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将技术融入学习过程?从学生角度思考,有这样4个阶段

技术能以多种方式应用于学习过程。

有些是辅助性的,服务于教室的原始设计,一般执行一些以前由人工完成的任务或流程,比如,对多项评估进行打分,搜索信息源,或者跨组共享消息和其他数据。

但是,完全整合并嵌入学习过程,技术可能带来变革性结果,也可能带来破坏。因此,技术融入学习过程要分阶段构建,从“应用到学习”“外部指导”到“深入学习”“自我指导”。

不是说第一阶段很“糟糕”,但是学习者应该被赋予自由去支配强大的技术。逐步放责模型一直都在,在这里也是如此。

注:逐步放责模型,全称graduated release of responsibility model,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责任逐渐从老师转移到学生。换句话说这个过程就是从“你看我做”→“你们讨论中学习(如果有问题,可以优先问同学)” →“你先自己做,要是有问题再求助”→“自己独立解决问题”。

让学生学习陌生事物搭建框架,可以更好地支持学习者,并帮助他们建立长期的成功。但建好这个框架并不容易。

小学在第一阶段,中学在第二阶段,以此类推?(当然不是。)

所有学习者都将在第一阶段耗费一学年时间,然后逐步推进,尽可能走向第四阶段吗?(可能不是。)

是否可以使用此框架评估一段有计划的学习经历?也就是说,了解一段有计划的学习经历可以在哪一阶段发挥作用,并进行相应的改进。(听起来不错。)

学校的设计是否可以通过这种方法而有所不同?从教师专业发展到资金、课程政策?(希望如此。)

此外,我们如何设计学习,使其自动兼容目前可用的技术、学习者的技术熟练程度以及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如果能做到就中大奖了。)

以下是将技术融入学习过程的4个阶段。

  • 第一阶段

内容:学习者被指导着使用技术。

效果:学生异步获取信息,学习网络隐约可见。学习者自己选择平台、技术甚至内容。传统的课堂学习开始受到干扰。

  • 第二阶段

内容:学生可以从网络和社区大量获取信息,但如果没有支持框架或规划,他们在大多数情况下就无法利用这些信息。

效果: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有选择性地,建设性地使用技术,而传统学习过程是让学生在没有技术的情况下,完成学习任务。

  • 第三阶段

内容:移动技术侵蚀传统课堂。真正的移动学习者应该打破不灵活的课程设置。

效果:移动学习本质上是不可预测的,需要多种多样的交流、批判性思考、大胆,以及足智多谋。以标准为基础的学习会与这一阶段的技术整合产生冲突。

  • 第四阶段

内容:学生要学会自我指导。

效果:在个性化学习算法和可信的网络支持下,基于好奇心和快乐学习的自我指导是技术融入学习过程的最后阶段。传统的课堂学习完全被颠覆。

附图:

本文有微信公众号“智能观”编译,原文来源TeachThought,原作者Terry Heick,原文链接。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理论专栏:常见的教学理论及模式(上)
构建 “学、问、思、辨、行”新课程课堂教学模式
2021年第138篇:读文随笔∣深度学习与课堂教学
网络教学的评价模型
数字素养的政策、研究与实践丨培养数字化教师:欧盟教育工作者数字素养框架解读与启示
原创 | 基于大数据的在线学习警告模型设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