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是“未发之中”?如何是“致中和”?

问:如何是“未发之中”?

答曰:未发之中,诸人之心也,万相之体也。此心此中,人人皆有,个个不缺,然而,却非人人识得此心,却非人人识得此中,故云:“百姓日用而不知”。

见色时,用此心见。闻声时,用此心闻。嗅香时,用此心嗅。乃至语默动静时,所用之物,皆是此心,故曰“百姓日用”。

若无此心,谁来见色?若无此心,谁来闻声?若无此心,谁来嗅香?若无此心,谁来语默动静?《易·系辞》云:“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

这个“寂然不动,感而遂通”的易,这个生发喜怒哀乐的中,便是诸人的天地万物的根,佛家称为佛,《中庸》称为中,《易经》称为易,《大学》称为大。名有万般,此心而已。

人人皆有此心,却非人人知得此心。不知之故,假名百姓。知得之故,假名圣贤。犹如有人,本有一宝,价值天下,然而,此人不知。不知之故,向外求索。外求之故,称为迷人,亦名百姓。迷人偶遇智人,智人指示迷人,汝有大宝,价值天下,何故外求?迷人闻教,心大欢喜,问曰:“我宝何在?我何不见?”智者云:“汝之喜怒哀乐,是从何处生发的?汝之见闻觉知,是从何处生发的?汝之天地万物,是从何处生发的?这个生发处,即是汝大宝。”迷人闻教,反观一见,当下见宝,顿成大富。

见宝之时,此宝未曾得。何以故?迷时未失,悟时何得?若人识得此宝,若人识得此心,是名入了圣流,亦名到了彼岸。

问:如何是“致中和”?

答曰:悟了此心,明了此中,从心而发用,从中而发用,是名“从心所欲”,亦名“发而皆中节”,亦名“致中和”,亦名无为之德,亦名圣人之德,

若是昧却此心,不明此中,乘习气而行,顺百姓而作,是名任意妄为,亦名反中庸,亦名小人之德,亦名百姓之行。

未发之中,这个“中”,不是不偏不倚的中间,而是生发万相的大本。发而皆中节,这个“中节”,不是准确无误,恰到好处,而是顺中之作,而是从心之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明儒学案·浙中王门学案·侍读张阳和先生元忭
德经 12、浑厚包容
《老子》:治者四境,最高的境界是“不知有之”
【复活论语】“中庸”的本义原来是指“修心”(雍也篇第29章)
什么是心?人人都知道自己拥有一颗心,请问心为何物?心在哪里?
圆光大虱啃诗经:兔罝(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