,服0.25g,另取药粉,用酒调匀,敷患处,如已化脓,只需内服。其他内出血各症均可内服。口服,一次0.25~0.5g,一日4次(二至五岁按1/4剂量服用;六至十二岁按1/2剂量服用)。凡遇较重的跌打损伤可先服保险子一粒,轻伤及其他病症不必服。【规格】瓶装4g,保险子1粒。(4)使用注意:孕妇忌用;服药一日内,忌食蚕豆、鱼类及酸冷食物。

考点117:咯血:(一)概述:咯血是指血液从呼吸道中咳出或痰中带血。1.小量咯血:24小时内咯血量小于100ml。2.中等量咯血:24小时内咯血量100~500ml。3.大咯血:24小时内咯血量超过500ml,或一次咯血量100~500ml。(二)常见病因和临床特点:1.咯血的病因按来源分:(1)气管、支气管来源:1)恶性肿瘤:盗汗、体重下降、有重度吸烟史。2)急性支气管炎:发热、咳痰或干咳。3)慢性支气管炎:既往有COPD或吸烟史。4)支气管扩张:既往有支气管扩张病史或反复肺部感染病史者出现慢性咳嗽和黏痰。5)慢性未诊断气管异物:慢性咳嗽不伴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有时伴有发热,以婴儿或幼儿为典型。(2)肺实质来源:1)肺脓肿:亚急性发热伴咳嗽、盗汗、畏食、体重下降。2)肺炎:发热、咳痰、呼吸困难和胸痛,呼吸音减弱或出现管状呼吸音及湿啰音,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3)肺出血一肾炎综合征:疲劳、体重下降、经常血尿,有时伴水肿。2.咯血的颜色和性状:(1)鲜红色:肺结核、支气管扩张、出血性疾病。(2)铁锈色:肺炎球菌所致大叶性肺炎。(3)暗红色:可见于二尖瓣狭窄。(4)黏稠暗红色血痰:肺栓塞。(5)粉红色泡沫痰:肺水肿。(6)红色胶样痰:支气管肺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7)果酱样痰:肺吸虫病。

考点118:发热:(一)分型:1.低热:(1)温度/℃:37.3~38;(2)结核、肝炎、局灶性化脓性感染。2.中热:(1)温度/℃:38.1~39;(2)感染、肿瘤、结缔组织病和变态反应疾病引起。3.高热:(1)温度/℃:39.1~41。(2)感染、肿瘤、结缔组织病和变态反应疾病引起。4.超高热:(1)温度/℃:≥41;(2)多见于中暑、热射病、丘脑病变、婴幼儿急性感染病。(二)热型:1.稽留热:(1)描述:体温持续在39~40℃以上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波动不超过1℃。(2)常见疾病:肺炎球菌肺炎和伤寒。2.弛张热:(1)描述:体温常在39℃以上,24小时内波动达2℃以上。(2)常见疾病: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和化脓性炎症。

考点119:呼吸困难:(一)肺源性呼吸困难:1.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呼吸困难也称为肺源性呼吸困难。2.常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气道狭窄、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胸、大量胸腔积液、重症肺炎、肺肿瘤等。(1)吸气性呼吸困难:大气道狭窄,如急性喉炎、喉头水肿、气管异物、肿瘤或气管受压。(2)呼气性呼吸困难:主要见于哮喘、COPD,是由于小气道或肺泡弹性回缩力下降引起。(3)混合性呼吸困难:主要因气体交换面积减少所致,临床特点是呼气浅快、局部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可伴有病理性呼吸音。(二)心源性呼吸困难:主要见于各种心脏病引起的左心衰竭。(三)其他原因导致的呼吸困难:1.中毒性呼吸困难:①代谢性酸中毒引起的呼吸困难,表现为呼吸深大而节律规整;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者,呼气中有烂苹果味;③尿毒症所致代谢性酸中毒者,呼气中有氨味;④一氧化碳中毒者有相应的暴露史,患者口唇呈樱桃红色。有机磷中毒者表现为大量白色泡沫痰伴全身湿冷、肌颤、瞳孔缩小。2.中枢性呼吸困难:脑血管意外、颅内肿物引起的颅压升高者表现为呼吸深慢、节律不规则。3.精神性呼吸困难:癔症患者,表现为呼吸浅快,常伴有口周麻木、手足搐搦。4.贫血引起呼吸困难:严重贫血者,表现为睑结膜、甲床苍白。

考点120: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病因:绝大多数的AMI患者冠脉内可见粥样斑块的基础上有血栓形成,使管腔闭塞。(左心室心梗常见;右心室、右心房、左心房广泛梗死)。2.表现:(1)疼痛:最早出现症状,与心绞痛类似但更加剧烈持续时间≥30min。(2)心律失常:①多发生在起病的12天内,以24小时内最多见;②心律失常中最常见的是:室性心律失常最多见,尤其是室性期前收缩;③室颤是患者入院前最主要死亡原因(24小时内最常见死亡病因);④房室传导阻滞和束支传导阻滞也较多见(多见于下壁心梗)。(3)低血压和休克:①疼痛时血压下降未必是休克;②疼痛缓解后,血压<80mmHg,有时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细而快、大汗淋漓、尿量减少,神志迟钝甚至昏迷=休克。(4)胃肠道症状:疼痛剧烈伴有频繁的恶心、呕吐和上腹胀痛。(5)心力衰竭:多首先表现为左心衰,继而发生肺水肿,进而导致右心衰表现。3.检查:心电图检查:ST段弓背向上抬高≥0.1mV。4.诊断和鉴别诊断:心肌梗死=胸骨体中、上段后疼痛+时间持续≥30min+ST段抬高≥0.lmV。(题眼:时间只要是超过30min就是心肌梗死,不足30min的就是心绞痛)。5.治疗:(1)吗啡或哌替啶可迅速止痛。(2)再灌注心肌治疗,起病3~6小时最多在12小时内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首选药物:尿激酶、链激酶、rt—PA(重组织性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3)抗心力衰竭药物,以吗啡和利尿剂为主。心肌梗死24小时以内禁用洋地黄制剂。(题眼:心肌梗死的主要病因是:心肌缺氧,强心剂会增加心肌耗氧量,加重缺氧)(4)右心室心肌梗死的处理:右心室梗死引起右心衰竭伴低血压,而无左心衰竭的表现时,宜扩张血管。在血流动力学监测静脉输液,直到低血压得到纠正或PCWP达15~18mmHg。如输液1~2L低血压仍未能纠正可用正性肌力药,以多巴酚丁胺为优。不宜用利尿剂。(右心室梗死,一般不用硝酸甘油)(5)钙离子拮抗剂。前壁心肌梗死伴有交感神经功能亢进者,可能防止梗死范围的扩大,但注意其对心脏的收缩功能的抑制。不推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规使用钙离子拮抗剂。6.转诊:(1)对于确诊或疑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立即安排专业医护人员护送转诊。(2)所有不稳定型心绞痛均应转诊。(3)稳定型心绞痛及陈旧心肌梗死患者出现下列情况时需转诊:①原有的危险因素控制不理想或发现新的危险因素(伴发糖尿病、严重血脂异常等);②原有并发症控制不佳或出现新的并发症(如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等);③出现药物不良反应,需调整治疗方案;④首次发现陈旧心梗。

考点12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一)病因:(1)HDL(高密度脂蛋白)降低,LDL(低密度脂蛋白)及VLDL(极低密度脂蛋白)升高。(2)吸烟是导致冠心病的病因。(注意饮酒不是)(二)分型:1.慢性冠心病:(1)稳定型心绞痛:又称劳力型心绞痛,劳动诱发胸痛;(2)缺血性心肌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心肌的供氧和需氧不平衡而导致心肌细胞减少、坏死、心肌纤维化、心肌瘢痕形成的疾病,又称心肌硬化、心肌纤维化;(3)隐匿型心脏病:无临床症状,但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如冠脉造影显示缺血)。2.急性冠脉综合征:(1)不稳定型心绞痛:①静息性心绞痛:发作于休息时,持续时间常>20分钟;②初发型心绞痛:通常在首发症状1~2个月内,很轻的体力劳动可诱发;③恶化性心绞痛:相对稳定的劳力性心绞痛基础上心绞痛逐渐增强,疼痛更剧烈、时间更长或更频繁;(2)变异型心绞痛:胸痛+ST段一过性,首选CCB;(3)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胸痛+口服硝酸甘油无效+心肌酶升高+ST段不抬高;(4)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胸痛+口服硝酸甘油无效+心肌酶升高+ST段弓背向上抬高

考点122:支气管哮喘:(一)病因:1.主要是接触到过敏原和气道高反应性,及患者本身气道高反应性。2.本质:多种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为主、肥大细胞、巨噬细胞等)参与的慢性炎症。(二)表现和体征:1.双肺可闻及广泛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双肺有广泛湿啰音的是:急性左心衰、急性肺水肿;吸气相延长的疾病是:支气管异物。)2.非常严重哮喘,哮鸣音反而减弱,甚至完全消失,表现为“沉默胸”,是病情危重的表现。(三)检查:1.肺功能检查:最有意义的检查,即支气管激发试验和支气管舒张试验。2.血气分析(早呼碱,晚呼酸):(1)期:由于过度通气可使PaCO2下降,pH值上升,表现为:呼吸性碱中毒。(2)期:缺氧加重而出现呼吸性酸中毒(CO2潴留)+代谢性碱中毒(缺氧乳酸增多)。(四)诊断:支气管哮喘=接触过敏原±喘息、呼气性呼吸困难(注意没有痰)+肺部广泛哮鸣音+夜间和凌晨加重+自行缓解。(所有的呼吸系统疾病中,能够有自行缓解的有且只有支气管哮喘。)(五)治疗:1.慢性期控制首选的药物治疗: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吸入型β受体激动剂(长效:LABA,沙美特罗)。2.急性发作期首选的药物治疗:吸入型β受体激动剂(短效:SABA,沙丁胺醇、特布他林)。3.目前控制哮喘最有效的药物:首选:糖皮质激素。4.患者出现大汗淋漓、端坐呼吸首选治疗:静脉注射糖皮质激素。5.哮喘患者出现意识障碍,昏迷等首选治疗:机械通气。6.支气管哮喘或心源性哮喘都可用:首选治疗:茶碱类(氨茶碱)。7.预防哮喘发作首选治疗:色甘酸钠。8.禁用药物:吗啡。(六)转诊:重度哮喘患者及哮喘持续状态,以及经规范治疗后发作仍较频繁的患者,应转送上级医院治疗。

考点123:急性支气管炎:1.病因:(1)微生物病原体与上呼吸道感染类似,常见有腺病毒、流感病毒等。近年来衣原体和支原体感染明显增多,病毒合并细菌感染亦多见。(2)理化因素冷空气、粉尘、刺激性气体或烟雾吸入。2.临床表现:(1)症状起病较急,先为干咳或少量黏液性痰,随后痰量增多,咳嗽加剧,偶有痰中带血。(2)体格检査可无明显阳性表现,也可在两肺听到干、湿啰音,部位不固定,咳嗽后可减少或消失。3.诊断:根据病史、咳嗽、咳痰等症状,两肺呼吸音增粗或散在干、湿啰音等体征,结合血象和X线胸片可临床诊断。病毒和细菌检查有助于病因诊断。4.治疗:(1)对症治疗:咳嗽无痰或少痰,可用镇咳药如右美沙芬。(2)抗生素治疗:有细菌感染时选用合适的抗生素。痰培养阴性首选青霉素,新大环内酯类如罗红霉素,亦可选用头孢菌素类或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3)一般治疗:注意休息、多饮水、保暖,避免劳累等。5.转诊指征:急性支气管炎一般预后良好,可于社区医院治疗。但对于短期内症状无好转趋势、年老、体弱、基础病较多的患者,应加强随访,发生并发症者应及时转往上级医院治疗。

考点124:骨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的区别:一、骨关节炎:1.本质:退行性疾病。2.累及关节:单发,不对称,大关节;①髖关节;②膝关节;③远端指间关节。3.表现:关节痛,摩擦感。4.止痛治疗(急性期治疗):对乙酰氨基酚。5.改变病情(慢性期治疗):氨基葡萄糖。二、类风湿性关节炎:1.本质:自身免疫性疾病。2.累及关节:多发,对称,小关节;①近端指间关节;②掌指关节;③腕关节。3.表现:晨僵(>1h),关节畸形。4.止痛治疗(急性期治疗):阿司匹林。5.改变病情(慢性期治疗):甲氨蝶呤

考点125:小儿腹泻:一、病因:(1)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病毒感染:寒冷季节的婴幼儿腹泻80%由病毒感染引起。轮状病毒是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的最常见病原。二、临床表现:(1)临床根据病程分为急性腹泻、迁延性腹泻、慢性腹泻。急性腹泻:是指连续病程在2周以内;迁延性腹泻:病程2周~2个月;慢性腹泻:病程2个月以上。(2)急性腹泻的共同临床表现:1)轻型腹泻:①以冒肠道症状为主,大便次数增多但一般不超过10次/日;②无全身中毒症状及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表现。2)重型腹泻:①较重的胃肠道症状;②明显的脱水、电解质紊乱和全身感染中毒症状。3)酸中毒:可出现精神不振、唇红、呼吸深大、呼出气凉面有丙酮味。三、诊断和治疗:1.诊断:1)轮状病毒肠炎:①秋季婴幼儿腹泻最常见的类型,称为“秋季腹泻”;②多见于6~24个月的婴幼儿。症状轻,大便蛋花汤样,量多,次数多,水分多,无腥臭味。2)诺如病毒肠炎:多见于寒冷季节(11月至次年2月),多引起机构群发性腹泻。3.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肠炎:黄绿色或蛋黄汤样稀水样便伴较多黏液,有霉臭味。4.产毒性大肠埃希菌肠炎:与致病性大肠杆菌相似。5.侵袭性大肠埃希菌肠炎:黏液带脓血便,有腥臭味,可有中毒甚至休克。6.出血性大肠埃希菌肠炎:黄色水样便→血水便,有特殊臭味。7.抗生素相关性腹泻:①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多见于大量应用抗生素后,大便呈暗绿色海水样便,有腥味;②真菌性肠炎:大便呈豆腐渣样细块。2.脱水的程度:(1)轻度:①临床表现:泪,尿;②丢失量占体重百分比:5%。(2)中度:①临床表现:尿少明显,四肢暖;②丢失量占体重百分比:5%~10%。(3)重度:①临床表现:外周循环衰竭,体克的描述,四肢冷;②丢失量占体重百分比:10%~15%。3.脱水的性质(就看钠离子浓度,儿童正常为:130~150mmol/L):(1)低渗性脱水:<130mmol/L;(2)等渗性脱水:130~150mmol/L;(3)高渗性脱水:>150mmol/L。4.确定补液量:(1)轻度脱水:①丢失量:30~50ml/kg;②需要补液量:90~120ml/kg。(2)中度脱水:①丢失量:50~100ml/kg;②需要补液量:120~150ml/kg。(3)重度脱水:①丢失量:100~120ml/kg;②需要补液量:150~180ml/kg。5.确定补液种类:(1)低渗性脱水:①补液张力:2/3张含钠液;②液体配比:4:3:2。(2)等渗性脱水:①补液张力:1/2张含钠液;②液体配比:2:3:1。(3)高渗性脱水:①补液张力:1/3张含钠液;②液体配比:2:6:1。(4)重度脱水:①补液张力:20ml/kg的2:1等张含钠液;于30~60min内静脉推注。四、转诊:经综合治疗效果不佳,腹泻原因不清,腹泻脱水不易纠正,迁延、慢性者应转诊至上级医院。

考点126:甲状腺功能减退症:(1)诊断:甲减=畏寒、乏力、表情淡漠、反应迟钝+T3\T4降低,TSH升高;(2)检查:TSH增高,TT4和FT4均降低;(3)治疗:首选:甲状腺素片,从25~50μg/d开始;(4)转诊:①黏液性水肿性昏迷可危及生命,一经诊断需立即转诊和抢救;②临床怀疑甲减而不能确诊;

考点127:脑血管病: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病因:微血栓形成;2)表现:一过性的意识障碍一般在30min以内完全恢复,最长不超过24小时;3)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一过性的意识障碍+30min内自行恢复+任何检查(-);4)治疗:首选:阿司匹林;5)转诊:①对初次短暂发作或近1~2周内频繁发作的患者应转诊到有条件的医院进一步做头颅CT检查,然后针对病因治疗;②对有TIA发作史的患者要长期服用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预防发生脑卒中。2.脑血栓形成:(1)诊断:脑血栓形成=晨起发病(安静起病)+肢体感觉、运动障碍无法恢复+早期脑CT检查(-);(2)检查:首选:颇脑CT,24小时以后可以发现颜脑低密度区;(3)治疗:6小时以内首选溶栓药物:尿激酶,链激酶,rt-PA(再灌注);(4)转诊:基层医院应与上级医院建立“双向转诊”机制,对病情重的患者进行初步处理后应及时转到上级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为患者赢得抢救治疗时机,最大限度地提高治愈率,减少致残和死亡。3.脑血栓:(1)诊断:脑栓塞=既往有心脏病病史(心脏杂音、心脏颤动)+肢体感觉、运动障碍;(2)治疗:①心源性脑栓塞急性期不推荐抗凝治疗;②低度风险一般推荐抗血小板治疗。4.脑出血:(1)诊断:脑出血=激动中发病+突发感觉、运动障碍+脑CT检查高密度影;(2)检查:颅脑CT:高密度影;(3)治疗:①首选药物:甘露醇治疗;②如果并发脑疝:首选手术治疗,手术指征是核出血≥30ml,脑出血≥10ml,严重脑室出血;脑出血>15ml。(4)转诊:与上级医院建立“双向转诊”机制,对怀疑或诊断是脑出血的患者,应及时转到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

考点128:血脂异常:(1)高胆固醇血症:①高胆醇(TC)血症>6.22mmol/L。②首选药物:HMG-CoA还原酶,即汀类。③他汀类药物副作用:横纹肌溶解综合征。(2)高甘油三酯血症:(1)高甘油三酯(TG)血症>2.26mmol/L;(2)首选药物:特类。

考点129:狂犬病1.临床表现:(1)前驱期或侵袭期:大多数患者有低热、食欲减退、恶心、头痛、倦怠、全身不适等。(2)兴奋期:患者逐渐进入高度兴奋状态,突出表现为极度恐惧、恐水、怕风、发作性咽肌痉挛、呼吸困难、排尿排便困难及多汗流涎等。(3)麻痹期:狂犬病的整个病程一般不超过6日,偶见超过10日者。2.诊断:狂犬病的诊断通常根据明确存在的被犬咬或抓的病史及由此所致的开放性损伤、临床表现来确定。3.防治原则与转诊:(1)治疗:被狗咬伤后应尽早处理伤口和免疫治疗:对狂犬病患者应尽早就地进行及时彻底的清创消毒;伤后应以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做伤口周围浸润注射。(2)预防:狂犬病预后差、死亡率高,应当加强预防。(3)转诊:重症患者或如无条件进行免疫治疗的应尽早转诊至上级医疗机构诊治。

考点130:癫痫:1.诊断:(1)单纯部分发作:①Jackson发作=抽搐自手指→腕部→前臂→肘部→肩→口角→面逐渐发展+无意识障碍;②病变定位:大脑半球局部放电;(2)复杂部分发作:①复杂部分发作=机械重复原来的动作+意识障碍;②病变部位:颞叶;(3)全面强直-阵挛发作:全面强直-阵挛发作=意识障碍+全身强直、抽搐;(4)失神发作=意识障碍+两眼茫然凝视,呼之不应,事后对发作完全无记忆+脑电图有棘慢波;(5)癫痫持续状态:癫痫持续状态是指反复癫痫发作,发作之间意识未完全恢复,或一次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未能自行停止。2.治疗:(1)小儿癫痫首选药物:苯巴比妥;(2)失神发作(小发作)首选药物:乙琥胺;(3)全面强直一痉挛发作(大发作)首选药物:丙戊酸钠;(4)复杂部分性发作首选药物:卡马西平;(5)癲痫持续状态首选药物:地西泮。3.转诊:(1)癫痫持续状态应及时转上级医院治疗。但转诊前要给予相应的处理,防止在转诊的过程中发生意外。(2)初发癫痫原因不明,应到上级医院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3)癫痫患者同时伴有其他较严重的心、脑、肺等疾病。

考点131:急性胰腺炎:一、病因和机制:我国急性胰腺炎的病因主要是胆道疾病;西方国家的主要病因是酒精。二、表现和体征:(1)表现:中上腹部或偏左侧持续性剧烈腹痛,伴向腰背部反射。(2)体征:胁腹部皮肤呈暗灰蓝色(Grey-Turmer征);脐周皮肤青紫(Cullen征)。三、诊断:急性胰腺炎=胆道疾病、暴饮暴食、大量饮酒+左上腹或中上腹部持续剧烈腹痛+向腰背部放射+Cullen、Grey-Turner征(+)。四、治疗:(1)保守治疗:禁食水、胃肠减压、654-2;禁用吗啡,可引起Oddi括约肌痉挛收缩,导致胰腺炎加重;可用哌替啶,不能用吗啡。(2)减少胰酶分泌的药物:奥曲肽;抑制胰酶的活性:抑肽酶。(3)抗感染治疗:应用针对胰腺渗透较好的药物:亚胺培南、喹诺酮等。(4)手术方式:最常用的方法是坏死组织清除+引流术。五、转诊:(1)急性剧烈腹痛患者,难以诊断或缺乏诊断设备和经验。(2)急性胰腺炎患者,一般治疗无效。(3)考虑为重症急性胰腺炎或不能除外酮症患者。(4)考虑为由胆源性因素引起的急性胰腺炎。(5)急性胰腺炎患者,血钙低于2mmol/L。(6)在急性胰腺炎诊治过程中,出现脏器功能不全。

考点132:急性胃炎:一、病因和机制:(1)急性胃炎最常见的病因是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s)。NSAIDs主要是抑制了环氧化酶,进而减少了前列腺素的合成。慢性胃炎最常见的病因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2)特殊溃疡:①Curling溃疡:烧伤所致者称为Curling溃疡;②Cushing溃疡: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可引起Cushing溃疡。二、表现和诊断:(1)急性胃炎导致腹痛,上消化道出血的表现:呕血黑粪。(2)诊断:急性胃炎(应激性溃疡、急性为黏膜病变)=NSAIDs、饮酒+呕血黑粪。三、检查和治疗:(1)检查:①最有意义检查、明确诊断检查:胃镜+活检;②注意强酸和强碱禁忌做胃镜。(2)治疗首选药物:奥美拉唑

考点133:急性阑尾炎:(1)病因:急性阑尾炎发病的主要原因是阑尾腔梗阻和细菌侵入阑尾壁;(2)表现:典型表现是中上腹部疼痛,后期疼痛逐渐转移性右下腹痛;(3)检查:急性阑尾炎的首选检查是:B超;可以看到水肿增大的阑尾;(4)诊断:急性阑尾炎=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痛+麦氏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5)治疗:①单纯性阑尾炎、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阑尾切除术;②阑尾周围脓肿一经诊断应穿刺抽脓,治疗3个月后择期手术;(6)转诊:①诊断不明的腹痛,应转诊进一步检查;②需要手术治疗的腹痛患者,应尽早安排转诊;③伴休克、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的严重患者。

考点134:牙周炎1.概述:(1)牙周炎是由牙菌斑微生物引起的牙周组织感染性疾病,导致牙齿支持组织的破坏,牙周袋形成和炎症附着丧失和牙槽骨吸收,最后可导致牙齿的丧失。(2)牙周炎是导致我国成年人牙齿丧失的首位原因。2.临床表现:(1)慢性牙周炎:起病缓慢,牙龈的炎症表现为鲜红或暗红色,牙周袋形成。(2)侵袭性牙周炎:牙周组织破坏程度与局部刺激物的量不成比例。3.诊断:牙周炎探诊深度超过3mm且能探到釉质牙骨质界,并有炎症,多有牙龈出血或牙周袋探诊后有出血;邻面牙周附着丧失>1mm;牙槽骨有水平型或垂直型吸收;晚期牙松动或移位。4.治疗:(1)治疗原则:牙周炎的治疗目标应是彻底清除菌斑、牙石等病原刺激物,消除牙龈的炎症,使牙周袋变浅和改善牙周附着水平,并争取适当的牙周组织再生,而且要使这些疗效能长期稳定地保持。治疗一般分4个阶段。①基础治疗:目的在于消除致病因素,控制牙龈炎症。②牙周手术治疗:一般在基础治疗后的再评估中对牙周情况进行全面评价。③修复治疗:在牙周手术后2~3个月可进行永久性固定修复或可摘式义齿修复。④牙周支持治疗:定期复查、复查内容、复治。2.预防:牙菌斑微生物及局部的刺激因素是引起牙周组织炎症的病因,因此保持牙面清洁、清除牙面菌斑和局部刺激物、消除牙龈炎是预防牙周炎的关键。

考点135: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1)解热镇痛药物:①胃肠道反应;②血液系统反应;③肝脏损害;④肾损害;⑤阿司匹林样变态反应。(2)抗菌药物:①青霉素类:过敏性休克;②氨基糖苷类:耳毒性、肾毒性;③四环素类:牙齿黄染;④左氧氟沙星:肌腱炎和肌腱断裂;⑤万古霉素:“红人综合征”。(3)心血管药物:①强心苷:视力模糊、胃肠道反应;②β受体拮抗剂:中枢神经不良反应;③ACEI类:顽固性干咳;④他汀类药:横纹肌溶解。(4)神经系统药物:①氯丙嗪:锥体外系反应;②苯妥英钠:齿龈增生、共济失调;③左旋多巴:“开关”现象;④吗啡:耐受性和依赖性。(5)抗糖尿病药物:①胰岛素:低血糖反应、胰岛素耐受;②格列本脲:持久性低血糖反应。

考点136:抗菌药物的分类:抗菌药物指对细菌有抑制或杀灭作用,主要用于防治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一类药物。抗菌药物按化学结构主要分为以下10类:(1)青霉素类(β内酰胺类):①代表药物:青霉素G、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哌拉西林;②此类药物用前需要做青霉素皮试。(2)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类):①第一代:头孢氨苄、头孢唑林、头孢拉定、头孢羟氨苄;②第二代:头孢克洛、头孢呋辛、头孢丙烯、头孢替安等。(3)氨基糖苷类:阿米卡星、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4)四环素类:四环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等。儿童禁用四环素。(5)氯霉素类:因为其有严重的骨髓移植,已经取消了。⑥大环内酯类: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等。⑦林可霉素:林可霉素、克林霉素。⑧糖肽类:万古霉素、多黏菌素B。⑨磺胺类:磺胺嘧啶、复方磺胺甲恶唑。⑩喹诺酮类: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⑪硝基咪唑类: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

考点137:腹部损伤:(一)初步判断:(注意因为肝里面有胆汁,所以肝损伤,既会出血、休克,又出胆汁,导致腹膜炎)(1)实质脏器破裂(肝、脾、胰、肾)=内出血+休克。(2)空腔脏器破裂(胃肠道、胆道、膀胱)=腹痛+强烈的腹膜刺激征。(二)检查:(1)实质脏器(肝、胆、胰、脾、肾、肿块):B超。(2)空腔脏器(小肠、结肠):立位X线腹部平片。(3)诊断性腹腔穿刺术和腹腔灌洗术,阳性率高达90%以上。(三)治疗:(1)休克症状首选平衡盐等液体,以扩充血容量。(2)禁用吗啡类药物止痛。(注意:消化系统如肝外胆管结石及呼吸系统的疾病都不用吗啡,只有循环系统用吗啡)。(3)手术治疗:先探查肝、脾,明确有无损伤。(4)观察项目、要求及观察时间:生命体征15min,腹部查体30min,血常规60min。(四)转诊:(1)腹部损伤病人如明确或怀疑有器官损伤,均应及时转院治疗。(2)转院前根据条件采取前述的部分紧急处置措施,以提高转院过程中的安全性。(3)转院过程中应注意:①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随时了解病人意识状态、腹痛程度和范围的变化,定时测定血压、脉搏和呼吸等生命体征;②病人采取垫高头部、下肢屈曲的仰卧位,以减轻腹痛;③保持静脉输液通道通畅,持续补液;④有四肢骨折者,简单固定。

考点138:颅脑损伤:(一)头皮损伤:(1)诊断:帽状腱膜下巨大血肿=头部较大血肿+头皮下波动感。(2)治疗:①帽状腱膜下巨大血肿首选处理方式:穿刺抽血和局部加压包扎;②头皮清创时间一般是6~8小时以内;由于血运丰富,可以放宽到24小时。(二)颅骨骨折:1.颅盖骨骨折:颅骨的X线或CT可以明确诊断。2.颅底骨折:处理:不管是何种骨折,合并脑脊液漏属于开放性损伤,不可堵塞或冲洗,不做腰穿。(1)颅前窝骨折:颅窝骨折=眼眶部熊猫眼。(2)颅窝骨折:颅中窝骨折=鼻漏,漏。(3)颅后窝骨折:颅窝骨折=Battle征(乳瘀斑)。(三)脑损伤:(1)脑震荡:脑震荡=短暂的意识障碍+逆行性遗忘+各种检查都阴性(注意脑震荡只是脑子震荡了,脑实质没有损伤,各检查全阴性)。(2)脑挫裂伤:脑挫裂伤=意识障碍+头痛、恶心呕吐+脑CT多发散在高密度和低密度区。注意高密度是出血区,低密度是水肿区)。(3)脑干损伤:脑干损伤=患者迅速昏迷+瞳孔改变+生命体征不稳定(注意脑干中有呼吸心跳等中枢,一旦损伤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四)颅内血肿:1.硬膜外血肿:(1)机制:多为脑膜动脉破裂。(2)诊断:硬膜血肿=典型中间清醒期(昏迷一清醒一昏迷)+脑CT双凸高密度影。2.硬膜下血肿:(1)机制:多为脑皮质表面的血管破裂所致。(2)诊断:①硬膜下血肿=昏迷进行性加重+脑CT新月形阴影。②急性期<3天;亚急性型(3天~3周);慢性型(>3周)。(五)转诊:(1)凡是有颅脑损伤的患者要尽快送上级医院进行抢救治疗。转运之前或同时进行止血、包扎、固定、开放气道、输液、抽血配血等处理。(2)对怀疑有颅脑损伤,尤其是有瞳孔不等大、呼吸深大、叹气样呼吸者,要快速静脉滴注20%甘露醇250ml,加呋塞米40mg静脉推注,以减轻脑水肿,防治脑疝形成。(3)所有颅脑损伤的患者均应尽快送往上级医院进行头颅CT或磁共振检查,以排除颅内损伤的可能。必要时同时检查其他部位有无损伤。(4)转运途中要密切观察伤者的意识状态、呼吸、血压、脉搏、体温等生命体征。观察尿量。(5)途中要开放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随时准备行心脑复苏术。(6)途中需要配备20%甘露醇、呋塞米、控制抽搐的药物和心脑复苏药物、球囊辅助呼吸器,有条件的配备气管插管等物品。

考点139:百草枯中毒:(一)初步判断:1.有百草枯接触史。2.临床表现:(1)消化系统:口腔烧灼感,口腔、食管黏膜糜烂溃疡等。(2)呼吸系统:肺损伤最为突出也最为严重。(3)神经系统:头晕头痛,少数患者发生幻觉、恐惧、抽搐、昏迷等中枢神经症状。(4)泌尿系统:肾损伤最常见,表现为血尿、蛋白尿、少尿。(5)局部接触中毒:表现为接触性皮炎和黏膜化学烧伤。(二)现场急救:1.阻断毒物吸收主要措施有催吐、洗胃与吸附、导泻、清洗等。2.促进毒物排出:补液利尿→血液净化。(三)转诊:1.本病死亡率极高,基层进行急救处理后应立即转诊到有条件的医院。2.患者就诊时立即抽血送检百草枯浓度。3.慎用或不用吸氧。

考点140:急性农药中毒:(一)临床表现:1.急性中度:(1)毒蕈碱样症状:①平滑肌痉挛,腹痛、腹泻;②腺体分泌增多,流涏、流泪、肺湿啰音;③部分交感神经腺体分泌增多引起瞳孔缩小。(2)烟碱样症状:①肌束震颤;②血压升高;③心跳加快,心律失常,体温升高。(3)中枢神经:头痛、头晕、乏力、烦躁不安,甚至昏迷。2.迟发性多发神经病:急性重度或中度有机磷中毒患者症状消失+2~3周出现迟发性神经病。3.中间型综合征:多发生于重度有机磷中毒后1~4天+神经症状。(二)诊断:有机磷毒物=针尖样瞳孔+口有“大蒜臭味”+农药服用病史。(三)治疗:1.洗胃:争取在6小时以内进行。2.解毒药:①阿托--对抗蕈碱样症状;②磷定和氯磷定--对抗碱样症状。3.禁忌:①2%碳酸钠溶液反复洗胃,百虫中毒者忌用;②1:5000锰酸钾溶液洗胃,对、磷中毒者忌用。(四)转诊:1.轻度中毒患者经过初步治疗后,生命体征稳定,但仍有中毒表现,基层无进一步救治条件。2.需要明确毒物性质或继续系统综合治疗。3.中、重度中毒患者,在基层医院治疗困难。4.需做特殊治疗,如高压氧、血液透析等治疗。5.对需要转院者在中途不要中断治疗,途中注意病人安全,或经抢救后病情稳定时再转院。

考点141:中暑:1.表现:①热痉挛=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引用低张性液体+头痛、肢体及腹肌痉挛;②热衰竭=老人、儿童、慢性病患者+严重热应激后+体液丢失过多导致循环容量不足所致;③热射病=高热+神志障碍(早期受损器官依次为:脑→肝→肾→心脏)。2.治疗:①降温:体外降温、体内降温、药物降温(热射病不用解热镇痛药,要氯丙嗪);②并发症:昏迷--气管插管;液体复苏--勿用血管收缩药,可给异丙肾上腺素;③监测:体温、尿量、血气分析、凝血功能。3.转诊:对于重症中暑患者需要及时转运到上级医院抢救治疗,转运途中应积极降温和补液治疗,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及观察生命体征。

考点142:窒息(一)初步判断:1.原因:(1)机械性窒息:因机械作用引起呼吸障碍,如缢、绞、扼颈项部、用物堵塞呼吸孔道、压迫胸腹部以及患急性喉头水肿或食物吸入气管等造成的窒息。(2)中毒性窒息:如一氧化碳中毒,大量的一氧化碳由呼吸道吸入肺,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成碳氧血红蛋白,阻碍了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与解离,导致组织缺氧造成的窒息。(3)病理性窒息:如溺水和肺炎等引起的呼吸面积的丧失;脑循环障碍引起的中枢性呼吸停止。2.机槭性窒息的临床表现:机械性窒息的患者不会有强烈的咳嗽,不能说话或是呼吸,成人和儿童双手抵住喉部,脸会短时间内变成红色或青紫色。心跳加快而微弱,病人处于昏迷或者半昏迷状态,发绀明显呼吸逐渐变慢而微弱,继而不规则,到呼吸停止,心跳随之减慢而停止。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二)现场急救:1.常规成人和儿童的Heimlich急救法:施救者站在患者身后,从背后抱住其腹部,双臂围绕其腰腹部,一手握拳,拳心向内按压于患者肚脐和肋骨之间的部位;另一手捂按在拳头之上,双手急速用力向里向上挤压,反复实施数次,直至阻塞物吐出为止。2.1~5岁儿童Heimlich急救法(坐位法):施救者采取坐位,让儿童背靠施救者,坐在腿上,头略低,张开嘴,施救者以双手示指和中指放在患儿的上腹部,用力向后方冲击性地挤压,可反复有节奏地进行数次。3.婴儿机械窒息急救法:掏出婴儿口中可见的异物,打开患儿口腔,掏出口中呕吐的奶液或其他食物残渣等。背部拍击法:立即将患儿身体前屈倾斜60°,使其俯伏于施救者前臂,并保持患儿头与颈部的位置稳定,同时用另一手叩击婴儿左右肩胛骨之间的背部数次,以促使异物的排出。(三)转诊:1.经上述急救后仍不能缓解者,给予高流量吸氧,同时尽快转上级医脘抢救。2.虽经上述急救后气道通畅,仍需进一步治疗病因的患者。3.已经出现并发症者,如昏迷、肺水肿、吸入性肺炎、心肺复苏术后、颈部骨折、甲状腺及颈部血管损伤、一氧化碳中毒等患者,转运途中仍需给予高流量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考点143:急性CO中毒:1.表现:①昏迷、口唇呈樱桃红色;急性CO中毒迟发性脑病(神经精神后发症)=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在意识障碍恢复后,经过2~60天的假愈期后出现神经症状。2.诊断:CO中毒=小煤炉+口唇呈樱桃红色。3.检查:①金标准:血COHb测定;②分期:轻度COHb浓度10%-20%;中度COHb浓度30%~40%;重度COHb浓度40%-60%。4.治疗:①首要治疗:迅速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②最有效治疗:高压氧舱治疗。5.转诊:一旦确诊为中、重度一氧化碳中毒,要尽快转至有高压氧治疗的医院,转运途中给予最高流量的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考点144:蛇咬伤(一)初步判断1.特征:毒蛇头部略成三角形,身上有色彩鲜明的花纹,上颌长有成对的毒牙,可与无毒蛇相区别。2.毒蛇大致可分成三大类:(1)以神经毒为主的毒蛇:金环蛇、银环蛇及海蛇等,毒液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2)以血液毒为主的毒蛇:有竹叶青、蝰蛇和龟壳花蛇等,毒液主要影响血液及循环系统。(3)以混合毒为主的毒蛇:蝮蛇、眼镜蛇等。3.毒蛇咬伤的临床表现:(1)神经毒致伤:伤口局部出现麻木,知觉丧失,或仅有轻微痒感。(2)血液毒致伤:咬伤的局部迅速肿胀,并不断向近侧发展,伤口剧痛,流血不止。(3)混合毒致伤:兼有神经毒及血液毒的症状,肌肉麻痹和呼吸肌麻痹。(二)现场急救:1.是否为蛇咬伤:先必须明确除外蛇咬伤的可能性,其他动物也能使人致伤,如蜈蚣咬伤、黄蜂蜇伤,毒蛇咬伤有蛇伤牙痕。2.是否为毒蛇咬伤:主要靠特殊的牙痕、局部伤情及全身表现来区别。3.明确为毒蛇咬伤的救治:阻止毒液吸收→促进蛇毒的排出→抑制蛇毒作用→全身支持疗法快速补液。(三)转诊:明确为毒蛇咬伤后,在立即进行急救处理的同时,尽快转往医院,途中需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血压、脉搏、神志变化,保护呼吸道畅通。

考点145:问寒热的临床意义(重点)张景岳《十问歌》:“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1)恶寒发热:①定义:指患者恶寒与发热同时出现,是表证的特征证候;②表现及意义:1)恶寒重发热轻:悲者感觉怕冷明显并有轻微发热的症状,是风寒表证的特征;2)发热轻而恶风:指患者自觉有轻微发热,并有遇风觉冷、避之可缓的症状,是伤风表证的特征;3)发热重恶寒轻:指患者自觉发热较重,同时又有轻微的怕冷的症状,是风热表证的特征。(2)但寒不热:①定义:指患者只感寒冷而不发热的症状,是寒证的特征证候;②表现及意义:1)新病恶寒:指患者突然感觉怕冷,且体温不高的症状。并有四肢不温,或有脘腹、肢体冷痛,或呕吐泄泻,或咳喘痰鸣、脉沉紧等症。主要见于里实寒证;2)久病畏寒:指患者经常怕冷,四肢凉,得温可缓的症状。常兼面色皖白,舌淡胖嫩,脉弱等症。主要见于里虚寒证。(3)但热不寒:①定义:指患者只发热而无怕冷之感的症状。多系阳盛或阴虚所致,是里热证的特征证候;②表现及意义:1)壮热:指高热(体温在39℃以上)持续不退,不恶寒只恶热的症状。属里实热证;2)潮热:指按时发热,或按时热势加重,如潮汐之有定时的症状。下午3~5时(即申时)热势较高者,称为日晡潮热,常见于阳明腑实证,故亦称阳明潮热。由于胃肠燥热内结,阳明经气旺于申时,正邪斗争剧烈,故在此时热势加重。午后和夜间有低热者,称为午后或夜间潮热。有热自骨内向外透发的感觉者,称为骨蒸潮热。多属阴虚火旺所致午后热甚,身热不扬(肌肤初扪之不甚热,但扪之稍久即感灼手),兼见头身困重,胸脘满闷,舌苔黄腻等,称为湿温潮热,属湿温病;3)微热:发热不高,一般不超过38℃,或体温正常仅自觉发热者,称为微热。长期微热,劳累则甚,兼疲乏、少气、自汗等症者,多属气虚发热。时有低热,兼面白、头晕、舌淡、脉细等症者,多属血虚发热长期低热,兼颧红、五心烦热等症者,多属阴虚发热。每因情志不舒而时有微热,兼胸闷、急躁易怒等症者,多属气郁发热,亦称郁热。小儿于夏季气候炎热时长期发热,兼有烦渴、多尿、无汗等症,至秋凉自愈者,多属气阴两虚发热(4)寒热往来:①定义:指患者自觉恶寒与发热交替发作的症状。是正邪相争,互为进退的病理反应,为半表半里证寒热的特征;②表现及意义:1)寒热往来无定时:指患者自觉时冷时热,一日多次发作而无时间规律的症状。多见于少阳病,为半表半里证。2)寒热往来有定时:指患者恶寒战栗与高热交替发作,每日或二三日发作一次,发有定时的症状。兼有剧烈头痛、口渴、多汗等症。常见于疟疾

考点146:望诊面色:1.青:(1)主病:寒证、气滞、血瘀、疼痛、惊风;(2)具体表现:①色淡青或青黑——寒盛、痛剧。②突见面色青灰,口唇青紫,肢凉脉微——心阳暴脱,心血瘀阻(真心痛)。③久病面唇青紫——心气、心阳虚衰,血行瘀阻,或肺气闭塞,呼吸不利。④面色青黄(即面色青黄相兼,又称苍黄)——肝郁脾虚。⑤小儿眉间、鼻柱、唇周发青——惊风。2.赤:(1)主病:热证(或戴阳证);(2)具体表现:①满面通红——实热证。②午后两颧潮红——阴虚证。③久病重病面色苍白,却时时泛红如妆,游移不定——戴阳证,病重。3.黄:(1)主病:脾虚,湿证;(2)具体表现:①萎黄——脾胃气虚。②面黄虚浮——脾虚湿蕴。③面目一身俱黄——黄疸。④面黄鲜明如橘皮色——阳黄(湿热)。⑤面黄晦暗如烟熏色——阴黄(寒湿)。4.白:(1)主病:虚证(血虚、气虚、阳虚)、寒证、失血证;(2)具体表现:①面色发白,多为气虚血少,或阳衰寒盛。②淡白无华,唇舌色淡——血虚证或失血证。③皖白或皖白虚浮——阳虚证或阳虚水泛。④面色苍白——亡阳、气血暴脱或阴寒内盛。5.黑:(1)主病:肾虚、寒证、水饮、血瘀、剧痛;(2)具体表现:①面黑暗淡或黧黑——肾阳虚。②面黑干焦——肾阴虚。③眼眶周围发黑——肾虚水饮或寒湿带下。④面色黧黑,肌肤甲错——血瘀日久。

考点147:中医学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1)阴阳的交感与互藏:①交感,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是宇宙万物赖以生成和变化的根源)。②互藏,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的任何一方都包含着另一方(即阴中含阳,阳中含阴)。(2)阴阳的对立制约:指属性相反的阴阳双方在一个统一体中的相互排斥、相互制约和相互斗争。(3)阴阳的互根互用:①互根:是指阴阳双方均以对方存在为自己存在的前提。②互用:是指阴阳双方相互滋生、促进、助长对方。(互根失常: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互用失常:阳损及阴,阴损及阳)。(4)阴阳的消长平衡:指阴阳在不断的消长运动中保持着相对的平衡状态。(5)阴阳的转化:指一事物的总体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物极必反。(“极、重,甚”)

考点148:中医学辨证论治:1.病:即疾病,是指有特定病因、发病形式、病机、发展规律和转归的一种完整的过程。如感冒、痢疾、疟疾、麻疹、哮喘和中风等。2.:是指疾病的具体临床表现,即症状和体征,如发热、咳嗽、头痛、眩晕、腰酸和疲乏无力等。3.是指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它包括病的原因(如风寒、风热、瘀血、痰饮等)、病的部位(如表、里、某脏、某腑、某条经络等)、病的性质(如寒、热等)和邪正关系(如虚、实等),反映了疾病发展过程中,该阶段病理变化的本质。4.辨证论治:也称辨证施治,分辨证和论治两个阶段。5.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的过程。6.论治:又称施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的过程。7.辨证是论治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辨证的目的,通过论治的效果,可以检验辨证是否正确(重点:人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与环境是一个整体;五一体观;形神一体观;以五脏为中心,心为主宰);辨证论治的内容,证、症、病的医别。

考点149:肝阴虚证:(1)肝阴虚证:指阴液亏损,肝失濡润,阴不制阳,虚热内扰,以头晕、目涩、胁痛、烦热等为主要表现的虚热证候。又名肝虚热证。(2)临床表现:头晕眼花,两目干涩,视力减退,或胁肋隐隐灼痛,面部烘热或两额潮红,或手足蠕动,口咽干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舌红少苔乏津,脉弦细数。本证以头晕、目涩、胁痛等与虚热症状共见为辨证的主要依据。(3)肝血虚、肝阴虚的鉴别要点:两者均属肝的虚证,均有头晕等表现,但前者为血虚,无热象,常见眩晕、视物模糊、经少、肢麻手颤等症;后者为阴虚,虚热表现明显,常见眼干涩、潮热、额红、手足蠕动等症。

考点150:脾阳虚证:1.脾阳虚证:指脾阳虚衰失于温运,阴寒内重,以食少、腹胀腹痛、便溏等为主要表现的虚寒证候。又名脾虚寒证。2.临床表现:食少,腹胀,腹痛绵绵,喜温喜按,畏寒怕冷,四肢不温,面白少华或虚浮,口淡不渴,大便稀溏,甚至完谷不化,或肢体浮肿,小便短少,或白带清稀量多,舌质淡胖或有齿痕,舌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本证以食少、腹胀腹痛、便溏与虚寒症状共见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考点151:脾不统血证:1.脾不统血证:指脾气虚弱,不能统摄血行,以各种慢性出血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又名脾(气)不摄血证。2.临床表现:各种慢性出血,如便血、尿血、吐血、鼻衄、紫斑,妇女月经过多、崩漏,食少便溏,神疲乏力,气短懒言,面色萎黄,舌淡,脉细无力。本证以各种慢性出血与气血两虚证共见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考点152:脾气虚证:1.脾气虚证:指脾气不足,运化失职,以食少、腹胀、便溏及气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2.临床表现;不欲食,纳少,脘腹胀满,食后胀甚,或饥时饱胀,大便糖稀,肢体倦怠,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形体消瘦,或肥胖、浮肿,面色淡黄或黄,舌淡苔白,脉缓或弱。本证以食少,腹胀,便溏与气虚症状共见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考点153:膀胱湿热证:1.膀胱湿热证:指湿热侵袭,蕴结膀胱,以小便频急、灼涩疼痛及湿热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候。2.临床表现:小便频数,排尿灼热涩痛,小便短赤,尿血或有砂石,小腹胀痛,腰痛,发热口渴,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本证属新病势急,以小便频急、灼涩疼痛等与湿热症状共见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考点154:肾阳虚证:1.肾阳虚证:指肾阳亏虚,机体失却温煦,以腰膝酸冷、性欲减退、夜尿多为主要表现的虚寒证候。又名元阳亏虚证、命门火衰证。2.临床表现:头目眩晕,面色眺白或黧黑,腰滕酸冷疼痛,畏冷肢凉,下肢尤甚,精神萎靡,性欲减退,男子阳痿早泄、滑精精冷,女子宫寒不孕,或久泻不止,完谷不化,五更泄泻,或小便频数清长,夜尿频多,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尺脉尤甚。本证以腰膝酸冷、性欲减退、夜尿多与虚寒症状共见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考点155:寒痰阻肺证:1.寒痰阻肺证:指寒饮或痰浊停聚于肺,肺失宣降,以咳喘、痰白量多易咯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又名寒饮停肺证、痰浊阻肺证。2.临床表现:咳嗽,痰多色白、质稠或清稀、易咯,胸闷,气喘,或喉间有哮鸣声,恶寒,肢冷,舌质淡,苔白腻或白滑,脉弦或滑。本证以咳喘,痰白量多易咯等为辨证的主要依据。痰稀者为寒饮停肺证,痰稠者为寒痰阻肺证。

考点156:饮停胸胁证:1.饮停胸胁证:指水饮停于胸腔,阻碍气机,以胸廓饱满、胸胁胀闷或痛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2.临床表现:胸廓饱满,胸胁部胀闷或痛,咳嗽,气喘,呼吸、咳嗽或身体转侧时牵引胁痛,或有头目晕眩,舌苔白滑,脉沉弦。本证以胸廓饱满、胸胁胀闷或痛等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考点157:寒热辩证:(1)定义:①寒证:寒证指感受寒邪,或阳虚阴盛,导致机体功能活动衰退所表现的具有冷、凉特点的证候;②热证:热证指感受热邪,或脏腑阳气亢盛,或阴虚阳亢,导致机体机能活动亢进所表现的具有温、热特点的证候;(2)临床表现:①寒证:常见恶寒,畏寒,冷痛,喜暖,口淡不渴,肢冷蜷卧,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面色白,舌淡,苔白而润,脉紧或迟等;②热证:常见发热,恶热喜冷,口渴欲饮,面赤,烦躁不宁,痰、涕黄稠,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燥少津,脉数等

考点158:虚实辩证:(1)定义:①虚证:虚证指人体阴阳、气血、津液、精髓等正气亏虚,而邪气不著,表现为不足、松弛、衰退特征的各种证候;②实证:实证指人体感受外邪,或疾病过程中阴阳气血失调,体内病理产物蓄积,以邪气盛、正气不虚为基本病理,表现为有余、亢盛、停聚特征的各种证候;(2)临床表现:①虚证:各种虚证的表现极不一致,各脏腑虚证的表现更是各不相同,所以很难用几个症状全面概括。临床一般以久病、势缓者多虚证,耗损过多者多虚证,体质素弱者多虚证;②实证:由于感邪性质的差异,致病的病理因素不同,以及病邪侵袭、停积部位的差别,因而证候表现各不相同,所以很难以哪几个症状作为实证的代表。临床一般是新起、暴病者多实证,病情急剧者多实证,体质壮实者多实证

考点159:虚实辩证的鉴别:(1)虚证:①病程:长(久病);②体质:多虚弱;③精神:萎靡;④声息:声低息微;⑤疼痛:喜按;⑥胸部胀满:按之不痛,胀满时减;⑦发热:五心烦热,午后微热;⑧恶寒:畏寒,得衣近火则减;⑨舌象:质嫩,苔少或无苔;⑩脉象:无力;(2)实证:①病程:短(新病);②体质:多壮士;③精神:兴奋;④声息:声高气粗;⑤疼痛:拒按;⑥胸部胀满:按之疼痛,胀满不减;⑦发热:蒸蒸壮热;⑧恶寒:恶寒,添衣加被不减;⑨舌象:质老,苔厚腻;⑩脉象:有力。

考点160:阴阳辨证的鉴别:(1)阴证:①望:面色苍白或暗淡,身重蜷卧,倦怠无力,精神萎靡,舌淡胖嫩,舌苔润滑;②闻:语声低微,静而少言,呼吸怯弱,气短;③问:恶寒畏冷,喜温,食少乏味,不渴或喜热饮,小便清长或短少,大便溏泄气腥;④切:腹痛喜按,肢凉,脉沉、细、迟、无力等;(2)阳证:①望:面色潮红或通红,狂躁不安,口唇燥裂,舌红绛,苔黄燥或黑而生芒刺;②闻:语声壮厉,烦而多言,呼吸气粗,喘促痰鸣;③问:身热,恶热,喜凉,恶食,心烦,口干渴引饮,小便短赤涩痛,大便干硬,或秘结不通,或有奇臭;④切:腹痛拒按,肌肤灼热,脉浮、洪、数、大、滑、有力等。

考点161:湿疮:1.湿疣的概述:湿疮是一种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相当于西医的湿疹。其特点是:皮损对称分布,多形损害,剧烈瘙痒,有渗出倾向,反复发作,易成慢性等。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类。急性湿疮以丘疱疹为主,炎症明显,易渗出;慢性湿疮以苔藓样变为主,易反复发作。本病男女老幼皆可发病,但以先天禀赋不耐者为多,无明显季节性,但冬季常复发。根据皮损形态不同,名称各异,如浸淫全身,滋水较多者,称为浸淫疮;以丘疹为主者,称为血风疮或粟疮。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其名称也不同,如发于耳部者,称为旋耳疮;发于阴囊部者,称为肾囊风;发于脐部者,称为脐疮;发于肘、膝弯曲部者,称为四弯风;发于乳头者,称为乳头风。2.湿疣的辨证论治:常见证型:1)湿热蕴肤证:①主要症状:发病快,病程短,皮损有潮红、丘疱疹,灼热瘙痒无休,抓破渗液流脂水;伴心烦口渴,身热不扬,大便干,小便短赤;舌红,苔薄白或黄,脉滑或数;②治法:清热利湿止痒;③常用中成药:二妙丸,龙胆泻肝丸。2)血虚风燥证:①主要症状:病程久,反复发作,皮损色暗或色素沉着,或皮损粗糙肥厚,剧痒难忍,遇热或肥皂水后瘙痒加重;伴有口干不欲饮,纳差,腹胀;舌淡,苔白,脉弦细;②治法:养血润肤,祛风止痒;③常用中成药:皮肤病血毒丸。3.湿疣的外治法:①急性湿疮初起仅有潮红、丘疹,或少数水疮而无渗液时,外治宜清热安抚,避免刺激,可选用清热止痒的中药苦参、黄柏、地肤子、荆芥等煎汤湿敷,或三黄洗剂、炉甘石洗剂外搽。若水疱糜烂、渗出明显时,外治宜收敛、消炎,促进表皮恢复,可选用黄柏、生地榆、马齿苋、野菊花等煎汤,或10%黄柏溶液,或2%~3%硼酸水冷敷。再用青黛散麻油调搽。②亚急性湿疮外治原则为消炎、止痒、干燥、收敛,选用青黛膏、3%黑豆馏油、5%黑豆馏油软膏外搽。③慢性湿疮可选用各种软膏剂、乳剂,一般可外搽湿疹膏、5%硫黄软膏、5%~10%复方松馏油软膏、10%~20%黑豆馏油软膏。

考点162:咳嗽(一)概述: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声,咯吐痰液而言,为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分别言之,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一般多为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二)辨证论治:常见证型:1.风寒咳嗽(1)主要症状:咳嗽痰稀薄色白,咽痒,常伴鼻塞,恶寒,发热。苔薄白,脉浮紧。(2)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3)常用中成药:通宣理肺片/丸桂龙咳喘宁胶囊2.风热咳嗽(1)主要症状:咳嗽痰黏稠色白或黄,常伴咽痛,涕黄,发热。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2)治法:疏风清热,肃肺化痰(3)常用中成药:急支糖浆连花清瘟颗粒3.痰湿咳嗽(1)主要症状:反复咳嗽,痰多色白,胸脘作闷,食少便溏。苔白腻,脉滑。(2)治法:燥湿化痰,理气止咳(3)常用中成药:橘红痰咳液半夏糖浆4.痰热咳嗽(1)主要症状:咳嗽气粗,痰黄黏稠,胸闷口干,大便秘结。苔黄腻,脉滑数。(2)治法:清热肃肺,豁痰止咳(3)常用中成药:十味龙胆花颗粒金荞麦片(清金化痰汤)5.阴虚咳嗽(1)主要症状:干咳,咳声短促,痰少黏白,或痰中带血丝,或声音逐渐嘶哑,口干咽燥,或午后潮热,颧红,盗汗,日渐消瘦,神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2)治法:滋阴润肺,化痰止咳(3)常用中成药:养阴清肺颗粒蛇胆川贝枇杷膏(三)适宜治疗技术:1.穴位按摩法:按揉天突穴3分钟,按揉肺俞、膻中、风池穴各2分钟,敲打后背2~3分钟。2.刮痧法:刮痧部位:颈部(大椎)、背部(风门、肺俞)、胸部(膻中、中府)各1~2分钟。

考点163:便秘:1.便秘的概述:便秘是指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秘结不通,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而不畅的病证。本节所论是以便秘为主要症状的辨证论治,类似于西医学的功能性便秘,同时肠道激惹综合征、肠炎恢复期肠蠕动减弱引起的便秘,直肠及肛门疾患引起的便秘,药物性便秘,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的便秘,以及肌力减退所致的排便困难等,可参照本节内容,并结合辨病处理。2.便秘的辨证论治:常见证型:1)热秘:①主要症状: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身热面赤,口干口臭,腹胀而痛。舌红苔黄燥,脉滑数;②治法:泻热导滞,润肠通便;③常用中成药:麻仁丸。2)气虚秘:①主要症状:大便并不干硬,虽有便意,但排便困难,用力努挣则汗出短气,便后乏力,面白神疲,肢倦懒言。舌淡苔白,脉弱;②治法:益气润肠;③常用中成药:补中益气丸(黄芪汤)。3.便秘的适宜治疗技术:针灸治疗:①主穴:大肠俞、天枢、归来、支沟、上巨虚。②配穴:热秘加合谷、内庭;气虚加脾俞、气海。③操作:技术主穴用毫针泻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

考点164:眩晕(一)概述: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晕是指头晕甚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倒等症状。(治疗原则:原则是补虚泻实,调整阴阳)(二)辨证论治:常见证型:1.肝阳上亢(1)主要症状:眩晕欲仆,耳鸣,头痛且胀,每因烦劳或恼怒头晕加剧,面红,急躁易怒。舌红苔薄,脉弦。(2)治法:平肝潜阳,清火息风(3)常用中成药:天麻钩藤颗粒养血清脑颗粒2.气血亏虚:(1)主要症状:眩晕绵绵,动则加剧,劳累则发,面色少华,神疲懒言。舌淡,边有齿印,脉细。(2)治法:补益气血,调养心脾(3)常用中成药:归脾丸复方活脑舒胶囊(三)适宜治疗技术:1.外敷法:(1)填脐疗法:黄芪、五味子各10g,研为细末,加清水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敷于肚脐孔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续3~5天。可健脾益气,适用于气血亏虚所致的眩晕。(2)敷涌泉法:吴茱萸20g,肉桂2g,共研细末,米醋调匀,捏成饼状,于睡前贴敷于双足心涌泉穴,次晨取下,连续3~5次。或取吴茱萸适量,研为细末,用米醋或凡士林适量调为膏糊状外敷双足心涌泉穴,每日一换,连续10~15天。可引热下行,适用于眩晕耳鸣,烦躁多梦,颜面潮红。2.刮痧法:头部(百会、太阳、风池)、背部(肝俞、肾俞)、前臂内侧(内关)、下肢外侧(足三里)各1~2分钟。

考点165:肺系病证常用中成药--双黄连合剂:1.药物组成:金银花、黄芩、连翘。2.方义分析:方中三药均性寒,均可清热解毒。金银花、连翘同入肺、心、胃经,黄芩人肺、胃、胆、大肠经,治疗上焦热毒病症。其中,金银花甘寒,芳香疏散,善清肺经热邪为主药;黄芩苦寒,善清肺火及上焦之实热,连翘苦微寒,长于散上焦风热,共为辅药。三药合用,共奏疏风解表,清热解毒之功。3.功能:疏风解表,清热解毒4.主治: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症见发热、咳嗽、咽痛。5.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0ml(规格1、规格2);或10ml(规格3),一日三次;小儿酌减或遵医嘱。6.注意事项:(1)本品苦寒,易伤胃气,脾胃虚寒者慎服;(2)风寒感冒者不宜用;(3)过敏体质者;慎用;(4)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7.规格:(1)10ml(每1ml相当于饮片1.5g);(2)20ml(每1ml相当于饮片1.5g);(3)10ml(每lml相当于饮片3.0g)。

考点166:肺系病证常用中成药--通宣理肺丸:1.药物组成:紫苏叶、前胡、桔梗、苦杏仁、麻黄、甘草、茯苓、枳壳(炒)、黄芩陈皮、半夏(制)。2.方义分析:方中麻黄、苏叶宣肺达表;前胡、杏仁、陈皮、桔梗、半夏止咳化痰;茯苓清利生痰之源;枳壳宽胸下气;黄芩防肺气郁久化热;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解表散寒,宣肺止嗽之功。3.功能:解表散寒,宣肺止嗽。4.主治:用于风寒束表、肺气不宣所致的感冒咳嗽,症见发热、恶寒、咳嗽、鼻塞流涕、头痛、无汗、肢体酸痛。5.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7g,大蜜丸一次2丸,一日2~3次。6.注意事项:(1)风热或痰热咳嗽、阴虚干咳者不适用;(2)敏体质者慎用;3.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7.规格:(1)水蜜丸每100丸重10g;(2)大蜜丸每丸重6g。

考点167:其他病证常用中成药(重点:中成药的功能及主治):1.复方小活络丸:(1)组成:川乌(甘草银花炙)、草乌(甘草银花炙)、当归、川芎等。(2)方义分析:方中草乌、川乌辛温燥烈,专于祛风除湿,散寒止痛,为主药;胆南星燥湿化痰,以除经络中痰湿,亦有止痛之效;配白芍、当归、川芎养血活血,乳香、没药、香附、地龙行气活血,通络止痛。诸药共用共奏祛风除湿,活络痛痹之效。(3)功效及主治舒筋活络,散风止痛。用于风寒湿邪引起的风寒湿痹,肢节疼痛,麻木拘挛,半身不遂,行步艰难。用法用量:温黄酒或温开水送服。一次1~2丸,一日2次。规格:每丸重3g。(4)使用注意:孕妇忌服。2.尪痹颗粒:(1)组成:地黄、熟地黄、续断、附片(黑顺片)、独活、骨碎补等。(2)方义分析:方中淫羊藿、续断、骨碎补、狗脊、羊骨补肝肾,益精血,强筋骨,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附子补肾助阳,逐风散寒,除湿止痛。独活、桂枝、防风、威灵仙、伸筋草祛风散寒除湿,活血通络止痛。红花、皂角刺活血祛瘀,散结消肿,通络止痛。熟地黄、地黄、白芍、知母滋补肝肾,益精养血。诸药合用,共奏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通经络之功效。(3)功效及主治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通经络。用于肝肾不足、风湿阻络所致的尪痹,症见肌肉、关节疼痛,局部肿大,僵硬畸形,屈伸不利,腰膝痠软,畏寒乏力;类风湿关节炎见上述证候者。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6g,一日3次。规格:每袋装3g;每袋装6g。(4)使用注意:①孕妇禁用;②湿热实证慎用;③服药期间忌生冷、油腻食物;④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3.消渴丸:(1)组成:葛根、黄芪、玉米须、山药、地黄、天花粉、南五味子、格列本脲。(2)方义分析:方中地黄甘寒,滋肾养阴,清热生津,以为君药。辅以葛根、黄芪补脾升阳,资生化源,生津止渴,共为臣药。佐以天花粉、五味子、山药益气养阴,生津止渴,固敛阴津;玉米须利小便而泻热;所含西药成分格列本脲有降糖作用。诸药合用,共奏滋肾养阴,益气生津之功。(3)功效及主治滋肾养阴,益气生津。用于气阴两虚所致的消渴病,症见多饮、多尿、多食、消瘦、体倦乏力、眠差、腰痛,2型糖尿病见上述证候者。用法用量:口服。一次5~10丸,一日2~3次。饭前用温开水送服,或遵医嘱。规格:每10丸重2.5g(含格列本脲2.5mg)。(4)使用注意:本品含格列本脲,严格按处方药使用,并注意监测血糖。

考点168:肾系病证常用中成药:1.六味地黄丸:(1)组成:熟地黄、酒萸肉、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2)方义分析:方中重用熟地黄滋补肾阴,填精益髓生血,为君药。山茱萸补益肝肾,并能涩精;山药补养脾阴而补肾固精,共为臣药。三药配合,肾肝脾三阴并补,是为“三补”。泽泻利湿泄热而降肾浊,并能减熟地黄之滋腻;茯苓淡渗脾湿,并助山药健运,与泽泻共降肾浊;丹皮清泄虚热,并制山茱萸之温性,三药称为“三泻”,共为佐药。诸药相合,共奏滋补肾阴之功。(3)功效及主治滋阴补肾。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用法用量:口服。水丸一次5g,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水丸每袋装5g。(4)使用注意:①脾虚、气滞、食少纳呆者慎用。②感冒者慎用。③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忌辛辣、油腻之品。2.金匮肾气丸:(1)组成:附子(炙)、桂枝、牛膝(去头)、地黄、山茱萸(酒炙)、山药、茯苓、泽泻、车前子(盐炙)、牡丹皮。(2)方义分析:方中附子、桂枝温补肾阳,益火之源,两药相须,互增药力,牛膝苦、酸、平,补肝肾,利尿通淋。三药配伍温阳化气利水,为君药。地黄补血滋阴;山茱萸既温补肾阳,又益肝肾之阴;山药益气健脾补肾,培补肺气;三药肝脾肾三阴并补,可收阴生阳长之效,共为臣药。茯苓健脾补中,利水渗湿,助山药健脾;泽泻、车前子利水渗湿,清利下焦湿热,防熟地滋腻牡丹皮清肝胆相火而凉血,制温药化燥。四药甘淡寒凉,与君药相反相成,而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奏温补肾阳,化气行水之功。(3)功效及主治温补肾阳,化气行水用于肾虚水肿,腰膝酸软,小便不利,畏寒肢冷。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4~5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规格:水蜜丸每100粒重20g;大蜜丸每丸重6g。(4)使用注意:①湿热壅盛,风水泛溢水肿者不宜用;②本品含附子,不可过服、久服;③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宜低盐饮食。3.知柏地黄丸:(1)组成:知母、黄柏、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2)方义分析:方中重用熟地黄为君药,滋阴补肾,益精填髓。臣以山茱萸、山药补肾固精,益气养阴,而助熟地黄滋补肾阴;知母甘寒质润,清虚热,滋肾阴;黄柏苦寒,泻虚火,坚真阴,配合熟地黄以滋阴降火。佐以茯苓健脾渗湿;泽泻利水清热;丹皮清泄肝肾,三药合用,使补中有泻,补而不腻。诸药配合,共奏滋阴降火之功。(3)功效及主治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4)使用注意:①气虚发热及实热者不宜用;②脾虚便溏、气滞中满者不宜用;③感冒者慎用;④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忌辛辣、油腻之品。4.杞菊地黄丸:(1)组成:枸杞子、菊花、熟地黄、酒萸肉、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2)方义分析:方中熟地黄味甘微温,入心、肝、肾经,养血滋阴,补精益髓,为补益肝肾精血之要药,重用为君药。臣以山茱萸补肾暖肝;山药味甘,归脾、肺、肾经,性平不燥,作用缓和,补脾益肾涩精,为平补气阴之要药,佐以枸杞子滋阴补肾,养肝明目;菊花疏风清热,平肝明目;茯苓渗脾湿;泽泻泄肾浊;牡丹皮清肝火。诸药配合,共奏滋肾养肝之功。本方由六味地黄丸加味而成,在滋补肾阴的基础上加枸杞子、菊花,兼有养阴平肝,滋水明目的作用。(3)功效及主治滋肾养肝。用于肝肾阴亏,眩晕耳鸣,羞明畏光,迎风流泪,视物昏花。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次1丸,一日2次。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4)使用注意:①实火亢盛所致的头晕、耳鸣慎用;②脾胃虚寒,大便稀溏者慎用;③服药期间忌生冷食物。5.五苓散:(1)组成:茯苓、泽泻、猪苓、肉桂、炒白术。(2)方义分析:方中泽泻甘淡渗湿,入肾、膀胱经,功善利水渗湿消肿,重用为君药。茯苓、猪苓甘淡渗湿,健脾利湿,通利小便,增强君药利水渗湿之效,共为臣药。白术味苦性温,补气健脾,燥湿利水;肉桂味辛性热,补火助阳,温阳化气,以助膀胱气化,共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奏温阳化气,利湿行水之功。(3)功效及主治温阳化气,利湿行水。用于阳不化气、水湿内停所致的水肿,症见小便不利、水肿腹胀、呕逆泄泻、渴不思饮。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9g,一日2次。规格:每袋装6g;每袋装9g。(4)使用注意:①湿热下注,气滞水停,风水泛溢所致水肿不宜用;②阴虚津液不足之口渴、小便不利者不宜用;③痰热犯肺,气喘咳嗽者不宜用;④湿热下注,伤食所致泄泻不宜用;⑤本品含温热及渗利药物,孕妇慎用;⑥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忌辛辣、油腻和煎炸类食物。6.排石颗粒:(1)组成:连钱草、木通、石韦、滑石、苘麻子、盐车前子、徐长卿、忍冬、藤瞿麦、甘草。(2)方义分析:连钱草苦辛微寒,清热解毒,利尿通淋,软坚排石;车前子寒凉清热,利尿通淋。两药合用清热利水,通淋排石,功效切中病机,故为君药。苘麻子清热解毒,利湿合木通、石韦、瞿麦、滑石利尿通淋,增强君药清热利尿、通淋排石作用,共为臣药。徐长卿利尿通淋,解毒止痛;忍冬藤清热解毒,通络止痛;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共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利水,通淋排石之效。(3)功效及主治清热利水,通淋排石用于下焦湿热所致的石淋,症见腰腹疼痛、排尿不畅或伴有血尿;泌尿系结石见上述证候者。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袋,一日3次;或遵医嘱。规格:每袋装20g;每袋装5g(无蔗糖)。(4)使用注意:①孕妇忌服,体虚者慎用;②服药期间应多饮水并适当活动,忌油腻食物。

考点169:发绀:(一)中心型发绀:1.SaO2下降:①肺功能受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症肺炎、气胸、大量胸腔积液;②解剖分流:法洛四联症、心脏右向左分流、肺内动静脉分流。2.异常血红蛋白衍生物增加:①高铁血红蛋白:摄入亚硝酸盐、磺胺类、苯胺、硝基苯等;②硫化血红蛋白:硫化氢作用于血红蛋白生成硫化血红蛋白。(二)周围型发绀:1.淤血性:①由体循环淤血造成;②见于右心衰竭、心包积液、深静脉血栓形成等。2.缺血性:①由心排血量下降或外周动脉收缩或狭窄造成;②于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动脉栓塞等。(三)混合型发绀:中心型和周围型发绀同时存在,如全心衰竭。

考点170:全科医学基本知识的概述:1.全科医疗的服务模式:(1)全科医疗针对社区居民的健康问题与常见疾病全科医疗充分体现了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以及卫生资源利用的成本效益最大化。(2)全科医疗的服务模式具体体现为以下特征:①基层医疗照护:全科医疗是一种以门诊为主体的第一线医疗照护,也称为首诊服务。②人性化照护:全科医疗重视人胜于重视疾病。③综合性照护:全科医学的“全方位”或“立体性”的体现。④持续性照护:全科医疗是从生到死的全过程服务。⑤协调性照护:全科医疗还是动员多种资源服务于病人及其家庭的枢纽。⑥可及性照护:全科医疗是方便可及的基层医疗照护,它对服务对象应体现出地理上的接近、使用上的方便、关系上的亲切、结果上的有效,以及价格上的合理等一系列使人易于利用的特点。2.临床预防:临床预防包括:健康教育与咨询、筛检与周期性健康检査、免疫预防、化学预防。3.家庭的类型:(1)核心家庭:由父母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也包括无子女夫妇家庭和养父母及其养子女组成的家庭。(2)扩展家庭:由两对或两对以上的夫妇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由核心家庭及夫妇单、双方的父母或亲属共同构成的。

考点17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一)病因:1.吸烟最重要的环境发病因素。2.感染常见病原体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二)临床表现:1.慢性咳嗽、咳痰起床或清晨时明显,痰液多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性泡沫痰。2.气短或呼吸困难早期为劳力性,呈逐年进行性加重,晚期于静息状态下即感气短。3.晚期常见体重下降,食欲减退,营养不良,肌肉萎缩/无力等肺外症状。(三)体征:桶状胸、语颤减弱、过清音、心浊音界减小,肺下界和肝浊音界下降、双肺呼吸音减弱,呼气延长(四)检查:1.肺功能检查:肺功能检查首选检查,为判断持续气流受限的主要客观指标。(1)FEV1/FVC:(1s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70%确定为持续气流受限可确诊COPD。(2)FEV1%预计值(1s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预计值是评估COPD严重程度的常用指标。2.影像学检査:胸部ⅹ线检查早期无异常变化,以后可出现肺纹理增粗紊乱等或肺气肿改变,诊断特异性不高。(五)治疗:1.稳定期:①长期家庭氧疗;②支气管扩张剂:有高风险患者可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2.急性发作期:①最根本的治疗:控制肺部感染;②持续低流量,低浓度吸氧:吸入氧浓度(%)=21+4×氧流量;吸入氧浓度是28%~30%。(六)并发症:1.自发性气胸:COPD患者突发胸痛呼吸困难、叩诊鼓音;首选检查:X线。2.肺性脑病:COPD患者CO2潴留,导致意识障碍、昏迷;首选检查:血气分析(治疗:机械通气)。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OPD患者出现双下肢水肿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右心衰表现);首选检查:X线。(七)转诊:1.急性加重期经社区积极治疗症状无法缓解。2.患者并发症严重,需要呼吸机支持治疗,或入ICU治疗。3.伴呼吸衰竭时需吸氧条件下转诊,合并严重气胸时需胸腔穿刺或置管抽气后转诊。

考点172:肺炎:(一)肺炎分型:1.解剖学分类:(1)大叶性肺炎:致病菌多为肺炎链球菌。(注意别把大叶性肺炎和肺炎链球菌肺炎混为一致,肺炎链球菌肺炎只是大叶性肺的一种)。(2)小叶性肺炎:致病菌多为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病毒、肺炎支原以及军团菌。(3)间质性肺炎: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病毒或肺孢子虫菌等。2.病因分类:(1)细菌性肺炎:最常见,致病菌有肺炎链球菌、金葡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等。(2)非典型肺炎:常见有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等。(3)病毒性肺炎:如冠状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等。(4)真菌性肺炎:如念珠菌、曲霉、隐球菌、肺孢子菌、毛霉等。3.患病环境分类:(1)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2)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于入院48小时后在医院(包括老年护理院、康复院等)内发生的肺炎。(二)表现、诊断、治疗:1.大叶性肺炎:①主要致病菌:肺炎球菌;细菌主要的致病力是:荚膜;②诊断:大叶性肺炎=青壮年+受凉史+咳“”锈色痰+X肺大叶实变;③体征:肺实变、叩浊音、支气管呼吸音、语颤增强;④首选药物:青霉素。2.小叶性肺炎:①主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菌主要的致病力是:毒素;②诊断:叶性肺炎=中老年+咳脓黄痰+X线:多发空洞,液气平面;③治疗:青霉素;MRSA用万古霉素;抗菌疗程2~4周,并发严重并发症需4~8周。3.克雷伯杆菌肺炎:①诊断:克雷伯杆菌肺炎=中老年人+红色胶冻样痰+X线:叶间隙弧形下坠;②治疗:三代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阿卡米星等)。4.支原体肺炎:①诊断:原体肺炎=青少年+阵发性刺激性呛咳+X线肺间质改变+冷凝集试验(+);②检查:金标准是IgM抗体测定、银标准是冷凝集实验(+);③治疗:首选霉素。(三)转诊指征:(1)与传染病有关的肺部感染情况。(2)肺部感染控制不佳的情况。(3)肺炎的重症情况。(4)肺炎患者合并的其他基础疾病出现恶化的情况,如肾功能衰竭、糖尿病加重等应予转诊。

考点17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1.流行病学:(1)病原体:脑膜炎奈瑟氏菌(又称脑膜炎球菌)。(2)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播;发病季节:冬春季。2.表现和分期:(1)前驱期表现:发热。(2)败血症期表现:皮肤或黏膜瘀点或瘀斑(3)脑膜炎期表现:脑膜刺激征。(4)恢复期表现:患者逐渐恢复正常。3.诊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发热+皮肤瘀点、瘀斑+头痛、昏迷+脑膜刺激征(+)。4.检查和治疗:(1)检查:①瘀点涂片简单易行,是早期诊断的重要方法。②确诊方法:脑脊液检查(脑脊液为浑浊的,以中性粒细胞为主)。(2)治疗:①首选药物:青霉素;②部分基层医院首选:磺胺药物。5.转诊:流行期间做好卫生宣传工作,对疑似病例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期就地呼吸道隔离和转诊治疗。一般隔离至临床症状消失3日。对与患者接触者,医学观察7日。暴发型流脑的病情凶险,变化迅速,多数患者死于入院后12小时或转诊途中,故应就地抢救,创造转诊条件,争取最佳治疗。

考点174:淋病:1.病原学:淋病奈瑟菌;革兰染色阴性的球菌(容易侵犯柱状上皮)。2.病理:化脓性炎症。3.诊断:淋病=不洁性交史+尿道有脓性分泌物4.检查:尿道分泌物的培养。5.治疗:首选三代头孢(头孢曲松钠)。

考点175:钩虫病:一、病因:(1)为人体常见且危害较严重的肠道寄生虫病。钩虫卵随粪便排出后,在温暖而潮湿的泥土中孵出杆状蚴,然后发育为丝状蚴。(2)丝状蚴主要经皮肤侵入或因生食污染蔬菜而经口腔黏膜入侵。二、表现:(1)感染初期,感染处有奇痒和烧灼感,继而出现小出血点、丘疹或小疱疹。数日内消失。(2)患病初期尚有上腹部不适、隐痛等,后期常因贫血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顽固性便秘或粪便潜血等消化系统症状。三、诊断:赤足进入使用新鲜人粪的农田或土壤或有生食污染蔬菜病史,出现上述表现者。粪便检查发现钩虫卵即可确诊。四、治疗原则:目前常用的驱虫药有阿苯达唑、甲苯达唑等。

考点176:病毒性肝炎:一、流行病学:乙肝是DNA病毒,其余都是RNA,一头一尾是粪口传播,中间是血液传播。1.甲肝病毒(HAV):(1)类型:RNA病毒;(2)传播途径:粪口传播;(3)特点:多有不洁饮餐史。2.乙肝病毒(HBV):(1)类型:DNA病毒;(2)传播途径:血液传播;(3)特点:DNA是HBV感染最直接、特意的指标。3.丙肝病毒(HCV):(1)类型:RNA病毒;(2)传播途径:血液传播;(3)特点:抗-HCV无保护作用是感染指标。4.丁肝病毒(HDV):(1)类型:RNA病毒;(2)传播途径:血液传播;(3)特点:缺陷病毒须借助HBsAg才能成致病。5.戊肝病毒(HEV):(1)类型:RNA病毒;(2)传播途径:血液传播;粪口传播;(3)特点:儿童及青年多为隐性感染。二、检查:1.甲型肝炎病毒(HAV):(1)IgM抗体:出现早有现症感染意义;看见抗HAV-IgM阳性就是甲肝。(2)IgG抗体:IgG抗体可长期存在有保护力。2.乙肝抗原抗体系统:3个抗原抗体系统,即表面抗原和抗体(HBsAg和抗HBs),就E抗原和抗体(HBeAg和抗HBe),核心抗原和抗体(HBcAg和抗HBc)。(1)HBcA特点:无法检测。(2)抗-HBs特点:抗-HBs是好东西,是保护性抗体。(3)HBeAg特点:病毒复制强和传染强的标志。(4)乙肝三阳特点:乙肝三阳=HBsAg(+)、HBeAg(+)、抗-HBcAg(+)。(5)乙肝三阳特点:乙肝三阳=HBsAg(+)、抗-HBe(+)、抗-HBcAg(+)。三、诊断:1.各种肝炎的诊断:(1)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发病(<半年)+低热、乏力+黄疸。(2)急性无黄疸型肝炎:急性无黄疸型肝炎=急性发病(<半年)+低热、乏力+黄疸。(3)慢性肝炎:慢性肝炎=急性肝炎病程>半年不愈者称为慢性肝炎。(4)重型肝炎:重型肝炎=极度乏力+嗜睡、昏迷+凝血酶原时间显著延长+凝血酶原活动度(PTA)<40%;注意“重型”就是出血。(5)甲型肝炎:甲型肝炎=不洁饮餐史+黄疸+抗HAV-IgM(+)。2.重型肝炎的分类:(1)急性重型肝炎:急性重型肝炎=急性发病(<2周+PTA<40%。(2)亚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慢性(2周至半年)+PTA<40%。(3)慢性重型肝炎:慢性重型肝炎=慢性慢性(>半年)+PTA<40%。四、治疗和预防:(1)急性肝炎:多为自限性疾病,多可完全康复,支持和对症治疗为主。(2)慢性肝炎:主要是抗病毒治疗。(3)重型肝炎:支持治疗、促进肝细胞再生、抗病毒治疗及人工肝支持系统、肝移植手术。(4)暴露于HBV者(医生、护士):采用高效价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预防。五、转诊:(1)甲型和戊型肝炎症状重、黄疸深重或妊娠期感染者。(2)乙型、丙型肝炎在没有抗病毒治疗经验或药物的情况下。(3)有肝炎症状,但诊断困难时。(4)重型或有重型倾向的病毒性肝炎患者。

考点177:常见发疹性疾病:一、麻疹:1.诊断:麻疹=发热+黏膜斑粗糙斑点(Koplik斑)+疹退后色素沉着(出疹时发热更严重,一般是发热3~4后出疹)2.预防:隔离至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者延长至出疹后10天,接触过患儿的隔离21天。3.并发症:最常见并发症是肺炎;容易合并维生素A缺乏。4.转诊:一旦高度怀疑或确诊,即应积极转至传染病医院。二、风疹:1.诊断:风疹=发热1-2天后出疹+耳后、枕部肿大淋巴结+持续3天。2.治疗:无特殊治疗,主要是一般护理、物理降温等对症治疗。3.预防:隔离患儿至出疹后5天。4.转诊:有并发症出现,如咳嗽、高热不退、惊厥等则应去医院诊治。三、幼儿急疹:1.病原体:人类瓶疹病毒-6型。2.诊断:幼儿急疹=热退疹出。四、水痘:1.病原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2.诊断:水痘=发热1-2天后出现水痘+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同时存在。3.并发症:最常见的并发症:皮肤感染。4.转诊:出现并发症应转诊。五、猩红热:1.诊断:猩红热=草莓舌+杨梅舌+苍白圈+帕氏线。2.治疗:首选:青霉素。3.转诊:若发现患者出现水肿、尿少或心慌、气短等症状应考虑转诊。六、手足口病:1.病原体:肠道病毒71型。2.诊断:手足口病=手、足、口、臀四个部位可出现班丘疹和疱疹。3.转诊:儿童出现发热、伴流涕、咳嗽、食欲减退等,口腔内可见散在疱疹或溃疡,手、足和臀部出现班丘疹和疱疹等相关症状时要及时转诊。

考点178:肝外胆管结石:一、病因:肝外胆管结石,故多为胆固醇类结石或黑色素结石停留于胆管内,主要导致急性和慢性胆管炎、全身感染、肝损害、胆源性胰腺炎等。二、表现:肝外胆管结石=Charcot三联征:腹痛、寒颤高热、黄疸。三、治疗:肝外胆管结石首选的治疗方案是: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

考点179:肝硬化:一、病因:我国肝硬化最常见病因:乙型肝炎;西方国家肝硬化最常见病因:酒精。二、表现(注意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混淆题):1.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1)肝功能减退表现:①肝病面容;②出血;③黄疸;④肝掌和蜘蛛痣。(2)门静脉高压表现:①脾大、脾功能亢进;②腹水:肝硬化最突出的临床表现;③侧支循环建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肝硬化的特征性表现,此外还有,腹壁静脉曲张、痔静脉曲张、腹膜后静脉曲张。2.肝掌和蜘蛛痣:出现在上腔静脉的回流区域;体内雌激素升高所致。三、诊断:肝硬化=低热、乏力+黄疸+假小叶形成。四、检查:肝功能指标:①谷丙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ALT)增高;肝细胞严重坏死时,谷草转氨酶(AST)活力>ALT。②肝穿刺活检-最有价值检查:肝穿刺活检,假小叶形成。五、治疗:(1)腹水治疗,利尿剂原则上首选螺内酯。(2)抽腹水+清蛋白,每周3次,每次4000~6000m1。(3)根治手术,肝移植。六、并发症:(1)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并发症;(2)肝性脑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3)原发性肝癌:肝增大+AFP阳性;(4)自发性腹膜炎:①患者体温升高(38~39℃)+腹膜刺激征;②大肠杆菌为主;③最有意义体征:腹部压痛及反跳痛;(5)肝肺综合征:肝硬化病史+呼吸症状(低氧血症,呼吸困难);(6)肝肾综合征:肝硬化+少尿或无尿,肌酐升高;(7)电解质紊乱:低钾低氯性碱中毒。七、转诊:(1)合并消化道出血,用抑酸剂和其他药物难以控制病情。(2)考虑消化道出血原因为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所致。(3)合并感染性疾病,尤其感染原因不明或疗效不好时,如自发性腹膜炎者。(4)肝硬化腹水患者使用利尿剂或大量放腹水后出现意识障碍。(5)肝硬化腹水患者出现少尿或无尿,尤其出现肾功能指标异常时。(6)肝硬化患者出现不明原因消瘦、肝区疼痛,不除外肝癌。

考点180:手癣与足癖1.概述:(1)手癣,俗称“鹅掌风",是指皮肤癣菌感染手指屈侧、指间、掌部所致。(2)足癣,俗称“脚气"“香港脚”,是指皮肤癣菌感染足趾屈侧、趾间、足侧缘、跖部所致。2.临床表现:(1)足癣发病与足部多汗、汗液挥发不畅、局部过于温暖潮湿等因素有关。(2)手癣多单侧发病,皮疹与足癣类似,主要表现为角化型和水疱型。3.治疗:(1)以局部外用抗真菌药为主,治疗时间应适当延长。(2)足癣治疗应注意根据皮疹类型选择适当外用药剂型。

考点181:破伤风:(1)病因:①致病菌:破伤风杆菌;②细菌产生外毒素及溶血毒素,外毒素主要是痉挛毒素,引起肌紧张与痉挛。(2)表现:首先累及咀嚼肌;最严重者侵犯呼吸肌+神志清楚。(3)诊断:破伤风=铁锈钉子扎伤+咀嚼肌等强烈痉挛。(4)治疗:彻底清创、中和游离的毒素,人破伤风抗毒(3000~6000U),只用一次。(5)转诊:破伤风是一种极为严重的疾病,死亡率高,临床工作中一旦遇到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均应转诊。

考点182:中耳炎1.概述:中耳炎是常见病和多发病,分为分泌性中耳炎、化胀性中耳炎、中耳胆脂瘤和特殊类型中耳炎四型。2.临床表现:1.分泌性中耳炎:以传导性聋和鼓室积液为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2.化脓性中耳炎:①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病变主要位于鼓室黏膜;②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细菌侵入中耳乳突的黏膜、骨膜、骨质后引起的持续6周以上的慢性化脓性炎症。3.中耳胆脂瘤:中耳胆脂瘤不伴感染的胆脂瘤,早期可无任何症状。3.治疗:(1)分泌性中耳炎:控制感染,清除中耳积液,改善咽鼓管通气引流,同时治疗相关疾病。(2)化脓性中耳炎:(1)急性化胶性中耳炎:镇痛、控制感染、通畅引流、祛除病因。(2)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消除病因,控制感染,清除病灶,尽可能恢复听力。(3)中耳胆脂瘤:尽早手术治疗,在清除病灶的同时尽量保留听力相关结构。

考点183:甲真菌病1.概述:甲真菌病,是指皮肤癣菌、酵母菌、霉菌感染甲板或甲下组织所致,多由手、足癣传染而来。2.临床表现:发病多从甲前缘或侧缘开始逐渐蔓延,使部分甲或整个甲板浑浊失去光泽、呈灰白色或污褐色,甲表面凹凸不平、肥厚、变形、变脆、与甲床分离,受累甲逐渐增多。3.治疗:因药物不易进入甲板,治疗较为困难,关键是坚持用药。

考点184:子宫颈癌1.病因:宫颈癌发生的主要病因是:人乳头瘤病毒(HPV);其次,多个性伴侣、初次性生活<16岁、早年分娩、多产、吸烟可增加感染HPV。2.表现:接触性出血+阴道排出液体。3.诊断:宫颈癌=中老年女性+接触性出血(性交、同房后出血)。4.检查:(1)筛查: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2)确诊:宫颈及宫颈管活组织检查。5.治疗和随诊:(1)总原则为:采用手术和放疗为主、化疗为辅的综合治疗;(2)预防:宫颈癌是可以预防的。(3)提高对可疑症状的重视,及时进行妇科检查,对于宫颈有明显肿物者直接转诊。对于无明显肿物,但细胞学异常、高危HPV阳性或高度可疑有CIN或早期浸润癌者,及时转诊到有条件的医院进行进一步的确诊。

考点185:乳腺癌1.诊断:乳腺癌=中老年女性+乳房外上象限+单发的小肿块+无痛。2.临床表现:①窝征:累及Cooper韧带,可使其缩短而导致肿瘤表面的皮肤凹陷;②皮征:皮下巴管被癌细胞阻塞,引起淋巴回流障碍,出现真皮水肿;③乳头回缩、凹陷:乳头、乳晕癌肿侵入乳管使之缩短,可把乳头牵向肿块一侧;④铠甲胸:癌细胞侵入胸膜、胸肌,以至于肿块固定在胸壁上不易推动。3.特殊类型乳腺癌:(1)炎性乳癌:①表现:局部皮肤可呈炎症改变,开始较局限,不久即扩展到乳房大部分皮肤,皮肤发红、水肿、增厚、粗糙,表面温度升高;②特点:恶性程度最高,预后最差;③治疗:a.炎性乳癌一般不宜立即手术,可先行全身化疗或放疗,为手术创造条件;b.术后可根据患者情况行适当综合治疗。(2)湿疹样癌(Paget病):①表现:乳头有瘙痒、烧灼感,以后出现乳头和乳晕的皮肤变粗糙,糜烂如湿疹样,进而出现溃疡;②特点:淋巴结转移发生较晚;③治疗:a.乳房内尚未触及肿块时行患侧乳房单纯切除;b.乳房内肿块已经形成则预后较差,行乳癌根治术。4.检查:①钼靶X线摄影:意义:用于乳腺癌的筛查;②超声检查:意义:可显示肿瘤周围的血运情况;③磁共振成像:意义:可详细显示肿瘤的部位、大小;④活组织病理学检查:意义:确诊的金标准;⑤全身核素骨扫描:意义:可显示转移的情况。5.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改善乳腺癌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考点186:高血压急症:(一)初步判断:如果血压是短时间内突然和显著升高超过180/120mmHg,可判断为高血压急症。如果上述症状不明显而仅仅是血压超过180/120mmHg,则诊断为高血压亚急症。(二)现场急救:(高血压急症)(1)监测生命体征:保持病人所处环境安静,镇静吸氧,测量双侧上臂血压。(2)迅速评价靶器官受累情况:询问有无胸痛及疼痛性质,查看病人意识是否清楚。(3)控制血压:①首选使用静脉降压药物,如硝酸酯类;②最初数分钟至1小时内血压控制目标为平均动脉压降低幅度不超过治疗前水平的25%,在2~6小时内逐步降至安全水平,一般为160/100mmHg。(三)转诊:(1)高血压急症患者在紧急处理的同时,要尽快呼叫120联系转诊。(2)等待转诊时应注意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做好各项急救措施。(3)对于高血压急症患者,即使血压控制后也仍建议到上级医院进一步判断IE器官损害程度,并给予相应的治疗。

考点187:自发性气胸:(一)初步判断:1.原发病的表现:肺部基础病变如肺结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癌、肺脓肿、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及肺大疱均可发生自发性气胸。2.诱因:常因抬举重物等用力动作,或用力咳嗽、喷嚏、屏气、用力大便、高喊、大笑、剧烈运动等诱发,在睡眠中发生者偶见。3.症状:突然一侧胸痛、气急、憋气。4.体征:患侧胸廓膨隆、气管向健侧移位,呼吸运动减弱、叩诊呈鼓音、呼吸音和语颤减弱或消失、浊音界减少或消失、肝浊音界下移。5.胸部X线表现:典型X线为肺向肺门萎陷呈圆球形阴影,气胸线以外无肺纹理。(二)现场急救:治疗原则:排除胸腔气体,闭合漏口,促进患肺复张,消除病因及减少复发。(1)保守治疗:肺压缩﹤15%,无呼吸困难,临床稳定可密切观察。(2)胸腔穿刺抽气:肺压缩﹥15%,可行胸腔穿刺抽气。(3)胸腔闭式引流:最常用的治疗方法,适合于反复气胸、交通性气胸、张力性气胸和部分心肺功能差而症状较重的闭合性气胸者。(三)转诊:(1)经社区积极治疗,效果不佳,气胸未消除。(2)气胸原因需专科治疗,如手术治疗肺大疱等。(3)吸氧下转诊。

考点188:坠落伤1.现场急救:快速检查伤情:发生高空坠落后,首先要立即快速检查伤情,是否有头部损伤意识丧失,是否有呼吸、心跳停止,是否有四肢骨折、脊柱骨折及出血等。然后本着先救命后救伤的原则,根据具体伤情给予相应的现场急救。2.急救措施:(1)首先去除伤员身上的用具和口袋中的硬物。(2)立即处理危及生命的问题,针对呼吸、心跳骤停及致命的外出血,给予心肺复苏术及恰当的止血方法救治。(3)创伤局部妥善包扎,但对疑颅底骨折和脑脊液漏患者切忌作填塞,导致颅内感染。(4)颌面部伤员首先应保持呼吸道畅通。(5)复合伤要求平仰卧位,保持呼吸道畅通,解开衣领扣。(6)周围血管伤,压迫伤部以上动脉干。直接在伤口上放置厚敷料,绷带加压包扎以不出血和不影响肢体血液循环为宜。当上述方法无效时可慎用止血带,原则上尽量缩短使用时间般以不超过1小时为宜,做好标记,注明上止血带时间。(7)有条件时迅速给予静脉补液补充血容量。3.转诊:(1)快速平稳地将患者送到医院救治。(2)在搬运和转送过程中,颈部和躯干不能前屈或扭转,而应使脊柱伸直,绝对禁止一个抬肩一个抬腿的搬法,以免发生或加重截瘫。

考点189:望诊舌:正常舌象的主要特征:舌体柔软灵活,舌色淡红明润,舌苔薄白均匀,苔质干湿适中。简称“淡红舌,薄白苔”。1.根据舌色诊断:(1)淡红色:①特征:舌质淡红润泽;②临床意义:为气血调和的征象,常见于正常人。病中见之多属病轻;③具体表现:外感病轻浅阶段,尚未伤及气血和内脏时,舌色仍可保持正常而呈现淡红;内伤杂病中,若舌色淡红明润,提示阴阳平和,气血充盈,病情尚轻,或为疾病转愈之佳兆。(2)淡白舌:①特征:比正常舌色浅淡。舌色白,几无血色者,称为枯白舌;②临床意义:主气血两虚、阳虚。枯白舌主脱血夺气;③具体表现:若淡白光莹,舌体瘦薄,属气血两虚;若淡白湿润,舌体胖嫩,多属阳虚水湿内停。脱血夺气,病情危重,舌无血气充养,则显枯白无华。(3)红舌:①特征:较正常舌色红,甚至呈鲜红色。红舌可见于整个舌体,亦可只见于舌尖、舌边;②临床意义:主实热、阴虚;③具体表现:舌色稍红,或仅舌边尖略红,多属外感风热表证初起;舌体不小,色鲜红,多属实热证。舌尖红,多为心火上炎;舌两边红,多为肝经有热。舌体小,舌鲜红少苔,或有裂纹,或红光无苔,为虚热证。(4)绛舌:①特征:较红舌颜色更深,或略带暗红色;②临床意义:主里热亢盛、阴虚火旺;③具体表现:舌绛有苔,多属温热病热入营血,或脏腑内热炽盛。绛色愈深,热邪愈甚。舌绛少苔或无苔,或有裂纹,多属久病阴虚火旺,或热病后期阴液耗。(5)青紫舌:①特征:全舌呈现紫色,或局部现青紫斑点,统称为青紫舌。舌淡而泛现青紫者,为淡紫舌;舌红而泛现紫色者,为紫红舌;舌绛而泛现紫色者,为绛紫色;舌体局部出现青紫色斑点,大小不等,不高于舌面者,为斑点舌;②临床意义:主血气瘀滞;③具体表现:全舌青紫者,其病多是全身性气血瘀滞;舌有紫色斑点者,可能是瘀血阻滞于某局部,或是局部血络损伤所致。舌色淡红中泛现青紫者,多因肺气壅滞,或肝郁血瘀,或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使血流缓慢所致;亦可见于先天性心脏病,或某些药物、食物中毒等。舌淡紫而湿润,可由阴寒内盛,阳气被遏,血行凝滞,或阳气虚衰,气血运行不畅,血脉疲滞所致。紫红舌、绛紫舌多为红绛舌的进一步发展,其舌紫红、绛紫而干枯少津,为热毒炽盛,内入营血。2.根据舌形诊断:(1)老、嫩舌:①特征:舌质纹理粗糙或皱缩,坚敛而不柔软,舌质暗红者,为苍老舌;舌质纹理细腻,浮胖娇嫩,舌色浅淡者,为娇嫩舌;②临床意义:老舌多见于实证,嫩舌多见于虚证;③具体表现:实邪亢盛,充斥体内,而正气未衰,邪正交争,邪气壅滞于上,故舌质苍老;气血不足,舌体脉络不充,或阳气亏虚,运血无力,寒湿内生,以致舌嫩色淡白。(2)胖、瘦舌:①特征:舌体比正常舌大而厚,伸舌满口称为胖大舌;舌体肿大满嘴,甚至不能闭口,不能缩回,称为肿胀舌。舌体比正常舌瘦小而薄,称为瘦薄舌;②临床意义:胖大舌多主水湿内停、痰湿热毒上泛;瘦薄舌多主气血两虚、阴虚火旺;③具体表现:舌淡胖大者,多为脾肾阳虚,津液输布障碍,水湿之邪停滞于体内的表现。舌红胖大者,多属脾胃湿热或痰热内蕴,或平素嗜酒,湿热酒毒上泛所致。舌肿胀色红绛,多见于心脾热盛,热毒上壅。舌体瘦薄而色淡者,多是气血两虚;舌体瘦薄而色红绛干燥者,多见于阴虚火旺,津液耗伤。(3)点、刺舌:①特征:点,指突起于舌面的红色或紫红色星点。大者为星,称红星舌;小者为点,称红点舌。刺,指舌乳头突起如刺,摸之棘手的红色或黄黑色点刺,称为芒刺舌。点和刺相似时常同见,故可合称点刺舌。点刺多见于舌尖部;②临床意义:提示脏腑热极,或为血分热盛。一般点刺越多,邪热越重;③具体表现:舌红而生芒刺,多为气分热盛;点刺色鲜红,多为血热内盛,或阴虚火旺;点刺色绛紫,为热入营血而气血壅滞。舌尖生点刺,多为心火亢盛;舌边有点刺,多属肝胆火盛;舌中生点刺,多为胃肠热盛。(4)裂舌纹:①特征:舌面上出现各种形状的裂纹、裂沟,沟裂中并无舌苔覆盖。舌上裂纹可多少不等,深浅不一,可见于全舌,亦可见于舌前部或舌尖、舌边等处,裂纹可呈现“人”“川”“爻”等形状,严重者可如脑回状、卵石状,或如刀割、剪碎一样;②临床意义:多由邪热炽盛、阴液亏虚、血虚不润、脾虚湿侵所致;③具体表现:舌红绛而有裂纹,多属热盛伤津或阴液亏虚;舌淡白而有裂纹,多为血虚不润;舌淡白胖嫩,边有齿痕又兼见裂纹者,则多属脾虚湿侵。(5)齿痕舌:①特征:舌体边缘有牙齿压迫的痕迹;②临床意义:主脾虚,或水湿内盛证;③具体表现:舌淡胖大而润,舌边有齿痕者,多属寒湿壅盛,或阳虚水湿内停;舌质淡红而舌边有齿痕者,多为脾虚或气虚;舌红而肿胀满口,舌有齿痕者,为内有湿热痰浊壅滞。望舌下络脉:舌下络脉异常及其临床意义:舌下络脉短而细,周围小络脉不明显,舌色偏淡者,多属气血不足,脉络不充;舌下络脉粗胀,或呈青紫、绛、绛紫、紫黑色,或舌下细小络脉呈暗红色或紫色网络,或舌下络脉曲张如紫色珠子状大小不等的结节等改变,皆为血瘀的征象。3.根据苔色分类:(1)白苔:①特征:舌面上附着的苔垢呈现白色。白苔有厚薄之分,苔白而薄,透过舌苔可看到舌体者,是薄白苔;苔白而厚,不能透过舌苔见到舌体者,是厚白苔;②临床意义:可为正常舌苔,病中多主表证、寒证、湿证,亦可见于热证;③具体表现:苔薄白而润,可为正常舌象,或为表证初起,或是里证病轻,或是阳虚内寒。苔薄白而滑,多为外感寒湿,或脾肾阳虚,水湿内停苔薄白而干,多由外感风热所致。苔白厚腻,多为湿浊内停,或为痰饮、食积。苔白厚而干,主痰浊湿热内蕴;苔白如积粉,扪之不燥者,称为积粉苔,常见于瘟疫或内痈等病,系秽浊湿邪与热毒相结而成。苔白而燥裂,粗糙如砂石,提示燥热伤津,阴液亏损。(2)黄苔:①特征:舌苔呈现黄色。根据苔黄的程度,有淡黄、深黄、焦黄之分。淡黄苔又称微黄苔,苔呈浅黄色,多由薄白苔转化而来;深黄苔又称正黄苔,苔色黄而深厚;焦黄苔又称老黄苔,是正黄色中夹有灰黑色苔。黄苔还有厚薄、润燥、腐膩等苔质变化。黄苔多分布于舌中,亦可布满全舌。黄苔多与红绛舌同时出现;②临床意义:主热证、里证;③具体表现:一般来说,苔色愈黄,说明热邪愈甚。淡黄苔为热轻,深黄苔为热甚,焦黄苔为热极。舌尖苔黄,为热在上焦;舌中苔黄,为热在胃肠;舌根苔黄,为热在下焦;舌边苔黄,为肝胆有热。舌苔由白转黄,或呈黄白相兼,为外感表证处于化热入里,表里相兼阶段。薄黄苔提示热势轻浅,多见于风热表证,或风寒化热入里。苔淡黄而润滑多津者,称为黄滑苔,多为阳虚寒湿之体,痰饮聚久化热;或为气血亏虚,复感湿热之邪所致。苔黄而干燥,甚至苔干而硬,颗粒粗大,扪之糙手者,称黄糙苔;苔黄而干涩,中有裂纹如花瓣状,称黄瓣苔;黄黑相兼,如烧焦的锅巴,称焦黄苔。均主邪热伤津,燥结腑实之证。黄苔而质腻者,称黄腻苔,主湿热或痰热内蕴,或为食积化腐。(3)灰黑苔:①特征:苔色浅黑,称为灰苔;苔色深灰,称为黑苔。灰苔与黑苔只是颜色浅深之差别,故常并称为灰黑苔。灰黑苔的分布,在人字形界沟附近苔黑较深,越近舌尖,灰黑色渐浅。灰黑苔多由白苔或黄苔转化而成,多在疾病持续定时日、发展到相当程度后才出现;②临床意义:主阴寒内盛,或里热炽盛等;③具体表现:灰黑苔可见于热性病中,亦可见于寒湿病中,但无论寒热均属重证,黑色越深,病情越重。苔质的润燥是辨别灰黑苔寒热属性的重要指征。在寒湿病中出现灰黑苔,其舌苔灰黑必湿润多津;在热性病中出现,其舌苔灰黑必干燥无津液。4.根据苔质分类:(1)薄、厚苔:①特征:舌苔的厚薄,以“见底”和“不见底”作为衡量标准。透过舌苔能隐隐见到舌体者,称为薄苔,又称见底苔;不能透过舌苔见到舌体者,称为厚苔,又称不见底苔;②临床意义:主要反映邪正的盛衰和邪气之深浅;③具体表现:外感疾病初起在表,病情轻浅,或内伤病病情较轻,胃气未伤,可见到薄苔。舌苔厚或舌中根部尤著者,多提示外感病邪气已入里,或胃肠内有宿食,或痰浊停滞,病情较重。舌苔由薄转厚,提示邪气渐盛,主病进;舌苔由厚转薄,或舌上复生薄白新苔,提示正气胜邪,主病退。如薄苔突然增厚,提示邪气极盛,迅速入里;苔骤然消退,舌上无新生舌苔,为正不胜邪,或胃气暴绝。(2)润、燥苔:①特征:舌苔润泽有津,干湿适中,不滑不燥,称为润苔。舌面水分过多,伸舌欲滴,扪之湿滑,称为滑苔。舌苔干燥,扪之无津,甚则舌苔干裂,称为燥苔。苔质粗糙,扪之碍手,称为糙苔;②临床意义:主要反映体内津液的盈亏和输布情况;③具体表现:润苔表明津液未伤;滑苔为水湿之邪内聚的表现,主痰饮、水湿。燥苔提示体内津液已伤。如高热、大汗、吐泻后,或过服温燥药物等,导致津液不足。亦有因痰饮、瘀血内阻,阳气被遏,不能上蒸津液濡润舌苔而见燥苔,属津液输布障碍。糙苔可由燥苔进一步发展而成,多见于热盛伤津之重证。(3)腐、腻苔:①特征:苔质致密,颗粒细小,融合成片如涂有油腻之状,中间厚边周薄,紧贴舌面,揩之不去,刮之不脱,称为腻苔。苔质疏松,颗粒粗大,形如豆腐渣堆积舌面,边中皆厚,揩之易去,称为腐苔。若舌上黏厚一层,有如疮脓,则称脓腐苔;②临床意义:皆主痰浊、食积;脓腐苔主内痈;③具体表现:舌苔薄腻,或腻而不板滞者,多为食积,或脾虚湿困;舌苔白腻而滑者,为痰浊、寒湿内阻;舌苔黏腻而厚,口中发甜,是脾胃湿热;舌苔黄腻而厚,为痰热、湿热、暑湿等邪内蕴。腐苔多因阳热有余,蒸腾胃中秽浊之邪上泛,聚积舌面,主食积胃肠,或痰浊内蕴。脓腐苔,多见于内痈或邪毒内结,是邪盛病重的表现。病中腐苔渐退,续生薄白新苔,为正气胜邪之象,是病邪消散。若腐苔脱落,不能续生新苔者,为病久胃气衰败,属于无根苔。(4)剥(落)苔:①特征:舌面本有舌苔,疾病过程中舌苔全部或部分脱落,脱落处光滑无苔而可见舌质。舌前半部苔剥脱者,称前剥苔;舌中部苔剥脱者,称中剥苔;舌根部苔剥脱者,称根剥苔。舌苔多处剥脱,舌面仅斑驳残存少量舌苔者,称花剥苔;舌苔全部剥脱,舌面光洁如镜者,称为镜面舌。舌苔不规则地剥脱,边缘凸起,界限清楚,形似地图,部位时有转移者,称为地图舌。舌苔剥脱处,舌面不光滑,仍有新生苔质颗粒,或舌乳头可见者,称为类剥苔;②临床意义:一般主胃气不足,胃阴枯竭或气血两虚,亦是全身虚弱的一种征象;③具体表现:舌红苔剥多为阴虚;前剥苔多为肺阴不足,中剥苔多为胃阴不足,根剥苔多为肾阴枯竭。舌淡苔剥或类剥苔,多为血虚或气血两虚。镜面舌色红绛者,为胃阴枯竭;舌色光白如镜,甚则毫无血色者,主营血大虚,阳气虚衰,病重难治。舌苔部分脱落,未剥脱处仍有腻苔者,多为正气亏虚,痰浊未化。(5)真、假苔:①特征:舌苔紧贴于舌面,刮之难去,刮后仍留有苔迹,不露舌质,舌苔像从舌体上长出者,称为有根苔,此属真苔。若舌苔不紧贴舌面,不像舌所自生而似涂于舌面,苔易刮脱,刮后无垢而舌质光洁者,称为无根苔,即是假苔;②临床意义:对辨别疾病的轻重、预后有重要意义;③具体表现:病之初期、中期,舌见真苔且厚,为胃气壅实,病较深重;久病见真苔,说明胃气尚存。新病出现假苔,乃邪浊渐聚,病情较轻;久病出现假苔,是胃气匮乏,病情危重。

考点190:问疼痛的临床意义(重点)1.疼痛的性质:(1)胀痛:指疼痛兼有胀感的症状。是气滞作痛的特点。但头目胀痛,则多因肝火上炎或肝阳上亢所致。(2)刺痛:指疼痛如针刺之状的症状。是瘀血致痛的特点。如胸、胁、脘、腹等部位刺痛,多是瘀血阻滞,血行不畅所致。(3)冷痛:指疼痛有冷感而喜暧的症状。常见于腰脊、脘腹、四肢节等处。寒邪阻滞经络所致者,为实证;阳气亏虚,脏腑经脉失于温煦所致者,为虚证。(4)灼痛:指疼痛有灼热感而喜凉的症状。火邪窜络所致者,为实证;阴虚火旺所致者,为虚证。(5)重痛:指疼痛兼有沉重感的症状。多因湿邪困阻气机所致。(6)酸痛:指疼痛兼有酸软感的症状。多因湿邪侵袭肌肉关节,气血运行不畅所致。亦可因肾虚骨髓失养引起。(7)绞痛:指痛势剧烈,如刀绞割的症状。多因有形实邪阻闭气机,或寒邪凝滞气机所致。(8)空痛:指疼痛兼有空虚感的症状。多因气血亏虚,阴精不足,脏腑经脉失养所致。(9)隐痛:疼痛不剧烈,尚可忍耐,但绵绵不休的症状。多因阳气精血亏虚,脏腑经脉失养所致。常见于头、胸、脘、腹等部位。(10)走窜痛:指疼痛部位游走不定,或走窜攻冲作痛的症状。若胸胁脘腹疼痛而走窜不定,称之为窜痛,多因气滞所致;四肢关节疼痛而游走不定,多见于痹病,因风邪偏胜所致。(11)掣痛:指抽掣牵引作痛,由一处连及他处的症状。亦称“引痛”“彻痛”。多因筋脉失养,或筋脉阻滞不通所致。一般而言,新病疼痛,痛势剧烈,持续不解,或痛而拒按,多属实证;久病疼痛,痛势较轻,时痛时止,或痛而喜按,多属虚证。2.疼痛的部位:(1)头痛:阳明经与任脉行于头前,故前额连眉棱骨痛,病在阳明经;太阳经与督脉行于头后,故后头连颈痛,病在太阳经;少阳经行于头两侧,故头两侧痛,病在少阳经;足厥阴经系目系达巅顶,故巅顶痛,病在厥阴经等。(2)胸痛:胸痛多与心肺病变有关:1)左胸心前区憋闷作痛,时痛时止者,多因痰瘀等邪阻滞心脉所致,可见于胸痹等病;2)胸痛剧烈,面色青灰,手足青冷者,多因心脉急骤闭塞所致,可见于厥心痛(真心痛)等病;3)胸痛,颧赤盗汗,午后潮热者,多因肺阴亏虚,虚火灼络所致,可见于肺痨等病;4)胸痛,咳喘气粗,壮热面赤者,多因热邪壅肺,肺络不利所致,可见于肺热病等病;5)胸痛,壮热,咳吐脓血腥臭痰者,多因痰热阻肺,热壅血瘀所致,可见于肺痈等病。(3)胁痛:胁痛多与肝胆病变有关。肝郁气滞、肝胆湿热、肝胆火盛、肝阴亏虚及饮停胸胁,均可导致胁痛。(4)胃脘痛:因寒、热、气滞、疲血和食积所致者,属实证;因胃阴虚或胃阳不足,胃失所养引起者,属虚证。实证多在进食后疼痛加剧,虚证多在进食后疼痛缓解。胃脘剧痛暴作,出现压痛及反跳痛者,多因胃脘穿孔所致。胃脘疼痛无规律,痛无休止而明显消瘦者,应考虑胃癌的可能。(5)腹痛:因寒、热寒湿、湿热、气滞瘀血、结石、虫积和食积等所致者,多属实证;因气虚、血虚、阳虚、阴虚所致者,多属虚证。但某些外科、妇科疾病所出现的疼痛,不能单纯以虚实概括之。1)腹部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伴腹胀、呕吐、便闭者,多见于肠痹或肠结,因肠道麻痹、梗阻、扭转或套叠,气机闭塞不通所致;2)全腹痛,有压痛及反跳痛者,多因腹部脏器穿孔或热毒弥漫所致;3)脐外侧及下腹部突然剧烈绞痛,向大腿内侧及阴部放射,尿血者,多系结石所致;4)腹部脏器破裂,或癌瘤亦可引起腹痛,疼痛部位多是破裂脏器或癌瘤所在部位;5)妇女小腹及少腹部疼痛,常见于痛经、异位妊娠破裂等病。另外,某些心肺病变可引起上腹部疼痛。肠痨、脂膜痨等病,可致全腹、脐周或右少腹疼痛。(6)腰痛:腰部经常酸软而痛,多因肾虚所致;腰部冷痛沉重,阴雨天加重,多因寒湿所致;腰部刺痛,或痛连下肢者,多因瘀血阻络或腰椎病变所致;腰部突然剧痛,向少腹部放射,尿血者,多因结石阻滞所致;腰痛连腹,绕如带状,多因带脉损伤所致。

考点191:胃阴虚证:1.胃阴虚证:指阴液亏虚,胃失濡润、和降,以胃脘嘈杂,饥不欲食,脘腹痞胀、灼痛等为主要表现的虚热证候。又名胃虚热证。虚热证不明显者,则称胃燥津亏证。2.临床表现:胃脘嘈杂,饥不欲食,或痞胀不舒,隐隐灼痛,干呕,呃逆,口燥咽干,大便干结,小便短少,舌红少苔乏津,脉细数。本证以胃脘嘈杂、灼痛,饥不欲食与虚热症状共见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考点192:胃气虚证:1.胃气虚证:指胃气虚弱,胃失和降,以胃脘隐痛或痞胀、喜按,食少等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2.临床表现;胃隐痛或痞胀,按之觉舒,食欲不振,或得食痛缓,食后胀甚,嗳气,口淡不渴,面色萎黄,气短懒言,神疲倦怠,舌质淡,苔薄白,脉弱。本证以胃脘痞满、隐痛喜按,食少与气虚症状共见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考点193:胃阳虚证:1.胃阳虚证:指阳气不足,胃失温煦,以胃脘冷痛、喜温喜按,畏冷,肢凉等为主要表现的虚寒证候。又名胃虚寒证。2.临床表现:胃脘冷痛,绵绵不已,时发时止,喜温喜按,食后缓解,泛吐清水或夹有不消化食物,食少脘痞,口淡不渴,倦怠乏力,畏寒肢冷,舌淡胖嫩,脉沉迟无力。本证以胃脘冷痛、喜温喜按,畏冷肢凉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考点194:胃气虚、胃阳虚、胃阴虚证的鉴别要点:(1)胃气虚证:①病机:胃气亏虚,胃失和降;②相同症状:胃痛痞胀;③不同症状:胃部按之觉舒,气短懒言,神疲乏力;④舌象:舌质淡,苔薄白;⑤脉象:脉弱。(2)胃阳虚证:①病机:胃阳不足,胃失温煦;②相同症状:胃痛痞胀;③不同症状:胃脘冷痛,喜温喜按,畏寒肢冷;④舌象:舌淡胖嫩;⑤脉象:脉沉迟无力。(3)胃阴虚证:①病机:胃阴亏虚,胃失濡润;②相同症状:胃痛痞胀;③不同症状:胃脘嘈杂,饥不欲食,或痞胀不舒,隐隐灼痛,干呕,呃逆,口燥咽干;④舌象:舌红少苔乏津;⑤脉象:脉细数。

考点195:心气虚证:(1)心气虚证:指心气不足,鼓动无力,以心悸、神疲及气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2)临床表现:心悸,胸闷,气短,精神疲倦,或有自汗,活动后诸症加重,面色淡白,舌质淡,脉虚。本证以心悸、神疲与气虚症状共见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考点196:心血虚证:(1)心血虚证:指血液亏虚,心与心神失于濡养,以心悸、失眠、多梦及血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2)临床表现:心悸,头晕眼花,失眠,多梦,健忘,而色淡白或萎黄,舌色淡,脉细无力。本证多有久病、失血等病史,以心悸、失眠、多梦与血虚症状共见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考点197:胆郁痰扰证:(1)胆郁痰扰证:指痰浊或痰热内扰,胆郁失宣,以胆怯、惊悸、烦躁、失眠、眩晕、呕恶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2)临床表现:胆怯易惊,惊悸不宁,失眠多梦,烦躁不安,胸胁胀闷,善太息,头晕目眩,口苦呕恶,舌淡红或红,苔白腻或黄滑,脉弦缓或弦数。本证以胆怯、惊悸、烦躁、失眠、眩晕、呕恶等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考点198:心火亢盛证1.心火亢盛证:指火热内炽,扰乱心神,迫血妄行,上炎口舌,热邪下移,以发热、心烦、吐衄、舌赤生疮、尿赤涩灼痛等为主要表现的实热证候。2.临床表现:发热,口渴,心烦,失眠,便秘,尿黄,面红,舌尖红绛,苔黄,脉数有力。甚或口舌生疮、溃烂疼痛;或见小便短赤、灼热涩痛;或见吐血、衄血;或见狂躁谵语、神识不清。(1)以口舌生疮、赤烂疼痛为主者,称为心火上炎证。(2)兼小便赤、涩、灼、痛者,称为心火下移证,习称为心移热于小肠。(3)吐血、衄血表现突出者,称为心火迫血妄行证。(4)以狂躁谵语、神识不清为主症者,称为热扰心神证或热闭心神证。本证以发热、心烦、吐衄、舌赤生疮、尿赤涩灼痛等症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考点199:月经先后无定期:1.月经先后无定期的概述:月经先后无定期又称“经水先后无定期”“月经愆期”“经乱”等,是指月经周期时或提前或延后7天以上,连续3个周期以上者,称为“月经先后无定期”,本病以月经周期紊乱为特征。2.月经先后无定期的辨证论治:常见证型:1)肝郁证:①主要症状:经来先后无定,经量或多或少,色暗红或紫红,或有血块,或经行不畅;胸胁、乳房、少腹胀痛,脘闷不舒,时叹息,嗳气食少;苔薄白或薄黄,脉弦;②治法:疏肝理气调经;③常用中成药:逍遥丸。2)肾虚证:①主要症状:经行或先或后,量少,色淡暗,质清,或腰骶酸痛或头晕耳鸣;舌淡,苔白,脉细弱;②治法:补肾调经;③常用中成药:左归丸(固阴煎)。3.月经先后无定期的简易治疗技术:1)拔罐法:以留罐法治疗月经不调,留罐10~15分钟。取穴:一组是八髎、膈俞、期门、关元;一组是三阴交、肝俞、脾俞、肾俞交替使用。每于经前一周治疗,月经来潮后停止,隔日治疗一次。2)刮痧法:①取穴:背部:脾俞、肝俞、肾俞;②腹部:关元、气海;③下肢:足三里、三阴交、血海、地机;④胁部:期门。每穴刮1~2分钟。

考点200:漏肩风:(一)概述:漏肩风是以肩部持续疼痛,活动受限为主症的疾病。由于风寒是本病的重要诱因,故常称为“漏肩风”;本病多发于50岁左右的成人,俗称“五十肩”。因患肩局部常畏寒怕冷,尤其后期常出现肩关节的粘连,肩部呈现固结状,活动明显受限,故称“肩凝症”“冻结肩”等。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肩关节周围炎,是软组织退行性、炎症性病变。(二)针灸治疗:1.基本治疗:(1)治法:通经活络,祛风止痛。以局部阿是穴及手阳明、手少阳、手太阳经穴为主。(2)主穴:肩前、肩、肩髃、肩贞、阿是穴、曲池、阳陵泉。(3)配穴:手太阳经证(以肩后侧疼痛为主,肩内收时疼痛加剧)者,加后溪;手阳明经证(以肩前区疼痛为主,肩内收时疼痛加剧)者,加合谷;手少阳经证(以肩外侧疼痛为主,外展时疼痛加剧)者,加外关。手太阴经证(以肩前近腋窝部疼痛为主且压痛明显)者,加列缺。(4)操作:先刺远端穴,做较长时间的手法,行针后鼓励患者运动肩关节;肩部穴位要求有强烈的针感,可加灸法。2.其他治疗:刺络拔罐法:用皮肤针在肩部压痛点叩刺,使少量出血,加拔罐。(三)推拿治疗:(1)治法:活血化瘀,舒筋活络,松解粘连。(2)取穴及部位:肩井、肩髃、肩髎、肩贞、曲池、臂臑、天宗。(3)操作:①患者取坐位,医生用一手托患肢手臂约60°,用按、揉、摩或一指禅推法在肩前部、肩外侧、肩后部、上臂往返治疗。配合患肢外展、后伸和旋转被动活动,时间约5分钟。②按、揉肩井、肩髃、肩髎、肩贞、曲池、臂臑、天宗,每穴1分钟。同时在肩前部、肱二头肌短头腱、同下肌、肩后大圆肌、小圆肌处,以按、揉、点、弹、拨手法治疗,手法宜深沉缓和,约2分钟。③在肩胛部、肩背部用㨰法、按、揉、点、拨法等交替治疗;捏、拿、按、揉肩井、三角肌部,约5分钟。④医生一手扶住患肩部,另一手托住其肘部,作肩关节环旋摇动,幅度由小至大,或用大幅度摇肩法,约1分钟。⑤医生立于患肩背后侧,以一手前臂置于患肩腋下,另一手托其肘部并使肘关节屈曲,利用杠杆原理,一手向上抬,另一手将肘部向内推,以松解关节内粘连,增加关节活动度。⑥最后在肩关节周围施擦法,以透热为度,并做肩部至前臂搓法往返搓动3至5次。患肩外展60°,抖动肩部。

考点201:肺系病证常用中成药--橘红丸:1.药物组成:化橘红、半夏(制)、甘草、苦杏仁、紫菀、瓜蒌皮、地黄石膏、陈皮、茯苓、桔梗、紫苏子、款冬花、浙贝母、麦冬。2.方义分析:方中化橘红理气宽中,燥湿化痰;浙贝母清热泻火,化痰止咳,共为君药。陈皮、半夏、茯苓、甘草合用,取二陈汤之意,健脾燥湿,理气祛痰,使湿去脾旺痰无由生,共为臣药;杏仁、紫苏子降气化痰;桔梗宣肺化痰,畅壅塞之气,使气利痰自愈;紫菀、款冬花、瓜萎皮、石膏清肺中郁热,加强清热化痰作用;地黄、麦冬防温燥痰热伤阴,共为佐药。全方共奏清肺、化痰、止咳之功。3.功能:清肺,化痰,止咳。4.主治:用于痰热咳嗽,痰多,色黄黏稠,胸闷口干。5.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7.2g,小蜜丸一次12g,大蜜丸一次2丸(每丸重6g)或4丸(每丸重3g),一日2次。6.注意事项:(1)本品清化痰热,气虚喘咳及阴虚燥咳者不宜用;(2)脾胃虚寒,腹痛、喜暧、泄泻者慎用。7.规格:(1)水蜜丸每100丸重10g。(2)大蜜丸每丸重6g。

考点202:心脑系病证常用中成药--血栓通注射液(重点):1.药物组成:三七、总皂苷、氯化钠。2.方义分析:三七性味甘、微苦,温,具有化瘀止血、活血定痛的功效。本品由单味三七提取总皂苷制成,有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的功效。3.功效主治及用法用量活血祛瘀;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用于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脑血管病后遗症、内眼病、眼前房出血等。[用法用量]①静脉注射一次25ml,以氯化钠注射液2040ml稀释后使用,一日1~2次。②静脉滴注一次2~5ml,用10%葡甸糖注射液250~500ml稀释后使用,一日1-2次。③肌内注射一次2~5m,一日12次。理疗:一次2ml,加注射用水3ml,从负极导入。[规格]5ml:175mg(三七总皂苷)。4.使用注意:(1)大剂量使用时,需观察血压变化,低血压者慎用,不推荐本品与其他药物在同一容器内混合使用。(2)个别患者在使用中可能会出现局部皮肤轻度红肿,可采取冷敷患处,不必终止使用。(3)输注过快可致个别患者出现胸闷、恶心,调慢滴速即可缓解。(4)本品遇冷可能析出结晶,可置50~80°C热水中溶解,放冷至室温即可使用。

考点203:心脑系病证常用中成药--苏合香丸(重点):1.药物组成:苏合香、冰片、人工麝香、沉香等。2.方义分析:方中苏合香、安息香、麝香、冰片芳香走窜、开窍醒脑,共为君药。沉香、檀香行气止痛、散寒化浊;木香、香附理气解郁、和胃止痛;乳香活血定痛;丁香、荜蘚温中降逆、散寒止痛,共为臣药。白术燥湿化浊;朱砂镇静安神;水牛角凉血清心;诃子温涩敛气,可防诸药辛散太过,耗伤正气,共为佐药。全方配伍,共奏芳香开窍、行气止痛之功。3.功效主治及用法用量芳香开窍,行气止痛。用于痰迷心窍所致的痰厥昏迷、中风偏瘫、肢体不利,以及中暑、心胃气痛。4.使用注意:1孕妇禁用;(2)中风正气不足者慎用,或配合扶正中药服用;(3)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忌辛辣、油腻食物;(4)本品香燥药物过多易耗散正气,故不宜久服;(5)热病、阳闭、脱证不宜用;(6)对中风昏迷者,应鼻饲给药。

考点204:五官科病证常用中成药(重点:功能及主治)1.明目地黄丸:(1)组成:熟地黄、牡丹皮、茯苓、枸杞子、当归、蒺藜、酒萸肉、山药、泽泻、菊花、白芍、煅石决明。(2)方义分析:方中熟地黄滋补肾阴,填精益髓,精气充则神旺,神旺则目精光明,故为君药。山茱萸、枸杞子、山药、当归、白芍补精养血,血盛则形强,以充养神光,为臣药。蒺藜、石决明平肝祛聲,明目除昏;牡丹皮凉血散瘀,治血中郁热;茯苓、泽泻清热利湿,引浮火下行,共为佐药。菊花清热散风,除头痛目赤,引药上行,可升发阴精,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可达滋肾养肝,益精升阴而明目之功能。(3)功效及主治:滋肾,养肝,明目。用于肝肾阴虚,目涩畏光,视物模糊迎风流泪。【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4)使用注意:1)肝经风热、肝火上扰者不宜用;2)脾胃虚弱,运化失调者宜慎用;3)服药期间忌辛辣、油腻食物;4)如有迎风流泪,又有视力急剧下降,应去医院就诊。2.鼻炎康片:(1)组成:广藿香、鹅不食草、野菊花、黄芩、薄荷油、苍耳子、麻黄、当归、猪胆粉、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2)方义分析:方中野菊花功善疏散风热,清热解毒;黄芩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猪胆汁苦寒清热解毒,三药配伍,清热解毒力胜,针对主要病机,共为君药。麻黄、薄荷宣肺散邪,苍耳子温和疏达,味辛散风,通窍止痛,三药辅助君药,增强疏风散邪,宣肺通窍之功,共为臣药。广藿香芳香化湿,鹅不食草祛湿化浊,以助君臣药物化湿浊之功;当归和血行血,以防辛温燥烈之品耗伤气血,共为佐药。加用西药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抗组胺。诸药合用,标本兼顾,共达清热解毒,宣肺通窍,消肿止痛之效。(3)功效及主治:清热解毒,宣肺通窍,消肿止痛。用于风邪蕴肺所致的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片,一日3次。【规格】每片重0.37g(含马来酸氯苯那敏1mg)。(4)使用注意:1)肺脾气虚或气滞血瘀者慎用;2)过敏性鼻炎属虚寒证者慎用;3)孕妇慎用;4)不宜过量、长期服用;5)服药期间忌辛辣、油腻食物;6)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病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7)用药期间不宜驾驶车辆、管理机械及高空作业。2.黄氏响声丸:(1)组成:薄荷、连翘、胖大海、川芎、桔梗、甘草、浙贝母、蝉蜕、酒大黄、儿茶、诃子肉、薄荷脑。(2)方义分析:方中桔梗辛散苦泄,主入肺经功能开宣肺气,祛痰宽胸,利咽开音,故为君药。薄荷脑、蝉蜕辛凉宣散,助君药疏散风热,开宣肺气,利咽开音;诃子肉苦泄酸收,清咽开音,敛肺止咳;胖大海甘寒清润,清宣肺热,化痰利咽开音,兼有润肠通便之功;浙贝母苦寒清热,清肺化痰散结;儿茶苦涩性凉,清肺化痰生津,共为臣药。川芎活血行气止痛,大黄清热解毒,攻积导滞,引火下行;连翘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共为佐药,佐助君药发挥活血止痛,通便泄热,疏散风热,利咽开音之功。甘草清热解毒,并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疏风清热,化痰散结,利咽开音之功。(3)功效及主治:疏风清热,化痰散结,利咽开音。用于风热外束、痰热内盛所致的急、慢性喉痹,症见声音嘶哑、咽喉肿痛、咽干灼热、咽中有痰,或寒热头痛,或便秘尿赤;急慢性喉炎及声带小结、声带息肉初起见上述证候者。【用法用量】口服。一次8丸(规格1)或一次6丸(规格2)或一次20丸(规格3),一日3次,饭后服用;儿童减半。【规格】①炭衣丸每丸重0.1g;②炭衣丸每丸重0.133g;③糖衣丸每瓶装400丸。(4)使用注意:1)阴虚火旺所致急、慢喉痹者慎用;2)声嘶、咽痛,兼见恶寒发热、鼻流清涕等外感风寒者慎用;3)胃寒便溏者慎用;4)孕妇慎用;5)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忌辛辣、油腻食物,戒烟酒;6)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温补性中成药。3.口腔溃疡散:(1)组成:青黛、枯矾、冰片。(2)方义分析:本方青黛性味咸寒,以清泻火热、凉血解毒为长,枯矾酸涩性寒,外用除具有解毒功效外,尚具有收敛止血作用。冰片辛苦微寒,以凉散清热,消肿止痛为长。诸药相配,共奏清热、消肿、止痛之功效。(3)功效及主治:清热,消肿,止痛。用于火热内蕴所致的口舌生疮、黏膜破溃、红肿灼痛;复发性口疮、急性口炎见上述证候者。【用法用量】用消毒棉球蘸药擦患处。一日2~3次。【规格】每瓶装3g。(4)使用注意:1)本品不可内服;2)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考点205:咳嗽和咳痰:痰液:1.白色泡沫黏液痰:常见疾病:多见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2.黄色脓样痰:常见疾病:化脓性感染。3.粉红色泡沫痰:常见疾病:肺水肿。4.铁锈色痰:常见疾病:肺炎球菌引起的大叶性肺炎。5.黑色或灰白色痰:常见疾病:煤尘肺、各种矽肺。6.砖红色胶冻样痰:常见疾病:支气管肺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7.果酱样痰:常见疾病:肺吸虫病。8.大量稀薄痰:常见疾病:肺泡细胞癌。9.大量脓性泡沫痰:常见疾病:肺脓肿、支气管扩张。10.清水样痰:常见疾病:伴有“粉皮”样囊壁是肺包囊虫病。

考点206:全科医生:(一)全科医生的概念:1.概念:对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优质、方便、经济有效的、一体化的基本医疗保健服务,进行生命健康与疾病的全过程、全方位负责式管理的医生。2.全科医生的角色:(1)对个人与家庭:①医生;②健康管理者;③咨询者;④教育者;⑤卫生服务协调者。(2)对医疗保健与保险体系:①守门人;②团队管理与教育者。(3)对社会:①社区或家庭成员;②社区健康组织与监测者。3.全科医生的素质:强烈的人文情感、扎实的业务技能、出色的管理能力、执着的科学态度。(二)全科医生的诊疗思维:1.全科医疗常见临床问题:大多数病人都是以症状而不是疾病就诊,并且大多数症状是由亚健康状态早期未分化疾病、自限性疾病或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往往无须也不可能作出病理和病因学的诊断。2.全科医生的诊疗思维方法:“小病善治,大病善识,急病善转,慢病善管”。(三)全科医生的应诊任务与接诊技巧:1.全科医生的应诊任务:确认并处理现患问题,对慢性活动性问题进行处理,根据需要提供预防性照顾,改善病人的就医和遵医行为。2.程序化沟通:(1)观察——询问:观察既是诊断的开始,又是沟通的开始。(2)倾听——反馈:全科医生在发出询问后几分钟内倾听病人陈述。(3)查体——辅助检查:查体是全科医生的临床基本功,在基层接诊中尤为重要。(4)解释——讨论:医患互动最集中的环节。(5)总结——约定:在充分讨论后医患对病情达成共识,并讨论了适宜的管理目标。

考点207:甲状腺功能亢进:(一)病因:甲状腺功能亢进是个大概念,而Graves病是最常见导致甲亢的原因,是个小概念。最常见的是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Graves病),其次是多结节性毒性甲状腺肿,再次是甲状腺自主高功能腺瘤(Plummerdisease)。(二)表现:(1)甲状腺激素是一种让人战斗的激素,作用在多个系统,表现为:多食、易饥、消瘦、易怒、手细颤;(2)特殊表现:①甲亢导致的心律失常是房颤房颤最常见的心外的原因是甲亢,最常见的心内疾病是二尖瓣狭窄。②甲亢导致低血钾,原因是甲状腺激素促进钾离子向细胞内转移;③甲状腺危象多发生于较重甲亢未予治疗或治疗不充分者,常见诱因有感染、劳累、治疗不充分,表现为高热、大汗、心动过速、烦躁、谵妄等;④眼征:单纯性突眼(突眼度≤18mm,可无自觉症状,仅眼征阳性)浸润性突眼(突眼度>18mm,水肿性、恶性突眼)。(三)诊断:“弥漫”→Graves病;“结节”→结节性甲亢);(1)Graves病=中年女性+多食、易饥、消瘦、易怒、手细颤+甲状腺弥漫性肿大;(2)结节性甲亢=中年女性+多食、易饥、消瘦、易怒、手细颤+甲状腺局部结节性肿大。(四)治疗: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为我国甲亢患者首选治疗,青少年甲亢,哺乳期妇女,轻、中度甲亢首选药物治疗,注意不良反应如粒细胞减少症。(1)咪唑类:1)代表药物:甲巯咪唑(MMI);2)特点:PTU的肝毒性大于MMI,与PTU相比,倾向于优先选择MMI;(2)硫脲类:1)代表药物:丙硫氧嘧啶(PTU);2)特点:①PTU发挥作用较MMI快,控制甲亢症状快;②首选PTU有两种:妊娠T1期(1~3月)甲亢和甲状腺危象。2.131I治疗:欧美国家甲亢患者首选治疗。(我国不首选)(1)适应症:①ATD应用失败过敏、复发、严重副作用;②甲亢合并心脏病或肝、肾功能损害,③浸润性突眼;(2)禁忌症:①儿童、青少年的甲亢(致癌作用);②妊娠期妇女的甲亢(致畸作用);③哺乳期妇女。3.手术治疗: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切掉甲状腺80%~90%)。(1)适应症:①多发结节性甲状腺肿伴甲亢,高功能腺瘤;中度以上的Graves病;③压迫症状,胸骨甲状腺肿;④有恶变的患者;(2)禁忌症:①青少年患者;②甲亢症状较轻者;③老年患者或有严重器质性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五)转诊:(1)疑似甲状腺功能亢进而不能确诊;(2)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表现为心房颤动和心力衰竭。(3)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周期性瘫痪,可出现呼吸肌瘫痪导致窒息的危险。(4)出现甲状腺危象,包括高热(39℃以上)、心动过速(140次/分以上)伴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烦躁不安、呼吸急促、大汗淋漓、厌食、恶心、呕吐、腹泻等,甚至出现虚脱、休克、嗜睡、谵妄、昏迷,部分出现心力衰竭、肺水肿。

考点208:精神分裂症:一、病因:精神分裂症主要是遗传性疾病。二、表现:(1)常见表现:绝对无意识障碍。①思维形式障碍:思维散漫、思维破裂、思维贫乏。②思维内容障碍:妄想,比如关系妄想、被害妄想、思维被洞悉等。(2)阴性表现和阳性表现:①阴性表现:思维贫乏、孤僻离群、被动退缩。②阳性表现:思维破裂、思维散漫、思维、情感和行为不协调。三、转诊:(1)首发患者且有明显的行为紊乱或异常,行为乱很可能受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影响和支配的。(2)首发悲者且有明显的退缩、波漠、自语自笑、忽视个人卫生和自我照料,随时间未见好转甚至逐渐加重的。(3)诊断明确但近期出现病情波动,表现为上述两种现象的。(4)任何情况下出现伤人、自伤等极端行为且不除外精神病性症状影响的。(5)任何情况下出现缄默、紧张等症候群且不除外精神病性症状影响的。(6)出现拒食且不除外精神病性症状影响的。

考点209:痛经:1.病因:(1)痛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痛经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占痛经90%以上;继发性痛经指由盆腔器质性疾病引起的痛经。2.临床表现:(1)原发性痛经在青春期多见,常在初潮后1~2年内发病。(2)疼痛多自月经来潮后开始,最早出现在经前12小时,以行经第1日疼痛最剧烈,持续2~3日后缓解。疼痛常呈痉挛性,位于下腹部耻骨上,可放射至腰骶部和大腿内侧。3.治疗原则:原发性痛经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以止痛、镇静为主,近年来都采用综合治疗,包括精神疏导、中药、西药与针灸治疗。

考点210:异位妊娠:(1)病理:①异位妊娠多是由于输卵管炎,输卵管炎症导致受精卵无法进入子宫)。②妊娠最常见的部位是壶腹部妊娠;(2)诊断:异位妊娠=停经史+剧烈腹痛+休克+宫颈举痛+子宫漂浮感;(3)体征:宫颈举痛、摇摆痛、后穹隆饱满、子宫大及软、宫颈着色;(4)检查:首选检查:经阴道后穹隆穿刺抽血;(5)处理:异位妊娠伴大出血休克患者首选:抗休克+剖腹探查;(6)转诊:①有明显内出血的患者,立即开通静脉通道,给予快速输液的同时快速就近转到有手术条件的医院;②对诊断明确,没有内出血征象的患者尽快转诊到上级医院住院治疗;③对于症状轻微,可疑异位妊娠,又没条件明确诊断者也应转诊到上级医院,尽早明确诊断,以免贻误病情。

考点211:急性乳腺炎1.病因:(1)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2)主要病因:乳汁淤积、细菌入侵。2.表现和诊断:急性乳腺炎=产后哺乳期妇女+乳房局部红肿热痛;注意哺乳期妇女的乳房红肿热痛就是急性乳腺炎。2.治疗:(1)一般不停止哺乳,但患侧乳房应停止哺乳。(2)及时切开引流:①最常用切口:放射状切口;②乳晕下脓肿:沿乳晕边缘做弧形切口;③深部脓肿或乳房后脓肿:沿乳房下缘做弧形切口,经乳房后间隙引流;④脓肿较大者:脓腔的最低部位可对口引流。3.转诊:诊断或鉴别诊断困难的病例;全身症状较重的重症病例;形成瘘管的患者;治疗效果不显著的患者。

考点212:痔1.表现和诊断:(1)内痔=无痛性便后出血+蹲位时有肿物脱出。间歇性便后出鲜血就是内痔的常见症状。(2)外痔=疼痛+肛门不适、潮湿不洁,有时有瘙痒。(3)血栓性外痔=肛周暗紫色长条圆形肿物+表面皮肤水肿+质硬+压痛明显。2.检查:视诊:内痔好发于截石位3、7、11点。3.治疗:无症状的痔无须治疗,有症状的痔重在减轻、消除症状,而非根治。

考点213:接触性皮炎1.概述:接触性皮炎是指皮肤或黏膜接触刺激物或致敏物后,在接触部位所发生的炎症反应。2.临床表现:(1)原发刺激性接触性皮炎指具有强刺激性或毒性物质接触皮肤后引起的接触性皮炎。(2)接触性皮炎:指在第一次接触某种物质后经过4~5天致敏期,再次接触可在24~48小时内发病。皮疹为接触部位发生红斑、丘疹、丘疱疹、水疱、大疱,严重者可出现溃疡、坏死,皮疹境界清楚。3.诊断:根据接触史、临床表现等特点即可诊断。4.治疗:(1)寻找病因,避免再次接触,积极对症处理。(2)外用药治疗以消炎、止痒、预防感染为主。(3)内用药治疗一般可用抗组胺类药。

考点214:食管癌1.病因:(1)亚硝胺:致癌性强,长期食入腌制的食物容易导致食管癌。(2)其他病因:感染等。2.表现:食管癌早期的表现是:哽咽感,胸骨后摩擦样、针刺样疼痛;晚期表现:进行性吞咽困难。3.检查:①食管吞钡餐检查:局部管壁僵硬及充盈缺损;②胃镜、超声内镜检查(EUS)及活检:活检可确诊。4.治疗:食管癌主要治疗手段是: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和综合治疗。

考点215:直肠癌1.表现和诊断:(1)表现:直肠刺激症状,肠腔狭窄症状+癌肿破溃后感染。(2)直肠癌=排便习惯和排便形状改变+里急后重+排便不尽感。2.检查:①大便潜血试验:意义:筛查;②直肠指诊:意义:首选检查;③纤维结肠镜内镜+活检:意义:确诊检查;④癌胚抗原(CEA)/CA199:意义:预测直肠癌预后和监测复发;⑤盆腔增强CT或MRI:意义:协助结肠癌分期

考点216:结肠癌:(1)表现:排便习惯和排便形状改变,恶性肿瘤的消耗性表现,即贫血、消瘦等。(2)检查:①最有价值的检查:直肠镜+活检;②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CEA)升高,随访使用。(3)诊断:结肠癌=排便习惯和粪便性状改变+腹痛。(4)治疗:结肠癌根治性手术:切除范围须包括癌肿所在肠袢及其系膜和淋巴结。

考点217: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一)初步判断:(1)诱因:糖尿病患者,常见有感染、胰岛素治疗中断或不适当减量、饮食不当等。(2)临床表现:早期酸中毒代偿阶段,病人可表现多尿、口渴、多饮、腹痛;在酸中毒失代偿期则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常伴头痛、嗜睡、烦躁、呼吸深快,呼气中有烂苹果味。(3)实验室检查:尿酮体强阳性,血糖明显升高达16.7~33.3mmol/L。(二)现场急救:(1)当糖尿病病人出现尿酮体阳性时,即给予生理盐水静脉滴注。(2)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加不同量胰岛素静脉滴注,以降低血糖和消除尿酮体。常规用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3)监测血糖下降情况及尿酮体是否转阴性。(三)转诊:(1)治疗及监测条件不够时,或病情不见好转时,应立刻转上级医院。(2)转诊时应保持静脉通道开放和监测生命体征。

考点218:热烧伤:(一)烧伤面积的计算:1.头颈部(9×1%):(1)发部:①占成人体表面积比例/%:3;②占儿童体表面积比例/%:9+(12-年龄);(2)面部:①占成人体表面积比例/%:3;②占儿童体表面积比例/%:9+(12-年龄);(3)颈部:①占成人体表面积比例/%:3;②占儿童体表面积比例/%:9+(12-年龄)。2.双上肢部(9×2%):(1)双上臂:①占成人体表面积比例/%:7;②占儿童体表面积比例/%:9×2。(2)双前臂:①占成人体表面积比例/%:6;②占儿童体表面积比例/%:9×2。(3)双手:①占成人体表面积比例/%:5;②占儿童体表面积比例/%:9×2。3.躯干部(9×3%):(1)躯干前:①占成人体表面积比例/%:13;②占儿童体表面积比例/%:9×3。(2)躯干后:①占成人体表面积比例/%:13;②占儿童体表面积比例/%:9×3。(3)会阴:①占成人体表面积比例/%:1;②占儿童体表面积比例/%:9×3。4.双下肢部(9×5+1%):(1)双臀:①占成人体表面积比例/%:5*;②占儿童体表面积比例/%:9×5+1-(12-年龄)。(2)双大腿:①占成人体表面积比例/%:21;②占儿童体表面积比例/%:9×5+1-(12-年龄)。(3)双小腿:①占成人体表面积比例/%:13;②占儿童体表面积比例/%:9×5+1-(12-年龄)。(4)双足:①占成人体表面积比例/%:7*;②占儿童体表面积比例/%:9×5+1-(12-年龄)。(二)烧伤深度的识别:1.损伤深度:(1)I度:伤及表皮浅层。(2)Ⅱ度:生发层,真皮乳头层。(3)Ⅱ度:皮层。(4)Ⅲ度:全层。2.创面:(1)I度:红斑状干燥。(2)Ⅱ度:水疱。(3)Ⅱ度:红白相间。(4)Ⅲ度:焦痂。3.痛觉:(1)I度:烧灼感。(2)Ⅱ度:剧痛,感觉过敏。(3)Ⅱ度:疼痛迟钝。(4)Ⅲ度:痛觉消失。4.愈合时间:(1)I度:1周。(2)Ⅱ度:1-2周。(3)Ⅱ度:3~4周。5.愈合方式:(1)I度:无瘢痕。(2)Ⅱ度:无瘢痕,有色素沉着。(3)Ⅱ度:癜痕愈合。(4)Ⅲ度:需植皮愈合。(三)烧伤严重性分度:1.轻度:(1)Ⅱ度烧伤或烧伤总面积:Ⅱ度烧伤<10%。2.中度:(1)Ⅱ度烧伤或烧伤总面积:Ⅱ度烧伤<30%。(2)Ⅲ度烧伤:<10%。3.重度:(1)Ⅱ度烧伤或烧伤总面积:烧伤总面积31%~50%。(2)Ⅲ度烧伤:<20%。4.特重度:(1)Ⅱ度烧伤或烧伤总面积:烧伤总面积>50%。(2)Ⅲ度烧伤:>20%。(四)初期处理:1.I度:处理:烧伤创面只需保持清洁和避免再损伤。2.浅Ⅱ度:处理:水疱皮要保留。3.深Ⅱ度:处理:水疱要去掉,创面再用内层油质纱布、外层吸水敷料均匀包扎。4.Ⅲ度:处理:切开焦痂。(五)转诊:1.当从现场抢救出大批烧伤伤员时,对中小面积烧伤原则上应就近组织抢救,以便及时治疗,减轻痛苦。2.对于大面积烧伤伤员,考虑转送到条件较好的医疗单位。转送伤员时,最好在伤后4小时内送达目的地。3.呼吸道烧伤,或面颈部深度烧伤后喉头水肿呼吸困难,应做气管切开给氧。4.如不能此时间送到,应就地抗休克,先输注晶体然后胶体,待休克已基本平稳后再送。转送途中必要时应设法输液、给镇静剂,尽量减少颠簸。

考点219:蜂蜇伤1.初步判断:(1)轻度蜂蜇伤后仅表现为蜇伤局部红肿、疼痛、瘙痒,少数有水疱或皮肤坏死。(2)重度蜇伤重者可迅速出现全身中毒症状,有发热、头痛、呕吐、腹痛、腹泻、烦躁不安,以至肌肉痉挛、昏迷,甚至休克、肺水肿及急性肾衰竭,最后可因心脏、呼吸麻痹而死亡。(3)对蜂毒过敏的患者,在蜇伤后可立即出现荨麻疹、喉头水肿、哮喘,重者可因过敏性休克、窒息而死亡。2.现场急救:(1)拔出蜂针。(2)中和毒液:蜜蜂的毒液呈酸性被蜜蜂蜇后,可迅速在伤处外敷弱碱液中和毒素。(3)创伤处理:冰块冰敷,或用毛巾冷敷可减轻红肿。(4)被蜂群严重蜇伤,或者被蜇者对蜂毒过敏,成人立即皮下注射或肌注肾上腺素,还可选用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静脉滴注,可酌情口服或肌注抗组胺药。3.转诊:(1)一旦蜂蜇伤为重度者及蜂毒过敏者,一定要分秒必争,尽快将患者送往医院抢救,稍有延迟,很可能有生命危险。(2)转运中应注意对休克、血红蛋白尿、急性肾衰竭和呼吸循环衰竭进行检测和对症处理。途中需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血压、脉搏(或心率)意识状况、尿量,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保暖。

考点220: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1)以部位来分:阳——上部、体表、背部、四肢外侧;阴——下部、体内、腹部、四肢内侧。(2)以脏腑来分:五脏属阴;六腑属阳。心为阳中之阳,肺为阳中之阴,肝为阴中之阳,肾为阴中之阴,脾为阴中之至阴。2.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1)阴气:主凉润、宁静、抑制、沉降。(2)阳气:主温煦、推动、兴奋、升发。3.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1)阴阳的偏盛:阳偏盛——实热证——阳胜则热,阳胜则阴病—热者寒之;阴偏盛—实寒证——阴胜则寒,阴胜则阳病—寒者热之。(2)阴阳的偏衰:阳偏衰—虚寒证—阴病治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阴偏衰—虚热证—阳病治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3)阴阳互损——阴损及阳、阳损及阴。(4)阴阳转化。4.用于疾病的诊断:(1)分析四诊的资料:色泽:鲜明——阳,晦暗——阴;声息:高亢洪亮——阳,低微无力——阴;症状:热、动、燥——阳,寒、静、湿——阴;脉象:浮、数大、洪、滑——阳,迟、沉、小、细、涩——阴;病变部位:表、外、上——阳里、内、下——阴。(2)概括疾病证候:表证、实证、热证——阳;里证、虚证、寒证——阴。5.用于指导疾病的防治:(1)指导养生:①原则:法于阴阳,即遵循自然界阴阳的变化规律来调理人体之阴阳,使人体中的阴阳与四时阴阳的变化相适应,以保持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②方法:春夏养阳,秋冬养阴。(2)确定治则:治疗总则:调整阴阳,以平为期①阴阳偏盛—实则泻之,即损其有余;阳偏盛—实热证—热者寒之;阴偏盛—实寒证—寒者热之。②阴阳偏衰—虚则补之,即补其不足;阳偏衰—虚寒证—阴病治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阴偏衰—虚热证—阳病治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③阴阳互损——阴阳双补:阳损及阴—阳虚为主的阴阳两虚证——补阳为主,兼以补阴;阴损及阳—阴虚为主的阴阳两虚证——补阴为主,兼以补阳。(3)归纳药性:四气:温、热——阳;寒、凉—阴;五味:辛甘淡——阳;酸苦咸——阴;作用方向:升、浮——阳,沉、降——阴

考点221:肝阳上亢证:(1)肝阳上亢证:指肝阳亢扰于上,肝肾阴亏于下,以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烦躁、腰膝酸软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2)临床表现: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失眠多梦,头重脚轻,腰膝酸软,舌红少津,脉弦有力或弦细数。本证以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烦躁、腰膝酸软等为辨证的主要依据。(3)肝火炽盛、肝阳上亢的鉴别要点:两证的共同表现:头晕胀痛,面红目赤,口苦口干,急躁易怒,耳鸣,失眠。但前者属火热过盛的实证,以目赤头痛、胁肋灼痛、口苦口渴、便秘尿黄等火热症为主,阴虚证候不突出,病程较短,病势较急。后者属上实下虚,虚实夹杂,系肝肾阴虚阳亢所致,以眩晕、头目胀痛、头重脚轻等上亢症状为主,且见腰膝酸软、耳鸣等下虚症状,阴虚证候明显,病程较长。

考点222:风寒犯肺、寒痰阻肺、饮停胸胁证的鉴别要点:1.风寒犯肺证:(1)相同:咳嗽,咳痰,痰色白。(2)不同症状:多为风寒侵袭,伴有风寒表证,舌苔薄白,脉浮紧。2.寒痰阻肺证:(1)相同:咳嗽,咳痰,痰色白。(2)不同症状:寒饮或痰浊停聚于肺伴有寒象,舌质淡,苔白腻或白滑,脉弦或滑。3.饮停胸胁证:(1)相同:咳嗽,咳痰,痰色白。(2)不同症状:水饮停于胸胁,伴有胸廓饱满、胸胁胀闷或痛,舌苔白滑,脉沉弦。

考点223:食滞胃肠证:1.食滞胃肠证:指饮食停积胃肠,以脘腹痞胀疼痛、呕泻酸腐臭食物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又名食滞胃脘证。2.临床表现:脘腹胀满疼痛、拒按,厌食,吸腐吞酸,呕吐酸馊食物,吐后胀痛得减,或腹痛,肠鸣,矢气臭如败卵,泻下不爽,大便酸腐臭秽,舌苔厚腻,脉滑或沉实。本证多有伤食病史,以脘腹痞胀疼痛、呕泻酸腐臭等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考点224:寒滞胃肠证:1.寒滞胃肠证:指寒邪侵袭胃肠,阻滞气机,以胃脘、腹部冷痛,痛势急剧等为主要表现的实寒证候。又名中焦实寒证。2.临床:胃脘、腹部冷痛,痛势暴急,遇寒加剧,得温则减,恶心呕吐,吐后痛缓,口淡不渴,或口泛清水,腹泻清稀,或腹胀便秘,面白或青,恶寒肢冷,舌苔白润,脉弦紧或沉紧。本证多有寒冷刺激的诱因,以胃脘腹部冷痛,痛势急剧等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考点225:寒滞肠胃、食滞胃肠证的鉴别要点:(1)寒滞胃肠证:①病机:寒邪侵犯肠胃,阻滞气机;②相同症状:胃脘疼痛痞胀;③不同症状:胃脘部冷痛,痛势剧烈,得温则减;④舌象:舌苔白润;⑤脉象:脉弦紧或沉紧。(2)食滞胃肠证:①病机:饮食阻滞肠胃,气机受阻;②相同症状:胃脘疼痛痞胀;③不同症状:脘腹痞胀疼痛、呕泻酸馊腐臭;④舌象:舌苔厚腻;⑤脉象:脉滑或沉实。

考点226:寒饮停胃证:1.寒饮停胃证:指寒饮停积于胃,胃失和降,以脘腹痞胀、胃中有振水声、呕吐清水为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2.临床表现:脘腹痞胀,胃中有振水声,呕吐清水痰涎,口淡不渴,眩晕,舌苔白滑,脉沉弦。本证以脘腹痞胀、胃中有振水声、呕吐清水等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考点227:十二经脉在四肢部的分布十二经脉在四肢部的分布规律是:上肢分布的是手阴经、手三阳经;下肢分布的是足三阴经、足三阳经。阴经行于内侧面,阳经行于外侧面。上肢内侧为手太阴肺经在前,手厥阴心包经在中,手少阴心经在后;上肢外侧为手阳明大肠经在前,手少阳三焦经在中,手太阳小肠经在后。下肢内侧,内踝尖上八寸以下为足厥阴肝经在前,足太阴脾经在中,足少阴肾经在后;内踝尖上八寸以上则足太阴脾经在前,足厥阴肝经在中,足少阴肾经在后。下肢外侧为足阳明胃经在前,足少阳胆经在中,足太阳膀胱经在后。(阴经:前中后:太阴、厥阴、少阴;阳经:前中后:阳明、少阳、太阳

考点228:骨度分寸定位法:骨度分寸定位法,是指主要以骨节为标志,将两骨节之间的长度折量为一定的分寸,用于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不论男女、老少、高矮、胖瘦,均可按一定的骨度分寸在其自身测量。常用的骨度分寸:部位1.头面部:起止部位:(1)前发际正中至后发际正中;1)骨度/寸:12。2)度量法:直寸。(2)眉间(印堂)至前发际正中;1)骨度/寸:3。2)度量法:直寸。(3)第7颈椎棘突下(大椎)至后发际正中;1)骨度/寸:3。2)度量法:直寸。2.头面部:起止部位:(1)眉间(印堂)至后发际正中第7颈椎棘突下(大椎);1)骨度/寸:15。2)度量法:直寸。(2)前额两发角(头维)之间;1)骨度/寸:9。2)度量法:横寸。(3)耳后两乳突(完骨)之间;1)骨度/寸:9。2)度量法:横寸。3.胸腹胁部:起止部位:(1)胸骨上窝(天突)至胸剑联合中点(歧骨);1)骨度/寸:9。2)度量法:直寸。(2)胸剑联合中点(歧骨)至脐中;1)骨度/寸:8。2)度量法:直寸。(3)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曲骨);1)骨度/寸:5。2)度量法:直寸。(4)两乳头之间;1)骨度/寸:8。2)度量法:横寸。(5)腋窝顶点至第11肋游离端(章门);1)骨度/寸:12。2)度量法:直寸。4.背腰部:起止部位:(1)肩胛骨内缘(近脊柱侧点)至后正中线;1)骨度/寸:3。2)度量法:横寸。(2)肩峰缘至后正中线;1)骨度/寸:8。2)度量法:横寸。5.上肢部:起止部位:(1)腋前、后纹头至肘横纹(平肘尖);1)骨度/寸:9。2)度量法:直寸。(2)肘横纹(平肘尖)至腕掌(背)侧横纹;1)骨度/寸:12。2)度量法:直寸。6.下肢部:起止部位:(1)耻骨联合上缘至股骨内上髁上缘;1)骨度/寸:18。2)度量法:直寸。(2)胫骨内侧髁下方至内踝尖;1)骨度/寸:13。2)度量法:直寸。(3)股骨大转子至腘横纹;1)骨度/寸:19。2)度量法:直寸。(4)腘横纹至外踝尖;1)骨度/寸:16。2)度量法:直寸。

考点229:中成药的用法:(一)内服药用法:中成药内服剂占绝大多数,但由于剂型、药性、功效、主治的不同,具体的内服方法也各异。1.直接吞服法:中成药中的露剂、合剂、乳剂、酒剂、酊剂、糖浆剂、流浸膏剂等液体制剂,均可采用直接吞服的服用方法。2.开水送服法:中成药中的蜜丸剂、水丸剂、糊丸剂、蜡丸剂、浓缩丸、滴丸剂、散剂、丹剂、片剂等多种固体制剂,均可采用温开水或凉开水送服方法。3.沸水冲服法:中成药中的茶剂、饮剂均须用沸水泡汁,频服代茶饮;冲服剂(颗粒散)、膏滋剂或流浸膏剂也须用沸水冲泡溶化稀释后服用。4.药汁送服法:中成药中的一些丸剂、散剂、丹剂、片剂等还须用药汁送服。如盐水、醋、黄酒、白酒、蜜水、竹沥汁、姜汁等送服。5.煎服法:荼剂中的午时茶等还须用水煎煮去滓取汁服用,实际上可视为固定处方的汤剂。6.舔服法:中成药中温胃止痛的散剂。如胃活散,即不须用水送服,而直接舔服法服用,以使药物在胃部多停留一些时间发挥治疗作用,一般服后1小时再饮水为宜。7.调服法:这是儿童常用的服药法。即用乳汁或糖水将散剂调成稀糊状喂服的一种服法,这样即可矫味又不致呛喉,此法也可用于吞咽困难者;丸剂也可掰开加水研成稀糊状服用、与调服法相似,但习惯称研服法。8.含化法:是将药物含于口中缓缓溶解,再慢慢咽下,使其在口腔局部发挥治疗作用,多用治咽痛、喉痹、乳蛾、口糜、齿痛等疾患,如六神丸、喉症丸等。9.炖服法:中成药中的胶剂如鹿角胶、龟板胶、鳖甲胶、阿胶等单服时均可加黄酒或糖、水,隔水加热使之溶化(又称烊化)后服下。10.吸入法:中成药中的气雾剂,就是将药物雾化后,让患者直接吸入的给药方法;此外,一些开窍醒神,辟秽化浊的散剂如通关散、避瘟散等也可直接吸入鼻窍中给药;一些止咳平喘的烟剂如定喘烟,辟秽解毒的香剂如苍术艾叶香等也都是燃后取烟吸入用药的。11.鼻饲法:是指对一些神志昏迷或因口腔疾患不能口服的患者,采用将药物稀释后通过鼻饲管注入胃中的一种给药方法。如常用治中风痰迷、热病神昏、小儿惊风等急重病证的安宫牛黄丸、紫雪散、局方至宝丹等可用鼻饲法给药。一般内服的中成药,宜空腹服用,但特殊疾病应特殊对待,需根据病情而定。如补养类中成药宜饭前服,对胃肠有剌激的饭后服为宜,驱虫药最好清晨空腹服,安神药睡前服效果佳,呕吐者应少量多次服用,调经药宜在临近经期前数日服用。对于急性病,须遵医嘱,视病情及药物特点决定用法。(二)外用药用法:绝大多数外用药均不能内服,尤其外用药含有汞、铅、砷等有毒成分时。同样,因剂型、药性、功效、主治的不同,采用的外用法也不同,常用的外用法有:1.撒敷法:外用散剂多采用此法,即将药粉直接均匀地撒布患处,可用消毒敷料或外贴朱砂膏固定,以奏消肿解毒、提腐拔脓、生肌敛疮之效,如生肌散、提毒散、珍珠散等。2.调敷法:将外用散剂或锭剂用适当的液体调成或研成糊状,敷于患处的一种常用的外治法。如用荼水调服如意金黄散,取荼叶解毒消肿之效;醋研紫金锭,取醋干燥止痛之功;黄酒或白酒调敷七厘散、九分散、五虎丹等,取酒活血通经疗伤止痛之效;花椒油调敷青蛤散,以取花椒燥湿止痒之功;也有用香油或蛋清调敷的,则取其有润肤的保护作用。3.涂敷法:中成药外用的油膏剂、水剂等多采用将药物直接涂敷于患处的方法、如紫草膏、生肌玉红膏、擦癣药水等。4.吹敷法:是指将一些外用中成药散剂装入硬纸筒中,吹到患处的治疗方法。如用锡类散吹喉治咽喉肿痛;用冰硼散吹敷治口腔糜烂,牙痛龈肿;用红棉散吹耳治耳道流脓。为五官科常用的治疗方法。5.点入法:是指将中成药眼用散剂用原所附的消毒玻璃棒蘸水点于眼角内,如拨云散;还可用眼用锭剂蘸水点于眼角内,如瓜子眼药;眼膏剂则可用点眼棒直接将药物点于眼内,如明目眼药膏。滴眼剂又称眼药水,是专供直接点入眼内的制剂、治疗各种眼科疾患,和眼膏剂一样亦为眼科最常用的点入法剂型。此外耳鼻喉科所用的滴鼻剂、滴耳剂也是点入法的常用制剂。6.贴敷法:是指将中成药外用黑膏药加热烘软后贴敷患处的方法,如狗皮膏、橡胶膏剂则不用加温烘软可直接贴敷患处。中成药膜剂可用于贴敷口腔黏膜、眼结膜、阴道黏膜等患处表面,如养阴生肌散膜等,是贴敷法的新剂型。此外,洗擦剂为煎汤熏洗患处,如骨伤料洗药;栓剂、坐药为将药物置于肛门或阴道中,待药物融化吸收后,发挥治疗作用,如苦参栓、野菊花栓等。线剂为结扎痔核瘘管时用的剂型,条剂用于痈疽化脓引流,钉剂插入痔核枯痔,属肛肠科外用法的给药形式。

考点230:原发性高血压血压分级及分层标准1.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1)正常血压:①收缩压/mmHg:<120;②舒张压/mmHg:<80。(2)正常高值:①收缩压/mmHg:120~139;②舒张压/mmHg:80~89。(3)1级高血压(轻度):①收缩压/mmHg:140~159;②舒张压/mmHg:90~99。(4)2级高血压(中度):①收缩压/mmHg:160~179;②舒张压/mmHg:90~99。(5)3级高血压(重度):①收缩压/mmHg:≥180;②舒张压/mmHg:≥110。(6)单纯收缩期高血压:①收缩压/mmHg:≥140;②舒张压/mmHg:<90。如果高血压值分级出现不一致的情况,要按较高的级别分级,比如170/110mmHg,要诊断为3级高血压。2.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标准:(1)分层标准:(1)无其他危险因素:①1级高血压:低危;②2级高血压:中危;③3级高血压:高危。(2)1~2个危险因素:①1级高血压:中危;②2级高血压:中危;③3级高血压:很高危。(3)3个以上的危险因素或靶器官损伤:①1级高血压:高危;②2级高血压:高危;③3级高血压:很高危。(4)临床并发症或合并糖尿病:①1级高血压:很高危;②2级高血压:很高危;③3级高血压:很高危

考点231:原发性高血压治疗:1.血压控制目标值:(1)一般人群:主张血压控制在<140/90mmHg;(2)糖尿病、慢性肾病、心力衰竭或病情稳定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目标<130/80mnHg越有合并症控制更严格。(3)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170/60mmHg):收缩压控制在150mmHg以下老年人血压要高一点。2.首选药物及禁忌症:(1)糖尿病+高血压:首选:ACEIACEI对血糖不影响。(2)尿蛋白+高血压:首选:ACEI;ACE会减少尿蛋白。(3)心室重构+高血压:首选:ACEI;ACEI会改善心室重构。(4)肌酐≥265μmol/L+高血压:禁用:ACEI;ACEI药物会致肾功能损伤。(5)高血钾+高血压:首选:呋塞米;最常不良反应是低血钾。(6)低血钾+高血压:首选:螺内酯;高血钾禁用。(7)心率快+高血压:首选β受体阻滞剂,其次:维拉帕米;(8)心率慢+高血压:禁用:β受体阻滞剂,其次:维拉帕米;(9)支气管哮喘+高血压:禁用: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10)痛+高血压:禁用:氢氯嗪。

考点232:新生儿黄疸:一、病因: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胆红素生成相对较多、转运胆红素能力不足、肝功能发育差、胆红素肠肝循环增加。二、新生儿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的鉴别:(一)生理性黄疸:1.一般情况:良好;2.出现时间:生后2~3天;3.消退时间: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4.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85μmol/L(5mg/dl)。(二)病理性黄疸:1.一般情况:不好;2.出现时间:生后24小时以内;3.消退时间: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4.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85μmol/L(5mg/dl);5.其他特点:黄疸退而复现。生理性黄症的出现比较晚,消退的比较早(来得晚退得早。三、转诊:如黄疸出现在出生后24小时之内,黄疸高峰时间延迟,黄疸持续超过两周,皮肤发黄程度严重,或除皮肤发黄外存在大便色浅和尿色持续加深等情况,就需要及时转诊。

考点233:先心病:一、先天性心脏病概述:1.左向右分流型(潜伏青紫型):(1)特点:由于体循环压力>肺循环,血液从左向右分流,不出现青紫。当右心室压力超过左心室压力时,血液自右向左分流,出现青紫(艾森门格综合征);(2)常见病: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2.右向左分流型(青紫型):(1)特点:右心室压力增高并超过左心室,血流经常自右向左分流,使大量静脉血流入体循环,出现持续性青紫;(2)常见病:法洛四联症和大动脉转位。3.无分流型(无青紫型):(1)特点:心脏左、右两侧或动、静脉之间无异常通路或分流;(2)常见病:肺动脉狭窄等。二、房间隔缺损:1.诊断:房间隔缺损=胸骨左缘第2~3肋间收缩期杂音+第二心音固定分裂。2.表现:①呼吸困难;②潜在青紫,当右心房压力>左心房时,出现青紫。3.检查:X线:右心房、右心室大。4.治疗:①较小的房间隔缺损多在3个月内自然闭合;②较大的房间隔缺损需要手术治疗。三、室间隔缺损:1.诊断:缺损=胸骨左缘第3~4肋间收缩期杂音。2.表现:潜在青紫,当右心室压力>左心室时,出现青紫。3.检查:X线:左心室、右心室大。4.治疗:首选手术治疗。四、动脉导管未闭:1.诊断:动脉导管未闭=胸骨左缘第2肋间粗糙、响亮的连续性机器样杂音。2.表现:①差异性青紫,即下半身青紫、左上肢轻度青紫而右上肢无青紫;②舒张压降低导致脉压差增大,出血周围血管征。3.检查:X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大。4.治疗:①生后1周内可试用吲哚美辛治疗,以促使导管的关闭;②分流量较大者可以采用介入或手术治疗。五、法洛四联症:1.诊断:法洛四联症=小儿青紫+蹲踞现场+肺纹理减少。2.表现:法洛四联症=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和右心室肥厚,其中主要是肺动脉狭窄;②永久性青紫,因为一开始右心的压力大于左心,故右向左分流。3.X线:肺纹理减少,肺透亮度增加,“靴型心”。其余的三个先心痛,因为肺部的血量都是增加的所以是肺纹理增多,肺透亮降低,肺透亮度增加,有且只有法洛四联症。4.治疗:①发作轻可取胸膝位,给予普萘洛尔静脉注射,以缓解缺氧;②手术治疗:轻症患者可考虑于5~9岁行一期根治手术。六、转诊:一旦确诊先心病,应该立刻转移到上级医院救治。

考点234: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1.病因:维生素D摄入不足、需求量增加;日光照射不足;食物中钙磷比例不当;疾病及药物的影响(肝、肾、胃病因肠道疾病)2.诊断: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冬季出生+颅骨软化、方颅畸形。3.分期:①初期(早期):神经兴奋性增高;②活动期(激期):3-6个月,颅骨软化;7-8个月以上,方颅;1岁,串珠肋、下肢畸形;③恢复期: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或消失;④后遗症期:残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4.检查:①血生化与骨骼X线检查为诊断的“金标准”;②1,25-(OH)2,-D3,降低;钙和磷均降低。5.治疗:①治疗剂量:每日给维生素D2000~5000IU;②确保儿童每天获得维生素D400IU是治疗和预防本病的关键(足月儿和低体重儿补充D800IU)。

考点235:艾滋病1.流行病学和病理:(1)致病物质,特点:人免疫缺陷病毒(HIV);RNA病毒。(2)破坏物质①HIV主要破坏CD4+T淋巴细胞;②HIV主要和人体细胞结合的部位是gp120。(3)传播途径:血液传播、垂直传播、性传播。2.表现和诊断:(1)机会性感染最常见的是卡氏肺孢子虫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Kaposi肉瘤。(2)艾滋病(AIDS)=机会感染+吸毒史(输血史)+抗HIV抗体阳性。3.转诊:(1)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艾滋病防治条例》有关要求,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2)发现的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感染者,要积极、科学、妥善地做好接诊和相关处置工作。及时将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感染者转诊至定点医院,或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由卫生行政部门协调转诊等相关事宜。(3)不适宜转诊的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感染者,由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定点医院相关医务人员到接收医疗机构开展医疗服务工作。

考点236:慢性胃炎:一、病因和病理:慢性胃炎最常见的病因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注意:急性胃炎最常见的病因是非甾体消炎药(NSAIDs))。二、表现:腹痛等非典型症状。三、检查:(1)最有价值、最可靠的诊断方法:胃镜+活检。(2)血常规、血清壁细胞抗体、内因子抗体及维生素B12水平测定有助于慢性自身免疫性胃炎。四、治疗:(1)根除幽门螺杆菌,PH或者胶体铋+两种抗生素(三联疗法)。其中以美拉唑+拉霉素+莫西林(甲硝唑)效果最好,一般疗程是1~2周。(2)癌前状况的处理:应视病情而确定随访时间。

考点237:解热镇痛药,亦称非甾体抗炎药(NSAIDS):(1)推荐的解热镇痛药物为乙酰氨基酚,亦可选择阿司匹林及其复方制剂、布洛芬及其复方制剂等。(2)解热应用不超过3天,镇痛应用不超过5天。(3)儿童一般选用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疗效确切、相对安全。(4)妊娠妇女应慎用解热镇痛药,必须用时,宜选用对乙酰氨基酚注意儿童和孕妇都是首选对乙酰氨基酚)。(5)药物:①双氯芬酸:特点:双氯芬酸钾起效迅速,可用于痛经及拔牙后止痛;②吲哚美辛:特点:吲哚美辛用于缓解风湿病的炎症疼痛及急性骨骼肌肉损伤、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作为二线药;③塞来昔布:特点:缓解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的肿痛症状,也用于缓解手术前后、软组织创伤等的急性疼痛,尤其适用于有胃肠道溃疡病史的患者。

考点238:不同的致病菌首选的药物:(1)溶血性链球菌首选药物:首选青霉素或氨苄西林,次选头孢唑林、头孢呋辛或克林霉素。(2)肺炎链球菌首选药物:①青霉素敏感株首选青霉素,次选头孢曲松;②青霉素中介株首选头孢曲松,次选美罗培南;③青霉素耐药株首选去甲万古霉素,次选美罗培南。肺炎链球菌和脑膜炎球菌所致的化脓性脑膜炎初始经验治疗首选头孢曲松。(3)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首选药物:①非产超广谱内酰胺酶菌株:第二、三代头孢或头孢吡肟;②产超广谱内酰胺酶菌株:首选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或头孢哌酮舒巴坦;次选氟喹诺酮类或氨基糖苷类。(4)铜绿假单胞菌首选药物:首选头孢他啶或头孢吡肟,可联合氨基糖苷类(如阿米卡星)或氟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

考点239:相关药物配伍禁忌:①地辛+碘酮:特点:胺碘酮增加血清地高辛浓度;②托洛尔+胺碘:特点:胺碘酮可减慢美托洛尔的代谢,有心动过缓的风险;③地尔硫罩+胺碘酮;④氟喹诺+胺碘:特点:两者均引起Q-T间期延长,合用可发生致死性室性心律失常;⑤伐他汀+碘酮:特点:胺碘酮减弱辛伐他汀的代谢,使横纹肌溶解的肌病风险增加;⑥法林+碘酮:特点:胺碘酮升高华法林的血药浓度,出血危险增高;⑦法林+对酰氨基酚:特点:对乙酰氨基酚增强华法林的抗凝作用;⑧伐他汀+曲康唑:特点:伊曲康唑减少辛伐他汀的代谢,使肌病风险增加;⑨托洛尔+西汀:特点:氟西汀可引起美托洛尔的血药浓度升高,毒性增大;⑩美拉唑+氯吡格:特点:奥美拉唑抑制氯吡格雷肝脏的活化,导致血栓再形成。

考点240:问经带的临床意义:1.月经:(1)经期异常:①月经先期:指连续2个月经周期出现月经提前7天以上的症状。多因脾气亏虚、肾气不足、冲任不固,或因阳盛血热、肝郁化热、阴虚火旺、热扰冲任所致。②月经后期:指连续2个月经周期出现月经延后7天以上的症状。多因营血亏损、肾精不足,或因阳气虚衰、无以化血所致;亦可因气滞血瘀、寒凝血瘀、痰湿阻滞、冲任不畅所致。③月经先后无定期:指月经周期时而提前,时而延后达7天以上的症状。亦称经期错乱。多因肝气郁滞,气机逆乱,或脾肾虚损,冲任失调所致。(2)经量异常:①月经过多:指月经血量较常量明显增多的症状。多因血热内扰,迫血妄行;或因气虚,冲任不固,经血失约;或因瘀血阻滞冲任,血不归经所致。②月经过少:指月经血量较常量明显减少,甚至点滴即净的症状。多因营血不足,或肾气亏虚,精血不足,血海不盈;或因寒凝、血瘀、痰湿阻滞,血行不畅所致。③崩漏:指非正常行经期间阴道出血的症状。若来势迅猛,出血量多者,谓之崩(中);势缓而量少,淋漓不断者,谓之漏(下),合称崩漏。崩漏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热伤冲任,迫血妄行;瘀血阻滞,血不循经;脾气亏虚,血失统摄;肾阳虚衰,冲任不固;肾阴不足,阴虚火旺,虚火迫血妄行所致。④闭经:指女子年逾18周岁,月经尚未来潮,或已行经、未受孕、不在哺乳期,而停经3个月以上的症状。多因肝肾不足,气血亏虚,阴虚血燥,血海空虚;或因痨虫侵及胞宫,或气滞血瘀、阳虚寒凝、痰湿阻滞胞脉,冲任不通所致。(3)经色、经质异常:经色淡红质稀,为血少不荣经色深红质稠,乃血热内炽;经色紫暗,夹有血块,兼小腹冷痛,属寒凝血瘀。(4)痛经:又称经行腹痛。指在行经时,或行经前后,周期性出现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难忍的症状。若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或刺痛拒按,多属气滞或血瘀;小腹灼痛拒按,平素带下黄稠臭秽,多属湿热蕴结;小腹冷痛,得温痛减者,多属寒凝或阳虚;月经后期或行经后小腹隐痛、空痛,多属气血两虚,或肾精不足,胞脉失养所致。2.带下:(1)白带:指带下色白量多,质稀如涕,淋漓不绝而无臭味的症状。多因脾肾阳虚,寒湿下注所致。(2)黄带:指带下色黄,质黏臭秽的症状。多因湿热下注或湿毒蕴结所致。(3)赤白带:指白带中混有血液,赤白杂见的症状。多因肝经郁热,或湿毒蕴结所致。若绝经后仍见赤白带淋漓不断者,可能由癌瘤引起。

考点241:寒滞肝脉证:(1)寒滞肝脉证:指寒邪侵袭,凝滞肝经,以少腹、前阴、巅顶等肝经经脉循行部位冷痛为主要表现的实寒证候。又名寒凝肝经证、肝寒证、肝经实寒证。(2)临床表现:少腹冷痛,阴部坠胀作痛,或阴器收缩引痛,或巅顶冷痛,得温则减,遇寒痛增,恶寒肢冷,舌淡,苔白润,脉沉紧或弦紧。本证以少腹、前阴、巅顶冷痛与实寒症状共见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考点242:肝郁气滞证:(1)肝郁气滞证:指肝失疏泄,气机郁滞,以情志抑郁、胸胁或少腹胀痛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又名肝气郁结证,简称肝郁证。(2)临床表现:情志抑郁,善太息,胸胁、少腹胀满疼痛,走窜不定。或咽部异物感,或颈部瘿瘤、瘰疬,或胁下肿块。妇女可见乳房作胀疼痛,月经不调,痛经。舌苔薄白,脉弦。病情轻重与情绪变化关系密切。本证多与情志因素有关,以情志抑郁、胸胁或少腹胀痛等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考点243:肝胆温热证:(1)肝胆温热证:指湿热内蕴,肝胆疏泄失常,以身目发黄、胁肋胀痛等及湿热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候。以阴痒、带下黄臭等为主要表现者,称肝经湿热(下注)证。(2)临床表现:身目发黄,胁肋胀痛,或胁下有痞块,纳呆,厌油腻,泛恶欲呕,腹胀,大便不调,小便短赤,发热或寒热往来,口苦口干,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或为阴部潮湿、瘙痒、湿疹,阴器肿痛,带下黄稠臭秽等。本证以胁肋胀痛、身目发黄,或阴部瘙痒、带下黄臭等与湿热症状共见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考点244:湿热蕴脾证:1.湿热蕴脾证:指湿热内蕴,脾失健运,以腹胀、纳呆、发热、身重、便溏不爽等为主要表现的湿热证候。又名中焦湿热、脾经湿热证。2.临床表现:脘腹胀闷,纳呆,恶心欲呕,口中黏腻,渴不多饮,便溏不爽,小便短黄,肢体困重,或身热不扬,汗出热不解,或见面目发黄鲜明,或皮肤发痒,舌质红,苔黄膩脉濡数或滑数。本证以腹胀、纳呆、发热、身重、便溏不爽、苔黄腻等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考点245:湿热蕴脾证、寒湿困脾证的鉴别要点:(1)湿热蕴脾证:①相同症状:脘腹痞闷,纳呆,恶心呕吐,便溏,肢体困重。②不同症状:身热起伏,汗出热不解,肌肤发黄色泽鲜明,皮肤发痒,小便短赤。③舌象:舌红苔黄膩。④脉象:濡数。(2)寒湿困脾证:①相同症状:脘腹痞闷,纳呆,恶心呕吐,便溏,肢体困重。②不同症状:口淡不渴,肢体浮肿,小便不利。③舌象:舌淡苔白腻。④脉象:濡缓。均因湿邪困脾,脾胃纳运失职所致,可见脘腹痞闷、纳呆呕恶、便溏、肢体困重、面目发黄、苔腻、脉濡等。区别在于兼热、兼寒之不同。前者病性属湿热,故有舌质红苔黄腻、身热不扬、阳黄、脉濡数等湿热内蕴表现;后者病性属寒湿,故见舌淡苔腻白滑、腹痛喜暖、口淡不渴、带下量多清稀、阴黄、脉濡缓等寒湿内停表现。

考点246:腰痛:1.腰痛的概述:腰痛又称“腰脊痛”,是指因外感、内伤或挫闪导致腰部气血运行不畅,或失于濡养,引起腰脊或脊旁部位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西医学的腰肌纤维炎、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病变、腰肌劳损等腰部病变以及某些内脏疾病,凡以腰痛为主要症状者,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2.腰痛的辨证论治:常见证型:1)寒湿腰痛:①主要症状: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逐渐加重静卧病痛不减,寒冷和阴雨天则加重。舌体淡,苔白腻,脉沉而迟缓;②治法:散寒行湿,温经通络;③常用中成药:小活络丸。2)湿热腰痛:①主要症状:腰部疼痛,重着而热,暑湿阴雨天气加重,活动后或可减轻,身体困重,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濡数或弦;②治法:清热利湿,舒筋止痛;③常用中成药:四妙丸。3)瘀血腰痛:①主要症状:腰痛如刺,痛有定处,痛处拒按,日轻夜重,轻者俯仰不便,重则不能转侧。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涩;②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③常用中成药:舒筋活血片(身痛瘀汤)。4)肾虚腰痛:①主要症状:腰痛以酸软为主,喜按喜揉,腿膝无力,遇劳更甚,卧则减轻,常反复发作。偏阳虚者伴面色㿠白,手足不温,少气乏力,舌淡脉沉细;偏阴虚者伴心烦失眠,口燥咽干,面色潮红,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②治法:补肾壮腰;③常用中成药:益肾蠲痹丸。3.腰痛的适宜治疗技术:(1)针灸治疗:①主穴:阿是穴、大肠俞、委中。②配穴:寒湿腰痛加腰阳关;瘀血腰痛加膈俞;肾虚腰痛加肾俞。督脉腰痛加腰夹脊、后溪;膀胱经腰痛加志室、昆仑;腰骶部痛加次髎、腰俞;腰眼部痛明显加腰眼。③操作:主穴均采用泻法。寒湿证加艾灸;瘀血证加刺络拔罐;肾虚证配穴用补法,肾阳虚加灸法。(2)推拿、牵引:对于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腰痛可配合推拿、牵引等方法。(1)常用手法:㨰、点、按揉、拍、推、拔伸等。(2)操作步骤:1)患者俯卧,在患侧腰臀及下肢用轻柔的擦、按等手法5~8分钟;2)患者仰卧,用拔伸法进行骨盆牵引1~2分钟;3)患者俯卧,用双手有节奏地按压腰部,使腰部振动,在固定患部的情况下,使腰部过伸。此步骤约1~2分钟;4)双手虚掌拍击腰部,以皮肤微红为度,约2~3分钟。5)掌推双腿各1分钟。

考点247:灸法的种类及适应范围(重点):(一)常用灸法种类:1.艾灸:(1)艾柱灸:1)直接灸:瘢痕灸、无瘢痕灸。2)间接灸:隔盐灸、隔姜灸、隔蒜灸、隔附子饼灸。(2)温针灸;(3)温灸器灸;(4)艾条灸:1)间接灸;2)悬起灸: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2.其他灸法:(1)灯火灸;(2)天灸:蒜泥灸、细辛灸、白芥子灸。(二)灸法的适应范围:(1)灸法具有温经散寒的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引起的寒湿痹痛、痛经、经闭、胃脘痛、寒疝腹痛、泄泻、痢疾等。(2)灸法具有扶阳固脱的作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脱证和阳气下陷、中气亏虚而引起的遗尿、脱肛、阴挺、崩漏、带下、久泄、久痢、痰饮等。(3)灸能使气机通畅,营卫调和,故瘀结自散。所以临床常用于治疗气血凝滞之疾,如乳痈初起、瘰疬、瘿瘤等。(4)无病施灸,可以激发人体的正气,增强抗病的能力,使人精力充沛,长寿不衰。(5)灸法具有引热外行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某些热性病证。临床上可治疗疖肿、带状疱疹、丹毒等实热病征。对于虚热证,也可以用灸法治疗,如虚痨咳嗽、骨蒸潮热等,但施灸量不宜过大。

考点248:肺系病证常用中成药--连花清瘟胶囊:1.药物组成:连翘、金银花、炙麻黄、炒苦杏仁、石膏、板蓝根、绵马贯众、鱼腥草、广藿香、大黄、红景天、薄荷脑、甘草。2.方义分析:本方为银翘散与麻杏石甘汤合方加减而成,辛凉解表、宣肺泄热,卫气同治,表里同解。大黄通腑泻肺,与绵马贯众、鱼腥草、板蓝根合用清热解毒、排脓消痈;红景天益气活血、通脉平喘;广藿香化湿、解暑、止呕。诸药合用,共奏清瘟解毒,宣肺泄热之效。3.功能:清瘟解毒,宣肺泄热。4.主治: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属热毒袭肺证,症见:发热或高热,寒,肌肉酸痛,鼻塞流涕,咳嗽,头痛,咽干咽痛,舌偏红苔黄或黄腻等。5.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粒,一日3次。6.注意事项:(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的食物;(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3)风寒感冒者不适用。7.规格:每粒装0.35g。

考点249:脾胃系病证常用中成药(重点:功能及主治)1.补中益气丸:(1)组成:炙黄芪、炙甘草、当归、柴胡、党参、炒白术、升麻、陈皮。(2)方义分析:本方重用炙黄芪甘温,能健脾益气,升阳举陷,为君药。党参、白术补中益气,健脾和胃;升麻、柴胡辅助君药升举下陷之清阳,共为臣药。陈皮理气和胃,使补而不滞;当归补血和血,防升阳之品燥烈伤阴,共为佐药。炙甘草补中益气,调和诸药,有佐使之功。全方合用,共奏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3)功效及主治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致的泄泻、脱肛、阴挺,症见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便溏久泻、肛门下坠或脱肛、子宫脱垂。用法用量:口服。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3次。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4)使用注意:①有恶寒发热表证时不宜用。②宜空腹或饭前服,亦可在进食时同服。③服药期间忌生冷油腻食物。④高血压患者慎服。2.参苓白术丸:(1)组成:人参、茯苓、麸炒白术、山药、炒白扁豆、莲子、麸炒薏、苡仁、砂仁、桔梗、甘草。(2)方义分析:方中以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即四君子汤)平补脾胃之气,为主药。以白扁豆、薏苡仁、山药之甘淡,莲子之甘涩,助白术既可健脾,又可渗湿而止泻,为辅药。以砂仁芳香醒脾,促中州运化,通上下气机,吐泻可止,为佐药。桔梗为太阴肺经的引经药,入方,如舟车载药上行,达上焦以益肺气。炙甘草益气和中,润肺止咳,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配伍,共奏补脾胃,益肺气之功。(3)功效及主治补脾胃,益肺气。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用法用量:口服。次6g,一日3次。规格:每100粒重6g。(4)使用注意:①湿热内蕴所致泄泻、厌食、水肿及痰火咳嗽者不宜用。②泄泻兼有大便不畅者不宜用。③孕妇慎用。④本品宜饭前服用或进食同时服。⑤服药期间忌食荤腥油腻食物。3.生脉饮:(1)组成:红参、麦冬、五味子。(2)方义分析:方中以红参为君药,味甘性平,归脾、肺二经,能补脾益肺,健运中气,鼓舞清阳,生津止渴。臣以麦冬甘寒质润,入肺、胃、心经,养阴生津,清心除烦,与红参合用,可使气旺津生,脉气得复。以五味子敛肺宁心,止汗生津,用为佐药。三药配合,一补、一清、一敛,共奏益气复脉,养阴生津之功。(3)功效及主治益气复脉,养阴生津。用于气阴两亏,心悸气短,脉微自汗。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ml,一日3次。规格:每支装10ml。(4)使用注意:①脾胃虚弱,呕吐泄泻、腹胀便溏、咳嗽痰多者慎用;②感冒患者不宜用;③服用本品时,不宜同时服用藜芦、五灵脂、皂荚或其制剂;④宜饭前服用;⑤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忌辛辣、油腻之物;⑥在治疗期间,心绞痛持续发作,宜加用硝酸酯类药。若出现剧烈心绞痛,心肌梗死,若见有气促、汗出、面色苍白者,应及时急诊救治。4.归脾丸:(1)组成:党参、炒白术、炙黄芪、炙甘草、茯苓、制远志、炒酸枣仁、龙眼肉、当归、木香、大枣(去核)。(2)方义分析:方中炙黄芪甘微温,补脾益气;龙眼肉甘温,既能补脾气,又能养心血,二者共为君药。当归甘辛微温,滋养营血,与龙眼肉相伍,增强补心养血之效;党参、白术甘温补气,与炙黄芪相配,加强补脾益气之功,为臣药。茯苓、酸枣仁、远志宁心安神;木香理气醒脾,与补气养血药配伍,使之补不碍脾,补而不滞,为佐药。炙甘草补气健脾,调和诸药,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健脾,养血安神之效。(3)功效及主治益气健脾,养血安神。用于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崩漏便血。用法用量:用温开水或生姜汤送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3次。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4)使用注意:①外感或实热内盛者不宜用;②阴虚火旺者不宜用;③宜饭前服用;④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忌辛辣、生冷、油腻食物。5.附子理中丸:(1)组成:附子、(制)党参、炒白术、干姜、甘草。(2)方义分析:方中制附子补火助阳,温肾暖脾,为君药。干姜辛热,温运脾阳,功专温脾暖中,祛寒止泻;党参甘温,补脾胃,疗中虚,共为臣药。白术苦温,健脾燥湿,合党参复运化而正升降,有佐助之能,为佐药。甘草益气补中,缓急止痛,兼和药性,为佐使药全方配伍,共收温中健脾之功。(3)功效及主治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3次。规格:小蜜丸每100丸重20g;大蜜丸每丸重9g。(4)使用注意:①大肠湿热泄泻者不宜用;②急性肠胃炎,泄泻兼有大便不畅,肛门灼热者不宜用;③孕妇慎用;④服药期间忌生冷、油腻之品;⑤本品中有附子,服药后如有高血压增高、头痛、心悸等症状,应立即停药,去医院就诊;⑥小儿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6.香砂养胃丸:(1)组成:木香、白术、茯苓醋、香附、豆蔻(去壳)、广藿香、砂仁、陈皮、半夏(制)、枳实(炒)、姜厚朴、甘草。(2)方义分析:方中白术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木香和胃止痛,砂仁醒脾开胃为君药。豆蔻、藿香化湿行气,和中止呕;陈皮、厚朴理气和中燥湿除积;香附理气止痛,共为臣药。茯苓健脾利湿,枳实破气消积,半夏降逆止呕,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温中和胃之效。(3)功效及主治温中和胃。用于胃阳不足、湿阻气滞所致的胃痛、痞满,症见胃痛隐隐、脘闷不舒、呕吐酸水、嘈杂不适、不思饮食、四肢倦怠。用法用量:口服。次9g,一日2次。规格:水丸:每袋9g。(4)使用注意:①胃阴虚,表现为口干欲饮、大便干结、小便短少者不宜用;②湿热中阻所致痞满、胃痛、呕吐者慎用;③孕妇慎用;④过敏体质者慎用;⑤饮食宜清淡,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7.气滞胃痛颗粒:(1)组成:柴胡酿、延胡索、枳壳、醋香附、白芍、炙甘草。(2)方义分析:方中柴胡疏肝解郁,理气止痛,为君药。香附疏肝解郁,白芍养血敛阴,柔肝止痛,为臣药。延胡索行气活血止痛,枳壳行气和中,消痞除胀,共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之功。(3)功效及主治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用于肝郁气滞,胸痞胀满,胃脘疼痛。用法用量:开水冲服。次1袋,一日3次。规格:每袋装5g。(4)使用注意:①肝胃郁火、胃阴不足所致胃痛者慎用;②本品含活血行气之品,孕妇慎用;③服药期间忌辛辣、油炸食物;④服药期间宜保持心情舒畅。8.保和丸:(1)组成:焦山楂、半夏(制)、陈皮、炒莱菔子、六神曲(炒)、茯苓、连翘、炒麦芽。(2)方义分析:方中山楂消一切饮食积滞,为君药。六神曲、莱菔子、麦芽和胃消食,为臣药。半夏、陈皮燥湿化痰,茯苓利湿和中,连翘清热,共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奏消食,导滞,和胃之功。(3)功效及主治消食、导滞、和胃。用于食积停滞,脘腹胀满,嗳腐吞酸,不欲饮食。用法用量:口服。小蜜丸一次9~18g,大蜜丸一次1~2丸,一日2次;小儿酌减。规格:小蜜丸每100丸重20g;大蜜丸每丸重9g。(4)使用注意:①哺乳期妇女慎用;②身体虚弱或老年人不宜长期服用;③因肝病或心肾功能不全所致之不欲饮食,脘腹胀满者不宜用;④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忌生冷、油腻食物。9.麻仁润肠丸:(1)组成:火麻仁、炒苦杏仁、大黄、木香、陈皮、白芍。(2)方义分析:方中以质润多脂的火麻仁润肠通便,为君药。大黄攻积泻下配伍苦杏仁、白芍,既可益阴增液以润肠通便,使腑气通、津液行,又能减缓大黄攻伐之力,使泻下而不伤正,共为臣药。陈皮、木香调中宣滞,加强降泄通便之力,共为佐药。诸药相合,共奏润肠通便之功。(3)功效及主治润肠通便。用于肠胃积热,胸腹胀满,大便秘结。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2丸,一日2次。规格:每丸重6g。(4)使用注意:①孕妇忌服;②严重器质性病变引起的排便困难,如结肠癌、严重的肠道憩窒、肠梗阻及炎症性肠病等禁用。10.复方黄连素片:(1)组成:盐酸、小檗碱、木香、吴茱萸、白芍。(2)方义分析:本方为中西合方制剂,方中木香行气止痛,吴茱萸温中燥湿止渴,白芍养血和血,缓急止痛。盐酸、小檗碱有较强的抑菌作用,用于多种肠道细菌感染。诸药合用,共奏清热燥湿,行气止痛,止痢止泻之效。(3)功效及主治清热燥湿,行气止痛,止痢止泻。用于大肠湿热,赤白下痢,里急后重或暴注下泻,肛门灼热;肠炎、痢疾见上述证候者。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片,一日3次。规格:每片含盐酸小檗碱30mg。(4)使用注意:①本品苦寒,虚寒性泻痢者慎用;②妊娠期慎用;③本品不可过服、久服;④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油腻之品;⑤含鞣质的中药与盐酸小檗碱合用后,生成难溶性鞣酸盐沉淀降低疗效;⑥严重脱水者,则应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11.四神丸:(1)组成:肉豆蔻(煨)、补骨脂(盐炒)、五味子(醋制)、吴茱萸(制)、大枣(去核)。(2)方义分析:方中补骨脂大温,补肾阳以温脾土,治肾泄,为君药。肉豆蔻温脾、暖胃,涩肠止泻;吴茱萸辛苦大热,温肝脾肾以散阴寒,配合君药则温肾暧脾,周涩止泻之功益彰,故为臣药。五味子酸温,固肾益气,涩肠止泻;大枣补脾养胃,共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奏温肾散寒,涩肠止泻之功。(3)功效及主治温肾散寒,涩肠止泻。用于肾阳不足所致的泄泻,症见肠鸣腹胀、五更溏泄、食少不化、久泻不止、面黄肢冷。用法用量:口服。一次9g,一日1~2次。规格:每袋装9g。(4)使用注意:①湿热痢疾、湿热泄泻者不宜用;②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忌生冷、油腻之品。

考点250:原发性高血压急进性高血压、恶性高血压、高血压脑病高血压危象的特点:(1)急进性高血压:急进性高血压=血压突然升高+视网膜眼底级病变;(2)恶性高血压:恶性高血压=舒张压≥130mmHg,眼底Ⅳ级或Ⅲ级病变+功能不全(注意恶性高血压主要损伤脏器是肾,不是脑);(3)高血压脑病:高血压脑病=严重头痛、呕吐+抽搐、昏迷(特点是没有眼底表现,血压超过了脑血管的调节能力,导致脑灌注过多形成脑水肿,只是脑子有表现,其余的器官无表现);(4)高血压危象:高血压危象=各个系统的表现;②常发生于突然停药后,由于小动脉强烈痉挛,血压急剧上升。

考点251:稳定性心绞痛:(一)病因和机制:(1)病因主要是冠状动脉在固定狭窄或部分闭塞的基础上发生需氧量的增加。(2)机制:患者激动、劳力时,心脏负荷增加,导致心肌缺氧。(二)表现:(1)部位:胸骨后部,可波及心前区,常放射至左肩、左上肢尺侧;(2)性质:压迫、发闷或紧缩感,也可有灼烧感;(3)诱发因素: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所诱发,饱餐、寒冷、吸烟、心动过速等;(4)持续时间:绞痛一般持续数分钟至十分钟,多为3~5分钟,很少超过半小时(题眼:主要看胸痛时间;超过半个小时的就是心肌梗死(5)缓解方式: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剂后疼痛消失。(三)检查:(1)心电图检查:①首选方法:心电图检查,急性发作期的ST段压低≥0.1mV。②稳定期的首选检查:运动负荷实验,增加心脏负荷激发缺血。(2)冠脉造影:有创检查手段,目前仍是诊断冠心病较准确的方法。(四)诊断:心绞痛=胸骨体中、上段后疼痛(向左上肢放射)+时间持续3~5min+ST段压低≥0.1mV。(五)治疗:1.发作时的治疗:较重的发作,可使用最快的硝酸酯类制剂;代表药物是: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机制:扩张冠脉,增加冠脉供血;扩张周围血管,降低前后负荷,减少心肌缺氧。2.缓解期药物治疗:①改善缺血减轻症状的药物:β受体拮抗剂、硝酸酯类药、Ca2+通道拮抗剂。②预防心肌梗死、改善预后的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β受体拮抗剂、他汀类药物、ACEI或ARB类。(硝酸甘油不能改善预后)。

考点252:慢性肾衰竭:(一)特点:(1)诊断:慢性肾脏病(CKD)指肾损害或GFR<60ml/(min·1.73m2)持续3个月以上;(2)病因:①我国最主要病因是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②国外最主要病因是糖尿病肾病;(3)诱因:导致慢性肾衰竭发作的最常见诱因是感染。(二)分期:1.既往慢性肾脏病分期:(1)肾功能不全代偿期:①肌酐清除率:50~80ml/min;②血肌酐:<178μmol/L;③临床表现:除夜尿增多外,无任何症状;(2)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①肌酐清除率:25~-50ml/min;②血肌酐:178~442μmol/L;③临床表现:无力、食欲缺乏、轻度贫血等;(3)肾衰竭期:①肌酐清除率:10~25ml/min;②血肌酐:442~707μmol/L;③临床表现:贫血、水电解质酸碱失衡;(4)尿毒症期:①肌酐清除率:﹤10ml/min;②血肌酐:>707μmol/L;③临床表现:有明显的酸中毒、贫血症;2.慢性肾疾病(CKD)分期:(1)1期:①肌酐清除率:≥90ml/min;(2)2期:①肌酐清除率:60~89ml/min;(3)3期:①肌酐清除率:30~59ml/min;(4)4期:①肌酐清除率:15~29ml/min;(5)5期:①肌酐清除率:<15ml/min或透析。(三)表现:(1)水、电解质失衡的特点:最常见代谢性酸中毒和高氯,还有高钾,高磷、高镁、低钙、低钠;(2)消化系统的特点:最早出现的症状,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3)心血管系统:慢性肾衰竭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心血管疾病(急性肾衰竭最常见的死亡原因高血钾);(4)血液系统的特点:肾性贫血;EPO减少,导致正细胞正色素贫血,治疗应补充EPO;(5)神经、肌肉系统的特点:不宁腿综合征和手套袜套样感觉障碍;(6)肾性骨营养不良的特点:①肾性骨软化症(肾性佝偻病):维生素D3不足所致;②维性骨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质钙破坏;③骨质疏松症:代谢性酸中毒使从骨中游离出来;④骨硬化症:骨皮质增厚,骨小梁增加。(四)治疗:(1)血液透析:①血肌酐超过442~mol/L;②血钾超过6.5mmol/L;③严重代谢性酸中毒;④明显的尿毒症综合征;⑤容量负荷过重利尿剂无效;⑥出现水中毒症状和体征;⑦pH<7.20。(五)转诊:(1)首诊肾功能不全,不能鉴别急性或慢性肾衰竭者。(2)慢肾衰竭患者短期内肾功能急剧恶化,提示可能存在某些可逆因素导致疾病快速进展;(3)慢性肾衰竭患者进展到终末期肾衰,有血液净化指征者。

考点253:不同疾病的放射痛:①急性胆囊炎疼痛特点:上腹痛+向右肩部放射;②急性心肌梗死疼痛特点:胸骨后腹痛+向左肩部放射;③急性胰腺炎疼痛特点:中上腹部或偏左侧的持续性腹痛,向腰背部反射;④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疼痛特点:突发剧烈腹痛,呈刀割样,迅速波及全腹。

考点254:急性心肌梗死:(一)初步判断:(1)对于中老年人无诱因的突发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有憋闷或窒息感,持续时间长,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者,应首先考虑心肌梗死可能。应立即检查心电图及血清心肌坏死标志物。(2)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①无诱因长时间的缺血性胸痛,含硝酸甘油不能缓解。②心电图2个以上相邻导联出现ST段单相曲线性抬高/多个导联出现明显缺血性ST段下移及T波倒置/新出现的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③血清心肌坏死标志物升高超过正常3倍以上并有动态改变。(3)急性心肌梗死应与主动脉夹层、急性肺栓塞、气胸、急性心包炎引起的急性胸痛进行鉴别。①主动脉夹层:突然发生的撕裂样疼痛,放射至头、颈、上肢、腰背、中下腹甚至下肢,严重者可有休克征象,两上肢血压或上、下肢血压有明显差别。②急性肺栓塞:突然发生一侧胸痛、呼吸困难、发绀、咳嗽。③急性心包炎:发热、气短、心包摩擦音。④气胸:突发的胸痛、呼吸困难,叩诊呈鼓音,呼吸音减低或消失。(二)现场急救:(1)卧床、建立静脉通道、维持血压、持续心电监护。(2)给氧无并发症者鼻导管中到高流量给氧;有左心衰、肺水肿者面罩给氧。(3)镇静吗啡、硝酸盐制剂、抗血小板治疗。(4)随时做好心肺复苏术准备。(5)立即联系专业救护人员转上级医院。(三)转诊:(1)对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及时再灌注治疗是挽救濒死心肌、改善预后最重要的治疗措施。应立即联系专业救护人员,吸氧下尽快将患者转送至有条件的医院,力争发病6小时内得到血管再通手术治疗或溶栓治疗。(2)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其治疗原则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相同,也应立即转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

考点255:低血糖:(一)初步判断:(1)低血糖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2)糖尿病患者出现出汗、恶心、饥饿感、轻微颤动和焦虑,以及快速有力的心跳,为低血糖的警示症状。(3)糖尿病患者血糖值<3.9mmol/L,就属于低血糖范畴。(二)现场急救:(1)轻、中度低血糖口服糖水、含糖饮料,或进食糖果、饼干、面包、馒头等即可缓解。(2)药物性低血糖应及时停用相关药物。(3)重者和疑似低血糖昏迷的患者应及时测定毛细血管血糖,甚至无须血糖结果,及时给予50%葡萄糖40~60ml静脉注射,继以5%~10%葡萄糖液静脉滴注。(三)转诊:(1)经急救处理未见好转,或持续性昏迷者,应立即转院。(2)转诊时应保持静脉通道开放和监测生命体征。

考点256:问情志的临床意义:1.定义:(1)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正常的情志活动,是人体的生理和心理活动对外界环境变化产生的情志反应;(2)正常情况下不会使人致病。只有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了人体生理和心理的适应和调节能力,损伤脏腑精气,导致机能失调,或人体正气虚弱,脏腑精气虚衰,对情志刺激的适应和调节能力低下,引发或诱发疾病时,七情成为病因而称之为“七情内伤”。2.致病特点:(1)直接伤及内脏:1)七情损伤相应之脏。怒伤肝,喜伤心,悲忧伤肺,思伤脾,惊恐伤肾;2)七情首先影响心神。七情过激伤人发病,首先作用于心神,产生异常的心理反应和精神状态;3)数情交织,多伤心肝脾。情志所伤,以心、肝、脾三脏和气血失调为多见;4)易损伤潜病之脏腑。(2)影响脏腑气机:①怒则气上:指过怒导致肝气疏泄太过,气机上逆,甚则血随气逆,并走于上的病机变化。临床可见头胀头痛,面红目赤,呕血,甚则昏厥猝倒等症;②喜则气缓:指过度喜乐伤心,导致心气涣散不收,重者心气暴脱或神不守舍的病机变化。临床可见精神不能集中,甚则神志失常,狂乱,或见心气暴脱的大汗淋漓、气息微弱、脉微欲绝等症;③悲(忧)则气消:指过度悲忧伤肺,导致肺失宣降及肺气耗伤的病机变化。临床可见意志消沉、精神不振、气短胸闷、乏力懒言等症;④恐则气下:指过度恐惧伤肾,致使肾气失固,气陷于下的病机变化。临床可见二便失禁,甚则遗精等症;⑤惊则气乱:指猝然受惊伤心,导致心神不定,气机逆乱的病机变化临床可见惊悸不安,慌乱失措,甚则神志错乱等症;⑥思则气结:指过度思虑伤脾,导致脾气郁滞,运化失职的病机变化。临床可见不思饮食、腹胀纳呆、便秘或便溏等症;⑦多发为情志病证:情志病系指其发病与情志糊激有关,并具有情志异常表现的病证。1)因情志刺激而发病,如郁证、癫、狂等;2)因情志刺激而诱发,如胸痹、真心痛、眩晕等身心疾病:3)其他原因所致,但具有情志异常表现的病证,如消渴、恶性肿瘤慢性肝胆疾病等;⑧七情变化影响病情:一是有利于疾病康复。情绪积极乐观,七情反应适当,当怒则怒,当悲则悲,怒而不过,悲而不消沉,有利于病情的好转乃至痊愈。二是诱发疾病发作或加重病情。情绪消沉,悲观失望,或七情异常波动,可诱发疾病发作或使病情加重或恶化。

考点257:肝血虚证:(1)肝血虚证:指血液亏损,肝失濡养,以眩晕、视力减退、经少、肢麻手颤等及血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2)临床表现:头晕眼花,视力减退或夜盲,或肢体麻木,关节拘急,手足震颤,肌肉瞤动,或为妇女月经量少、色淡,甚则闭经,爪甲不荣,面白无华,舌淡,脉细。本证以眩晕、视力减退、经少、肢麻手颤等与血虚症状共见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考点258:小肠实热证:1.小肠实热证:指心火下移小肠,致小肠里热炽盛为主要表现的证候。2.临床表现:心烦失眠,面赤口渴,口舌生疮,溃烂灼痛,小便赤涩,尿道灼痛,尿血,舌红苔黄,脉数。本证以小便赤涩灼痛与心火炽盛为主要依据。

考点259:寒证与热证的鉴别:(1)寒证:①寒热喜恶:恶寒喜温;②口渴:不渴;③面色:白;④四肢:冷;⑤大便:稀溏;⑥小便:清长;⑦脉象:舌淡苔白润;⑧舌象:迟或紧;(2)热证:①寒热喜恶:恶热喜凉;②口渴:渴喜冷饮;③面色:红;④四肢:热;⑤大便:秘结;⑥小便:短赤;⑦脉象:舌红苔黄;⑧舌象:数。

考点260:泄泻:1.泄泻的概述:是以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溏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症的病证。古有将大便溏薄而势缓者称为泄,大便清稀如水而势急者称为泻,现临床一般统称为泄泻。泄泻可见于多种疾病,凡属消化器官发生功能或器质性病变导致的腹泻,如急性肠炎、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吸收不良综合征、肠道肿瘤、肠结核等,或其他脏器病变影响消化吸收功能以泄泻为主症者,均可参照本节进行辨证论治。2.泄泻的辨证论治:常见证型:1)食滞肠胃:①主要症状:腹痛肠鸣,泻下粪便臭如败卵,并夹有完谷,泻后痛减,脘腹胀满,嗳腐酸臭,不思饮食。舌苔垢浊或厚腻,脉滑;②治法:消食导滞,和中止泻;③常用中成药:枳实导滞丸。2)寒湿内盛:①主要症状:泄泻清稀,甚如水样,脘闷食少,腹痛肠鸣,苔白腻,脉濡缓。若兼外感风寒,则泄泻暴起,发热,头痛,散寒肢体酸痛,苔薄白,脉浮;②治法:芳香化湿,解表散寒;③常用中成药:藿香正气水/胶囊。3)湿热伤中:①主要症状:泄泻腹痛,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色黄褐,气味臭秽,肛门构热,烦热口渴,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②治法:清热燥湿,分利止泻;③常用中成药:香连片。4)脾肾阳虚:①主要症状:黎明前脐腹作痛,肠鸣即泻,完谷不化,腹部喜暖,泻后则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②治法:温肾健,固涩止泻;③常用中成药:四神丸。3.泄泻的适宜治疗技术:1)刮痧法:可选取腹部(中脘至天枢)、上肢(曲池、外关)、下肢(上巨虚、足三里)、背部(胃俞、大肠俞)每穴1~2分钟。2)拔罐法:取天枢、足三里、脾俞、关元、大肠俞。选用口径合适的玻璃火罐,以闪火法在上述穴位拔罐,留罐15分钟,每日1次,3日为一疗程。

考点261:腧穴的主治特点:1.近治作用:是指腧穴均具有治疗其所在部位局部及邻近组织、器官病证的作用。这是一切腧穴主治作用所具有的共同的和最基本的特点,是“腧穴所在,主治所在”规律的体现。如眼区周围的睛明、承泣、攒竹、瞳子髎等经穴均能治疗眼疾;胃脘部周围的中脘、建里、梁门等经穴均能治疗胃痛;膝关节周围的鹤顶、膝眼等奇穴均能治疗膝关节疼痛;阿是穴均可治疗所在部位局部的病痛等。2.远治作用:是指腧穴具有治疗其远隔部位的脏腑、组织器官病证的作用。腧穴不仅能治疗局部病证,而且还有远治作用。十四经穴,尤其是十二经脉中位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经穴,远治作用尤为突出,如合谷穴不仅能治疗手部的局部病证,还能治疗本经所过处的颈部和头面部病证,这是“经脉所过,主治所及”规律的反映。3.特殊作用:是指某些腧穴具有双向的良性调整作用和相对的特异治疗作用。所谓双向良性调整作用,是指同一腧穴对机体不同的病理状态,可以起到两种相反而有效的治疗作用。如腹泻时针天枢穴可止泻,便秘时针天枢穴可以通便;内关可治心动过缓,又可治疗心动过速。所谓相对的特异治疗作用,指某些腧穴的治疗作用具有相对特异性。如大椎穴退热,至阴穴矫正胎位,阑尾穴治疗阑尾炎等。

考点262:肺系病证常用中成药--感冒清热颗粒:1.药物组成:荆芥穗、薄荷、防风、柴胡、紫苏叶、葛根、桔梗、苦杏仁、白芷、苦地丁、芦根。2.方义分析:方中荆芥辛散气香,微温不烈,长于发表散风为主药;防风、紫苏叶疏风散寒,薄荷、柴胡疏风散热,葛根解肌退热、生津止渴,共为辅药;桔梗、苦杏仁宣肃肺气、化痰止咳,白芷解表散风、通窍止痛苦地丁清热解毒,芦根清热生津。诸药共用,共奏疏风散寒、解表清热之效。3.功能:疏风散寒,解表清热。4.主治: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发热,恶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5.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袋,一日2次。6.注意事项:(1)表虚自汗风热外感、阴虚盗汗及虚喘者慎用;(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3)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7.规格:(1)每袋装12g;(2)每袋装6g(无蔗糖);(3)每袋装3g(含乳糖)。

考点263:缺铁性贫血:1.病因:(1)摄入不足而需要量增加:生长发育期的婴幼儿和儿童及妊娠和哺乳期的妇女需要量增加,而未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辅食。(2)丢失过多:月经过多、反复鼻出血、慢性消化道出血、血红蛋白尿等。(3)吸收不良:胃及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慢性胃肠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等。2.表现和诊断:(1)一般表现:皮肤黏膜苍白和乏力;(2)组织缺铁表现:①最特异的表现:异食癖;匙状甲(反甲);②吞咽困难(Plummer-Vinson综合征),异物感,口舌炎;贫血性心脏病(心脏杂音);(3)诊断:缺铁性贫血=苍白、乏力+异食癖;匙状甲(反甲)+血中铁减少。3.实验室检查:(1)降低的指标:①血清铁蛋白最敏感的指标);②血清铁;③转铁蛋白饱和度;④血红蛋白、红细胞;(2)升高的指标:①总铁结合;②红细胞游离原卟。4.治疗:(1)口服铁剂:先补充二价铁;(2)网织红细胞:治疗后5~10天,最先升高的是网织红细胞;(3)血红蛋白:①2周后血红白浓度上升,一般2个月左右恢复正常;②铁剂治疗应在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至少持续3~6个月;(4)最根本的治疗:病因治疗。5.预防:预防重点是营养保健:青少年应纠正偏食,妇女应防治月经过多及孕期和哺乳期适当补充铁剂等;做好肿瘤性疾病和慢性出血性疾病的人群防治和筛查工作。

考点264:骨关节炎:1.表现:好发于负重较大的关节,如膝关节、髋关节、手远端指间关节。2.诊断:骨关节炎=中老年人+关节肿胀畸形+骨摩擦音、感+X线关节间隙狭窄。3.检查:骨关节炎首选Ⅹ线检查。4.治疗首选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对乙酰氨基酚;改善病情:氨基葡萄糖。5.转诊:疼痛严重、影响关节功能时可行手术治疗,须转诊至上级医院。

考点265:小儿热性惊厥:1.诊断:热性惊厥=儿童+寒战高热(≥38℃)+抽搐+惊厥。2.治疗:首选地西泮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首选药物是苯巴比妥)。3.鉴别:①单纯性热性惊厥:全身发作+短暂发作+一次发热中发作1~2次+总次数≤4次;②复杂性热性惊厥:局限性发作+长时间发作+24小时内反复发作+总次数≥5次;注意发作次数多的、反复发作的就是复杂性热性惊厥。

考点266:体癣与股癣1.概述:(1)体癣是指除头皮、毛发、掌趾和甲以外其他平滑皮肤部位的皮肤癣菌感染。(2)股癣是指腹股沟、会阴部、肛周和臀部的皮肤癣菌感染。(3)体、股癣主要致病真菌为红色毛癣菌,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染,或自身的手、足癣等感染蔓延而致。2.临床表现:(1)体癣:好发于春夏季,冬季减轻。皮疹初为红色丘疹、丘疱疹或小水疱,融合成片。(2)股癣:在单侧或双侧腹股沟、臀部等处形成半环形皮疹。3.治疗:局部外用抗真菌药(如咪康唑、酮康唑、克霉唑等软膏或霜剂)为主。

考点267:浅表软组织的化脓性感染1.疖和痈:(1)疖:①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②发病部位:头、颈、面、背部毛囊;③表现:局部红肿热痛;④诊断:疖=单个毛囊的化脓性炎症+红、肿、痛的小硬结;⑤处理:危险三角的疖严禁挤压;⑥并发症:化脓性海绵状静脉窦炎。(2)痈:①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②发病部位:项部、背部;③表现:局部红肿热痛;④诊断:痈=多个毛囊的化脓性炎症+红、肿、痛的多个小脓点;⑤处理:“+”或“++”形切口切开引流,切口线应超过病变边缘;唇部痈不能切开;⑥并发症:化脓性海绵状静脉窦炎。2.急性蜂窝织炎和丹毒:(1)急性蜂窝织炎:①致病菌:溶血性链球菌;②发病部位:皮下、肌肉、阑尾;③表现:局部红、肿、热、痛;④诊断:急性蜂窝组织炎=局部红、肿、热、痛+红肿边界不清楚;⑤治疗:a.局部处理,早期50%硫酸镁湿敷、鱼石脂软膏;b.脓肿形成,应切开排脓。(2)丹毒:①致病菌:溶血性链球菌;②发病部位:下肢;③表现:局部红、肿、热、痛;④诊断:丹毒=皮肤淋巴管网的急性感染+红肿边界境界清楚;⑤治疗:a.卧床休息抬高患肢;b.全身应用抗生素,局部以50%硫酸镁湿敷。3.脓性指头炎:(1)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2)诊断:脓性指头炎=手指末节掌面的皮下化脓性细菌感染+局部红肿热痛。(3)治疗:①悬吊前臂,平置患手,避免下垂以减轻疼痛。②疼痛、肿胀剧烈:切开引流,选用末节指侧面纵行切开,切口远侧不超过甲沟1/2,近侧不超过指节横纹,脓肿较大做对口引流。③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考点268:肝火炽盛证:(1)肝火炽盛证:指火热炽盛,内扰于肝,气火上逆,以头痛、烦躁、耳鸣、胁痛等及火热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实热证候。又名肝火上炎证、肝经实火证,简称肝火(热)证。(2)临床表现:头晕胀痛,痛如刀劈,面红目赤,口苦口干,急躁易怒,耳鸣如潮,甚或突发耳聋,失眠,恶梦纷纭,或胁肋灼痛,吐血、衄血,小便短赏,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本证以头痛、烦躁、耳鸣、胁痛等与火热症状共见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考点269:肝风内动四证的鉴别要点:(1)肝阳化风证:①性质:上实下虚证;②主症:眩晕欲仆,头摇肢颤,言语謇涩或舌强不语;③兼症:手足麻木,步履不正;④舌象:舌红,苔白或腻;⑤脉象:弦而有力;(2)热极生风证:①性质:实热证;②主症:手足抽搐,颈项强直,两目上视,牙关紧闭,角弓反张;③兼症:高热神昏,躁热如狂;④舌象:舌质红绛;⑤脉象:弦数;(3)阴虚动风证:①性质:虚证;②主症:手足蠕动;③兼症:午后潮热,五心烦热,口咽干燥,形体消瘦;④舌象:舌红少津;⑤脉象:弦细数;(4)血虚生风证:①性质:虚证;②主症:手足震颤,肌肉瞤动,关节拘急不利,肢体麻木;③兼症:眩晕耳鸣,面白无华;④舌象:舌淡,苔白;⑤脉象:细;(5)肝风内动四证的成因与证候有别。肝阳化风证为阳亢阴虚,上盛下虚,表现为眩晕欲仆、头胀痛、头摇、肢麻震颤、步履不稳等;热极生风证为火热炽盛所致,病势急而重,表现为高热、神昏、抽搐;阴虚动风证多见于热病后期,阴液亏损,表现为眩晕,手足震颤、蠕动及虚热证候;血虚生风证多见于慢性久病,血虚失养,表现为眩晕、肢麻、震颤、拘急、面白舌淡等。

考点270:痛经:1.痛经的概述:痛经是指妇女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者,又称“经行腹痛”。西医妇产科学将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又称功能性痛经,是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者;由于盆腔器质性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炎或胃颈狭窄等所引起的属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以青少年女性多见,继发性痛经则常见于育龄期妇女常见证型主要症状。2.痛经的辨证论治:常见症型:1)气滞血瘀证:①主要症状: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血量少,行而不畅,血色紫暗有块块下痛减;乳房胀痛,胸闷不舒;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弦;②治法:理气行滞,化瘀止痛;③常用中成药:血府逐瘀胶囊/口服液(膈下逐瘀汤)。2)寒凝血瘀证:①主要症状: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月经或有推后,量少,经色暗而有瘀块;面色青白,肢冷畏寒;舌暗,苔白,脉沉紧;②治法:温经散寒,化瘀止痛;③常用中成药:少腹逐瘀颗粒。3.痛经的适宜治疗技术:1)按摩:①按摩小腹:双手折叠放在小腹上,以10次/分的频率做顺时针按摩,以小腹内有热度为宜,3~5分钟;②斜擦小腹两侧:双掌分置于小腹两侧(脐外侧三横指处),方向由上稍斜向下,不往返,20次;③点揉子宫穴:两指点揉子宫穴,在脐下4寸外开3寸,左右各一穴,每穴3~5分钟;④按揉带脉穴:当第11胁骨游离端下方垂线与脐水平线的交点上,左右各一穴,每个穴位3~5分钟;⑤揉血海穴:按揉血海穴,左右各1分钟;⑥揉三阴交穴:点揉三阴交穴,左右各1分钟;⑦揉太冲穴:点揉太冲穴,左右各1分钟。2)拔罐:①气滞血瘀证:Ⅰ.取穴:膈俞、肝俞、次髎、中极、血海。Ⅱ.方法;刺络拔罐法。膈俞、肝俞两穴用梅花针叩刺出血,以皮肤微微出血为度,之后拔罐,以局部有少量血点冒出皮肤为度。腧穴采用单纯拔罐法,留罐1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②寒凝血瘀证:Ⅰ.取穴:肾俞、中极、阴陵泉、三阴交。Ⅱ.方法:灸罐法。先用艾条点燃温灸各穴15分钟,以皮肤有温热感及人体感觉舒适为宜,之后吸拔火罐,留罐1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3)刮痧:①实证:Ⅰ.取穴:冲极、次髎、地机、血海、膈俞、期门、太冲。Ⅱ.刮拭顺序:血瘀证→先刮背部膈俞至次髎,然后刮腹部中极,再刮下肢血海至地机。气滞证→先刮背部次髎,然后刮胁部期门,再刮腹部中极,最后刮下肢地机、太冲。②虚证:Ⅰ.取穴:命门、肾俞、关元、足三里、三阴交。Ⅱ.刮拭顺序:先刮背部肾俞、命门,再刮腹部关元,然后刮下肢内侧三阴交,最后刮下肢外侧足三里。4)外敷:Ⅰ.将药物研成细末布包外敷肚脐或小腹及痛处;Ⅱ.主方:香附30g、元胡15g、当归45g、片姜黄10g,可用于气滞血瘀证痛经;若寒凝血瘀型证,可加入吴茱萸30g。

考点271:肝胆系病证常用中成药(重点:功能及主治)1.逍遥丸:(1)组成:柴胡、白芍、茯苓、当归、炒白术、炙甘草、薄荷。(2)方义分析:方中以柴胡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为君药;当归、白芍养血和血,柔肝止痛,共为臣药;白术、茯苓、炙甘草健脾祛湿,益气和中,扶土抑木,以滋化源,为佐药;薄荷辛凉清轻,助柴胡疏肝散热,为佐使药。诸药合用,肝脾并治,补疏共施,气血兼顾,共奏疏肝解郁,清热调经之功。(3)功效及主治疏肝健脾,养血调经。用于肝郁脾虚所致的郁闷不舒、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月经不调。用法用量:口服。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次1丸,一日2次。规格:小蜜丸每100丸重20g;大蜜丸每丸重9g。(4)使用注意:①感冒时不宜用;②胁痛属湿热毒瘀所致的肝胆病,如急、慢性肝炎,急性胆囊炎症见口苦、发热,舌苔黄厚腻者不宜用;③胁隐痛属慢性肝病(如肝硬化)症见咽于口燥,烦躁易怒,劳累加重,舌红少津,慎用。肝肾阴虚,久而化火者不宜用;④平素月经正常,突然出现月经量少,或月经错后,或阴道不规则出血应去医院妇科就诊。2.茵栀黄颗粒:(1)组成:茵陈(绵茵陈)提取物、栀子提取物黄芩提取物(以黄芩苷计)、金银花提取物。(2)方义分析:方中茵陈味苦微寒,清热利湿,利胆退黄,为治疗黄疸之要药,故为君药。栀子苦寒,清三焦火邪,除肝胆湿热而退黄,为臣药。黄芩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利胆退黄;金银花甘寒,清热凉血解毒,共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利湿退黄之功。(3)功效及主治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用于肝胆湿热所致的黄疸,症见面目悉黄、胸胁胀痛、恶心呕吐、小便黄赤;急、慢性肝炎见上述证候者。用法用量:开水冲服次2袋,一日3次。规格:每袋装3g。(4)使用注意:①寒湿所发黄疸,症见黄色晦暗,肢凉怕冷,大便溏泄者不宜用;②本品不宜用于肝衰竭的黄疸,梗阻性黄疸以及残留黄疸;③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黄疸应慎用;④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慎用。3.消炎利胆片:(1)组成:穿心莲、溪黄草、苦木。(2)方义分析:方中溪黄草药性苦寒,能清热除湿,利胆退黄。穿心莲苦寒,清热解毒,燥湿消肿。苦木苦寒有小毒,能清热祛湿解毒。三药合用,共奏清热、祛湿、利胆之功。(3)功效及主治清热,祛湿,利胆。用于肝胆湿热所致的胁痛、口苦;急性胆囊炎、胆管炎见上述证候者。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片(规格1.3)或3片:(规格2),一日3次。①薄膜衣小片0.26g,相当于饮片2.6g;②薄膜衣大片0.52g,相当于饮片5.2g;③糖衣片片心重0.25g,相当于饮片2.6g。(4)使用注意:①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忌烟酒及油腻厚味食物;②妇慎用;③慢性胆囊炎及胆石症不属急性发作期慎用;④本品药性苦寒,脾胃虚寒者慎用;⑤本品所含苦木有一定毒性,不宜过量、久服;⑥用于治疗急性胆囊炎感染时,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若发热、黄疸、上腹痛等症状加重时,应及时请外科处理。4.护肝片:(1)组成:柴胡、板蓝根、猪胆粉、茵陈、五味子、绿豆。(2)方义分析:方中柴胡苦辛微寒,疏肝理气,解郁止痛。茵陈苦辛微寒,清热除湿,利胆退黄。板蓝根、猪胆粉、绿豆均能清热解毒,绿豆且可健脾和中。五味子健脾益气,护肝降酶。诸药合用,共奏疏肝理气,健脾消食之功。(3)功效及主治疏肝理气,健脾消食。具有降低转氨酶的作用。用于慢性肝炎及早期肝硬化。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片,一日3次。规格:①薄膜衣片每片重0.36g;②薄膜衣片每片重0.38g;③糖衣片片心重0.35g。(4)使用注意:①本品药性偏寒,脾胃虚寒者不宜用;②本品降酶时,一般疗程为一个月,在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又称谷丙转氨酶(GPT))指标下降时,应注意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又称谷草转氨酶(GOT))是否下降,并全面观察肝功能及相应体征是否好转,以免延误病情;③如果肝功能全面好转,需停用本药品时应递减剂量,不宜骤停,以免ALT反跳;④重症肝炎、肝衰竭及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不宜用;⑤服药期间应绝对戒酒。

考点272:慢性肾小球肾炎:(1)诊断: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3月;(2)检查:肾脏穿刺活检;(3)治疗:高血压控制目标<130/80mmHg,降压药物首选:ACEI;尿蛋白争取减少至<1g/d;(4)目的:延缓疾病的进展,而非治愈疾病(慢性疾病的治疗目的不是治愈,而是和平共处,延缓疾病进展);(5)转诊:①首次就诊的慢性肾炎综合征患者,建议转上级医院进一步筛查继发性肾炎的病因,必要时行肾穿刺活检;②维持治疗的慢性肾炎患者,出现肾功能快速进展或严重并发症。

考点273:尿路结石:1.表现:(1)典型的表现为疼痛剧烈难忍、辗转不安,并沿输尿管走行放射至腰背部、下腹部和大腿内侧,常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度的血尿。(2)膀胱结石典型症状为排尿突然中断,疼痛放射至远端尿道及阴茎头部。2.诊断:上尿路结石=肾绞痛+血尿(疼痛+血尿就是结石)。3.治疗:(1)结石直径/cm:<0.6:①肾结石:药物治疗;②输尿管上段结石:药物治疗;③输尿管下段结石:药物治疗;(2)结石直径/cm:0.6~2.0:①肾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②输尿管上段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③输尿管下段结石:输尿管镜取石;(3)结石直径/cm:>2.0:①肾结石:经皮肾镜取石;②输尿管上段结石:腹腔输尿管镜取石;③输尿管下段结石:腹腔输尿管镜取石。

考点274:抑郁症:一、表现:1.核心症状:情绪低落、兴趣减退、乐趣缺乏、愉快体验缺乏。2.躯体症状:早醒、食欲减退等。3.三无:无望、无助、无价值。4.三自:自责、自罪、自杀。二、诊断:抑郁症=“三低”(心境低落、兴趣和愉快感缺失、精力下降)+“三无”(无望、无助、无价值)+“三自”(自责、自罪、自杀)。

考点275:荨麻疹1.概述:(1)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2)常见病因包括食物、吸入物、接触物、药物、体内感染病灶等。2.临床表现:(1)急性荨麻疹:突然发病,基本皮疹为风团,苍白色或红色、周围有红晕、边界清楚、大小不等、形态不一、散在或融合。(2)慢性荨麻疹:病程持续6周以上,风团时多时少,反复发生,全身症状轻,自觉瘙痒。(3)特殊类型的荨麻疹:1)皮肤划痕症:又称人工荨麻疹,手抓或钝器划过皮肤后,该处出现暂时性红色条纹隆起,常伴有瘙痒。2)血管性水肿:又称巨大性荨麻疹,在眼睑、口唇、包皮等组织疏松部位,突然发生局限性肿胀,边缘不清,持续1~2日自行消退,常反复发作。3.治疗原则:(1)抗组胺药:治疗荨麻疹的一线药物。(2)肾上腺素:适用于伴有喉头水肿、过敏性休克等全身症状的严重急性荨麻疹。(3)糖皮质激素:一般不选用,适用于伴有全身症状的严重急性荨麻疹。(4)其他:有感染者可选用抗生素,腹痛明显者可选用山茛菪碱等解药物。4.转诊:急性荨麻疹伴发胸闷气急、呕吐、腹痛、过敏性休克等全身症状者,给予对症治疗积极抢救的同时,应及时向上级医院转诊。

考点276:合理用药的原则:(1)“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2)处方药要严格遵医嘱,切勿擅自使用,特别是抗菌药物和激素类药物,不能自行调整用量或停用。(3)任何药物都有不良反应,非处方药长期、大量使用也会导致不良后果。(4)孕期及哺乳期妇女用药要注意禁忌证。(5)儿童、老人和有肝脏、肾脏等方面疾病的患者,用药应当谨慎,用药后要注意观察。(6)从事驾驶、高空作业等特殊职业者要注意药物对工作的影响。(7)接种疫苗是预防一些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国家免费提供一类疫苗。(8)保健食品不能替代药品等。

考点277:急性酒精中毒:(一)初步判断:临床表现急性酒精中毒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症状与饮酒量和血酒精浓度以及个人耐受性有关,临床上分为三期:兴奋期→共济失调期→昏迷期。(二)现场急救:1.单纯急性轻度酒精中毒不需治疗,居家观察。2.陪聊天但不要激怒,离开不安全的饮酒场所。3.由于酒精吸收迅速,催吐、洗胃和药用炭等措施不适用于单纯酒精中毒患者,如怀疑合并催眠镇静药物使用的患者,仍建议进行洗胃。4.药物治疗:(1)50%葡萄糖:首要处理50%葡萄糖40~60ml,加普通胰岛素3-4U。(2)纳洛酮:纳洛酮有助于缩短昏迷时间。(3)镇静剂:急性酒精中毒应慎用镇静剂。(4)抑酸剂: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可常规应用于重度中毒特别是消化道症状明显的患者。(三)转诊:急性酒精中毒临床分级为中到重度的患者,急性酒精中毒后再次服用其他药物和毒物的复合中毒患者,合并并发症的,应考虑转诊。

考点278:冻伤(一)初步判断:1.低温寒冷引起机体的损伤,统称为冻伤。2.依损伤的性质,冻伤可分为非冻结性损伤与冻结性损伤两类。(1)非冻结性损伤:在10℃以下冰点以上,加上潮湿条件所致。(2)冻结性损伤:指短时间内暴露于极低温或长时间暴露于冰点以下低温所致。(二)现场急救:1.急救:快速复温。2.局部创面处理:1度冻伤:保持创面干燥,数日可愈;2度冻伤:复温后水疱无菌抽液干敷料保暖性包扎,或外涂冻伤膏后暴露;3度4度冻伤多采用暴露疗法,保持面干燥,一般待坏死组织分界清楚行切除,后再行植皮,并发湿性坏疽常需截肢。3.全身治疗:对2度以上冻伤需全身治疗。4.预防:寒冷环境中的工作人员或部队,要做到“三防”,即防寒、防湿、防静。(三)转诊:1.凡是3度以上的冻伤均应转往上级医院处理。2.创面合并感染或合并全身症状体征的应转往上级医院处理。3.冻伤合并体克、心跳呼吸骤停者在积极急救的基础上尽快转往上级医院处理。4.对于创面出现明显瘢痕的,应转往上级医院处理。5.转运途中注意创面的保湿,不要弄破水疱;伴有休克、多系统器官衰竭者要在吸氧、补液、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基础上进行转诊。

考点279:风热犯肺、肺热炽盛、痰热壅肺、燥邪犯肺证的鉴别要点:1.风热犯肺证:①病机:风热犯肺,肺卫失宣;②辨证要点:咳嗽,痰黄稠及风热表证;③临床表现:咳嗽痰稠色黃,恶寒轻发热重,鼻塞流黄浊涕,身热恶风,口干咽痛,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2.肺热炽盛证:①病机:火热炽盛,壅积于肺;②辨证要点:咳喘气粗,鼻翼扇动与实热症状;③临床表现:发热,口渴,咳嗽,气粗而喘,甚则鼻翼扇动,鼻息灼热,咽喉红肿,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脉洪数。3.痰热壅肺证:①病机:痰热交结,壅积于肺;②辨证要点:发热、咳嘴、痰多黄稠;③临床表现:咳嗽,咯痰黄稠而量多,胸闷,气喘息粗,发热口渴,烦躁不安,舌红苔黄腻,脉滑数。4.燥邪犯肺证:①病机:燥邪犯肺,肺卫失宣;②辨证要点:干咳,痰少,质黏及燥邪犯表证;③临床表现:干咳痰少质黏,口舌咽喉干燥,恶寒发热,无汗或少汗,舌苔薄而干燥,舌苔薄白,脉浮偏数。

考点280:肾阴虚证:1.肾阴虚证:指肾阴亏损,失于滋养,虚热内扰,以腰酸而痛、遗精、经少、头晕耳鸣等为主要表现的虚热证候。又名真阴(肾水)亏虚证。2.临床表现:腰膝酸软而痛,头晕,耳鸣,齿松,发脱,男子阳强易举、遗精、早泄,女子经少或经闭、崩漏,失眠,健忘,口咽干燥,形体消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骨蒸发热,午后额红,小便短黄,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本证以腰酸而痛、遗精、经少、头晕耳鸣等与虚热症状共见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考点281:肾阴虚与肾精不足证的鉴别要点:1.肾阴虚证:①相同症状:腰膝酸软;②不同症状:失眠多梦,阳强易举,遗精早泄,潮热盜汗,咽干颧红,溲黄便干;③舌象:舌红少津;④脉象:细数。2.肾精不足证:①相同症状:腰膝酸软;②不同症状:成人精少,经闭,发脱齿摇,健忘耳聋,动作迟缓,足痿无力,精神呆钝;③舌象:舌淡红苔白;④脉象:沉细。两者皆属肾的虚证,均可见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齿松发脱等症,但前者有阴虚内热的表现,性欲偏亢,梦遗、经少;后者主要为生长发育迟缓,早衰,生育机能低下,无虚热表现。

考点282:皮肤与外科病证常用中成药(重点:功能及主治)1.连翘败毒丸:(1)组成:金银花、连翘、浦公英、紫花地丁、大黄、栀子等。(2)方义分析:方中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止痛,为疮疡常用之剂。以大黄、栀子、黄芩、黄连、黄柏、苦参、白鲜皮、木通清热泻火,燥湿解毒,直折火热邪毒,且大黄、栀子、木通又可泻热通便,使火热之邪随二便而解。防风、白芷、蝉蜕、荆芥穗、羌活、麻黄、薄荷、柴胡,其性疏散,可使邪热透表而除。天花粉、玄参、浙贝母、桔梗、赤芍、当归凉血消肿,活血散结。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功。(3)功效及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热毒蕴结肌肤所致的疮疡,症见局部红肿热痛、未溃破者。【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g,一日2次。【规格】每100粒重6g。(4)使用注意:1)孕妇禁用;2)疮疡阴证者慎用;3)忌食辛辣、油腻、海鲜之品。2.防风通圣丸(散):(1)组成:麻黄、荆芥穗、防风、薄荷、大黄、栀子、桔梗、川芎、白芍等。(2)方义分析:方中麻黄、荆芥穗、防风、薄荷疏风解表,使外邪从汗而解,共为君药。大黄、芒硝泻热通便,滑石、栀子清热利湿,使里热从二便分消;石膏黄芩、连翘、桔梗清热泻火解毒,共为臣药。当归、白芍、川芎养血和血;白术健脾燥湿,为佐药。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汗、下、清、利四法俱备,共奏解表通里,清热解毒之功。(3)功效及主治:解表通里,清热解毒。用于外寒内热,表里俱实,恶寒壮热,头痛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瘰疬初起,风疹湿疮。【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g,一日2次。【规格】每20丸重1g。(4)使用注意:1)孕妇慎用;2)本品解表通里,清热解毒虚寒证者不宜用;3)不宜久服;4)服药期间宜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忌油腻、鱼虾海鲜类食物。3.京万红软膏:(1)组成:地榆、地黄、当归、桃仁、黄连、木鳖子等。(2)方义分析:方中地榆、地黄、当归、桃仁、红花、川芎活血化瘀,黄连、黄柏、黄芩、苦参清热燥湿,紫草、大黄、赤芍、槐花凉血止血,栀子、半边莲、白蔹、金银花清热解毒,五倍子、苍术、白芷、木瓜、胡黄连收湿敛、疮,血竭、乳香、没药、土鳖虫、木鳖子、冰片活血止痛、去腐生肌、散结消肿。罂粟壳、血余炭、棕榈、乌梅收敛止血。(3)功效及主治:活血解毒,消肿止痛,去腐生肌。用于轻度水、火烫伤、疮疡肿痛、创面溃烂。【用法用量】生理盐水清理创面,涂敷本品或将本品涂于消毒纱布上,敷盖创面,消毒纱布包扎,每日换药一次。【规格】①每支装10g。②每支装20g。③每瓶装30g。④每瓶装50g。(4)使用注意:本品为外用药,不可内服。孕妇慎用。4.马应龙麝香痔疮膏:(1)组成:人工麝香、人工牛黄、珍珠、煅炉甘石、粉硼砂、冰片、琥珀。(2)方义分析:方中人工麝香芳香走窜,通络消肿,散结止痛,为君药。人工牛黄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为臣药。佐以珍珠、炉甘石、硼砂解毒生肌,软坚散结,收涩止痛;琥珀化瘀止血;冰片清热解毒,祛腐生肌止痛。全方共奏清热燥湿,活血消肿,去腐生肌之功。(3)功效及主治:清热燥湿,活血消肿,去腐生肌。用于湿热瘀阻所致的各类痔疮、肛裂,症见大便出血,或疼痛、有下坠感;亦用于肛周湿疹。【用法用量】外用,涂擦患处。【规格】每支装10g。(4)使用注意:1)忌食辛辣、油腻之品;2)孕妇慎用遵医嘱;3)用于痔疮便血肿痛时应将备用的注入管轻轻插入肛门内,挤入2g左右药膏;用于肛裂时,把药膏敷于裂口内,敷药前应将肛门洗净;4)本品为外用药,不可内服。

考点283:抑郁症:一、表现:1.核心症状:情绪低落、兴趣减退、乐趣缺乏、愉快体验缺乏。2.躯体症状:早醒、食欲减退等。3.三无:无望、无助、无价值。4.三自:自责、自罪、自杀。二、诊断:抑郁症=“三低”(心境低落、兴趣和愉快感缺失、精力下降)+“三无”(无望、无助、无价值)+“三自”(自责、自罪、自杀)。

考点284: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病因:①生成减少;②破坏过多;③消耗过多;④血小板分布异常;(2)诊断:ITP=出血+血象检查仅仅是血小板减少+红细胞和白细胞正常;(3)治疗:①首选治疗:糖皮质激素;②次选治疗:脾切除术;(4)预防:①避免应用减少血小板数量和抑制血小板功能的药物;②防治各种感染,以免加重病情。

考点285:粘连性肩关节囊炎:1.诊断:肩关节周围炎=50岁左右+肩关节活动障碍。2.治疗:每日进行肩关节主动活动,止痛药物首选:非甾体消炎药(阿司匹林)。3.转诊:症状持续长且加重者,以上治疗无效者,转往上一级医院就诊治疗。

考点286:类风湿性关节炎:一、表现和诊断:1.表现:(1)最侵犯部位:端指间关节。(2)最常受累部位:腕关节、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2.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对称、四肢小关节肿痛+类风湿结节+晨僵>1小时骨节炎及SLE等,也有晨僵,但其晨僵的<1小时,一般为30min左右,这是类风湿关节炎与骨关节和SLE的区别所在。二、治疗:风湿药物有两种,一种叫:缓解症状,一种叫:改变病情,两者看清了,它们是不同的。细心的你能够发现,改变病情的抗风湿药是免疫抑制剂,可以延缓疾病进展,而非甾体消炎药只能缓解一时之疼痛,不能延缓病情。两种药物易互相混淆。(1)改善症状但不能缓解病情: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阿司匹林。(2)改变病情抗风湿药(DMARDs):首选甲氨蝶呤(MTX),其次是来氟米特。(3)关节严重畸形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术。三、转诊:(1)类风湿关节炎难以根治。症状轻、病程短的少数患者可得到完全控制。(2)大部分患者合并不同程度的残疾,其中部分需手术治疗。1%~5%的患者可死于消化道出血、严重感染、严重贫血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考点287: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1.诊断:急性肾小球肾炎=上感史+血尿+补体C3下降。2.表现:①严重循环充血=尿少加剧+咳粉红色泡沫痰+双肺湿啰音;②高血压脑病=剧烈头痛、昏迷、惊厥;③急性肾功能不全=出现尿素氮、血肌酐增高、少尿、无尿。5个脑病(必考点):小儿肾炎如果头痛了就是高血压脑病;小儿肺炎如果昏迷了就是感染中毒性脑高;成人肝病如果昏迷了就是肝性脑病;成人肺病如果昏迷了就是肺性脑病;成人高血压如果头痛、头晕就是高血压脑病。这2个儿量、3个成人的脑病。3.治疗:①降压药物首选硝苯地平;高血压脑病首选硝普钠;②急性期卧床休息2~3周,肉眼血尿消失,可下床活动血沉正常可上学;尿阿迪氏计数正常,可参治疗加体育锻炼;尿检完全正常可恢复体力活动。4.转诊:经休息、控制水和盐摄入量后仍有水肿、少尿或者高血压者、严重病例应转诊。

考点288:急性胆囊炎:(1)诊断:急性胆囊炎=右上腹腹痛+向右肩部放射+Murphy征(+)+B超胆囊壁增厚;(2)检查:首选检查:B超;(3)治疗:首选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转诊:①临床诊断急性胆囊炎者;既往有胆囊结石病史;②不能除外并发胆囊坏疽、穿孔等并发症者;③不能除外有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者;④不能除外伴有急性胰腺炎者。

考点289:消化性溃疡:一、病因:(1)最重要发病原因:Hp感染。(2)最主要的致病力、具有侵袭性、盐酸。二、表现和诊断:(1)胃溃疡:①年龄:青壮年;②诊断:胃溃疡=+进食痛(进食一疼痛—缓解)+胃窦胃小弯和胃角;③癌变:可癌变。(2)十二指肠溃疡:①年龄:年龄大;②诊断:十二指肠溃疡=+饥饿痛(疼痛一进食一缓解)+十二指肠球部;③癌变:绝对不癌变。三、检查:消化性溃疡的最有价值(最可靠)的诊断方法:胃镜+活检。四、治疗:(1)首选的药物:奥美拉唑;溃疡和酸腐蚀有一定关系,所以需要抑酸治疗。(2)药物治疗无效,选择手术治疗。五、并发症:(1)出血:出血是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2)穿孔:溃破入腹腔引起急性弥漫性腹膜炎;(3)梗阻:多由十二指肠溃疡及幽门管溃疡所致,需要手术治疗;(4)癌变:胃溃疡会癌变;十二指肠绝对不癌变。六、转诊:出现并发症的及药物治疗无效的时候需要转诊。(1)消化道出血,药物治疗无效者(2)发生急性穿孔、慢性穿透性溃疡的患者。(3)溃疡瘢痕导致幽门梗阻者。(4)既往有胃溃疡史,近期疼痛节律发生改变,伴有消瘦、贫血、呕血或便血等报警信号,疑似为溃疡癌变者(5)治疗过程中,症状无改善或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者。(6)缺乏抗Hp感染的药物、经验或治疗失败。

考点290: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免疫抑制与抗过敏、抗毒抗休克等多种药理作用:①风湿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血管炎、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干燥综合征等。②超敏反应性疾病:严重支气管哮喘、过敏性休克、特异反应性皮炎。③严重急性细菌感染:中枢感染或伴休克,如中毒性痢疾、流行性脑膜炎、败血症等。

考点291:气管、支气管异物:1.初步判断:(1)多具有典型的异物吸入史,气管、支气管异物有内源性及外源性两类。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儿童。(2)临床表现为先出现剧烈呛咳、面色青紫,随后出现阵发性咳嗽,检查时气管异物患者可在颈部听到拍击声,听诊器可听到撞击声,支气管异物并发肺气肿、肺不张时双肺听诊患侧呼吸音减低或消失。(3)X线检查金属等不透光的异物,胸片或胸透可以确定异物位置、大小和形状。2.现场急救:(1)极少数患者自行咳出异物。(2)经直接喉镜异物取出术适用于部分活动的气管异物。(3)经支气管镜异物取出术适用于绝大多数气管、支气管异物需经支气管镜取出的异物。(4)纤维支气管镜或电子支气管镜异物取出术适用于位于支气管深部小的异物。3.转诊指征:(1)患儿呼吸困难严重,而内镜设备和技术条件有限者,应迅速转诊。(2)巨大或形状特殊的异物,估计较难通过声门裂取出,需做气管切开或开胸手术取出的患者。(3)3岁以下伴有严重喉水肿、气管支气管肺炎的患儿,应尽快转诊。

考点292:癫痫持续状态:(一)初步判断:癫痫持续状态是指反复癫痫发作,发作之间意识未完全恢复,或一次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未能自行停止。(1)病史多有癫痫发作的病史。(2)临床表现:典型的持续全面性强直一阵挛性发作,即患者突然叫一声,跌倒在地,眼球向上凝视,瞳孔散大,全身肌肉强直,上肢伸直或屈曲,手握拳,下肢伸直,头转向一侧或后仰,口吐白沫,大小便失禁,不省人事等,抽搐停止后患者进入昏睡、昏迷状态。(二)现场急救:(1)合理地放置患者,把患者放到安全的地方,采取侧卧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2)尽快终止癫痫发作,地西泮为终止发作的首选药物。(三)转诊:癫痫持续状态是癫痫最严重的发作表现,由于其病死率高,基层医院没有完善的抢救设备和条件,应及时转诊到上级医院救治。

考点293:鼻腔异物:1.初步判断:(1)异物进入鼻腔或鼻腔外伤史,鼻腔异物有内源性和外源性两大类。(2)一般可出现鼻出血、脓涕、头痛、神经痛、视力障碍等表现。儿童鼻腔异物多表现为单侧鼻阻塞、流粘脓涕、鼻出血或涕中带血以及呼气有臭味等。如为活的动物性异物常有虫爬感。(3)鼻腔检查鼻腔内可见异物。(4)对透光性差的异物,可借助X线检查,必要时行CT检查定位。2.现场急救:(1)儿童鼻腔异物可用头端是钩状或环状的器械,从前鼻孔轻轻进入,绕至异物后方再向前钩出。切勿用镊子夹取,尤其是圆滑的异物。(2)动物性异物须先用1%丁卡因麻醉鼻腔黏膜,再用鼻钳取出。(3)无症状的细小金属异物若不在危险部位,可定期观察,不必急于取出。3.转诊指征:(1)没有良好的照明设备及专用工具,或医护人员没有取鼻腔异物的经验。(2)异物较大嵌顿、鼻腔后部异物估计取出时有可能落入咽部,有误入喉腔或气管的危险。(3)鼻腔异物需手术取出者。

考点294:问二便的临床意义:1.问大便:(1)便次异常:①便秘:又称大便难。指大便燥结,排便时间延长,便次减少,或时间虽不延长但排便困难的症状。多因胃肠积热,或阳虚寒凝,或气血阴津亏损,或腹内癥块阻结等,可导致肠道燥化太过,肠失濡润,或推动无力,传导迟缓,气机阻滞而成便秘;②泄泻:又称腹泻。指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不成形,甚至呈水样的症状。外感风寒湿热疫毒之邪或饮食所伤,食物中毒,痨虫或寄生虫积于肠道,或情志失调,肝气郁滞,或久病脾肾阳气亏虚等,均可导致;③完谷不化:指大便中含有较多未消化食物的症状。病久体弱者见之,多为脾肾阳虚;新起者多为食滞胃肠。(2)便质异常:①溏结不调:指大便时干时稀的症状。多因肝郁脾虚,肝脾不调所致;若大便先干后稀,多为脾虚;②脓血便:又称大便脓血。指大便中含有脓血黏液。多见于痢疾或肠癌;③便血:指血自肛门排出,包括血随便出,或便黑如柏油状,或单纯下血的症状。多因脾胃虚弱,气不统血,或胃肠积热、湿热蕴结、气血瘀滞等所致。若血色暗红或紫黑,或大便色黑如柏油状者,谓之远血,多见于胃脘等部位出血。若便血鲜红,血附在大便表面或于排便前后滴出者,谓之近血,多见于内痔、肛裂、息肉痨及锁肛痔(直肠癌)等肛门部的病变。(3)排便感异常:①肛门灼热:指排便时自觉肛门灼热的症状。多因大肠湿热,或热告旁流,热迫直肠所致;②里急后重:指便前腹痛,急迫欲便,便时窘迫不畅,肛门重坠,便意频数的症状。常见湿热痢疾;③排便不爽:指排便不通畅,有涩滞难尽之感的症状。泻下如黄糜而黏滞不爽者,多因湿热蕴结大肠;腹痛欲便而排出不爽,抑郁易怒者,多因肝郁脾虚;腹泻不爽,大便酸腐臭秽者,多因食积化腐,肠道气机不畅所致;④大便失禁:指大便不能随意控制,滑出不禁,甚至便出而不自知的症状。常因督脉损伤,年老体衰,久病正虚,久泄不愈,脾虚气陷,肠道湿热瘀阻等,引起脾肾虚损所致。多见于脊柱外伤、久泻、休息痢、脱肛、肛门及肠道癌瘤、高年体衰及久病虚损等病;⑤肛门气坠:指肛门有下坠感觉的症状。常于劳累或排便后加重,多因脾虚中气下陷所致,常见于久泄久痢或体弱患者。2.问小便:(1)尿次异常:①小便频数:新病尿频,尿急,尿痛,小便短赤者,多为湿热蕴结膀胱;久病尿频,色清量多,夜间明显者,多为肾阳虚或肾气不固;②癃闭:小便不畅,点滴而出为癃;小便不通,点滴不出为闭,合称癃闭。实性癢闭多由瘀血、结石或湿热、败精阻滞、阴部手术等所致。虚性癃闭,多因久病或年老气虚、阳虚所致。(2)尿量异常:①尿量增多:指尿次、尿量皆明显超过正常量次的症状。小便清长量多者,属虚寒证。多饮、多尿而形体消瘦者,属消渴病,为肾阴亏虚,开多阖少所致。②尿量减少:指尿次、尿量皆明显少于正常量次的症状。多由热盛伤津、腹泻伤津、汗吐下伤津,小便化源不足;或心阳衰竭及脾、肺、肾功能失常,气化不利,水液内停;或湿热蕴结,或尿路损伤、阻塞等,水道不利所致。(3)排尿感异常:①尿道涩痛:指排尿时自觉尿道灼热疼痛,小便涩滞不畅的症状。可因湿热内蕴、热灼津伤、结石或瘀血阻塞、肝郁气滞、阴虚火旺等所致;②余溺不尽:指小便之后仍有余溺点滴不净的症状。多因病久体弱,肾阳亏虚,肾气不固,湿热邪气留著于尿路等所致;③小便失禁:指小便不能随意控制而自行溢出的症状。多因肾气亏虚,下元不固,膀胱失约,或脾虚气陷及膀胱虚寒,不能约摄尿液所致。尿路损伤,或湿热瘀血阻滞,使尿路失约,气机失常,亦可见小便失禁。若神昏而小便失禁,多为邪闭心包,心神失去主宰作用所致;④遗尿:指成人或3岁以上小儿于睡眠中经常不自主地排尿的症状。多因禀赋不足,肾气亏虚或脾虚气陷及膀胱虚寒所致。亦可因肝经湿热,下迫膀胱引起。

考点295:痰热壅肺证:1.痰热壅肺证:指痰热交结,壅滞于肺,肺失清肃,以发热、咳喘、痰多黄稠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2.临床表现:咳嗽,咯痰黄稠而量多,胸闷,气喘息粗,甚则鼻翼扇动,喉中痰鸣,或咳吐脓血腥臭痰,胸痛,发热口渴,烦躁不安,小便短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膩,脉滑数。本证以发热、咳喘、痰多黃稠等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考点296:风热犯肺证:1.风热犯肺证:指风热侵袭,肺卫失宣,以咳嗽、发热恶风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本证在三焦辨证中属上焦病证,在卫气营血辨证中属卫分证。2.临床表现:咳嗽,痰少而黄,气喘,鼻塞,流浊涕,咽喉肿痛,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本证多有感受风热的病史,以咳嗽、痰少色黄与风热表证共见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考点297:肺热炽盛证:1.肺热炽盛证:指火热炽盛,壅积于肺,肺失清肃,以咳喘气粗、鼻翼扇动等为主要表现的实热证候。简称肺热证或肺火证。本证在卫气营血辨证中属气分证,在三焦辨证中属上焦病证。2.临床表现:发热,口渴,咳嗽,气粗而喘,甚则鼻翼扇动,鼻息灼热,胸痛,或有咽喉红肿疼痛,小便短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洪数。本证以新病势急,咳喘气粗、鼻翼扇动与火热症状共见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考点298:风寒犯肺证:1.风寒犯肺证:指风寒侵袭,肺卫失宣,以咳嗽、咯稀白痰、恶风寒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2.临床表现:咳嗽,咯少量稀白痰,气喘,微有恶寒发热,鼻塞,流清涕,喉痒,或见身痛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本证多有外感风寒的病史,以咳嗽、咯稀白痰与风寒表证共见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考点299:痔:1.痔的概述:痔是直肠末端黏膜下和肛管皮下的静脉丛发生扩大曲张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或肛管下端皮下血栓形成或增生的结缔组织,俗称痔疮。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故民间有“十人九痔”之说。本病好发于20岁以上的成年人,儿童很少发生。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内痔是指肛门齿状线以上,直肠末端黏膜下的痔内静脉丛扩大曲张和充血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是肛门直肠病中最常见的疾病。好发于截石位的3、7、11点处,又称为母痔区,其余部位发生的内痔,均称为子痔。其特点是便血,痔核脱出,肛门不适感。外痔发生于齿状线以下,是由痔外静脉丛扩大曲张或痔外静脉丛破裂或反复发炎纤维增生而成的疾病。其表面被皮肤覆盖,不易血。其特点是自觉肛门坠胀、疼痛,有异物感。由于临床症状和病理特点及其过程的不同,可分为静脉曲张性外痔、血栓性外痔和结缔组织外痔等。混合痔是指同一方位的,内外痔静脉丛曲张,相互沟通吻合,使内痔部分和外痔部分形成整体者。多发于截石位3、7、11点处,以11点处最为多见。兼有内痔、外痔的双重症状。2.痔的辨证论治:常见证型:1)风热肠燥证:①主要症状:大便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血色鲜红,大便秘结或有肛门瘙痒。舌质红,苔薄黄,脉数;②治法:清热凉血祛风;③常用中成药:地榆槐角丸。2)湿热下注证:①主要症状:便血色鲜,量较多,肛内肿物外脱,可自行回纳,肛门灼热,重坠不适,苔黄腻,脉弦数;②治法:清热利湿止血;③常用中成药:痔康片。3)气滞血瘀证:①主要症状:肛内肿物脱出,甚或嵌顿,肛管紧缩,坠胀疼痛,甚则内有血栓形成,肛缘水肿,触痛明显。舌质红,苔白,脉弦细涩;②治法:清热利湿,行气活血;③常用中成药:痔速宁片。4)脾虚气陷证:①主要症状:肛门松弛,内痔脱出不能自行回纳,需用手法还纳。便血色鲜或淡,伴头晕、气短、面色少华、神疲自汗、纳少、便溏等。舌淡,苔薄白,脉细弱;;②治法:补中益气,升阳举陷;③常用中成药:补中益气丸。3.痔的外治法:①熏洗法:以药物加水煮沸,先熏后洗,或用毛巾蘸药液作湿热敷,具有活血止痛、收敛消肿等作用,常用五倍子汤、苦参汤等。②外敷法:将药物敷于患处,具有消肿止痛、收敛止血、祛腐生肌等作用。应根据不同症状选用油膏、散剂,如麝香痔疮膏、肛泰膏、九华膏、五倍子散等。③塞药法:将药物制成栓剂,塞入肛内,具有消肿、止痛、止血等作用,如化痔栓、麝香痔疮检等。④注射法:适用于各期内痔及混合痔的内痔部分。禁忌证包括:外痔、内痔伴肛门周围急慢性炎症或腹泻;内痔伴有严重肺结核或高血压、肝、肾疾病或血液病患者;因腹腔肿瘤引起的内痔和临产期孕妇。⑤手术疗法: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痔可考虑手术治疗。内痔可采用结扎疗法,包括贯穿结扎和胶圈套扎法;结缔组织外痔采用外痔切除术;静脉曲张性外痔采用静脉丛剥离术;血栓外痔采用血栓外痔剥离术;混合痔采用外痔剥离内痔结扎术。手术疗法禁忌证包括肛门周围有急性脓肿或湿疮者;内痔伴有痢疾或腹泻患者,因腹腔肿瘤引起的内痔;内痔伴有严重肺结核、高血压、肝脏、肾脏疾患或血液病患者;临产期孕妇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治喘证,3种类型对应的中成药应用
执业药师中药综合100分考点
咳嗽
慢阻肺、肺气肿患者请停留10秒,3种证型常用中成药用得巧,真的是
痰湿咳嗽症状的常见表现 如何治疗
风热多黄痰,风寒多白痰,风燥多干咳!三盒中成药,润肺清热止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