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趣谈房产投资:这五个“不动产投资大坑”,您遇到过吗?

猫贝贝专栏内容:地产话题第九十七期(NO.97)

专栏内容:趣味分析,不动产投资的五大“坑”

资深地产人,凭良心写作,讲人话,结善缘,有态度。

客观行文,理性看事。还请各位读者朋友多多支持。

(本文参加了头条投稿评选,还请各位粉丝和读者朋友多多支持。)

(独家观点,侵权摘抄必究,首发头条号)

导读:

(本文略长,请耐心阅读,全文约5100字,阅读时间约9分钟)

“不动产”这个名词,是随着中国房地产行业蓬勃发展而伴生出来的新名词,特指不能移动且具有资产价值的物品。被大众所广泛认知的,就是住宅房产,商业房产,工厂厂房这样的物业建筑。

随着2003-2016年住宅市场开启的“黄金时代”大环境,过去几年,以住宅为主要代表的不动产产品价值逐年高速增长,最明显的就是房价的高涨。

为了遏制房产资本化带来的不良后果,各地调控从2016年开始密集实施,主要有三种方式:限制购买,限制贷款,限制外地户籍购买。

这样一来,单纯依赖“炒房”的资本和异地炒客就失去了盈利的机会和空间。

但是资本永不睡眠,资本永远需求利润,再加上中国人“爱买房”传统的,既然有需求,那还怕没有办法?

于是乎,商铺、别墅、公寓、小产权房等等产品的开发和面市,在最近几年呈现“井喷”,大量“非住宅产品”进入了投资群体的视野和选择范围。

也掀起了一股“投资不动产”的热潮。

但是,这些物业可不像住宅产品那么简单,住宅只要价格合适,市场需求,很简单,也很好算账。

这些非住宅“不动产”可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赚。

综合整理了很多被“深度套牢”的案例,这样的不动产投资大坑还真不少。

今天这篇文章,我就将从一名专业地产行业从业者的角度,和各位朋友趣味聊一聊不动产投资中的五个“大坑”,与各位读者朋友分享,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除了住宅,其他不动产还真不简单

温馨提示:

-本文不含任何广告和引导,请放心阅读,如有帮助,欢迎收藏。

-不动产置业投资的投入数额巨大,切勿听信一面之词,谨慎冷静,理性选择。

-本文除标明引用部分,均为本人原创,谢绝断章取义无脑摘抄和伪原创搬运,转载复制请注明原文出处,本文首发头条号。

PS:写不出来要搬运我也拦不住,至少带个我的ID我就不计较。

分享让生活更加美好,希望本人的文章能带给大家帮助!假如本文有什么不足的地方,希望大家提出本人会及时加以改正。一个小小的点赞动作就是最大的动力。

一、商铺:不仅要有眼光,还得会算账。

为什么第一个要先说商铺?

因为在大部分人眼中,商铺就像“会下金蛋的母鸡”一样,不仅能出租收益,还能保值增值。

电影《功夫》中的“包租婆”的形象深入人心:

包租婆形象深入人心

再加上“一铺养三代”,“商铺房东躺赚”这样的宣传引导。

购买商铺曾经也是热门一时,风靡全国。

但随着时间的验证,因为买商铺亏多赚少,巨额置业资本被“深度套牢”的案例,屡见不鲜。

可以说,最常见的不动产投资中,最容易被坑到的,就是商铺。

投资商铺,说句实话,还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且听我为您细细说来:

1、商铺第一大坑:返租商铺,特别是返租超过5年以上的长期返租商铺。

返租绝对是房产投资第一坑,没有之一。

为什么要返租?因为不返租投资群体不买啊,你看好地段,经营旺的商铺,那个租金回报率是看得见的,只有注定不好经营,不好收租的商铺才会用返租,还美其名曰保障回报。

这样的商铺如果直接卖肯定不好卖呀,加个高于利率的返租,投资群体一看,就不关心商铺的经营本质了,就盯着回报率去了。

这个时候,就已经跳进了大坑。

按照返租合同来看,一般都是第三公司接手,做的好呢?就依靠租金和回报之间的差价盈利,做不好呢,就直接宣布破产解散,把商铺还给业主,开发商早就不知道哪里去了。

再加上,有返租的商铺价格基本都比周边的商铺高,想要转手的难度可想而知。

2、商铺第二大坑:帐算不清楚

商铺有两笔账,一笔是租金回报,一笔是增值转让,只有这两本账算清楚了,这样的投资才能说的上是理性明智。

我先给大家算算租金回报,举两个例子:都是50平米的商铺

一个商铺总价50万,月租金4000元

一个商铺总价200万,月租金1万元

你会选哪一个?我相信有很多人会选月租金1万元的。

但是理性投资来看,回报年限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一般不动产经营投资,按年限来看:

5年以内收回成本,属于特别优质资产,

5-10年以内,为优质资产,

10-15年范围,属于正常资产,

超过15年的,就属于劣质资产了。

回到上面两个商铺,第一个回收成本约11年不到,第二个回收成本要将近17年。

更何况,高租金伴随的经营风险,更大。

然后就是增值保值的帐:

以按揭贷款买的普通商品房的盈利为例,需要涨价30%以上才有,也就是房价只要涨幅没有超过30%,这样的房子转让就是亏损的。(利息啊,手续费,税费啊,等等成本)

那如果是商铺,如果价格不涨到50%以上,转让也是亏损的,因为商铺交易的税费更高,手续费更高。

拿买住宅的思维去投资商铺,亏的可能性很大。

3、商铺第三大坑:不看时代趋势和市场变化

电商时代,线上消费时代,“宅文化”时代,不仅对实体商业的冲击,也是对传统商铺价值和功能的直接挑战。

再加上对住宅地产的管控,开发商集中开发商业项目的势头在最近几年越演越烈,海量商铺进入市场,现在的商铺产品,早就供过于求,大量的“无人商铺街”空置,在每个城市不少见。

4、商铺第四大坑:专业的眼光,不是人人都有的。

商铺投资讲究的投资测算,经营分析,风险预估等等方面专业知识,还真的不是每个人都能具备,依赖经验和朋友参考,对于这样的大宗投资来说,是很不明智的。

这样的投资要后悔的成本很大,所以还是要多看多学。

5、商铺第五大坑:房东心态

中国房东有个特色,看到生意好就涨租,门面一空置又着急,多便宜都能谈。

这样的问题特别在临街商铺中,最为突出,很多经营商家都深有体会,生意不好,房东不会主动降租,生意一好,房东闻风涨租。

这个是人之常情,普遍现象,有这样心态的房东,再好的商铺也不能长期形成良好收益。

如果要投资商铺,如果不能处理租户和自己物业的关系,就是给自己在挖坑。

小结一下:商铺投资绝对是比拼眼光,测算能力,经济实力和投资心态等多方面的复合型投资,明眼优质商铺门槛高,普通商铺量大难挑套路多,要想买到称心如意的商铺,和古董捡漏的难度有得一拼,绝对不是买铺生金,坐地收租那么理想,请慎重。

二、别墅:典型的“纸面财富”资产,周转难度大

中国的别墅,其实在不动产资产中,挺尴尬的。

除开少数地理位置特别优秀的别墅产品和买了自己住,投资别墅砸手上的可能性非常大。

我们先看看别墅这样的不动产产品有什么特征:

总价高,个性化,周转难,增值慢,回报低。

一句话,别墅是住宅产品的终极改善产品。

而任何到达“终极”级别的产品,都存在着“流通性”差的特征。

这也就是为什么奢侈品又被称为“一次性流通商品”的原因。

只要流通不畅的商品,基本属于失败的投资。

从产品本身来说,别墅具有极强的个人偏好色彩和适用性,舒适度是没的说的,也就是说使用属性是超标合格的。但你的心头好,不代表别人喜欢,从需求上先输一筹。

然后从投资角度上来看,以1万房价的城市来看,一套别墅的价格大概在300~500万区间最为常见,如果遇到市场行情较好,一套别墅涨的快,还是3套100㎡的楼房住宅涨的快?

最后,别墅因为建筑空间需求,往往远离配套成熟,繁华的中心区域,人总归是社会动物,喜欢热闹,这样偏远的别墅,直接导致入驻率低下,形成小区域的空城。

闻名全国的“京津新城”,号称是全亚洲最大的别墅区,有约3000座别墅和一座豪华的五星级酒店。

2003年开始开发,到今天2020年,开盘100多万的别墅,现在50万都没有人要。

建成十多年时间,入住率不到1成……

这样的当然是很极端的,但是各个城市周边的别墅,入住率也不容乐观。

坊间笑话:买别墅?养蚊子么?

只怕连蚊子都养不活……

房产投资有五大支柱:教育、医疗、交通、商业、产业。
别墅和这五大支柱几乎不沾边。

京津新城。图片来源:网络

卫星地图可见大量荒地包围的新城。图片来源:百度地图

三、海景房:被坑的人海了去了

著名作家海子的一句:“面向大海,春暖花开”,成了所有海景房的必备宣传。

而海景房所描绘的“美好生活”也成功的掏到了很多投资者和购房人口袋里的钱。

美丽如画,文艺气息浓厚的海景房(图片来源:网络)

但实际上,海景房并没有给投资和购买的人,带来什么美妙的体验,更多的,是资金的套牢和持续付出。

这里我把常见的海景房,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度假型的海景房,这样的海景房如果按照“候鸟度假”的逻辑来看,满打满算一年能住满3个月就到头了,剩下的9个月基本属于空置状态,完全没有使用价值,如果有人说可以租给别人,那就是彻彻底底的谎言:正常人的假期和旅游旺季,基本都是重合的。

另一种是常住的海景房,因为海景房一般都是远离市区,必然生活配套不方便,吃饭不方便,毫无居住品质可言,这样的海景房空置率很高。

投资绝对不是感性主导的经济行为。

海景房唯一的卖点,就是文艺情怀和海景,除此之外,一无所有。

甚至连基本居住生活功能,都不能和正常住宅相比。

有住过海景房或者具备相关知识的人都知道,靠近大海的房子,那个受到海风侵袭,导致建筑家具装修破败腐蚀的速度,是正常住宅的几倍。

同时,没有产业,人口,配套支撑的地区,也别想着增值,大概率的海景房都是贬值消费品。

失去使用价值,没有增值亮点的产品,只适合短期消费,不适合长期持有。

所以,海景房可不是什么投资好产品。

四、公寓房:游走在政策边缘的“灰色产品”

这里说的公寓房,主要包括商住楼和小户型公寓这样类型的产品。

“不限购,不限贷,总价低,回报高”是这类产品的主打噱头。

特别吸引年轻群体的喜欢,满足低积蓄群体的筑家梦想。

是不是很美好?

公寓效果图(图片来源:网络)

但对投资来看,公寓绝对是一个大坑。

在中国所有的法律法规的定义中,就没有“商住楼”和“公寓”这样的定义,也就是说,这样的产品,是从别的类型产品修改建造而来,纯粹是为了销售顺利而诞生的产品。

本质上,这样的公寓,真正的属性大部分都是写字楼,和商业性质的商业层。

面积划小,单价提高,结构改造,用途改变,都是为了“好卖”。

不然凭什么“不限购,不限贷”啊?因为你买的就不是住宅啊~

我们理性一点来看待住宅产品的保值增值的价值支撑点,一个是户口,一个是学位,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是生活成本(水电气)。

而这些,所谓的“公寓”都没有,不仅没有燃气管道,水电还是商用标准(大概是民用3倍标准)。

房价上涨,公寓也能“水涨船高”涨一点,但是同样价格住宅和公寓转让,公寓的转让成本因为其自身商业属性,大概要高过住宅30%左右。

最最最重要的是,公寓这样的产品用来住人,其实是不!合!法!的!

而现在大量的公寓产品,其实都是游走在法规边缘的灰色产品。

现在还能住人,是因为监管还没有到位,一旦不能住人,几十平米的“公寓”就完全失去了使用价值了。

现在很多城市都已经逐步开始治理这类产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投资商铺要理性不要任性(组图)
史上最全面房地产销售技巧
普通人如何投资世界五大资产
2020年,这几类房子,千万不要碰!
买不​起房,买个商铺如何
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海景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