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往事如烟
userphoto

2022.06.08 广东

关注

​那天上午去剪发,磨磨蹭蹭 到9点多才出门。心中有些许忐忑,担心在这个时间节点,店里等候的顾客多,毕竟坐冷板凳的等候 浪费表情。

然而,实际情况却出乎意料,店里除了师傅和一位顾客外,再无他人等候。我信步走进店中,自言自语地说了一句“来得早 不如来得巧”,男顾客理貌地说我时间掐得很准,属于神机妙算。

搭腔的男士甚是面善,印象中他是洋蛟湖人,很久不见,名字竟然在我的记忆中蒸发了。我指着他问:“你是……”他心领神会地回答:“我是钟伟刚,洋蚊湖的,在你们磜背老家住了好长时间。”简单的自我介绍既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又把思绪带回遥远的年代。

是的,比我小一轮以上的晚辈,我早就认识他。在交谈中他回忆往事:1974年他初中毕业后了,即被安排在农场,随之投入开发“馒头山”的大会战。建设兵团成立伊始,刚好让他赶上了,那段历史虽不值得炫耀,但也让人生经历更加丰满。建设兵团的成员绝大多数是刚步入社会的初、高中毕业生,一小部分是社会青年。一群热血青年,怀着满腔热情云集于此,为建设农场蓄势待发。

馒头山在农场北部工业区范围内,顾名思义 它是东边绵延大山脚下的一处小山包。当年,为发展茶业生产坚持向山垦荒要地,诸如“花生上山、甘蔗上山……”的口号层出不穷,向山要地的高潮一浪接一浪。农场党委指向哪里建设兵团就奔向那里,兵团战士在馒头山上挥舞银铁锹、挥洒青春汗水,为各自连队的红旗添光增彩的场面,至今仍驻留在很多人的记忆深处。奋战了一个冬春后,馒头山上旧貌换新颜。后来,在馒头山上建房成立了生产队。昔日的馒头山上风光无限,今日馒头山上还有人住否?

富有时代特色的建设兵团,光听名称就非常振奋人心,采用“连、排”建制的兵团,是建设农场的一支生力军,是当年初高中毕业生的归宿。那个年代,大专院校的招生制度被彻底砸碎,取而代之的是社会推荐模式,被社会推荐读大学的名曰“工农兵”大学生。应届高中毕业生大都要到社会实践中接受工农兵再教育,出身好 表现好的极少数人才有被推荐的可能。学习成绩显得无足轻重,读书无用论弥漫在年轻人的现实世界中。能加入建设兵团 转战农场的各个工地,领一份近20元的工资感觉很满足,毕竟比当农民貌似高出一个档次。

伟刚清楚地记得,他于1974年初中毕业,随之以兵团战士的身份参与开发馒头山的会战。75年冬转战磜背,参与隔子水库堤坝加高加固工程,住在我们的老家排项,集体厨房设在陈凤英大妈的家中。那时,我们彼此就认识。他补充说:78年被安排到樟下队,79调至塘子尾队。1987年随着农场“转制”尘埃落定,有着十多年职工工龄的他,选择回农村耕田,把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中。

隔子水库于1969年冬破土动工,工程师是一位姓姚的平远人。施工员分别是钟浩开和黄金龙。小型水库属于省水利工程,涉及工程的各个工种都有少许的钱粮补助。为了多争点钱粮补助,在做土方过程中,弄虚作假的现象时有发生,面对林林总总的做假现象,两位施工员非常尴尬。

依稀记得钟伟刚他爸叫钟洪志,与我老爸曾经是住在一个病房中的病友。同住一个病房的还有骨瘦如柴的陈稳恩伯。阿陈伯是我生平见过最瘦的一位病人,他是一位吃皇粮的白领,蕉城某机关的干部,用瘦骨嶙峋这下词形容他再恰当不过。这是1975年的事,当年老爸被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病情稳定后与这几位病友同住一个病房;还与一位患幽门梗阻的林场职工,有过短暂的交集。那间病房早已不复存在了,老前辈们大都被时光带走了,留给我的只有空洞的回忆 和无尽的思念!

一晃几十年了,往事历历在目。时钟可以回到起点,但已不再是昨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陶峙岳与兵团水利建设
兵团往事(上集)
《青海兵团五十五周年祭》(五)
何学明 (黑龙江)山水云山,宜居宜游【散文】
兵团往事
兵团那么美,快去看看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