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悟空问答
“四書五经'開篇,看似平淡無奇,其实提出的都是中國文化的根本命是页,提供的是中國人安身立命的最高依止,乃真正的精華所在。一、“四書”開篇1、《论語》開篇一一修养法则。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来,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明朝著名哲學家(朱熹)對此文章評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門,积德之基”。因爲这平实的几句話的真正修养。人的自我超越与世間修行,都要以此爲基本。“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这既是讲學習之道一一经常温習、反复琢磨、嚼烂吃透,是學有所得、内化于心的不二法門。延伸到做人则就是经常自省和反思,正是不可或缺的修养之法,乃慎独的基本功夫。“有朋自遠方来,不亦樂乎。这最直接是説君子之交,以心相交而不是以利相交,才能長存心中,不想起却从不忘記,在歲月中缓缓流淌成久遠。延而廣之,这更是一种与人爲善的态度,對人与人之間和諧的追求,四海之内皆兄弟,不论相隔多遠、關系親疏,見了来了,都是好友親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話也不簡单,關鍵在'不知'二字上。可以理解爲無心一一冒犯和傷害如果是無心的,便不必生气,这是宽容;也可以理解爲無知一一世間种种人的不堪,説到底都是因爲不明大道,智慧和境界不够,自己也受着其中的苦,其实都是可怜的,若生气只能説明自己也是这樣的层次,真正的君子只會悲憫,这是慈悲。清代學者(胡文英)説庄子:“開口就説及要紧的話,人往往竟當作没要紧着。”孔子,何尝不是这樣。2、《孟子》開篇一一處世法则。王何必日利?亦有仁義而己矣。孟子見梁惠王,梁惠王開口就問你奔波千里而来,可以對我的國家有什麽利處?孟子则開口就回答了这一句。簡单的一句,提出的却是儒家的重大命题,乃至中國文化几千年来重大命题一一要仁義,还是利益?这是一道难度极大的选择题,以至于几千年来,没有几个人能真正选好。所以“眼見他起高楼,眼见他楼塌了'的轮回才不断上演。老子那句話如同预言也如同注解一一'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天下熙熙,皆爲利来,天下攘攘,皆爲利往。走得太遠,以至于忘記了爲什麽而出發。人在局中迷的大久,陷的大深,也终究會遭遇“價值”二字的逼問。这个時侯,我们只能回到源頭去寻找,注定要回到先贤所安立的起点,重新抉择。3、《大學》開篇一一修身法则。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開篇的三个詞,就是整部《大學》的”三纲领',也是真正之修身的三个主要過程。所謂“大學',大人之學。研習大學,意味着心理成入的開始,開启光明大道的修行。三纲领,就是三项總要求。“明明德”,張揚内心的光明品性。”人之初,性本善”人心本来光明。守住或回到这种光明,是修身的真正開始。“親民”通'新民”,意爲不断改故有新、自我求新,在修身就是弃旧图新、弃恶从善,这是'明明德”的方式,人要通過更新自我,刷新成就,去成爲更好的自己。'止于至善”,达到最好的完美境界,这是“明明德'和'親民'的目标。完美和极致注定只是一个理想,永遠不能达到,所以君子修行、大道之行永無停歇。虽無止境,你却实现了不断成爲更好的自己。“明明德”是内心源点,'親民'是努力過程,'止于至善'是方向的灯塔。这是唯一的光明正道,而走在这條路上,本身就是一种圆满。4《中庸》開篇一一天人法则。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北宋(楊時)説,这是全篇的要领。南怀瑾説,这三句話是影响几千年来中國文化最大的東西。《中庸》高深,開篇三句説的更是大本大源。'天命之謂性'。(钱穆)説:天命所与你的,就是人之禀赋,这就叫做性。人受了此性,这就在人之内有了一份天,即是説人生之内就見有天命,这不就是通天人吗?'率性之謂道”。因爲人负天命,所以遵循天性,便是人生大道、自然大道。合乎人性,都是道;违背人性,就非道。太多人却早己忘了自己的天性是什麽。'修道之謂教'。上天赋给人善良的本性,顺此發展,择善而秉持,在实际生活中修养及印証,將一切蔽障完全除尽,恢复本来的光明正大,这就叫做'教”。守得住性,把得住道,做得成教,就是那條天人合一之路。二“五经”開篇1、《詩经》開篇一一性情法则。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窈淑女,君子好逑。《詩经》開篇便是《關睢》,写的是男女之情,充满了真挚和纯粹。真挚和纯粹则正是整部《詩经》最重要和珍贵的东西,無記所写所唱的是何种情缘。所以《论語》中孔子説:“《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日思無邪。'《庄子》中説;'真者,精一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很多人以爲这是藝術的,其实更是哲學的,因爲它为我们指出了那个最核心的東西一一誠。誠于自己,就是纯粹;誠于他人,就是真挚。自誠誠他,就是直道而行的真人。將这种藝術性和哲學性融合的最好的四个字,正是“不忘初心'。而最终,我们的思都邪了,我们的人都假了。赤子之心,赤誠爲人。这就是最好的性情。2《尚書》開篇一一政治法则。昔在帝尧,聪明文思,光宅天下。將遜于位,让于虞舜,作《尧曲》。作爲上古历史文献,《尚書》开篇所説就是尧舜禅让之事。这是一个伟大的寓言,隐喻着中國政治的最高理想一一圣王政治。何爲圣王政治?内核不過就是十六个字能者星之,以德服之;天下爲公,世界大同。孔子每每回望那个圣王時代,老子也梦想回到曾经的结绳記事之時。有个詞叫“人心不古'。不古的事情,其实己经太多太多。3、《禮記》開篇一一教养法则。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禮記》是禮儀之書。禮儀關乎的则是教养。一个人是否有教养,体现在他的精神面貌和言行举止。《禮記》開篇这九个体现狀态和表现一一待人恭敬有禮,态态端正稳重,言語温和沉静。外教养,内修养。有修养的人發之于外,就是言行举止的教养;言行举止往有教养上靠,熏陶的就是自己的修养。这需要从生活中每一个细節去做。《禮記》開篇九个字,给出的则是大方向。4、《易经》開篇一一人生法则。元亨利贞。《易经》開篇是乾卦,乾卦卦辞是'元亨利贞'。對中國文化的最高概括是'道德'二字,'元亨利贞”则同時包含大道至德。乾卦文言传説:元,众善之首;亨,美的會合;利,義的表现;贞丿做事的根本。元、亨、利、贞、是君子的四德。君子得此大道与四德,元、亨、利、贞便正是人生成功的四个阶段一一合于善,是最好的開始;集合美,路就亨通;讲究義,就能得利;保持这些,事業就能稳固。《易经》以乾坤两卦爲基础和终极,而乾卦居于開始。之所以如此,其中的分量,開篇四个字,己足以証明。5、《春秋》開篇一一历史法则。元年春壬正月。《春秋》是中國最早的编年体史書,自鲁隐公元年開始,記载了从公元前772年至前481年共242年間的史事。開篇第一句看上去只是簡单的编年纪事一一鲁隐公元年,春天,正月。背後门卜涵却大有玄機,历来众説纷纭。解释《春秋》的“三传',只有《公羊传》對这句話有解释。就是这段解释中,第一次出现了一个對華夏历史极爲重要的概念一一“大一统”。翻開中國历史,'大一统'始终是最大的發展趋势一一春秋戰國统一于秦漢,三國两晋南北朝统一于隋唐,之後的宋元明清都是大一统王朝,一直到今天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三國演義》一開篇“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真是對華夏历史最好的概括,而“合'才是那个根本的動力所在。中國人骨子里有根深蒂固的大一统情结,國家统一、和平安宁始终是中國人最深的愿望。这一切的源頭,就在《春秋》開篇的六个字里。这就是所謂的“春秋笔法',这千牛笔法又被称爲一一微言大義。所謂開宗所義,四書五经的開篇,都在很大程度上説明了一書的主旨,足以称一書的精華。也是中國文化的猜華。無论對于讀经典还是學習華夏传统文化,都尤其值得重视。所請经典,越看似平凡的地方,往往越不平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四书五经”开篇第一句,果然都是精华!
“四书五经”开篇第一句,句句是精华
四书五经的开篇首句
“四书五经”开篇第一句,句句都是精华!
“四书五经”开篇第一句,句句都是精华!你是不是读错了?
认识儒教 论语学而篇(一)论语集注(5)贤孝忠信是君子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