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普六茹坚和大野昞不得不说的故事

普六茹坚和大野昞不得不说的故事

 普六茹坚乃隋高祖也

大野昞乃唐世祖也

 

话说西魏有八大柱国,其中有一位叫独孤信,鲜卑族人,中国古代著名美男之一,史书上称其美容仪善骑射,他官拜大司马,进封卫国公。独孤信的三个女儿分别是北周、隋、唐的皇后,他算是史上最牛老丈人,没有之一。

他的四女儿嫁给了大野昞,也就是大野渊的母亲。大女儿嫁给了北周明帝宇文毓;七女儿独孤伽罗嫁给了普六茹坚,也就是普六茹广的母亲;他还有个五女儿嫁给了宇文述,也就是宇文化及的老爹。就这样大野昞和普六茹坚成了连襟,大野渊和普六茹广成了表兄弟。

被后世称为“三朝国丈”的独孤信虽然死于非命,他的家族却因他养女儿、选女婿的本事而名垂青史,独孤信的这个本事可以说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啊。独孤信的女婿中最厉害的还数普六茹坚。

普六茹坚和大野昞都出自大名鼎鼎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

关陇军事贵族集团有两大特点。 

一是不重视民族成分,只重视能力,只要文能安邦或者武能定国就行,就是国学大师陈寅恪所谓“融治胡汉民族之有武力才智者”。 

二是团结,集团内部通过联姻等方式维系、巩固彼此之间的联系,即便是在短期有尖锐矛盾的集团成员之间,也很少采取赶尽杀绝的方式。

普六茹坚的父亲普六茹忠和大野虎一样也是关陇军事贵族,普六茹是他的鲜卑姓。普六茹忠在西魏时是十二大将军之一,在北周武帝时期官居柱国大将军,爵位是隋国公。普六茹忠去世后,普六茹坚承袭了隋国公爵位。而大野昞的唐国公爵位是承袭他老爸大野虎的。

话说北周武帝宇文邕对普六茹坚的相貌一直耿耿于怀,史书上是这样说滴:

齐王宪言于帝曰:“普六茹坚相貌非常,臣每见之,不觉自失。恐非人下,请早除之。”帝曰:“此止可为将耳。”内史王轨骤言于帝曰:“皇太子非社稷主,普六茹坚貌有反相。”帝不悦,曰:“必天命有在,将若之何!”高祖甚惧,深自晦匿。(呵呵,看样子普六菇坚平时就是他的真名字,这鲜卑名字不是摆设。)

不过有天命就是有天命的人啊,宇文邕最后还是忍住了没杀他。

而且宇文邕和普六茹坚还成了儿女亲家,普六茹坚的爱女普六茹丽华嫁给了宇文邕之子宇文赟

北周武帝宣政二年(大体相当于公元578年),宇文邕去世,宇文赟即位,普六茹坚成为国丈。 普六茹坚的国丈那是当得相当的憋屈啊,因为这位宇文赟童鞋实在太有个性了。 

宇文邕这边一死,那边宇文赟就抚摸着身上被打的伤痕,冲着老爸棺材大骂:你咋不早死呢!

这不过是刚开始,好戏在后头。

他别出心裁同时立了四个皇后,即普六茹丽华、朱满月、陈月仪、元乐尚。 

四个皇后还不够,他又**大臣宇文亮的儿媳妇尉迟炽繁,把宇文**上了谋反之路。 

宇文亮谋反失败被杀,宇文赟索性将尉迟炽繁纳入后宫,成为第五个皇后。 

普六茹坚这老丈人当得窝心啊。

在皇后们的斗争中,普六茹坚也很不幸地被人在宇文赟面前打了小报告。宇文赟也是信以为真,多次在普六茹丽华面前扬言要灭普六茹坚一族。宇文赟并非光动嘴皮子,他在有一次召见普六茹坚时,提前让身边的人做好准备,说只要普六茹坚神色有变化,就立刻动手杀了他。普六茹坚不愧是老手,来了之后,象没事人一样,神色如常总算逃过这一劫啊。 

宇文赟并不打算罢手,有一次,宇文赟责备普六茹丽华,想治她的罪,温柔的普六茹丽华却一派安闲,毫无惊恐之态。宇文赟见她不害怕就想赐她一死,在封建社会皇后如果被赐死,她的娘家人通常也会倒霉。独孤伽罗听说此事,立刻赶到宇文赟面前叩头谢罪,直叩到头破血流,才使宇文赟免去普六茹丽华一死。 

好在这位宇文赟是位短命鬼,没多久就死翘翘了。

宇文赟死后,他的心腹重臣刘昉、郑译看到普六茹坚的势力已经形成而宇文阐年纪幼小难负大任,就顺水推舟,制作伪诏让普六茹坚取得了辅政大臣之职。此后,普六茹坚努力恢复汉族传统,那些被赐姓的贵族们得以恢复汉姓,普六茹坚改回汉姓叫杨坚,而大野昞已经死去,不过他的儿子大野渊得以改回汉姓叫李渊了,李渊这一年十四岁,而且已经当了八年的唐国公。李渊之所以能够这么小就当上唐国公,是因为他父亲寿命太短,在李渊六岁那年就去世了。 

李渊也幼年丧父而得到独孤伽罗、杨坚夫妇的格外照顾,十四岁就被安排进皇宫当了千牛备身。千牛备身这个名字来源于千牛刀,而千牛刀的名字来源于《庄子养生主》。《庄子养生主》里提到庖丁屠宰了几千头牛,刀子还象刚磨过一样(“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于是后人就把锋利的刀称为“千牛刀”。千牛备身就是从高官、贵族子弟中选拔出执掌皇帝“千牛刀”的宫廷侍卫,一般都是形象好、身体壮、会打架。在担任千牛备身期间,李渊结交了不少人,其中就有裴寂、夏侯端。

北周大象三年(公元581年),宇文阐宣布把帝位禅让给杨坚。美其名曰禅让,其实呢就是篡位。

李渊早年生活非常平淡,唯一有一点传奇色彩的是他的婚姻。李渊的婚姻要从宇文邕说起。这个说来话就长了是这样滴。

在中国古代极为重视门第,及所谓的门当户对。贵族们往往要通过联姻来增强自己家族的实力。李渊这小子在选媳妇时,也打起了周围贵族的主意,李渊将目标锁定在了窦毅的女儿身上。

窦毅何许人也?

窦毅他是西魏权臣宇文泰手下的大将,而且他与宇文家族是姻亲,他的老婆是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姐姐襄阳长公主。窦毅的千金女儿窦氏到了出嫁的年纪,那些贵族公子哥儿也要抓狂了。送礼的、拉关系的、说好话的、走后门的都快把窦大将军家的大门踩烂了。没办法,只好玩了一个花样。神马花样呢?就是搞“海选”。游戏规则是这样的,在一个大屏风上画有两只美丽的孔雀,让这些贵族公子哥儿PK射箭,只能射两箭,而靶心是画在屏风上那两只孔雀的眼睛。

要射中孔雀难度都够大的了,还要射中眼睛?几十个贵族公子哥儿纷纷败下阵来,红着脸悻悻而退。

这时李渊李大公子闪亮登场了。李渊毫无鸭梨,只见他信心百倍、非常潇洒地拉弓射去,连发两箭,各中孔雀一只眼睛,厉害啊。顿时掌声经久不息。

窦毅当场拍板,就是你小子了。李渊李公子如愿以偿的和窦小姐喜结良缘。

这就是后来广为流传的“雀屏中选”的千古佳话。

窦氏嫁给李渊后成了他的贤内助。为李渊生了四个儿子和一个女儿。 

四个儿子分别是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女儿的名字不详,但是却鼎鼎有名,她就是后来史上唯一以军礼下葬的平阳公主。

老大李建成出生于开皇九年,他豁达宽厚,喜欢打猎游玩,比较象李渊,老三叫李玄霸,清朝为了避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的讳,称他叫李元霸。李玄霸十几岁时就去世了,并不象民间传说中的那样武功盖世、战无不胜,也没来得及立下什么盖世的功勋。老四李元吉出生于仁寿三年,勇猛过人,善于使用当时骑兵部队最流行的兵器——槊。后来成为平阳公主的这个女儿很象窦氏,有胆有识,长大后嫁给了柴绍,为李唐立下赫赫军功。

在这五兄妹之中,最有故事的人还是李世民。李世民的出生比他老爸的出生动静大多了。大隋开皇十七年十二月的一天,李世民出生在李渊位于武功县的宅第。据说,当时有两条龙在住宅门外嬉戏,一直三天才离去。他四岁时的某一天,一个自称擅长算命的书生晋见李渊,说:“公贵人也,且有贵子。”而在见到李渊的二公子后说:“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矣。”哇噻,这就是说李渊的二公子有天命啊,话传出去还得了啊,于是李渊打算灭口,但是那为书生忽然间就不见了......

斗转星移,转眼间到了公元604年,隋文帝杨坚的生命也渐渐走到了尽头,说起来也是色是刮骨刀啊。

话说强悍的独孤伽罗活着的时候呢是后宫莫敢进御,杨坚这个人有一种美德就是怕老婆,史书上说他对独孤伽罗是"宠惮"翻成白话就是又爱又怕的意思,杨坚怕老婆怕到了何种地步呢?举个例子吧,话说杨坚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杨坚偷偷的幸了一位宫女,那位宫女姓尉迟,是尉迟迥的孙女,不料纸包不住火,还是传到了独孤伽罗的耳朵里。于是妒火中烧的独孤伽罗发飙了,命人打死那位可怜的尉迟宫女,当时杨坚正在朝堂上,听到这个消息时是骑上一匹马离开皇宫一直狂奔了几十里路,跑到了一座山里面。大臣高颖和杨素连忙赶上去,拉着杨坚的马向他苦谏。杨坚悲哀的道::“我贵为天子,竟然不得自由!”高颎劝慰道:“陛下岂能以一妇人而轻天下!”一直到大半夜隋文帝方被劝回宫。独孤伽罗也觉得自己干得太过火了,独孤皇后流泪谢罪,经高颎、杨素调解,夫妻重归于好。 

经过此事,独孤皇后不会再像以前那样管丈夫,但自我的压抑使她的心理彻底变了态,将怨气发泄到其他男人身上。她尤其是见不得太子和诸王的小妾怀孕,尤其见不得生男孩,凡获悉这类事,必百般诋毁,让隋文帝收拾他们。

隋文帝和独孤伽罗的长子太子勇是天生的多情种子,独孤伽罗为太子杨勇选定了元氏为太子妃,不过有道是强纽的瓜不甜,杨勇连看都懒得看一眼。太子勇最爱的是情投意合的昭训云氏,还宠了其他不少嫔妃,备感凄凉的元妃后来得了心疾,一次心疾发作后没多就一命唔乎了,独孤伽罗怀疑太子妃是云昭训所害,又怀疑是受了杨勇的怂恿,遂派人对他们进行暗察。暗察没有结果,可他对杨勇的感情却一落千丈。独孤伽罗对太子勇态度自然引起了一位有心人的注意,这位有心人不是别人正是太子勇的弟弟晋王广。

话说杨广在讨老母独孤伽罗欢心这方面就很有一套。

史载:“晋王广知之,弥自娇饰,唯与萧妃独处。”,“上与后尝幸其第,广悉屏匿美姬于别室,唯留老丑者,衣以缦彩,给事左右;屏帐改用慊素;故绝乐器之弦,不令拂去尘埃”,由此给杨坚夫妻极好的印象,“由是爱之特异诸子”哇塞,晋王广就这样成功的把自己伪装成了一个道德模范。

当然杨广明白光是讨父母的欢心是不够的,杨广还极力的拉拢各大臣,其中权臣杨素就是他要拉拢的重要对象。他总是装出一副极具谦卑的面孔,“大臣用事者,广皆倾心与交”;杨广做了这么多基础工作,就是为了太子之位嘛。

杨广先选择了打小报告,“入宫辞后,伏地流涕。。。曰:“。。。不知何罪失爱东宫,恒蓄盛怒,欲加屠陷”,自然是“决意欲废勇立广”;同时,他让宇文述下局把杨坚最信任的大臣杨素拉拢,并让袁充、段达、姬威、杨约等等上串下跳,终于弄个杨勇的“谋反”罪名,这以杨广的全盘胜利而告终。唉,可叹杨坚英雄一世却糊涂一时啊......

后来杨广的老妈独孤伽罗死掉,“太子对上及宫人哀泑绝气,若不胜丧者;其处私室,食言笑如平常。又,每朝令进二溢米,而私令外去肥肉脯蚱,置竹桶中,以腊闭口,衣襆裹而纳之”。看看,这都神马人啊

自从独孤皇后驾崩后,隋文帝虽然感到失去了一条得力的臂膀,但也开始品味自由的滋味,功成名就,拥有天下的他,开始尽情享用美人。这时他封了两个宠妃,封陈氏为“宣华夫人”,蔡氏为“容华夫人”。“宣华夫人”是南朝陈后主之妹,丰姿华容,肌肤润腻,温柔可人;“容华夫人”也是风流娇媚,善解人意。两位夫人各具风韵,迷得文帝魂不守舍,色是刮骨刀啊,不过两年,杨坚就病倒了......

604年,杨坚在仁寿宫养病,躺在床榻上,他感慨万千地对左右道:“假使皇后在,吾不及此!”

当隋文帝在仁寿宫养病的时候呢,太子广和宣华夫人也皆随侍在侧。有一次宣华夫人出去更衣时呢,太子广欲上前非礼宣华夫人,夫人奋力挣扎才得免,隋文帝发现其神色有异问她是何缘故,夫人哭泣着说:“太子无礼。”隋文帝听闻后愤怒的说道:“畜生何足付大事,独孤诚误我!”说完便派人找前太子杨勇,打算废掉杨广的太子之位。

不料啊这件事情非常不幸的传到了一个人的耳朵里,此人正是杨素,此时的杨素自然是杨广的心腹,杨素立即把消息通知给了杨广。杨广于是派人进入文帝的寝殿,将宣华夫人和其他侍疾者都赶到别处,没过多久就传来了隋文帝架崩的消息。宣华夫人与其他宫人都觉察事情不对劲,内心那是相当的恐惧啊。

而太子广这个时侯派人送一个金盒给宣华夫人,上面还有签名封条。宣华夫人收到金盒后感到很害怕,因为之前拒绝太子的非礼,所以认为太子是送毒药来赐死她,夫人不肯打开金盒。杨广派来的人不断催她,她才打开金盒。打开一看,发现里面放的不是毒药而是放的好几枚同心结,四周的宫人们于是把心都安下来了,总算保住性命了谢天谢地啊。但是宣华夫人为此却并不高兴,也不答谢,旁边的宫人们逼她,她才表示了谢意。 

这位宣华夫人就这样无可奈何的从了杨广,而宣华夫人先是居住在仙都宫,不久后又被正式召回宫中,但是一年多后宣华夫人便郁郁而终,死时二十九岁。话说杨广是表现的相当之伤心啊,为她专门作了一篇赋叫神伤赋以示哀悼之情。

仁寿四年(604年),文帝驾崩,杨广即位,开始了他的施政时期。在历史和传说中他是著名的浪子也是惨暴可比秦始皇的暴君。历来都把杨广当政的十四年称作是黑暗的年代,他滥用民力、大兴土木、劳民伤财、挥霍无度,是对他施政的一个概括。然而他又曾经为隋朝的建立出生入死,为抵御突厥而挥师北上,为便利交通修筑大运河,为国家安定巡视边疆。杨广——一个一直在做大国梦的皇帝!在当政的十四年里,他无时无刻不在为梦想而努力,而他的失败就在于他是一个脱离实际国情的理想主义者如同王莽那样。他虽然是一个很强势皇帝,但他那不择手段的恶毒与不计代价的好大喜功让他败的很惨。

所谓隋炀帝的大国梦简而言之就是大外交、大工程、大排场、大战争。

中国古代社会的外交形式主要是中央政权对周边民族及其政权进行册封、赏赐,前者是后者的宗主国,后者要承认归附前者,并承担纳贡、出兵帮助宗主国平叛等义务。而当时由于交通不便,有些鞭长莫及之感,所以周边各民族及其政权常常时叛时附,所以使得中央王朝非常头疼。而隋炀帝的大外交战略,主要是通过他巡视边疆向各个周边民族政权表明中原王朝对他们的关心,让这些政权不反叛,最终实现安定边疆的目的。隋炀帝进行过三次北巡和一次西巡,巡视的重点分别是突厥地区与西域地区。除炀帝末期大业十一年(615年)的第三次北巡,由于突厥的始毕可汗将炀帝围于雁门关而没有成功外,其余的巡视均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北部突厥未南下犯边。

但在外交活动中,隋炀帝听了裴钜的主意不切实际地向藩邦炫耀帝国的财富,这无疑是种不切实际的浪费。大业六年(610年)正月十五,隋炀帝在东都举行了盛大的庆典,向跟随他西巡入京的诸国使节、商人,展示大隋帝国的强盛与富足。东都皇城外的定鼎门大街被开辟成戏场,上万名乐工在这里通宵达旦表演各种节目,持续了半个月。炀帝又将东都的市场整饬一新,供各国商人参观。各个店铺都重新进行装潢,连卖菜的小商贩都要在店铺里铺上地毯。各国客商路过酒店,都会被邀请进去喝几杯,而且分文不收,更烧钱的是炀帝还命令用丝绸将路旁的树木缠起来,而胡商的反应却非常具有讽刺意味,他们说:“你们这里有人连衣服都穿不起,还不如把这些裹在树上的丝绸拿去给他们做衣服呢?”哎,真是弄巧成拙啊!说不定这些胡商心里还想隋炀帝人傻钱多呢

而隋炀帝时期的大工程主要有哪些呢?分别是建东都、修运河、筑长城。

杨广初即位,就立刻下令扩建东都洛阳。因为大兴所在的地区交通不便利,而且农业规模也远不及中原地区。扩建之后的洛阳城道路宽敞,一种大国的气派。修建运河,也是隋炀帝即位之初便提出的,可见炀帝对这些大工程早有打算。运河的修筑分为几个阶段:大业元年(605年)下诏开凿通济渠、邗沟;大业四年(608年)修永济渠;大业六年(610年)开江南河。这样,南北贯通的大运河修筑完成了,应该承认大运河的建成对中国的影响和贡献。修筑长城共三次。《隋书·炀帝纪》大业三年(607)七月,“发丁男百余万筑长城,西距榆林,东至紫河,一旬而罢,绵亘千里。”《资治通鉴》说筑之二旬而罢。《隋书.地理志》定襄郡大利县(今内蒙古清水河县),有阴山,有紫河。《通典》紫河发源朔州善阳县(今朔县),金河(即浑河)上承紫河。《资治通鉴》1199载:尚书左仆射苏威谏,不可筑长城,上不听,筑之二旬而毕。太常卿高颎等私议,帝遇启民过厚,使虏知中国虚实,山川险易,恐为后患;又言长城之役,幸非急务,近来朝廷殊无纲纪,天元(北周宣帝宇文赟)之侈,以今方之,不亦甚乎!七月丙子二十九,高颎及礼部尚书宇文弼、光禄大夫贺若弼因私议朝政皆坐诛。事连苏威,亦坐免官。八月壬午初六,车驾发榆林,历云中,溯金河(浑河)。时天下承平,百物丰实,甲士五十余万。马十万匹,旌旗辎重,千里不绝。令宇文恺等造观风行殿,上容侍卫者数百人,离合为之,下施轮轴,倏忽推移。又作行城周二千步,以板为干,衣之以布,饰以丹青,楼橹悉备。胡人惊以为神,每望御营,十里之外,屈膝稽桑页;无敢乘马,启民奉庐帐以俟车驾。乙酉初九、帝幸其帐,启民奉觞上寿,跪伏恭甚,王侯以下,袒割于帐前,莫敢仰视。皇后亦幸义成公主帐,帝赐启民及公主金瓮各一。并以《饮马长城窟行·示从征群臣》为题,写了一首长诗。其诗如下故亦称此长城为游乐长城。

饮马长城窟行萧萧秋风起,悠悠万里行。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

岂台小子智,先圣之所营。树兹万世策,安此亿兆生。

讵敢惮焦思,高枕于上京。北河秉武节,千里卷戎旌。

山川互出没,原野穷超忽。枞注金止行阵,鸣鼓兴士卒。

千乘万骑动,饮马长城窟。秋昏塞外云,雾暗关山月。

缘崖驿马上,乘空风火发。借问长城候,单于入朝谒。

浊气静天山,晨光照高阙。释兵仍振旅,要荒事方举。

饮至告言旋,功归清庙前。

大工程都如期完成了,隋炀帝杨广对于他的这些作品都非常满意,但他显然没有顾及到修筑这些工程所耗费的人力,而隋炀帝也最终为他的不惜民力付出了代价。营建东都,共耗时10个月,每月役使男丁百万以上;开通济渠征男丁百万,凿永济渠共征发河北地区男女百余万人,居然连女人都被征调开渠,可见劳役的繁重;修建长城,也耗费民力达百万以上。在以农为本的社会,短短的几年里,国家征发如此多的人力修筑公共工程,老百姓在繁重的劳役下,衣不遮体、食不果腹,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百姓心中的怒火无疑已经快点燃了隋朝这个大火药桶,然而作为最高统治者的隋炀帝却仍然沉浸在他那不切实际的大国迷梦中。

PS:隋大兴城乃唐长安城也

大排场。隋炀帝认为,作为堂堂超级大国的君主,做任何事都要有超级大国的大气派,否则他会觉得很跌份的。他三游江都大概正是基于这种想法吧。

杨广当年在做晋王之时,就以扬州总管的身份在扬州生活过,自然对扬州颇有感情。即位后,他分别于大业元年(605年)、大业六年(610年)、大业十二年(616年)三次游幸江都,第三次之后,就常住江都,并最后死在那里。隋炀帝三游江都,每一次都是摆足了帝王的气势与排场。大业元年(605年)八月,炀帝开始了登基以来的一次南下江都。他所乘坐的船叫龙舟。龙舟分为四层,有六层楼高,上层有正殿、内殿、东西朝堂,可以举行朝会;中间两层有100余间房子,供炀帝休息、娱乐之用;下层是宦官、宫女等近侍的住处。

这样的排场可谓给炀帝挣足了面子,而且还反复三次,隋炀帝可谓是风光无限。可他只知兴奋、满足,却忘记了有一个成语叫乐极生悲,他最后死在江都算不算是一种报应呢。骄奢淫逸、挥霍无度,亡国之兆。

大战争,战争可以显示一个国家的实力与尊严,尤其是在冷兵器时代。隋炀帝总是认为,隋王朝国力空前的,其它国家只有对他唯命是从,绝对不允许有任何形式的挑衅与背叛。隋炀帝三征高句丽就是出于维护大国威仪的目的。高句丽,是当时朝鲜半岛北部的一个政权,趁北朝末年、隋朝初年,中原战乱不断,北方突厥频频入塞侵扰的形势,多次派兵侵入辽东地区,掠夺土地、人口。隋文帝就曾因此欲发兵讨伐,后高句丽上表谢罪,文帝方才罢休。

隋大业三年,是年杨广北巡,途中高句丽使臣晋见,杨广吩咐高句丽使臣说朕将于四年后前往涿郡(今河北涿县)巡视,命令高句丽王高元届时亲自到涿郡朝见。杨广哪里想到这位高句丽王高元根本就不给大隋皇帝面子,当杨广按照预定时间到达涿郡时,那位小小的高句丽王高元竟敢无故不到。自觉丢了面子的大隋皇帝杨广的愤怒可想而知。

总是以超级大国君主自居的杨广当然是不会容忍高句丽的嚣张气焰的啦,他要御架亲征,他要让高句丽君主跪在他面前磕头谢罪。其实杨广为打高句丽早做了充份的准备工作,大业四年,开通永济渠便利运输。六年,命令全国为出征做好战马、武器的准备。七年,命令幽州总管造海船三百艘。之后,调动江淮、河南、河北等地的民夫运送粮草到辽西。大业八年正月,杨广诏命发兵征讨高丽,每日发一军,连续发兵四十天,总兵力达到一百一十三万三千八百兵马,号称二百万雄师,运送给养的人是军队的一倍。

各路军马首尾相接,鼓角相闻,旌旗绵延千余里。《隋书》记载“近古出师之盛,未之有也。”杨广如此兴师动众征伐,却又严令诸将。诏书这样写道“吊民伐罪,非为功名”诸将不得纵兵,不得擅杀,听候指示,不可擅自作主。这位大隋皇帝想以此宣扬天朝大国的威仪仁义,襄公之仁,不料确被高句丽利用了,狡猾的高句丽守军不断用诈降来延缓战机,几次三番地戏弄隋军,但杨广仍然不思醒悟,视征战如儿戏。

辽东城高句丽军几次与隋军交战失利,就闭城固守。当隋军猛攻时城垣塌陷,高句丽守军眼看守不住了,便诈降。而攻城的将领呢既不敢擅自受降,又不敢乘势攻下城池,隋军只得飞马急报告给杨广,而诏命到时,高句丽守军早把缺口修复,仍继续抵抗。如此反反复复,隋军自然是疲于应付,结果也可想而知了。右翊卫大将军来护儿率水军进入高句丽,在距平壤六十里处大破高丽军,便挑选四万精锐甲士欲孤军直下平壤,不料中了高句丽军的埋伏,士卒生还仅几千人。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率三十五万大军过江征战,在高句丽军不间断的诈败、诈降的“游击战”中,士卒们疲惫不堪,在萨水遭高丽军四面八方合围,幸存者仅二千七百余人,数以万计的军用物资丢失殆尽。杨广的首次盛大御架亲征以失败结束。

大业九年杨广再一次的重整旗鼓亲征高句丽。但是又一次遭受到高句丽军队的顽强抵抗,而且这一次杨广还遭遇了后院起火,杨素之子杨玄感趁他亲征高句丽拉起了造反的大旗,于是杨广第二次亲征高句丽便以这样的方式提前结束了。

大业十年豪不气馁的杨广又一次重整旗鼓亲征高句丽。分百路讨伐高句丽,大将来护儿大败高句丽军队,高句丽王高元感到恐惧了,高元派使臣向杨广乞求投降,高元为显示诚意还将和杨玄感一同谋反后叛逃到高句丽国的斛斯政用囚车押送给隋军。高元还在投降表中自称辽东粪土臣元。这无疑让杨广得到了极大的面子上的满足,于是志得意满的杨广便命令前军班师回朝。

而在当时,来护儿欲抗命一举拿下平壤、活捉高元。来护儿对他的部下说道:“三度出兵,未能平贼,此还也,不可重来。今高丽困弊,野无青草,以我众战,不日克之。吾欲进兵,径围平壤,取其伪主,献捷而归。”的确当时的高句丽军已经没有多少战斗力,隋军完全能一鼓作气荡平高句丽。来护儿不愿奉诏,而崔君肃当众说:“若从元帅,违拒诏书,必当闻奏,皆获罪也”(《隋书》)诸将皆畏惧,而来护儿只能是无可奈何只好撤军了。

隋帝杨广实在视征战如同儿戏,他三次亲征高丽,既未彻底征服高丽,又劳民伤财,唔乎哉!国本动摇隋大厦将倾矣!

隋大业七年(公元611年)翟让聚众瓦岗寨,即今河南滑县南,高举反隋义旗,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动摇着隋王朝的根基,隋焬帝内心非常害怕,从此后开始过着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日子,四五年来一直睡眠不安,梦中常惊呼有“贼”,要几个妇人象摇抚小儿那样摇抚他才能入睡。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他决心离开洛阳去江都,因为江淮地区农民赵义军比较少一些。

农民起义的硝烟大大削弱了隋朝廷的统治力量,而一些隋朝的军官乘统治力量削弱的机会,也纷纷起兵割据,称帝称王。他们都是反对农民起义的反动势力,但在消灭隋朝这一点上,他们和农民起义军的目标惊人的一致。

公元616年,涿郡守将罗艺起兵,占据涿郡及附近诸郡,自称幽州总管,成为威振燕地的大势力。

公元617年,朔方郡(治今陕西靖边北白域子)守将梁师都在本郡起兵,攻占雕阴、弘化、延安等郡(在今陕西北部),自称皇帝,国号梁,年号永隆,依附突厥,爱封为“解事天子”。

马邑郡(今山西朔县)军官刘武周杀隋官,勾结突厥,受封定杨可汗,又自称皇帝,年号天兴。

同州蒲城(今属陕西)人、军士郭子和流放到榆林郡(今内蒙准格尔旗东北十二连城)。郭子和在雪地起兵,杀郡丞,自称永乐王,年号丑平,又勾结突厥,受封为屋利设。

金城郡(今甘肃兰州市)军官薛举和儿子薛仁杲逐隋官,占据陇西全境,薛举自称西秦霸王,年号秦兴,成为西北地区一大势力。

武威郡(今甘肃武威县)军官李轨逐隋官,占据河西张掖,敦煌等五郡,自称河西大凉王。后又称帝,年号安乐。

巴陵郡(今湖南岳阳县)军官董景珍、雷世猛等起点,推后梁宣帝萧登的曾孙萧铣为主。萧铣据巴陵郡,自称梁王,年号鸣凤。后又称帝,迁都江陵,割据长江中游等地,有兵四十万,成为一大势力。

隋官的割据势力可谓遍及全国。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相似的循环。秦始皇结束了混乱的战国时代,建立起统一却短命的秦王朝,随后强大的西汉建立,成为一个辉煌的鼎盛时期。南北朝结束之后,历史又出现了惊人的相似,统一后的隋朝像秦朝那样的短命,随后取而代之的唐朝也像汉朝一样吸取了前人的教训,奋发进取,为中国历史留下了最辉煌的记忆之一。隋炀帝他好大喜功却又不切实际,三次大举征伐高丽、修凿大运河,将国力消耗殆尽;生活上又贪得无厌,先是在东都洛阳修建规模宏大壮丽的宫苑,又在开通运河后三次南下江都巡游,强征劳役赋税,以至民不聊生,变乱四起,让大隋朝江山摇摇欲坠风雨欲来。

历史就这样又进入了群雄割据的时代,乱世呼唤着英雄。手握重兵的武将功臣们无不摩拳擦掌,准备大展拳脚。胸中有志于天下者不止万千,但他们无论从军事实力还是个人能力上都有很大不同,究竟谁能扫灭群雄使得四海归一,成为下一位坐拥江山的开国帝王,还是一个谜。雄心勃勃的人啊谋划着不同的方案,建立着不同的功业,同时也在等待着不同的结局。当时隋朝世袭的唐国公李渊此时一方面明哲保身,防备着表弟隋炀帝的猜忌,一方面却在蛰伏中暗暗积累着力量,他等待着,等待一个属于他的最完美的时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杨坚的原名叫普六茹坚,李世民原名叫大野世民,事实真的如此?
杨坚的原名叫普六茹坚,李世民原名叫大野世民,事实真的如此吗?
杨坚的原名叫普六茹坚,李世民原名叫大野世民,是真的吗?
杨坚深信独孤伽罗,患病在床时却说:“独孤氏误了我”,后悔不已
一口气读不完的中国五千年简史|二世隋朝
杨坚的原名叫普六茹坚,李世民原名叫大野世民,真是这样的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