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龚鹏程|“内家拳”名义确立350年

龚鹏程大学堂

2020年01月17日 08:00:00 来自北京市

0人参与0评论

一、内家拳名义之确立

达摩驻鍚少林,传《易筋》《洗髓》两经,说见伪托李靖牛皋两人为《易筋经》所撰的序。张三丰的事,则见于黄宗羲所作〈王征南墓志铭〉,云:

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故别少林为外家,盖起于宋之张三丰。三丰为武当丹士。徽宗召之,道梗不得进。夜梦玄帝授之拳法,厥明单丁杀贼百余。三丰之术,百年以后,流传于陕西,而王宗为最著。温州陈州同从王宗受之,以此教其乡人,由是密传温州。嘉靖间,张松溪为最着。松溪之徒三四人,而四明叶继美近泉为之魁,由是流传四明。四明得近泉之传者,为吴崑山、周云泉、单思南、陈贞石、孙继槎。皆各有授受。……思南之传,则为王征南。……凡搏人皆以其穴,死穴、晕穴、哑穴,一切皆如铜人图法。

本文首先提出内家拳这个名称,并说它起于张三丰,且着明其传授源流。是我国武术史上极重要的文献。

张松溪事,又见雍正年间曹秉仁《宁波府志‧张松溪传》,也说其法起于张三丰。但显然曹氏此文即依据黄宗羲的叙

述而来,故黄文为最早说内家拳与张三丰有关的文献。

二、内家拳起源之争议

这文献,有争议之处,是内家拳起于张三丰这一点。

宋代这位张三丰,是位名不见经传的人物,宋元亦无任何人谈过这么一号人物。因此徐震《国技论略》认为黄宗羲大概是弄错了。《明史‧方伎传》里有一位「张全一,名君宝,张三丰,……与其徒游武当山,创草庐居之。明太祖闻其名,于洪武十四年遣使觅访而不得」,黄宗羲误把此归为宋徽宗时事,所以才出现一位宋代的张三丰(上编‧辨伪‧辨黄宗羲王征南墓志铭有关张三丰时代之误)。

沈寿《太极拳法研究》则认为〈王征南墓志铭川张松溪传〉所说的都是「张三峰」而非「张三丰」,后人将峰改为「丰」或「丰」,才会跟明初那位武当道士混为一谈(一九八四,福建人民出版社,一○四页)。

黄兆汉《明代道士张三丰考》也说:「宋代是否有一位技击家张三峰不可确知。若有,则自然不是元末明初的张三丰。我们所讨论的张三丰大概是不懂技击的,因为在我读到的张三丰的文献里也没有提到他懂技击的。这个技击家张三峰亦可能只是伪托」(一九八八,学生书局,壹之四)。

Anna Seidel则推测做此依托的人就是张松溪,见A Taoist Immortal of the Ming Dynasty : Chang Sam-feng收入Wm. Theodore de Bary编Self and Society in Ming Thought(一九七○,哥伦比亚大学)。

案,张三丰在明初是位传奇人物,其传说越来越多,时代也就越推越早,符合顾颉刚先生所说的“古史层垒说”。陆深《玉堂漫笔》、何乔远《名山藏》都说他是金朝人,且说他曾在宝鸡县金台观修炼,弄得后来清朝修《陕西通志》《凤翔府志》,民初修《宝鸡县志》时也都如此说。黄宗羲讲张三峰内家拳百年后流传于陕西,即是跟这个传说有关的。

同时,以上两本书也提到了另一个传说,说张三丰是元朝初年人,元初曾与刘秉忠同师于沙门海云,陆西星〈张三丰传〉便相信了这个说法。陆氏乃道教内丹东派之大宗师,他既采信此说,其说在道流中必已极为流行。此时,张三丰已是元初人了。

徐祯卿《异林》更推而上之,说有位张剌达,曾为成祖所访,又说他「相传是宋人」,曾至华山谒陈抟。张剌达,与张三丰之号为邋遢道人的「邋遢」音近,故世又以张为宋代人,曾见过陈抟。

这就是明代张三丰故事越增衍越繁富、越传年代越早的状况。技击家依附于这位传奇人物,以神化自己的拳技,也起于这个时代。嘉靖间的张松溪,或活动于天启崇祯间的王征南,都可能是依托者。

虽然如此,依托也有依托的原则。技击家所说,均言张三峰,以自别于丹道家之言张三丰。丹道家论张三丰,俱如黄兆汉所说,是「没有提到他懂技击的」,张三丰只不过是一位邋遢游戏人间的神仙罢了。「张三峰」与「张三丰」之不同,恰如「达磨」与「达摩」。襌宗文献,通称达磨;技击家依托,则称达摩,以别畛域。后人再予混一之以后,这个区分便荡然了。

三、内家拳的技艺与传播

张松溪之术,今已不可考。《宁波府志》所载,摭拾传闻,未必可据。可确考者,厥为王征南。

黄宗羲本身精娴武术,在四明山打游击多年,又是可靠的文献大家,编有《明儒学案》《宋元学案》《易学象数论》《明文海》《四明山志》等。王征南又是他熟悉且亲近的武术家,还让他儿子黄百家拜师王征南学艺。故王征南叙述其拳法之渊源虽难以确考,黄说王征南之内家拳技,则无疑可信。

征南之法,黄宗羲强调其「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又说他「凡搏人皆以其穴。死穴、晕穴、哑穴,一切如铜人图法」。似乎一是说他应付攻击时擅长借力使力,以静制动;二是说他攻击时着重打穴;三是说他打穴时是将医学上以铜人认穴的办法挪用于技击,故穴有可晕可哑可死之分。

(清朝中叶以后,少林派也推出打穴的铜人簿)

黄宗羲之子黄百家曾从王征南习艺,述其学尤详于宗羲。「略谓其法有五不传:心险者、狂酒者、轻露者、好斗者、骨柔质钝者。有应敌打法色名若干:长拳滚砍、分心十字、摆肘逼门、迎风铁扇、异物投光、推肘、捕阴、弯心杵肋、舜子投井、剪腕点节、红霞贯日、乌云掩月、猿猴献果、绾肘裹靠、仙人照掌、弯弓大步、兑换抱月、左右扬鞭、铁门闩、柳穿鱼、满肚疼、连枝箭、一提金、双架笔、金刚跌、双推窗、顺牵羊、乱抽麻、燕抬腮、虎抱头、四把腰等。

所谓应敌打法名色,就是后来所说的招式。用于应敌,故应属散手。招式串连,则为套路。王征南之拳,又有六路与十段锦。六路歌诀云:「佑神通臂最为高,斗门深锁转英豪,扬鞭左右人难及,煞鎚冲掳两翅摇」,十段锦云:「立起坐山虎势,回身急步三追,架起双刀敛步,滚斫进退三回,分身十字急三追,架刀斫归营寨,纽拳蹍步势如初,滚斫退归原路,人步韬在前进,滚斫归初飞步,金鸡独立紧攀弓,坐马四平两顾」。

对这些歌诀,黄百家有注释甚详。其中可以看出来王氏很重视斫法。斫法为其三十五种练手法中第一种。百家并说:「拳家惟斫最重。斫有四种:滚斫、柳叶斫、十字斫、雷斫,而先生另有盘斫,则能以斫破斫。此则先生熟久智生,划焉心开而独创者也」,对之推崇备至。

可是何谓斫法,至今殊难明了。大概属于掌劈,故形容如刀斧之斫。柳叶斫,也可能类似后来拳家所谓柳叶掌。但滚斫、十字斫、电斫、盘斫之法,终不得而知。

王氏所击穴法,据黄百家说有死穴、哑穴、晕穴、咳穴、膀胱、虾蟆、猿跳、曲池、锁喉、解颐、合各、内关、三里等。综合其法,则有五字诀法为:敬、紧、径、劲、切。

王征南这套拳法,只有黄百家这一位传人,但百家后来并未继续学拳,所以说:「先生之术所授者唯余,余既负先生之知,则此术已为广陵散矣」。号称传自张三丰的内家拳,至此业已失传。

但此术“流传于陕西,而王宗为最着。温州陈州同从王宗受之,以此教其乡人,由是密传温州。嘉靖间,张松溪为最着。松溪之徒三四人,而四明叶继美近泉为之魁,由是流传四明。四明得近泉之传者,为吴崑山、周云泉、单思南、陈贞石、孙继槎。皆各有授受。……思南之传,则为王征南。”可见温州、四明之间还有不少人学过,因此在这些地方民间当还有流传,于今尚能彷彿其艺。

后来许多其他地方的拳术,也喜欢这个称呼,愿意托附在这个名号或阵营之中。最著名的,是太极、形意、八卦。故事甚多、影响无限,此处就不赘述了。

四、证人书院学风与内家拳之关系

黄宗羲于康熙七年在宁波创办甬上证人书院,至康熙十四年结束,裁成学生约四十人,如万斯同、万斯大、仇兆鳌

等皆在其中。据李文胤《杲堂文钞》卷三〈送万充宗授经西陵序〉说:「黄先生教人必先通经,使诸子从六艺以闻道,尝曰:人不通经,则立身不能为君子;不通经,则立言不能为大家」,可见当时教学,以通经为主。

可是黄宗羲之提倡经学,与汉代章句注疏及其后清代乾嘉之朴学考证均不相同,重在经世,曾云:「经术所以经世,方不为迂儒之学」。

经世,要明治乱之故。黄氏〈明名臣言行录序〉云:「三百年来,堂陛之崇严,城邑之生聚,边鄙之干陬,至于末造,清议不衰,明之为治,未尝逊于汉唐也。则明之人物,其不逊于汉唐明矣。其不及三代之英者,君亢臣卑,动以法治束缚其手足,盖有才而不能尽也」。所谓君亢臣卑、臣工皆束于法制,大抵就是他们师徒对于明代之所以衰亡的总判断。

这是对君的批评。对于臣呢?臣工在专制朝廷中,固然被法制所缚,伴君如伴虎,随时会有杀戮之惨;但这些大臣面对老百姓时,他又是统治者了。他荼毒起老百姓,往往也与君王之荼毒大臣相似,这也是要注意并予批判的。

这就是黄宗羲甬上证人书院讲学之特色。

甬上证人书院之名称,取自其师刘宗周《人谱》。认为学者要真正成为一个人,然后发其本心良知,体现于一切人伦事物中,才是真正的经世,世也才经的好。

这个本末一贯、尊德行不离道问学、修身与经世不二的立场,乃是整个刘宗周黄宗羲的基本性格。

《姚江书院志略》卷上所收董瑒〈书院规要六事〉就说︰「朱子曰︰『天生一个人,便须管天下事』,此安定经义之外所以有治事斋也。如《刘子全书》中于讲学论道外,定变、行军、治民、措饷,种种都是致知实际。《刘子年谱》中于读书授徒外,击璫鉏奸、保民御乱,种种都是诚意工夫」。可见他们这一派之心学工夫,就发显于治民措饷、保民御乱的事功中。

所以刘宗周《中兴金鉴录》七大卷。开篇就畅言朱元璋平陈友谅张士诚,北伐元朝,南下闽广,西定巴蜀,弭平云南之用兵方略。证人社则在救灾赈济等社会工作上贡献卓越。日人马进夫〈善会、善堂の出发〉一文,于该社与当时救灾之关系,如设药局、立掩骼会、议施赈等(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1983)考之甚详。足证证人社集颇具社会实践力。

至于保民御乱,是王阳明以来就一直在做的。王阳明在江西、广西、福建征战几十年,事功卓著。刘宗周黄宗羲之抗清,也有同样的意义。

五、黄宗羲与内家拳之相关线索

(一)儒侠

要打仗,武术是必然要会的。

黄宗羲说曾说他朋友魏子一屡访剑客奇才、陆文虎是游侠郭元振一流人物,他自己呢?「司马迁传游侠……十年以前,(余)亦尝从事于此。心枯力竭,不胜利害之纠缠,逃之深山,以避相寻之急,此事遂止。」(文定‧前集‧卷八‧陆周明墓志铭)则他自己确实也曾经游侠。

他又说张元岵:「未尝忘世,学双剑,学长鎗,皆精其技」。又与内家武术传人王征南交情甚好,尝与王氏入天童山。这些地方,都可以看出黄宗羲和他这群师友,皆非规行矩步之儒生。因此他为海盗蒋洲家族写〈蒋氏三世传〉,竟至神伤不能下笔,末尾更说:「吾观(胡宗)宪之幕府,周云渊之易历、何心隐之游侠、徐文长沈嘉则之诗文、及宗信之游说,皆振古奇人也,旷世且不可得,况场屋之功名所敢望哉?」

(二)道教

除了这种儒侠的特点之外,另一个特点则是他有道教修养。

黄宗羲的天官壬遁之学,乃当时一大宗门,清初修《明史》时,〈历志〉即特请黄氏予以删定。然彼与徐光启以来受西洋影响的历算之学颇为不同,他是参稽古法而自行启悟的。其说除一部分见诸文集外,主要是《易学象数论》。

《易学象数论》是古来论象数最详备之书,约成于梨洲五十二岁时。举凡:先后天、图书、天根月窟、八卦方位、纳甲、纳音、占课、卦气、互卦、蓍法、占法等与易学有关的象数门道,以及衍申变化而出的术法,如太玄、元苞、潜虚、洞极、洪范、皇极、六壬、太乙、遁甲、奇门、衡运等,均详述其原委。《四库提要》谓该书:「一一能洞晓其始末,因而尽得其瑕疵」,洵非过誉。

易学范畴之外,律吕、历法、算术、形气、星命等,他也很精通。试翻《文定》前集卷十一〈读葬书问对〉及《后集》卷三〈封庶常桓墅陈府君墓志铭〉等文,便知黄宗羲在这些「杂学」方面确实造诣非常,不容忽视。考其原因,是因黄宗羲与道教甚为亲近。

黄宗羲三十二岁时,「在金陵,从朝天宫翻《道藏》,自易学以外,干涉山川者,皆手钞之,矻矻穷日」。

他是明代少数读过《道藏》的学者,而且读得很仔细,他对易学象数的理解,显然得力于此。

永历十五年(顺治十八年)黄氏五十二岁,更曾住在道教圣地龙虎山。教王仲撝历算,即在其处。彼与道教渊源之深,可以概见。

黄宗羲的友人也多与道教有关联。除了道士外,如陆文虎「幼多赢疾,因读《参同》、《悟真》,闭关斋祷,以为神仙可学而至」,后虽因不验而中辍,却仍欲刊行黄氏的《四明山志》。《四明山志》正是黄氏据《道藏》中的《丹山图咏》而撰者。

此外,〈万祖绳七十寿序〉言万氏「从道士郎尧生,学老氏法。久之自诧有得,蒙存浅达,诚不如《参同》、《悟真》之有伦脊矣」。又有友人周子佩者,「尝病危,遇异人,授以养炼之法,疾寻愈,信之甚笃。过中不食,饮茶数杯而已。晚年注《参同契》」。

他这种态度,在撰《易学象数论》时更为明显。四库馆臣在评论他这本书时,说:「《易》至京房、焦延寿而流为方术,至陈抟而歧入道家,学者失其初旨,弥推衍而轇轕弥增。宗羲病其末派之支离,先纠其本原之依托。」这实在是不了解黄宗羲思想的误会。事实上,黄氏虽对京房、焦延寿等使《易》学流入方术之说不以为然,但他并不认为《易》学入道教就是走上了歧途,《易学象数论自序》说得很明白:「魏伯阳之《参同契》、陈希夷之图书,远有端绪。」其后学固可訾议,这一派却不应贬抑轻视。四库馆臣惋惜他这本书唯一的缺点就在「转使传陈抟之学者,得据经典而反唇,是其一失」。殊不知他本来就不以为陈抟、魏伯阳之学有什么大错。

黄宗羲及其弟宗炎,在易学史上最大的贡献或特点就在这儿。他们具体指出了宋儒的《易》学,乃是渊源于道教。

(三)太极图

黄宗炎发现周敦颐的「太极图」是采用了《参同契》的「水火匡廓图」及《道藏》中的「上方大洞真元妙经图」,将原本逆而成丹者,倒转过来讲气化顺生。见《昭代丛书》癸集卷二《易学辨惑》。黄宗羲则认为程伊川和邵康节的《易》学也都是由道教发展而来:

魏伯阳……陈希夷……远有端绪。世之好奇者,卑王注之淡薄,未尝不以别传私之。逮伊川作《易传》收其昆仑旁薄者,散之于六十四卦中,理到语精,易道于是而大定矣。其时康节上接种放穆修李子才之传,而创为河图先天之说,是亦不过一家之学耳(自序)。

二者均由道教中来,亦即为《易》学中的别传。别传有反而成为正宗者,亦有遂入歧途者,伊川与康节就是其中的代表。他赞美伊川而不赞成邵雍的「创说」,反对图书与先天图。

这,一方面可以发现黄家兄弟都是从和道教的关系处去了解宋儒,未读《道藏》或无道教渊源者,断不能觅出这层关系。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看到黄宗羲论图书六篇,驳薛士隆、驳关朗、驳邵雍、驳朱子;却对陈抟之说甚为尊重。其驳后人之误,往往也是为了说明陈抟的讲法,如卷一辨图书之三,批评朱子河图数十洛书数九之说,谓:「刘邵则同出希夷,授受甚明。若彼此异同,所传者亦复何事?故以十为图、九为书者,特始朱子」。之六,辨龙图亦云朱子:「盖不知天一居上之上,谓上位也。某故正之,以复希夷之旧。」

这倒不是说黄宗羲替陈抟等道教学说张目。黄宗羲的基本儒家立场仍然是非常鲜明的。他论《易》,是承认道教之说为另一大传统,所谓「远有端绪」,而不认为这个传统应当与《易》学混为一谈。顶多,他愿承认此为《易》之别派,但他总不相信这就能代表经传本身的义理。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内篇卷一论《参同契》之纳甲。他论天根月窟时也说:「康节之意,所谓天根者,性也:所谓月窟者,命也。性命双修,老氏之学。其理为《易》所无,故其数与《易》无与也。」

这种讲法,在学术史上意义重大。他和宗炎替宋儒找出道教的渊源,并批判其图书之学,直接影响到清初的学术发展,与胡渭的《易图明辨》有同样的作用,为清初之反宋明理学提供了犀利的武器。

可是,黄宗羲之本意,并不是要反宋儒的;相反地,他乃是批判康节一路,而欲人归向伊川一路。故自序云:「奈何添入康节之学,使之统体皆障乎?世儒过视象数,以为绝学,故为所欺。余一一疏通之,知其于《易》本了无干涉,而后返求之程《传》,或亦廓清之一端也。」

同理,他也不如清人那么反道教。他诚然觉得道教那一套不见得与《易经》有直接的关系,但他称道道教的重要丹经《参同契》、《悟真篇》「有伦脊」,可见是能认可其价值的,此即由于彼熟于道教义理并与教中人多所来往所致。

《思旧录》载崇祯十二年他病疟,吴子远「拜求茅山道士,得药一丸致余。余知其为绝疟丹」。又载朱筌宰因病,「与韩道士讲坐功……韩道士者,住重阳观,一饭能尽斗米,闭户或一月不食,至庚寅(顺治七年)犹在。重阳王尔禄拜之为师,不知所往」。另有陈元龄,黄宗羲谓:「其壬遁之学,得之于吾乡周云渊,惜其时未及受之也。」从这些记载里,我们可以发现他与道教南北诸派均有来往。

综合以上所说,我们可以发现黄宗羲之认可并确立内家拳名义,乃是必然的。⏤⏤他是儒侠,通武术,多与剑客游侠相交结,故能与王征南有如此交谊。他通道教,又对太极图有划时代之理解。这,会不会是他把内家拳渊源上推于张三丰的一个有趣线索呢?又会不会是替后来内家拳以太极拳为主要代表提供了伏流引线呢?

龚鹏程

龚鹏程,1956年生于台北,当代著名学者和思想家。著作已出版一百五十多本。

办有大学、出版社、杂志社、书院等,并规划城市建设、主题园区等多处。讲学于世界各地。现为美国龚鹏程基金会主席。擅诗文,勤著述,知行合一,道器兼备。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

[责任编辑:高飏 PN03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二节 内家拳
内家拳的来龙去脉和详解介绍
伸筋
武当丹士张三峰“夜梦玄帝授拳”是否可信?从武当蛰龙睡法解析
关于“四明内家拳”的研究
武当派与内家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