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是否压缩学制须把握教育规律

因由代表委员建议,“调整中小学教育学制”的话题日前再度引发关注。

有全国人大代表认为,学制过长会推迟就业与婚育,宜推行“小学5年+初中3年+高中2年”的义务教育学制。稍微再往前几年看一看,还曾有全国政协委员主张,小学教学内容有限,读5年足矣;将高中缩短为2年有助于改变整个高三都用来复习备考的应试教育现状。

尽管各有各的出发点,但总的来看,几乎所有倡议“532”模式的代表委员都提到,年轻人读书时间长,进入社会晚,意味着有效服务社会时间短,将加大人口老龄化、生育率低、人口红利消失、延缓退休等社会压力。概而言之,通过压缩基础教育年限,让年轻人尽快进入社会、服务社会。

可以想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会有人提出疑虑。最直接的,减负口号提了好多年,中小学生现在的学业负担似乎依然不轻,再加速孩子们恐怕会更喘不过气。再比如,很多高中留下一年时间复习,不是因为高中的知识适合用两年讲完,而是为了多争取些复习时间为高考充分准备,把教学内容强行压进两年,难道学生要飞快地学完知识不复习直接进高考考场吗?

如何确保压缩学制在加速年轻人进入社会的同时没有上述担忧呢?关于调整学制的讨论有其必要性。我国目前采用的基础教育学制已经运行多年,如果经过全面论证,发现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孩子们心智成熟得更早,在同一年龄具备了比以前更强的学习领悟能力,那就应该积极顺应教育需求,有针对性地调整基础教育学制。如果得出的结论是当前教学效率对学生来说已经足够,甚至需要放松一些,再来压缩学制自然会违背教育规律。

我们讨论教育,都要紧紧围绕教育的规律来展开。一旦抛开教育本身的规律,立足于各种社会压力探讨调整学制,难免会偏离重点。毕竟,教育的目的包含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人们通过接受教育,身心素质、认知水平获得更全面的发展,才能够更好地服务社会发展。跳过人的成长规律,离开教育谈教育,甚至直接把教育当作服务社会需求的工具,收效也未必如愿。

有的网友认为,正常大学毕业23岁,如果再接受硕士教育,走出校园时已经是25、26岁“高龄”,倘若再读个博士,很可能已经接近30岁,这种现象不应该重视吗?应对这种现象,其实有很多更直接的举措,没必要绕个大弯。比如高等教育的评价机制可以更加灵活,不一定要限制至少读几年才能毕业,可以在不压缩基础教育学制的前提下,让大家更快地走入社会、服务社会。(王梓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委员建议将12年中小学学制缩至9年
中小学生或将迎来“522”制度,家长拍手叫好,老师却暗自皱眉
现阶段农村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解决对策
莫言两会提案利与弊
减轻中小学生课务负担的根本出路
学制改革,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话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