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谈早期胃癌在内镜下治疗——胃黏膜剥离术


随着内镜器械的不断发展,“胃黏膜剥离术”已成为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首选治疗方法。其治疗效果与外科手术一样,但手术风险比外科明显减少;术后保留完整的胃,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外科手术。


先了解一下胃癌的相关知识


胃壁分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浆膜层。


黏膜层,无血管、淋巴管,癌局限于黏膜层时一般不会转移;黏膜下层,具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癌组织侵入黏膜下层时就有转移的可能性了。


【癌的转移与癌的恶性程度有很大关系。】根据癌组织的恶性程度,分为: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印戒细胞癌。低分化或印戒细胞癌,恶性程度高,容易早期转移。


早期胃癌:癌组织仅局限于胃黏膜层或黏膜下层,不论有无淋巴结转移。


早期胃癌的特殊类型:


微小胃癌:病灶直径≤5 mm的早期胃癌;


小胃癌:病灶直径5-10 mm的早期胃癌;


原位癌:癌组织局限于黏膜层内的早期胃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


ESD是指利用各种电刀对病变黏膜在内镜下进行局部剥离的一种内镜微创技术。该技术可实现较大病变的整块切除,并提供准确的病理诊断分期。


随着内镜器械的不断发展,ESD已成为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首选治疗方法。


无合并溃疡的分化型黏膜内癌、局限于黏膜下层上1/3的早癌,胃黏膜上皮内瘤变(或称胃黏膜异型增生、不典型增生,是胃癌前病变),可通过胃镜进行切除。


如胃镜活检已确诊为低分化型癌、印戒细胞癌或病变深度超过黏膜下层上1/3的早癌,不宜行胃镜下治疗,宜首先胃癌的外科根除性手术。因此,溃疡型病变一般较深,不宜内镜下治疗。


ESD治疗胃的早癌,5年总生存率和5年疾病生存率分别为96.2%~97.1%和100%。其5年生存率与外科手术是一样的,但手术风险比外科明显减少;ESD术后保留完整的胃,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外科手术。


胃癌外科根除性手术:胃大部分或全部切除,再加胃周围淋巴结清扫。胃切除的多少与胃癌的部位有关,胃远端部位(胃窦、胃角、胃体下部)的癌可行胃大部分切除术;胃近端部位(贲门、胃底、胃体上部)的癌需行全胃切术。因此外科手术的创伤比内镜治疗明显要大,手术后遗症大,日本研究人员指出:体重下降是一个重大的胃切除术后综合征,这大大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全胃切除者,患者会有明显的反流症状。


因此,能行胃镜下治疗者,首先内镜下胃黏膜下剥离术。


ESD术前确定病变深度、范围很重要!可以通过普通胃镜、放大胃镜、染色胃镜观察病变的形态,通过超声内镜观察病变的深度,黏膜下局部注射观察病变是否抬举良好,等等多种方式来确定。


但病变深度要等切下来以后,进过病理检查才能百分之百的肯定它。


ESD另外一个缺点就是不知道淋巴结有没有转移。但癌组织仅局限于黏膜层内的不会发生淋巴结转移;如果病变局限于黏膜下层上1/3的,分化良好的癌一般也不会转移。


如果病变是低分化、印戒细胞癌,则恶性程度高早期就有转移的可能,不适合胃镜下治疗;或病变超过粘膜下层上1/3时,需追加外科根除手术,进行淋巴结清扫。


ESD治疗风险主要是术中的出血、穿孔,这术中都能处理,由此需转外科手术者极少。术后迟发出血、穿孔者少见。


胃癌外科手术5年存活率,与胃癌分期相关。早期胃癌,达90%以上;二期胃癌,一般在70%左右;三期,40%;一旦到了四期,那么5年生存率一般不到10%。所以说“早检查、早治疗”,极其重要! 


作者:王伯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病例讨论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还是胃大部切除术?
内镜技术在胃癌手术并发症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胃癌发现早,可免挨一刀
爸爸胃癌走了,七年后38岁的儿子确诊!这个检查到了年龄一定要做
胃印戒细胞癌,为什么这么特殊?
ESD,没有切口的胃癌手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