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焕学玉石雕的空间 独具慧眼识珍奇 千雕万琢巧成宝

——走近台山玉著名雕刻艺术家张焕学

文/容洁彩

 

张焕学,字画石,1982年出生于福建诏安,中国工艺美术玉雕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高级技师,荣获“中国收藏家喜爱的玉雕艺术大师”称号。广东省玉雕艺术品“玉魂奖”评审专家,广东省岭南玉雕艺术第四届“平洲玉器”精英奖大赛评委,广东省工艺美术协会 理事,广东省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理事,江门市台山玉石协会常务 理事,广东省玉雕艺术研究会 常务理事,广州市工艺美术协会理事。其作品别出心裁,善于创新,在2010年至2013年的4年间,凭借《把酒问青天》、《农家饺》、《鹤寿图》等创意玉雕作品,连获中国工艺“天工奖”、“百花奖”、“神工奖”三项大奖。

 

闻说台山玉石雕刻界中,有一位赫赫有名的雕刻师叫张焕学,他集众多头衔和众多荣誉于一身,在中国玉雕界独树一帜。在2013年中国上海“神工奖”评比中,他又以台山玉雕作品《心诚则灵》捧走了银奖。

 

美丽邂逅,独具慧眼识珍奇

对于张焕学来说,与台山玉石结缘,是生命中一场最为美丽的邂逅,也是他入行学艺的新起点。

17岁入行的他因自幼见父亲雕石而耳濡目染,“一半是喜爱,一半是谋生,就入了行。”既是家传手艺,也因逐梦而先后追随海派玉雕大师黄飞和中国寿山石雕艺术大师邱瑞坤学艺,他的玉雕观念和玉雕技术也在此时具有了强烈的创新意识。他学艺几年后便来到广州打拼,并于2006年在广州开办了自己的工作室——张焕学玉雕艺术工作室。

     此后,他越发感到自己的艺术表达冲动在心中升腾,只是在等待一个能够满足他表达的机会。有一天,一个温州老板拿来一块石头,这块石头色彩丰富,肉质温润细腻,堪比寿山石。张焕学毕竟是从寿山石故乡走出来的玉雕师,对色彩有着天然的敏感和喜好,一见到这块石头,他立马就有了创作灵感,忙问客人这是块什么石料,客人告诉他这是台山蜡石(现在叫台山玉)。“山环海抱那琴乡,伴曲眠波接曙光。气厚智仁多内敛,质华富贵少张扬。沙埋卓玉沉云砾,潮送英才登雅堂。黑白红黄泾渭别,荣膺他处亦侨郎。”赞美的就是被誉为“南海瑰宝”台山玉。台山玉本来是山上的石英石,是地壳运动和千万年的风雨把它推到了海里,经过海水长期冲刷和滋养,使石英石玉化染色,形成了今天的台山玉。它是世界上至今发现的唯一在海水中玉化的石头。这是张焕学第一次接触台山玉,这块多彩灵动的石头让他着迷,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也开始了他台山雕的创作生涯。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台山玉协会当时前任会长凌文龙先生,从他口中张焕学得知台山玉产于台山市北陡镇那琴村,于是,张焕学踏上了寻玉之旅。那天,他坐上大巴,经过300多公里的颠簸,终于到了北陡镇那琴村。那是一个北靠山南邻海的地方,落日的余晖照在水面上,海面上五彩斑斓,那金光闪闪的浪花,一朵挨着一朵,拍打着岸边,美丽极了!他不禁被眼前优美的景色陶醉了,忘记了全身的疲劳。

张焕学赶到北陡镇时已经傍晚时分,开店的乡亲们已经打烊,只有一个老人家还在看守着一堆石头。他走过去仔细端详老人家面前的那堆石头,其中有块石头表面看起来很受一般,但从粗糙的表皮露出一点点颜色和润度都很好,他如获至宝,一问价格才15元钱,二话没说就把石头买下了,立刻抱着这块石头返回广州,兴奋得连饭也顾不上吃,就对着那块玉料不停地比划起来。他没日没夜地干了起来,没多久,他的第一件台山玉雕作品《锦上添花》便诞生了,,后来有个老板过来一看就喜欢,执意要买走,张焕学望着这件得意之作,老板看他爱不释手,便自己开价25000,当时他听到老板出这么高的价格,自己都吃了一惊,就卖给那个老板,在疲惫的脸上露出了收获的喜悦。  《锦上添花》

在那以后他似乎有使不完的劲,接着,创作了第二件台山玉雕作品《贺寿图》。这件作品把他对玉雕艺术的深刻理解表现得淋漓尽致,一举夺得2009年中国东盟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金”奖和2010年中国玉石'天工奖’“银”奖,从此,他名声大振,迎来了他艺术创作的第一个春天。

为了更好地雕刻这种“灵动如翡翠,温润如和田,多彩如寿山,贵气如田黄”的“玉中玉”,2010年,张焕学毅然放下手中的生意,到广州美院进修。在那里,他看到了世界艺术殿堂的辉煌成果,品味到了玉雕艺术的真谛,掌握了艺术追求的内在诀窍,这为他形成软硬玉雕刻技法融会贯通的风格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也让他下定决心扎根于江门,专攻台山玉。

2012年9月,张焕学在江门创立了“御雕工坊”,一家200平方米的店面,主营台山玉。在这里,有来自五湖四海的玉雕爱好者,和张焕学一起钻研台山玉雕的技术,他们以玉会友,爱玉、鉴玉、雕玉、品玉。

 “台山玉石虽然问世迟,却有超人的魅力。”张焕学说,台山玉石是广东独有的珍贵玉石品种,融合了寿山田黄石绚丽丰富的色彩与新疆和田玉的韧性与硬度,集多种名贵玉石特长于一身。它温雅含蓄,色彩华贵,朴拙自然,深受收藏家的赞誉,成为海内外的玉石新贵,有“石皇后”之称,新疆的石商还称台山玉石为“美玉”。

全世界玉质化的石头很多,都可以开发成玉。“石之美者即为玉,心有所仪即是美”,玉因产地而不同,人因喜好而不一,则玩玉之人心中的“美玉”也不同,很多爱玉之人,会把玉当成恋人一样呵护。在众多雕刻原材料中,张焕学对台山玉情有独钟。在他心中,台山玉的隽永恒久只因为它本身的美,爱台山玉也只是因为那是他的“心有所仪”。这是一种单纯的快乐,与物质无关,与欲望无关,与功利无关,在他看来,台山玉温润细腻,色感丰富,以暖色调取悦于人,是最适合雕刻者下刀的独特原石。也许,这恰恰是他的本色,一种对艺术追求的执著与纯净。

千琢万磨,因材施艺巧雕宝

爱迪生有句名言: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但张焕学认为这百分之一的灵感却远远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更重要。

台山玉原材料中丰富的色彩激发了他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张焕学跟记者说起了他的创作特色。他说面对一块台山玉原石,他首先看其色彩分布及纹理走向,然后再考虑其题材内容,主要目的是将其色彩用“绝”用“活”,用得恰到好处,达到惟妙惟肖的艺术效果。这样做出来的作品绝对是独一无二的。

譬如作品《黄河入海流》的水纹部分都是纯天然的,我一刀没动。”张焕学指着作品说,但见那茫茫的水流以及柳枝和人物的衣袖都是朝着一个方向飘逸的,显得既有风感又具动态,远处连绵起伏的山脉,看起来远景开阔,远近层次感很明显。“其实,这块台山玉石,我一开始并不是这么设计的,而是计划雕万里江山,因为当时我不知道这块石头里面会有这么漂亮的纹路。雕刻磨开后才发现的,我想这么漂亮的天然纹路,如果不利用就太可惜了,所以当时就作了大胆的构思,打乱原来的设计思路,从新设计,后来一下灵感来了,有“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感觉,就是这些纹路让《黄河入海流》活了起来。”这件作品由于做到了天工、人工相结合,因此获得2011年天工奖。


照片名称:黃河入海流
照片描述:null

张焕学说,台山玉犹如一座开采不尽的金矿,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它里外不一,层层遮覆,可能外面有一个皮层包含住,完全看不见里面,然后探进一层,就发现里面还有一层完全不同的玉色。所以首先要相料,和玉石对话,看它什么颜色、质地、形状,然后构思、画稿,雕刻的过程中还在不断修改,根据材料的变化进行思路调整。一件优秀的玉雕应该能传达出创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不只看表面材料的贵贱。石头是天然的,总会有裂纹,对于裂纹,关键看雕刻师怎样因材施艺,突出玉石的个性特点了。

《石破天惊》是他化腐朽为神奇之作。一块裂纹纵横的台山石,外表出奇的平庸,他为了激发创作灵感,一探究竟,在这块石头上打了5、6个探洞,刚挖几处时,都没看到好的质地和颜色,觉得这块石头可雕刻的价值不大了,差一点就要扔了时,在其中一处挖深了一点看看,竟然发现石头里面有红颜色,就一点点。他当时就利用这个裂纹凭空想象,想了很多,恐龙蛋、小鸡……但都觉得不现实也不合理。他反复设计、挖掘,仅设计他就用了四五个月,最后在他脑海里莫名其妙地蹦出四个字——石破天惊!他在石头裂纹中央雕刻了一只喷薄欲出的猴头,恰巧猴头处为红色石底,石猴两眼怒视前方,表情凝重,仿佛有一种不可战胜的力量。该作品运用石头的形、裂、色,简练而完美地展现了一个神话传说,该作品高票获得浙江省金华市第一届玉石大赛 “金”奖和广东省“玉魂奖”银奖。

张焕学的作品多采用台山玉为原材料,作品题材极其丰富,总是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三年,在国内举办的各种知名玉雕大赛中,张焕学的作品都曾获多项大奖,获奖的作品也多为台山玉石雕刻,如台山玉雕作品《贺寿图》、《饼贺千秋》和《年年有余》分别荣获2009年中国东盟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金”奖、“金”奖和“银”奖;2012年荣获玉石雕刻“神工奖”银奖的作品《春江水暖鸭先知》、中国“融合杯”雕刻创作大赛金奖的作品《老鼠爱大米》、《福临天下》等,均为台山玉石雕刻。

温润如玉,谦谦君子卑自牧

我国自古就有“君子于玉比德”的传统,据《礼记玉藻》记载:“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佩玉是君子有德的象征,玉器能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寄托,是中国祈福文化的具体体现。张焕学爱玉、惜玉,醉心于按照玉石的天然颜色与材质巧妙地设计各种艺术造型,用真心去感应翡翠雕刻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之美,冷静地追求创意,追求玉尽其用。

为了掌握台山玉的规律,总结经验,作为一个专业的台山玉石雕刻家,张焕学以玉会友,不断与玉石爱好者交流分享“玩玉”心得,他希望能真正总结出台山玉的心得,吸引更多的玩家。张焕学说:“既然能与台山玉结缘,我就希望能为台山玉做点什么。”他现在所做的一切也正是在践行这句话,他认为大家在一起相互欣赏作品,共同促进,相互学习,这才是真正的目的。

玉石雕刻的技艺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玉石的最终价格。一块很好的石料,若雕工不过关,所定的题材不合适,或是雕刻的意境不佳,都难以增加石料的附加值。令人遗憾的是,现有的台山玉雕人才并不多,为了让台山玉雕发扬光大,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张焕学把自己的工作室打造成一个人才培养摇篮。现在张大师带了十多个徒弟,这些徒弟他都亲自指导,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怀和帮助,对每个徒弟的技艺特点都了如指掌。徒弟的每一件作品他都要亲自过目,需要改动的让徒弟改,徒弟改不了的,他就亲自操刀改动。力求把作品达到极致,成为一件艺术品。

张焕学对玉雕作品十分苛求,都是以艺术品为标准,他时刻牢记老师们的教导:玉雕的灵魂不是技法而是创意,没有特色和个性的作品不会流传太久,优秀的玉雕作品能给人们留下长久的记忆。所以他所设计的每一件作品,都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品,内涵丰富,雕工细腻,创意巧妙,让人觉得妙趣横生,叹为观止。

由于对技艺要求较高,因而张焕学认为,成为玉雕工艺师,最重要的是要心无旁骛,“工艺的修炼和学习,需要3至5年的时间,而在设计、雕刻上,则需要心无旁骛。”

    心无旁骛,于宁静中潜心治玉。有时身居自己的工作室,其实心已经回归自然,回到灵魂深处渴望的那片草地、那片蓝天,那朵白云……也许只有在与自然的融合中,他才能找到创作的艺术灵感。他的很多作品都是和大自然有紧密的联系,一片树叶、一只小虫、一片竹林等都是他的玉雕作品的创作源泉。

   

玉有灵兮我自知。如今的张焕学,已是业内的佼佼者,但他说,他的人生就像他刻刀下的玉一样,要千雕万琢才能化石成玉,他还有很多题材和技法需要探索。采访结束时,他说:“在新的一年里,我准备潜心修炼,创作出全新的艺术风格,今后,我将秉持'艺术灵感来源于生活’的创作理念,大胆吸收其他艺术表现形式,如:结合画派和木雕的技艺,实现继承与创新的和谐统一,创作出更多的台山玉雕精品,让台山玉散发出更耀眼的光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雕刻欣赏】以柔克刚,流畅之美——阿拉善玉雕刻欣赏
(12)南海瑰宝台山玉(文案)
类似文章 更多 中国玉雕作品欣赏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精美的玉石雕刻艺术作品欣赏 精美的玉石雕刻作品 3 .精美的玉石雕刻作品 2 精美的玉石雕刻作品 1 美到極致的中國玉雕作品(上)[
名家陈义诠释:什么样的人可以学好玉雕?
美术老师用玉雕绘出珍品画作,千金难买
翡翠玉雕师陈则孟——虚实相生巧俏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