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最强大脑》魏坤琳:孩子专注一件事情的时候,千万别再打搅他了

我在朋友圈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凡是有孩子的家庭,家里的客厅往往堆了一屋子玩具,差不多可以开玩具店了。

也经常会听到妈妈们抱怨:明明给孩子补了好多锌,怎么他还是那么好动呢!

明明我跟孩子他爹都那么开朗,我家孩子,怎么就那么害羞呢!

为人父母的急切心情,我理解,可是,你们的很多做法和认知,真的都!是!错!的!

打击你们的这位作者是谁呢?相信看过《最强大脑》的小伙伴,都对他再熟悉不过了。雪白的衬衫、阳光的笑容是他的标配;“科学是我评判的唯一标准”,是他的口头禅;给选手打分时的冷面无情,是他独有的魅力。

没错儿,他就是你们大家心中的“科学男神”——魏坤琳

当然了,我们的魏教授写这本书的目的,可不是为了打击您,而是为了帮助您走出养育孩子的误区,带出更健康、更聪明的宝宝。

魏教授和他的一帮科学家朋友们,构建了五大儿童脑教育体系,它们分别是:智力脑、情绪脑、运动脑、语言脑创意脑。今天,我们着重来看看,怎么培养孩子的智力脑情绪脑

在培养智力脑方面,很多家长都有个大难题:孩子的注意力老是不集中,咋办?在幼儿园里,老师正上着课呢,我的宝宝竟然不坐在位子上,在教室里走来走去。

在家也是一样,别说让他看书、写作业了,就连玩玩具,也经常是玩一会儿就丢到了一边,几乎没办法专注一分钟。

所以很多家长会对自己的孩子产生怀疑:哎,我的宝宝,是不是有多动症啊?

别焦虑,更不要怀疑孩子出了啥问题。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其实是很正常的现象。

您假设一下,如果您家三四岁的孩子,能在教室里坐一个小时都不动弹,或者一口气写半个钟头作业,都不带开小差的,那您是开心呢,还是担心呢?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因为他们大脑的这一区域,还没发育完全,他们会慢慢儿地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容易专注于一件事儿。

但是问题来了,如果您想提升孩子的注意力,有没有方法呢?魏教授要告诉您,当然是有的!

首先,我们的魏教授先要打一打各位家长的脸,他要拜托您少干扰您的孩子。比如孩子在纸上写写画画的时候,好多家长会着急:“哎呀,这个太阳画得太不圆了,都扁啦,你要注意,太阳的长度跟宽度,要一样!”

“哎呀,你这个草地怎么没涂色呢?你注意过草地是什么颜色吗?”

你看,家长就是这样,永远都是一副教导主任的姿态,生怕孩子错过每一个学习机会。

再比如,在游乐场里,孩子正玩儿得高兴呢,家长一把拖住他:“宝宝快看,这滑梯上写着英文呢,s、m、i、l、e,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smile,就是微笑的意思,你要记住呦!”

您想想,您这么做,孩子能有多高兴?人家正集中精力玩儿呢,被您这么一打断,估计是一脸黑线吧?最后可能是既没玩儿好,也没学好。

所以呢,这一条,家长一定要牢牢记住,孩子还小的时候,是注意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如果时不时被打断,他的相关脑区就得不到充分发展,大脑也无法锻炼排除干扰的能力。

这一点很可怕,等于是扼杀了孩子学习的机会,阻碍了他注意力的发展。那么以后,当您的孩子在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请不要再打搅他了。

这一点是最基本的,除此以外,您还要帮助孩子排除环境里的干扰因素。

一开始我提到了,很多家长会给孩子买一大堆玩具。其实呢,多买玩具不算什么坏事,但是玩什么,玩多少,就很重要了。

如果您在孩子的视野里放满了玩具,那么这所有的玩具,都会把他的注意力给勾了去,他自然就玩会儿这个,玩会儿那个,专注不起来了。

最好的做法是什么呢?当孩子想玩玩具的时候,您可以事先问问他想玩什么,如果他说想玩什么什么,那就只留下他想玩的,让其他的玩具统统离开他的视线。

再比如孩子做作业的时候,就不要把电视机打开了,也不要把他最喜欢吃的零食摆在他面前了。

孩子就是孩子,注意力、自控力,跟大人完全就不是一个级别的,您以为这样能锻炼他,可实际上呢,是在跟他,也是跟您自己过不去。

说到这里,可能有家长会举小手炫耀,我呢,从来不打搅我家孩子,也总是给他营造良好的氛围,嘿嘿,不错吧!

不如再想想,还有没有做得不够的地方?比如,您要求孩子学习的时候,您在干什么呢?有没有一个劲儿地要求孩子专注,却忘了要求自己专注?

您陪您的孩子写作业,孩子倒是认真学习着呢,可您呢,一会儿刷刷微信,一会儿看看视频,一会儿玩玩小游戏……

这时候孩子会怎么样呢?别以为他什么都不知道,他是会注意到你的——咦,妈妈虽然身体坐下来了,但她的心一直没坐下来,那我干吗要一直坐着呢?

这样一来,就算您做好了前面那两点,没打扰孩子,也给他营造了合适的环境,那也是白搭。因为,您没给孩子树立个好榜样啊!

孩子是天生的模仿表演家,他们最爱模仿的就是大人的行为了。所以呢,想让孩子专注,您也得变成一个专注的人。那么试试看,下次孩子做作业的时候,您也拿起一本书,聚精会神地看起来吧。

前面我们讲的这三点呢,都是帮助孩子减少外源性刺激,我们一起简单回顾一下:

第一,家长要做到,不干扰孩子的注意力,让他们专心做一件事儿;

第二,家长要帮助孩子排除环境里的干扰因素,比如一次只让他们玩一个玩具,不让他们在放着动画片的房间里做作业,等等;

第三呢,家长还要让自己也专注起来,做好孩子的榜样。

好了,现在,外部的问题解决了,我们要着重解决内部的问题:提升孩子的内在专注力。

让孩子自发地专注起来,当然是每个家长的愿望。所以很多家长最常用的方法就是逼,逼着孩子,你不做一个小时作业,就不准看电视!你不弹一个小时钢琴,就不准玩洋娃娃……

拜托,如果他真的专注了,那点儿作业早做完了,怎么可能过了一个小时还在磨叽呢?那是因为他身体虽然坐在那里,心呢,早就“云游四方”去了。

那么您应该也知道了,孩子的专注,不是逼出来的,要有方法地去引导。不如想想:孩子一般在什么时候最专注?

我相信很多家长的答案都一样:他玩游戏的时候最专注!没错儿,这就是游戏的厉害之处。

游戏这玩意儿,到底是怎么吸引孩子注意力的呢?其实呢,它的设计大有学问,非常符合心理学原理。首先,它设计了明确的目标;第二,它设计的难度,跟人的能力相匹配;第三,它会给人们及时的反馈。

先来看看游戏里是怎么明确目标的。举两个大家最熟悉的例子,比如“愤怒的小鸟”这个游戏,它设计的目标就是,让玩家用尽可能少的小鸟,打到尽可能多的猪。

还有“俄罗斯方块”,就是要求玩家,当方块从屏幕上方掉下来的时候,尽可能多地消灭它们。

这些都属于游戏设置的目标。很多游戏除了设计这两种大目标,还会设置各种小目标,给你送积分呀,送小礼物呀,送五花八门的装备呀,等等等等。

可想而知,这些诱惑一出现在眼前,玩这些游戏的人自然会全神贯注,动力十足。

那么我们想想,平时给孩子布置任务的时候,是不是经常目标不明确呢?比如有的家长想让孩子弹钢琴,就会说:“快去好好弹钢琴!”

当然,您是大人,很清楚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把琴谱摆好,按照老师教的进度,把上次的谱子练熟一点儿,再预习一下下次要学的谱子。

但是,您确定您的孩子,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好好弹琴,弹什么呢,从哪里弹起呢?他会糊里糊涂。

您该怎么做呢?要帮助他分好小目标:“来,我们练一下这个谱子,先从这个小节开始……”瞧,这不就让孩子很清楚了吗!

不是孩子不够聪明,而是因为他们年龄还小,理解能力跟大人不一样。所以呢,就算是很简单的任务,做父母的,也要记得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一下,帮他把任务分解分解,让他在每一个小目标里,都能集中注意力。

游戏第二个吸引人的地方,就是难度和玩家的能力相匹配。仔细回忆一下那些游戏,肯定没有哪个游戏,是一上来就要玩家打大boss的,一般都是一关比一关难。

这样呢,玩家既不会因为游戏太容易,玩一会儿就觉得无聊,也不会因为游戏太难,玩一会儿就觉得受挫而放弃。这就是考虑到了匹配问题。

这一点,跟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是相通的。有的家长很喜欢给孩子布置一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看见别人家的孩子怎么样了,就想让自己的孩子也做到。

“你看人家小明的乒乓球技术,都已经会反手扣杀了,你到现在连正手接球都有问题!”

“你过来,把这个曲子学一下。什么?太难了!人家小安都上台表演这个曲子了,她能做到,你也能做到!”

遇到这样的家长,我只想说,当你们的孩子,真是太可怜了!您逼着孩子去挑战高难度任务,以为可以激发他们的潜能,而现实的结果往往是,他们很快对这件事丧失兴趣,再也专注不起来了。

怎么样的任务难度跟孩子的能力是匹配的呢?其实,您可以随机设置一个目标,看看他的反应,或者看看他完成的情况,基本上就清楚了。

通常情况下,设置一个比他的能力高一点点的目标,更能激发他的兴趣,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跳一跳,够得着”。努力一下就能战胜这个挑战,他当然更愿意去全神贯注地完成啦!

然后,再跟游戏设置里的一样,一点点地增加任务的难度。有一天您回过头来会突然发现:

哇,这小子的乒乓球技术已经这么厉害啦!

她弹钢琴,还真是比我当年进步得快呢!

相信我,到时候您会特别傲娇,就好像您自个儿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任务一样!

解决了目标和匹配的问题,接下来到了第三步,给孩子及时全面的反馈。还是以“愤怒的小鸟”为例,玩家只要把小鸟弹出去,立刻就知道自己刚才的动作对不对,角度调整得好不好。

那么家长给孩子反馈的时候,也应该是及时的、全面的。

“这一段弹得不错,节奏没上一段那么赶了。”

“这一段的指法要注意,你看,手指要这样……”

如果您对钢琴不太懂,也没关系,可以做一些粗略的点评:“我觉得你这段弹得挺好听的。”

“刚才这段,没有上一段那么好,好像不是很顺畅。”

这些反馈,都可以帮助孩子了解自己任务的完成情况。孩子是很聪明的,只要你用正确的态度去反馈,他们往往纠正得非常快。

但是,有的家长在这一点上做得不够好,他们很喜欢批评孩子:“哎呀,你这个猫脸太扁了!”

“你看看,这个眼睛画成什么了,这不是猫眼,成狗眼了!”

哎,这个一惊一乍的妈妈,真是让人郁闷呢!我们应该怎么给孩子建议呢,两个字:温和。

“这个猫脸有点儿扁了,你可以把它剪得再圆一点儿吗?”

“我觉得你的这个猫特别有创意,额头上竟然有个‘王’字呢,现在你这只猫,就像一只老虎喽!”

这样和孩子互动,孩子怎么可能不爱上做作业呢,肯定是越做越喜欢,越做越专注了。

瞧,这就是提升孩子内在专注力的方法,其实也没那么难,对不对?下面我们依然简单回顾一下:

第一步,是给他设立明确的、具体的目标;

第二步,给孩子布置的任务,要跟他的能力相匹配;

第三步,当孩子完成一个小目标时,要给予及时的、全面的反馈,反馈的态度呢,一定要是温和的。

这些小窍门,放在孩子的其他事情上也很有效果,学游泳啦,听英语啦,下围棋啦,读书啦……甚至你自己也可以用起来。成年人也会有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不是吗?这些小窍门,都可以帮助您把事情做得更好!

说完孩子智力脑的培养,接下来,我们再说一说怎么培养孩子的情绪脑

说实话,这个体系,是我特别关注的一个体系,因为呢,我自己就在这上面踩了好多坑。

小的时候,只要被妈妈带到有很多人的地方,都会被要求主动叫人,要是没叫,妈妈就会说:“咋不叫人呢,这个是李阿姨啊!”

别人问我在哪儿上学,读几年级的时候,还没想好怎么回答呢,妈妈就直接抢过去回答了,然后对别人说:“我这孩子啊,就是太害羞了!”

久而久之,我变得越来越害羞,还是在长大懂事了之后,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才自发地改了过来。

我想呢,跟我有相同遭遇的小伙伴,肯定一抓一大把。当然,我们不能怪父母没掌握好教育方法,那个年代父母的意识,远没有当今父母的意识这么到位,这是时代造就的。

但我们自己在教育孩子时,就要特别注意这方面的问题,要是忽略了,很可能会影响孩子的社交能力。

像刚才说的叫人、回答别人提问的例子,是完全可以给孩子一点儿时间的。要是家长着急忙慌地给孩子下个“害羞”的定义,把他说话的机会都抢了,那他以后很可能就会害怕跟陌生人交流。

您一定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个不爱说话,不跟人交流的孩子吧?针对这一点,魏教授也给了我们一个好方法,就是手把手教孩子融入别人的圈子。

怎么实践呢?有的孩子看见其他的孩子在玩,他也很想加入进去,可是呢,他不敢主动跟他们打招呼,怎么办?

这个时候,您可以先把孩子带到一旁,和他一起观察那群小朋友,还可以给他介绍一下,这个是谁,那个是谁,让孩子心里有个底。

等时机成熟了,您可以直接建议他这么跟小朋友们说:“我可以和你们一起搭积木吗?”“我可以和你们一起运沙子吗?”

这样建议之后,也许您的孩子还是很害羞,没关系,这时候,您的“高光时刻”来了!您可以故意大声说:“哇,宝宝,你今天穿了小猪佩奇的衣服,真是太有趣了!你要和小伙伴们分享吗?”

小朋友们一听到这话,会立刻注意到您的孩子,就算您的孩子还是不说话,只是做做动作展示一下小猪佩奇的衣服,就已经加入小朋友的队伍了。

等孩子跟他们熟悉得差不多了,您可以继续推动孩子的社交,可以这么说:“我们家宝宝最喜欢的是小猪佩奇,宝宝来给我们讲一讲小猪佩奇的故事吧,大家也一定喜欢听,对不对?”

好多时候,大人都要扮演这种“戏精”的角色,哈哈,您别觉得累,孩子在您的持续引导下,会越来越会交朋友,说不定哪一天,比您都会处理人际关系呢!别忘了,他们可都是天赋异禀的“外交家”!

当然了,这种手把手地教,还有很多其他的方式。比如你看到一群小朋友,正在玩医生和病人的角色扮演游戏,您就可以这样引导自己的孩子:“你想做一个新的病人吗?”

然后,再对扮演“医生”的那位小朋友说:“医生,你今天好忙呀,又来了一个新病人!赶快问问他哪里不舒服吧!”

这样,您的孩子,就能很快地融入到小伙伴的圈子里了。

不过呢,孩子之间的交往,是不会那么顺畅的,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打人啦,被别人打啦,抢东西啦,成立小团体啦,等等,这都是发展情绪脑的必经之路。

但我们的“科学男神”魏教授,也贴心地在这本书里,给我们支了许多招儿。

看完这本《给孩子的未来脑计划》,我很想对我的父母说:谢谢你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培养了我。也很想对我以后的孩子说:等到你出现的那天起,我一定要好好待你,好好教育你,让这个世界多一个可爱、可贵的人。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子写作业拖拖拉拉怎么办?
注意力——决定未来胜负的核心竞争力,您孩子注意力集中吗?
注意力不集中,亲子沟通不顺畅,孩子抗压力差怎么办?小课堂请来脑科学专家为您答疑解惑
怎样让孩子开心又高效地写作业呢?9条建议,希望对您有启发!
孩子注意力差,导致成绩落后,家长是否需要给孩子报注意力集训?
提高孩子注意力的6个小妙招,早看早受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