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植株的生长教学设计 (1050802016姚春霞)

植株的生长 教学设计

姚春霞

10生物科学B16

摘要:基于课程标准的要求与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调整了教学内容与增加了实验、实物观察等过程,以期能够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主学习,要达到教学目标。

关键词:植株生长;根;芽;营养物质

 

教材及学情分析

1.1  本节地位和重难点

《植株的生长》选自2012年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是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第二节的内容。 



                                                                              

存在问题:本节课的知识内容不多,但“植株的生长”形成过程,较为复杂。许多教学工作者在教学中只是采用多媒体教学,传承知识,而学生的动手操作少,课堂中以教师为主导,缺乏课堂积极氛围。也有少数教学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达到提高学生自主学能力目的,但所耗时间较长[1]。基于此两种情况,笔者做了调整,将部分实验交予学生提前准备。且在教材内容上增加了某些知识点(如: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根尖)的探讨与对实物的观察。

 

1学生情况分析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的分裂及分生组织的特点,种子的结构与萌发,是本节课的前提与铺垫。但学生对种子萌发后生长成为植株的过程仍然模糊不清。同时,七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及实验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较活跃,好奇心强,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合理安排本节课的教学,引导学生实验观察,思考及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1教学目标

1.3.1  知识目标

1)概述根的生长与芽的发育过程。

2)说明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

3)说出植株生长需要无机盐的种类。

1.3能力目标

1)解释植物出现的与无机盐相关的问题,并尝试解决。

2)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1.3.3  情感目标

1) 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

2) 认同无土栽培对现代农业的重要作用。

1.4        教学媒体   显微镜、CAI课件、幼苗根尖永久切片、缺素培养装置等

1.5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指导理论及教学方法

2.1  教学设计指导理论

  2011版初中生物课程标准[2]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自然科学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自然科学领域的学科课程,其精要是展示生物科学的基本内容,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它既要让学生获得基础的生物学知识,又要让学生领悟生物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生物学课程期待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进行情感体验,从而达到培养学习探究能力与能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目标,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由此,笔者在设计“植株的生长”时,适时地增加了实验、实物观察等教学过程,以期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不断思考、实验,并依据事实证据得出结论。通过这样的设计,是学生深入学习和理解科学知识及培养学习能力。

2.2     教学方法   以观察、实验法为主,讨论、讲述法为辅

2.3     教学思路

 



 

教学过程

一、课前实验和调查活动

课前实验:实验萌发培养小麦或绿豆种子(依据教师给予的方法,或是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课前三-四天);实验2 对比实验“根依靠哪个部分向下生长”(课前四天);实验3植物缺素培养 观察实验并记录数据(课前两周)

课前调查:在网上查找无土栽培的相关资料;

植株缺素生长的现象。

二、课堂教学

教学流程

教学互动及教学内容

媒体

教学意图

发现诱导

联想导入

提出问题:

(一)种子萌发如何形成植株?(诱导、思考、讨论)

(二)重点1探讨:根的生长(根尖结构、功能等)

 

 

 

 

 

 

 

 

 

 

 

 

 

 

 

 

 

 

 

 

 

 

 

 

 

 

 

 

 

 

 

 

(三)重点2探究:枝条的生长

 

 

 

 

 

 

 

 

 

 

 

 

 

 

 

 

 

 

 

 

 

 

 

 

 

(四)重点3探究: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

 

 

 

 

 

 

 

 

 

 

 

 

 

 

 

 

 

 

 

 

知识拓展

 

 

 

 

 

 

 

 

总结

 

 

 

 

 

 

 

 

 进一步联想思考:植株的发育繁殖

 

 

 

教学反思

自我评价

学生展示和描述实验1

观察发现:绿豆种子萌发长出根、茎、叶,

形成幼苗。

(一)绿豆(小麦)幼苗是怎样长大的呢?

播放视频:种子从萌发到形成植株

思考与讨论

总结:植株的生长是依赖于根的向下及茎的向上生长。

(二)那么,根依靠哪个部位进行向下生长呢?

猜想:讨论,猜想根可能依靠根尖向下生长

实验:(课前指导)兴趣小组设计实验方案(有根尖与无根尖幼苗进行对比实验),并进行实验观察与记录。

派代表展示和描述实验2

展示:①实验装置。②实验现象图片。

③实验记录数据(投影)

结论:根依靠根尖向下生长。

(三)根尖具有什么样的结构,可以使根向下生长?

观察:首先,指导学生利用放大镜观察实验1的根

     其次,教师启示:幼根前端布满白色的“绒毛”——根毛。

实验:指导学生观察永久切片(或指导学生制作临时装片),分清四个区及了解其结构特点,并写填写学案。


教师启示:根冠——细胞大,不整齐,保护作用

         分生区——细胞小,紧密排列,分裂功能

伸长区——下部细胞小,上部细胞大,细胞生长

        成熟区——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出形成根毛,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根尖的四个部位哪个部位生长的速度最快呢?

(播放视频):


        

结论:伸长区(C区)生长速度最快。

由以上对幼根的学习,我们可以知道幼根如何生长?

学生讨论归纳:幼根的生长一方面是靠分生区细胞的

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另一方面要靠

伸长区细胞的体积增大。

 

小结(巩固):课件动画展示,学生回答问题。

 

(四)植株除了有地下部分的根外,还存在地上部分的枝条,枝条上主要有什么结构呢?

 

观察:取室内盆栽进行投影引导观察或直接图片展示

回答:枝条上存在芽、茎、叶。

教师启示:枝条是由芽发育而来的。

那么,芽的分类又有哪些?茎、叶等结构都是如何形成的呢?

观察:盆栽枝条(或图片展示)

回答:芽有顶芽与侧芽之分。

教师启示:芽中有分生组织。分生组织细胞分裂与分化与形成新枝条及茎增粗生长有关。

 

 

通过动画演示:枝条形成的过程。

 



小结:枝条的生长和根一样都是依靠细胞的分裂和生长完成的。

(五)细胞的分裂与生长完成植株生长的过程中,需要什么条件?

思考,讨论:营养物质——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演示实验:比较玉米幼苗在蒸馏水和土壤浸出液中的生长状况。

现象:蒸馏水中——幼苗萎蔫

     土壤浸出液中——植株正常生长

结果:土壤浸出液中培养的玉米幼苗要比蒸馏水中培养的玉米幼苗长得好。

讨论,解释:土壤浸出液中含有玉米生长所需的多种无机盐。

 

 

(六)植株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当植株缺少某一种无机盐时,植株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观察实验3植株的缺素培养(教师准备好实验装置后,将其置于课室中,同学们日常观察记录现象。)

教师启示:培养液模拟土壤

现象:完全培养液——植株正常生长

     缺氮培养液——植株矮小瘦弱、叶片发黄

      缺磷培养液——植株特别矮小,叶片呈暗绿色,并出现紫色。

     缺钾培养液——植株茎秆软弱,容易倒伏,叶片边缘和尖端呈褐色,并逐渐焦枯。

扩展:课件图片展示其他无机盐对植物生长作用。

结论:无机盐在植株的生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拓展与应用):1.引导了解学生在农业生产中,通过

何种手段补充营养物质——施肥,及注意合理施肥问题。

2.了解无土栽培的相关知识。

 

 

 

 



 

 

 

联想:种子的萌发后会进入植株的生长过程,而植株的生长有根、茎等结构协助生长。那么,植株的生长后又要继续经历什么样的过程呢?在这些过程中,又需要什么样的结构?

学生思考、课下查找资料

 

 

 

1.      教师: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掌握知识程度(通过学生回忆、整理知识点可知);教学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教学时间是否充足。

2.      学生:课前准备是否充足;实验任务是否落实;通过本节课获得了哪些知识。

 

种子萌发实物

 

CAI视频

 

 

 

 

 

实验2装置

 

CAI图片

投影仪

实验2结论

 

 

 

实物

 

永久切片

CAI图片

 

 

 

 

 

 

 

 

 

 

 

CAI图片

CAI动画视频

 

 

 

 

 

 

 

CAI动画

 

 

 

 

投影仪

CAI图片

 

 

 

 

CAI图片

 

 

 

 

CAI动画

 

 

 

 

 

 板书

 

 

 

 

 

 

 

CAI视频

 

 

 

 

 

 

 

实验3装置

 

 

 

实验三结果

 

 

 

 

 

 

CAI图片

缺素培养液

 

 

 

 

 

板书板画

萌发种子

实验观察

联系实际

提出问题

 

开发思维

合作交流

 

 

 

实验能力

表达能力

 

数据处理能力

成果分享

 

 

 

观察能力

巩固实验操作技术(显微镜的使用)

 

 

 

 

 

 

 

 

 

 

深入探讨

 

 

 

 

 

得出结论

 

 

 

  

理清根生长知识点

 

因势利导

引出下一个重点

(教育日常生活的观察实验,注意保护植物。渗透人文教育。)

实物易被利用,从生活中观察

 

 

 

 

实物教学较难实现

 

 

动画演示化抽象为具体

激发兴趣

深入理解

 

 

 

 

 

演示实验简单、快捷(节省教学时间,并能达到教学目标)、形象

 

 

 

 

无土栽培

激发学习兴趣

 

观察实验

观察能力

培养持之以恒态度(需坚持观察记录)

 

分析现象

得出结论

 

拓展知识

培养应用能力

 

 

 

 

学生回忆知识要点;教师帮助梳理

板书板画清晰明了

 

 

 

 

 

 为下一课“开花和结果”作准备

 

 

 

 

肯定自己

改正不足

参考文献:

[1]刘晟,温淑香,吕向华.“植株的生长”教学设计[J].生物学通报.2008,43(9):3538

[2]赵占良. 生物课标简介(2011版)

[3]李炳文. 一种快速培养生出根毛幼苗的方法[J]. 生物教学与仪器.2003, (2):2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情分析
招考高中生物教师 高中生物《教材教法》 试题及答案 复习资料
高中生物学不好怎么办?看完清华附中的这份备考资料,分分钟满分
刍议中学化学CAI
第三单元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
2011.3.11初一第二周教学反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