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叫成都?不光显示秦人作为征服者的满足感 还暗藏秦国一统天下的雄心

成都天府广场
成都原本低洼潮湿,土质松软,不适合建城。这个状况应该是在李冰修都江堰,开辟“成都二江”之后,使低洼处之水得以排泄,经过几十年后才得到改变的。而秦人用兵古蜀,不辞劳苦,新建设立“成都”,除了觊觎巴蜀之地的富饶外,更多是从军事考虑的大战略。

出土文物中的“成都”得名证据

正因为“成都”得名是在秦征服古蜀后,所以,“成都”这个名称在战国后期也就是在秦征服古蜀国后就大量出现并在兵器、竹简上留下了实物证据。

1985年,在四川雅安的荥经县古城村发现战国晚期船棺葬,一号墓内出土了一件铜矛,其蛟部錾刻有“成都”二字铭文,被称为“成都矛”(左图)。1987年在青川县沙洲云盘乡征集到一战国铜戈,上有“九年相邦吕不韦造……成都”铭文,被称为“吕不韦戟”(右图)。这两件文物都已经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分别珍藏在雅安市博物馆和青川县文物管理所。
另外,1975年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竹简亦有关于“成都”的记载:“以县次传诣成都,成都上恒书太守处。”这足以说明:“成都”之名是在战国晚期,也就是秦征服古蜀后才出现的。

征服者洋洋命名“成都”

显摆军事上的胜利
也意味着古蜀文化的消失
古蜀国的历史和文化很悠久也很发达,三星堆、金沙遗址将古蜀文明超绝尘寰的瑰丽光芒展现在世人面前。这样发达的文化是不可能没有文字的!可是,为什么历史上没有古蜀国的这类记载呢?而出生于古蜀文明腹心地带的西汉大学者扬雄,竟然在《蜀王本纪》中下了这样的断言:“蜀王之先名蚕丛、柏灌、鱼凫、蒲泽、开明。是时人民椎髻左言,不晓文字,未有礼乐。从开明上至蚕丛,积三万四千岁。”“椎髻左言,不晓文字,未有礼乐”。原因很简单——曾经发达的古蜀文化在当时已经没有人知道了!
古蜀文化的泯然,与秦人的征服密切相关。众所周知,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了若干措施统一思想,其中之一就是统一文字。其实,秦始皇的这个措施不是他在统一六国后才采取的。秦在商鞅用法家思想变法后,就大力统一思想,奖励耕战,在国力大增后开始了对其他国家的征服和建立大一统国家的行动。而蜀和巴就是其首先征服的国家。统一文字、统一思想行动也首先在巴蜀地区展开,古蜀文字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湮灭的。
作为征服者的秦国在统一文字的过程中灭亡了蜀文化和蜀文字,又怎么可能让带有若干古蜀文化因素的“成”字作为他们新设立的“县”和新建立的“城”的名称呢?所以,作为征服者的秦国为他们新设立的“县”和新建立的“城”取名“成都”,这个名称就一定没有古蜀文化的因素而只有秦文化的因素。
“成都”这个名称的“都”字很好理解,就是大的邑,即城市,而“成”字则是这个名称的关键,它体现的是秦文化也就是后来的中原文化,是征服者的心理认识和心理满足。
“成”字的含义较多,权威的《辞源》对此有详细的解释,其中就有“平服、平定”之义。根据《甲骨文字典》《象形字典》,“成”字的来源和含义是:甲骨文“成”字是由戌、大刀、战具和囗、城邑所组成,戌在城上,表示武力征服。古代的“成”字不是六划而是七划,是由“丁”和“戈”组成的,表示军事的意思很明显。“成”字作为动词的本义,一是武力征服,称霸一方;二是停战和解,媾和;三是调和,调解;四是结束,实现,达到。这样看来,“成都”这个名称的得来就是因为“成”字的军事内涵。

“成都”体现了秦的军事战略

先取巴蜀富饶地
顺江而下可“得楚”
有统一天下之志的秦国为什么在它的统一活动中首先用兵古蜀?《华阳国志》《战国策》和《史记》都说,秦攻占巴、蜀,是因为其地一是“富饶”,可解决“军用”;二是可“浮大舶船以东向楚”而“得楚”,都是从军事考虑的大战略。
秦国的这一军事战略在占领蜀和巴之后是得到了实现的。《华阳国志》记载:周赧王七年,即灭蜀八年之后的公元前308年,“司马错率巴、蜀众十万,大舶船万艘,米六百万斛,浮江伐楚,取商于之地为黔中郡”。
所以,秦征服古蜀以及在征服后所采取的许多政策和措施,甚至包括修建都江堰,也是为了“行舟”,即为了运输军队和物资,“有余”才为农业“溉浸”,主要是为其军事战略而服务的。那么,他们所建造的作为他们在蜀地统治中心的城市和为这个城市的取名,又怎么可能没有军事的意义在其中呢?“取名‘成都’,是取成功、成就、完成的意义”,确实显示了秦国征服者的心态和对未来的渴望。

都江堰

辨疑

《华阳国志》中的“成都”又是怎么回事?
《华阳国志》在《蜀志》中确有关于古蜀时期有“成都”的记载:“开明立,号曰丛帝。……九世有开明帝,始立宗庙,……开明王自梦廓移,乃徙治成都。”这就是“成都”的开始吗?
《华阳国志》中保存的古蜀史料应为现存最早的纂辑文字,是当今我们认识和诠释地下出土的古蜀历史信息的宝贵钥匙;但是,它们毕竟主要是据汉代人所记的古蜀人传说,不仅文字内容很少,而且错误的、荒诞的内容也不少。所以其书的观点与见地也有当辨订的地方,不能完全作为古蜀信史。
尤其重要的是,《华阳国志》是在古蜀文字消失以后用中原文字撰写的,所以其中所涉及到的包括“开明王自梦廓移,乃徙治成都”等地名,究竟是古蜀遗留下来地名,还是用秦汉时期的地名去追记古蜀事迹?
如果没有证据证明古蜀时就有“成都”,那么,《华阳国志》更大的可能是用秦汉时期的地名去追记古蜀事迹。因此,“开明王自梦廓移,乃徙治成都”的“成都”,应该理解为:开明王将统治中心徙治到了今天的成都这片区域。
这就犹如我们今天说“李冰修建了都江堰”,而“都江堰”之名,是在《宋史·宗室(赵)不传》才第一次出现的。在司马迁的《史记》中,都江堰是被称作“离堆”的;在常璩的《华阳国志》中,都江堰是被称作“湔堰”的。所以,说“李冰修建了都江堰”,是用今天大家都熟悉的名称去描述秦代时期的李冰之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秦征服古蜀与“成都”得名
“秦修都江堰”的十大疑点
拜水都江堰|为啥李冰选择在这里修建都江堰?
奉节鱼凫氏与三星堆文明
开明二世卢帝、三世保子帝和开明五世
100年前的四川老照片PART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