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巴蜀农乡赛会

巴蜀各地农乡,旧时都有赛会的习俗,直至现在,仍有很多地方沿袭旧俗,在不同的时日,即一些时令节气或宗教节日里,举办各种不同名称的赛会。例如川西坝子农乡里仅每年春季就举办有春分会、太子会、百花会、观音会、花船会、童子会、清明会、东岳会等不同的赛会。旧时的这些赛会多由寺庙会馆承办,都有迎神或酬神的主题,以及商货交易等活动,因此又被称为“庙会”、“神会”、“迎神赛会”或“酬神赛会”。清《节序同风录》载:宫庙处“设醮演剧,百货聚集,曰庙会。”

▲西昌礼州 - 祖师会 · 2018 

赛会,发源久远,始于早期的宗教仪式和敬神活动。崇敬天地神灵,以求除瘟免灾、时和年丰,相当长的时间里,赛会为重要的具有宗教性质的祭祀活动。唐宋时期,赛会与市集性的活动有了交集。至明清时期,赛会进一步世俗化而成为了城乡普遍举行的民间活动。关于赛会,清嘉庆《夹江县志》中有这样的记载:“民间赛会,从古蜡息之遗也,田事而外,商贾百工各有由始,即各有所报。民于诸神或生日或塑像,始期皆谓之赛。所谓索而飨之也。”各地旧志中不例外地都会记录当地的赛会习俗,包括时间、地点、仪式,以及场面等。例如,清嘉庆《金堂县志》中记载的当地赛会就有:二月初二日文昌会、二月十六日火神会、三月十八日痘麻娘娘会、三月二十日送子娘娘会、三月二十三日天后圣母会、三月二十八日东岳会、四月初八日浴佛会、四月二十八日药王会、五月初五日龙舟会、五月十三日关帝会、五月二十八日城隍会、六月初六日镇江会、六月二十三日雷祖会、六月二十四日川主会、七月初七日土地会、七月十五日盂兰会、七月二十二日财神会、九月初一至初九日九皇会、九月十三日关帝会、九月十九日观音会、十月初一日牛王会、十一月十九日太阳会等。赛会,通常是各县、各乡镇轮流进行,以能在更大区域或范围里满足更多民众的精神需要和物资需求。民国《绵阳县志》载:“每岁二月初旬梓潼香会,例有美术工艺各品辐辏其地,供人购置,旋即分布邻县,各有定期,至绵县则阴历二月十三日梓潼会,次第赶集,风雨不改,颇为繁盛,前后数日,复分布乡镇各处殆遍。”

巴蜀各地农乡,一年十二月里都有赛会,而春季农闲期间的赛会则相对密集。不少地方将这些在春季里举办的赛会统称为“春台会”。民国《苍溪县志》载:“迎神赛会,邑各区每届春初有年例。正二月之交有春台会,近城山岭各寺观,蝉联演戏,游人男女如云,直至三四月农事兴而会方止。”春台,典出《老子》:“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指春日登眺揽胜之处。由于赛会中通常会搭台演戏,故春台也指春天看戏的台子。清嘉庆《华阳县志》载:“演春台,又名高粧社伙,士女駢集,谓之看春。”清光绪《崇庆州志》载:“赛神设会,四乡村庄十二月皆有之,如二三月间各寺观演戏,敬神祈岁祈水,处处皆然,谓之唱春台。”“春台”一语,也多见于旧时的诗词中。例如,唐·杜甫《又送》中有:“双峰寂寂对春台”;唐·杜牧《长安晴望》中有:“飞烟闲绕望春台”;宋·苏轼《木兰花令》中有:“万家游赏上春台”;宋·陈著《梅山弟家醉中》中有:“得闲处处是春台”;元·元好问《杨柳池塘桃李径》中有:“笙歌缭绕宴春台”;明·韩邦靖《探莲曲》中有:“菱歌一曲望春台”。清同治《重修成都县志》中,描写成都八景之“青羊春市”——万里函关紫气东,五千道德肇宗风。只今攘往熙来处,想见春台在蜀中。

▲崇州怀远 - 百花会 · 2019 

巴蜀农乡赛会,还有一个地方性的称谓,即“坝坝会”。迎神与酬神,为各赛会的主题,因此办会主地点多设在寺庙会馆内。然而,赛会的多项活动,如戏演、巡游、商务诸事等,多在院坝、河坝、田坝这样一些空旷地带,“坝坝会”之名则因此而来。这个称谓给人以亲近感和乡土感。旧时的赛会活动中,唱戏演戏,不可或缺,乡人将参加赛会与看戏观演叫做“赶会”。清·戴肇辰《从公録》中写道:“四五月间,向有山会庙会演戏数日,以通商贾,其时测字算命打唱等人,均来赶会。”清光绪《广安州新志》载:“入市曰赶场,看戏曰赶会。”时至今日,赶场、赶会,仍是巴蜀方言中的常用词汇。

▲崇州元通 - 清明会 · 2008

▲崇州元通 - 清明会 · 2008 

乡民参加赛会,一定是自愿和积极的,各有由始,各图所报。而且在赛会中,必是遵循古风,一秉虔诚,毕恭毕敬,在所不惜。民国《苍溪县志》载:当地赛会“乡民抬神行香数十里,锣鼓喧阗以终日为限。各处入会者,或二三百人至五六百人不等。俗谓入会之家则一年能免瘟疫灾害,神能佑之也。神驾随行者,用数人装扮李二郎及城隍土地各神面具以降孽龙,遍游人家逐戏而出,俗曰扫荡,谓能扫除不祥也。有古乡傩之遗风焉。”民国《新修合川县志》中记载了当地民众举办大腊会之盛况:“大腊会,铺张甚盛。来赴者重跰数百里,扶老携幼,裹粮而至,一时士女如云。扮演装抬彩亭,穷工极巧,供张之盛,陈设之繁,水陆毕具,诸戏杂陈,市尘嘈切,饮食若流,为涪江巨观。豪商大贾巨家甲族,动费金钱数十万。”清道光《忠州直隶州志》也记载有:“敬神赛会,一烛费数百金。”

▲郫都唐昌 - 平乐寺大庙会 · 2016 

多神崇拜,为巴蜀地区宗教信仰的典型特点。众多出土实物表明,汉代时巴蜀地区就有伏羲、女娲、王母娘娘等神仙崇拜,其后道教、佛教盛行,更有众多神仙被顶礼膜拜。至宋元时期,求神拜佛,已经成为民众的经常性活动。多神崇拜与相应的民间赛会,也与巴蜀地区历代移民迁流有关,特别是明清时期多省移民的迁入,带来了原籍地的神明信仰与风俗习惯。例如,蜀地之“九皇”信仰,即为清初江西籍移民引入。清晚民国时期学者傅崇矩所著的《成都通览》中记载:“自九月朔日起,各庙宇做会念经,江西馆尤为虔诚,盖自江西传入成都者也。居民无论男女,朝夕燃黄油烛,焚香叩首,斋戒茹素,十之八九。”清·徐栋《牧令书辑要》载:“江西土俗,于收成之后,由冬及春,常有迎神赛会、搭台演戏、斋醮祈禳之举。”清初迁入四川的移民中,江西籍者占比不小,其影响力自然也是很大的。至今,九皇会仍流行于巴蜀各地。再如,萧公,即享有尊号“水府灵通广济显应英佑”的萧天任,为古代江西民众所崇奉的水神,清初江西籍移民将萧公信仰引入四川。农历四月一日为萧公诞日,旧时的四川,很多地方于该日举办“萧公会”。

旧时四川,赛会甚多,五花八门,三教九流各有其会。清乾隆《荣县志》载:“川省神会最多。”清同治《新宁县志》载:“民间作会赛神,尚不止此,如玉皇东岳观音,以及各会馆与匠艺所奉神祠,莫不有会。”清嘉庆《金堂县志》载:“五省会馆,乃各乡人共建,以不忘其所自者,岁以各神寿辰庆祝赛会。”民国《新修合川县志》中记载有:“各工各帮,均有神会。”清晚民国时期,一些乡镇农工俱兴,商贸发达,人居规模颇大,出现了各类行会组织,如丝业帮、纸帮、盐帮、酒帮、船帮、饮食帮、药材帮、瓷器帮、叶菸帮、绸缎帮、茶叶帮、屠宰帮等,以及木匠、泥瓦匠、铁匠等社团等。这些帮会社团,也会在每年的特定时日里举办各自的赛会。例如丝业帮举办嫘祖会;纸帮举办蔡伦会;酒帮举办杜康会;饮食帮举办詹王会;药材帮举办药王会;屠宰帮举办张爷会;船帮举办王爷会或镇江会,等等。一些物产丰富或产业集中,以及商贸繁盛的地方还会举行特定物产的会,例如清中晚期及民国时期,西昌礼州镇每年都要举行“蜡虫会”、“蚕丝会”和“烟会”,会期中,远至湖北、陕西、甘肃、云南,以及省内多地都会来人,在这里洽谈采购,周边乡人更是蜂拥而至,人山人海,场面十分壮观。

▲犍为罗城 – 元宵会 · 2010

▲犍为罗城 – 元宵会 · 2010 

巴蜀各地大小赛会的名头,粗略数数即有百个以上。其中如:城隍会、文昌会、关帝会、天官会、地官会、火官会、水官会、灵官会、佛祖会(太子会)、大佛会、观音会、浴佛会、玉光会、东岳会、东皇会、老君会(太上会)、三教会、天腊会、元宵会、春分会、清明会、中元会(盂兰会)、重阳会、九皇会、腊八会、娘娘会、圣母会、三婆会、童子会、炎帝会、仓圣会、先师会、川主会、二郎会、土主会、土地会、青苗会、田祖会、雷祖会(火神会)、王爷会(镇江会)、龙王会、龙舟会、花船会、财神会、药王会、牛王会、马王会、报恩会、清醮会、瘟祖会、祖师会、梓潼会、璧山会、萧公会、朱文公会、嫘祖会、张爷会、庞统会、杜康会、葛仙会、詹王会、太阳会、朝山会、太平会、提灯会、大腊会(大烛会)、晒绫会、罗衣会、骡马会、鸭子会、百花会、土花会、踩桥会,等等。巴蜀地区旧时的多神信仰,以及赛会的众多,由此可见。

▲什邡马井 – 元宵会 · 2008

▲什邡马井 – 元宵会 · 2008 

传承旧习故俗的同时,民间赛会还保留下来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各地赛会活动中的“烧火龙”、“舞南狮”、“高台戏”、“扎彩船”、“金钱棍”、“放花灯”等民间艺术形式,大多是明清时期移民引入并流传下来的。例如,“烧火龙”为福建、广东、江西一带客家人的传统民间表演活动,清初移民引入后,成为四川多地乡村的民俗传承文化项目。“高台戏”,在江浙一带叫“台阁”;广东等地叫“飘色”。所谓“高台”,即用木架或方桌装饰出的站立有“童男玉女”的“小戏台”。这些“童男玉女”们涂脂抹粉、穿袍戴冠,手拿刀、枪、剑、锤、扇、伞、花、果等道具,装扮成古代人物,被人抬着巡街表演。可以说,赛会,给这些民间艺术提供了充分的展演机会,同时,这些民间艺术又大大丰富了赛会内容。清初移民来自外省多地,多地民俗交融互合,形成了巴蜀地区特有的赛会文化现象。

▲三台郪江 – 高台戏 · 2007

▲三台郪江 – 高台戏 · 2018 

演戏,或演剧,是旧时赛会中的保留节目,各地旧志中对此记载很多。例如,清嘉庆《犍为县志》载:“邑中每逢神会,必演戏庆祝,皆诣庙中焚香楮薦酒肴,致敬尽礼,期于人无灾沴,年谷时熟。”清道光《新津县志》载:“广福寺有上元会,演剧数日,百戏杂呈,为赛会之极盛者。”戏演娱乐之外,贸迁有无,往往是赛会活动中更重要的内容。清晚民国时期,民间赛会成为繁荣一方经济的重头活动,城乡各地,近郊远村,都会安排举行各类赛会以开展大型的商贸活动。例如,清晚民国时期的成都,南郊二仙庵,正月间有花会;北外远郊土地堂,正月间有土地会;东外远郊东岳庙,三月里有东岳会,等等,这些会都以商货交易为主要内容。再如,民国时期,崇庆(今崇州)县城乡各处广设庙会场所以进行农商贸易活动,时“有庙会五十又三,盛大者有四”,这四大庙会分别是:崇阳镇的城隍会、养马场的童子会、元通场的清明会与道明场的朝山会。戏演娱乐,以聚人聚气;贸迁有无,以聚资聚财。旧时赛会中的商贸盛况在旧志中也多有记载。清同治《彰明县志》载:岁二月“初十至十二梓潼会集,大堰场、本城及青莲场,鬻四民器物,填街塞巷。”民国《崇宁县志》载:“县北洗心庄每年正月初九、三月二十八,四方来会,其会场摆卖农具杂货,无所不有,若奇花异卉,种类尤多。”

▲崇州锦江 – 东岳会 · 2014

▲大邑唐场 – 春分会 · 2017 

地方赛会的多少与其规模的大小,不仅与当地的人口数量、交通状况等有关,也与该地之经济实力或富裕程度有关。一般来说,当地人口众多、物产丰饶、经济水平较高的地方,赛会相对较多。清光绪《广安州新志》载:“观音阁场,旧名古兴,州东九十里,界接邻水大竹,近山多材木富石炭,上岸盐商总店驻此,庙观皆壮丽,俗竞神会多。积田谷数百亩或金钱巨万富户环居,服食华侈。”例如成都平原,域内平畴沃土,物阜民丰,古来被称为天府之国,相对地,农乡里各类赛会多,规模亦大。不完全统计,旧时成都周边各县市之乡镇,仅“春台会”的数量就近百个,其中较大规模的就有十多个。

▲富顺狮市 – 川王宫 · 2018

▲金堂五凤 – 关圣宫 · 2011

细考赛会的名称,也是很有意思的。关帝会,亦称关圣会,见于旧时巴蜀多地,这与旧时民众崇拜忠勇兼备的武圣关羽有关。手持青龙偃月刀,蜀汉大将关羽的威武形象,深入人心。因此,一些地方将关帝会称为“单刀会”或“磨刀会”。清乾隆《蒲江县志》载:五月十三日“谓之单刀会,在城及乡镇俱演戏庆祝关帝圣君。”清嘉庆《温江县志》载:“五月十三日,俗传关帝单刀赴会之期,民间演戏庆贺。”清同治《彰明县志》:“兴隆场祀关圣君,寄农器、骡马,会事极繁。”清同治《安县志》载:五月十三日“为单刀会,会于邑南塔水场,四方货马者皆集于此,以数千百匹计。”各地之关帝会,多繁盛壮观,但礼俗不尽相同。农历五月十三,一些地方正值插秧季节,盼水求雨亦或为当地赛会主题。清道光《德阳县新志》:“磨刀会,俗谓关圣磨刀之辰,前后数日必有雨,以为验,各市村有斋像处,莫不演戏礼敬焉。”清道光《乐至县志》载:“五月十三日关圣会,俗名磨刀会,不演戏,杀牛以祭,是日必雨。”

农历每年三月初三日,为传统的上巳节,古人在这一天里会安排游春踏青、祓除畔浴、祭祀宴饮、摘荠戴花、曲水流觞等活动。各地习俗大同小异。这一天,也是农乡举办圣母会、娘娘会和三婆会的日子。关于圣母、娘娘和三婆,渊源久远,其人其事,说法不一。广泛和比较集中的三种说法,一是指高禖之神,即远古时期的句芒女神;一是指女娲,即“炼石补天、化生万物”的娲皇圣母;一是指东岳大帝之金霄、银霄和碧霄三位娘娘。三婆神信仰,唐宋时期就流行,时各地广建圣母庙或娘娘庙,或专设三婆殿供之。宋《唐会要》载:“天地三婆父皇道君太古天皇中古伏羲娲皇等,祠堂并置。”至今,巴蜀各地还保留着众多的娘娘庙,以及圣母庙或三婆庙。清道光《新津县志》载:“三婆殿,县东二十五里,乾隆十八年建。”圣母、娘娘或三婆,都是传说中司管婚姻和生育,驱灾辟邪,保佑子孙繁衍的女神,因此,圣母、娘娘或三婆崇拜,也属于古代的生殖崇拜范畴。清嘉庆《邛州直隶州志》载:“圣母庙,在县北七里,三月三,邑人庆祝媒神圣母诞日,演剧求嗣者众。”清同治《大邑县志》载:“圣母庙,[宋志]三月三日,邑人庆祝高禖之神,圣母诞日演剧酬神,邻郡州县求嗣者咸来敬香。”

▲大邑安仁 – 娘娘会 · 2020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巴蜀地区还有另外几个时日的“娘娘会”,即年初的“三圣娘娘会”、三月十八日的“痘麻娘娘会”、三月二十日的“送子娘娘会”和三月二十三日的“天后圣母会”。清道光《万州志》载:“上元前三日为三圣娘娘诞期,先于是日斋戒,舁神出游街望之坐者,俨然从者,开然金鼓之声,填填然三日乃止。娘娘庙张灯,谓之走马灯,有许愿者又各办花灯,自十三晚至十五晚,张灯游神,凡花卉翎毛果实之类,备极工巧,每晚火树焰天,金鼓竞奏,一以酬神。”痘麻娘娘,又称痘疹娘娘、天姥娘娘,传说为主管和救治天花的女神。送子娘娘,也称注生娘娘,即道教之“慈航真人”女神。天后圣母,即妈祖林默,为东南沿海一带所信仰的海神。妈祖信仰于明末清初时由闽粤移民引入四川,四川大多数地方都建有祭祀天后妈祖的宫庙,天后圣母会也因此成为了巴蜀地区旧时多有的赛会。

三月三,也是举办童子会的日子。童子会,主要流行于川西坝子诸乡,应是娘娘会派生或衍化而来。童子会,依然是以拜神求子为主题,但其意思更加直白。乡人将木制童子当做神物,以求应验。民国《简阳县志》载:“三月初三日,谓之踏青,人多鬻农器于白塔寺,且于是日打童子,俗呼童子会。”民国《雅安县志》:童子会期中,“得子者酬还木刻童子,游人争夺之,其夜又以箫鼓送往亲友艰嗣之家,谓兆宜男。验则复以木刻童子酬还,转转相夺,遂成风气。”

▲大邑唐场 – 木刻童子 · 2015 

城隍会,为许多农乡里最为热闹的赛会。清道光《蓬溪县志》载:“地方以城隍诞辰为会,蜀郡县多有之赛会,亦古风。”城隍,俗称城隍爷,为各地普遍崇祀的神仙。城隍,原指城墙、城池,后演化为神仙。唐及五代时期,城隍信仰流行各地,至宋元时,城隍更被列为国家祀典,奉为神圣。扬惩善恶,掌管生死,城隍爷受到官民极度推崇。明清时期,四川各地城乡广建城隍庙。城隍出巡,为城隍会中表演的主题节目,由于涉及较多的人物与故事,故城隍会的表演内容复杂,场面宏大。与其他赛会固定时日不同的是,城隍会举办的日子各地不尽相同。有早于春夏季举办的,也有晚于秋冬季举办的,但大多是在农历五月之中举办。各地旧志中有关城隍会的记载很多。民国《邛崃县志》载:“骑龙山有城隍庙,会期在三月,有出驾回驾胜事。”清道光《德阳县志》载:“四月初八为浴佛会,释子于各寺敲钟击鼓,以香汤浴佛躯,乡村叟妪云集,而礼拜焉,此日又为城隍会,俗传为城隍夫人生辰,故妇女敬香尤多。”清道光《新津县志》载:“邑中每逢神会,必演戏庆祝,祈福还愿者皆携香楮酒殽,致敬尽礼焉,日久而繁盛者,则以五月之城隍会为最。”清光绪《崇庆州志》载:每一会远近咸集,其最胜者惟八月十五城隍会。民国《崇宁县志》载:“五月二十八日为城隍会,是日城乡小儿装扮鬼卒百余,随神游街,观者云集。”德阳孝泉镇,每年农历五月初一至初五也要举办城隍会,但当地之城隍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城隍。孝泉城隍,姓韩名城,实为本乡本土人氏。据记载,韩城为元末义军首领朱元璋的部将。一次在与陈友谅为首领的另一义军交战中,朱元璋被围困,韩城与朱元璋互换衣衫,帮助朱元璋脱险外逃,后韩城被俘死于乱刀。朱元璋称帝后,下旨封韩城为孝泉城隍并享受帝王待遇。

▲三台郪江 – 城隍会 · 2007

▲三台郪江 – 城隍会 · 2009

▲三台郪江 – 城隍会 · 2009 

土主,为巴蜀地区民众信仰的土地保护神,多地建有土主庙,西南川滇交界一带尤多。关于土主之神,各地所奉有所不同,但都是历史上的福佑百姓、伟绩丰功之人。三皇五帝,东汉的冯焕、隋代的姚苌、唐代的韦皋、陈子昂等,以及一些地方旧时的长官等,都被奉为土主。民国《渠县志》载:“正月二十八日为渠县冯公生日,集会庆祝,称为土主会。”冯公,即东汉巴西宕渠人氏,曾任“尚书侍郎河南京令豫州幽州刺史”的冯焕。至今渠县还保留有汉代冯公阙和清代冯公庙。由于所奉之土主各异,各地的土主会期自然也不相同。例如,清嘉庆《夹江县志》载:“正月初三日土主会。”清道光《荣县志》载:“正月初十日土主会,士女云集。”清光绪《青神县志》载:正月“二十一日青衣土主会,老幼妇女以帚拂神尘以为饲蚕之兆。”清道光《重修昭化县志》载:“巡检赵杰率土人殴之因建土主庙于此山,土人岁于六月二十四日为土主会。”旧时,川滇交界一带民众对土主会尤为重视,例如清光绪《续修白盐井志》中记载有:“三月二十六日作土主会,迎神于行台,迎花四日,走马三日,演戏十日,寿期官民同祝。”

最接地气的大概是土地会。土生万物,地发千祥,人类对土地的崇拜来自其对土地的依赖,土地的神化亦由此而来。巴蜀地区,为土地神崇拜较为兴盛的地区,典型的标志就是农乡处处皆建有的土地庙,以及乡人经常性的祭祀土地神的活动。民国《崇宁县志》载:“各乡村设立土地庙,岁逢六月初六或七月初七,乡人置办香烛鸡酒,诣庙祭赛,以祈秋稔。”土地,又称土地爷,其形象为一或石雕或木刻或泥塑的老者,通常以土地夫妻二人并列供奉于庙中。土地夫妻被称作土地公、土地母。土地神,也称社神,故土地夫妻又被称作社公、社母。清光绪《黔江县志》载:“二月二日,俗谓社公生,治酒杀鸡以赛,是月治农器,浸稻种下秧。”与其他诸神不同的是,土地神有多个名称和化身,祭祀时日也相应有所不同。清光绪《名山县志》载:“土地不一,有花园土地,亦为灾于小儿,祀之花园者也;有青苗土地,农人所礼;有长生土地,家堂所祀;又有拦垇土地、庙神土地等,皆随地得名。青苗土地,主农事者也,山农祀以七八月,平地农祀以四五月,以白纸钱供于田塍,谓之田工老。”民国《简阳县志》载:“土地,在家者曰家神土地,又曰长生土地,即古中霤;在山者曰山神土地,又曰七郎土地;在田间者曰秧苗土地;在垇口者曰垇颈土地,蓋古八蜡司啬之神也,乡民祀以七月七日或二月二日,犹是春祈秋报之遗。”民国《雅安县志》载:“土地会,神诞七月七日,村巷里闾,罔弗致祝,有所谓花园土地、庙门土地、街坊土地,随地得称。”旧时一些地方的土地会,也是很隆重的。例如,清乾隆《井研县志》载:“六月六日,赛社神祈谷也,曰秧苗土地,社中人咸在焉,扮影戏,燕饮醉饱,亦一日之泽也。”清光绪《广安州新志》载:“二月二日及八月二日,为社公社母诞辰,城市临街搭台演剧,乡村桥梁山宅有庙处所,皆醵金祀神聚饮,曰土地会。”一些地方,将青苗土地或秧苗土地与谷神,即稷神混同。例如,民国《潼南县志》载:“四月,稻苗逾尺分插之,醵钱演傀儡乐稷神,曰青苗会神,曰秧苗土地。”

▲小金抚边 – 小土地庙 · 2016

▲邛崃夹关 – 桥头土地神 · 2015

▲三台西平 – 西街土地 · 2019

▲大邑斜源 – 岩石上雕刻的土地 · 2013 

巴蜀各地之各种赛会,本土发源起始的应是川主会。川主信仰,为巴蜀地区重要的民间信仰。传说中的夏后氏首领大禹、古蜀国王杜宇与开明,以及秦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二郎、蜀汉国皇帝刘备、隋朝嘉州刺史赵昱、唐朝忠州刺史李鸿渐、五代后蜀孟知祥等,都曾经被尊为“川主”。农耕社会,依靠天时,尤惧水灾,民众对治水的要求和愿望强烈,故川人对精通水利要害、治理江河水患的李冰父子敬仰有加。广建于巴蜀各地的川主庙,主奉对象多为李冰或李冰父子。川主、土主和药王,被并称为傩坛“三圣”,很多乡场庙堂里,都同时供奉该三圣。农历六月二十四,为川主诞辰日,旧时这一天很多地方都会举行川主会。很多地方,对川主会的规模与排场非常重视和讲究。清乾隆《井研县志》载:六月“二十四日川主会……李公錾离堆引江水溉田有功,故蜀人处处祠之,是期演戏或三五日。”清同治《南溪县志》载:六月“二十四日为川主会,祀蜀太守李冰及其子二郎。”清光绪《广安州新志》载:“川主会,农家最重。”民国《峨边县志》载:“六月二十四川主会,则各场自为风气,要皆力竞繁华,极一时之盛云。”六月二十四日这一天,一些地方也同庆青苗土地即青苗会。

除了前面提到的迎神酬神、戏演娱乐与商货交易外,筹集资金,也是赛会的重要功能。赛会收入包括场地出租、香蜡销售、商民捐赀等。抵扣会事成本开支的结余款项将留作庙会基金孳息,其中一部分将用以维持当地学堂开支,保障义桥义渡运营,修缮公共建筑,以及弥补村乡其他经费不足等。例如,清同治《续修金堂县志》记载有:“同治三年,民人文鸿典等,禀请每年捐出春台会息钱贰拾肆千,并施田贰亩,零碎收租谷三石,合为关聘修赀。”以供省身义塾之用。另外,赛会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即社会交往。平时里忙于农活,或其他劳作诸事,乡民们相互间的来往与交流并不多,特别是老幼及妇女。赛会,给远近乡民提供了机会和场所,即能使乡民们在更大的范围里进行交往。不同于平时里的赶场,乡民们在赛会中可以得到更多的见闻,图享更多的回报,自然也会得到更满足的享乐。

▲大邑唐场 – 庙会上的商贸活动 · 2016 

农乡赛会,是传统文化继承和集中展演的场合,直到今天,仍旧能在一些农乡赛会里看到很多的传统文化元素。新时期里,有必要从历史学、人类学、宗教学、区域学等多个方面对农乡赛会进行深入的和广泛的研究,去之糟泊,取其精华,让农乡赛会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并得以持续健康地进行下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 莉:清代湖北傩仪式用乐考述
巴蜀风物博考:竹器
【方志四川• 历史文化】且志宇 ‖ “川耗子”考
四川苏氏举人名录(清代部分)
中国丧葬出煞文化透视 --殃煞详解
宝坻不只有广济寺一座庙,还有这些……关于他们的故事你知道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