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轼书法批评的审美倾向
摘 要:作为宋代“尚意”书风的重要倡导者和实践者,苏轼在品评前人的书法时眼光独到,他的评析往往能够穿透前人的心灵。通过批评,苏轼提出了自己的审美倾向:不满于瘦硬的书风,标举寓进挺清秀于丰腴厚实之中的书风;提倡“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的审美理想;崇尚平淡深远之美。
  关键词:苏轼;书法批评;审美倾向;审美理想
  书法批评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审美倾向性,审美倾向性通过批评标准而体现出来。书法书法批评标准是展开书法批评的先决条件。在书法批评中,卫铄《笔阵图》云:“善于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 [1]卫铄将“骨”、“肉”等概念引入到书论中,并展开批评,而“多骨微肉者”、“多力丰筋者”、“多肉微骨”等,就是卫夫人书法批评的标准。可见,不同的艺术理论家所持的批评标准是不同的,从而反映出艺术家不同的审美态度。
  一、批评瘦硬书风,标举寓劲挺清秀于丰腴厚实之中
  宋代书法的艺术特色就是“尚意”,“意”在学晋人之理,“意”在格调新奇。清梁巘云:“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2]后人对宋代书法概之以“尚意”的定义,是受苏轼“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3] 的启发,而苏轼“吾虽不善书,晓书莫如我。苟能通其意,常谓不学可”[4]被后世视为“尚意”的经典理论。苏轼《次韵子由论书》云:“吾闻古书法,守骏莫如跛。世俗笔苦骄,众中强嵬騀。”[5]诗中的“骄”、“嵬騀”等语意指过分矫健、突兀不稳的弊端。由此可见,苏轼对流行于当时的瘦硬书风不满,而标举寓劲挺清秀于丰腴厚实之中。
  苏轼在《孙莘老求墨妙亭诗》一文中提出了自己的审美观点,云:“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谕未公吾不凭。”[6] 苏轼认为“短长肥瘠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并对杜甫“书贵瘦硬”的审美观点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书法艺术具有不同的风格,瘦字、肥字各有特点。正如历史上的两个绝代美人杨玉环和赵飞燕一样,她们一个以肥胖著名,一个以瘦弱著名,但是她们都有各自的体态风度,谁也不敢憎恨她们。由此可见,形体清瘦者也可给人以劲健之感,而形体肥厚者也可给人以雄强之美,多肉并不等于“无力”,同样也未必是“病”。
  此外,苏轼强调书法的外在形体美与内在骨力美的和谐统一。其《杂评》云:“杨凝式书,颇类颜行。李建中书,虽可爱,终可鄙;虽可鄙,终不可弃。李国士本无所得,舍险瘦,一字不成。”[7]认为,杨凝式的书法直承颜真卿,能变开张阔大为风神潇洒,得颜书之神,故而深得苏轼赞赏。李西台学唐人书,其格韵卑浊,苏轼认为其可爱可鄙,终不可弃。李煜作书以瘦劲著称,故而不合苏轼的论书宗旨。苏轼最赞赏的书家是蔡襄,其《评杨氏所藏欧蔡书》云:“独蔡君谟书,天资既高,积学深至,心手相应,变态无穷,遂为本朝第一。”[8]认为蔡襄的字以纯淡婉美、清圆秀润胜。虽然时人讥之为“多肉”与“迟缓”,但是蔡书圆润中有骨力,婉美不落软媚,所以最合苏轼“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的审美理想。
  二、“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提倡审美风格的多样化
  “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这一命题出自《次韵子由论书》,云:“貌妍容有暄,壁美何妨椭。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苏轼“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的审美理想,兼容了不同的书法风格,表现出书法的中和之美。苏轼的书法内寓骨力而外呈丰腴,如其《孙莘老求墨妙亭诗》云:“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徐家父子亦秀绝,字外出力中藏棱。”苏轼提倡藏筋力于圆劲浑厚之中,而不以棱角突出、锋芒毕露为尚。正因为苏轼提倡雄健肥劲的书风,所以他最看重颜真卿、杨凝式等体貌阔大的书风,蔑视那些以“瘦硬”故作矫健的书风。又云:“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谕未公吾不凭。短长肥瘠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苏轼不满于杜甫“书贵瘦硬”的审美观点,认为瘦字、肥字各有千秋,应当持兼容并包的审美观点。
  三、崇尚平淡深远之美
  苏轼晚年非常崇尚虚静淡泊的审美情趣,所谓“平淡”,是指一种淡远深邃、富于魅力的艺术意境。在书法创作中,“平淡”的获得,不仅需要书法家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创作功力,而且要顺应内心的感受创造出一种平易清淡而意味隽永的艺术境界。
  苏轼在《题王逸少帖》一文中表达了其崇尚闲雅淡泊的祈尚,云:“颠张醉素两秃翁,追逐世好称书公。何曾梦见王与钟,妄自粉饰欺盲聋。……谢家夫人澹丰容,萧然自有林下风。天门荡荡惊跳龙,出林飞鸟一扫空。” 这首诗通过把张旭、怀素同王羲之进行比较,对王羲之的书法艺术进行了高度的评价。认为,晋人的风神淡泊与潇洒是后人不可企及的,同王羲之和钟繇比起来,张旭、怀素就如同“妄自粉饰欺盲聋”,显得等而下之了。此外,苏轼以谢道韫作比喻,赞赏王羲之的书法艺术,认为书法贵乎外表素朴简淡而意蕴深邃幽远的艺术风格,继而追求襟怀冲淡而寓意高远的审美趣味。
  综上所述,苏轼的的书法批评作为其书学思想的一部分,不仅是中国古代书法理论史上不可或缺的篇章,而且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并且而这些书法批评对当代人研究古代书风、书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注释:
  [1]冯亦吾注释《书法名论集》武汉:河南美术出版社,1993年,第14页
  [2]华东师大《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第575页
  [3]颜中其《苏轼论文艺》北京:北京出版社,1985年,第246页
  [4]颜中其《苏轼论文艺》北京:北京出版社,1985年,第244页
  [5]同[4]
  [6]颜中其《苏轼论文艺》北京:北京出版社,1985年,第248页
  [7]孔凡礼《苏轼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2188页
  [8]孔凡礼《苏轼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2187页
  [9]孔凡礼《苏轼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2169页
  作者简介:徐文娟(1987-),女,汉族,江苏徐州人,艺术学硕士,江苏师范大学艺术学专业,研究方向:艺术理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轼《致子厚宫使正议兄帖》,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
苏轼小楷《养生论》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
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读苏轼的散文 | 你好,苏东坡
他的篆书刚健婀娜、飘逸流丽
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苏轼小楷《养生论》欣赏
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度越前贤,迥出侪辈:蒋维崧临商周金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