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兰溪茶文化】真茶人李渔

                  真茶人李渔

                    刘鑫

李渔(1611-1680),初名仙侣,后改名渔,字谪凡,号笠翁。汉族,浙江金华府兰溪县夏李村人,生于南直隶雉皋(今江苏省如皋市)。明末清初文学家、戏剧家戏剧理论家、美学家。

自幼聪颖,素有才子之誉,世称"李十郎",曾家设戏班,至各地演出,从而积累了丰富的戏曲创作、演出经验,提出了较为完善的戏剧理论体系,被后世誉为"中国戏剧理论始祖""世界喜剧大师""东方莎士比亚",是休闲文化的倡导者、文化产业的先行者,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一生著述丰富,著有《笠翁十种曲(含《风筝误)无声戏(又名《连城璧)十二楼》《闲情偶寄》《笠翁一家言》等五百多万字。还批阅《三国志》,改定《金瓶梅》,倡编《芥子园画谱》等,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位艺术天才。

李渔是一个很有情趣的人常会对生活中的一些细节进行深刻的观察,尔后得出规律性的结论,闲情偶寄》中有篇《不载果实茶洒说》,就说茶是酒之、嗜酒者必不嗜茶与果,此定数也”。席间凡有新客人座我们不知他酒大小,就可以果饼或糖食来试探如见到果饼糖食就取到即食”,此人必是喜欢喝茶,而非酒如果他不即刻取食,而且吃了一点有倦色此人必是酒客,且很有酒量又说自己只是茗客,只喜饮茶不喜饮酒性若猿猴,以果实代饭食如果谈起饮酒之事,就一茫然因为知之甚少如果说起饮茶就头头是道。井井有条兴趣浓浓这虽然是经验之谈,但也表明李渔是个茶客,是个嗜茶的茶人

《明珠记》,明代戏曲家陆采改编自薛调的唐传奇《无双传》,是其五部传奇的代表作之一,叙述王仙客与刘无双的悲喜爱情故事。在《演习部》的变调第二里,李渔对《明珠记》中的《煎茶》一出提出了质疑,并且对其做出了修改。

《明珠记·煎茶》的剧情中,三十多名宫女去皇陵祭扫,途经长乐驿。这个驿站的驿官叫王仙客,听说他的未婚妻亦在其中,便侨装打扮,化妆成煎茶女子,打探消息。王仙客坐拥茶炉煎茶,待机而行,恰逢其未婚妻要吃茶,他便趁机而得到了会面。在其中,煎茶和吃茶成了剧情发展的重要线索,茶,成了促进王仙客和其未婚妻情感的重要媒介。

李渔小说《夺锦楼》第一回生二女连吃四家茶,娶双妻反合孤鸾命。说的是鱼行老板钱小江与妻子边氏有两个极为标致的女儿,可是夫妻两却像仇敌一般。钱小江要把女儿许人,专断独行,边氏要招女婿,又不与丈夫通气。两从各自瞒天过海,导致两个女儿吃了四家的吃茶,就是指女子受了聘礼。明代开始,娶妻多用茶为聘礼,所以,女子吃了,就算是定了亲。

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记述了不少的品茶经验。其卷四居室部中有茶具一节,专讲茶具的选择和茶的贮藏。他认为泡茶器具中阳羡砂壶最妙,但对当时人们过于宝爱紫砂壶而使之脱离了茶饮,则大不以为然。他认为:“置物但取其适用,何必幽渺其说

李渔之所以常将茶事做为展开故事情节的重要手段,皆源于其对于茶文化自身细致深入的研究。

在《闲情偶寄》中,李渔对于品茶经验多有记述。在其卷四居室部中专门撰有茶具一节,对茶具的选择和茶的贮藏做了细致全面的讲述。

他认为泡茶器具中最妙者当数阳羡紫砂壶,但对当时人们过于嗜爱紫砂壶而使之脱离了茶饮的实用功效,则大不以为然。他认为:置物但取其适用,何必幽渺其说

此外,李渔对于茶壶的形制与实用的关系,亦作过仔细的研究,很有一番见解:

凡制茗壶,其嘴务直,购者亦然,一幽便可忧,再幽则称弃物矣。盖贮茶之物与贮酒不同,酒无渣滓,一斟即出,其嘴之曲直可以不论。茶则有体之物也,星星之叶,入水即成大片,斟泻之时,纤毫入嘴,则塞而不流。啜茗快事,斟之不出,大觉闷人。直则保无是患矣,即有时闭塞,亦可疏通,不似武夷九曲之难力导也

李渔在饮茶与茶器方面,讲求艺术与实用的统一。他关于茶的论述,对后人了解当时饮茶文化与社会风俗,有着很大的借鉴与启发作用,对于传统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亦有着卓越贡献。

文章来源,摘录综合于网络及书籍内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收藏茶具 品味茶文化
为什么广州人喜欢茶具,更爱茶文化
茶艺茶道
茶里茶外茶闲话
宋伯胤:对唐代茶文化理念的断想
20170048总第四十八期《红楼茶语》张兆生先生小说专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