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青岛老街——江苏路的风韵(下篇)

江苏路的风韵(之三)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南大门现貌

基督教堂西边隔江苏路是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门牌江苏路16号,其前身是始建于1899年的督署医院,又称总督府野战医院、总督府卫戍医院,是德占青岛时期一座规模庞大、建筑风格别致的医院建筑群。

总督府野战医院标示牌

德占时期的督署医院鸟瞰

1897年11月德占青岛后,曾在位于今安徽路湖北路路口西南侧和今龙山路龙江路路口西侧一带分别建有一处野战医院,先后于1900年和1910年拆除。1898年春,胶澳总督府为改善当时青岛较差的卫生状况及医疗条件,决定在观象山南麓建设一座设施完善的医院,至1899年末已建成两栋病房楼和一个大药房投入使用,称“督署医院”,归总督府管辖。1902年在医院东侧位于江苏路上的医院办公楼(即现江苏路19号位置)落成,总督府医院管理局在此办公。至1905年,医院建筑群最终建成。医院经过精心的规划和设计,建筑错落有致,犹如一座漂亮的公共花园。医院建成后,除了开展正常的接诊,还成为了位于朝城路上的德华大学的医科临床教学和实习基地。

建成初期的督署医院

督署医院办公楼

隔俾斯麦大街(江苏路)相望的督署医院(图左)和督署医院办公楼(图右)(摄于1910年)

德占时期发行的明信片上的督署医院(图左)和督署医院办公楼。

督署医院鸟瞰

1910年代的督署医院鸟瞰

1910年代观象山南麓督署医院鸟瞰

1910年代发行的明信片上的督署医院景色

德占时期位于朝城路上的德华大学校舍

1914年8月日德青岛战役爆发,督署医院成为德军战地医院。为避免医院成为日英联合舰队的攻击目标,德军将病人、伤员分散转移至海因里希亲王饭店(现太平路泛海名人大酒店旧址)、德华大学(现朝城路原青岛铁路分局旧址)、水兵俱乐部(现湖北路1907光影俱乐部旧址)等处。11月7日日军占领青岛后,医院被日军占用改为青岛陆军病院。由于青岛日侨人口的增多以及对公用医疗设施的需求,陆军病院开始提供公共医疗服务,于1916年6月将原督署医院建筑群南半部分改作青岛病院,北半部分仍属陆军病院。

日占时期的青岛病院(明信片)

同仁会青岛医院(明信片)

1921年3月在督署医院花园原址上建成了青岛病院门诊大楼。1927年医院由同仁会接管,改称同仁会青岛医院。1936年原督署医院办公楼被借给日本外务省开设的华北产业科学研究所使用。1945年日本投降后同仁会青岛医院解散。1946年国立山东大学在青岛复校,接管该医院并建立国立山东大学附属医院,俗称“山大医院”,原督署医院办公楼为国立山东大学高级护士学校(简称“山大护校”)所使用。1956年原山东大学医学院独立改为青岛医学院,山东大学附属医院改为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1993年青岛医学院并入青岛大学,医院改为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2013年又改称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简称“青大附院”)并沿用至今。

山大医院旧影鸟瞰(摄于1956年)

老电影《暗礁》中的山大医院大门影像(1977年拍摄,拼图)

原青医附院南大门旧影(摄于2011年)

自1990年代起原督署医院建筑群多数建筑被陆续拆除,现仅余部分建筑为青大附院(市南院区)使用。2000年,督署医院旧址以“总督府野战医院”之名列入青岛市历史优秀建筑名单。

原督署医院附属建筑,1992年拆除。

该附属建筑旧影(摄于1907年)

青大医院保留下来的老建筑

在医院南门前的江苏路、沂水路、平原路三岔路口交汇处,于1911年春建有一个三角街心园,这个街心园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

德占时期督署医院南门前的三角街心园鸟瞰

日占时期青岛病院南门前的三角街心园一角俯瞰

江苏路、沂水路、平原路交汇处的三角街心园鸟瞰(摄于2019年)

在街心园靠近江苏路的东角有一栋平房,不知道这栋平房当初是作何用的。我记得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末期,这个平房曾开过饭店,1989年我父亲因病在山大医院住院,我还在这个饭店买过饭或是吃过饭。现在这个位置正在施工建地铁——

地铁施工现场

青大附院围墙现貌

出青大附院南门,顺着医院的围墙向上走是医院东大门,这个东大门的门房保存得比较好——

青大附院东门及门房现貌

青大附院东门及门房旧影

德占时期的医院东门房

青大附院东门柱及标示牌

青大附院东门房北侧旧影

青大附院东门及门房旧影(摄于2014年)

这里原先是可以进出车辆的,出门往南不远还有一个单行线的公交车站(见上图)。现在因为进出医院的车辆很多,医院内承受不了停车的压力,青岛交警便在江苏路这一段坡路的西侧用护栏辟出了一条“青大附院”专用车道,这个东门只允许就医的人进出,不能进出车辆,那个公交车站也挪到沂水路上去了。

江苏路中段辟出的青大附院专用车道

江苏路中段坡道的车流

继续往上走,能看到一处保留得比较完好的老建筑。

青大附院这处保留的老建筑旧影(摄于1905年前)

一路往上走着,看到青大附院东侧挡土墙上布满了绿意。

基督教堂北面的江苏路龙口路口还有一个三角街心园,这个街心园比较大,据记载大约是1922年北洋政府收回青岛前修建的,时称“万年町园”——

三角园的北面现在是江苏路17号青大集团脑科医院。这栋建筑雄伟地占据着江苏路与龙口路的拐角,那气派的门庭和向两边延伸的宽阔半弧形车道,向人们宣示着它曾经的不凡身份。该建筑大约建于第二次日占时期,没有看到关于它的建筑用途及由谁建设等相关资料。从下面这张摄于德占时期的照片中,仅仅看到了这个地块上的几栋平房,以及距离不远的建于1902年的督署医院办公楼——

据资料记载,1994年7月27日,位于江苏路17号的这栋建筑曾被注册为青岛警备区招待所,对外称“长城宾馆”,这栋建筑在抗战胜利后曾是青岛保安总队的队部。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的流亡市政府在崂山华严寺领导着一支抗日游击队,就是青岛保安总队,简称“青保”,“青保”的总队长是高芳先,原是青岛国术馆教练。抗战胜利后,青岛保安总队随国民党青岛市政府进驻江苏路17号,接收青岛伪保安武装。1949年6月初国民党从青岛败退,高芳先率部下跟随去往台湾,1980年因病在台湾去世。

江苏路19号青岛大学口腔医学院

青岛大学口腔医学院大楼

顺着江苏路17号这栋建筑往江苏路上坡的延伸,与它紧邻的是江苏路19号青大口腔医学院,很明显这是一栋现代的建筑。1990年拆除了原督署医院办公楼盖了青岛医学院学生公寓,现在为青岛大学口腔医学院所用。

青岛医学院学生公寓旧影(中间的那座六层楼)

原青岛医学院学生公寓一角(左图)及青岛大学口腔医学院餐厅(右图)

青岛大学口腔医学院大楼全貌

嵌在青岛大学口腔医学院院墙里的老槐树树干,这成为了江苏路上的一道风景。

透过青岛大学医学院的院墙可以看到隔着一道院墙的江苏路19号甲楼。这是19号甲楼院的入口——

看样子像是一栋民居,没有看到相关这栋楼的文字记载。

江苏路19号甲楼座及夹在院墙里的老槐树

江苏路21号是一栋约建于1913-1914年间的德式建筑。1913年地籍图显示该建筑属于菲利普所有,这位菲利普是个什么人物,这栋建筑作何用途,均没有详细的资料说明。也有资料称该建筑曾为美孚石油公司青岛分公司经理住宅。还有的考证认为:该建筑进门后就是楼梯间,缺少一般住宅所应有的宽敞客厅。另外房间的大小和分布似乎也很均匀,并不像一般住宅的房间大小不一有较明确的功能之分。另外这座楼里的每个房间里都有浴缸。这些信息似乎都可以说明这座建筑的使用功能更像是一座公寓,而不是别墅式住宅。再根据其靠近总督府医院,可以推测这里可能是医院为来自欧洲的医务人员所建造的宿舍。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这里曾是山东人民广播电台和山东电视台记者站,记者站在二楼,电台记者站的站长是范建山,电视台记者站的站长是于树植,当时我在青岛港大港公司的宣传部门工作,经常与他们二位联系,他们对我公司的社会宣传给予了很大的帮助。现在这栋建筑为青岛市市中公证处。2006年该建筑被列入第二批青岛市历史优秀建筑名单。

江苏路21号旧影

江苏路21号旧影(摄于1912年)

江苏路21号旧影

与21号紧邻的江苏路23号楼院,不高的围墙里是一栋别致的三层楼,建筑的独特设计和典雅优美的造型有别于江苏路上的其它建筑,从外形看上去这栋建筑有日本建筑的风格,其建筑年代建筑用途均不详,现在是一栋居民楼。

江苏路23号建筑旧影

越过“交运医疗服务中心”是江苏路25号楼,一面墙上挂着一块“国药控股青岛大药房”的牌子——

有资料记载,这个地块在德占时期曾是地政局局长高德克的住宅,但早已不存在了。现在这栋建筑好像是民居——

在临近这段斜坡的坡顶是江苏路27号楼院,该建筑建于1910年,是德皇家大法官格奥尔格·克鲁森住宅,1914年日占青岛后被日军没收,1923年成为日本驻青岛领事馆总领事官邸,日本军方、兴亚院与领事馆三方首脑多次在这里召开秘密会议。1945年日本人投降后改为青岛市市长李先良宅邸,1948年转手给中国纺织建设公司青岛分公司经理范澄川。1949年后由青岛市人民政府接管,长期为青岛市公安局使用。2006年被列入青岛市第二批历史优秀建筑名单。

皇家大法官格奥尔格·克鲁森住宅旧影

江苏路27号建筑旧影

江苏路27号旧影

江苏路27号楼院鸟瞰

站在江苏路坡顶回望着江苏路这段上坡,苍翠葱茏,车水马龙。我记得年轻时骑着自行车到达这里,可以一眼望到坡底的山大医院大门口和龙口路口的三角街心园,马路上没有多少车辆,骑着那时兴的永久牌平把包闸自行车,按一下车把上的转铃,在那悦耳的车铃声中惬意地一溜儿下坡,享受那酣畅淋漓的快乐,——风在耳边“呼呼”地响着,树从眼前一闪而过……现在已经一眼看不到坡底了,更不能享受那种酣畅淋漓的快乐了。现在看到的全是车,各色各样的车拥堵着马路。我喜欢苍翠葱茏的江苏路,喜欢那条安静悠闲的江苏路,怀想我心中的那条给我带来快乐的江苏路。

江苏路的风韵(之四)

走上坡顶,就是青岛有名的“六路口”,即观象一路、江苏路、苏州路、莱芜一路、伏龙路、龙山路六条街道的交汇口。

站在伏龙路上看“六路口”:顺时针方向自左向右依次是观象一路、江苏路、苏州路、莱芜一路、伏龙路、龙山路。

站在观象一路上看“六路口”

“六路口”示意图

“六路口”周边的道路上下起伏,交叉连接,成为青岛市区街道的一处独特的景观,甚至还得到了我国著名建筑历史学家梁思成先生的称道。1956年6月下旬至7月初,梁思成到青岛参加全国城市工作座谈会,他几次乘车经过这里时注意到了这个“六路口”。有一天当他再次经过这里时便立即下车考察起来。他看到这些道路顺势而建,错综复杂的道路组成坡度不一的路口,视野还能保持宽敞通透,交通还能保持井然有序,惊叹这些道路的组合和设计。

“六路口”以北,街道两旁分布着很多造型各异建于20世纪20-40年代的老建筑。

依观象山坡而建的别墅、庭院

辛亥革命后,京城的一些满清贵族、商贾、文人墨客等纷纷涌入青岛,他们经过选择,发现这片观象山的东坡,既毗邻德国人的住宅区,又处于中山路商业区、产业工人居住的台东镇的三角地带。此外,这里的“风水”也比较好,这一片地域处在观象山、信号山和贮水山等丘陵山峰的环围之中,又有一条东西向的山溪潺潺流下,是块“风水宝地”,观象山的山坡可以吸纳更多的阳光,周边的山峰又可以阻挡冬日的寒风,使这一片地域夏凉冬暖,气候适宜。于是这些达官显贵就选择在这里筑宅安家,顺坡就势陆续建造了各种仿欧式的别墅、庭院,每栋建筑都有自己的特色。从一些精致的石雕门柱或是房屋的造型气势也可以想象当初主人非富即贵,使得该片地域成为年代跨度大,建筑风格多样的城市片区。顺着这段街道一路向北看过去,其西侧就是一幅绚丽多彩的城市建筑艺术画卷。

江苏路北段街道旧影

江苏路北段的街道,是在观象山的山坡上南北向地开出的一段平路,其西侧坡上是观象二路,其东侧坡下是苏州路,为了方便出行于东西两侧的这两条路,又在这段路的两侧根据地势修建了几条石阶路,在这些石阶路的两侧也相继盖起了同样别致优美的别墅、庭院,这更是为江苏路锦上添花。

观象路1号萧军、萧红、舒群故居

位于观象一路与江苏路交口的观象一路1号这座二层红瓦小楼,是中国近现代作家萧红、萧军、舒群故居,被列为青岛市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居民楼。

萧军,原名刘鸿霖,萧红,原名张乃莹。1934年萧军与萧红、舒群与倪青华两对夫妻从东北来青岛,在这座小楼比邻而居。萧军在青岛《晨报》任副刊编辑,萧红主编《新女性周刊》,萧军在这里写成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八月的乡村》,萧红完成了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生死场》,均由鲁迅做序推荐出版。舒群,原名李书堂,后改名李旭东,当时已是中共地下党员,从事革命工作。后任延安鲁艺文学系主任,东北电影制片厂厂长,中国作家协会秘书长等职,成名作是中篇小说《没有祖国的孩子》。

江苏路北段街道现貌

江苏路北段的这些建筑大多没见到详细的文字记载,这倒也无妨,我们顺着这段街道一路来欣赏其两侧这些风格各异典雅优美的建筑艺术“作品”就已经足够了——

江苏路18号楼院

江苏路20号大门

江苏路22号楼院

江苏路24号

江苏路26号楼院及其通向观象二路的石阶路

江苏路26号北侧28号楼院的院墙

江苏路28号梁漱溟故居

有资料记载,中国现代思想家、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的梁漱溟早年曾在此居住。梁漱溟,原名焕鼎,因他哥哥梁焕鼐在胶济铁路任要职定居在江苏路28号,梁漱溟来青岛也大都住在他哥哥家。1937年10月,日军进攻华北,梁漱溟“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遇到前所未有的麻烦,而梁漱溟不想让他的研究工作半途而废,他的妻子黄氏已于1934年去世,他便把两个儿子送到梁焕鼐家中,这次兄弟两人在青岛居住时间长达半年。从1949年起这个院落就被部队接管,属军产。

江苏路28号楼院的院墙

江苏路30号大门(上图)及院内建筑

气势恢宏的江苏路32号楼院

江苏路32号大门墙上挂着一个标有“青岛历史建筑”的铭牌。

江苏路32号楼院北侧通向观象二路的石阶路,这道铁丝网格门是为防控新冠病毒疫情而设立的。

江苏路通向观象二路的坡道

位于坡道交叉口的江苏路36号

坡道上的江苏路38号楼院

坡道上的江苏路40号楼院

江苏路40号门前连接坡道与江苏路的台阶

江苏路40号甲,一个曾经雅致的“樱花小酒馆”。

江苏路上的围墙景致

雍容华贵的江苏路42号楼院

静谧淡雅的江苏路44号楼院

有文字记载,江苏路42号和44号这两栋建筑建于德占青岛时期的1914年。

江苏路北段东侧的起点——江苏路与苏州路交口的江苏路29号楼,临街右侧的第一个门曾经是龙山地下商城的江苏路入口。

29号楼的临街门头房是繁华的商业网点

江苏路35号楼

江苏路35号楼旧影(摄于2013年)

也真是太巧合了,那天我去拍照时,也拍到有一位美女经过。只是这座楼经过改造后,不如以前那样美了。

江苏路37号楼院

江苏路39号楼

江苏路39号楼门前小景

江苏路41号楼院

江苏路41号为著名电影导演孙瑜故居。孙瑜,原名孙成玙,1900年生于重庆,是中国第二代导演的代表人物,有“诗人导演”之美誉,曾执导电影《武训传》而引来全国规模的批判。孙瑜在青岛生活多年,并在青岛从事电影创作。他是一个使命感和责任感很强的知识分子,在他的电影中有诸多救国的主题。孙瑜不仅仅满足于讲一个封闭的故事,他急迫地希望观众与他剧中的人物产生对话。其电影既充满了恣肆汪洋的想象力和浪漫气息,又显现出一定的现实主义的悲观情调。孙瑜电影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孙瑜晚年时曾写过一篇文章,回忆他在青岛的生活:“青岛算得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在1926年投身社会的初期,在生活坎坷险阻的旅程中,曾经几番遭受了大都会对我精神和肉体的损伤折磨而返回我的庇护所青岛休养。在那里,许多魂牵梦绕的记忆,永在我脑海中回旋……”

江苏路43号楼

江苏路43号楼旧影

江苏路43-49号连接苏州路的石阶路

江苏路49号楼

江苏路49号楼院旧影

从上下两张照片的大门对比来看,这栋楼也被改造得面目全非了。

江苏路51—57号连接苏州路的石阶路

江苏路连接苏州路的石阶路旧影

江苏路51号平房,现在是一片商业网点。

江苏路59号楼院

江苏路59—63号连接苏州路的石阶路

江苏路连接苏州路的石阶路旧影(摄于2010年)

江苏路65号楼院

江苏路65号甲楼院

江苏路65号乙楼院

江苏路67号楼,现在是一家小酒馆。为了不拍到正在此处喝酒的客人,我有意识地借用这辆三轮车遮挡了一下。

江苏路67—73号连接苏州路的石阶路

江苏路连接苏州路的石阶路旧影

再往前走,就是被称作“波罗油子”的胶东路西口,现在这里正在施工建设地铁车站——

胶东路建于1924年前后,属于胶济铁路系列的路名,以1904年德国修筑胶济铁路时在胶县之东设立大荒站火车站、1914年被日本人改为胶东站之名称命名,后来延续至今。

据说这里本来是荒山野岭间一条季节性的山溪水道,东端位于原大连山和伏龙山交界,西端位于观象山西北坡。夏季周边山上雨水常年冲积而成的一条通过谷底苏州路、无棣二路进益都路明沟入海所自然形成的沟壑,这就是当年胶东路的雏形。

20世纪20年代修这条路时,为了行人的方便,便利用热河路与苏州路的高落差,将这条路修成了“S”型,恰如一只大的海螺,青岛人俗称海螺为“波螺”,这里铺的马牙石路面因行人常年的行走而被磨得油光锃亮,所以百姓们就把这个地方叫作“波螺油子”,成为青岛一道独特的城市风景线。

胶东路以沟底的苏州路为界,分东、西两部分,因西段与江苏路、上海路、热河路相连,这一带比较热闹,所以青岛市民通常说到“波罗油子”一般是指西边的这一段。这一段路的上下有近十米的落差,要绕三个大弯才能到苏州路的沟底,便形成了下坡的人看着上坡的人在脚下行走的景象——

波罗油子旧影(摄于1999年)

波螺油子拆除时的影像(摄于2001年)

波罗油子原处建了一个石阶路

2001年,在“波罗油子”上凌空架起了一座东西快速路高架桥,其主旨是改善青岛东西部的交通,可是,这处青岛的典型“波罗油子”路却被拆除了,“波罗油子”马牙石路被改造为一处石阶路。这条特色街巷成为了历史,永远封存在人们的记忆里。人们每每经过这里,眼前总是要晃动着“波罗油子”的街影,心中只能是感慨、叹息或留恋,感慨这段路那些久久不能忘却的深情往事,叹息这段路的低调市井,与自已的生活息息相关,留恋这段路在行走中所带来的愉悦和神奇,总希望有一天它还能在我们的面前恢复原貌。

人们也不会忘记,在胶东路20号甲那座小楼里,解放战争时期有我党设立的秘密电台。地下工作者将搜集到的许多敌人军事布防、武器装备等情况通过电台电波迅速传送给解放军的指挥部。胶东路20号甲那座小楼被拆除了,可这段光荣的历史会永远留在人们的心底,这是“波罗油子”这段市井之路的荣耀光彩!

现如今青岛地铁1号线和4号线都在这个位置设有站点,这里又再次进行施工改造,现在已经难以再找到那种老楼老院往日的光景了,波罗油子的老时光只能留在那些珍贵的影像史料里了——

江苏路观象二路胶州路上海路热河路五交口鸟瞰(摄于2014年)

上海路热河路交口(摄于2014年)

再向北就是江苏路胶州路上海路热河路交口。位于江苏路观象二路交口西侧的红砖教堂是建于1938年的圣保罗教堂(见下图)——

圣保罗教堂

江苏路胶州路上海路热河路交口现貌

位于胶州路上海路交口西北角的那栋二层建筑是由日本人建于1919年的普济医院旧址,现在属于市立医院。由于东西快速路从医院的门前经过,在施工时将医院原有的大门、花坛和部分院落被拆除做了重新修整。

普济医院旧影

这栋老建筑与对面的圣保罗教堂隔街而望,在这个街口组成了一道别致的街景,它们一起见证了江苏路的沧桑,也与江苏路一起诉说着青岛的百年历史巨变……

(全文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追忆那些即将或已经消逝的“青岛符号”
青岛老建筑05 江苏路基督教堂
青岛消失的波螺油子
青岛已解密的百年前老照片,看到德国人不能忘记耻辱
青岛老城区
青岛最全压马路攻略!14条主干道,赶紧收藏,可以逛好几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