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歌杂竹枝唱巴山

前不久,收到朋友寄赠的《通江民间歌谣校补图注》一书,甚喜,连日来捧读再三。

歌谣的产生,其历史悠久。用讴唱的方式交流与表达,远在文字出现以前,可谓是人类社会最早的口头艺术。《诗经·魏风·园有桃》:“心之忧矣,我歌且谣。”《毛诗传》云:“曲合乐曰歌,徒歌曰谣。” 意即有乐调配合的为歌,无乐调配合的为谣。歌与谣后来合称为歌谣。《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多采自代代传诵的民间歌谣。唐初经学家孔颖达:“诗,遍采于歌谣。” 宋代理学家朱熹:“风者,民俗歌谣之诗也。” 歌谣中的唱词,多反映当时当地之风土人情。东汉经学家何休:“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朱熹:“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 歌谣,各地皆有,多见于山乡远村,因而常被称为“山歌”。歌谣,或山歌,大多采用齐言句式。清道光《德阳县新志》:山歌“其声调不同,大都七字为可,四句成歌。”

山乡中的歌谣,语调高亢,言词朴素,或含蓄,或直白,多为即兴而来的信口讴咏。这些歌谣,顺时随俗、粗犷豪放,充满诙谐与风趣,往往被认为鄙俚不雅。清嘉庆《峨眉县志》:“歌谣处处有之,而尤著者如采茶、插秧、拜月等歌,皆有音节,可听但其词不甚雅。” 其实,歌谣的说唱形式及其循俗的言词表达,当是远古风尚的遗留,清道光《新津县志》:歌谣“言虽鄙俚,犹有康衢遗风。” 清·王士禛《池北偶谈》:“歌词虽鄙俚,尚有三纬遗意。” 可以说,诗歌的起源标志,就是原始歌谣的出现。

通江县,位于大小巴山南麓。旧志中记载:“大巴岭深九十里,小巴岭深四十里,俱为秦蜀间道。” 这一带万壑千峰,崇山峻岭。先秦时期,通江及周边大片区域属于巴国,秦汉时属巴郡,唐时析置通江县隶属巴州。古代巴人以好歌善舞而闻名,旧时文献多有记载。产生于巴域的歌谣,称为“巴歌”。唐《北山录校注》:“巴,蜀也。彼俗之歌,谓之巴歌。” 唐代诗人刘禹锡有诗句:“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 唐代诗人许棠有诗句:“公筵饶越味,俗土尚巴歌。” 巴歌,亦称竹枝曲、竹枝歌。唐代诗人顾况诗云:“巴人夜唱竹枝曲,肠断晓猿声渐稀。” 唐末诗人郑谷诗云:“引人乡泪尽,夜夜竹枝歌。” 宋《乐府诗集》:“竹枝,本出于巴渝。” 巴歌,或竹枝歌,对后来“竹枝词”诗体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或者说竹枝词即源于早期的民间歌谣。竹枝词,节奏明快,以吟咏风土人情为其特色,句中多用通俗易懂的民间口语,相对于循规蹈矩的格律诗而言,表达更为自由。前面提到的唐代诗人刘禹锡,即为写作“竹枝词”的代表人物。清代文学家翁方纲称赞之:“以竹枝歌谣之调,而造老杜诗史之地位。”

通江一地,乡人好歌,古风犹存。有意思的是,当地的一些古地名就与歌有关,例如“歌籁山”与“唱歌郎”。歌籁山,唐《通典》中即有记载。清道光《通江县志》:“歌籁山,治北半里,与璧山遥对,传闻上有石鼓,击之闻数里,若有歌声飘渺,自空而下。” 唱歌郎,即唱歌善歌之人。以“唱歌郎”为一地之名,恐是绝无仅有。清道光《通江县志》:“唱歌郎,离城八十里。” 关于地名“唱歌郎”的来历,传说是山中松涛阵阵如歌声而得名。不过笔者认为,其名来历还有两种可能。一是山中野鸟噪鹛喜欢鸣叫,且声音优美动听,人称“唱歌郎”,当地此鸟较多,故名;二是当地多善歌之人,故得此名。

通江民谣,歌词中方言土语甚多,乡土味浓厚,很有亲切感且极富地域特色。这里在《通江民间歌谣校补图注》书中选录十二首放于文后,供读者欣赏。

白布汗褂扣子多,

解了一颗又一颗。

解不完的布扣子,

唱不完的巴山歌。

一把菜籽撒上天,

我的山歌万万千。

昨年唱到七月七,

今年唱到三月三。

一路走来一路唱,

一路唱来一路想。

口中唱的是情歌,

心里想的是情郎。

郎喜欢来姐喜欢,

二人年纪是一般。

郎是笋子正出林,

姐是太阳正红山。

郎在山上打石头,

姐在河里放花牛。

石头落在花牛背,

看你抬头不抬头。

青筋藤儿顺岩爬,

忽然想起那冤家。

冤家给我说的话,

巴心巴肠巴肋巴。

贤妹长得白飘飘,

好像田中嫩秧苗。

心想变个蚱蜢子,

抱倒秧苗摇两摇。

郎在外面学鸟叫,

姐在屋内把手招。

娘问女儿做啥子,

纺完棉花伸懒腰。

你要来就快点来,

莫穿袜子莫穿鞋。

阴沟后头学猪叫,

唤你三声到屋来。

情哥把我当蜜糖,

我把情哥当姜汤。

蜜糖放在姜汤里,

又是甜来又是香。

小妹长得白如云,

想死多少年轻人。

多少活的想死了,

多少死的想还魂。

青布帕儿丈二长,

挽个疙瘩甩过墙。

千年不准疙瘩散,

万年不准姐丢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初探巫溪五句子歌
(原创)竹枝词(二首)
品读唐诗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二》
朱自清:论竹枝词与山歌(民歌)
非遗名录 来自上海的山歌,你听过吗
特别节目:聊一聊玉树民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