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媒体正在沦为今日头条的“内容工人”?我的几点思考

之前看了一篇钛媒体的文章——《媒体正在沦为今日头条的“内容工人”吗?》,文章的观点让我大为震惊,打破了我之前对于新媒体的观点和想法。当时就去向老师和一些行业人士求证,是不是真的如文章所说的这样。

以下是张远老师在文中的观点摘取:

“今日头条的算法使得媒体人不用熬过漫长的粉丝培育期,只要内容出色,初试啼声就可以大范围传播……然而,放弃了粉丝培育就等于放弃了媒体品牌的打造,放弃了跟固定粉丝群持续的交流,互动,以单篇文章为单位来思考,而不是以媒体的角度来思考……”

“作为作为‘无差别’的资讯提供者,谁最能‘猜透’算法的规则就能获得更好的‘奖励’。然而,读者不会把功劳记在他们头上,只会感叹‘算法越来越懂我了’。”

诚然,这些道理作为内容平台使用者和内容供应者的我们都知道。我们也看到今日头条平台越做越大,内容越来越丰富,他们也在鼓励更多优质的UGC和PGC入驻。与其说媒体正在沦为今日头条的“内容工人”,不如说内容生产者,在今日头条上得到更好的展示和传播。

作为内容分发平台,今日头条有千人千面、没完没了的特点,为受众个性化定制提供它的“头条”。但没有平台能满足所有人,它也有一些问题:

1、养不起一个垂直领域。暴风集团的CEO冯鑫说,用户在今日头条只看第一频道,换句话说今日头条养不起一个体育频道,养不起一个财经频道,因为用户没有这样的习惯。这也给了其他人机会,比如暴风体育。暴风体育的目标是要做互联网体育第一品牌,很大程度上借鉴了今日头条的做法。如果说今日头条是一个大而全的东西,涵盖了所有领域,那么暴风体育绝对是小而精,连接起赛事,体育迷,商业服务,做体育领域的生态布局。

2、算法能不能代替总编辑?今日头条通过机器算法进行去中心化的运作,只做信息分发商,满足大众对内容资讯的需求,这种创新模式无疑给媒体行业带来了一场地震。作为一个工科男,今日头条的CEO张一鸣几乎在每次采访中都要强调,今日头条是一家技术公司,而不是媒体,创立的初衷就是“希望你需要的信息,能够在第一时间告诉你”。按照张一鸣的描述,今日头条用算法理解人性,除了性别、终端、年龄、地域分布等用户属性分析外,还对用户的兴趣和情感倾向进行分析,从而在海量的新闻信息中,筛选出符合用户阅读喜好的内容,呈现在App头部位置。

人工智能确实很强大,里约奥运会期间头条利用AI一共创作了500多篇稿,总阅读量大概有100多万,有的稿件阅读率甚至高于记者的稿件。它可以写不带感情的新闻稿,但是不能像刺猬公社一样写出观点犀利的文章,像独立鱼、毒舌电影一样写出原汁原味、有态度的影评。

对于“技术中立“的话题,豌豆荚与轻芒的创始人王俊煜说:“技术很强的那一批人都去做通俗内容分发了。高品质内容的分发还没有人做,这块市场仍然是空白的。”说到轻芒,它是一款经过机器人抓取+人工精编,来细分细取,满足阅读者多样化精致化的兴趣口味的app。网易也是系统自动分发,然后优质的文章有机会得到人工定向推荐。相比今日头条的“无为而治”,到底应该等待用户自身提高品味,还是应该近可能把对世界有好奇的人同高质量的内容连接起来?

3、优质内容的匮乏,作者和用户的关系不强。为了追求阅读量,不少人一定都曾经入到一个“如何写出10w+标题”的怪圈。现在标题党已经不是贬义词了,但吸引读者的标题,应该是内容“诚实的展现”。然而就像张远老师说的,头条的上一篇文章是十万爆款,并不会对下一篇有什么影响。每次都是一个空着的杯子。虽然对写作者来说有好有坏,但对运营人而讲很难形成媒体(自媒体)的品牌和固定用户群。

我是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学生文子,边学边思考,以上拙见,欢迎吐槽与交流。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头条号“漫卷诗文书传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今日头条粉丝倍增,自媒体互粉涨粉,诚邀互动活跃用户加入
新手怎么入门做自媒体
新手最适合的自媒体平台,头条自媒体的优点分析
深度融合下的新媒体业态(四)
微信、微博与今日头条缠斗正酣,自媒体人将坐收“二度红利”?
错过了微信公号,不能再错过头条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