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我们家里,没有规则,没有道德,唯一的约束力是爱心




泡泡妈
在我们家里,没有规则,没有道德,唯一的约束力是爱心。


虽然规则和道德也能够约束人的行为,可它们同时也带给我们多多少少的压抑,和自卑;更何况,刻板的规则和道德根本无法精致处理丰富人生中的所有情况,也无法细腻人的情感,而爱心,能够胜任一切。


我把自己的这些想法写出来,盼望着能和这里的妈妈们一起讨论。我并不确定我的想法是否正确,我只是希望它们能够引起我们共同的思考,然后,在彼此的探讨中,最终收获共同的进步。


“同理心”让孩子行为始终可控


记得泡泡1岁多的时候,她开始有比较强烈的意志,不再简单地听我们说“不行”了。


当她想拿不该拿的东西时,我告诉她,这是叔叔的,不是泡泡的,以前泡泡会立刻顺从地放回去。


可是后来,泡泡大概从我和泡泡爸爸的行为中发现了秘密,那就是,即使不是我的东西,我也可以“用一下”,于是我的法宝失灵。


有一次,我又跟他说,这是叔叔的,可是她说:“泡泡用一下~”。唉,当时我就有一种大事不好的感觉,情急中想起泡泡那段时间对“泡泡哭了、泡泡特别伤心”很敏感,就对她说:“这个是叔叔的东西,如果你拿走了,叔叔会特别特别伤心。”


泡泡听完,真地放下了东西,还认真地看着我的眼睛,想了一会说:“叔叔会哭的!”我说“是的是的!”


那一刻,我真的很感动,因为泡泡有了同理心,开始能够感同身受别人的情感了。


我们经常觉得孩子们的行为不可控制,可是,我后来发现,正相反,造物主的作品就是这么精致——每当孩子在一个新的领域里开始能说“不”的时候,她们同时也就发展出了一项本领,来使自己拥有了判断这个“不”的能力。


开始,我还总是把泡泡的一次次顺从看作奇迹,可是后来我明白了这一点,我就真的对与泡泡的相处充满信心了。


爱心能处理一切问题


在泡泡2岁多一点的时候,3岁半的点点姐姐和她爸爸妈妈到我们家来玩。点点姐姐很喜欢泡泡,但是泡泡对点点还不熟悉,所以每次点点拿玩具架上的玩具时,泡泡都会勇猛地夺下来,然后点点就去拿另一件玩。


后来点点看中了一个小篮子,非常喜欢,就跟泡泡争执起来,两个小人脸都急得通红。


这时,点点妈妈说:“泡泡是小妹妹嘛,你要让着小妹妹。”


点点松了手,可是眼睛里却闪烁着泪水。


我心里很难过,就张开胳膊对点点说:“点点,阿姨抱一下。”点点扑在我怀里。我紧紧抱着她,抚摸着她的背,慢慢对她说:“点点,对不起,泡泡还太小了,她还不知道怎么分享,要不我们来玩隧道吧,我们大家可以一起玩。”


我正把隧道拿出来吸引泡泡时,她却悄悄地转到了我的身后,弯下身抬着小脸看点点姐姐的脸,大概她看到了点点姐姐伤心的表情,然后,她就把手里的小篮子塞到了点点姐姐手里。


那一刻,我真的特别特别感动!


想想当时的情况,那时我脑子里并没有什么规则,也没想起什么理论,我只是本能地看到点点的痛苦,并去安慰她,然后这种痛苦也被泡泡感受到,于是她让出了自己的一些利益,来安慰点点。


一场纠纷就这样由两个小人自己选择了结局。之后的一下午,她们一直特别融洽。


用规则来处理,会怎样呢?


我现在想,如果,换一种思维,我要用规则来处理,会是什么场景呢?


“别人的东西不可以那拿,自己的东西归自己支配”。所以,我应该对点点说,“对不起,点点,这是泡泡的玩具,她不想给你玩,我也没有办法。”然后,泡泡可以心安理得地拥有玩具。


那样对点点是不是太残酷了,而泡泡,其实也根本不想接受这样的裁定。


我想,这就是我所说的,规则并不能细腻地处理我们生活中的所有情况。


在现实中,即使是同样的场景,比如一个孩子拿另一个孩子的玩具,可是每一次的具体情形也是不一样的,规则只有一种,可是怎么能处理得了无数不同的情形呢?


规则能认定玩具到底是谁的,或者是谁先拿到,可是规则能感受到谁更需要这个玩具吗?能感受到那一刻谁受的伤害更大、谁更有放弃的力量吗?


而这些才是决定玩具到底该给谁的真正因素,这些只有在双方的情感碰撞中各自权衡才能达到一个自然的结局。


虽然玩具是泡泡的,她特别不愿意让点点玩。但是,当她看到点点痛苦的表情后,她就重新权衡了自己的不愿意和点点的痛苦,然后自己做出了让步。


这样一种激烈的情感矛盾活动,难道不是孩子们成长路上最珍贵的经历吗?


她们互相作用的结局远比刻板的规则做出的裁定更加生动,因为在这个矛盾解决中,没有被迫者,没有胜利者,双方都经历了一场情感斗争后做出了自愿的决定。


这个决定可能与规则不相符合,可能不“公平”,但却是最完美、最有益于任何一方的结局。


人一生应该遵守的三大规则


三岁以前孩子应遵守的三大规则: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伤害环境。


这的确是很精辟的概括,而且我想,它并非仅仅适用于三岁以前,我们的一切规则、法律,其实都是在执行这三种规则。


那么,对于我们的孩子们而言:爱自己、保护自己是她们的本能;爱别人、不伤害别人,那是她们的天性;而追求完美、保护美好和谐的环境,那是她们的内心追求。


既然这样,其实对每一条规则,孩子都有自然的、内在的爱的约束力去制约着她们,那么,如果在一个可控的小的集体内,爱心能够处理所有问题,为什么还要额外引入一个规则的中介来让问题变得复杂呢?


我为什么反对规则


规则给人带来紧张和压力,所以在可能的情况下,能避免那就避免;


规则趋向于把生动的问题处理模式化,远远不能细腻处理所有情况;


当过分关注规则时,会使人忽视人的感受,使人趋向更麻木、而不是更敏锐。


还是想说,虽然我自己不对泡泡强化规则,但是,我并不排斥建立规则的家庭,任何事都不是绝对的,每个家庭的情况也不相同。有时候,也许就是规则才能给一个家庭带来平衡。


不过,既然规则会给孩子带来紧张和压力,也许我们可以主动地去帮助她们释放这种压力,使规则的运行给孩子带来最小的伤害、而带来最大的收益;同时,我们也时时牢记,规则不是至高无上的,只有孩子的感受与需求才是我们最关注的因素。




玉米妈妈
规则是术,真爱是道!


在这个世界上,有这么一个词,无论你走到哪个角落,无论你使用何种语言读出它,所有的人都能听得懂,它就是——妈妈。


在孩子的世界里,有一种行为,无论妈妈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孩子都能明白,它就是——真爱。


规则是术,真爱是道,让我们和泡泡妈妈一起来悟道。


通过这篇文章,我收获颇丰。




rube73
所谓的“规则”是我们用自己的智慧和耐心把这些有形的条条框框转化为无形,达到一种“无痕”。无招胜有招!


我一直都是反对“规则”这个词的,但是我没有能力想出另一个能准确表达这个概念的词。


我们家教育思想的核心就是两个字:“不管”。记得以前有个帖子,让大家说说自己对孩子的规则,大家都列出了1 2 3 4条,我回帖说我们家一个都没有。


表面上看我们家似乎也没有任何规则,孩子从来没有从父母的嘴里听到过“你不能,你不要,你要,你一定”等命令或禁止性的词汇。


但我认为,所谓的“规则”仍然是存在的。只不过我们用自己的智慧和耐心把这些有形的条条框框(即所谓的规则)转化为无形,达到一种“无痕”。


“无招胜有招”。





高原红
把规则发挥到最高层次,那就是至高无上的爱。


我从严守规则到放弃一部分规则再到放手去耐心等待一个孩子的成长,个中滋味或许真的很难用语言表白出来。


其实泡泡妈妈你不是一个没有规则的妈妈。你们家也不是一个没有规则的家庭。只是你们把规则发挥到了最高层次,那就是至高无上的爱 ,所以看似没有规则就像武侠小说中的无形,无形胜有形。


无规则就是有规则,只不过不把规则流于形式罢了。




栗米
爱,真的可以解决一切吗?


爱真的可以解决一切吗?“弱肉强食”是丛林法则,指望天下一片友爱互助也许注定是乌托邦的空想,有规则的孩子已经和没规则的孩子玩不到一块,那么内心充满爱和友善的孩子,会不会在面对真实的世界时,受到的挣扎和痛苦会更多?


对有些规则,我觉得让孩子遵守也未必一定不行。泡妈,你感受到维护“物权”的冰冷,但是,如果没有物权是否会更混乱,造成更大的伤害?


有很多的例子已经警示,经常“让”的孩子内心是很缺乏安全感的,因为没有坚持自我。


“疆界”确实让人感受到一丝冷漠,但是,没有疆界也是很可怕的。你觉得呢?


哪种教育方法我真觉得不是很重要,只要父母是或者努力成为一个健全人格的人,孩子就不会差到哪里去。





小妞他娘
建立规则是因为孩子的理解能力和生活经验不足以对这些事情进行理解和自动遵守。


建立规则是因为孩子的理解能力和生活经验不足以对这些进行理解和自动遵守。


我印象中唯一一次对孩子严厉执行的规则就是看电视不能离得太近。她当时不能够理解看电视离得太近对眼睛的损害的,我无数次温和而坚定的让她明白太近就会关掉电视,最终她“屈服”于这个规定。


为什么制定规则,我举个例子:孩子慢慢长大,会发现自己的本事越来越大,也会发现还是有很多自己控制不了的,他会因此而痛苦,而焦虑。


有时候这些焦虑就会以捣乱的方式来发泄出来。其实他在捣乱,闹腾的时候,是知道自己这样是不对的,如果大人这个时候用规则来约束他,他反而会感到安全,踏实,相反,他在希望被管教而没有被适时约束的时候,会有更多的不确定的焦虑。正所谓“浮而不实”。


看到泡泡妈多次提到规则制约孩子带来压抑和紧张,其实,仔细想想,压抑和紧张真的是一定要避免的吗?压抑和紧张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来说没有积极的意义吗?


延展阅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外出游玩培养孩子的交际能力
让孩子拥有一颗爱心(爸妈起跑线)
你为什么跟孩子沟通无效,还带来叛逆?
比起教会孩子分享,允许孩子“自私”更重要
孩子说话不算话?父母忽略这些,难培养有“契约”精神的孩子!
深度解读 为什么不要强求孩子分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