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理咨询行业是庞氏骗局?亟需心理服务机构的自我觉醒和先进理论
userphoto

2022.12.12 山东

关注
做老百姓买得起的心理服务

这是龙心理研究推送的81原创文章

============================

前几天看到某著名心理机构平台上有篇文章,标题很吸引人眼球,写的是《中国的心理咨询行业,已成为一场庞氏骗局!》。文章揭开了中国心理服务业当前的残酷现实:中国的心理咨询行业已经处于混乱无序的状态之中,这种无序的状态则为那些以营利为目标的协会组织、培训机构和互联网+心理咨询平台创造了巨大的操作空间;那些原本想要通过心理咨询(培训)重新找寻“自我”的城市中产阶级,成为被收割的目标,各种以心理学爱好者甚至来访者为目标,打着培养“专业心理咨询师”旗号的培训项目层出不穷,投身其中的人也将心理咨询培训视为“了解自我”和“增加职业资本”的双重手段;当绝大多数咨询师群体无法从外部(来访者)获取持续的生存资源(金钱),只能选择从同行身上吸血,整个行业逐渐变成一个传销式的“庞氏骗局”,只有不断扩充“下线”,才能维持“上线”的收益和系统(行业)的稳定。

客观地说,文章所描述的基本是事实,说中国的心理咨询行业是“庞氏骗局”实在不为过。

培训本是好事,然而,所有不以“培训后就能执业养活自己”为目的培训都是耍流氓!

不幸的是,现在中国所有的心理学培训,不管是社会机构,还是高校的心理学专业,没有一个是以“培训后就能执业养活自己”为目的的,相反,几乎所有的机构都会有意无意地强调,自己所发的只是“技能培训”证书,而不是“执业”证书。当然,你也可以理解成对方说的是“职业资格证书”。

社会上的心理机构搞培训,第一目标当然是营利,所谓的割韭菜、薅羊毛,“庞氏骗局”在圈内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他们所培训的内容都一样,就是为了发证收钱,在心理服务中能用得上的知识却实在少得可怜。

另一方面,心理学教授和教其他学科的教授没什么区别,许多心理咨询师连自己的问题都解决不了,也充分说明了心理学的教与学离现实生活隔得有多远!

这么多年来,所有的心理培训都是老师吃徒弟,旧人吃新人,以至于许多业内人开玩笑说,学心理咨询的,都有病,都是自己吃自己。被蒙在鼓里的,只是新人而已!

那么,高校又是什么情况呢?

据相关资料显示,目前,国内共有500(保守数字,实际应该还要多 )多所高校开设了心理学专业,其中应用心理学专业360多个,独立医科院校有60多个。心理学专业的毕业生少说每年大概也有一万多人。

某平台的调查结果显示,心理学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有较大的分散性,有近一半的人选择教育行业,还有很多人选择了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行业以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等其他社会行业,从事心理医生这类心理服务的,只有区区2%

高校每年培养的心理学专业毕业生,真正从事心理服务业的,只有2%,这一事实足以说明,没有哪所高校会以“执业”能力为重点进行教学。许多心理学教授,都热衷于参与社会培训,既捞来了钱,又出了名,真可谓是名利双收!

而社会培训机构的课程设置,无一例外地要分初、中、高三级,名义上阶梯式提升,实际上是为了增加对学员的粘性、增加收入——不管打着什么理论的旗号,心理学的内容就是N大流派,基本理论也不复杂,一次把内容全教完了,谁还来学?

好在心理学领域里能人多,发明了数不清的技术,个个神乎其神,让新人们痴迷崇拜得五体投地,今天学这个技术,明天学那个技术,更何况还可以学了初级学中级,学了中级学高级!只要你有钱有时间有上进心,技术有的是!

培训行业的生意就是这样红火起来的。

既然高校的教学不以“执业”能力为重点,技术培训又有那么多的好处,那么,学术研究会关注什么,又能有多少关注度在执业能力上,也就可想而知了。

即使有人要研究执业能力,又有哪些可以利用的资源呢?其数据真实性和可靠性又有多少呢?

网上搜索一下,要想找到能够真正用于心理服务实践指导的论文,就像大海捞针一样难。

这说明了什么呢?

这说明,中国高校的心理学教学与研究,与心理服务的实际执业能力实际上是完全脱节的!一线的心理服务从业者中甚至有人开玩笑,要是高校的心理学教授们靠承接社会咨询养活自己,他们可能都得饿死——给学生做心理咨询和心理督导,和承接商业的社会心理服务根本就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儿!

事实上,真正在一线从事心理服务的,包括心理医生和心理咨询师,主力军都是非科班出身的“半路出家者”(在此绝无歧视之意,只说事实哈),与高校的教学与研究本来也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这就是说,不论高校的心理学研究多么红火,不管与心理服务相关的心理学论文发表了多少,实际上都与基层的心理服务没多大关系,中国的心理服务,目前实际上是处于在心理咨询基本知识技能培训基础上的探索摸索之中,这才是中国心理服务业的真实现状!

而一线的心理服务从业者,又确实需要专业培训、专业指导和专业提升,这是刚需。既然高校的心理学教授们指望不上,谁又有这个能力、这种实力,又有这份热情呢?

当然还得靠心理服务机构的自我觉醒、自我约束和自我提升,靠市场规律的调节!

根据2020年初国务院政策吹风会上提出的“谁用人,谁发证,谁发证,谁负责”的原则精神,政府已经全面退出非必要的职业资格谁与等级评定,改由用人单位自主决定。

但是显而易见,培训机构必然不愿意放弃早已抢到手的蛋糕吞食者的行列,行业协会受到巨大的培训利益诱惑,也竭力想加入抢蛋糕的行列,由于心理服务机构尚未从依靠国家认证的旧模式中自我觉醒,没有意识到真才实学才是生存之本,没有领悟到“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仍然习惯性地向外求援,也没有理论上的突破和引领,因此,只要有市场,旧的培训内容还会换上各种新马甲,继续出来忽悠人。

我们已经看到,从2021年开始,已经有人把“心理咨询培训”换上“心理督导”的马甲,趋势推出一个新的技术给大家来点新鲜感,从收割新人转为收割已经拿到心理咨询师证书的老人了。因为人们发现,随着国家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的取消,新人越来越难招了,换个马甲收割老人也就成了不得已的选择。不仅如此,有的省市级心理协会也已经有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难得的商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着“心理督导”的旗号迅速完成了第一韭菜的收割——他们试图凭借协会的优势在本行政区域内迅速完成培训垄断,司马昭之心昭然若揭。

由此看来,以营利为目的的心理学培训在上述两股力量的推动下,是绝不会主动退出的,或许真如本文开篇引用的文章中所说,“中国的心理咨询行业将长期处于混乱无序的状态之中”。

那么,中国的心理服务规范化,到底要靠谁呢?

当然要靠心理服务的主体——心理服务机构的自我觉醒!

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和等级评定已经取消了,用人的权利在机构,职业技能等级评定当然也应该由用人机构说了算。前来寻求心理服务的人才不会在乎提供心理服务的人考的是哪家的证呢!能解决问题才是唯一的标准——问题解决不了,你手里的证能养活你的机构吗?发证的单位能给你保底工资吗?发证单位能保证你机构的生存吗?如果心理服务机构自己都不能找到生存发展的路径,又能靠谁来保证机构活下去呢?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只有自己救自己!心理服务机构的自我觉醒,是保证心理服务机构生存发展的唯一出路!

第一个好消息是,我们发现,心理服务机构已经开始有人自我觉醒,开始把向外求援转为自主谨慎选择督导师,修炼内功提升自我了。

也就是说,虽然现实的确像该文末尾所说的那样,“一个时代已经终结!”但事实却并不是文章所说的“新的时代何时到来,似乎还未发现曙光”那么悲观,而是已经出现曙光了,只是大多数人还看不出来而已!

心理服务机构的自我觉醒不能仅依靠自发,更需要自觉,而要自觉觉醒,就必然需要先进理论的指导和引领!

另一个好消息是,这一先进理论已经出现了!

20221118日,中国第一本职业标准的心理督导师专用培训教材《心理督导师》,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啦!

《心理督导师》共100多万字,由北京大学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胡佩诚教授主编,汇集了三会一所的著名心理学专家,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50余位心理学教授、心理学学院院长、一线心理咨询资深专家,历时八年多的时间,呕心沥血,几易其稿,参考医师培养的职业标准编写而成。该书一改过去心理咨询师培训大讲心理学理论的传统,把讲解督导知识和实际操作运用作为重点,设计了完善的督导培训体系,不但包括了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的理论技术和方法,而且纳入了逻辑学、微表情、哲学、国学、学术研究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等跨学科的知识,并吸引了大数据、新技术、新方法,对心理督导的定义进行了中国特色的重新界定。

职业化的标准,跨学科的体系,50余位心理学工作者们共同努力,历时八年多的时间,无一不显示出《心理督导师》一书的价值。

《心理督导师》一书的出版,在理论上,终于第一次实现了从过去心理咨询师培训重理论轻实操、以技术督导为主的旧模式,到系统的心理督导理论体系的飞跃!

《心理督导师》一书不但是中国第一本职业标准的、系统的心理督导师培训专用教材,而且也是世界上第一本职业标准的、系统的心理督导师培训专用教材!

《心理督导师》一书的出版,就是中国的心理服务业的曙光,为心理督导师在中国的职业化、心理服务的规范化发展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培训后就能执业帮助他人,为规范心理服务行业发挥作用,从而养活执业者自己”,正是这部教材的初衷和目的!

因此,《心理督导师》一书的出版,真正让中国心理服务业从学术层面进入到了系统的实操层面,终于结束了中国心理咨询师培训耍流氓的旧阶段,给中国的心理服务送来了第一缕阳光!

《心理督导师》的出版,标志着中国心理服务业的新时代已经到来!

当然,一本书的出版,其影响不管有多么大,总会有一个滞后期,更何况,这本书刚刚出版,心理圈里绝大多数人还不知道。不过,这本书,只是为机构的自我觉醒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思路,心理服务的发展终将是要靠机构专业人员自身的实力来推动的。可以想见,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旧的培训模式还会借这本书换上新马甲继续粉墨登场。

笔者认为,《心理督导师》一书,虽然只是一个阶段性成果,但已经完全配得上中国特色的心理服务之路的“开山之作”这一称号。我们坚信,这本书的出版,大大压缩了所有割韭菜式的旧培训的生存空间,必将极大地推动我国心理督导师的职业化,促进心理服务的规范化发展!

我们也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国心理服务机构的自我觉醒,也必将因为这本书的出版而加速!

不过,中国特色的心理服务之路,这才刚刚真正开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非专业出身,如何成为心理咨询师
心理咨询学,如何自学?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注册标准(第二版)
写给北京首届心理咨询师业余试点班全体同学(丛中)
“门外汉”也能当心理咨询师?
【糖·独家专访】张海音:解读“心理咨询师资格考试”的取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