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法华镇路的今昔

法华镇路因法华镇而来,法华镇如今已完全城市化,遗存物件有些在博物馆,有些由当地园区收留。

现今位于法华镇路681弄内(靠近法华镇路第三小学)的“怀本堂”旧址可能是这片区域内为数不多的历史遗留建筑,建成于1935年。

1935年,曾任上海总商会会长、上海工部局华董等职的赵锡恩(字晋卿)因夫人邬漱隐病重,献(法华镇)地近一亩,开始建造怀本堂,1936年11月落成。

赵先生曾登记住址在静安寺路(如今的南京西路)591弄110号,旧居还在,据说产权还在赵家。

抗日战争期间,赵锡恩在怀本堂为许多难童开办义务识字班,聘教师义务教学,每期30余儿童参加,对经济困难的学生,还给予物品资助。每逢台风季节,法华地区棚屋倒塌,居民无处栖身,怀本堂接纳灾民到堂里暂住,不收费用。

法华古镇有一些地名现仍在用,如法华镇路、种德桥路,香花桥等。

法华镇东有大户人家“郁屏翰(怀智)家族”。郁家和如今的幸福路(旧名敦惠路)有系,1918年,郁屏翰登记在上海总商会同仁录,其商号为“敦裕”,同年,郁屏翰去世,谥号为“敦惠”。

郁屏翰就是王小鹰小说《长街行》常衡步的原型人物。

常衡步的曾祖父是清光緒時太常寺的大博士,因厭倦官場的明爭暗鬥,漸生歸田之意。於是託人四處尋訪樂土。

经打听有一處”身處紅塵地,紅塵卻不到”的別樣風景地方。族人連忙告知常博士,常博士專程行船千里前去察看,正合他彼時的心意。便花費畢生積蓄,於古庵古樹旁置下了一座農莊,名之謂”盈虛”,幾簇茅廬,數十畝桑園,雇了十幾戶農家在此養蠶繅絲,一度生意興隆,並以此為根基,開拓辦廠,建航運船隊,創立了常家福蔭三代人的事業......

十數年工夫,便有海格路、哥倫比亞路、安和寺路等通衢直逼寧靜的盈虛農莊。幾年後,盈虛浜西北口也被洋商以便利交通為由而填沒。河道航運不通,使蠶絲業受到很大的打擊。加之軍閥混戰,桑蠶人家紛紛離去,桑園逐年荒廢。常家後輩中有銳意革新奮發圖強者,預測隨著租界日漸膨脹,人口增多,日後地產業勢必蒸蒸日上。便向常老爺子進言,建議將農莊改建民居租售。

常老爺子說服了常家各房兄弟合力投入巨款,耗時近十載,終於民國十六年間建成一片石庫門裡弄住宅,延襲農莊舊名,為”盈虛坊”。

常博士親自出馬,恭請海上畫壇巨擘吳昌碩先生題寫坊名,使能工巧匠鑿於青磚重檐歇山頂的牌樓上。可惜,常博士住進盈虛坊未過半年,便溘然病逝了(《长街行》片段摘录)。

作家王小鹰在创作手记中曾说《长街行》的创作灵感来自一条小街。“有许多人物事件的素材是许多年就存在心里了,零零散散,珠子似地埋伏着,等待有一根线把它们串起来。”这根线就是她家附近的一条小街:(小说)盈虚街就是(上海)法华镇路。

后来上海咖啡厂落户此地。上咖对上海人来说很熟悉,尤其是他家的麦乳精,调一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漫步上海#【古色古香法华镇】
法华镇路
雨中古镇
漫步上海 || “上海古道”法华镇路
长宁怀旧
法华镇的前世今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