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晋煤集团沿空留巷巷旁充填技术取得进展


  这是晋煤集团技术研究院刘清利副院长和王萌的研究成果。研究的创新点为:研发出新型高水速凝材料,建立远距离输送浆液系统,通过在留巷内采取高强锚杆索支护技术,并在充填袋内布置钢筋梯梁,控制留巷巷道及充填体变形。



  早期的沿空留巷巷旁支护常采用密集木支柱、金属摩擦密集支柱、混凝土砌体墙、木垛、矸石带等。这些支护属于被动支护,不仅无法控制顶板岩层移动,而且护巷带上方及留巷上方直接顶均已断裂破碎甚至垮落,造成支架折损严重,留巷断面收缩率过大,留巷效果很差。

  随着新型高水速凝充填材料的研制成功,沿空留巷巷旁充填材料有了新的选择途径。

  刘清利等在成庄煤矿4311工作面进行了新型高水速凝充填材料的沿空留巷技术研究与试验。4311工作面巷道布置平面如下图所示:


充填材料性能试验

  研究人员分别进行了充填材料强度试验和流动性试验。




强度试验



  新型高水速凝充填材料混合后,固化体主要形成钙矾石(3CaO·Al2O3·3CaSO4·32H2O),钙矾石结晶体含水量较高。由于钙矾石结晶能力强,易形成网状或树枝状结构。当材料配比最佳时,浆体将发挥最大的潜能,形成针状结构的钙矾石,填充在已形成的钙矾石网状结构中。随着针状结构晶体的不断增加,结晶化程度的加大,浆体变成具有一定强度的硬化体。




流动性试验



  联邦充填支护1号材料为干粉状,分为A浆液和B浆液,使用时加水搅拌,研究人员使用的配比为水灰比1.5∶1.0,双液比例1∶1。材料单液性能稳定,可实现远距离泵送。双液混合较短时间内能够形成固结体,强度增长快速。

井下工业性试验

  井下工业性试验中,研究人员主要围绕充填系统设计及沿空留巷围岩控制技术开展研究。




充填系统设计



泵站布置

  充填系统可以实现浆液远距离输送,但由于4311工作面外围找不到合适的充填地点,新掘充填硐室满足不了工作面充填工程需要,最终确定将充填泵站放在43111巷工作面前方约200 m处。将注浆泵放置在平板车上,便于移动,将4个搅拌桶摆放在轨道旁,分别装入A、B两种浆液,采用交替制浆方式连续供浆,泵站布置如下图所示。


管路布置

  铺设2趟管路连接工作面至充填地点,然后通过三通混合器混合,混合管长度为10 m,管路采用DN40高压胶管,三通混合器采用DN40钢管焊接而成。




沿空留巷围岩控制技术



充填柔模袋加固措施

  在充填前可在充填袋内预先穿上螺纹钢材质的对拉钢筋,待充填体凝固后,施加一定约束侧向变形的力,对拉钢筋和钢筋梯布置剖面图如下图所示。


超前单体柱加铰接顶梁

  巷道内超前工作面50 m采用加强支护措施,同时,超前工作面20 m范围内架设1.2 m铰接顶梁及单体液压支柱。

超前锚索补强

  顶板每排补打3根锚索,排距2.0 m,与原锚索交错布置,1号锚索紧贴工作面侧煤帮施工;2号锚索打在充填体位置正上方,用工字钢连接;3号锚索距离另一帮1 m施工;1号采用直径22 mm,长5.3 m锚索,2号和3号采用采用直径22 mm,长8.3 m锚索,顶板补强方式如下图所示。


滞后加强支护

  方法类似于超前工作面巷道内的支护形式,补强范围滞后工作面25~30 m。

支护效果如何

  留巷顶板支承压力在工作面后方15~40 m达到峰值,工作面后方150 m迅速减小,最终在工作面后方300 m处达到稳定,约为7 MPa;充填体内部应力随与工作面距离增大而缓慢增加,工作面后方10 m左右开始变化,工作面推过80 m以后,应力趋于稳定,最终充填体内部相对应力不超过4 MPa

来源:刘清利,王萌.综放工作面沿空留巷无煤柱开采技术[J].煤炭科学技术,2016,44(5):122-127.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山东省朝阳矿业有限公司“11.17”顶板事故调查报告
加强支护措施
某矿中央水仓、泵房、变电所掘进作业规程---中国煤矿安全生产网
Word | 煤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培训教案,免费下载)
掘进专业知识
煤矿锚杆支护技术规范(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