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揭秘:明十三陵选址的风水要素

明十三陵坐落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距离天安门约五十公里,环葬着明朝的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两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两位太监。是中国帝王陵墓中保存得比较完好的一处遗址。

明十三陵的首陵,是明成祖朱棣和皇后徐氏(开国名将徐达之女)的合葬墓,长陵。

永乐五年,皇后徐氏去世,朱棣经过慎重考虑,没有在南京建陵安葬,而是派礼部尚书及“江西派”风水大师廖均卿等人去北京寻找风水宝地。这人死之后,请风水大师选一个好点的地方埋葬,在中国很早就已经出现并流行了。

古书《仪礼》中就有这类记载,说:“土壤有厚薄,水泉有深浅,故必须相地之可葬与否,而后经营之也。”啥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此时看风水,考虑的还主要是地下水位、地气、土质等自然因素,是否关系到棺木、尸体能否较长时间保存的问题,还没有涉及到和子孙后代的关系。

一直到秦汉之后,随着风水、相宅之风的盛行,这才开始掺进了很多迷信的成分。这种迷信色彩的加重,使得很多相信风水的人认为,墓地选址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现实的人生。此时,一套风水学理论已经形成,并且重在五大要素上,即:龙(法)、穴(法)、砂(法)、水(法)、向(法)。

各法均有自己的功能和规矩。比如砂法就是泛指墓穴环卫诸山,隶属来龙之主山,比喻君臣之道,“砂为臣道,垂头伏行,布秀呈祥为佳。远则为城廓,近则为案几。八风以之而卫,水口以之而关。”另外,这五要素中的水法也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才会有“以水证穴”、“以砂证穴”和“因形觅穴”的要领。

后来到了东晋时期,真正名义上的风水学鼻祖出现了,他就是郭璞。其风水学著作《葬书》全文虽不到两千字,却将风水学说又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书中有云:“三年寻龙,十年点穴”,言其事艰。又云:“穴者,山水相交,阴阳融凝,情之所钟处也。”而作为墓穴,能具备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等这些条件,就算是上上等的宝贵之地了。

郭璞所说,有些神秘和玄的东西,外人一般难以看懂,但这并不能说就是封建迷信,也还是有部分科学成分的。抛开这些玄乎其乎的具体细节,仅就所规范的大框架来看,其实就是指靠山临水、枕山面水、背靠山峰、面临平原,视野开阔之地。

别看这条件看起来很容易,可真正找的时候就该头疼了。比如开头提到的朱棣让“江西派”风水大师廖均卿等人为徐皇后找墓地的事,他们足足在北京四周跑了两年多,这才好不容易找到几处可供挑选的地方。

据说廖均卿最先找到的是南口外的屠家营,但因为皇帝姓朱,朱和猪同音,朱棣认为猪一旦进了屠户的家,除了被杀绝对没别的好事,所以没同意。于是他们又选了昌平西南的羊山脚下,按理说羊和猪可以相安无事地各自生活,可山后边却偏偏有个村子叫“狼儿峪”,这猪的旁边有狼时刻盯着,自然危险异常,所以也没能被采纳。接着,他们又找到了京西的“燕家台”,可朱棣又觉得“燕家”和“晏驾(古时帝王死亡的讳称)”是谐音,不吉利,又给否定了。

后来,廖均卿又将京西潭柘寺的绘图呈给朱棣看,朱棣认为此处景色虽好,但山间深处地方狭窄,没有子孙发展的空间,也没能入选。就这样,一直到了永乐七年,廖均卿才又在京北昌平县黄土山下选中陵地,并由朱棣亲自看后拍板决定下来,改黄土岭为万寿山,并在万寿山下建造陵墓,取名为长陵。

之后,其子孙除个别情况外,但凡登基称帝者,均在此建陵,一直到大明帝国灭亡,以崇祯皇帝终结,共建陵园十三座,这便是我们现如今所看到的明十三陵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十三陵之长陵后代短寿分析
十三陵
中国风水的门派及其应用
明十三陵为什么选择在天寿山
风水古籍《廖家厚地理砂水》
明十三陵的选址——《明十三陵》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