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京城老字号弓箭手艺人,三百年不变的工匠品质

关于弓箭的历史,《中国古代发明》记载:“根据考古发掘的实物证明,我国早在2万年前就出现了弓箭。”

弓箭在历朝历代战争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原始时代,兵器的杀伤力对战争的胜败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易·系辞》中说“弧木为弓、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意思是说谁掌握了弓箭力量上的优势,谁就能征服天下。

弓箭历经一万多年的发展,弓箭不仅在军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祭祀中射箭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仪式。射箭后来逐渐成为了统治阶级宣扬道德礼法、维护国家统治的重要手段。

但是到了清末,弓箭作为兵器已被洋枪洋炮取代,弓箭的地位就逐渐下落,到现在见过的就很少了,会用的更是寥寥无几。

看似外形简单的弓箭,实则需要经过制胎、插销子、铺牛角、铺牛筋、上板凳等五大道工序,而细分起来则需要200道,制箭步骤主要包括调杆、打皮、刮杆、安装箭头和尾羽等。使用工具有板凳、锯刀、木锉、筋梳子、弓枕等十多种。尤其是,弓箭对材料要求非常严格,比如木材要用榆树或水曲柳,牛角用南方水牛角,而且必须长于60厘米。

弓箭制作的精确程序和许多关键流程完全依仗工匠的精湛技艺和经验,以眼为尺,以手为度,很少有具体数据可以参考。制作一把弓需要利用上百件专用工具对二十多种天然材料进行纯手工加工,通过200多道工序,历时三四个月,才能制成一张中国传统弓箭。

北京有一家专门工匠铺,叫聚元号,“聚元号”的初创年代应在1720年,为什么说应该呢?

这是因为店铺里保存着一张传下来的古弓,弓长约1.5米,其上有“道光三年毅甫制”的款印,这是当年的工匠毅甫为“聚元号”100周年庆典所特制。

“聚元号”弓箭铺的原址位于北京东四路口西南角的原弓箭大院内。在清朝,那是北京的弓箭大院是皇家特设的兵工场。“聚元号”所制弓箭便是专供宫廷使用,“聚元号”的匾额也是乾隆皇帝御笔所题。

后来清朝国库空虚,这些皇家弓箭工场沦为民间作坊。执掌聚元号无心经营弓箭铺,最终山穷水尽,只好将其祖业变卖给杨家。

杨福喜的祖父杨瑞林,早年学习弓箭制作手艺。不到30岁,已是弓箭行较有名气的师傅。1910年,在亲友资助下,杨瑞林以40块大洋成为“聚元号”第八代店主。后经历改造,1998年,聚元号第九代传人杨文通在朝阳区的团结湖居民区内设铺,重兴旧业。

由于弓箭制作工艺繁杂,要求又高,传承成了困扰杨家人的一个大问题。第十代传承人杨福喜除了宣传和推广中国传统弓箭外,他还竭尽所能培养下一代传承人。2008年,杨福喜的儿子正式跟随父亲学习制作弓箭。

杨福喜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把传统弓箭的制作技艺传承下去,让世界各地的人都知道中国有个‘聚元号’。”

更多中华老字号文化,敬请关注老号营;文章来源于老号营,如有转载,注明出处。

老号营征集老字号文章、图文、图集、品牌故事、人物访谈;把您身边的老字号故事告诉我们,一经采用,必有重酬;征文邮箱:ghzb99@126.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千年的弓箭手艺,他是唯一传承人
制弓第一人杨福喜:为了一张真正的中国弓
“聚元号”里的制弓人--贝勒爷
聚元号
“聚元号”弓箭传承人杨福喜:制之方寸,射达千里
传统工艺,肉身尺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