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照片拍出来总是灰蒙蒙的, 怎么修得通透又有质感?

先简单粗暴地答一个。

1.

要把照片整“通透”,

要先知道什么是“通透”。

“通透”我觉得是一个很清晰明白的概念。

——[黑是黑,白是白,边缘清晰没雾霾]

(妈的我是打油诗人吗)

2.

于是让画面“通透”,就是让画面有着合理的——

[整体对比度]

[局部对比度]

[锐度]

[清晰度]

3.

仔细地谈,

所谓的通透,

也就是

让你觉得看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让你感受不到大气中各种杂质水汽的存在。

为了获得这种感受

你必须看到一个物体具有正常的明暗反差,向光的一面是亮的,背光的一面是暗的

并且这样的明暗深浅变化,

要符合大家平时观察到的,

大气干洁时物体表面的明暗变化规律。

所以才有上面那句:[黑是黑,白是白,边缘清晰没雾霾]

在正式开始之前,

这里还有另外一件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要讲:

数码相机的 RAW 格式文件,

本身保有大量细节。

为了让细节能更好地被观察到,

一张正常曝光的 RAW 格式照片,

在电脑上[直接打开]的时候,

会显得“发灰”,明暗对比不明显,白的不白,黑的不黑,色彩不饱和。

这张上过知乎日报 APP 开机界面。

RAW 格式看起来是不是很幻灭?

哇原来晚霞根本不红啊,原来圣保罗大教堂根本没有立体感啊。

好,经过调整之后变成这样。

小白会说:哇好牛逼的后期啊,原来好景色都靠后期作假 P 上去的呀

其实并不是。

因为 RAW 格式丰富的细节呈现的方式就是降低了画面的对比度,降低了色彩的饱和度,这样才能融入更多的明暗过渡和色彩过渡,

——如果都是一大坨黑一大坨白,一大坨红一大坨紫,请问画面还有有丰富的灰阶细节和色彩过渡吗?。

而 RAW 格式这个特点就会导致一眼看过去好像很灰,色彩很暗淡,很丑。

而实际上懂的人观察直方图就知道,

——高光暗部的细节都在,各种色彩保留的很好,直方图的过渡比较流畅,没有断崖

——最右边没有一丝过曝,最左边没有一丝欠曝,因为照片的细节都集中在灰阶呀

这自然就导致画面看起来[白的不白,黑的不黑],

因为直方图的最左最右端都没有像素嘛,当然不黑也不白,看起来灰灰的,不通透也不鲜艳了。

然而摄影师看到了这样的 RAW,是非常开心的啊!!

因为相机前期拍摄就是一个

[尽可能多地捕捉信息的过程,而不是一按快门就得到影调色调完美的照片]

有了足够丰富的信息,后期再按照——

A.还原真实场景中的光影变化

B.符合心中美景的创意性后期

的目的去调整画面的光影变化,使照片的影调色调符合人眼平时的观测经验。

[这就是前期跟后期的真正关系]

——前期是捕捉光线,信息越丰富,画面就越灰。

——后期是改变捕捉到的信息的呈现方式,使得画面符合人眼观测经验,或者作者的创意目的。

于是这就给了很多居心不良或者半灌水的爱好者提供了装逼坑小白的机会——

啊你看我“原片”多么暗沉,

多么雾蒙蒙,多么色彩暗淡,

你看我“后期“多么牛逼,抢救废片,让照片变好看这么多!

呵呵。

这是 RAW 格式直接在 Camera Raw 中打开。

可以看到画面整体偏暗,发灰,不通透。

这尼玛可是 PM2.5 不到 10 的北极圈内啊。

你跟我说这是雾霾尾气我差点就信了呢。

然后可以看到直方图,整体偏左,因为刚刚入夜,灯光已经很亮了,

看直方图,仍然有些许的红色像素达到最右边,说明高光仍然有轻微地过曝。

而最左边没有像素,说明在尽可能地保留高光的同时,做到了不欠曝。

按照上面插播内容的标准,

这仍然是一张曝光不错,尽可能地获得了最大信息的 RAW。

好,我们进行一些正常的后期调整,为了还原一个真实的场景。

还记得之前讲的 4 点吗?

[整体对比度]

[局部对比度]

[锐度]

[清晰度]

首先是[整体对比度]:

这个非常容易理解,也就是让画面中黑的更黑,白的更白。

那么增加画面的对比度即可。

作为一个调子稍微低了一点的图,我增加一点曝光,然后再压低高光就可以实现直方图的正常分布。

同时再加对比度,画面的立体感瞬间就起来了。

这个时候就可以去吹牛逼了

啊看朕的后期!多么牛逼的后期!拯救欠曝的照片!拯救灰霾的照片!

呵呵哒。

那么增加整体的对比度有个问题,就是容易让黑的太黑,白的太白,没有办法实现局部调整。

所以我们还需要这一堆东西。

高光阴影黑色白色,四个选项

实际上是把画面的亮部暗部再一次进行了细分。

黑色和白色对应最左边和最右边的像素,

阴影和高光对应次左边和次右边的像素。

也就是说,黑色白色调整的部分更加极端

阴影和高光负责的明暗部分,相对中庸一些。

那么局部对比度,正是靠着这样的分工来完成的。

简单来说,就是把阴影和黑色,高光和白色,进行反方向调整,增加亮部和暗部彼此内部的对比度。

而这样的变化会明显让画面的局部更加立体,

却不会让画面政体的明暗发生大的变化,也就不会造成画面白的死白,黑的死黑的状况。

如图,可以对比下方只加对比度的画面。

我们再来看局部,

下图看起来会更加立体

下图是只调整对比度的情况。

所以这里就是[整体对比度]和[局部对比度]的问题

接下来,就轮到了[清晰度]和[锐度]

[清晰度]是 Lightroom 里的一个概念。

我们之前谈到的[对比度]不论整体还是局部,都是一个基于画面明暗变化的概念。

[清晰度]则不是。

清晰度是通过强化画面中线条的边缘处的微反差,来强化物体的边缘,使画面看起来好像更清晰。

⬆清晰度降低,物体边缘不清不楚,感觉模糊

⬆清晰度升高,物体边缘非常清楚,反差明显

边缘清晰了

自然感觉就通透了,我相信这个大家都很明白。

但是清晰度家过度也会带来问题

不仅是上图中大家能看到天空变得粗糙

而且在大光比的情况下,强行提高边缘反差,自然会形成最可怕的边缘假亮

就像介样。

因此清晰度要慎重。

最后是[锐度]

锐度的概念最简单,懒的举例了

锐度无差别增强每一个像素的锐利程度,让画面看起来干燥,清晰。

当然加多了就会造成画质很差,看起来颗粒很多的问题,因此也需要慎重。

4.

总结一下:

[整体对比度]让画面黑白分明,有了正常的立体感,有了符合人眼经验的明暗反差;

[局部对比度]让画面中亮部和暗部的内部产生反差,增强了画面局部的层次感,立体感;

[清晰度]通过查找边缘,增加线条和周围区域的反差,让画面看起来清晰,但容易产生边缘假亮;

[锐度]通过无差别增加像素的锐利程度,让画面更清晰,但容易破坏细节产生颗粒感。

说完了,这就是我所知道的关于通透的所有知识。

至于光太平,画面杂乱,细节脏等问题都跟通透没有关系,属于另外的问题,切勿混淆。

P.S. 遭遇严重的大气问题,

比如霾,比如水汽过重,比如平流雾,那是完全没办法的事儿。

就算 LR 和 Camera Raw 有着去薄雾的功能,

也无法凭空补出被雾霾遮挡吸收掉的光线信息啊。

P.S. II 局部对比度不仅可以在黑色白色,阴影高光中调整,更可以利用[色调对比度]将画面分成高中低三个层次,获得更加精确的局部调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PS中Camera Raw使用教程(三)——整体调整之基本面板
用好Camera raw基本面板 足以彻底改变一张照片
后期如何做可以让照片通透?
lightroom如何一分钟挽救旅行风光照片
【干货】对比度、清晰度、锐度、去朦胧、纹理究竟怎么用?
ins上风光照片到底是如何后期修出来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