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故宫365》(1---30)

1/ 她叫故宫还是紫禁城

北京故宫全名叫《故宫博物院》,这是她的单位名称。

故宫可以有多个:沈阳故宫,台北故宫,长春故宫等等,但紫禁城只有一个她在北京。紫字表示吉祥(紫气东来)

禁是禁止,意思外人不得随便进入。如同凡尔赛宫,白金汉宫,冬宫等,紫禁城才是她真正的名字 。


2/北京故宫有多大

北京有个故宫 ,正名紫禁城 。据说它有9999.5间房屋。可专家说他们数了 一共有8707间房屋,不到9999间。可是它还是挺大,占地面积达到72公顷。南北长960米,东西宽750米。接近两个天安门广场那么大。


3/ 紫禁城城墙

故宫城墙南北长约960米,东西宽约750米,地面到顶部高约10米,断面呈上窄下宽的梯形,墙砖用的是山东临清澄浆砖。砖高48厘米,宽24厘米,厚12厘米,重24公斤。


4/ 环绕紫禁城城垣的护城河

老北京人叫它“筒子河”。它开挖于明代永乐初年,河宽五十二米,周长三千八百四十米,水深五米。当年夏天这里是个荷塘,荷花饰景,莲藕卖钱,冬天这里蓄冰,为紫禁城那里的人避暑用。

当然如果紫禁城发生火灾,这里是最方便取水的地方。


5/ 角楼

紫禁城城墙四角各矗立一座角楼,做工精细,结构精巧。传说是鲁班爷根据蝈蝈笼设计的,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全部工艺卯榫结构,浑身上下没有一颗钉。另外别忘了每天太阳西下时,这里是最佳摄影选择点。

 

6/ 皇城的大布局

紫禁城位于北京城中心。布局依据《周礼·考工记》“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在北京城南北长八公里的中轴线上,南北取直,左右对称。左前面的劳动人民文化宫。

即明清是皇帝祭祀祖宗的太庙; 右前面的中山公园,皇帝祭祀土神和谷神的社稷坛。

前面有朝臣办事的处所,后面鼓楼附近是人们商品交易的市场 。紫禁城北面是景山也叫万岁山,南面是金水河, “负阴抱阳,冲气为和”,万岁山是专门为营造皇城风水,而筑城的一座人工山,用开挖护城河和南湖的淤泥堆积而成。它既满足了皇城要“负阴”的原则,又镇住了前朝的风水,故万岁山又有 “镇山”之称。

 

7/ 紫禁城大布局

特点:前朝后寝,三朝五门,左祖右神,中轴对称,前宫后苑。整体布局与功用分为“朝”与“内廷”两大部分。

两部分以乾清门为界,乾清门以南为外以北为内廷;外朝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位于整座皇宫的中轴线,是封建皇帝行使权力,举行盛典的地方。两翼东有文华殿、文渊阁、上驷院、南三所;西有武英殿、内务府。内廷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两翼养心殿、东、西六宫、斋宫、毓庆宫,后有御花园。内廷东部有宁寿宫,当年为乾隆皇帝退位后养老修建。内廷西部有慈宁宫、寿安宫等,外还有重华宫,北五所等建筑。 


8/ 端门和午门

 “端门”——正门、第一道门的意思。北京、南京的老皇城都有端门。午门”——南门的意思。古代用十二地支表示方位,“子”是正北,“午”就是正南,所以故宫的南门就叫“午门”。

端门可以算作午门的外门,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午门其前有端门、天安门、大清门,后有太和门。各门之内两侧排列整齐的廊庑。这种以门庑围成广场,层层递进的布局形式是遵循古代“五门三朝”制度,有利于突出皇宫建筑威严肃穆的特点。 


9/ 正衣冠的端门

守在天安门之北的是一座与天安门形制大体相同的端门。它位于皇城的大门与宫城的大门之间,如同一座巨大的屏壁护在皇宫的大门之前,提示前往皇宫的人们请在这里正衣冠,保持庄重的仪表和肃然的心境。

端门到午门两侧共有左右朝房100间,明清两代是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办事机构所在地。现左右朝房由南向北顺序举办各类临时展览,左朝房北侧现为三军国旗护队驻地。 


10/  午门,紫禁城南门

午门,也叫五凤楼。那是因为它的形式凹型并有五座城楼。门洞“明三暗五”,进出午门也一样讲究等级规矩。而且入门门洞是方形,出了门洞是圆形。联想紫禁城北门玄武门,出紫禁城门洞是圆形,出去之后是方形,象征着“天圆地方”,紫禁城在天宫。

午门正中门楼左右的两座阙亭,内设钟鼓,皇帝祭祀坛庙出午门鸣钟,皇帝祭祀太庙时击鼓,皇帝升殿举行大典时则钟鼓齐鸣。

清代皇帝每年十月初一要在午门颁发第二年的历书,举行颁发仪式叫“颁朔之礼”。

在明代皇帝在午门外广场,杖打犯有过失的大臣。明代大臣受“廷杖”刑罚的不少,但是还真没有当场被杖打死的。



​11/  午门不斩首

午门是故宫的正门,由于四角有建攒尖方亭又称五凤楼。这里是国家举行重要典礼的场所,“颁朔大典”颁布来年历书,“献俘礼”特释战俘。午门正中门楼左右的两座阙亭内设钟鼓,皇帝祭祀坛庙出午门鸣钟,皇帝祭祀太庙时击鼓,皇帝升殿举行大典时则钟鼓齐鸣。

在明代,午门外广场曾杖打犯有过失的大臣,打归打,只是惩罚不要命,民间传说“拉出午门斩首”是误传。明朝刑场在西四,清朝在菜市口。


 12/  门钉

宫城城门所用木板非常大而且厚,很难在自然木中找到,需要人为拼接而成的,门钉便起到了固定城门木板的作用。通过固定模板来固定整扇大门,铁钉定到门上影响美观。于是将铁钉换成了圆炮头的门钉。

明代以前对门钉数量无明文规定,到了清代才有了等级规定“九行九列”体现最高等级的门钉排列。

亲王府邸是纵九横七,世子府邸是纵七横五,公爵府门是纵横各七,侯爵以下至男爵是纵横各五。

除了宫门其他门只能用铁制门钉,不能用铜制的,平民百姓家则根本不能用门钉,我们自喻“白丁”虽不是源于比,但还是挺形象的。 

 


​13/   摸门钉

“元宵雪衬一灯红,走百病后摸门钉,但愿来年生贵子,不枉今番寒夜行。

在明、清两朝,每年一到年节也是家家大姑娘,小媳妇最快乐的时光,平日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这时候可以约上三五姐妹出去溜达溜达了。过了正月十五看花灯,正月十六则是摸门钉的日子。她们最喜欢去的是正阳门“摸门钉”,

传说正阳门秉“正阳之气”,摸了正阳门的门钉,很容易生男孩。在封建社会中, 妇女们都有“母凭子贵”的思想,因此生个男孩就成了她们最大的愿望。所以, 这些大姑娘,小媳妇纷纷前往正阳门城门摸门钉。 


14/   参观紫禁城关键词:“和”,“阴阳”

紫禁城房屋近万间作用不外乎两处:工作与休息。我们称之为:前宫后寝。

它主要分三部分:

工作: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关键词:“和”,体现了中国传统人和思想;

休息:乾清门,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关键词:“阴阳”,

乾为天,为阳,皇帝的寝宫,

坤为地,为阴,皇后的寝宫,

阴阳交泰乃生万物。

娱乐:御花园。 



​15/  藏在紫禁城的龙

据说紫禁城从图案到建筑有不下50000多条龙,就一个太和殿就10000多条。实际上其中还藏着一条巨龙,它生存了600年至今还盘绕在紫禁城之中,它就是紫禁城的内金水河。其水源自西边的玉泉山,经过紫禁城北侧的马神庙附近的筒子河流入,向南沿西河沿流入西华门附近,然后,向东穿过武英殿的断虹桥,流入太和门广场,向东流过文渊阁,再向东流向东华门,最后流入东华门外的筒子河。全长约两公里。按照阴阳五行的风水理论,西方属金所以叫金水河 。有了它即可防火防涝,也可以用水浇灌园林。

说它是条巨龙,那是因为紫禁城是天子生活的地方,一座巨大的家宅,只有巨龙可以在这里惬意地生活,呵护自己的家业。

 

16/  紫禁城修建集全国之大成

紫禁城从明永乐五年(1406)开始建筑到完工的1420年,前后用了15年。施工中征集全国著名工匠10多万名,民夫超过百万。专门准备建筑材料就用了11年,所有的建筑材料来自全国各地:木材来自湖广、江西、山西等省,汉白玉石料来自北京房山县,五色虎皮石来自天津蓟县的盘山,花岗石采自河北曲阳县,宫殿内墁地的方砖烧制在苏州,砌墙用砖是山东临清所烧,宫殿墙壁所用的红色,原料产自山东鲁山,加工在博山,室内墙壁上的杏黄色颜料产自河北宣化的烟筒山。

可以说紫禁城建筑用的是全国最优质的材料。这些材料的运输绝大部分依赖于京杭大运河。所有有句老话“先有大运河,后有北京城”。 



​17/紫禁城的颜色

紫禁城大多是红墙黄瓦,但也有少数建筑的黑瓦和绿瓦。

从唐朝起,黄色就成了代表皇家色彩,其他人不得在服饰和建筑上使用,红色寓意美满、吉祥、富贵。正是由于这些原因紫禁城建筑基本色调采用红黄两种颜色明、清两代更明确规定,只有皇宫、皇陵或皇帝下令修建的坛庙等建筑,才能使用黄色琉璃瓦为顶。紫禁城也有少数建筑物是黑瓦和绿瓦,这是因为这些建筑物不是皇帝居住,也有的是因为建筑的讲究。

东华门内的“南三所”是清代皇子所居住的地方,按规定清代亲王、郡王等住宅只能用绿瓦,文渊阁是黑瓦乃含有以水克火的意思。再就是紫禁城为啥是“紫”色,实际上“紫”色是一种吉祥色不是有“紫气东来”的说法吗?紫砂壶所用紫砂也不是只有“紫”颜色。 



18/  太和门前的一对铜狮

狮子被誉为"百兽之王",不过狮子的原籍不在中国。

东汉时西域安息国王向中国献上了第一头狮子,从此狮子便出现在中国的土地上了,开始被人们认识。此后麒麟、四不像神兽及狮子开始出现在封建列权的大门前

,成为精神领域的豪宅守护神。

太和门前广场有一对大铜狮,是清乾隆年间铸造的,蹲踞在宫殿的大门两旁,这是故宫最大的一对古铜狮。高2.36米,前后长2.4米,宽0.7米,基座高2.04米,总高4.4米。铜狮成双成对,左雄右雌,西侧的雌狮,其左前爪正在逗弄幼崽,幼狮仰面朝天口含雌狮爪尖十分有趣,寓意子嗣昌盛。东侧的雄狮的右前爪下是一个缠绕绶带的绣球,其象征着统一寰宇。 


19/  究竟是谁设计了紫禁城

“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不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唐代骆宾王二十个字,为我们描绘了皇宫的雄伟壮观。

那么,这紫禁城是谁设计的呢?

紫禁城雄踞于北京的中轴线上,面积约72万平方米,现存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明、清两代24位皇帝就居住在这里。紫禁城的文献与实物异常丰富,可惜的是独缺建筑设计者的资料。那时工匠的社会地位不高,留下姓名的却屈指可数。至于设计者是谁就更成了历史之谜。

据目前流传最广的说法,故宫的设计者是明代一位杰出的匠师,姓蒯名祥,苏州吴县(今江苏省吴县)香山人。

当时,进京的工匠中有一个香山帮,都是吴县香山人或其门徒,擅长木工也有出色的泥水匠、漆匠、石匠、堆灰匠、雕塑匠、彩绘匠。蒯祥是香山帮匠人的头头后来担任了工部左侍郎。但也有人说,1417年故宫初建时蒯祥只有不到20岁,无论从年龄还是资历来看,都难以胜任设计整个工程。于是又有人提到的蔡信,蔡信是南直隶武进,今江苏常州市武进人。据说是他首次提出需建9999间半房屋,既表明了皇权的威严,显示着人间帝王的谦虚。可后人发现9999.5不过是个传说,紫禁城实有8707间房。另有专家提出,故宫的设计人应该是杨青,但他留下的资料更少,只知道是一名瓦工。

综上所述,蒯祥、蔡信、杨青对修建紫禁城都起了很大作用,宫殿的建造归根到底还是由朝廷官员来把关决策,无论是蒯祥,还是蔡信、杨青其实只是负责木石绘等具体工种而已。


20/  霸气的太和门

太和门明朝叫奉天门,皇帝在此上朝,清顺治皇帝在此即位?东庑是内阁机要处,西庑是翻译处和起居注馆。

您是否知道太和门有真假,清光绪14年(1888年)12月15日晚上,太和门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焚毁。当时已临近元旦节庆大典,第二年正月光绪皇帝又将大婚,重建已经来不及了,没办法,当时的在一位大臣的主持下,请了北京专办红白喜事的扎棚匠,用扎彩工艺临时搭成一个仿建的太和门来救急。假门无论在尺寸结构,还是花纹装饰上都与原门一模一样,就连长年在宫里的人都分辨不出真假。现如今的太和门,就是在此后重新修建的。 


21/  “仁义礼智信”内金水桥

天安门前面的那条河叫外金水河,在午门内太和门前的弓型人工河道叫内金水河,跨越河上的五座并列的石桥是内金水桥。五座桥象征儒家仁、义、理、智、信五德。河水由广场西边的熙和门底下流入,弯弯曲曲穿过进入广场,从东边的协和门底下穿出,进口处和出口处都有一个单拱的桥洞。上面也有桥面可以通行,但只有挨着广场的一侧有护栏和望柱,相当于半座桥。从桥的使用对象建制和装饰可看出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中间的桥称为“御路桥”只限天子行走,“御路桥”两旁的叫“王公桥”只许宗室亲王行走,“王公桥”左右的叫“品级桥”准许三品以上的文武大臣行走

,四品以下官员只得从五座桥东西两侧的半座桥通过。


22/  横七竖八广场地砖,太和殿前广场面积达三万平方米。一次修地砖时专家意外发现广场的地面居然铺设了整整十五层的地砖,横七层竖八层交叉铺设。据说这是为了皇帝举行皇家举行重大盛典防止刺客挖个地洞刺杀。而且有传言在修建完成后,皇帝下令所有修建皇宫的工人,都不得对外人说出皇宫的建筑布局,任何人都不会敢说出这个敏感的话题。以至于这个秘密被深埋地下六百多年才被我们发现。


 24/  太和殿广场依仗墩

在太和殿广场的地砖上,可以看到最正中间有一条白白的小道,这是皇帝走的御路。在其两边,举行大朝礼时会放上一座小山叫“品级山”,此“山”为铜制,上面书写了官员的品级。按照“文东武西”的排列来让官员站位。而在这些地砖的两侧,呈八字形排开一些白色方砖,这就是仪仗墩每1米砌嵌一块,细数每行约100块。大朝前,从太和殿廊檐下开始,直至天安门外沿御路两侧,陈设着皇帝威武雄壮的仪仗—法驾卤薄。旌旗蔽日,富丽堂皇,声势浩大充分显示出皇帝至高无上的尊贵威严。 


25/  紫禁城的报警器

太和门广场东西两个门,前后有许多护栏护护栏中间有望柱和柱头,每个柱头上有24道弦纹,叫做二十四节气柱头。有些柱头上面有从顶端垂直向下的孔,有的还有侧向小孔,这些孔其实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报警器。它有个专门的名字叫作石别拉,又叫石海肖 。当年在这一带值岗的禁军, 身上都带着一种小铜角,一旦遇到危险他们就会把铜角插到孔中,用力的去吹,柱头就能够发出一种非常尖锐,而且传得非常远的声音。如果这些柱头都吹响的话,整个紫禁城都能听得到,因而就成了一种报警装置。 

 

26/  太和门前的石盒与石亭

在紫禁城太和门的前面,你会发现摆着一个石盒和一个石亭。许多人很是疑惑,不知道它们是干什么用的。据史料记载,石盒里装的是五谷,红线和金银元宝代表钱粮布匹是一些镇物,而右边这个石亭叫做诏书亭,皇帝颁发诏书时,要先将诏书放在这个亭子里。

关于这这两件石器还有一些说法。早年罗马教廷派遣来华的一些传教士写回忆录曾提到这两件物品,说此石件为“巧器”,构造如“锁钥”,石函需“提转推拉”,“九转乾坤”之法才能打开,石亭中镶入牌位,需拆亭方可挪走牌位。

关于石亭还有一种说法,清代皇帝代表“奉天承运,受命于天”,特地做了一块有这几个字的牌子放在亭子里,每次外出皇帝都要带上,以示随时“受命于天”,而亭子内就换上代表皇帝的小铜人,如见亭内是小铜人,就说明皇帝不在宫内。 


27/  这个器物叫“日晷”

日”指“太阳”,“晷”表示“影子”,“日晷”的意思为“太阳的影子”。它是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又称“日规”是掌握时间的象征。 


28/  这个亭子叫嘉量

嘉量亭由三部分石构件组成。亭的下部为正方形石雕须弥座 ;中部为 “束腰”;上面刻满流云及海水江涯纹饰,四面各刻一个“卍”字寓意江山万代 ;上部为单檐歇山式正方形亭子。

中国统一度量衡的人是两千年前汉代的篡权皇帝王莽。他篡汉后改国号为「新」,为了统一全国的度量衡,特别在始建国元年(公元九年)命人铸造了第一件计量器并以青铜铸造,以示传之久远永垂典范定名为「嘉量」。

乾隆初年,清廷得到东汉时期的新莽嘉量仿造了方形和圆形嘉量,放置太和殿前为方形嘉量铜制,置于石亭中放在太和殿前象征国家的统一和集权。

 

30/  太和殿前铜鹤

国人自古把鹤当做一种长寿的仙禽,所以有“鹤寿千岁,以极其游”之说。古代建筑和一些工艺品上常用仙鹤作装饰内容,表示吉祥和长寿之意。和铜龟一样,每当太和殿举行大典,人们在鹤腹中燃点香料,所生烟雾自鹤的嘴中吐出,香烟缭绕于殿前台上,飘浮于三宫左右,为大典增添了神圣色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有5段关于故宫的秘史谈资,价值30万,但今天免费!
你不知道的故宫:紫禁城里的警报器“石别拉”
故宫的大门有多少颗门钉
看完故宫这20个冷知识,再去故宫秒变达人
探秘紫禁城(全文)
一文简单了解北京故宫(上/外朝部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