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对坚持苏中斗争的几点建议*
(一)我苏中区自讨李逆长江后,年半以来均能坚持原地斗争,其主要原因是:(1)党领导的正确;(2)群众力量强大;(3)政权日益巩固;(4)我地方军及主力军之强大,尤其是军事上的胜利,则成为我坚持苏中之决定因素。

  (二)此次日伪集中大军对我苏中四分区“清剿”,在海启增造了据点十余处,筑了三条公路。日伪现又转移兵力对我三分区“清剿”与局部的开始“清乡”,使我苏中地区缩小。因此环境日益紧张,我三、四分区可能更为严重些。日伪停止“扫荡”时,部队尚可摆布,如继续“扫荡”则过于拥挤。其原因由于脱离生产与地方人员太多,不能与群众确实凝结之所然。

  (三)我们为准备战略反攻,一师主力须一部或大部至二分区以北地区进行整训,但有如下各点值得考虑:

  1.如我主力离开三、四分区,则将可能迅速使我地区缩小。

  如泰东地区无主力活动,则使敌在短时期内将据点、公路构成而进入“清乡”。三、四分区因有我强大主力,则使日伪“清乡”至今未能实现。

  2.留苏中主力既少,兵力定不够分配,而地方武装则尚未能发挥其应有之作用,甚至于屡遭损失(年半以来苏中地方武装失枪在三干支以上),此对于坚持苏中地区亦很困难。

  3.如我主力既离开三、四分区,则不易给予敌人重大打击,日伪将更可能猖狂,于是影响苏中之坚持。如苏中既不能牵制大量之日伪,则日伪定转移其兵力对我盐阜地区,对华中根据地影响甚大。

  4.为要坚持苏中,必须留较大兵力才行,但也有如下影响:(1)使主力不便训练,影响战略反攻之准备;(2)主力免不了消耗,对保存有生力量不利,但如不付相当代价,则难以坚持;(3)主力过于分散将影响其发展前途,但不分散则又难于活动。

  (四)目前苏中地方武装工作有如下倾向:

  1.脱离生产之地方武装数量已超过主力,但多作保卫机关之用,未向敌人进袭,形成守望队的现象。同时较好武器多集中机关,不利战斗力之加强,而影响坚持原地斗争之任务。

  2.由于地方武装不能担任坚持之任务,迫使主力长期分散而降低了其战略作用。

  3.由于地方武装战斗力弱,每次战斗均须要主力负担解决,致使主力削弱太甚。目前一师各团均不足一千人,甚至于少至三四百人,此不仅对战略反攻影响甚大,且对坚持原地斗争亦有莫大影响,如不迅速与不断予以补充,则主力元气大损难以恢复,亦影响苏中之坚持。

  4.现地方武装数量虽大,但长期停留于分散与初级阶段,而党政军工作中之弱点,也部分影响到地方武装之进步。

  5.主力对地方武装之帮助仍不够,而地方对主力之爱护亦差,以致使主力只有消耗而无补充,此也相当的影响部队之战斗情绪。而地方军有人多枪少尾大不掉之感。自苏中扩大会后,虽曾决定分区与旅部合并,但目前仍有你我界限,未能做到完全之协调一致,此对坚持有绝大妨碍。

  (五)为坚持苏中斗争特建议如下:

  1.使党政军民一元化,区党委与师部机关合并,其负责人可兼军区政委或主任职务,分区也然。军区及师部、旅部负责人亦应参加地方党委之一部分工作,以便完全协调而利于坚持斗争.某些军队与地方干部可酌量对调之。

  2.为准备战略反攻,抽出主力训练,有如下两个方案:

  第一方案,完全抽一个旅进行整训,其所遗任务则由其余两个旅来分担。此方案可使师部领导机关仍留三、四分区,以资统一指挥,但抽出训练之旅其补充则较困难。

  第二方案,每旅抽调一个团选择较安定地区整训,由师直接负责,而将该旅之另外两团完全与地方军合并,统一于分区,以加强坚持斗争之力量,但师与军区之领导机关如果北移,则对各方之协调与坚持斗争亦是有影响的。

  注释:

  *[一九四二年六月,日军开始对苏中抗日根据地进行“清剿”,苏中敌后抗日斗争更加尖锐残酷,为适应斗争形势的变化,粟裕就几个对坚持斗争有重要意义的方针性问题提出看法和建议。这些问题后来在苏中区的领导同志中进行了讨论,并经中共中央和华中局、军部的指示而得到解决。其中关于提高地方武装战斗力和加强主力部队训练问题,一九四二年九月,经华中局、军部批准,全师实行了统一整编;关于党政军民一元化问题,按中共中央一九四二年九月一日发出的《关于统一抗日根据地的领导及调整各组织间关系的决定》执行,于一九四二年十一月苏中区军政党委员会第三次扩大会议(即南坎会议)后,建立了苏中区党的一元化领导,这是粟裕报新四军军部的电报。]

  《栗裕军事文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抗战时的抱犊崮:八路军主力在山东的首个根据地
管文蔚回忆:与粟裕、刘炎、陈丕显领导建设苏中抗日根据地
让日本首相发誓要活捉的新四军战将是谁?
如皋革命史略之三
日伪“清乡”行动构筑200华里封锁线 军民“火烧竹篱笆”震破敌胆名扬苏中
忆长辈:刘先胜和苏中四分区的情报工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