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天泉证道和严滩问答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天泉证道

    王阳明在《传习录》中说:“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

    四句教解读如下:

    第一句话即体,心之本体即性(空性、佛性、自性或道等),宇宙的源头,本来面目,不生不灭。

    第二句话即相,心中生(意)念,念念成相,就形成“心世界”。

    第三句话即用,知善知恶是良知(良知),良知是能判断是非的心,即良知(心)具备“觉知”功能。"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是非只是个好恶。只好恶就尽了是非,只是非就尽了万事万变"——《传习录》卷下。

    第四句话 即功夫,格物就是格心(即正念头),格除恶的念头。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起即觉,觉之即无。

有心俱是实,无心俱是幻;

无心俱是实,有心俱是幻。

                                ——严滩问答

    先生起行征思、田,德洪与汝中追送严滩,汝中举佛家实相幻相之说。先生日:“有心俱是实,无心俱是幻;无心俱是实,有心俱是幻。”汝中曰:“有心俱是实,无心俱是幻,是本体上说工夫。无心俱是实,有心俱是幻,是工夫上说本体。”先生然其言。

    此即“严滩问答”,发生在阳明起行征思、田之际,钱德洪与王汝中追送阳明到严滩时发生的一段对话。“严滩问答”与“天泉证道”的相同之处在于二者谈的都是本体和工夫问题,不同之处在于,严滩问答更像佛教的偈子。

    “严滩问答”可以说是“天泉证道”的继续和总结。阳明对“有心”“无心”的论述继承了其“天泉证道”中的“有”“无”立场。“有心俱是实,无心俱是幻”即是坚持了“有”的立场,“有心”就是肯定了本心、习心之别和善恶之实存,从“有心”出发,就要做为善去恶的格物功夫。因此,从“有”看,否定善恶之别的“无”的主张就显得荒谬了。“无心俱是实,有心俱是幻”则是坚持了“无”的立场,“无心”即是从无善无恶的本心出发,处处皆善,本体、工夫合并为一,至善之心是一个本真的存在。因此,从“无”看,善恶之别即如佛家之空相,不是究竟之存在。由此,可以看出,阳明仍是坚持了其“有无兼取”的立场。与“天泉证道”不同,王汝中不再片面坚持“无”之本体和工夫,而相对全面地综合了其和德洪的观点,故而得到了阳明的认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阳明学说融通儒释道
心友原创 | “四句教”与王学分裂
传习录之良知本体 潘鹰
(1)修证派邹守益的核心主张——王阳明学派
一千个人心目中有一千种阳明心学
明儒学案·泰州学案·明经方本菴先生学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