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院(155)正音书院

正音书院,所谓“正音”就是矫正语音。清初闽方言区的福建郡县和粤方言区的广东地区都设有正音书院。规定二省乡试举子须用官话词语,不许用方言词语。学政面试考生,听不懂,不会说官话的童子不能考秀才。

清雍正年间在福建、广东两省设立的北京语音训练班,由当地驻防的旗人任教。这种训练班的设置,是由于雍正六年(1728)下了一个谕旨,说:“每引见大小臣工,凡陈奏履历之时,惟有闽广两省之人仍系乡音不可通晓。”认为这些官员“赴任他省,又安能宣读训谕,审断词讼,皆历历清楚,使小民共晓乎?官民上下语言不通,必使胥吏从中代为传递,于是添设假借,百病丛生,而事理之贻误多矣。”

因此谕令“福建、广东两省督抚,转饬所属府州县有司及教官,遍为传示,多方训导,务使语言明白,使人通晓,不得仍前习为乡音。”于是两省所属府州县都设立“正音书院”,招秀才举人学习京音(北京语音)。这种训练班到清代中叶逐渐停办。办的时间最长的是福建省的邵武县。

直到现在,从邵武到浙西江山一带还通行一种官话,就是当时办“正音书院”的结果。广东省在清道光十六年(1836)出版莎彝等著的《正音咀华》,梁作辑的序中说:“恭读上谕,谆谆以闽广为念,务期谐声会意,娴习语言。”可见那时广东还在奉行这个谕旨。举办“正音书院”是封建时代统一官方语言的一项措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揭秘:史上第一次“普通话”推广运动为何会失败?
史上第一次“普通话”推广为何会失败?
抢救山西濒危古语
一个夷狄可汗(雍正)教福建人怎么讲中国话
汉语通语和汉语方言的历史
闽粤当官得取决于北京人?为了纠正“胡建”口音,朝廷真尽力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