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心理学论坛24:逻辑,底层逻辑,中国心理学的底层逻辑
userphoto

2023.09.07 山东

关注

龙心理

传普通人听得懂的理论

教人人都学得会的技能

选素质高专业强的执业

做老百姓买得起的服务

助人人成为最好的自己

这是龙心理研究推送的213原创文章

============================

编者按】9月6日,中国心理学论坛第24场,参会者围绕中国心理学的底层逻辑这一主题,沿着逻辑——底层逻辑——心理学的底层逻辑——中国心理学的底层逻辑的思路进行了讨论,对中国心理学的底层逻辑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为统一认识打下的坚实的基础。

借这个机会,对参加中国心理学论坛的所有伙伴们,特别是发言的伙伴们表示衷心感谢!
        以下是中国心理学论坛24的文字整理稿:

河南李继凯:对于本土心理学、心理咨询,我大概是从2013年开始考虑这些问题。感觉模糊有感觉,但是说不太清楚这个事。现在咱们是研讨,所以说我就想试着借这个机会梳理一下把我的一些想法看法大家一个分享交流。

我想论是底层逻辑也好,还是建立本土心理学也好有三个支撑点第一就是关于道第二是中国人的系统观还有一个中国人的方法论。我就先说说这三个支撑点吧!

中国人的道建立在传统文化基础上的,搞本土心理学如果基础支撑不是本土文化那就有点不合适了,对吧?所以说我想第一个支撑点是道的问题是关于对道的理解认知把握。再一个是对中国人这种系统观认知理解。

如果说我们想对道进行一些深入的探讨的话那我们应该好好看一看太极图而且关键的关键太极图有一个问题我觉得。我们看到的平太极图式,第一是平面的,第二是静止的,这是我们平常看太极图的时候存在的两个局限性。

其实真正中国人的太极理念呢?他应该是一个动态立体的就我个人的看法宇宙中最基本最基本的本质,事物的本质,所有万事万物的本质是什么呢能量。这是事物的本质。如果说是混沌的话,它就是一个能量团。正电子和负电子融合以后没了吗?能量物质不灭能量的形式转化。我们认为到这个程度,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讲,就不用再研究了混沌就到了终极大。这是说事物的本质起源于能量。

而能量存在的状态展现给我们的可以有阴、阳、这个是从属性上来描述这个事物的本质或者能量的所谓的阴,我们说从能量的角度,主要是一种吸收状态是一种释放状态是吸收和释放融合。这样的一种状态但是演绎出来了向内向外对立补充那就涉及到能量运动的形式了,对吧

阴阳都在运动运动的形式呢?可以相互碰撞,对撞拼他个你死我活的是吧,这是一种情况还可以互补此消彼长你弱的地方,我把我的强的地方补上去还有一种情况,我们可以不可以融合。其实对冲如果说对冲的比较彻底。正负相当对冲,彻底到最后!也会形成一种融合这就是能量运动的形式。所以说这个太极图它是有运动的一个空间立体多维度的一个东西是对宇宙最本质的存在形式存在状态的一个解释。

关于我就觉得真得好好的从立体空间动态这个角度能量这些维度上去来看这个太极图。

第二,系统观。这个是中国人比较习惯的东西从天地人开始就说我们看问题不是孤立的只从一点来看问题我们即便是看人也不是说光说人我们把人纳入天地人这个体系里边去看人。我觉得这个很厉害天地人的本身揭示了三个系统:天,等于是外在的能量运动的系统它自身就是一个体系,一个系统日月星辰是吧?它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地,就是我们所处的地球生态系统所谓的支撑系统支持我们作为一个生命体存在与发展,给我们提供能源物资物质性的资源提供这样一个系统而人就是我们自身内在五脏六腑所有的感官系统,我们又构成了一个系统所以说它本身相当于三个系统。

在这三个系统里边怎么来看人?先说在天地人系统怎么来看人?如果这样的话相对会简单一点是吧?

在动天这个系统最大的特点是运动稳定大地提供支撑,提供物质能量营养,它相对是稳定的。好,在这两大系统中间夹的是人。那么人我们把它从自然的维度来看,作为一个生命体生物体来看的话那人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生命球,生物体。那他的事儿就简单了它就是一个生存发展就是这个生命体在天地这两个系统之间要完成的事就生存与发展这两个事儿。所以说天在动地稳定,人在中间为适应”,只是要适应这两个系统的变化一个是相对稳定的支持系统,一个是运动的能量系统还要在这个系统内去适应它,适应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自己的生存与发展。

提到系统如果理工科的学生来说大家都应该知道系统注重的是功能和效果。系统观是从整体上来把握而不是具体去说你这个系统里边哪个子系统哪个点上怎样怎样。我们考察系统的话,重在功能,你这个系统功能如何?那么人作为天地之间的一种生物如果它自身是一个系统,那它的功能是什么呢?就是看你生存发展的状态如何能不能顺利的很好的生存发展。

也就是说你这个生命体能不能很好的存活存在主义存在是第一位的是吧?所以这样的话我就有一个想法中国人的心理学是不是就可以叫生活学?当然,这个生活不是我们所说的日常任务,是生命活着也就是作为一个生命体活着生存与发展这样的一个学说中国本土的心理学叫生存学,生活学证明存在活着的学问。

那这样来看,那你生活学就简单了对吧我们来看这个生物体在天地系统之间,这个生物体要想顺利很好的存活让这个生命体活下去靠什么靠他自身练就的能力和本领。这个自身的能力和本领怎么来的?就是在与天地系统这个互动的过程中是学来的也好,训练出来的也好按行为主义这是条件反射你训练出来的是吧?按班拉的学习理论你后天是可以学习的不管怎么着就是你这些适应的方式方法就是这样形成的中国人俩字——习惯——就是生命体,人这个生命体,在天地系统中适应天的变化地稳定支撑在这个过程中养成了很多的习惯

当然,习惯的目的也是为了让人更好地生存与发展。但是我们一看习惯这两个字大家都能理解了。而且呢,你看我们从这个中国传统文化上来说性相近,习相远”,这个人的差异就在习惯上。性的本性,神经基础这些东西,这些本性的东西都是很接近的,但是习惯差距太大。

然后再说这个习惯。我认为中国人的教育,传统教育其实他就重在培育培养这个习惯上,这个习惯呢就两个方面就是你的为人和处事。至于知识以后你自己慢慢地去补充行万里路读万卷书都好说。我认为中国的传统教育注重的就是为人处事,这是个基础。修身不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吗?

关于方法论主要是指在操作层面上我们具体去做事情怎么去把控?在操作的过程中,我们掌握的原则是什么?就是一个——就是过犹不及。为什么这么说?其实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事儿就是说如果说有一个物体它是有温度的我们不知道我们无意之中触碰到。什么样的反应是最合适的,最正确的或者叫最准确的呢?就是你的自然感知系统的反射不经大脑的。如果这面墙很烫你碰着,你会躲得非常的迅速,啪的一下就扯回来如果让只是的,或者是超出了你的体温有点热,你会离开,但是反应没那么激烈。他是最恰当的一线作用力,反作用力他这个把握是最好的。这种反应是最中和的,最中的不过也没有不及恰到好处。

传统文化中有很多东西很有意思,很耐人寻味。所以说我在咨询的时候,有的时候上课就说你要是真觉得来访者给你说的问题太复杂不好掌握的话,你就告诉他一切现象那都不是事。什么是事儿呢?唯有过犹不及才是事你说夫妻两个吵架那正常,那不是事儿,过度了是问题过度了就调调度。调到什么程度合适调到你们能够顺利的去过日子过生活就行了。要说结婚多少年没肯定问题

这样的话,在心理咨询中很简单,我把它称之为概念性的技术。就是你这种概念的理解掌握和应用。这其实就是一种操作过程中的方法论。就这个意思吧,大家去理解哈!

这样的话呢,就构成了我个人觉得的三个维度第一是认知维度,就是动态的太极图第二个是应用维度我们在应用的时候是一种系统观第三个就是操作维度掌握一个度,过犹不及和中对中庸的理解——中和万事万物都有这种趋势趋向于中和但是它不是绝对的静止的中它是有浮动的在适当的幅度内左右摇摆这就是中那就正常了,这就可以了。

这是关于这个底层逻辑也好,三个支撑也好引出的三个维度的应用这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另外一个还有一个我还想和大家交流一下科学的问题。

科学的目的是什么我觉得也是为了生活。所有的科学都是为了生活就是我前面说的那个生活,生命活着。科学是为人类的生命活着服务的。那有人说那科学它是揭示规律揭示真理的你揭示规律揭示真理干什么呢不还是要为人类服务吗?为人类的生存服务?生存与发展生活生命你的最终落脚点是不是在为生活服务?那我们本土的心理学是不是也是要为生活服务?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是不是应该一致起来呢?能否一致起来呢?

只不过科学是分科直线式的深入的研究,量化结构层次沿直线的维度在走而我们是从系统功能这个维度把人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去研究他的所谓的心而且呢,我个人也同意很多老师的说法,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心既有物质方面的比如说心脏这个肉体是吧,物质也包含了人的精神层面它是一个二者的融合什么会出现种情为我们是系统,是功能的。

心的功能如问题了体来说,到具体的儿,需要深入分析比如说的时候是问题有的时候你情绪上出问题了,情志的问题我们可以心理疏导也可以用中药安神呐!都可以。所以说我觉得我们这个传统文化看问题又灵活而且非常人性化,就是我们知道性相近。所以说我今天呢,就是说因为前一段我也听不少老师都在说借助这个机会就是把我个人的一点儿想法看法简单的梳理一下。就是关于三个撑点还有于科学的问题因为你说完全排斥科学杜绝科学的思维把自己孤立起来,这显然也不合适在当今这个社会文化交流融合度这么高的情况下这不可能。对吧,我们该用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和态度或者叫什么样的认知,怎么样去看待传统文化与科学

从逻辑上们的主要差异我个人的感觉就是科学直线式的,往深入上去走当然也会往外走往宇宙天体也在走,但是感觉上是一个直线叫精确量化深入量化而我们统文用归纳系统我就大概说这么多吧供大家交流。我的发言完毕谢谢主持人!

湖南段维刚我个人觉得首先应该从几个方来讲。关于中国心理学(龙心理底层逻辑,很多老师也谈了很多但我个人认为的话,我们首先就要就像第一次高老师讲的一样我们真正要做的是什么?真的搭建一个心理学学问吗?还是去做一个其他的什么呢?就像现在很多人学心理学了解心理学,走了误区

把心理咨询跟心理学成了等号,这是第一个误区也正因为这样,所以我们圈子里面常常讲有一群人得了一种心理毛病叫学习型障碍综合症什么意思呢?唉,觉得这个东西很好,就拼命的去学一段时间;然后觉得那个派很好,去拼命地去学习一段时间学来学去发现好像什么都熟悉,什么东西又都不熟悉所以我想我个人观点呢,我们真正做的一件事情呢,就是一定要服务到普通老百姓当中去心理学这个学问高高在殿堂之上他没有错,但是真正实际用就一定是要走到这个普通老百姓当中去,这是其一。

其二,个人觉得,这个心理学的底层逻辑无论是我们传统文化也好,与这个树根也好,真正的目的是什么?一定是平衡或者讲和谐。

我老师生前跟我讲,他说为什么我们会生病?为什么我们会有情绪问题,为什么?他说老是觉得这不对那不对,人生不如意的事情本来就十有八九。所以呢,就是一定是和谐,一定是平衡个人觉得这应该是我们底层逻辑的宗旨简单的说就是用高老师这幅图来讲地面上的树枝树叶和树下面的根再差再差也要成个正比吧,你不能很小,上面长得很大吧好一点呢,就是根很大很粗,扎到里面很深但是地面上的这一部分少一点的话,我觉得都还不错。

,就是我个人觉得呢,我们在这个体系当中,有很多流派,中医心理学这个什么音乐,诗文很多很多,回过头来我们会发现一个问题,这些是不是都变成流派呢?真正我们去查这个国际上有关心理学的分类的话,会看到它是这个分的很多,比如教育心理学测量心理学咨询心理学消费心理学等等。我们是不是这样分类会不会有点不一样

还有一点呢就是我们今天会谈到的很多科学也好,流派也好,那么我个人的理解呢什么叫科学?今天我们回过头去看一下很多所谓的科学变成了单一性的学科了完全就是脱离了一个整体,就变成了一个局部。恰恰我们去看这个局部的时候,又回到盲人摸象的一个状态来了。这也就是今天心理学的框架体系也好,学习方向也好就有点叫做不伦不类的感觉。这个东西也很好,那个东西也很好,去就把自己转到我们传统的这个太极里边去了钻到里面钻不出来了。

传统的太极的核心在哪里呢?我们简单的去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叫中国?我们的祖国叫中国,这个文明的发源地,语文讲的它叫中原,为什么要”?这个跟我们太极上面这个S线又有什么联系?是不是有类似一样的道理呢?叫一分为二所以我们在咨询的过程当中,经常会讲到一句话,叫做要以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去看待我们的求助者也好,当事人也好他不可能所有来求助的时候,带着这个问题来的,但是我们不能够去把这个问题无限的放大化,我们看到的是什么?这就说到了一些咨询流派,往往看到的是这个事情的分子恰恰没有看到分母唉,分子——咨询好了一个人两个人几个人就觉得我这个流派真的很伟大。但是这个分子底下的分母这个基数又有多大?是不是考虑过呢?就像我们现在在一些学校和一些企事业单位去做一些EAP服务,甚至包括我们这个心理门诊经常会来到一些当事人呐,他们会跟我们讲,我到哪里哪里做了十次,然后找找找找到了所谓的原生家庭,找到了周边的环境我就经常问他一句话你出生在这样的一个环境当中,你能改变吗?改变你身边的环境吗?或者说你能通过你的努力,你能够改变多少?倘若你不能够改变你身边的环境,你怎么办?哪些东西你可以接受?哪些东西你不能接受?当你不能接受的时候。你又该怎么办?这就是我们在做这样的一些案例当中,我们也会常常去探讨的。

最后一个呢,我们来看一下高老师他们一起编的这本心理督导师。我们不说它其他的东西,就它这个框架体系假如说我们今天学习心理咨询的这个群体或者学习心理学的这个群体,我们是不是首先把这个框架体系它的核心搭建出来讲清楚讲明白让他自己最起码有一个心理概念。我们去看一个抑郁障碍,你就会发现北京师范大学郭良博士在他公开的文章当中就明确指出,完全的药物治疗两年发率大概是60%左右心理咨询结合药物治疗两年的复发率大概是20%左右,如果是单纯的心理咨询,那么它将近40%左右。湖南脑科医院的朱旭辉教授也得出了差不多一样的数据。我们从这些数据当中看到一些什么?一定不是某一个局部的一定是一个整体的,我个觉得这就是我们龙心树的树根可能是有很大的一个关系或者有它内在的一个意义所在

所以呢,我更多的就是和大家一起来聊一聊我们在做这个心理学也好学心理学也好,从事这一块工作也好就是不能够完全局部出发,但是也不能够完全整体出发总之先找到一个点,这个点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切入进来最后呢,就形成了自己的一个风格格也好咨询风也好可以我们人格一个合人格魅力

我们现在从龙心理这个角度再去倒回去看我们现在所谓的心理学正如几位老师讲的心理学这个词甚至翻译的都不是很恰当,应该叫灵魂学,或者叫心灵学这样是不是更合适,是不是更符合中国人的传统背景

我自己最近这几年一直在做危机干预,在一些大型事故现场小型事故现场看到一些现象。上次在一个特别重大的事故当中,有一位大学教授,是教心理学专业的,由于当时急需要人,所以他也报名参加当他自己来到这个现场的时候,呼吸急,双脚双手开始抖,然后抽搐,晕倒结果导致我们还要去把这一大专家大教授送到医院我们最后反省就说你是站在一个局部的角度,或者讲你更多的是站在学术殿堂的角度,和现实工作还是有一定的脱节的,你这里来,不是来帮助人,而是来给现场的人员添了一些麻烦事情当年5·12防火防盗防心理咨询,我想这些历史性的回顾都有价值。

还有一个呢,现在开学了,如果大家去关注教育体系的心理学的话,会看到各大高校中小学个个都开始去做测量。我测量的时候发现一个问题测量结果出来以后,你系统能不能帮我把这个所有的心理问题解决?我们就很纳闷北师大的张厚灿教授曾经讲过一句话,心理测量有用,但作用有限所以,真正做心理咨询第一次接待当事人,或者讲初步评估,测量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它往往需要当事人自己的评价,别人的评价,再加测量再加身体上是不是有一些其他的躯体性的问题综合评估。

在疫情期间,我们做公益性的咨询,是政府的项目我们平均一个人一个月都做到150人,基本上是每天工作18个小时至少是16个小时这样一种超强的工作状态我们发现,有一部分人失业了没收入了,导致焦虑;疫情结束以后,他虽然可能没办法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去,可能自己做点其他的生活能够基本满足,虽然说赚不到钱,但是最起码吃饭问题解决了唉,他的焦虑就明显地降低了再比如说,我碰到的一些种争原因者是某种社会特殊的因素,碰到的这一部分很多咨询我们官方一些直接下了一个定叫人问题我们倘若这个人格问题件事究竟他的心目当他自想法不是达到一个平衡和谐的状态身心不怎么我们国人讲的运三完了,人家后面还有六名七相拜神九交贵人养生养生放在最后面也是的是

还有OO几年具体忘了广的一音乐居然治愈很多心理问题什么在这瞬间渠道出来把这问题搞好是人资料示的我们看一发现非的有

那么这样的一情况在我们龙心里面是不是把它全部整成了一个或者变成了某一块就把它叫做心理咨询,或者心理咨询与治疗方向里面再去分一些流派,或者是不是我们一块是不一个比如属于这个心理教育市场?比如说我们现在看到很多的心理AI有大学专门开设心理AI客户画像这样一个专业唉,我们是把这棵树上重新变成了不同的方向——咨询方向教育方向市场营销方向等?似的这样的一些方向是不是归根结底就把它变成那个局部,然后底下就是叫做一个整体这个树干我们是不是能承受得了这么多枝然后这个底下的根部是不就像我们去内蒙靠近乌海那边的沙漠边上的树?你会看到边上一些树可能上面不是很大,但是人家的根扎了多深,扎了多宽未必知道当我们去到一些偏远的山区,比如说雨水土壤比较好的,我们它上面有一棵很大很大的树。但是这棵树的根并扎不是很深,于是我们看到刮一场大风,把这个树的根都连根拔起。这就是我个人的一些思考和一些观点,不一定是对的,仅跟大家一起来交流,感谢高老师!

重庆黄干中国理学的底层逻辑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但是我也没想清楚。到现在为止,我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概要性的思考讲四看法

第一点,逻辑是什么意思?逻辑呢?当然是肯定可以找到这个定义的,我的理解逻辑就是个道理讲逻辑就是讲道理讲话办事或者写作没有逻辑性那就是感觉他可能不讲道理,或者说他的逻辑混乱因此我们就要体现一个道理的概念在里面,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底层逻辑。这个底层怎么理解?以前高老师也讲过解释过,我个人的理解呢,底层逻辑就是大道理是要管道理的,它一定要管住很多小道理小道理,一定要服从这个大道理心理学里面的小逻辑小道理,一定要服从这个大道理所以我们管它底层逻辑”。

第三点,是心理学的逻辑。它是心理范畴的一个逻辑,而不是说政治学的文化类的或者哲学类的一个逻辑。我觉得这一点是非常重要。就是我们到现在为止讲的是心理学范畴内的一个大的道理或者大的一个圆。我们一谈到这些道理的时候,我们就谈的比较高大上,尽量往哲学文化方面去靠体现这个思想是没问题的,但是要让普通百姓明白,你是在讲心理学而不是在讲一般的泛泛的哲学或者泛泛的文化或者泛泛的什么社会问题。但是我们的很多内容,假如说不看题目的话,我们很难听出是在讲心理学我们是不是触角已经了心理学范畴之外呢?不是说心理学不能体现文化,不能体现哲学,而是说你一定要包含有心理学的元素,这个底层逻辑它一定是包含有心理学的元素。所以说这个逻辑一定要包含心理学的元素,至少要包含心理学的概念要包含基本的心理学特征我觉得这是一个也是比较重要的问题

最后一点,中国心理学的底层逻辑就包括中国这个概念好像我们一谈到中国,就想到传统文化去了。其实在这里我觉得我们的视角是不是要做一点调整心理是一个很大范畴。那么中国两个字是不是也包含了这些问题在里边呢?我们现在讨论的人群好像主要是在心理咨询师这个范而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对象往往都是一些来访者都是或多或少有这样那样一些问题。那么针对这部分人群展开的实际应用性工作,实际上是心理学的一个应用性学科的一个分支。心理学的范畴实际上是非常非常宽的,但是我们现在讨论这个人群所在的范围就比较窄一些。那你说可能也不为什么?因为所有的人都可能出现心理这样的状况是肯定是会有的所以也很大,但是从心理学的范畴来看,它还是只是心理学的应用型学科的某一个分支被我们这个人群运用来展开工作。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因此我们要谈中国心理学的话,这个范畴我们远远可能就没办法去覆盖

还有,我们如果谈大道理的话,那有可能漏掉有些细节,可能局部确实没办法去深入如果我们能够站得高,看得远的话,也许我们还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概括起来做一定的概括。

这是我的个人看法,会不会对大家帮助我不知道,就是一个交流吧谢谢大家!

中国心理学论坛发起人高行之:以上各位老师的发言都非常精彩!从不同的视角和层次提出了自己对于中国心理学底层逻辑的看法,为我们开阔了视野,提供了新的视角,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启发,引发了我们更多有益的思考。黄老师科班医学出身,逻辑非常严谨,为我们提出一个很好的思路所以,我就借着黄老师说的这四点谈一下我们龙心理中国心理学的观点。

第一点,关于逻辑。逻辑本身就是一种道理,我非常认同黄老师的这观点。但是必须强调一点,道理等于逻辑。我们在北大胡佩诚老师带领下编写的中国第一本,也是世界上第一本职业化标准的专用培训教程《心理督导师》,就把逻辑学的内容引入其中了。逻辑学是一门基础学科,逻辑是个学术概念,我们不能凭我们自己的想像来理解逻辑,而应该符合逻辑学的定义。什么是逻辑?逻辑是思维的规律,研究思维规律的学科叫做“逻辑学”,有时“逻辑”与“逻辑学”通用。

黄老师的发言非常有价值,帮助我们一下子理清了思路。我们讨论中国心理学的底层逻辑,那么我们一定要搞清楚我们到底应该说什么,重点应该是什么?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中国”是“心理学”的定语,“底层”是“逻辑”的定“中国心理学”“底层逻辑”的定语;我们研讨的主题“中国心理学的底层逻辑”的主语,非常明确,就是“逻辑”。

很显然,逻辑,不属于心理学范畴,而是指思维规律,因此,肯定不是指心理学概念和理论这样的内容;底层,就不是表层的,不是中国心理学的字面意思,不能是心理学内容,而是心理学内容背后的、深层次的逻辑。

因此,中国心理学的底层逻辑,当然就不是指心理学的概念和内容,而是指是用什么样的思维来构建和描述中国心理学,也就是用什么样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认识人心,以及用什么样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解决与人心相关的各种问题。这也就是黄老师所说的第二点。

简单地说,所谓底层逻辑,其实就是认识论和方法论。这是由逻辑学所决定的,而不是由哪个人的意愿、观点、看法来决定的,不是协商讨论的,只是需要我们通过讨论把它找出来。

不管大道理还是小道理,不管是底层逻辑还是表层逻辑,都是由认识论和方法论推导出来的。因此,黄老师说“底层逻辑就是大道理,是要管小道理的,它一定要管住很多小道理;小道理,一定要服从这个大道理;心理学里面的小逻辑、小道理,一定要服从这个大道理,所以我们管它叫'底层逻辑’”,这话当然也不能说是错的,但是,中国心理学的底层逻辑,确实不是心理学的大道理,也不是心理学的小道理,不管是心理学的大道理还是小道理,都是用同一个认识论和方法论推导出来的,确不存在“小道理一定要服从大道理”的逻辑。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黄老师的说法显然又是错误的。所以说,既不能说黄老师关于逻辑和底层逻辑的的说法错,也不能说黄老师的说法对。

比方说我们要建一栋楼底层逻辑就是我们地基要怎么打?是下地桩呢?还是夯实半米深或者两米深,用白灰加土垒石头还是用混凝土?然后呢,要盖几层这个楼层与楼层之间,主要是用什么方式把它连接起来?这个楼是中式的还是西式的?砖的还是木的?这叫做底层逻辑”,不涉及具体的材料和施工操作。

关于黄老师说的第三点,底层逻辑是心理学的逻辑”。这一点我非常赞同,这也是原中国心理学学会副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李其维老师所强调的“心理学的立身之本”。

如果心理学是脑功能,心理学没有存在的必要,这个脑科学就替你解决了;如果你研究的是功能,这原本是生理学研究的内容,有你心理学多余,没你心理学不少,所以心理学没有存在的必要如果心理学用能量、用量子纠缠来解释,那就上了物理学上去了,都是物理学的研究成果,原本也没有心理学什么事……所以李其维老师讲现在的心理学如果把生理学的东西去掉把脑神经学的东西去掉把人工智能的东西去掉,把哲学的东西去掉,我们就会发现心理学真的没有多少东西

因此,我们构建的中国心理学一定要找到自己的立身之本一定要围绕着心理学这个根,不要跑到其他学科的领地里去否则就越了。我们说心理要有一个清晰的边界,学科也要有一个清晰的边界,我们和其他学科的关系,应该符合我们传统文化的逻辑,就是万物并育而不相害,并行而不相悖

也就是说,我们学科与其他学科应该是并行而不冲突的,一旦出了冲突,一定有问题,可能是一个有问题,也可能是两个都存在某些问题。所以说起冲突是好事儿,它提醒我们需要找找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关于中国心理学底层逻辑,龙心理把这个问题讲得很清楚。所有的心理学分支包括教育心理学军事心理学等等都可以的一个分支。我们的立场很明确,龙心理是指树根和树干部分,所有的心理学,包括西方心理学理论都可以与龙心理嫁接,成为树冠上的一部分。这棵树的意象已经说明了这一点。

所以说呢,我们构建的就是中国心理学,而不是其他什么学科,一旦脱离了“心理”这一立身之本,它就不是“心理”学了,可能就是李老师说的“生存学”、“生活学”,或者成了脑神经学或者其他什么学的附属学科了。

关于黄老师说的第四点,由“中国”所引起的担忧。黄老师所担心的是,心理是一个很大的范畴,心理学有很多的分支;中国也是一个很大的范畴,中国有很多的人群,“心理学的范畴实际上是非常非常宽的,但是我们现在的我们讨论这个人群所在的范围就比较窄一些”,觉得“要谈中国心理学的话,这个范畴我们远远可能就没办法去覆盖

黄老师的担忧比较具有代表性,代表了不少人的观点。这一观点的产生,恰恰是因为这些人并没有真正理解“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也不能理解心理学到底能解决什么问题。不过,这并不是我们本次论坛要讨论的主题,因此,这个问题我们本次暂不作回应,而是作为下周论坛的讨论主题。不过,我们还是对“中国心理学”这一名词作一下简单的解释。

从广义上讲,大家可以随便理解,只要是在中国能看到的心理学,都可以叫中国心理学,没有人有权力和资格规定中国心理学就得指这个而不是那个,大家只要能明白人家讲的意思就好。

我们所说的“中国心理学”,首先特指树根和树干的部分,其次也可以把树冠包含在内,指所有与龙心理嫁接的心理学。

一方面,法律法规不允许普通百姓起名字时前面冠以“中国”字样,另一方面,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国人都是龙的传人,龙心理完全可以代表中国心理学,所以我们就将我们所说的“中国心理学”命名为“龙心理”。

看得出来,对于心理学的底层逻辑这个问题,很多伙伴其实从来没有考虑过,但我们对这个事情已经有很多年的深入分析和探索,而且这个中国心理学的构建其实已经完成了。我们组建团队就是要邀请大家来分享我们的研究成果,我们一起努力把下一步的工作重心放在实践上,向全国推广。走向全国是第一步,走向世界是第二步,这就是我们的伟大梦想,也是我们组织这个论坛的初衷。期待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们加入到我们龙心理团队中来!

这里顺便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构建的中国心理学——龙心理的底层逻辑:

龙心理拥有自主产权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中庸。这是我本人用了二十多年的潜心研究,在哲学界、历史学界、国学界、古文字学界、医学界、心理学界等多个领域、多个学科的数位著名学者、大家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意外获得的成果。核心论文发表在研究先秦文化的国家级核心期刊《管子学刊》(2016年第3期)上。这一研究成果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改写了中国的文化史。我们对于“中庸”的解读与传统的解读有着非常大的不同,它既是认识论,又是方法论,是我们构建中国心理学的底层逻辑,也是我们构建中国心理学的基本工具与核心工具。在上次(第23场)中国心理学论坛上,我曾经对“中庸”大致作过介绍。

关于中国心理学的底层逻辑讨论,我们就到这里结束。如果大家还有想发言的,可以加入龙心理中国心理学研讨群。大家也可以推荐话题,包括大家自创的体系,或者觉得非常好的创新体系,向我们推荐,我们将邀请相应的创始人在我们的中国心理学论坛上分享。

非常感谢黄老师的发言为我们找到了下周的论坛主题:

心理是什么?心理学应该研究什么?

归零:高老师心胸开阔,高老师功德无量!

高行之:非常感谢大家的支持!正是因为有了大家的支持,我们的中国心理学论坛才能够走到今天,我们的龙心理才能够有这么快的发展。所以衷心感谢参加论坛的伙伴们,特别感谢发言的伙伴们!没有大家的发言,那就没有我们的成长,那就没有我们这么快地完善提高。

每周三晚上7:30开始读书会,九点开始论坛,进入论坛的会议号、密码都是固定的,大家可以收藏。初次来的伙伴们可以加我微信好友,没有关注“龙心理研究”微信公众号的,可以搜索“龙心理研究”关注一下。今天的论坛到此结束,下周三我们再见。

大家晚安。

更多精彩,请关注本公众号。


欢迎参与“中国心理学”论坛
地址:腾讯会议,
会议号固定请收藏:670 6436 7972
密码固定请收藏:202268
每周三晚21点开讲

9月13日主题:
心理是什么?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什么?
自由发言

有意专题分享者请与组委会联系
欢迎投稿“中国心理学”主题文章
龙心理中国式督导常年招生
可以扫下面的二维码
申请加入龙心理(中国心理学)群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国人都是龙的传人。所以,龙就代表中国、中国人、中国的、中国人的。所以,龙心理顾名思义就是:中国心理学,或者“中国人的心理学”;龙心理的实践运用,叫作“中国式督导”;将来构建起来的新兴学科,拟用名为“中庸学”。

龙心理,是以《心理督导师》为起点,诗、书、礼乐、易、《道德经》、《黄帝内经》以及出土的古籍文献等为代表的中国文化为主体,打破诸子百家门派偏见,以马一浮、钱穆、徐中舒、梁漱溟、庞朴、张耀翔、杨国枢、胡佩诚、李其维、丁再献、杨中芳、曹峰等数十位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的名家研究成果为基础,以构建新兴学科为标准,以独特的中国式思维、认识论和方法论为媒介构建起来的,与西方心理学理论完全不同,自成体系,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心理学

龙心理分为中庸理论、龙心理、新时代修身、中国式督导四大模块,由九个基本理论(子理论)组成,这九个子理论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可以完美解释各种心理现象和问题,并同时指出解决方案,彻底改变了西方心理学没有统一的心理学理论的尴尬境地。

龙心理中国式督导遵循“修身自助——齐家——立业”的成长路径,是一门独具中国文化特色的、跨专业、跨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其基础课程是人生必修课,中高级课程是心理从业者的必修课,也是通向心理服务顶峰必备的认识论和方法。

龙心理专门传授日常生活工作中所必须具备的实操技能与理论,招生对象为:遇到心理困扰或问题的人,问题孩子家长,有自我成长需要的人,以及心理医生、心理咨询师、社工师、健康管理师、教师等心理或心理相关岗位的从业人员、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岗位人员等。培训内容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1、人生日常必备六艺:听、说、想、做、感、省。

2、成为最优秀的自己必须具备的人生智慧和综合能力;

3、和谐家庭日常生活必须具备的人生智慧和综合能力;

4、助人必须具备的专业理论和执业能力;

5、督导必须具备的专业理论和胜任力(中级及以上)。

    龙心理充分发挥了中国式认识论和方法论的优势,用西方人不可想像的思路和方法,用简单易学便于运用的形式和比较少的内容,集西方的心理学、哲学、社会学、伦理学、成功学、教育学、身心医学、健康学、生理学、天文学、地理学、生物学、音乐、艺术、宗教、道德等于一体,汇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社会伦理教育、成功学教育等预防性教育于一学,融中国式督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矫正性服务于一科,遵循“教育为先,预防为主,矫正为辅”的理念,强调自我素养的提升,在助人方法上,提倡“以授人以渔为主,授人以鱼为辅”,代表了未来人文科学的发展方向,必将成为人文社会学科发出中国最强声音的主阵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心理学家如何看待学霸和学渣?
【【心理学应用】读心术的底层逻辑】
比勤奋更重要的,是你系统思考的能力,这也是我认为的学习的底层逻辑
最近推出的认知心理学课程
初学者如何选择练习石!从石种推荐到底层逻辑 一起听听胡老师怎么聊~
人生十个小道理,生活操蛋,我们也要勇敢面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