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方严中国画的第一次写生课,很多学生说……

这是千竹书院第67期 · 2017年第19期专辑


这一期秋天的研习班,承载着冬天的孵化和明年春天的希望。



前言

文 / 罔两见笑


关注千竹的朋友们都知道,书院每年都开设有研修班和提高班,两个班,一个在盛夏,一个在初秋,天气的变化,也对应着两拨学员的状态,一拨是热情似火的新学员们,另一拨则是期待成熟的老学员们。今年也不例外,十月,我们如约地迎来了“温故”的老学员,开始了“知新”的七天探索。


从班名“国庆临摹·写生班”就知道,我们今次又有了新的尝试:三天古画临摹,三天山中写生。古画不再是纸上谈兵,自然山水,也不再是到此一游,成为一个相互求证理法,检验笔墨的场域。“千竹”的临摹—写生方式,让本次提高班的学员们感到耳目一新,也引起了外界朋友们的关注,本期专辑便是7天班授课过程的精彩分享。




千竹书院第二教室室外


第二教室休息区之一


第二教室的课堂




关于第二教室和

内部招生

文 / 慧一


很多师友问为什么叫第二教室?是的,一般人都会觉得奇怪,第一教室在哪里?其实,第一教室一直在网络上,存在微信群里。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让我们有了更多的端口学习和展示,在虚拟世界里,实现自己真实的梦想。数码化的历程从未如此清晰地改变着一切,通过一串串的指令,与古人对话。这是千竹书院第一教室的背景,也是这个时代的投影。


因缘巧合,一切是那么的顺其自然而来,这是最好的安排。金华第二教室的启用,是千竹书院2.0版的开始,未来将会有各地的第三教室、第四教室、第五教室……


今年是如此的与众不同,继在杭州的林泉7月研习班全国招生之后,这次10月国庆临摹写生班是从书院的内部报名,同样是经过报名后的匿名投票遴选,是为了寒假的创作班做进一步的铺垫,每个班的侧重都有不同。错过,就要等明年。


一切只是刚刚开始。







方严老师点评作业


方严老师为同学们解读古画作品




稿








































































可以扫码直接观看直播












稿





一个微信群里的偶然提议

让这次的课徒稿因此有了与众不同的意义

文 / 陈东升


写生时老师给各人指导做的课稿各有不同,有的很完整,有的只是几笔就说明问题,而且当时同学们都很分散,具体的情况别的同学不是很了解,现在只看课稿唯恐感受不深,希望有课稿的同学能对照着课稿简略说明一下,让其他同学也能有更深的体会。




小编从善如流,从微信群里汲取了大家的附言,为了保持原汁原味,文字不做编辑改动,分享最鲜活的信息,并标注记录者以示尊重。排序随机,不分先后。



老师说斧劈皴要从结构线出,左边是老师先画了结构线,然后按结构线画了斧劈皴,右边是老师直接画了斧劈皴。(文 / 陈东生)



地面是老师加的,力量大,沉稳,用来和棕榈树做对比。老师用铅笔给下面的叶子加了小尖,这样叶子的用笔就不那么僵了,松下来了。老师说那丛竹子多余了。(文 / 陈东生)



这个课稿在我这 ,当时老师给我示范时,给我说的让我受益最大是“写生要有现场感”。我当时写生也是东挪西凑,画自己心中的画,跟现场的关系不大,这样的话也就去了写生的意义。直到老师跟我说了以后,我才明白。(文 / 杜自在)



此幅示范同下图备注为一起。



老师这两幅课稿讲的是:必须画出石头的沉重感,草的生命力轻盈感,石头的结构要有条理性,笔笔写就,不能苟且。不要被一些宋元范本所左右,更不能程式化。大胆写出心中物象的质地。(文 / 葛华帅)



这幅是我当时对一个山峰写生,老师说那个山峰没有那么多转折,山石面上有点类似范宽溪山行旅图的感觉,老师几组皴笔示范,生动真切地表现了对面的山峰石面比较平缓少转折、凹凸不太明显的形貌特点。(文 / 罗兆民)



示范一半露在水面,一半在水里的石头(先用淡墨勾出大致轮廓,再淡墨渲染,水面若能再画些浮萍就更加形象)(文 / 叶萌芽)



示范“石分三面”,初学画石头,要有结构概念,可以先勾勒出石头的结构线。(文 / 叶萌芽)



这幅在我这里,我原来双钩扣形,画得累啊,当时老师来了,说:“不用太‘认真’ ”。然后就几笔表现出物象的质感,比我的生动多得多了。感受是:紧扣物象质感,不要太拘泥于形。当然老师形也大致和写生的树八九不离十。(文 / 郑俊)



石头紧而厚重的用笔,与竹树质地对比。(文 / 燕俊萍)



线条的对比:提起的线条,明显会比较干净,清透。而压的太重的线条会很脏很浊。(文 / 燕俊萍)



面对河流转弯处,杂树丛生,乱石满地,我正思量如何取舍,老师开示:不用画那么多,抓住主题,舍繁就简。于是老师示范,只见几笔,河岸、一石、流水、一株老树和稀稀疏疏的秋叶;意笔草草,对比,节奏,情景尽显,令愚茅塞顿开(文 / 刘秉呈)



这幅铅笔圈内的几处重笔是老师为我整理过的,至今印象很深。自己画石头时很多笔触都草率的扔在半路上,之间缺少呼应过渡,整体章法也不协调,经老师加笔,将零落的用笔归拢起来,并与左侧的笔势呼应,结构也更加丰富合理了。明了今后用笔要有条理秩序变化,不可心急草率。(文 / 孔方)



这是老师示范的石头,当时我画的只是之前临摹过画册上的石头,老师说写生不要画平时临摹的石头,要找出石头的面,然后去表现出石头的质地。(文 / 刘晓志)



方老师讲的是:画石头注意线条质地,要根据石头结构,用笔不要重复,要有轻重变化。(文 / 秦悦)



老师这个示范,是针对我当时画水口旁边的山石用笔不能准确表达结构的问题。老师示范的上面两组山石对应箭头所指示意图,讲解怎样以用笔来表现依次递进的转折和凹凸关系。(文 / 罗兆民)



这是方老师的示范稿。方老师说写生真山石的时候先观察它的质地,石头是坚硬有重量感的,结构穿插条理清晰,山石的凹凸和结构有关系,凹进去的部分用笔铺锋要慢,凸出的部分要顶锋用笔,山石整体用笔要慢。(文 / 李伟)



老师看了我写生的三角梅,说结构交代得不清楚,然后示范了这枝,虽然花瓣像叶子,但要求叶和花要区别开来,花瓣的轻盈和叶的硬挺区分,出叶的结蒂要结构清晰,叶的各个朝向要画出来。(文 / 彭欣)



方老师说:写生的时候要发现一些有意思的细节,不能画得概念,也不能套用平时的穿插技巧,画准确就行;用笔不可速度过快,花头要刻画细致,花苞和花的质地区分清晰;注意前后穿插的关系不能平均,自己叶子的朝向、距离、形态要有节奏的变化。(文 / 陈肖华)



方老师说画竹子的时候枝干要挺拔有弹性,不要画叶子都是正面,每片叶子都对着你,这样空间感会削弱,可以拿一段竹子在手里转,仔细观察不同角度竹叶的不同形态,竹叶穿插的时候尽量避免规则的几何形体。(文 / 季俊杰)



图中红点是老师画的课稿,主要讲的是不要画得太细,画植物的时候要注意叶子的朝向,不能所有叶子都正对,要有向背侧面,叶子之间不要有重复,花也要有朝向、向背关系,不能标本化像压平了放在纸上。(文 / 梁雅茹)



这幅老师说的是:画叶要注意叶子各种形态变化,不能全部画成正叶或侧叶的形态。叶脉和边缘线线质要区分,虫噬部分和边缘线也不是一样的。(文 / 李进)



写生的时候要注意观察,不是让你去画树枝的外形,要画那些树枝伸展开来的意思,这样和石头的硬度才能拉开。写生的时候要尽量忘掉你以前临摹过的各种技法,要在现实中去观察,去体会。(文 / 赵辉)



这幅是方师示范的淡彩沒骨,着重讲的是叶子的正、側、反、转、穿插及前、后空間的表現,新老叶子的更替。过去的只是把枝叶处理成一种平面,无法把握自然花草的空间体观,通过方师的讲解让我找到了具体的表现方法,使花草鲜活起来,达到物我合一的纸上体验。(文 / 魏萍)































至此,意犹未尽也



感谢为此次写生开车的司机同学

(按车号)

刘信、杜自在、陈万亨、

刘德水、汪杰、觉庐

谢谢你们!






云山之中,溪水之上,感受造化的力量


第二教室内藏品之一




中秋,团圆之日

千竹书院教室里的中秋

是另一种形式的团圆


一场可谓“简陋”的内部小晚会

大家聚在歌声笑语里

家一般的感觉




千竹书院的中秋晚会



感谢 魏萍 同学赞助晚会水果

感谢 方老师 和 师母 为同学们定制的月饼

感谢所有登台演出的同学






在丘壑中感受丘壑,一群人来了,这是笔墨的因果。



第二教室内藏品之一



还是和往年一样,我们的教学成果不刻意要求同学掌握某一种题材或形式,而在于初步的熟悉中国画写生之道,因此作业也不要求以作品的形式出现。哪怕一树一石一花一叶等局部,只要能体会到方严老师的授课要点,即算不虚此行。





·



(  顺序按学号排列  不分先后  

























































































































所以

方严中国画的第一次写生课,

很多学生说


这次和以往的自己写生完全不一样





第二教室内


第二教室内



这次的离别

是为了下一次的相聚



聚餐在丰收


齐聚一堂,镜头都无法承载我们的欢悦。



今宵有酒,也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情谊满满。



聚餐的高潮,从一曲祝酒辞的起舞开始,歌舞响应,现场气氛热烈无比。



聚餐结束,回到教室,继续听老师讲课。千竹书院的人在一起,只有两个字,就是“画画”。



千竹书院的传统之一,课程结束,教室清扫整洁。准备下一期课的开始。








7日为期,有开始便有结束,

千竹对中国画理法的探求,不会停步。

我们永远在路上,后会有期。



同时

感谢所有为了第二教室的建设和开课

做出各方面助力的师友同学

感恩有你














本期编辑   |  千竹书院学术委员会

学术顾问   |  方严

设计编审   |  瓮庐

文案编审   |  罔两见笑

本期文案   |  署名文章

本期设计   |  陈东生 + 瓮庐

本期摄影   |  觉庐

本期图像   |  徐聪慧

本期直播   |  刘信

本期摄像   |  刘海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相约太行 难忘金秋
暄桐好作业之看到什么画什么
爱笑的石头老师
日记展播
[优秀习作]绿萝
名师课堂(三):杜曼华谈花鸟白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