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汽车经济:汽车成本与销售价格

来源:私募排排网综合

江湖有传言,“年轻人要早五年买房,晚五年买车”。最近,经常有刚工作没多久的年轻人咨询,该不该买车。不着急亮观点,先来给大家算笔账。

不少买了车的人调侃,养辆车,简直跟谈恋爱一样烧钱,要不停从你口袋里掏钱。

买了车得有地方停啊,家里公司租个车位,加上周末出行停车,每月少说三五百,多则上千。

而且现在油费又涨了啊,就算只是上下班,每月上千元总是跑不了的。算上每年的保险费、保养费、修车费......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一年在车上的花费在2-3万元。

再说,车子本身也有贬值。登录某二手车交易网站查询,发现大部分车型第一年的保值率都在80%-85%左右。也就是说,假设买辆车20万,用了一年之后卖出去,很可能只能收回16万-17万,光价格贬值这部分就损失了3-4万。

以某二手车网站奥迪A4L数据为例

从理财的角度,买车恐怕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有朋友早早地买了车,她抱怨说:毕业三年,身家只有一辆破车。自己在车上至少花了30万,30万啊,如果能存下来能多好。

买车=负债

买了车,对多数人来说,就是背上了沉重的负债。负债,就是把钱从你口袋里取走的东西。

与之相反的,就是资产,能把钱放进你口袋,为你源源不断创造现金流。换句话说,决定资产还是负债的,是这件东西给你带来的是现金流入还是现金流出。

比如买房,如果月供大于房租,那么算作负债,反之则算资产。而因为月供几乎不变,所以房租不断上涨的房产,会逐渐变为资产。

所谓财务自由,不是坐拥千万家财,而有源源不断的现金流入账覆盖生活开支。

富人总是先构筑自己的资产项,最后才买用资产产生的收入购买负债(比如奢侈品)。而年轻人很容易抱着及时行乐,追求生活品质的心态,购入不符合自己购买力的商品,深陷负债的陷阱之中。

会花钱=会赚钱?

当然,对一小撮人来说,买车,可能也是资产。也许一笔生意,开着奔驰能成功谈下,开本田就不行,那奔驰车其实也算一种资产。

可对于多数年轻人来说,车子只是心理需求,而非必需品。有同事买了辆60万的豪车,逢人就有意无意亮车钥匙,但平时也不怎么开。上下班嫌堵,周末出行嫌开车累,觉得还不如地铁、打车来得方便省时。

再说,共享单车已经遍地开花,离共享汽车的普及还会远吗?麻袋君默默心疼同事的豪车三秒钟,这笔钱,除了满足心理需求,几乎可以说是白花了。

以前听说过一句话,“会花钱才会赚钱”,当时很不屑,但现在想来还是很有道理。“会花钱”的核心在于“会”,而“会”的精髓在于将花的每一笔钱看做是投资。可能是用知识投资你的大脑,也可能是资产带来现金流。

“会花钱才会赚钱”,其实就是花好你手头的每一分钱,用在未来可以给你带来收益的地方。

买车,可以再等等

追求高品质生活是每个人的权利,但在还没钱的时候,你是想有一个买来第二天就贬值的大铁块,还是一直在产生金子的金矿?

换个角度来说,如果不是二代,谁都有穷的时候。如果在这个时候,能提高自身竞争力,或者是买入资产,做好理财规划,比如将工资投资理财产品,而不是月光消费,那么十年后结果将完全不同。

没有经济能力的时候,不要买车,等到财富稳定的时候,再买一辆心仪的车,会更加从容不迫。

延伸阅读:

房价涨了先买车?10万元车成本究竟有多少?算完哭了!

买车一直被当做是仅次于“买房”的大事,买房买车,是很多人的梦想和理财目标。房价涨的这么厉害,房子暂时是买不起了,那就先买车吧。也算是实现了自己的一个梦想,就实现梦想这个角度来说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是就理财这个角度来说是非常不理性的。

如果你计划买车,最好先看一看这个!

10万元车成本究竟有多少?算完我哭了!

车作为家中三大件之一,消费者在选车买车的时候都是谨慎谨慎再谨慎。然而汽车市场却常常让人摸不着头脑,10万元的车型动辄优惠1、2万元,20万元的车型动辄优惠3、4万元。

自己的车子究竟有多少钱用于制造车辆本身的,绝大多数人是不清楚的。那么一辆车的成本究竟是多少呢?

汽车价格由三部分组成:税收+利润+成本

以一辆售价10万元左右的车为例

一、首先是税收:

税收4万元,包括消费税(3%-5%)+增值税(17%)+教育附加税+城建税+地税=大约车价的40%(40%是根据一位自主品牌人士的说法。有的城市无地税,故用大约。消费税按排量征收,3%-5%为1.6升以下排量的车型税率)

二、然后是利润

生产公司利润10000元,即车价的10%

销售公司利润7000元,即车价的7%(包括销售成本,广告营销等)

经销店利润5000-7000元,即车价的5%-7%

三、最后是成本

原材料成本约3.5万-4万元。即车价的36%-38%

汽车各部件成本占比

某车企曾公布一辆车最贵部件价值的占比,其中发动机一直被看作对汽车最大的“手术”,再不济的车换个发动机也得3、5万块钱,然而真实成本却只占整车的15%左右。

  • 发动机所占比例:15%

  • 车身所占比例:15%

  • 汽车电子系统所占比例:15%

  • 底盘所占比例:10%

  • 传动系统所占比例:10%

  • 车内装饰所占比例:10%

  • 其他:25%

假设一辆标价10万元的汽车成本4万元:

  • 发动机成本:6000元

  • 车身成本:6000元

  • 汽车电子系统成本:6000元

  • 底盘成本:4000元

  • 传动系统成本:4000元

  • 车内装饰成本:4000元

豪华车利润更高,具体数额是多少,数学好的读者自己算吧,总之,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有经销商统计,100万元的进口车税收就有143万元。

生产公司利润和销售公司利润,因为品牌不同,占比也不同,有的车型还加价数万元销售。

所以无法断定详细利润,但可以肯定的是,这辆豪华车的原材料成本占比是非常低的,厂家利润最高。

如果消费者购买,还需要10%左右的购置税,大约10万元。

总之,这款车总价接近300万元了。

当然,不同品牌,不同排量,不同车型的具体税负,技术转让费,生产公司或销售公司利润是千差万别的,以上计算只是大体的约数,不一定精确。

但可以有一个基本的结论,无论化妆品、书籍还是汽车,原材料或原创利润都是占比不高的,营销和税收环节最赚钱。

更可怕的是!买车不贵养车贵!

年轻人,不要再给车打工了

车子是消耗品,从你购买那天起,它就开始贬值了,这是他和房子最大的区别。车子是最容易贬值的资产,10年前一辆20万的车子,10年后可能连2万都达不到,再算上车子产生的额外费用,从理财角度来说是非常不划算的。

一朋友在大学毕业的时候,在父母的资助下全款买了一辆车,每年的油费、养护费等费用就要三四万,那几年压力山大,感觉就是在给车打工。直到工作几年之后,经济宽裕下来他才松了口气。他坦言,如果可以回到过去重新选择,他不会这么早买车。

他还算家庭条件不错的,父母全款买车,而很多朋友可能连首付都还需要自己付,压力就更大了。

当然,对于我们追求生活品质的年轻人来说,不能完全用划不划算来计较。就体验来说吧,也没好到哪里去。

一线城市都有一个通病叫“堵车”,好像不堵车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一线城市似的。据说,一二线大城市上下班高峰的平均时速大概只有20km/h,全国大部分城市的地铁平均时速在40km/h以上,开车还没地铁快。

大城市的公共交通非常便捷,就上海来说,从家里去陆家嘴上班,在路上花费50分钟时间在地铁上,时间不算短也不是太长,在地铁上都有WiFi,而且上网非常流畅,可以在地铁上听广播、看财经新闻,谈工作,甚至看视频,但是你开车最多只能听广播,这段时间坐地铁的比自己开车的自由。如果运气好的话,还可以坐到位置,顺便补个觉。

大城市的停车费有多贵,那些开车的人最有发言权,曾经特意去问开车的朋友,他对此感觉有一肚子话想说,一次和女朋友去看电影,再逛了会商场,三个小时五六十块的停车费,这是抢劫吗?他说平时也就和女朋友约会的时候开开车,平时出行还是坐地铁公交居多。

很多人买了车,大部分时间都是闲置在家的,开车的机会并不多,也就郊个游,极端天气方便一些,家里有老人小孩出行的时候更方便,要是只是为了上班方便的话是真的没必要。

其实,现在滴滴、Uber这些拼车、打车软件那么多,打车都非常方便啊,如果想要一家出游,可以去试试租车,选择很多,也还不贵。

每个人都应该去追求好的生活品质。但年轻人在经济不宽裕的时候不要买车,不要用最具想象力的黄金十年给车打工,给银行打工。你要相信,车子会有的,等你财富稳定的时候再买一辆心仪的车,那时候的你会更加从容不迫。

很多人买车,除了为了便于出行,还因为面子,曾经车是财富的象征,但是未来,开车可能是穷人的标志!

开车将成穷人标志?

在现今这个开法拉利炫富的时代,如果说日后开车的多是穷人,富人反而很少开车出行一这种预言,是否会像贫富的胖瘦一样兑现呢?

狄更斯的《匹克威克外传》风行英伦之时,如果说将来富人多是瘦子,穷人多是胖子,谁都会觉得是异想天开。脑满肠肥、大腹便便,是那时典型的富人形象。如今呢,肥胖症席卷发达国家,而在这些国家中,穷人中的肥胖症最为严重。走进富人区,则苗条的人明显多起来。可见,未来往往在我们的想象之外。

未来汽车拥有量的增长,将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的汽车拥有量已经到顶,甚至有可能下降。在20个发达国家,人口一直在增长的情况下,汽车旅行里程呈饱和状态。英法德日的汽车旅行里程,从1990年开始下降。美国是个例外,但在本世纪初也已经触顶。发达国家从总体上看,汽车旅行里程在2004年触顶,自2007年经济危机前开始下降。

根据对人口社会学的初步分析,我们能够颇有信心地推断这些现象是一个长期的趋势,而非一时经济波动所造成的短期失常。婴儿潮一代的前锋,即 1945年出生的人,今年已经67岁。这些发达国家第一代大部分人都开车的。如今开车的退休老人比任何时代都多。六十几岁的英国人中,79%有驾驶执照。美国60—64岁这个年龄层的人中,90%以上开车。这比任何年龄段的比例都高。这代人是最痴迷汽车的一代。他们年轻时,汽车象征着自由、财富、美国梦。汽车难以和他们的生命分开。然而,他们恰恰是马上要退场的一代。

新一代则大异其趣。

这代人考驾照的年龄普遍偏晚。驾照拿得晚的人,一般开车比较少。英国一项研究揭示,快三十时领到驾照的,比起年轻十岁就开始开车的人来,开车要少30%。在德国,年轻的有车家庭在1998—2008年间从20%增加到28%,但开车的却少了。大家买了车,但越来越多的时间是放在那里,偶然才用。2001—2009年间,美国18—34岁年龄段年收入7万美元以上的阶层。公交使用增长了100%。当然,网络的流行,也使许多开车出行成为不必要。在英国,六分之一的零售是在网上进行,美国也达到了二十分之一。

有研究表明,美国18—34岁这个年龄段以网络代替汽车的比例比任何年龄段都高。也许同样重要的是,年轻人越来越把汽车当成日常工具,而不是什么“美国梦”的象征,不是非追不可的时髦。

另一个潮流,则是城市化。

在发展中国家,城市中刚富起来的中高产是汽车的主要消费者。在发达国家,农村地区最依赖汽车,城市则更靠公交、自行车、或步行。比如,美国3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中,无车家庭的比例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就不断升高,目前已达到13%;但在农村,只有6%的家庭无车。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估计,在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从2010年的77%上升到2050年的86%。这意味着,将把快10%的发达国家人口从对汽车的依赖中解救出来。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21世纪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和20世纪大为不同。汽车在20世纪的城市化中扮演了核心的角色。战后的美国代表着一个非常典型的模式。城市的发展围绕着汽车来演绎,城市化变成了郊区化式的铺张发展:中高产移居郊外;市区空洞化:贫困、高犯罪率和破败的学区,形成难以根治的城市病。为汽车服务的高速公路,则成为基础设施的骨干,使白领阶层得以在郊区的“睡城”和都市中心办公室之间每日远距离通勤,最终导致公路不堪重负,严重拥堵。这使郊外中高产的生活质量大打折扣。

面临这些挑战,欧洲城市首先开始了去汽车化的进程。

哥本哈根、阿姆斯特丹等城市,大力扩张自行车道,强化公交体系,同时减少停车位,增加停车费。伦敦、斯德哥尔摩、米兰等城市,以不同的形式征收进城的拥堵费。美国也在讨论类似的计划。这次美国房市崩解后的复苏,清晰地显示了郊区化的没落和城市的复兴:城市中心和近郊的房价迅速反弹。比如,最近一年多来波士顿市内的租金连创历史最高,纽约市区特别是曼哈顿地区也房价飙升。与此相对的,则是所谓“远郊的死亡”。

有观察家指出,有钱人开始返回城市。他们对开车感到厌烦,希望在工作地点附近居住。这样的潮流如果继续看涨,那么城里的高房价就可能把穷人挤走,而富人少开车、穷人离不开车的现象,就不再是天方夜谭了。

素材来源:她理财网、投资者报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4S店“一辆十万块的汽车”,出厂价是多少?说出来你都不信!
4S店一辆卖10万的车,出厂价是多少钱?说出来你可能都不信
买房要注意,这3种被称为“穷人房”,再便宜也别买
补贴大退坡后,为什么还要买新能源车型?
农村过年怪象:穷人炫富,富人装穷。
“穷人”最好不要买这4种车,不是瞧不起,而是怕你买后偷躲着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