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耄耋院士讲述:年轻时10天里有8天去图书馆抄书…

戴尅戎院士说起自己年轻时的故事,当时的图书馆与医学会关系密不可分,没有互联网的时代,他10天里有8天要去图书馆抄书,学习、更新医学知识,“后来和图书馆管理员弄熟了关系,就把书带回去,动员全家一起抄。”



作者 | 丹萌

来源 |  医学界智库


“我年轻的时候,那时的互联网不像现在这么发达,学习主要靠图书馆,我10天里有8天要去图书馆抄书。”著名骨科专家,今年已经83岁的戴尅戎院士在“上海医学发展系列奖项”评选活动新闻发布会现场,说起了自己年轻时的故事。


2017年,适逢上海市医学会百年华诞。“上海医学发展系列奖项”评选活动由上海市卫生计生委和上海市科协指导,上海市医学会主办,设“上海医学发展终身成就奖”和“上海医学发展杰出贡献奖”。


发布会现场,上海市医学会会长、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建光教授,上海市科协杨建荣书记、上海市卫生计生委郑锦副书记、著名骨科专家戴尅戎院士、著名心血管专家陈灏珠院士等相关领导、知名专家一一发言。


两名高龄院士的发言,更像是带着参会人员乘坐了一次“时光机”。



伴随一生的激励


“这些年来一直有一个问题在我的脑海中,没有解决。”我国著名心血管专家、93岁高龄的陈灏珠院士在发布会现场说道,“中华医学会首先是在上海成立的,为什么2015年是中华医学会成立100周年,到了2017年才是上海医学会成立100周年的纪念?”


为了这次简短的发布会,他特地查询了中华医学会的发展历史:1915年,颜福庆等人在上海成立了全国性的中华医学会,但中华医学会上海支会(现上海市医学会)成立于民国6年(1917年),当时的会长是唐乃安。


中华医学会总部后来迁到了北京,各地分会也纷纷成立,这段百年历史的开篇容易被人遗忘,但医生们对中华医学会的感激却代代相传。


“现在的学会越来越多,成百上千,但只有中华医学会是真正伴随一生。”戴尅戎院士说。


他在现场表示,自己今天的成就了离不开家庭、学校和工作岗位上受到的长期鼓励,但有一股力量亦不可忽视,就是中华医学会始终“罩着”他,给予了他医学院毕业后莫大的帮助。


他说起自己年轻时的故事,当时的图书馆与医学会关系密不可分,没有互联网的时代,他10天里有8天要去图书馆抄书,学习、更新医学知识,“后来和图书馆管理员弄熟了关系,就把书带回去,动员全家一起抄。”


抄下来的书,都成为了他日后学习的“精神食粮”。


同时,中华医学会里的许多专家、同道都成为了他的良师益友,他在这个组织里找到了要“终身学习”的榜样,这成为了他继家庭、学校和单位之外最重要的成长力量。


“我80岁以后记忆力就衰退了。你要问我记得什么日子,我记得我的生日,我的毕业年份,我还记得我入会的时间,我记得我是1965年3月入会的。”


台下响起了阵阵掌声。


为年轻人树立新榜样


发布会现场,徐建光会长介绍道,此次评选设立领导小组和评审专家委员会,将通过单位推荐、材料申报、初评、终评以及公示等规范的流程,最终评选出“终身成就奖”20名与“杰出贡献奖”30名。


其中,“终身成就奖”将授予那些在医教研岗位上工作超过50年的、德高望重的老专家,获奖人需在行业内享有极高声誉,对行业做出重大贡献;而“杰出贡献奖”则授予那些工作超过20年的,获得过重大医学成就、对科学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专家学者。


这些人,将会接过专家们的火炬,成为新一代年轻医生的榜样。



想和界友们一起分享您对医院管理和产业政策等方面的经验和心得?请投至yxjtougao@126.com,标明医学界智库投稿,期待您的来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JP4 中华医学会成立七十周年
戴尅戎院士:医学提升的下一个风口
消化内镜在消化道肿瘤防治的作用
院士发话了:没你不行,伟大的影像科医生!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大陆重症医学十年 —2005~2015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