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四川地名——屋基

四川一地,以“屋基”为通名的地名数量众多,分布广泛。粗略估计,四川境内留存下来仍在使用的这类地名有数千个之多,其中相当多的在清代及以前时期就已出现。本文试着对这类地名进行一番考究。为叙述方便,文中用“屋基地名”来表示这类地名。

屋基,顾名思义,即房屋的基础。《孙子算经》:“今有屋基,南北三丈,东西六丈,欲以砖砌之。凡积二尺,用砖五枚。问计几何?” 南朝宋《荆州记》:“(秭归)县北一百里有屈平故宅,方七顷,累石为屋基。今其地名乐平。” 宋《朱子语类·卷第八》:“要造百间屋,须着有百间屋基。” 屋基,旧时多用砖石垒砌,具有支撑与稳固建筑体的作用,除此之外,还可防水防潮,一些特别雕饰的基石还能起到美化房屋外观的作用。

▲ 通江县板凳乡(2017

▲ 犍为县罗城镇(2018

屋基,是人类社会定居文明出现后的产物。随着文明的进步,人们对影响房屋建筑物的因素,例如地形、地势、地质状况,以及环境与资源条件等有了更多的认识,对房屋建筑物的适用性与安全性有了更高的要求。屋基的稳固有助于房屋的持久使用。然而,由于自然灾害、资源变化、土地纷争等原因,特别是兵燹战乱、朝迁市变的影响,人们可能离开或放弃原有的居屋,迁转别处。这些原有的居屋,很有可能是居用了上百年的祖屋。要特别说明的是,人口的滋生与家族的扩张,也是原居地迁变的常见情况。

旧时的房屋建筑,特别是旧时四川农乡里的房屋建筑,多为木结构或土木结构。这样的房屋建筑,在无人居住或缺乏维护的情况下,很容易毁损坍塌。经年历久,风雨侵蚀下,这样的房屋建筑物或残垣断壁,或墙体无存,大体能够完整保留下来的,只有坚硬的砖石屋基。显然,留存下来的屋基带有一些历史信息和鲜明的演变印记。

▲ 阿坝州抚边乡(2016

▲ 射洪县青堤乡(2015

▲ 广安区石笋镇(2016

屋基,为人造之物,于山野田原之中极易辨识。一些屋基成了所在地域的主要标识并成为了这个地域的代称即地名。发展变化中,一些屋基地名又成了人居聚落或自然村落的名称。当然,由于土地的稀缺性,以及在所有权的继承与变更中,大多数被弃用或残留的屋基最终会消失,成为新的私人用地或公共用地。实际中会看到,屋基地名所指代的原屋基大多早无踪影,所在之处改变成了新的居所,或者是寺庙、会馆、学堂、田地、公园或墓地等。

元末明初与明末清初,遭受战乱与灾荒影响的四川多地,哀鸿遍野,剩山残水之中,十室九空。很多的原来完好在用的房屋渐渐破败不堪,坍塌倾圮或仅留屋基可见。乱后返回故乡的原住民与先行入川插占的外省移民,一定看到了这样的荒芜场景。当然,递兴递废,新旧交替,即便是安稳祥和年代,也会不断有旧屋老房的废弃或淘汰,出现一些新的屋基。

旧时的一些文献,记载了移民入川及与屋基地名有关的事项。例如,民国《新修合川县志》:“钱塘镇高屋基屈氏,原籍湖北孝感麻城乡,始迁祖朝选于清初来合插业。东里狮滩场新屋基胡氏,湖南永州府零陵县孝感乡,始迁祖正鼎,前清康熙中入川。” 一些谱牒中也有相关记载。例如,安岳县夏氏一支,原籍“贵州平越府瓮安县瓮水里大坪二郎庙”,清康熙年间“徙居四川安岳县折桂乡玉带青山沟老屋基”;荣昌县郭氏一支,原籍“湖南永州府东安县宣义中乡大帽岭”,清康熙年间“迁四川荣昌县仁义里回龙湾大屋基落户”。

四川各地农乡,几乎都存留有数量多少不同的屋基地名。明显有差异的是,相对于平坝地区,山地农乡中这类地名更多。例如,广元、巴中、达州,以及川东、川南等山地,屋基地名数量颇多,其中一些地方这类地名分布密集。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山地面积广阔、人居密度相对较低有关。在这些地方,语言习惯根深蒂固,土地面貌改变缓慢,相应的屋基地名的使用时间更长。山地中,地形地貌千差万别,于是还产生了一些表达屋基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地名。例如,屋基山、屋基岩、屋基梁、屋基垭口,屋基咀、屋基坎、屋基坪、屋基坡、屋基塆、屋基𡎚、屋基沟,等等。

各类屋基,大小不一,新旧不同。留存下来的屋基地名中,最常见的有高屋基、大屋基、小屋基,老屋基、新屋基、上屋基、下屋基等地名。“高屋基”,多指基石较高或建在地势较高处的屋基。“大屋基”,则表示占地面积较大或房屋间数较多的屋基。例如,武胜县乐善镇红朝门村的“高屋基”,即因房屋地基较高而得名;仁寿县大洪乡德胜村的“大屋基”,即因该屋基有房屋六十余间而得名。“老屋基”,指建屋或屋基存在时间久远的屋基。“新屋基”则指形成时间较短的屋基。“上屋基”与“下屋基”,指相距不远的地理位置处于上方与下方的屋基。由于屋基为遗存之物,因此还可见到诸如旧屋基、烂屋基、荒屋基、破屋基、垮屋基等表达屋基完整与新旧状态的地名。

▲ 隆昌市渔箭镇(2018

▲ 金堂县土桥镇(2020

屋基样式及其所在处的地理形貌也各有差异,因此产生了很多表达这种情况的地名。例如,虎形地基(简阳)、象鼻屋基(岳池)、牛颈项大屋基(仪陇)、白鹤屋基(合江)、燕窝屋基(武胜)、鸡爪屋基(大足)、螃蟹屋基(乐至)、龟形屋基(德阳)、船形屋基(安县)、椅子屋基(南江)、花坛屋基(达县)、印盒屋基(宣汉)、蒲扇屋基(万源)、高穴小屋基(大竹)、月台屋基(忠县)、碓窝屋基(彭水),等等。另有矮屋基、长屋基、方屋基、三角屋基、品墙屋基、高墙屋基、包包屋基、窝窝屋基、洞洞屋基、陡台屋基、转角楼屋基等地名。此外还有半边屋基、双屋基、三房屋基、七个屋基等表达屋基聚合关系的地名。石柱县三树乡赵店村有地名“十家屋基”,相传当地旧时有十兄弟分家后,各自建房聚在一起,故名。类似的,黔江县九龙乡团田村也有“十家屋基”的地名。屋基的样式,往往与一方之风俗有关。据《四川省筠连县地名录(1987)》记载,筠连县政治乡(今镇舟镇)马家村有地名“广东屋基”,“该屋建于清中叶,按广东型式,前低后高,故称。已破败仅存其基。” 可以推知,该“广东屋基”的主人应是清代入川落业的广东籍移民。

旧时的屋基用石,多采自当地或附近山中,垒砌的基石或柱础上常见有精雕细刻的纹饰。这样的石质雕刻,俗称“爆花”,亦称“暴花”“报花”“刨花”“碰花”,相应的屋基地名因此产生,如花屋基、石花屋基、爆花屋基、抱花屋基、碰花屋基等。南江县兴马镇鲤鱼坝村有地名“花屋基”,即因该屋基中的石壁上“雕龙刻花”而得名。乐至县和兴乡万古村有地名“碰花屋基”,即因该处屋基遗址中的石碑“花纹密布”而得名。

屋基内外的一些残存建筑物或构筑物,也是屋基地名命名的根据。例如,廊柱屋基(大足)、牌楼屋基(仪陇)、牌坊屋基(内江)、井架屋基(通江)、桅杆屋基(南江)、大磨屋基(宣汉)、石龙屋基(开江)、石鼓屋基(永川),等等。民国《新修合川县志》:“天官屋基,相传屋左有天官坟。” 黔江县濯西乡岩岭村有地名“生基屋基”,则因该屋基侧有“生基坟”而得名。生基坟,旧时四川多地山乡可见。清道光《巴州志》:“造坟谓修山,未死预修者曰生基坟。”

一些屋基,系旧时的宫观寺庙类建筑的遗存,或者位于宫观寺庙的近旁,屋基地名中透露了相关信息。例如泸州市所辖各地就分布有庙屋基、观音庙屋基、天公庙屋基、白马庙屋基、罗汉寺屋基、石佛寺屋基、南坝寺屋基、云台寺屋基、莲花寺屋基、道士观屋基、太云观屋基、七星庵屋基等地名。

▲ 沐川县箭板镇(2016

▲ 什邡市蓥华镇(2013

屋基近旁主要的或显著的植物,也是屋基地名命名的因由。植物多种多样,因此相应的地名也就多如牛毛。例如,大栗屋基(金堂)、白果屋基(仪陇)、枇杷屋基(南溪)、桃子屋基(屏山)、梨子屋基(威远)、高粱屋基(宜宾)、马桑屋基(筠连)、泡桐屋基(长宁)、黄桷屋基(安岳)、板栗屋基(荣县)、柳树屋基(平武)、核桃屋基(巴中)、椿树屋基(南江)、皂角树屋基(达县)、金竹屋基(宣汉)、梅子树屋基(万源)、蘑芋屋基(巴县)、李子树屋基(南川)、漆树屋基(巫山)、茨竹屋基(丰都)、油菜屋基(永川)、杉树屋基(大足),等等。民国《新修合川县志》中即记载有旧时当地的一些与植物有关系的屋基地名,例如桂花屋基、莲花屋基、斑竹屋基、黄莲屋基、柏树屋基等。

火烧屋基,为一类分布较广且数量较多的屋基地名。土木结构房屋或木结构房屋,往往遭遇一场大火就会垮塌损毁或成为一片焦土。引起火灾的原因多种多样,例如战火殃及、雷电击打或灯火引燃等。火烧过后留下的屋基,痕迹明显,极易辨别。“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 按旧时风水说法,房屋被火烧毁,吉凶参半。房屋被火烧毁后,通常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保留着其残破状态,“火烧屋基”的地名因此而产生。

▲ 蒲江县西来镇(2013

骑龙屋基,也是一类分布较广且数量较多的屋基地名。这类屋基位于山脊或山梁的凹处,即山坳或山垇处。山脊或山梁蜿蜒似龙,坐落在山坳或山垇处的屋基,犹如骑在龙背上。“骑龙屋基”地名由此而来。

各类屋基地名中,带有姓氏的尤其多。例如,成都市双流区境内就有李家大屋基、刘家小屋基,胡家老屋基、黎家老屋基、黄家老屋基、袁家老屋基等地名。可以肯定的是,带有姓氏的屋基地名,产生条件是屋基主人的姓氏能够确定,即当地人知晓,甚至熟悉该屋基的主人。例如,大邑县高山乡山岗村的“万老屋基”,因此处为清时万姓聚居而得名;泸县雨坛乡雨锋村的“陈家老屋基”,因清初陈姓入川时修建而得名;筠连县团林乡香樟村的“陶氏屋基”,因陶姓旧宅倾圮仅存其基而得名;南江县赤溪乡文昌村的“任氏屋基”,因古时任姓在此建宅院而得名;巴县(今巴南区)大窝乡盘龙村的“薛家屋基”,因清初薛氏大族在此建房居住而得名;万县(今万州)孙家乡兴发村的“胡园屋基”,因清末胡姓搬迁后屋基留存而得名。各种各样的带有姓氏的屋基地名很多,例如,古蔺县有“何二屋基”;潜江有“孙二屋基”;平武县有“李二壳子屋基”;南江县有“王四屋基”;德阳有“黄老甸屋基”;宣汉县有“董坡大屋基”;大竹县有“周家近屋基”;平昌县有“谢贤屋基”;渠县有“张石窖屋基”;万源县有“许瓦匠屋基”;盐源县有“王钩匠屋基”,等等。

“瓦匠”与“钩匠”,都是旧时的工匠称谓。这类表示原主人职业的屋基地名也不少,例如,木匠屋基、铁匠屋基、铜匠屋基、银匠屋基、石匠屋基、瓢匠屋基、盖匠屋基、染匠屋基、铧匠屋基、皮匠屋基,等等。另有一些屋基地名,则表示了原屋基曾经有过的用途。例如,瓦窑屋基、炮房屋基、磨房屋基、油坊屋基、染房屋基、抱房屋基、硝房屋基、纸厂屋基、炭厂屋基等。

与旧时的达官贵要、绩学之士有关的屋基也不少见。旧志中对此即有一些记载。例如,清光绪《广安州新志》:“苏松,字茂皋,明月乡人,嘉靖进士,任南京户部主事,升郎中出任浙江布政司左参议,授朝议大夫,今樠溪有屋基,石坊、四柱在焉。世传苏参议故里。” 民国《巴中县志》:“明翰林杜君弼墓,在县西九十里杜溪桥上,有老屋曰大屋基,系君弼故宅。今翰林坊尚在。” 民国《新修合川县志》:“状元屋基,有'省状元里’四字。八分书,碑高可五尺,宽尺余。” 留存下来的一些地名透露出屋基原主人的点滴信息。例如,内江市太安乡白窑村的“将军屋基”、南江县高桥镇悬峰村的“赵官屋基”、荣县双古镇梓林村的“翰林屋基”、武胜县龙女镇袁家庙村的“状元屋基”、纳溪县龙车镇建坝村的“进士屋基”、长宁县大塆乡(今老翁镇)黎明村的“外郎屋基”、珙县恒丰乡(今孝儿镇)丰田村的“学官屋基”等。前面提到的“桅杆屋基”,其主人当为旧时金榜题名、蟾宫折桂之人。

▲ 清光绪《永川县志》内页

还有许许多多的屋基地名。例如,黄毛屋基(中江)、阴阳屋基(仁寿)、钱财屋基(蓬安)、牛皮屋基(资中)、镜瓶屋基(威远)、双巴屋基(隆昌)、潮水屋基(安岳)、玉子屋基(宜宾)、乐琴屋基(南溪)、莺歌屋基(沐川)、倒座屋基(仪陇)、七寸屋基(南江)、打卦屋基(平昌)、反照屋基(宣汉)、陪嫁屋基(渠县)、私檐屋基(开江)、波丝屋基(荣昌)、兵马屋基(璧山)、娘娘屋基(黔江),等等。这些屋基地名,五花八门,千奇百怪,但可以肯定的是,每一个屋基地名,一定都有着其背后的故事。

屋基为旧时的建筑遗留,当然也是一份土地财产。按照旧时农乡的规矩,有主的屋基归原主或其后人所有,无主的屋基则归公或由乡民协商处置。有主的屋基,可以易其主;无主的屋基可以产生新主,即作为一种产权,屋基可以在订立契约的基础上进行买卖或捐赠。旧志中对此有些记载,例如,清光绪《四川綦江续志》:“伏牛义渡,在附里僰溪中,同治四年贡生胡楠、文生王日智及张世杰等置,并置产杨家屋基。” 清同治《安县志》:“邑中向无书院,(徐)鹏遂捐南门屋基以成盛举。”

屋基地名,多不胜数。然而在时移世易之中,这类地名也在发生着变化,数量渐渐减少。前面谈到,相当多的屋基地名,已经脱离了原有的含义而成了乡村聚落或自然村落的名字。例如,营山县柏林乡的屋基村,因当地的“小屋基”而得名;岳池县大佛乡的大屋基村,因当地的“大屋基”而得名;武胜县赛马乡的花屋基村,因当地的“花屋基”而得名。这些带有“屋基”二字的地名,能让人从字面上探知其原始的意义。另有一些村名,例如,广安县悦来乡的双屋村、南充县万家乡的凤凰屋村、德阳县孝泉镇的月形村、泸县万定乡的芦湾村等,也是因当地旧时的屋基而得名,但新地名中却去掉了“基”字或“屋基”二字。显然,这些地名中原有的信息因此而有所缺失。可以想象到,也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或其他的原因,屋基地名渐渐减少或消失了。

屋基地名,反映了一个地方的人文地理特征与时代文化特征,也反映了乡村聚落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对其进行综合研究,可以更多地了解一个区域里建筑形态、人居生活与语言习惯等多方面的内容,这对于激发和培养乡土情怀,促进历史文化保护和传承有着一定的意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传统古村落(第二批)湖北省—-—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忠路镇老屋基村老屋基老街
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下发关于公布第二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名单
自山西洪洞迁出的商姓支系
探秘鬼斧神工的汉中“大屋基”地缝峡谷,秦巴深处的地质奇观
稀有姓氏-岁氏村落
三门峡陕州区着力打造一批红色教育基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