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农历节气这么准?

农历节气当前的准确性,是明末清初来自西方天文学的贡献。

在过去几千年里,农历节气的准确性一直在提高,但中国古代天文学体系下,总有无法消除、且不知道原因的明显误差存在,令天文学者们极为烦恼又无可奈何。

我们的节气实际上是根据太阳的运行来定义的,最典型的是春分秋分夏至冬至,这是最容易辨识出来的,产生也最早。是我们把握太阳运行所最重要的时间节点。当然这些现象,并不仅仅是中国的节气,它们也是全世界每个民族研究,天文历法研究日运行的时候所必须要掌握的认识。

比如中国的农历是非常重视冬至的。冬至太阳运行到最南方,开始向北方回归。它实际上是被定为24节气的第一个,是一个重要的时间基准。“冬至一阳生”说的是一场就是太阳的中午高度从最低点,向北方高处回归。

我们现在知道地球围着太阳的运行,实际上是一个椭圆轨道,这也就意味着它的速度是不均匀的。当然这个椭圆轨道是非常接近圆形的。没有非常精确的数学工具,还很难认识到这一点。

所以说按照24节气的定义他们在太阳运行的轨迹上,是很难精确把握的。中国传统的农历,实际上采用了一种近似的方法,也就是把一年365.2425天这个时间做了24等分。从冬至的时刻开始,每过一份就是一个节气。当然这是一种迫不得已的方法,最初人们也不知道这里存在一些误差。

尤其尴尬的是,即使冬至的时间算的是非常准确的。其他节气的计算结果实际上都有存在系统的误差,跟它们最初的定义并不符合(也就是并不符合产生它们的天文现象)。

随着天文观测技术的提高,慢慢的人们知道了,这里是有误差的。但是在中国传统天文学的框架下,(比如天圆地方的宇宙模型,比如依靠数值计算的数学方法,可以说是代数法,而不是几何模型),对这些误差是束手无策的。所以尽管中国传统天文学家们很早就知道了这些误差的存在,但是不知道应该如何去计算更精确的数值。

这就一直要等到明朝晚期,徐光启在西洋传教士的帮助下,几乎全面的进了西方天文学。一个非常重要的人是德国传教士汤若望。他帮助中国天文学对24节气的定义进行了调整,从对回归年长度的时间平均变成了把太阳的轨迹,也就是黄道的长度进行24等份。按照黄道坐标经度来说,就是把一个圆形的,360度平均分成了24份,每过15度就是一个节气。这也就是我们在手机短信或者网页上经常看到的科普里面所讲的24节气的定义。

这样一来,春分就是黄道坐标系的经度零度。立春是黄经315度(比春分早45度),冬至是黄经270度。这样一是计算起来比较方便。另外实际上也是中国24节气的,根据天文现象的定义,是本来所希望做到的。只是由于中国传统天文学方法的限制,在过去做不到这一点。

实际上徐光启可能认识到了,但是在他的著作里,故意淡化这一点。这个精确度的提高,实际上颠覆了中国传统天文学的模型。从天圆地方变成了地心说,后来又变成了日心说。从而更加符合科学的认知。

在400年前,这实际上标志着中国传统天文学汇聚到世界天文学主流当中,跟跟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欧洲天文学接轨。

只可惜这个现代化过程被清朝中期统治者打断。中国学者们对欧洲变得重新陌生起来,也不知道当时欧洲正在发生的科学革命,跟学习欧洲现代学术的机会擦肩而过。

然后发生的事情也知道了,这就是1840年的鸦片战争,中国被迫再次打开国门,这一次的交流就不是那么美好了。不过就是我们选择的历史路径,已经没法改变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双春之年?无春之年?
现行农历和二十四节气是德国人汤若望制定的,真的假的?
古代的历法与皇历
天文与历法文化
节气和置闰在中国古代历法中的意义和演变之研究
天文分野:黄道十二宫与古代东西文化交流简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