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永龄、仁寿塔的传说

永龄、仁寿塔的传说

    永龄,仁寿两塔争辉,在白露山景区女埠镇下潘、垷坦境内。永龄塔,土名前塔,建于明初。砖石结构,楼格式,五面五层,中空。高约26米,边境260厘米,墙厚89厘米。顶层嵌石刻“永龄塔”三字,第三层嵌石刻“岁瞻”二字。此塔与仁寿塔并称双塔。仁寿塔,在永龄塔之后,土名后塔。明万历四十年(1612)建,亦砖石楼格式,六面七层中空。高约33米,边宽275厘米,墙厚102厘米。第四层嵌丁字型石额,刻“仁寿塔”三字,旁刻“周旻” 周提诗句有“下观飞禽低羽翼,远眺村火落云烟。巨江隐现千源会,婺岱朦胧一目间。”塔中还有“仁风四播千峰晓,寿日频临万壑田”等诗句。座落在见坦山上的叫“仁寿塔“,建在下潘岩山上的叫”永龄塔“,二塔遥遥相对,却有一个神秘的故事。下潘村原是丘陵之地,两头尖,中间阔,似条船形。

    垷坦人认为世代穷困,主要由于下潘这条船,阻碍了他们的水源。水源就是财源,必须将“下潘船”定位,才会财源不会流失。请风水先生商议,决定在垷坦前山建一座塔,作为船椿。当地有个大财董,名叫周凤泉(周旻),听说村前要选塔,愿捐巨金资助。塔建成后,下潘先祖,深知垷坦人选塔用意,下潘不能被人暗算,决定在村前岩山上也建塔,以塔示作船桅,鼓起风帆让船开动。并教子孙后代学做索面,扬在村中,形似白帆,拉长了的索面,又似纤绳,一代代的让下潘之帆,飘扬过海,闯荡世界。此塔取名“永龄塔“,以示下潘村这块风水宝地长盛不衰。

据史料记载,两塔建塔时间,先“永龄”后“仁寿”,故事作者,颠倒时间,自圆其说。古建双塔,风景独特,周、潘两族,故传代代出名人,均与两塔珠联有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民间故事】永龄、仁寿塔的传说
周格平 | 访潘秉璋先生墓
中国唯一以道士名字命名的城市, 千百年来风调雨顺, 如今发展很好
抗日战争与吴江
遵化城外翠屏山上之砖塔(相传为水浒传里面潘巧云墓)
潘周家村的一根面,原来是这样做出来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