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祠堂文化】宋宅村祠堂与人文历史


宋宅村祠堂与人文历史

 横溪宋宅村有个宋濂祠堂,这座明初文学家的祠堂如今已修复一新。兰溪市政府于2005113日公布宋濂祠堂为兰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宋濂祠堂又称宋氏家庙,位于宋宅村西200米的田野里,距横溪镇2公里。清乾隆年间为纪念明开国文臣之首宋濂而建。据《潜溪宋氏家谱》记载,初因避祸迁宋宅村,其后人丁兴旺。祠堂坐南朝北偏西10º,共五间三进,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整座祠堂为硬山顶,五花山墙,阴阳合瓦,有望砖、封檐板和勾头滴水。祠堂通面阔19.5米,通进深28.20米。

门楼重檐庑殿顶,有出二跳五踩斗拱,正脊中间有葫芦状饰物,两端鸱鱼吻。四翼角起翘,有勾头滴水。牛腿为狮子抢球、鸱鱼木雕。门楼电科精细,有镂空、浮雕花卉、云纹装饰。

前进通进深9.6米,四柱九檩,为五架梁带前后双步梁。明间中缝抬梁结构,次间、稍间为穿斗结构。明间、次间除金檩为圆木外,其余为方檩,有花卉、钱纹等浮雕。月梁造,有斗拱。雀替和牛腿有镂空、浮雕花卉、走兽图案。青石鼓形柱础。

中进通进深9.6米。四柱九檩,为五架梁带前后双步梁,抬梁结构。金柱、檐柱是方形石柱。抱头梁、无斗拱。雀替有花卉浮雕,青石方形柱础,稍间穿斗结构。

后进较简单,五柱七檩,全穿斗结构。

据《浦阳长陵宋氏宗谱卷一建学士祠记》:“宋先生生于浙江浦江,卒葬于蜀之成都。”又卷二《祠任宋祖沾传记》,写于乾隆十五年。建祠人员廿四世德庆公生于康熙,卒于乾隆。由此可知,宋濂祠堂建于清朝康熙年间。

宋宅村梅溪横穿村中,村中有太史第等古建筑。其间镇陵桥为2012年兰溪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

兰溪市横溪镇宋宅村地处半山区,区域面积1.9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16亩、山地1740亩。下辖宋宅和前屋2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387户,1267人。宋宅自然村,世居宋姓,为宋濂后裔聚居地。明洪武十三年(1380),因胡惟庸案发,其子宋瓒潜来此处定居,村以姓氏得名。前屋自然村,以宋姓为主,兼居他姓。位于宋氏旧宅之前故名前屋。

根据宋宅村的《长陵宋氏宗谱》和下溪前村的《潜溪宋氏宗谱》记载,从宋濂往上追溯第九始祖开始,始祖为宋宪,唐时自京兆(陕西西安)迁吴兴(浙江湖州),继迁乌伤(义乌),然后是金华,最后在原浦江县通化乡(兰溪市梅江镇)定居繁衍至今。现在的宋宅、大斯等村是宋濂孙宋怿、曾孙宋信后裔聚居地,下溪前村则是宋濂孙宋恺后裔聚居地,三地宋氏一门3000多人。

宋宅村因是宋濂后裔而闻名。

名人: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现在浙江义乌)人。他家境贫寒,但自幼好学,曾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等。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元朝末年,元顺帝曾召他为翰林院编修,他以奉养父母为由,辞不应召,修道著书。

      明初朱元璋称帝,宋濂就任江南儒学提举,为太子讲经。洪武二年(1369),奉命主修《元史》。累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诰。洪武十年(1377),以年老辞官还乡。后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全家流放茂州(现在四川省茂汶羌族自治县),途中病死于夔州(现在重庆奉节县)。

      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宋濂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以继承儒家封建道统为己任,为文主张“宗经”“师古”,取法唐宋,著作甚丰。他的著作以传记小品和记叙性散文为代表,散文或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著有《宋学士文集》。

      宋濂是“开国文臣之首”。他坚持散文要明道致用、宗经师古,强调“辞达”,注意“通变”,要求“因事感触”而为文,所以他的散文内容比较充实,且有一定的艺术功力。刘基则诗文兼长。散文长于议论,风格古朴豪放,锋利遒劲,且富于形象性,《郁离子》《卖柑者言》可为代表。方孝孺是宋濂的学生,继承了宋的文统与道统,且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散文雄健豪放,犀利泼辣,如《蚊对》《指喻》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看图:栖霞大中疃村,有座数百年历史的宋氏古祠堂
兰溪市考坞源《须江项氏宗谱》重修拉开序幕
人文“燕山”
宋氏祠堂
宋氏-江西湛田寻根问祖之旅
新口村史馆v宋氏祠堂!记载村民崇德明理力行增信的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